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雷锋精神在高职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彰显出宝贵的时代价值。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生命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生命教育论文 篇1:
康复医学高等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摘 要] 在康复专业本科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培养高素质康复医疗人才的重要方面。基于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康复医学高等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影响因素,从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协同、社区康复建设三个方面,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康复医学;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课题项目] 2017年度四川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基于社区康复教育与培训基地建设,推动康复专业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SCUSZ2017110);2018年度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社区康复教育与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和践行康复专业本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 谢苏杭(1995—),男,云南腾冲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8级康复治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慢性疼痛物理治疗、膝骨关节炎远程康复;王 谦(1984—),男,内蒙古包头人,博士,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主治医师,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肌肉骨骼疾患康复医学研究。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在之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再一次强调,社会各层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并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祖国的接班人,需要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3]。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中,康复医学高等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着眼于培养一支为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和先天发育障碍患者服务的专业技术团队。因此,培育和践行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康复课堂改革、教学实践协同、社区康复建设,思考新时代康复专业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载体,为康复医学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提供参考路径。
二、康复医学高等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医学高等教育承载着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不仅传授学生医学知识,还要以多种形式开展医德医风素质教育,培养人文关怀精神和“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发展祖国卫生事业和保障人类身心健康的使命感[4]。康复医学作为医学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要求康复医务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人文素养[5]。首先,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主要为残疾人以及老年病、慢性病和先天发育障碍等患者。由于生理或心理功能不同程度的受限,患者表现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学习、工作和社交等参与能力受限。因此,康复医疗人员不仅在专业上具有扎实的技术知识,而且在医德上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浓厚的同情心。其次,病损的康复过程较长,涉及医学、人文、社会等问题,康复医疗人员必须更加的耐心细致,与患者一起树立长期康复的信念。再次,康复医学强调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包括疾病诊治、功能康复和重返社会三大部分,每部分中又有许多不同方面的组合。因此,协同合作体现在各学科之间的密切配合、互相沟通;康复医学团队内部医师、治疗师及护士的工作协同、执行与反馈。最后,面对广大的慢性病、老年病患者人群,康复医疗人员需要宣传与普及科学、规范的康复医学知识,为患者培养战胜疾患、恢复功能、重返家庭与社会的信心;協助培养和指导更多的康复技术人才,服务社会。综上所述,康复医学具有社会属性强、协同性高、覆盖性广的特点,在讲授这门学科理论与技术的同时,对加强医德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中国康复医学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出现,医患矛盾呈现不断激化的态势,暴力伤医案件频发,这对医患双方、整个医疗职业环境和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新时代各种高新技术、科技产业迅猛发展,技术创新促进整个康复产业智能化升级。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康复医学专业学生的教育中,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医德医风,塑造疾患康复的同理心;提高康复医学教育水平,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康复医学教育的有机融合。
三、影响康复医学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高校医学院校本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医学生能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精神;然而,部分医学生虽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但表现出功利性增强、通识知识匮乏、人文底蕴浅薄、缺乏整体临床观念和医患沟通技巧等问题。结合文献,笔者总结了影响当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主要原因[6-9],上述问题在康复医学本科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首先,社会医疗环境的负面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技术冲击和资本运作充斥并渗透在医学的各个方面,评价医院是否优秀的标准不在于治病救人的成功率,而在于引进了哪些先进设备和创收多少利润。由此导致医疗行业过度市场化,也使功利主义渗透整个医疗行业,非正常医疗的市场导向使过度医疗、防御性医疗等非正常医疗现象层出不穷。同时,部分社会媒体的报道往往断章取义,使在校的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判断受到影响,从而在实际学习与工作中不能够统一思想。
其次,医学人文教育缺失。“医学人文”学科建设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使用的教材缺乏合理性、科学性,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医学人文”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基本上设置在本科一、二年级的阶段。然而,当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或见习阶段,真正接触临床患者时,则很少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医学人文知识实践往往需要在临床实习阶段才能实现,比如进行医患沟通。尽管在学校学习时通过考试的形式证明了医学生能够掌握医患沟通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医患矛盾都是来自没有成效的医患沟通。不只注重书本,不要把基础知识作为一次性教育,只有把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专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的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康复医学作为需要长时间和病患相处的学科,让康复专业学生掌握医学人文内容显得更加重要。特别是康复医学的对象多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很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进行思考和沟通,此时必要的医学人文教育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学生个体的消极因素导致对“医学人文”课程重视程度不足。追求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也是导致医学生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出现偏差的影响因素[4]。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尽管“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但是其以公共课形式进行教学,采用均一式教学方法,导致课程内容枯燥,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教师因难以得到真实反馈也无法着实改革,以此形成恶性循环。现代社会中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也影响了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四、康复医学高等教育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与方法
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平等公正、诚实守信、富强文明、爱岗敬业、和谐友善、仁心仁术、尊重患者等价值观教育,是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体现。如何采取正确有效的对策与方法,有效提高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人文素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结合文献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康复医学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一)康复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应重视康复医学人文教育,合理改革课程设置,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教授过程中要尽可能与康复内容相结合,摆脱公共课形式,以生动形象的临床案例进行授课。目前也有学校在探究将康复专业内容与思政教学相结合,比如在讲授“传统康复技术”时提出了“渗透、契合、适度”三原则,将两学科结合进行教授,丰富课堂厚度,优化教学资源[ 10 ]。研究报道,在“康复治疗基础”教学中联系康复医疗行业实际热点问题内化医德教育,与社会事实相结合,提升学生兴趣以及教学现实感[ 11 ]。
其次,充分开发现有技术资源与科技的融合,开创虚拟化康复教学场景[ 12 ]。针对康复医学专业特色,借助虚拟现实增强技术,打造线上医患沟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的模拟,将医患沟通的内容与方法,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在康复医学本科生的课程教学上,创新课程形式,切实感受与体会康复医疗人员工作的真实场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培育。
同时,针对康复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环境熏陶。引导校园广播台、学校官网、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方式,渗透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
(二)教学实践协同
教学实践是康复医学高等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认同向行为认同转化的最佳途径[ 13 ]。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未来的工作岗位是要不断与人打交道,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不管是医学专业技能还是职业素养,都需要在具体的临床康复教学实践中反复磨砺才会最终由知识、习惯内化为行为方式。教学实践的方式有康复临床实习、社区康复医疗、康复义诊、医疗法规政策宣讲、康复知识宣教、扶困敬老志愿者活动等。在课程教学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协同,促进医学生掌握康复专业技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实践,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社区康复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残疾人权利意识的不断提升,在联合国组织的持续推动下,社区康复已逐渐成为多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社区发展的主要策略之一,也是我国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基础[ 14,15 ]。在新时代的医疗环境下,国家提出在疾病治疗时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指导意见[ 16 ]。社区康复作为连接医院与家庭的桥梁,是康复医疗人员帮助患者回归家庭、迈入社会的重要环节;为老年疾患、慢性病的预防与早期康复提供重要的就诊平台[ 17 ]。因此,在社区康复教育与培训基地的建设可作为促进康复医学高等教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载体。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医学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积极参与社区康复义诊,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患者人群,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切实体会患者的真实康复需求;实践医患之间的沟通技能;帮助社区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训练;为社区医务人员及广大居民进行康复科普培训;为孤寡老人进行康复知识培训志愿活动。学校也可建立社区“导师负责制”,将社区康复负责人作为导师,指导学生社区工作,亲身传授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素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社区康复建设,提高了康復专业学生对社区康复的理念意识,切实将“康复回社区”落实到位;亦能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并让康复专业学生在活动参与或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感知社会生活现实,体验价值冲突,做出价值选择,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从而身体力行,积极践行。社区康复建设作为一个潜在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载体,拓展专业技术能力,培育康复医学专业学生的文明、和谐、友善、敬业的职业素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18 ]。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培养康复医学专业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康复医学高等教育中,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认真分析和总结影响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因素基础上,结合我国康复发展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协同、社区康复建设三个方面,加深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康复需求及实践的认知,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与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寄语青年 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EB/OL]. [2021-01-30](2019-04-30).
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430/c64094-31058510.html.
[2]杜楚源,王小林.醫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5,28(12):93-95.
[3]纪元,张桓,周翠.医学人文素养与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25):244-245.
[4]白波,程刚.重视医学人文教育 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8,41(1):5-8.
[5]赵一瑾,余彬,刘锐芬,邹积华,黄国志.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5):576-578.
[6]曲海英,刘张.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学生伦理价值观的内涵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37(1):65-68.
[7]王群林,孙基梁,白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教育全过程实效性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7,7(20):179-181.
[8]苏伟,曹伟.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现状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4,37(5):350-352.
[9]谢孝东,杜冬杰,麦锦城,张婷婷,方向颖.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医学生生命责任意识探析——基于广东省9所医学高校的调研[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106-109.
[10]蒋宗伦.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8(23):96.
[11]李杨.高职高专院校“康复治疗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23):174-175.
[12]Rose T,Chang SN,Chen KB.Immersion of virtual reality for rehabilitation - Review. Applied Ergonomics,2018,69(1):153-161.
[13]陈镭.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5):46-47.
[14]Mason C,Weber J,Atasoy S,Sabariego C,Cieza A.Development of indicators for monitoring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Plos One,2017,12(6):e0178418.
[15]Cleaver S,Nixon S.A scoping review of 10 years of published literature on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2014,36(17):1385-1394.
[16]何成奇.解读《卫生部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的基本思路[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6):494-496.
[17]Liu Q,Wang S,Lin J et al.The burden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among Chinese elderly:estimates from a national representative study.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2018,26(12):1636-1642.
[18]习近平: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EB/OL]. (2018-12-11)[2021-01-30].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8/1211/c385474-30457713.htm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Higher Edu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XIE Su-hang1,2,3,WANG Qian1,2,3
(1. Center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2. Rehabilitation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3. West China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Key words: core values;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higher education;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reform
作者:谢苏杭 王谦
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生命教育论文 篇2:
雷锋精神在高职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价值彰显
摘 要: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雷锋精神在高职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彰显出宝贵的时代价值。具体表现在:雷锋政治坚定、理想崇高的爱国精神对高职医学生政治理想的指引作用;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对高职医学生道德理想的提升作用;雷锋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对高职医学生职业理想的榜样作用;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对高职医学生职业追求的激励作用;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对高职医学生生活理想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雷锋精神 理想信念 教育价值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科学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201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高度概括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医学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医学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和职业使命决定了从事医学事业所应具有的职业精神。医学职业精神主要包括:职业立场,即世界公认的人道主义、利他主义;职业目的,即通行于医学界的救死扶伤、服务健康;职业态度,即行医者必须具备的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职业理想,即全面优化医学价值追求的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从医学职业精神中衍生出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包括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方面。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新时期,雷锋精神与医学生所应具有的理想信念有着相通的价值内涵和核心要义。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雷锋精神在高职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彰显出宝贵的时代价值。
1 雷锋政治坚定、理想崇高的爱国精神对高职医学生政治理想的指引作用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雷锋精神的内核,彰显了雷锋以党和国家的意志为先、以党的方向为奋斗方向的高度政治自觉。在《雷锋日记》中,“党”、“祖国”、“社会主义”是出现最多的词语,这是雷锋不懈奋斗的方向所在,也是他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处处以国家、民族和集体的利益为重的理想追求。对于高职医学生来说,爱党、爱国应该是最基本的政治价值追求和道德价值选择,这也是医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立场,即爱党爱国是世界公认的人道主义、利他主义的坚实根基。当前高职医学生的主体为“90后”,在社会转型期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影响下,部分医学生表现出政治立场不够坚定,理想信念缺乏,价值观念迷茫,组织纪律涣散,榜样目标缺失等问题。引导高职医学生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坚定自己的专业选择,树立关心民众疾苦,为国家医学事业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从而激发起医学生热爱医学,投身医学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个人职业素质,才能不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使命。
2 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对高职医学生道德理想的提升作用
雷锋用一生的行动告诉我们,“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为了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这种奉献精神正是雷锋精神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准备投入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医学生应拥有的可贵品质。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远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医学正是这样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事业,利他主义精神是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坚持患者利益至上,切实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医学生所应明确的的职业目的,即通行于医学界的救死扶伤、服务健康。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有时,是治病;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因为疾病并不全部来自肉体,有时源于精神和心理,因此治疗并不总意味着治愈某种疾病,有时候意味着体恤、减轻痛苦。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的注意力不仅仅集中到疾病的过程本身,更要集中到患者的体验上。医学生只有具备服务病人,帮助病人,乐善好施的慈悲心怀,才能秉承“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精神与信念,真正适应从过去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职业诉求,完成医学职业岗位所赋予的道德使命。
3 雷锋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对高职医学生职业理想的榜样作用
“螺丝钉精神”是雷锋精神的精髓所在。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在学习上,我们也要提倡医学生学习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勇于赶超,勇于拼比,不甘落后。这也是医学生所应把持的职业态度,即行医者必须具备的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隋唐时代孙思邈说过:“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明代外科学家陈实功说过:“再遇贫难者,当量力微赠,方为仁术;不然有药而无伙食者,命亦难保也。”对医学事业的不懈追求是医学生应该树立的职业理想,即全面优化医学价值追求的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医学是一项严谨的事业,生命的不可逆性要求我们尊重科学,敬畏生命。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就是要医学生立足学生身份,在学习、研究和实践时,善于挤时间、钻问题、攻难关、求真理、攀高峰,不断练就精湛的实践技能,培养仁爱的医学情怀,锤炼高尚的医德修养,为病患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4 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对高职医学生职业追求的激励作用
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雷锋永不自满的谦虚品格和永不停歇的进步意识,他不仅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且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高职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医疗卫生队伍的后备军,担负着维护人类健康,推动医学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追求发展,促进成长是每个渴望实现人生价值的医学生所追求的的人生主题。创新精神是医学职业精神的重要特征,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命质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医学事业关系民生,提倡医务人员的创新精神,才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常为常新,与时俱进。“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医学生誓言》的字里行间无不表达了医学生应有的职业追求。一个医生的真正幸福是用他自己的才智辛劳换来了病人的身体康复,然而临床上解剖有变异,生理有动态,同病有差别,不能完全用各种数据和结果去解释患者的病征或“生活体验”。临床诊治既要针对病情:疾病的病理、生理、治疗方法,走技术路线;也要针对人情:病人的心理、意愿、生活质量,个人与家人需求,以人为本。医学的局限性和风险性要求医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敢于突破陈规,超越前人。
5 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对高职医学生生活理想的示范作用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在日记中写道:“在工作上,我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部分高职医学生从小养尊处优,娇纵受宠,加之受当前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学习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生活上过度浪费,攀比成风,“物本信仰”倾向和“器本信仰”倾向明显。“物本信仰”倾向主要表现在:崇尚和追求物质为根本,热衷于物质享受,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器本信仰”倾向主要表现在:崇尚技术和手段,重视专业课程和临床实习,忽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医德修养的提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物质享受上的知足常乐和精神追求上的永无止境为医学生树立了一面历久弥新的旗帜,对医学生健康生活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雷锋,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镌刻着一种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紧密联系医学实际,对帮助医学生树立政治理想,提升道德理想,坚定职业理想,明确价值追求有着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仕民,郑永廷.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特点及原因分析[J].教学与研究,2008(5).
[2] 孙福川.伦理精神:医学职业精神解读及其再建设的核心话语[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2).
[3] 李诗夏,李祖超.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
[4] 邵燕.论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社会民主,2012(5).
作者:汪小莎
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生命教育论文 篇3: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 对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的抑郁状态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此类患者是否存在明显抑郁。 方法 选取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及病房2014年1月~2015年8月间确诊的支气管哮喘(B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各25例,分别记为BA组、COPD组及ACOS组,三组分别进行抑郁评估,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评估。比较三组患者的抑郁发生率。 结果 三组患者中,ACOS组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为48.0%,明显高于BA组(24.0%)和COPD组(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抑郁发生率明显升高。
[关键词]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抑郁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比较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各专家学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一部分气道慢性炎症疾病的患者,兼有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他们将之称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sthma-COPD overlap syndrome,ACOS)。2014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1]和支气管哮喘全球倡议(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2]首次提出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但同时指出其研究尚不完善。近些年来,针对ACOS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拟针对ACOS患者的抑郁状态进行调查分析,从而促进临床综合治疗方案的完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期间呼吸科门诊确诊的支气管哮喘、COPD及ACOS患者各25例,分别记为BA组、COPD组及ACOS组,前两者诊断标准分别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3基层版)[3]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4],ACOS诊断标准参考西班牙专家共识[5]。所有入选病例近2年无住院史,病程5~10年,没有精神病史及心理疾病,不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排除有认知障碍不能配合问卷的调查者。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分为筛选病例和问卷调查两个阶段。筛选病例:由受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门诊完成并留下联系方式,每组病例筛选28例。问卷调查:所有病例筛选完成后,联系患者在同一天集中填写调查问卷,每位患者单独完成。三组患者分为3 d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并由呼吸科专业临床医师收集问卷,统一保存。排除当天不能来院进行调查的患者,每组最后实际入组患者数均为25例。抑郁状态的调查采用国际通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标准:8~1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抑郁,≥25分为重度抑郁[6]。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抑郁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ACOS组的患者与BA组和COPD组患者相比较更容易出现抑郁状况,而且以中重度抑郁发生更明显。
表2 三组患者抑郁发生情况比较
2.2 病例数据合并后抑郁发生情况比较
由于中重度抑郁患者例数较少,因此需要将数据进行合并,将无抑郁患者和轻度抑郁患者合并为无需治疗抑郁组,将中度及重度抑郁患者归为需要治疗抑郁组,重新进行统计,见表3。三组的抑郁发病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2,P<0.05)。
3讨论
ACOS的定义通常被描述为:持续气流受限,通常具有哮喘和COPD相关的一些特征。临床上,ACOS通常与有较高的气流可逆性的COPD患者和(或)有吸烟史发展为不完全可逆气流阻塞的哮喘患者一致。
诊断ACOS有两个主要标准和两个次要标准[5]。主要标准包括:①支气管舒张试验呈阳性(FEV增加率≥15%,绝对值增加≥200 mL);②痰液中检出嗜酸性粒细胞,有哮喘病史。次要标准包括:①总IgE含量增高;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增加率≥12%,绝对值增加≥200 mL),有个人过敏史。
从临床角度看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ACOS综合征由伴有气道可逆症状日益明显的COPD患者及(或)伴有不完全气流受限的哮喘患者构成[7,8]。该类患者与独立的COPD或支气管哮喘患者相比,疾病进展速度更快,肺功能恶化程度更显著,急性发作更频繁,并发症显著增加,生存质量更差,医疗资源花费更巨大,病死率更高[9]。有研究显示ACOS患者每年平均产生的医疗费用是单纯哮喘患者的6倍,是单纯COPD患者的3倍[10],因此对临床医务工作者来说治疗更为棘手。目前的医学模式已经由单纯疾病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1],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在积极治疗患者身体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
许多慢性病患者由于其所患疾病的反复急性发作,因此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不足,加之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导致这些患者容易发生抑郁。对ACOS患者而言,由于明显的呼吸困难产生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焦虑、抑郁以及恐惧的心理加重。相关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焦虑、抑郁的横向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常伴有抑郁,从而影响疾病的完全控制并使生活质量下降[12]。有研究认为肺组织局部的免疫反应、炎症细胞凋亡减弱与全身免疫功能受损,这三者相互作用,为哮喘伴抑郁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线索[13]。同样COPD患者也常常伴随抑郁状况的发生,郭晶等[14]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地区COPD患者抑郁的总患病率为42.7%,重度和极重度COPD患者抑郁患病率明显高于轻中度COPD患者。但是针对ACOS抑郁状况的研究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ACOS患者抑郁的发生情况。
本研究发现ACOS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48%),较哮喘和COPD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状态,这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导致患者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但是因为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可能会有偏颇,或者需要更大样本数的研究加以证实,这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通过本研究发现较哮喘和慢阻肺来说,ACOS患者抑郁状态更加明显,尤其是需要治疗的中重度抑郁。ACOS患者的症状较单纯的哮喘和COPD更明显,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明抑郁的发生取决于患者目前的症状,并非患者的其他因素。在临床使用基础药物治疗ACOS的同时,如果对临床症状突出的患者进行抑郁的干预治疗(可以采用心理咨询,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就可以让患者的各种临床不适症状较快地趋于稳定,达到临床缓解,不但降低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同时也可以使社会负担明显减轻,就会一定程度地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同时也可以减少医疗纠纷,使医患双方均受益。
有关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BA、COPD、ACOS)合并抑郁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①低氧血症及酸碱紊乱[15]。②炎性因子:有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16]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与患者的抑郁程度相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的关系,这也说明抑郁的发生与这些细胞因子相关。③活动减少:ACOS患者由于所患疾病明显的呼吸困难会导致活动能力下降,导致患者丧失部分自理能力并有可能使工作能力降低,这些会使患者与外界的沟通减少,降低患者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导致抑郁的发生或加重抑郁的程度[17]。④其他因素如性别、学历、超重、经济情况、吸烟史、长期家庭氧疗、FEV1小于50%预计值、丧偶、社会地位低下等均可能会导致并加重抑郁的发生[18,19]。⑤ACOS患者由于治疗效果不如单纯哮喘或COPD好,因此在病程中更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情绪[20]。
[参考文献]
[1] GOLD Executive Committee.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vised 2014)[EB/OL].
[2]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The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Revised 2014)[EB/OL].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5):331-336.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2013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1-10.
[5] Soler-Catalufia JJ,Cosfo B,Izquierdo JL,et al. Consensus document on the overlap phenotype COPD-asthma in COPD[J]. Arch Bronconeumol,2012,48(9):331-337.
[6] 魏爱环,王雪梅,李六一,等. 百忧解联合心理干预及电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4):287-289.
[7] Hardin M,Silverman EK,Barr RG,et al.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overlap between COPD and asthma[J]. Respir Res,2011,12(1):127.
[8] De Marco R,Pesce G,Marcon A,et al. The coexistence of asthm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in young,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J]. PLoS One,2013,8(5):e62985.
[9] 朱燕亭,宋旸,李少军,等. 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5,8(3):99-101.
[10] Shaya FT,Dongyi D,Akazawa MO,et al. Burden of concomitant asthma and COPD in a Medicaid population[J]. Chest,2008,134(1):14-19.
[11] 鲍中义. 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生命教育内容、目标及实施方法探讨[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6):805-807.
[12] 牛晓婷,胡红,许菡苡. 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与焦虑抑郁情绪关系的研究[J]. 疑难病杂志,2014,13(3):249-252.
[13] 杨茵茵,朱敏,姬郁林. 细胞凋亡在哮喘伴抑郁发病中作用的探讨[J]. 华西医学,2015,30(5):950-953.
[14] 郭晶,牛津牧,陈哲. COPD 患者抑郁的发病情况[J]. 山东医药,2015,55(39):69-72.
[15] Hardin M,Silverman EK,Barr RG,et al. COPD Gene Investigators.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overlap between COPD and asthma[J]. Respir Res,2011,27(12):127.
[16] Al-shair K,Kolsum U,Dockry R,et al. Biomarkers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depression and fatigue in moderate clinically stable COPD[J]. Respir Res,2011,5(12):3-8.
[17] Laurin C,Lavoie KL,Bacon SL,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the prevalence of psychiatrc disorder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patients with COPD[J]. Chest,2007,132(1):148-155.
[18] 李久荣,高金明.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的治疗策略[J].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44-47.
[19] 许银芳,韩淑华,林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180-3182.
[20] 郭巍,张继华. 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2015,31(8):1217-1218.
(收稿日期:2015-12-09)
作者:王慧敏 戈改真 孙建芳
相关文章:
医学生实习小结02-05
浅谈导师制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策略02-05
医学生党员02-05
医学生影响02-05
应届医学生考试承诺书02-05
医学生德育02-05
医学生论文提纲02-05
临床医学生毕业考试题02-05
医学生简历02-05
围生医学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