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格言警句:传统美德
格言警句:传统美德
务实
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农耕文化较早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孔子不谈“怪、力、乱、神”,就已把目光聚焦在社会生活上。王符的《潜夫论》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王守仁的《传习录》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这些思想,就是中国文化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精神的体现。它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创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灿烂的文明。务实精神作为传统美德,仍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熠熠生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处】《论语・为政》。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提示】古人要求做人诚实,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而且,这种诚实更是智慧,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如果以不知为知,不仅不诚实,而且会影响自己的进步。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出处】《论语・宪问》。
【大意】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
【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夸夸其谈,而在行动上一事无成,那就会被别人视为“言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出处】《墨子・修身》。
【大意】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提示】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讲究实际行动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实践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自古以来也有许多思想家、学问家在知与行的问题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李时珍走遍了南方许多省,收集民间药方,逐一加以验证,写成了不朽的药学名著《本草纲目》。仅仅靠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的人,是很难成为大学问家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出处】《荀子・修身》。
【大意】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提示】任何一项事业都要靠实践去完成。成功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如果不能脚踏实地去走,永远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那只会一事无成。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出处】《荀子・儒效》。
【大意】听说过而没有亲眼见到,虽然听得很多,必定会有许多是错误的;见到了而不能理解,虽然记住了,必定会有许多是虚妄的;知道了而不去施行,虽然知识丰富,也必定会遇到困扰。
【提示】在古人看来,耳闻、目见、心知、力行,是认识事物的四个途径,但以“力行”最为重要。因为“力行”不仅可以检验通过前三种途径所获得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出处】《荀子・性恶》。
【大意】善于谈论古代的人必然要在现今寻找依据,善于谈论天道的人必然要在人事上寻找证明。
【提示】无论说什么话,如果想要让别人相信自己,那就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而证据往往表现出事物的关联性,所以,一定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谨于言而慎于行。
【出处】《礼记・缁衣》。
【大意】说话要严谨,行动要慎重。
【提示】这句话告诫人们,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所以,在“言”“行”之前都要深思熟虑,切不可凭一时冲动而鲁莽行事。
君子强学而力行。
【出处】扬雄《法言・修身》。
【大意】有道德的人勉励自己学习并且努力去行动。
【提示】强学和力行,都要求一个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努力读书学习,需要有毅力钻研进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同时要缜密思考,把所学和所用有机结合起来。所以,学习不是最终目的,学以致用才是更重要的。
实事求是。
【出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大意】从客观事实中去研究,得出规律。
【提示】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武帝的弟弟。他一生好学,不爱虚夸。平生的最大嗜好是收藏古书,遇到民间送上善本书,他都找人来誊写一遍,然后把抄好的书给人家,自己保留原本。唐朝人颜师古评论他这种行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是指他所珍藏的古书都是真正的好本子,所得古书中所讲内容也都符合古代事实。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原意。后人把这句话引申为对一切事都应当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凭事实说话。
百闻不如一见。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
【大意】听别人说一百次,不如自己亲眼看一次。
【提示】虽然“耳闻”与“目睹”都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许多情况下耳闻的真实性却值得怀疑,因为经常会被传言所蒙蔽,只有自己亲眼所见才更为确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
【大意】站在深潭边上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去赶快编织渔网。
【提示】凭空想像而不去实践,正如想品尝鱼的美味却不想去编织渔网,而仅仅站在水边羡慕,是没有意义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向理想的目标迈进,脚踏实地去争取,最终才能达到目的.。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出处】王充《论衡・薄葬》。
【大意】对一件事情最好的证明就是看其是否有效,对一个理论最好的检验就是看其是否有证据。
【提示】王充是东汉哲学家,他最讲究实证。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虽然说得神乎其神,他也绝对不信。在《论衡》里,他不厌其烦地辩论,指出鬼之类的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这种思想在古代独放异彩。
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4亲密有间 4家有大夫 4家庭护士
【出处】荀悦《申鉴・俗嫌》。
【大意】名声必须有事实与之相配,做事情必须有结果来证实。
【提示】这句话提醒人们注意,有时候一个人有很大的名气,但却不一定名副其实;有时候做一件事情有很好的初衷,但却不一定有好的结果。所以,在观察人或事时,都要看其真实的情况或实际的效果,而不要听信虚名。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提示】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处】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大意】古人做学问不遗余力,年少时努力学习到老方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总感觉浅近,要想真正弄懂还要靠自己亲身实践。
【提示】陆游冬夜读书有感,写了八首诗给他的小儿子,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一方面强调在学习上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加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因为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即使是真实正确的,对自己来说也有隔膜。没有亲身实践,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实践极为重要。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出处】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
【大意】理解得越清楚,实践就越扎实;实践越扎实,认识就会更加清晰。
【提示】这句话说明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与实践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和向导,反过来实践又会进一步促进认识的深入发展。只有将两方面结合起来才会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接近真理,进步更快。 < p>
篇2:格言警句:传统美德
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农耕文化较早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孔子不谈“怪、力、乱、神”,就已把目光聚焦在社会生活上。王符的《潜夫论》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王守仁的《传习录》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这些思想,就是中国文化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精神的体现。它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创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灿烂的文明。务实精神作为传统美德,仍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熠熠生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处】《论语·为政》。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提示】古人要求做人诚实,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而且,这种诚实更是智慧,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如果以不知为知,不仅不诚实,而且会影响自己的进步。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出处】《论语·宪问》。
【大意】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
【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夸夸其谈,而在行动上一事无成,那就会被别人视为“言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出处】《墨子·修身》。
【大意】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提示】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讲究实际行动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实践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自古以来也有许多思想家、学问家在知与行的问题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李时珍走遍了南方许多省,收集民间药方,逐一加以验证,写成了不朽的药学名著《本草纲目》。仅仅靠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的人,是很难成为大学问家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出处】《荀子·修身》。
【大意】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提示】任何一项事业都要靠实践去完成。成功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如果不能脚踏实地去走,永远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那只会一事无成。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出处】《荀子·儒效》。
【大意】听说过而没有亲眼见到,虽然听得很多,必定会有许多是错误的;见到了而不能理解,虽然记住了,必定会有许多是虚妄的;知道了而不去施行,虽然知识丰富,也必定会遇到困扰。
【提示】在古人看来,耳闻、目见、心知、力行,是认识事物的四个途径,但以“力行”最为重要。因为“力行”不仅可以检验通过前三种途径所获得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出处】《荀子·性恶》。
【大意】善于谈论古代的人必然要在现今寻找依据,善于谈论天道的人必然要在人事上寻找证明。
【提示】无论说什么话,如果想要让别人相信自己,那就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而证据往往表现出事物的关联性,所以,一定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谨于言而慎于行。
【出处】《礼记·缁衣》。
【大意】说话要严谨,行动要慎重。
【提示】这句话告诫人们,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所以,在“言”“行”之前都要深思熟虑,切不可凭一时冲动而鲁莽行事。
君子强学而力行。
【出处】扬雄《法言·修身》。
【大意】有道德的人勉励自己学习并且努力去行动。
【提示】强学和力行,都要求一个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努力读书学习,需要有毅力钻研进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同时要缜密思考,把所学和所用有机结合起来。所以,学习不是最终目的,学以致用才是更重要的。
【出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大意】从客观事实中去研究,得出规律。
【提示】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武帝的弟弟。他一生好学,不爱虚夸。平生的最大嗜好是收藏古书,遇到民间送上善本书,他都找人来誊写一遍,然后把抄好的书给人家,自己保留原本。唐朝人颜师古评论他这种行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是指他所珍藏的古书都是真正的好本子,所得古书中所讲内容也都符合古代事实。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原意。后人把这句话引申为对一切事都应当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凭事实说话。
百闻不如一见。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
【大意】听别人说一百次,不如自己亲眼看一次。
【提示】虽然“耳闻”与“目睹”都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许多情况下耳闻的真实性却值得怀疑,因为经常会被传言所蒙蔽,只有自己亲眼所见才更为确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
【大意】站在深潭边上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去赶快编织渔网。
【提示】凭空想像而不去实践,正如想品尝鱼的美味却不想去编织渔网,而仅仅站在水边羡慕,是没有意义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向理想的目标迈进,脚踏实地去争取,最终才能达到目的。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出处】王充《论衡·薄葬》。
【大意】对一件事情最好的证明就是看其是否有效,对一个理论最好的检验就是看其是否有证据。
【提示】王充是东汉哲学家,他最讲究实证。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虽然说得神乎其神,他也绝对不信。在《论衡》里,他不厌其烦地辩论,指出鬼之类的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这种思想在古代独放异彩。
名必有实,事必有功。4亲密有间 4家有大夫 4家庭护士
【出处】荀悦《申鉴·俗嫌》。
【大意】名声必须有事实与之相配,做事情必须有结果来证实。
【提示】这句话提醒人们注意,有时候一个人有很大的名气,但却不一定名副其实;有时候做一件事情有很好的初衷,但却不一定有好的结果。所以,在观察人或事时,都要看其真实的情况或实际的效果,而不要听信虚名。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提示】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处】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大意】古人做学问不遗余力,年少时努力学习到老方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总感觉浅近,要想真正弄懂还要靠自己亲身实践。
【提示】陆游冬夜读书有感,写了八首诗给他的小儿子,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一方面强调在学习上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加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因为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即使是真实正确的,对自己来说也有隔膜。没有亲身实践,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实践极为重要。
【出处】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
【大意】理解得越清楚,实践就越扎实;实践越扎实,认识就会更加清晰。
【提示】这句话说明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与实践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和向导,反过来实践又会进一步促进认识的深入发展。只有将两方面结合起来才会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接近真理,进步更快。
篇3:英语格言警句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 用在词汇教学中。例如学time这个单词时, 通过组词造句, 老师进行惜时勤学教育, 可引用下面警句:
Time is money.Time is life.Everything has its time and that time must be watched. (时间是金钱。时间是生命。万物皆有时, 时不可失。)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岁月不待人)
教师还可收集有关时间的谚语, 配合英文诗“I try”和“Do my best”来丰富教学内容,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语言应用中, 认识时间的宝贵。例如:“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I try to do my best each day.If I alwaysdo my best, I needn’t care about the test.”
在教end, learn, knowledge等单词时可选用下面句式:
There is no end to learning. (学无止境。)
Live and learn. (活到老, 学到老。)
Knowledge 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陶冶, 贯彻爱党爱国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 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在英语教学上也要融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引用格言警句。我在教“with”和“without”时用以下句型:
With the Party’s leadership, we can overcome all difficulties (有党的领导, 我们就会排除万难。)
Without the Party there is not a great new China. (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
教强调句型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这样组句:
It’s the Party that leads us from victory to victory.
各种各样的组词造句都可适当地应用一些格言警句去感化学生, 文道配合就能达到育人目的。
第二, 结合书画表达训练, 运用格言警句详述写作内容, 译释成语故事, 写日记, 编写好人好事的生活短文。由认识到提高, 由理论去指导行动, 既可提高思想觉悟, 又可提高写的能力。我曾用过“More haste, less speed.” (欲速则不达) 让学生写“拔苗助长”小故事。
第三, 结合课文教学和阅读指导, 也可使用一些格言警句, 进行启发式教学。
例如教“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时, 用毛主席诗词中的警句“Nothing is hard in this world if you dare to scale the heights.”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同时收集和编写一些短文, 作阅读指导材料, 配合应用。例如“Albert Einstein’s A=X+Y+Z”一类的短文, 使学生领会前人的学习风范, 正确引导学生向“正迁移”方向发展。有个学生说得好:“当我有困难时就会使我想起, ‘A means success.X stands for hard work.Y stands for good methods and Z means stop talking and gets down to work.A equals X plus Y plus Z.’” (成功=勤奋+好的学习方法+实干和少说空话) 。他们将会牢牢地记住:A=X+Y+Z。
第四, 使用格言警句指导活动, 让学生在耕耘中收获 (Early sow, early now.)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He learns swimming by swimming.) 。
例如在开展学雷锋活动时, 课外英语小组组织学生学习雷锋日记中的格言警句, 像雷锋那样确立高尚人生观, 共建文明校园, 可提供下面的英文译句:
Serve the people heart and soul.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Give one’s all to the Party. (把一切献给党。)
Don’t work for money. (不要为金钱而工作。)
Keep fit, study well, and work hard. (身体好, 学习好, 工作好。)
The value of life is not what you gain, but what you give. (生命的价值不是索取, 而在于奉献。)
Live not to eat, but eat to live. (吃饭是为了活着, 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Fear neither hardship nor death. (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
Be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 (乐于助人。)
Put the people’s interests above everything else.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The greatest happiness is to work for the happiness of all. (为大家的幸福而工作, 才是最大的幸福。)
这样的配合给人耳目一新, 激励学生像雷锋同志那样学习、工作, 为祖国多作奉献。
篇4:格言警句:传统美德
只要你将本期智力快车的正确答案通过短信发送至13999194436就有机会获奖。活动每月有,机会期期有。我们将在刊物上刊登获奖者手机尾数号码,并短信通知获奖者,请获奖者告知详细地址以便寄送奖品。幸运奖奖品:1.精美小礼物一件;2.赠送当季度《伴侣》(A)杂志。(任选一种)你也可以委托我们将礼品或杂志寄送给你的某个亲朋好友?熏只要你告知其详细地址,剩下的事情我们来办。
精彩短信推荐
最好是原创短信。请将你的精彩短信发送至13999194436?熏我们将择优在本刊刊登,并刊登作者手机尾数号码和赠送刊登其短信的本刊当期杂志一本。你也可以将登有你短信的杂志委托我们寄送给你的某个亲朋好友,只要你告知其详细地址。千万要把地址写清楚,也别忘了写邮编。
短信评刊
将你喜欢的文章题目发送短信至13999194436,就可以参加幸运抽奖,活动每月有,机会期期有。我们将在刊物上刊登获奖者手机尾数号码,并短信通知获奖者。请获奖者告知详细地址以便寄送奖品。幸运奖奖品:
1.精美小礼物一件;
2.赠送当季度《伴侣》(A)杂志。(任选一种)
(注:短信猜谜及短信评刊活动幸运奖得主均采取抽奖方式产生)
智力快车
1. 康桥是哪所著名大学的所在地?
2. 陶潜是哪个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诗人?
3. 结婚50年被称为金婚,60年被称为什么婚?
4. 圣诞夜是指哪一天的夜晚?
5. 《白雪公主》出自哪本书?
警句格言
篇5:传统美德格言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DD《论语・宪问》
4、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7、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8、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DD桓宽《盐铁论・孝养》
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1、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12、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策林》
13、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1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DD《论语・子罕》
17、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1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20、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21、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DD《左传・宣公二年》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3、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DD《孝经・天子》
24、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2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8、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DD《孟子・滕文公上》
29、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DD《论语・八佾》
3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DD《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31、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32、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3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DD《管子・牧民》
3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D《孟子・滕文公下》
37、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DD《荀子・修身》
38、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3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40、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DD《管子・形势解》
4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4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43、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DD《宋史・王安石列传》
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5、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4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7、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DD《孟子・尽心上》
48、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DD《左传・僖公九年》
4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50、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5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DD屈原《离骚》
5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5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DD《论语・卫灵公》
5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5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8、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DD《荀子・性恶》
5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DD《论语・子路》
6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DD《孟子・告子下》
61、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6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DD《论语・里仁》
6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6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篇6: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3.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 轻诺必寡信。――《老子》
6.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7. 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8.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9.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篇7: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2、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7、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8、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9、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易论第九》
10、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1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5、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6、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佚名
1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0、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
21、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2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3、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2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篇8: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腾公天下》
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论语》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天下》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光《报任安书》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篇9:爱国的传统美德格言
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篇10: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自强
自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篇11: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7、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8、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
12、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13、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14、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1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16、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17、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1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1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0、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2、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2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24、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2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27、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28、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2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0、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3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6、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37、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38、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39、仁者寿。――《论语・雍也》
篇12:格言警句:传统美德
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给我映像最深的一句话是:“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这句话明确的告诉我们结交朋友的尺度和标准。的确,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有头脑和心地很正直的朋友。”可见,有几个“有德之朋”非常重要。
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们的身边有几个好的朋友,他们的好习惯就会影响到自已,使自己的坏习惯慢慢消失,而且还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马克思跟恩格斯都是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所以他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正因为他们是一对“有德之朋”,所以他们之间才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创造了伟大的事业。
相反,整天围在一群“无义之友”中,随着时间的增长,他们的一些坏习惯就会像传染病一样到处传播,自己也会被传染,一些小偷成群结队的去偷东西,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篇13:传统美德名言警句句子
2) 一个人如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律,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培根
3) 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列夫?托尔斯泰
4)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谟克利特
5) 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鲁迅
6) 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利中而变成真实。——泰戈尔
7) 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8) 修身以敬,勿托以尊。——晋书
9) 我们称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胜的人。我所称呼的英雄人物仅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罗曼罗兰
10) 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吴玉章
11) 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胡居仁
12)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3) 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爱默生
14) 凡建立功业,以立品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徐世昌
15)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夸美纽斯
16)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丘
17) 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培根
18)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
19)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20) 去谗贱货,所以修身。——康有为
21) 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夸美纽斯
22)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毛泽东
23)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24)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25) 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帕利克
26)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27) 人们宣扬的一切道德家庭的道德,社会的道德,只有失掉了利己主义才是美好的,只有在为了过分人道的亲爱者——好儿女或好配偶——而牺牲了自己神圣的思想时才是美好的!——罗曼罗兰
28) 人人可以注意到,过着不道德生活的人比旁人更缺少不了使自己昏迷的药物;强盗或小偷,赌徒与妓-女没有麻醉品是不能生活的。——托尔斯泰
29)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篇14: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101、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02、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03、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0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05、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06、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07、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108、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09、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10、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相关文章:
专家图纸评审意见表02-19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02-19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爱国精神02-19
继承爱国传统论文02-19
爱国片-《复兴之路》观后感02-19
我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经典故事02-19
爱国主义传统02-19
教师格言经典美文02-19
经典的哲理格言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