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协作的词语

关键词: 众志成城 群策群力 协作 词语

团结协作的词语(共9篇)

篇1:团结协作的词语

诚团结 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词语: 风雨同舟 和衷共济 精群策群力

同心协力 同舟共济 万众一心 患难与共 众志成城

珍惜时间的谚语:

1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9.时间像生命,一刻值千金。

20.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21.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将忙事待明天。2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3.追赶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弃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

三、求知与学艺

25.无事不登三宝殿。26.精益求精,艺无止境。27.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28.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29.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31.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32.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33.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3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35.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36.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37.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38.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3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40.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朋友与敌人

1、有福同享,有难同当。2.邻居好,赛金宝。

3.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4.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5.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6.交人交心,浇花浇根。7.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1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篇2:团结协作的词语

2) 成城断金:成城,团结得像城堡一样坚固;断金,力量大得能折断金属。指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

3) 一虎难敌众犬:一只凶猛的老虎也战胜不了众多只狗。比喻弱者只要团结起来就能战胜强者。

4) 同舟而济:舟:船;济:渡,过渡。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5) 相倚为强:互相倚靠帮助而强大。形容团结一致而有力量。

6) 水清无鱼: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7)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8) 为渊驱鱼: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9) 抱德炀和:抱:怀抱,引申为坚持;炀:熔化,引申为蕴育。坚持道德实质,蕴育和平气息。指行仁政,搞团结。

10)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鱼赶进深潭,把雀赶到丛林。原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百姓逃到别国。现多比喻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11)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12) 渊鱼丛雀:把鱼赶进深潭,把雀赶到丛林。原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百姓逃往别国。现也比喻把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方去。

13) 举国一致:全国上下,团结一致。

14) 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文:文德,指政治;武:武功,指军事;附众:使大家亲近;威:威服。旧指在政治上能团结部下,在军事上能威震敌人。

15) 水至清则无鱼: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16) 众心如城: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17) 七支八搭:①随意瞎扯。②指不团结。

18) 万人一心:一万人一条心。比喻众人团结一致。

19) 党坚势盛:指团结紧、势力盛大。

篇3:浅议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

一、搞好教育过程中的团结协作

一个人的成长要经过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等跨时空的长期教育, 这就好比工厂里的“生产流水线。”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一位教师就好比流水线上的工人。工厂里的产品从上线到下线的过程中, 如果有一名工人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体质量, 就会出现不合格产品。可见我们每位教师对处于“成长流水线”上的学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教师从备课到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和成绩评定等各个教学环节都是单独进行, 具有鲜明的个体性。但是, 任何一个合格人才的培养, 都是教师群体劳动的结晶, 都是教师群体共同协作的结果。由此可见, 教师施教方式是个体的, 却是整体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每位教师的工作, 既受到其他教师的影响, 同时也影响其他教师的行为。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尽职尽责, 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摆正自己与集体的关系, 要搞好团结协作, 别把自己负责的这一段独立于其他“工序”之外, 搞好上连下育。这样做虽然有时会对自己的教学成绩评定关系不大, 但是对学生的发展却十分重要, 要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体现。我们教师为了每个学生都能很好的发展, 一定要搞好教育中的连续与连续, 搞好与自己可能根本不认识的教师的团结协作。

二、搞好教师与领导的团结协作

教师价目人与学校领导在其根本利益及目的上是一致的, 但是其间仍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合理调节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 反映出一个人的实际道德水平。领导与下属教师如何搞好团结协作, 甚至是肝胆相照, 那么学校工作一定会和谐, 对学生的整体教育肯定和谐。如果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心存异念, 甚至相互拆台, 相信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都会是失败的。

作为学校领导要照顾好学校工作的大局, 坚持平等公正, 不能以势压人, 要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 形成上情下达的沟通网络。作为教师不能不顾集体的可能条件, 由着自己的性子, 根据自己的好恶提出过分的要求。另外教师要抛弃私心杂念, 把一切入在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高度上, 当领导与教师意见相左时, 都要考虑哪种意见有利于学校的工作。要经常换位思考, 相信良好的同志式的关系是不难形成的。

三、搞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

教师与学生之间绝非仅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 而是共同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合作伙伴。试想如果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合作互动, 教学的效果肯定要比师生关系紧张的要好许多。因此, 搞好教师与学生间的团结协作, 对于调节师生关系,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 首先要对学生充满爱, 要尊重信任学生, 关心爱护学生, 理解善待学生, 以自己的爱心换来学生对教师尊重。这样较容易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师生团结协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其次是我们要改变过去教师主动教, 学生被动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采用启发式, 师生一起动手、动口、动脑、师生互动, 同时参与知识的讨论与知识的掌握, 这样一来, 学生看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 而是自己学习的一个伙伴, 甚至是自己的“同学”。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篇4:团结协作造就的中国节奏

研制、试生产、临床试验、现场检查、注册检验、审评审批……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制,我国疫苗生产企业、药品检定监督机构、卫生疾控等部门联合作战,争分夺秒,为了实现让百姓早一天接种疫苗的目标,全力以赴。

赶超生命的节奏

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病毒从北美扩散至全球,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防控战役就此打响。作为防控流感传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与生产被寄予厚望。所有科研人员脑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早一天研制出疫苗,就能让百姓早一天得到保护。因为此时,时间就意味着生命。

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毒株是企业开展疫苗研制的基础。6月3日20时,在海关、质检等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由世卫组织认可的实验室提供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用毒株运抵总部位于河南的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首个获得毒株的疫苗生产企业,华兰生物在第一时间启动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

9月1日,华兰生物研制的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正式通过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的专家评审,并在9月4日前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颁发的药品批准文号。这距企业拿到标准毒株,只有3个月的时间,与北京科兴几乎同步。

在企业加紧研发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在积极行动。6月至8月,国家食品药品脓管局相继发布《关于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准备工作的通知》、《大流行流感疫苗特别审批应急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疫苗审评审批工作奠定了政策基础。

在“程序不减少、标准不降低”的原则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审评审批环节实现“三同步”,即药品审评中心将技术审评与企业的分段申报同步,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将生产现场检查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同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将临床用样品及批签发检验与企业的自检同步。

“正是科学的部署,实现了工作流程的最优化和工作效率的最大化,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争取了时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注册司司长张伟说。

坚持科学的信念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在疫情蔓延初期,全世界对这一病毒都没有足够的认识。然而,对于应用于健康人体的流感疫苗,其研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6月初,我国疫苗生产企业在相继收到世卫组织提供的标准毒株后,就不得不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世卫组织承诺在2009年7月底才能提供疫苗检测的参考品。没有参考品,企业的疫苗原液生产出来后如何进行定量和配制?

此时,甲型H1N1流感在我国乃至全球的传播速度都已呈现加速的态势。疫情就是命令!关键时刻,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科研人员组织科研攻关,采用替代方法制备相应的标准物质,建立了疫苗抗原定量检测方法,解决了企业在疫苗定量和配制上面临的瓶颈,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节省了为等待世卫组织检验检定标准品所需的近一个月的时间。

无论是确立标准品,还是进行临床标本的血清检测,直至最终的产品批签发,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都是疫苗研制生产的关键技术支撑。

“有关疫苗是否安全的结论来源于中检所的检验。因此,能否保证每一批产品都安全,不出任何问题,我们一直捏着一把汗。”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李云龙坦陈,在疫情形势快速变化的阶段,他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我一直告诉我们的检测人员,无论头顶多大压力,我们都只信奉一个原则,那就是科学。”

绝对负责的态度

效率与质量似乎永远是一对矛盾体。对比SARS与禽流感时期的疫苗研制,我国能在如此短时间内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引发了不少人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

“这是一个中国的节奏,但这种节奏绝对建立在科学的态度和对老百姓负责的基础上。”张伟说,尽管整个疫苗研制时间大大压缩,但是疫苗研制、试生产、临床试验、现场检查、注册检验、审评审批等程序一步都没有减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组织实施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临床试验,完成了上万例受试者同一时段入组、接种、观察、采血的工作,为专家判断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审评中心主任李国庆表示,目前拿到药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仍被要求完成后续的临床实验,并对临床实验受试者完成不少于6个月的安全性随访。

对中国负责,也对全球负责。在不少发展中国家无力研制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状况下,李国庆表示,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会在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帮助其他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

篇5:团结协作团结协作

蒙阴一中 孙大德

蒙阴一中复读班共有八个班级,语文教学任务有张立春,公为堂,杨文军和我四位教师承担,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掌握复习的主动权,提高复习的效率呢?这是每位高三教师和学生都想弄明白的问题。为了克服教和学的盲目性和跳出题海,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我们备课组以2007年的《考试说明》为一轮方向,在学校领导指导下制定了相对科学的计划,为了有效训练加强习题精选进行复习,现小结如下:

一、解读2007考纲,强化复习的方向性

在2008年山东高考〈〈考试说明〉〉还未出台的情况下,我们为了复习确保方向性正确,为了复习有切实依据,我们详细研究2007年的《考试说明》,认真体会高考对能力要求、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的要求,抓住它的“题型示例”的示范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准确把握测试内容、能力层次要求及题型。“去年的试题是今年的最佳模拟题”这句话对于每年的备考复习基本上适用。因此,为了少走弯路,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复习的效率,在复习中我们研究《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考项,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从中摸索出命题趋向,才能胸有成竹地组织教学与复习。

二、制定周密计划,确保复习内容详尽而有较强的针对性

复习教学要避免打“无准备之仗”,就要加强备考复习的计划性,使复习有条不紊环环相扣地进行,就得根据具体复习任务制订详尽而可行的计划。如根据《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在抓住文本复习中如何落实,如何安排时间,如何抓住复习重点,如何进行针对性训练,阶段测试如何进行,这些问题必须科学安排周密计划,我们备课小组在学校领导具体指导下,认真计划精心设计了复习计划,克服复习备考的盲目性,提高复习质量。整个高三语文总复习我们安排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照《考试说明》要求,紧紧抓住课本进行系统复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穿插一些补偿训练,并进行适当的综合测试。第二阶段按照《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进行复习,一项一项复习,一项一项落实,一项一项训练,最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尤其加强综合试题训练,并根据综合测试中暴露的问题进行适当补偿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做好考前的练兵。第四阶段是回扣基础知识部分,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进行查漏补缺,迎接高考。高三复习阶段总的时间安排是前紧后松,到临考前半个月便把时间主要交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体味、消化、加深理解的过程。

我们针对复读生基础差习惯差的特点,结合“天天语文活动”,如加强练字,把学生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改进措施和达到的目标。如为了加强积累,我们专门建立了积累本和错题集锦。如为了加强素材积累,我们每周要拿出两节课定期进行课外阅读。平时注意以练评为主,一日一小练,一周一大练。练后必讲评,讲评要注意针对性,充分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而练习和评讲基本安排语文课堂上。同时,对于语文偏科生,加强课外辅导,每次考试后,我们都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指出其试卷中存在的知识和能力问题,提高语文

成绩的途径,以及解题的方法,并激励他们拼搏的信心。

三、重视训练,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语文总复习的过程,其核心是训练。学生应具备的各种能力都是通过训练来养成的。没有训练就不可能巩固知识,就不可能形成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应重点抓好知识点的能力训练。在备考复习中,应注重抓住文本的示范特点和典型特点对众多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其次,抓住紧扣文本的联系进行重点训练,解开疑难,帮助学生排除知识障碍,明确具体的努力方向。再次,集中力量,强化薄弱环节,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不轻易放过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具体做法是:、抓实知识层面的系统整理,夯实基础

在具体复习过程中,我们以“本”为本,注重延伸拓展。我们的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东西,掌握的比较差。特别是文言文,很多学生再回头看的时候,感觉到很陌生,而且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跟课文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确定了以“本”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课本,并注重向课外的适度延伸,力求课本与高考的要求的和谐统一。如高考试题第一大题前四题考查学生的音、形、意和词语成语的具体运用,第三大题文言文第 11、12 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词义和用法的掌握,第四大题第 18 题对名句名篇的默写考查。诸如此类的题目,都基本属于知识层面,这类知识面广量多,头绪繁杂,我们只有在平时依据文本加强整理和进行反复记忆,不断进行测试,才能在考试时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强化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训练,突破重点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文章阅读和写作占分比例大,阅读题的分值共 48 分,作文的分值有 60 分,这是区分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项目,从每年的高考之后的语文试卷抽样分析来看,阅读题失分较多,作文得分较低一直是一个普通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备考中特别重视阅读和写作训练。

在阅读方面,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方法或规律,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复习中我们着重针对学生进行调查,抓住文学阅读和应用文本阅读的不同,区分学生的复习重点,大致看来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文学文本阅读,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应用文本阅读。其实不论哪种文本阅读除了文体特征不同外,都是要当作文学作品来解读,因此训练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和具体的解题规律和技巧就显得尤其重要,要使学生准确而迅速地从阅读文段中获得信息,比较好地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要靠平时有素的训练,特别注重学生阅读思维过程,也即是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进行现代文阅读复习时,我们指导学生:首先要从整体阅读上下功夫,即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中心,抓重要句子,快速了解文章基本内容、框架结构及中心思想等等,对文章的大体走向有个基本的认知,为局部解析奠定基础。其次,从试题设计的侧重点,把握材料的核心。命题设计者总是根据阅读材料的具体内容而确定测试重点,而这些测试重点常常是材料的核心问题,也是学生理解这篇材料的最基本的内容。因此,懂得试题设计的这一性质,我们就可以从材料的本意内容出发,抓住全文的核心,然后一个一个地突破试题的侧重点。

关于写作能力的训练,我们主要着眼于学生思想认识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提高,不仅限于找些题目写一写,批改批改,讲评讲评,注重训练到位。

①进行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专项训练,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训练。特别注意训练审题能力。即使是如近年的开放式作文,审题不当也很难写出内容深透的好文章。② 关注生活,关注优秀文化传统,关心社会,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其认识能力。更要注意作文素材的积累,充分利用好市教研室编写的素材积累。

③重视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写好规矩文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④注重语言表达的简洁流畅,强化情文并茂的针对性训练。

3,加强错题整理

学生大多担心作题出错 或者做试题不够全面,其实,平时训练“错”得多,高考就有可能“对”得多,关键是用好错题。考生要明确错题的真正价值,同时建立新的错题备忘录,也可以使用的资料上做出特殊的标记,错题恰恰是训练的重要收获。

4、精心安排综合训练,提高技巧

综合训练一般指模拟训练。这种训练我们要求做到:

①试卷的长度、结构、分值要切合近几年的高考试

②试题要尽力达到训练基础和能力的目标。

③命题的内容、角度、思路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

④要训练之后要认真反馈矫正。通过训练,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复习后期有进一步的提高,更加切近高考的要求。

篇6:团结协作的谚语

谚语是一个汉语词语,谚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团结协作的谚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

2、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3、人心齐,泰山移。

4、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5、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6、莫学蜘蛛各结网,要学蜜蜂共酿蜜。

7、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8、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9、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0、上下同欲者胜。

11、团结则存,分裂则亡。

12、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13、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14、人多山倒,力众海移。

15、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16、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力量从团结来。

17、墙倒众人推。

18、莫学篾箩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19、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20、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城。

21、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22、人多好办事。

23、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24、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25、头雁先飞,群雁齐追。

26、鱼不能离水,雁不能离群。

27、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

28、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29、不怕虎生两翼,就怕人起二心。

30、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31、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32、团结就是力量。

33、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34、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35、人和万事兴。

36、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37、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38、群雁无首不成行,羊群出圈看头羊。

39、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40、群众心里有天平。

41、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42、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43、人多势众。

44、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4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6、一根稻草抛不过墙,一根木头架不起梁。

47、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

48、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49、一人难唱一台戏。

50、团结加智慧,弱者胜强者。

51、民齐者强。——荀况

52、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

53、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54、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

55、雁怕离群,人怕掉队。

56、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篇7:团结协作的名言

2) 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莎士比亚

3) 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马克思

4) 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列夫·托尔斯泰

5) 到月亮上去不算太远;我们要走的最大距离还是在我们之间。——戴高乐

6)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的团结是坚强的。——约·迪金森

7) 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泰戈尔

8) 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9) 友谊、活跃和青春的歌声会减轻我们的痛苦。——空茨凯维支

10)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叔本华

11) 百根柳条能扎笤帚,五个指头能握拳头。——藏族

12) 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13) 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14)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别林斯基

15) 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列夫·托尔斯泰

16) 朋友之间感情真诚,敌人就会无隙可乘。——萨迪

17) 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18) 真正的友谊既能容忍朋友提出的劝告,又有使自己接受劝告。——西塞罗

19) 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奥斯特洛夫斯基

20) 团结的可贵,在敌人面前才会深知。——哈萨克族谚语

21) 齐心的蚂蚁吃角鹿,合心的喜鹊捉老虎。——蒙古族

22) 所谓友情,是平等的人们之间离开了利益关系的交易。——哥尔斯

23)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香如兰。——《易·系辞》

24) 篝火能把严寒驱散,团结能把困难赶跑。——壮族

25)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贾谊

26) 求友须在良,得良终相善。求友若非良,非良中道变。欲知求友心,先把黄金炼。——孟郊

27) 爬山越岭要互助,渡江过河要齐心。——赫哲族

28)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

29) 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法国谚语

篇8:团结协作的词语

七月, 我们顶着炎炎夏日, 来到了美丽的太湖之畔——无锡, 有幸参加了第八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竞赛。从接到参赛通知那一刻起, 我们三人便被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组起了一支网络教研团队, “团结、协作、创新”成了我们团队工作的座右铭。我们深知“只有在赛前多一份准备, 赛场上才能多一份从容”。因此, 我们积极准备, 从容应对, 本着分工不分家的原则, 最终, 在美丽的无锡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这是一段充实的日子, 一次唯美的旅程, 一种难忘的经历。通过三天的比赛, 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教师要提高、解放自己, 必须突破“各自为政”的工作思路, 应与其他教师多分享, 多交流, 多思辩, 只有碰撞争鸣、深度互助, 才能激发出教育的智慧, 达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教学片段对比展示

第一组:进行时态教学

原始设计:

PPT播放chant节奏, 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T:Run, run, I can run.Swim, swim, I can swim.…

T:I can run.Like running.How about you?

S:I like…

T:Look, what am I doing?I am running.

Can you do and say like me?

学生边做动作边操练:I am…ing.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前和教师背对背边做动作边猜。

T:What are you doing?

S1:I am…

引出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同桌起立做背对背游戏。

PPT出示一系列人物, 让学生猜猜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引出句型He’s/she’s/They are…

教师总结进行时态。

最终设计:

PPT播放chant节奏, 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T:Running, running, I like running.Swimming, swimming, I like swimming.…

T:running, skating, jumping, what do you like?

S:I like…

PPT呈现一系列动词的ing形式, 学生读一读。

T:I like dancing.Look, I’m dancing. (教师边做动作边说) Can you do and say like me?

学生边做动作边操练:I am…ing.

请个别学生上讲台表演, 其余学生用英语表达其动作。

PPT呈现句型。

小组讨论:进行时态表示什么? (正在发生的事情) 句中动词如何变化? (be动词加动词的ing形式)

●思辨过程

【苏丽亚】进行时态第一次出现在教材中, 是个全新的语法点, 需要学生掌握。我们可以从动词原形着手, 过渡到动名词, 最后再呈现分词, 这样可以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语法教学中, 遵行“先例后法, 意义领先”的教学原则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实例, 从意义出发, 结合语言使用来解释, 不离开意义讲结构。

【钱宇蓝】英语教学应多采用活动途径, 因此, 可以采用全身反应法, 让学生在做动作、说句子中自然地理解进行时态的含义, 感受其结构。

【李倩宇】这个单元的重点是进行时, 要让学生掌握分词, 如果将动词原形也放在其中, 容易造成学生混淆。不如直接从动名词着手来得简洁明了些。

【苏丽亚】首先,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正在干什么, 重点是第一人称, 其他人称不必一一理清, 可以放到下节课重点讲解, 在这节课中, 只需点到为止。其次, 分词的变化规则对本课教学完全没有影响, 可忽略不教。最后, 教师对进行时态的总结过于被动, 不如给出问题, 通过学生讨论来总结时态, 让学生进行主动思维。

【06团队的建议】语法知识是抽象的、枯燥的, 而贵方团队的教学设计遵行了儿童以形象性思维为主, 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 在设计中, 主要通过活动化教学, 化抽象为具体, 使之成为了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素材。然而, 这节课的重点是语篇教学, 贵方在教学设计中过于侧重语法教学, 费时过多, 会影响接下来学生对语篇的学习。希望贵方能把握好这个度, 既不淡化也不过于强调这个语法点。

第二组:短语教学

原始设计:

师生问答:

T:What are you doing?

S:I am… (自由说, 充分练习I am…ing句型)

Game:一生上讲台猜, 其余学生看PPT图片提示, 一起问。

Ss:What are you doing?

S:I am…

Ss:Yes/No.

请2~3位学生上前猜, 在猜的过程中导入短语:sweep the floor/clean the windows.

T:sweeping the floor and cleaning the windows, we call them doing housework.

导入doing housework, 学生跟读。

T:I like helping Mum with her housework.How about you?

出示短语help…with…学生操练I like helping Mum with her housework.

最终设计:

a.PPT呈现电视剧《家有儿女》中一家人的图片。呈现文中新短语:sweep the floor/clean the window/do housework。

T:You know this famous family.Now, the families are doing different things.Do you want to know?You can ask like this:Xiao Xue, what are you doing?

学生通过“问一问”熟悉并操练问句:What are you doing?

通过PPT中小雪和她妈妈的动作导入sweep the floor/clean the windows。

T:Liu Xing’s mother is cleaning the window.Xia Xue is sweeping the floor.They are doing housework.

出示do housework。读一读, 并揭示课题。

头脑风暴:PPT呈现一系列动作, 让学生说说哪些动作表示家务 (如图1) 。

b.理解文中新短语be free/help…with…。

T:So liu Xing’s mother and sister are very busy, They are doing housework.But is Liu Xing busy?Why?

S:No.He is watching TV.

T:Yes, he is free.

出示free, 学生读一读。

T:Xia Xue is a good girl.She helps her mother with her housework.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Liu Xing?

出示短语:help…with…, 根据短语说一说。

●思辨过程

【苏丽亚】在语篇里出现了sweep the floor/clean the window/do housework/be free/help…with…等短语, 对学生理解语篇有一定的障碍, 这个部分放在进入语篇前处理比较恰当。可以为学生的理解扫清一部分障碍。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创设情境,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让他们真正进入角色, 成为学习的主体。

【李倩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最基础的学习动力和源泉, 而游戏教学是学生最喜爱和最接受的方式。因此, 我们可以创设游戏情境, 组织学生游戏,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呈现短语、操练句型, 可以利用PPT出示动作, 让一名学生上前猜自己在干什么, 全班一起问What are you doing?通过猜来导入新短语。这样, 可以为课堂创设一种适合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轻松愉快的气氛, 有效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烦情绪,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钱宇蓝】但是, 这样处理显得有些零散, 整体性不够强, 而且让学生猜猜自己正在干什么, 略显牵强。

【苏丽亚】我们可以创设整体情境, 将学生所熟悉和喜爱的《家有儿女》一家搬进课堂, 将本课的重难点短语与句型囊括其中, 让学生试着和剧中人物对话, 问问剧中人物What are you doing?来引出短语, 感觉更加亲切自然。这样, 让他们在最自然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感受并运用本课新知识。

【李倩宇】将这些短语发在情境中集中处理, 这个方法虽然很好, 但是, 在这几个短语中, sweep the floor/clean the window/do housework是重点, 对他们的操练却不够到位, be free/help…with…只要学生理解意思就可以, 我们在处理的时候没有分清主次轻重。

【钱宇蓝】在导入sweep the floor/clean the windows/do housework后, 可以设计一个头脑风暴, 让学生说说除了sweep the floor/clean the windows, 还有哪些动作也表示做家务, 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 让学生真正理解doing housework的意义, 还可以和文中出现的短语do one’s homework做一个很好的区分。

第三组:课文巩固与拓展教学

原始设计:

1.根据课文, 完成填空。

It is______morning.Su Hai and Su Yang are doing______.They are_______.Su Hai is_________.Su Yang is______.Nancy is caling Su Hai.She needs help with her________.They will meet in the________.

2.Task:你在英语方面存在困难, 准备向同学寻求帮助, 请根据这样的情境和同桌完成一次通话。用到今天所学到的句型:What are you doing?I am…Can you help me with my…

最终设计:

1.根据思维图复述课文 (如图2) 。

2.Task:同桌两人合作, 根据所提供两个人物打电话的图片, 想象情境, 编写对话, 然后以同桌两人表演的形式向全班展示。

●思辨过程

【钱宇蓝】语篇教学多采用“整—分—整”的教学方式, 先整体呈现, 再开展细节处理, 到最后巩固运用, 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学习语言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运用, 因此, 巩固环节非常重要。

【李倩宇】对语篇的巩固最好的方式是复述本语篇梗概, 复述是语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遗憾的是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们很难能让学生复述课文, 原因是教师认为难度太大, 学生还没有这样的能力, 这是事实, 我们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但是, 我们可以采取变通的方法, 适当降低复述的难度, 让复述成为一项有益的教学活动。比如, 我们可以根据重点句型和短语, 将课文复述搞留空。

【苏丽亚】以将课文留空的形式来复述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地复述出本课内容, 但是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够深刻。而且, 在前面处理课文的过程中, 我们已经分段给学生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 每段内容在学完以后都做了类似这样的复述练习, 这样做显得重复呆板, 同样的方式使用几次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不如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复述课文, 思维导图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 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左脑的逻辑思维, 而且激发了他们右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其左、右脑协同工作, 大大提高了记忆力, 也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李倩宇】在最后的拓展环节中, 让学生假设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有问题, 寻求帮助, 主题不够宽泛, 这节课主要就是让学生打电话, 让他们在打电话的过程中灵活使用进行时态。

【苏丽亚】可以多提供一些图片, 让学生想象情境, 自由地表达。

●参赛感受

【苏丽亚】“团结、协作、创新”, 我们07号网络教研团队满怀激情参加了这次NOC网络教研大赛, 在短暂的三天里, 我们收获了很多, 比以往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团队合力就是制胜的法宝。分工、协商、取舍、构建, 这使我们大大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效率。我们团队经历了独立思考、团队设计、反思修改、重新构建等几个阶段, 使得我们的设计终稿与初稿在教学思路、细节处理、课件制作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本次设计, 我们将思路定位为“以情境为线索, 以任务为导向”, 将亮点锁定在一个“巧”字上:巧用媒体, 增趣添乐;巧创情境, 化解难点;巧设任务, 理解课文;巧用方法, 培养能力。由于我们的合理分工、有效合作, 使得我们团队脱颖而出。尤其在最后的陈述环节, 我们将最后的课件终稿重新整理, 为了让评委老师更清析地了解我们的设计意图, 在课件中加上了“教学流程”这一环节。答辩前一晚, 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个人将所有涉及这次比赛的资料通读了一遍, 还预设问题, 模拟答辩情境, 最后使我们的竞赛过程得到了成功展示, 答辩也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李倩宇】接到参赛的通知, 就开始紧张而又忙碌地收集各种资料。三天的网络教研团队比赛, 让我们收获颇多。三天中我们与21个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研团队同组竞技;三天中我们共同研讨, 团结合作, 不断创新, 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最初拿到课题时, 我们独立地进行了思考和设计, 每一个人都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思路。而我们比赛的宗旨是“团队合作”, 那么将三人的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便成为我们接下来的目标。我们每一位的教学设计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于是通过交流和讨论, 我们不断突破, 最终整合成一篇我们都满意的教学设计。我们一次次地修改设计方案, 这使得我们的教学设计越来越巧妙, 教学目标越来越明确, 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 教学策略越来越得当。三天的比赛紧张并快乐着, 它成了我教学生涯的一次历练, 我将带着它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不断创新, 不断进取, 与时俱进。

篇9: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的“最佳路径”

一、通过设置全新游戏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适应性

与他人团结协作,需要以较强的适应力作为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讲,与熟悉的、合得来的伙伴团结协作较为容易,简单地讲就是能玩到一起去。但是若进入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与不太熟悉的小伙伴们接触,他们还能否快速地融入集体,迅速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这考验的就是学生的合作适应性。通常,小学生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往往不那么自信、自如。所以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突出对全新环境适应性的培养十分必要。在这一点上,体育游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实际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两个小朋友互相并不熟悉,只在一起玩过一次就很快成为好朋友了。这是因为什么?因为游戏无拘束、有乐趣。体育游戏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是迅速拉近距离的有效方法,这也正是游戏的魅力所在。

在课堂中开展体育游戏,通过有意识地设置新环境、搭配新伙伴,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适应不同合作环境,从而较好达到培养合作适应性的目的。具体目标是,学生能够在新的合作环境中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与同学友好相处,如在重新分组后很快地和新伙伴一起愉快地活动等。

以游戏“过沼泽”为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合作环境变换。

1.成员增补法。由学生组成4人小组开展游戏,发两个垫子当小船,让学生先相互探讨,怎么样用最快的速度将小组人员从沼泽这头送到另一头,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机制下,迅速进行思想交流,形成配合默契。一轮结束后,小组中再加入4人继续开展游戏。如此既增加了小组成员总数、提升了游戏难度,又更新了小组构成、变换了合作环境,可以较好达到培养学生适应性的目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游戏环境变换是在原有环境基础上进行的,循序渐进,容易让学生接受。

2.分组变更法。将学生分成多个4人小组,一轮游戏结束后,则重新分组,如此循环往复。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游戏难度未提升,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相对容易;游戏环境变换频率快,学生有更多机会与新伙伴合作,对培养适应性效果较好。

游戏结束后,要搞好引导,让学生说出在体育活动中与新伙伴配合的情况和体验,在总结回味中进一步体会团结协作的乐趣。

二、通过营造正面氛围导向培养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良好的氛围导向对于培养团结协作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开展大多更关注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而对营造正面氛围导向关注不多。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在课堂上分组进行游戏比赛,赢的小组总有小朋友自我膨胀,把成绩的取得完全归功自己;输的小组中总会有一些小朋友在抱怨他人,即使是自己没做好,也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是典型的个人主义。分组游戏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团结意识的方式,但若在出现上述情况时不及时加以引导,则必然适得其反,不仅起不到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的作用,反而会滋长不良氛围,挫伤学生团结协作的积极性。可见,在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不仅要注重过程,更要明确目标导向、注重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启发自觉、提高积极性的目的。

以对配合要求较高的“传球接力”游戏为例,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排成四列纵队。同组成员间隔一臂距离,双脚左右开立稍宽于肩。游戏开始,由第一个学生双手持球,从胯下传递给后面一位同学,传递过程中要求双手传接球,球不落地,依次传递,排尾同学接到球后马上持球从队伍右侧跑至排头,再向后依次传递,最后直到队伍恢复成最初队形,用时最少的小组获胜。

在这个游戏中,老师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来营造正面导向。

1.要善于观察。在游戏比赛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与他人配合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协调一致;在游戏比赛结束后,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胜利方是否有骄傲自满、居功自傲的现象,失败方是否有相互抱怨、相互指责情绪。

2.要善于引导。当游戏过程中,出现个别同学与他人配合不协调、产生消极情绪时,要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和鼓励,并号召其他小朋友与他一起克服困难。游戏结束后,老师要及时对学生们的合作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针对胜利方容易出现的自我膨胀等问题,强调获得胜利是团队协作的结果,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分享成功。针对失败方容易产生的指责埋怨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包容、主动从自身找原因。在此基础上,要组织学生搞好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他们学会相互欣赏,有主动担当失败责任的勇气,进而不断提高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积极性、自觉性。

三、通过区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责任感

有责任感的合作是更高层次的合作,也是加强团结协作精神培养需要不断追求的努力方向。明确角色是培养责任感的前提。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某一个体的职能作用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那么他对这一角色就要负100%的责任。比如多人制球类比赛中的队员,每人的位置都不同,所负的责任也各不相同,但大家都要各司其职,对整个球队的胜负负责任。通过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责任感,让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尝试承担不同的责任,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到他人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他们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乐意融入团队体育活动并较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适应合作环境、强化合作兴趣、履行合作责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善于把握规律、结合实际,根据教学要求、环境因素、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组织实施,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团结协作 努力拼搏 下一篇:团结协作勇于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