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0 例患者的护理体会(通用9篇)
篇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0 例患者的护理体会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0 例患者的护理体会
现在是学生党的下学期,大四生都在准备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下面YJBYS为大家带来护理毕业论文一篇,仅供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应届毕业生网!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50 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 根据患者病情, 实施控制和调节血压与血糖的护理干预, 采用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密切监测血糖及血压变化, 合理应用药物控制血压以及血糖等健康教育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50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 治愈12例(24%), 好转35例(70%) , 无效3例(6%)。结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指导及护理干预是调节血压及血糖的主要方法, 对于此类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可积极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糖尿病
高血压是内科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为高血糖, 长时间高血糖会导致患者出现动脉硬化、管壁增厚、血管阻力变大的现象, 而这些正是造成高血压的主要原因[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十分常见的合并症, 对临床的护理及治疗均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现将50 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1~6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30 例, 女20 例, 年龄60~82 岁,平均年龄(64.38±5.87)岁。高血压 1 级患者 20 例, 2 级20 例, 3 级10 例。1型糖尿病 12 例, 2型糖尿病 38例。
1. 2 方法 对本组患者掌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类型, 根据其血压及血糖检测结果,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
1. 2. 1 饮食指导 合理的饮食是控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情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按照糖尿病“少食多餐”的要求,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出合理的饮食方案。减少盐的摄入, 以不超过 6 g/d 为宜, 因此限钠盐入量主要是减少烹调使用含盐调料, 并减少食用腌制食品。减少脂肪的摄入, 膳食中脂肪的含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 25% 以下。同时适当的补充钙和钾盐, 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多喝牛奶。禁止吸烟及饮酒。减轻体重, 尽量使体质量指数(BMI)控制在25 以下。注意保持机体的营养均衡, 禁止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 多食容易消化的食物, 每餐应包含50% 以上的碳水化合物, 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因高纤维食物对于稳定血糖浓度有一定帮助[2]。
1. 2. 2 药物使用指导 患者需要口服降糖及降血压药物时, 护理人员应该将服用药物的相关注意事项详细告诉患者及其家属, 尤其对于药品的常用剂量、服药的方法和时间、经常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等要重点指出 ;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和肾功能减退的现象, 要及时停止服用有肝脏及肾脏损害的药物。服用降糖药物后30 min内一定要及时补充食物, 这样可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和减小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一定要严格执行医嘱, 做到餐前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 同时监测患者血糖波动, 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避免不规范使用胰岛素而导致患者血糖不稳定 ;注射胰岛素时尽量选择运动较少的.部位, 以免因运动而使胰岛素吸收过快而发生低血糖[3]; 对于高血压患者要定时定量的口服降压药物, 将血压控制在较为平稳的范围。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监测血糖及血压。
1. 2. 3 病情观察及心理指导 要严密观察患者血糖情况。注意餐前及餐后和夜间的血糖监测, 如果患者出现头晕、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 要立即告知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 可吃少量含糖食物, 如巧克力、糖果、水果等。症状重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给予药物干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很容易出现烦躁及信心不足的情绪, 所以在护理此类患者时, 要把握患者的心理, 从每一个护理环节入手, 给予患者正确的心理指导, 使患者对此类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理性的对待疾病, 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 树立起治愈疾病的信心。
1. 2. 4 运动方法指导 适量的运动是患者调节控制血压以及血糖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少量的活动和锻炼可以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建议采取轻度的运动方式, 如打太极拳、散步、平地低速骑自行车等。患者每天的活动量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程度, 绝对禁止进行运动量大的剧烈运动, 避免患者因剧烈运动导致消耗量大引起低血糖现象。
1. 2. 5 健康教育指导 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有关疾病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疾病特点, 告知其疾病相关的危害、出现低血糖和高血压时的常规自救方法。告知患者戒除长期暴饮暴食、抽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使用快速血压计和血糖仪测血压和血糖, 指导并帮助患者建立血糖及血压记录本。为医生提供完善准确的血糖和血压记录, 提供相对可靠的临床资料。在患者出院以后进行规律的血糖和血压的监测, 定期到医院复查, 以便于医生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和降压药的剂量。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在1周内出院的患者;好转:指经治疗3周出院患者;无效:指患者治疗无效出现病情加重持续3周以上的患者。
二、结果
50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 治愈12例(24%), 好转35例(70%), 无效3例(6%)。
三、小结
众所周知, 高血压与糖尿病一旦发病则意味着终身治疗, 所以对于如何控制并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是目前社会讨论重点之一。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就是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咨询、治疗指导及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使患者能够全面的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心理教育、饮食教育、运动教育, 不仅为患者减少了医疗费用, 更能使患者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从而调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减少治疗难度, 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可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篇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0 例患者的护理体会
晚期肝硬化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主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具有不可逆性,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晚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病情更加复杂,治疗 相互矛盾、并发症多,2009年8月我科收治1例晚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患者,经治疗及悉心护理,患者于2009年9月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肝硬化;糖尿病;肺结核;临床护理;体会
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年加重1个月,巩膜黄染10天,于2009年8月9日收住本科。患者面色晦暗,慢性病容,面部有毛细血管扩张,有蜘蛛痣,巩膜深度黄染,腹部高度隆起,腹壁静脉曲张,双下肢重度水肿,主诉精神疲倦,胃纳一般,有腹胀,进食后加重,伴有咳嗽,咳白色黏液痰。既往史:有酒精性肝硬化病史10余年,有6年糖尿病病史,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查胸部ct示:左侧肺野见斑点、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界欠清,左上肺见一空洞,内有一小结节软组织密度灶。考虑:继发型肺结核(-)/上0中下。腹部超声示:腹腔内大量积液。血常规:白细胞15.84×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71,红细胞3.49×1012/l,血红蛋白96.9 g/l,血小板106×109/l。肝功能:白蛋白18.39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2.03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8.83 u/l,总胆红素98.74 μmol/l,直接胆红素47.79 μmol/l,间接胆红素59.95 μmol/l。随机血糖16.2 mmol/l,予护肝、退黄、控制血糖、利尿、补充白蛋白、抗结核、抗感染及饮食治疗后,血常规、肝功能及血糖均明显趋于正常,腹部超声提示腹腔内无积水,病情好转予出院。
护理
2.1 病情观察(1)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晚期肝硬化门静脉压增高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肠道淤血,加上药物或食物刺激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急,失血量大,病情凶险,常引起出血性休克和肝性脑病,诱发多器官功能不全。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记录出入量,观察呕吐物及排便情况,按医嘱给予止血药。(2)腹水是晚期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症状。患者出现腹水时由于腹内压增高可发生脐疝,膈肌被抬高可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不适症状[1]。嘱患者取半卧位,使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以减轻呼吸困难;每日清晨空腹状态下测量腹围、血压、体重、记录尿量,动态观察腹水消长及利尿剂是否恰当重要指标。(3)肝性脑病。临床上以出现精神障碍、行为失常和意识改变为主的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为特征。经常巡视,多与患者交谈,注意患者有无反常的冷漠或欣快,理解力和近期记忆的减退,精神失常(哭泣、喊叫、当众便溺),以及扑击样震颤等,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此类行为的出现,以便及时向医生报告,使病情得到及时处理。(4)低血糖反应。当患者出现强烈饥饿感,伴四肢无力、恶心、心悸、头晕,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5)皮肤护理。腹部膨隆,皮肤绷紧发亮、变薄,很容易擦伤引起感染,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和完整性,下肢水肿,用棉垫或水垫垫于受压部位,以减轻局部压力,改善血液循环。
篇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0 例患者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 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和高血压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患者入院后均确诊。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其中观察组男28例, 女22例;年龄45~78岁, 平均 (62.0±4.5) 岁。病程5~20年, 平均 (8.0±0.5) 年, 1型糖尿病20例, 2型糖尿病30例, Ⅰ级高血压10例, Ⅱ级高血压30例, Ⅲ级高血压10例;对照组男26例, 女24例;年龄44~76岁, 平均 (63.0±3.5) 岁。病程4~22年, 平均 (9.0±1.5) 年, 1型糖尿病21例, 2型糖尿病29例, Ⅰ级高血压8例, Ⅱ级高血压33例, Ⅲ级高血压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护理, 各种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积极配合操作, 严格无菌操作, 随时观察病情,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包括血压和血糖的监测、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等, 具体方法如下。
1.2.1 血压和血糖的监测
护士应监督患者定时口服降压药, 告诉患者血压的正常范围, 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小剂量的利尿剂。并协助患者正确使用自备血压表, 根据血压所测指标, 随时调整服药剂量, 观察服药效果及判断病情进展。血糖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 告知患者自备血糖仪, 并指导血糖控制的正常值, 做到心中有数。做到随时监测血糖的变化, 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根据血糖值适当调整饮食以及降糖药物剂量。
1.2.2 心理护理
大多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程都较长, 患者伴随血糖和血压同时升高, 且反复发作, 并需要长期接受治疗, 往往产生焦虑、恐惧、否认、失望等心理状态。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积极主动与患者多接触, 多交流, 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和同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耐心回答患者提出来的问题, 对心理压力大的患者,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向患者说明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从精神上鼓励患者, 及时消除不良情绪。逐渐培养患者积极乐观的心态, 帮助战胜病魔的信念, 同时, 借助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 在精神与物质上给予支持,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及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1.2.3 饮食指导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 应做到合理膳食, 首先戒烟、限酒, 控制甜食的摄入。严格定时定量进食, 给予低盐低脂, 清淡易消化饮食, 建议多吃水果和富含纤维、维生素的食物, 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提倡食用植物油, 避免高糖、高淀粉、高热量的食物, 护士应根据患者平时的生活习惯饮食喜好、病情做到合理搭配, 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对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保证大便通畅, 多饮水, 学会制定食谱, 做到钙镁均衡吸收, 自觉执行饮食计划, 达到较好的健康状况。并且, 进餐时间应与胰岛素注射或口服降糖药相配合。
1.2.4 用药指导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常见的合并症, 患者多伴有记忆减退, 痴呆、健忘, 认识分辨力差, 导致服药依从性差, 并且, 该类患者伴有多种合并症, 摄入药物品种繁多, 剂量、方法不同, 容易混淆, 因此, 护士应加强巡视, 发药后嘱患者及时服药, 患者服药到口方可离开, 并告知应长期、规律服药, 不自行加减药物或停药、换药。护士应经常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严格监督患者遵医嘱用药, 达到按时、正确用药的目的, 避免血糖和血压波动加速动脉硬化, 并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以及药物服用方法、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患者服药后, 更换体位需注意动作缓慢、轻柔, 避免出现一过性低血压, 当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时, 告诉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时的症状及应急措施, 并做好长时间服药的心理准备。
1.2.5 运动指导
适量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引起外周血管扩张, 改变血浆中脂蛋白成分, 降低血糖及血脂, 抑制疾病进展, 降低冠心病的发生。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注意适当的活动和休息。运动方式最好选择如:快走、慢跑步、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 运动量不宜过大, 应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做到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别统计并计算两组住院天数。评价两组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 自制满意度评价表, 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让患者真实、客观地进行评价, 并在自己认为适宜的序号上划“√”, 总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住院天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例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人数逐年上涨, 是心、脑、肾等脏器事件的极高发人群。做好患者的自我饮食管理十分重要。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征是“三多一少”, 当机体长时间血糖高于正常值, 可加快全身动脉硬化, 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而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越低, 发生卒中或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越低。因此, 应根据患者体质, 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告知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 从心理上不再畏惧、恐慌该疾病, 担心治疗后的效果, 有效降低疾病负担。可坦然的接受这类疾病, 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重塑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培养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 使患者知道如何应用科学知识保护自己, 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高患者遵医行为, 适当进行锻炼, 降低其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10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住院天数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 缩短住院天数, 值得推荐。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杨慧霞.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变迁和血糖管理[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 6 (12) :919-921.
篇4: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0 例患者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脑出血;急性期;糖尿病;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8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29-01
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死亡率比较高,在抢救的过程中能否平安的度过急性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这一时期先进的治疗手段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良好的护理工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通过我院从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急性期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回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从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座位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CTT确诊为脑出血,同时均为合并糖尿病患者。男性3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在44-73岁之间。其中,基底节区出血35例,丘脑出血10例,小脑出血2例,脑干出血2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意识障碍护理 患者入院以后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在意识障碍的护理当中,护理人员严密的观察患者的瞳孔、血压、呼吸、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情况,同时要立即测定患者的血糖,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分析导致意识障碍的原因,争取抢救、治疗的最佳时期。在护理当中如发现患者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呼吸不规则、脉搏减弱、血压下降等情况,提示脑疝发生,应该在主治医生的指导下紧急使用脱水药物,持续、快速、大量,在最佳的时期内挽救患者生命。如患者脉搏细数、皮肤湿冷、脸色苍白,往往提示为低血糖症,要及时测量血糖,确诊后使用高渗糖应用。如患者出现呼吸加快、呼气当中有烂苹果味,但是血压等没有明显变化,则提示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昏迷,应该通过尿常规确诊使用胰岛素及补液改善病情。
1.2.2 感染护理 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要求家属与患者一起做好护理工作,由护理人员及其家属每小时翻身拍背一次,轻柔适时进行吸痰护理,让患者的气管内的分泌物能够及时排出,如痰液比较粘稠不易排出,可以雾化吸入实话呼吸道稀释痰液,然后再帮助患者排出。在治疗的过程中一般不要进行泌尿道插管,如非常需要留置导管导尿,要帮助患者及时清洁尿道口,每天冲洗膀胱2此,4h放尿一次,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在病情好转的情况,应该及时拔掉导尿管。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尿液情况,如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处理。
1.2.3 褥疮护理 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治疗和休息,护理不当可能出现褥疮。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求患者家属要定时为患者翻身,对于重点部位要采取相应的减压措施,比如说垫海绵全、气垫床等等,患者家属也要为患者进行必要的按摩。非万不得已的需要不能移动患者,如需要移动则需要避免推、拉等动作,保持患者床单衣物的平整,防止损害到患者。及时清理患者的大小便,定期为患者清洗肛周、会阴,保持这些部位的清洁干燥,每次清理以后可以涂抹一些爽身粉、松花粉等,保持这些部位的干燥。对于已经出现的褥疮,要及时进清理,并采取消炎等措施,避免其感染。
1.2.4 药物治疗护理 脱水剂是抢救治疗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常使用的脱水剂是甘露醇,但是这种药物非常容易引起肾功能衰竭,在使用和抢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肾功能情况,观察患者的尿液颜色、数量,每日测定一次尿常规,了解患者尿液当中的水、电解质等情况,一旦出现肾衰的症状,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糖尿病患者如果使用大量的甘露醇,会加重患者的高渗性昏迷症状,在急性期的护理当中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变化。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糖应激性会明显升高,进一步加重脑出血脑损害。入院以后要立即测量血糖值,根据患者血糖值制定治疗方案。对于重度昏迷不能进食的,要推迟给药的时间,预防低血糖。注射胰岛素治疗的,要定期变化注射部位,促进药物吸收、减少对注射身体损害。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注射消毒的时候一定要使用酒精,而不能使用碘酒、碘伏,避免影响到胰岛素的吸收。
2 结 果
本组50例患者当中,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治愈20例,占本组患者的40%,好转26例,占本组患者的52%,死亡4例,占本组患者的8%。治疗和护理期间没有发生一例并发症,达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3 讨 论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是一种神经科急症,具有致残率、死亡率高的特点,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抢救不及时出现严重的脑疝。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凶险,给治疗及抢救增加了难度,急性期的抢救和治疗期限比较长,一般都在一个月以上。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除了治疗以后,良好、细致的护理工作对于治疗及康复都具有重要意义。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耐心、细致的做好护理工作,要选择经验比较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责任护士,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通知一声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同时,入院治疗期间,家人的精心照料和护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护理期间要指导患者家属学会必要的护理知识,比如说如何翻身等等,还要教会家属学会观察一些异常症状,发挥家属在护理工作当中的作用。同时,不管患者意识程度如何,都要要求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即便是患者无法表达含义,也能起到增进患者治疗的信心,增进患者的意识清醒度,利于治疗和恢复。
参考文献
[1] 熊艷丽.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7):50-51.
篇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0 例患者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选择在该院内分泌科入院治疗的10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该次护理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和1999年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包括心、肝和肺等脏器重度疾病;精神类疾病;因个人原因无法接收持续性治疗等。患者基本情况如下: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52例。患者年龄区间为61~82岁,平均年龄(70.8±4.5)岁。病程区间为4~27年,平均病程(13.2±3.6)年。患者高血压1级、2级和3级的人数分别为46、36和2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51例。2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等多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主要给予常规的西医护理,主要护理工作如下:一、临床护理。护士每日按时测量患者的血糖和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状态。遵医嘱为患者规范注射胰岛素或发放降糖和降压药物,并观察患者的药物服用情况;二、心理护理。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大部分患者认为该病是一种不治之症,久而久之丧失了治疗的信心。因此我科室将心理护理作为护理工作的必备流程,要求护士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讲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帮助患者树立起良好的康复的心态
1.2.2 观察组患者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的环节。从中医角度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症状表现与消渴症之兼症头痛和眩晕等相似,以此为依据,将患者分为阴阳两虚型、肝阳上亢型、肝火上炎型和痰浊上蒙4种类型
1.3 疗效标准
患者护理1个月后,从患者血糖检测结果和血压达标率2方面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1.4 数学统计
采用SPSS 20.0数学统计软件对调查和检测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其中表内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其中表内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血糖检测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血糖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见,在护理前,2组患者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护理后再次检测,以上2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血压达标率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血压达标率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见,2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各组患者血压达标率对照[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糖尿病和高血压2种疾病对患者健康的影响具有共通性,即糖尿病的病情的发展可引起高血压的进一步恶化,反之亦然[9]。因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成为各医院内分泌科工作的难点。在护理工作方面,以往的护理方法主要西医方法为主,但由于受到目前医学领域发展的制约,患者的康复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近年来,随着中医中药学的发展,很多中医疗法应用于临床,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如以该次护理实践为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即在传统西医护理的基础上,从中医角度首先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不同,将患者分为分为阴阳两虚型、肝阳上亢型、肝火上炎型和痰浊上蒙4种类型,然后分别采取与之对应的护理方法。护理结束后,分别从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血糖检测数值和血压达标率3个方面,与采取传统西医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比较,前者的效果均更为理想,说明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江细英.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析[J].当代医学,2015,21(10):111-112.
[2]王影.早期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1):68-69.
[3]刘伟彦.延续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7):1780-1782.
[4]李淑霞.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16-20.
[5]周桂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28):2142-2413.
[6]陶云英.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78-1479.
[7]何欣欣.中西医结合护理对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11):171-172.
篇6: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0 例患者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糖尿病;肺结核;空腹血糖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205-02
肺结核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人数更是逐年增多[1]。据统计,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6倍[2]。血糖的监测及控制,对予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病情的治疗及控制至关重要[3]。在强化血糖控制过程中,空腹高血糖是治疗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因此,探讨其发病原因,及时有效地指导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2009年7月~2011年7月,笔者对北仑区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5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出现空腹高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诊断标准[1]和1999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分类法分型[4],均为2型糖尿病合并继发性肺结核,其中3例合并有结核性胸膜炎。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78岁,平均(62.6±7.3)岁,病程2~18年,初治40例,复治10例。晨起FBS 7.8~10.0 mmol/L 8例,10.1~13.9 mmol/L 16例,≥14.0 mmol/L 6例。入院后连测3次以上痰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21例。患者无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入院时均无糖尿病并发症。
1.2?方法
1.2.1?肺结核的治疗?采用全程督导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及胸片表现、肝肾功能采用以异烟肼、利福喷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为主的方案,疗程12~18月。复治病例疗程适当延长;对已发生糖尿病眼底病变者,不用乙胺丁醇,可根据肝肾功能及患者的耐受情况选用左氧氟沙星(海口奇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55533)0.4 g,1次/d。治疗期间每月2次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痰涂片找抗酸杆菌及痰培养,每2个月摄胸片1次,停药后第3、6、12个月复查胸片。
1.2.2?糖尿病的治疗?住院1周后,在饮食、运动保持相对不变、病情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均采胰岛素治疗,通过反复调整三餐前和睡前胰岛素用量,FBS控制不满意,连测3次以上均>7.8 mmol/L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于17:30进晚餐,22:00卧床晚休,指定专人在22:00、0:00、2:00、4:00、6:00用同一血糖仪(上海罗氏公司生产ACCU-CHEK Performa)采指端全血测快速血糖。
2?结果
6例患者22:00血糖正常,但在0:00、2:00、4:00分别出现了低血糖(<2.8 mmol/L),6:00出现了反应性高血糖,诊断为Somogyi现象;14例患者4:00血糖明显升高,22:00~6:00血糖增幅为4.9~7.4 mmol/L,诊断为黎明现象;其余患者“全部时间点”均高于正常,提示持续高血糖水平,说明胰岛素用量不足。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病例越来越多见,多数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结果证实糖尿病是肺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2]。血糖控制程度对肺结核疗效有明显差异,血糖控制良好的肺结核患者疗效较血糖控制差者好。其原因有:(1)长期高血糖及组织中高葡萄糖浓度,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更为严重,可造成营养不良及酸性环境有利于结核杆菌生长或原有的陈旧性病灶复发,且高胆固醇也可刺激结核菌生长。(2)长期高血糖患者不仅有抗体与补体的产生减少。并且细胞免疫功能减退。細胞的趋化性、吞噬性及杀菌能力降低,易感染结核,亦可
使结核病恶化,结核菌不易被清除。(3)代谢紊乱导致肝功能受损。转化维生素A功能障碍,使维生素A缺乏。引起呼吸道黏膜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结核感染。(4)糖尿病酮中毒可影响组织抵抗力减退,也有利于结核菌的繁殖。(5)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累及肺部,可使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衡,肺组织尤其是下肺氧分压增高,适合结核杆菌生存。另一方面,本研究中糖尿病组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仍有患者“全部时间点”均高于正常,提示活动性肺结核加重糖代谢紊乱,原因可能与结核菌感染致使胰岛萎缩、加重机体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3-4]。
良好的血糖控制及早期长疗程抗结核治疗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成功的关键,而抗结核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糖的控制。若血糖控制理想,则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痰菌阴转的效果较好;若血糖控制欠佳,抗结核药物则不能充分发挥疗效或产生胰岛素抵抗[5]。临床上,胰岛素无肝、肾毒性,不影响抗结核药物使用,尽早使用不但能使过高的血糖短期内得到控制,而且也为结核患者的组织修复提供物质基础和能源保证。
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遇到空腹高血糖的问题,常见原因有三种,即Somogyi现象、黎明现象和胰岛素用量不足。有报道认为,正常人中也存在黎明现象,其处理措施是仔细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较好的方法是增加睡前中、长效胰岛素剂量或将晚间胰岛素的治疗剂量分开使用,把中或长效胰岛素放在睡前注射,或将早餐前的胰岛素治疗提前在清晨6:00注射,以缩短高血糖持续的时间[6]。经睡前加用(或加量)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FBS较前明显下降。
胰岛素用量不足在DM-TB空腹高血糖患者中所占比率最高,其原因多与结核科医生担心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而减少胰岛素用量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结核患者消瘦,对胰岛素较敏感,易发生低血糖和Somogyi现象,有些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用抗结核药物后,晨起血糖较前有所增高,需要增加胰岛素用量,考虑可能与夜间服用利福平有关,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总之,血糖的监测及控制对予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至关重要。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各不相同,处理不能同一而终,如不仔细分析处理,空腹血糖(FBS)可能不降反升,甚至会造成低血糖等不良后果[7]。空腹高血糖是治疗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如果出现不可解释的空腹高血糖或夜间低血糖,应监测夜间血糖[8]。在强化血糖控制过程中,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对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空腹高血糖的处理,除了常规监测三餐前后血糖外,准确掌握晚睡前及凌晨血糖也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M].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1(3):13-20.
[2] 罗茂红.糖尿病与肺结核并发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防痨杂志,2004,26(2)114-116.
[3] 马强,朱莉贞,潘毓萱.结核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1.
[4] 朱红,王建华.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的危险因素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1):58-62.
[5] 李志丕,易明,黄恒忠.肺结核合并糖尿病34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4):2199-2201.
[6] 马莉伟,刘慧颖.肺结核合并糖尿病12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34.
[7] 唐学林,谢先火.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与单纯肺结核治疗效果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3):46.
[8] 胡晓丹,荣阳,刘冰,等.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X线动态影像诊查与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5):66.
篇7: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0 例患者的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全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所选护理措施的不同将50例患者均分至对照、观察两组。对照组患者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8.3岁;观察组患者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9.2岁,选取的这50例患者住院的时间都在半年之上,相关的情况也符合诊断指标。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166±11.6)cm,体重(57±14)kg以及病情等一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做到基本的护理,并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①心理指导。让患者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有基本的了解,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对疾病本身的恐惧感,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加快恢复的进度。②饮食和运动合理安排。抗精神病药物会使患者的食欲增强,患者往往会暴饮暴食。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患者的进食量,根据患者体内的正常需求合理膳食,多食用谷类和新鲜的蔬菜。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患者的代谢循环,利于患者血糖的降低,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在患者运动的过程中,必须有医护人员的陪同,一旦患者出现不适,应当立即停止锻炼并接受治疗。③用药指导。根据药物特性,给患者详细的讲解药物的注意事项,一旦患者出现不良的药物反应,应及时提醒患者,及时报告,联系医护人员,及时救治,必须严格遵医嘱,切不可乱用药物。④做好日常护理。精神疾病的大部分患者缺乏生活能力,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积极的督促患者和管理日常的生活,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按时进食和用药。⑤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合理的饮食,正常作息,按时用药,劳逸结合,一旦出现突发的状况,应该及时的与医生取得联系[2]。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5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良好的护理干预下,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依从性也得到了提高,而对照组患者血糖的水平以及依从性却不如观察组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影响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病情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对于该合并症护理仅靠单纯常规护理手段效果并不明显。近年来研究发现,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锻炼等综合干预护理手段对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十分显著。
良好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对糖尿病和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家属的焦虑情绪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由上述结果可知,采用综合的干预护理手段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不仅血糖水平显著下降且逐渐的稳定,而且其依从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糖尿病的病发率也逐渐的降低,不会再继续恶化[3]。对于精神分裂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讲,不仅要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病症,提高抗病能力,而且还要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态。在住院期间,让患者服用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缓解精神分裂状况,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拥有健康的心态。让社会更多的爱与关怀融入患者的生活,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适当的锻炼,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改善患者对生活的态度,促使他们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霞,丁焱.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116-117.
[2]黄立群.教育管理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2(11):110-111.
篇8: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0 例患者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高血压;门诊护理;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59-01
高血压和糖尿病均为临床中比较常见和多发的疾病,二者合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据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存在密切关系[1]?要想控制病情,关键在于有效维持患者血压和血糖的正常值[2]?我院对门诊就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57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27例,女30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为(59.63±12.61)岁?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的均符合《1999WHO/ISH高血压指南》中制定的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且存在高血压的典型症状;(2)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和WHO制定的分型和诊断标准;(3)不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
1.3 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同时升高,且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影响了日常工作和生活,患者容易产生悲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应该安慰并鼓励患者,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主动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诉,正确引导患者,促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
(2)血压和血糖的监测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家属自备血压计?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血压?血糖正常值范围,并且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
(3)用藥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患者及家属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做好长时间服药的思想准备,同时告知有关降压药?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教会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嘱患者遵医嘱服药,不可根据自觉症状随意增减?药物或擅自突然停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和血糖监测方法,一般常规监测血糖2-4次/天,如患者血糖波动过大或持续高血糖,应及时来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
(4)饮食护理?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控制饮食是治疗的关键手段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饮食习惯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等制定饮食方案,叮嘱患者戒烟限酒,每天食盐<6g,少食动物内脏,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可多吃蔬菜,增加纤维食物摄入,对于血糖控制较好者,可进食含果糖或蔗糖的水果,如苹果?橙子?梨等?
(5)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发放高血压?糖尿病的健康知识手册,指导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具体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等,叮嘱患者及家属学会自行监测血糖和血压,并且定期来院复诊?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2)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来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版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本研究的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对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7例患者护理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水平
经统计结果显示,患者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2.2 57例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
经统计结果显示,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各纬度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具体情况见表2所示?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数量显著上升,各类老年疾病的发病率随之上涨,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严重降低老年人的生存质量[3]?因此,在加强预防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有研究显示,在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临床护理工作在减轻患者痛苦?保持良好心态?促进康复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4]?因此,在本文研究中,对57例门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专科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不再恐惧?害怕疾病,而是保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重塑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病情的良好控制?在血压和血糖监测护理中,可动态了解患者的血压?血糖变化?通过用药护理,可以促使患者了解相关药物的使用规格?临床作用等,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并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5]?在饮食护理中,可以纠正患者以往不良饮食习惯,保障每日饮食的营养摄入,同时加强饮食治疗,有利于病情的良好控制?最后,通过健康宣教,促使患者适量运动?劳逸结合,并且可以定期来院复查,有效控制疾病?本组患者经护理后,其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生存质量各纬度(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和总分)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实施良好的专科门诊护理,可显著控制病情,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迅驰.4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门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04):779-780.
[2] 杨淑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52例的门诊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06):165.
[3] 丁素红.在门诊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的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4):197-198.
[4] 李召芹.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02):364-365.
篇9: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0 例患者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1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护理的5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男27例, 女23例;年龄26~76岁, 平均年龄48.5~61.6岁;其中丙型肝炎21例, 乙型肝炎27例;其他肝炎类型2例, 所有患者均合并3型糖尿病;肝硬化8例, 慢性肝炎23例, 急性肝炎19例。把上述5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5例, 把两组患者的肝病类型、性别及年龄等作对比时,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可比性方面, 有一定意义[2]。
1.2 诊断标准
(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或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 (多食、多饮、多尿、消瘦) +随机血浆葡萄糖水平大于≥11.1mmol/L。 (2) 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都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3]。
1.3 临床特点
(1) 50例患者糖尿病发作时都伴有比较严重的不同程度的肝损害, 临床护照中都出现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 (2) 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尿糖和血糖进行有效控制。 (3) 患者中, 家族遗传、体弱、年老者占大多数。 (4) 膀胱炎和肾盂肾炎是女性患者中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 部分女性患者还会有真菌性阴道炎。
1.4 观察和护理
1.4.1 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
(1) 对患者的尿糖和血糖水平进行定期观察, 并对胰岛素用量进行及时调整。餐前15~20min在皮下注射胰岛素, 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低血糖症状 (如出现头晕、饥饿感、心悸、脉快、乏力等) , 对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患者应让其及时摄入糖制剂, 为了防止昏迷的再次发生, 清醒后应及时进食。 (2)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肝臭味、语无伦次、异常兴奋以及行为异常等症状, 应怀疑患者是否已患上肝性脑病, 让及时配合医师治疗 (降氨治疗) , 并禁食含蛋白质的食物。 (3) 对患者24h的出入量进行观察, 如果尿量过少很可能是肝肾综合征, 必须对其进行及时治疗。 (4)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酮症酸中毒现象, 如果患者出现精神萎靡或头晕、头痛症状, 而且呼气中有烂苹果味, 必须对其进行及时治疗。 (5) 预防患者受到不必要的感染。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通常很低, 因此, 极容易在院内发生感染, 因此, 应嘱咐患者家属对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畅通, 及时对紫外线进行消毒[4]。
1.4.2 观察组护理方法
向患者介绍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的相关治疗及护理知识, 方法如下: (1) 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安排。有丰富的营养、含糖量高、热量高的食物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而言都是有益的, 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对饮食则应进行适当的控制, 尤其不能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因此, 当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时, 应提醒患者食用比较清淡的食物 (如易消化、低脂、低糖、高纤维食物) 。 (2) 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作进一步加强。糖尿病和病毒性肝炎都是慢性疾病, 而且都比较难治愈, 因此, 常常会给患者带来抑郁、焦虑以及恐惧心理。因此, 对于疾病的相关知识、药物护理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 护理人员都应对患者进行比较详细的讲解并给以安慰, 以使患者对身体的康复充满信心。 (3) 使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到一定提高。教出院患者使用血糖仪, 并指导患者对自身的尿糖和血糖进行定期检测。此外, 还应教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5]。
1.5 统计方法
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时, P<0.05, 因此, 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血糖在正常范围的有18例, 7~10mmol/L 11例, >10mmol/L 7例, 恢复正常率为72%;观察组患者血糖在正常范围的有23例, 7~10mmol/L 17例, >10mmol/L 6例, 恢复正常率为92%;P<0.05, 说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都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且也没有发生低血糖、无酮症酸中毒等不良事件。
2.2 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
患者出院后的问卷调查见表1, 主要对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项) 进行整理, 由表可知, 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5.7%, 对照组的满意率为73.9%, P<0.05, 二者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
注:和对照组对比, P<0.05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目前, 还没有准确查出该病的病因, 但可以断定的是, 该病和因病毒性肝炎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有很大关系。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 (体液、血液、粪-口是其主要传播方式) 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特点。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食欲减退以及疲乏都是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少数患者可能伴有黄疸, 但某些患者受到感染时, 不会出现任何异常症状。目前, 医学上普遍认为病毒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该病的产生, 即当机体对病毒进行清理的过程中, 使肝细胞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此外, 还可能和患者的遗传及年龄等因素有关。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方式以及运动量少的生活方式, 都会对血糖的升高有影响, 因此, 为了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在饮食上必须注意摄入低脂、低糖以及高纤维食物。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可知, 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患病率为4.74%~51.12%, 因此, 对患者进行治疗时, 必须对肝功能进行积极的改善, 为了使糖尿病病情得到稳定, 可使用降血糖的方法辅助治疗。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 对患者进行护理时, 一定要注意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进行细心观察及护理, 必要的时候, 可以给与患者一定的安慰或教患者一些相关的药物知识及护理知识, 以使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病情, 从而增强患者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通过分析在本院接受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治疗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可知,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观察组加强了向患者宣传相关的健康知识, 据调查可知,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高很多, 二者的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因此, 对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不仅可以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高, 还可以使患者得到较快康复。
摘要:目的 对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护理进行观察分析, 从而提出相关的护理方法。方法 把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 然后分析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评价。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率为71.13%, 观察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率为89.59%, 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P<0.05) 。结论 向患者介绍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的相关治疗及护理知识, 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评价, 能使患者病情得到较快好转, 应把此办法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糖尿病,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1]刘大凤, 李亚玲, 李波, 等.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预后与病毒因素的关系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1, 26 (3) :265-269.
[2]王昕红, 张光文, 禹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97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 12 (3) :165-171.
[3]宋春辉, 杨斌, 陈黎明, 等.恩替卡韦治疗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泌白细胞介素22的T细胞频数变化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21 (1) :111-115.
[4]崔秀玲, 奚悦, 马跃.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0 (21) :110-116.
相关文章: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检测与分析02-10
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纤溶活性变化探讨02-10
小儿重症肺炎50例血糖变化的临床价值分析02-10
反映凝血功能的指标有02-10
50例肛瘘患者整体护理体会02-10
活性炭纤维对甲醛气体吸附性能的研究02-10
成功是成功之母议论文02-10
语境下现代纤维艺术论文02-10
碳纤维复合材料论文02-10
我国纤维艺术发展论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