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产前检查

关键词: 产前检查 超声 胎儿 我院

胎儿产前检查(精选十篇)

胎儿产前检查 篇1

关键词:产前胎儿系统超声检查,胎儿畸形,临床,诊断价值

胎儿畸形指的是在先天发育的过程中因为胎儿体内异常的发育而导致身体内外部发生形态学的缺陷[1,2]。据相关的文献显示,目前世界各地每年出生的畸形胎儿的数量高达500万左右,在我国每年出生的畸形胎儿的数量约为100万左右[3,4]。虽然目前对于产前胎儿的检测手段有多种,但是因为技术、经济发展的多种原因,在临床上使用较广的为产前超声检测[5]。为了进一步观察通过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应用于胎儿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本次回顾性调查研究,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4年间来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孕产妇1021例,本次调查中孕产妇的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为(28.4±2.5)岁,孕周分布为19~40周,平均孕周为(24.5±2.8)周。在1021例孕产妇中,存在畸形胎儿家族史的为23例,高龄孕产妇为189例,存在早期的发热史的孕产妇为345例。

1.2实验方法与仪器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超声仪器美国飞利浦IU-22,在参数的设置上,二、三维的探头频率设定为2.0~5.5 MHz,对于胎儿畸形的诊断须由副高及以上职称确认。所有孕产妇的检查方法为分段检测法,检查的顺序依次为头颅、颜面、脊柱、内脏、四肢等。对于疑似畸形的部位进行多次、多切面的检查验证,特别是对于在二维超声中出现的疑似畸形,在三维超声检测时进行全方位的检查验证。

2结果

在这1021例孕产妇中,产后或是引产后证实胎儿畸形、缺陷的为56例,其中通过胎儿系统超声诊断畸形、缺陷的为53例,漏诊3例,漏诊率为5.36%。在胎儿的畸形分布中,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为10例、心血管系统畸形为5例、颜面软组织畸形6例、呼吸系统畸形为2例、前腹壁及腹腔畸形为11例、泌尿系统畸形7例、骨骼系统畸形为5例,其他畸形为10例。部分超声诊断图见1~5。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胎儿畸形的种类繁多,且对于胎儿来讲畸形可能发生于其体内、外的任何器官和系统,据相关研究显示,患有畸形的胎儿出生后大约有20%的患者会在新生儿期就发生夭折[6,7]。目前较为有效的降低畸形新生儿出生的手段就是进行产前筛查,而产前筛查中使用范围较广的有PCR法、血清检查、绒毛膜活检及超声等,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具有明显的优势。

3.1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在产前检测胎儿畸形的优势:利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手段进行产前畸形胎儿的筛查相对于其他手段而言,不仅操作方法较为简便而且更重要的是相对其他检测方法而言,超声检测是无创的,对患者的损伤也较小。从本次实验结果来看,在这1021例孕产妇中,产后或是引产后证实胎儿畸形、缺陷的为56例,其中超声诊断畸形、缺陷的为53例,与产后或是引产后的结果相对比超声诊断的正确率为100%。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着在孕周16~24周内必须检测出的6个致死性畸形中的脑膨出和无脑儿经本次调查显示产前超声的检出率为100%。同时,在本次实验中在我国新生儿畸形中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类和心血管类的畸形超声检出率也维持在较高水平,本次实验结果与国内同类相关的超声检测实验结果[8,9]相一致,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在产前检测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准确性。

3.2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在产前检测胎儿畸形中的漏诊状况的分析:虽然胎儿系统超声检测对于胎儿畸形的诊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超声同样无法做到不漏诊。在本次实验中,漏诊3例,漏诊率为5.36%。漏诊的畸形主要为心血管系统中的心血管畸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结合本身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文献报道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为仪器设备硬件方面的影响,即在功能、显示的分辨率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第二跟孕妇、胎儿本身的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关系,如孕产妇可能存在过度肥胖、胎儿的体位及胎盘位置上的问题等等;第三跟操作人员的对于发育生物学的理解程度、操作的经验、手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关系[10]。因而要想进一步提高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准确率,就必须尽量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综合知识的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引进更为先进的仪器设备。

综上所述,利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应用于胎儿畸形的临床诊断具有极高的价值,能有效筛查出绝大部分的畸形胎儿,特别是在产前超声的检测中能有效地对明显的形态结构方面的畸形及缺陷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对较小畸形及缺陷存在一定的漏诊情况。

参考文献

[1]杨爱丽.超声在产前筛查胎儿畸形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6):131-132.

[2]关步云,李秋明,曾春连.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0):842-843.

[3]何一冰.超声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临床价值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3):513.

[4]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95.

[5]金昕,徐晓青,王红专,等.超声检查对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2):487-489.

[6]金昕,徐晓青,王红专,等.超声诊断胎儿畸形133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1):3010-3012.

[7]黄瑞清.胎儿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2,12(suppl):66-67.

[8]高亚莉,王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胎儿畸形32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4):678.

[9]黄静,任庆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4):100-101.

胎儿产前检查 篇2

【摘要】 目的 对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对孕妇和胎儿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和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孕期检查的8765名孕妇展开了产前艾滋病、梅毒、乙肝和丙肝等免疫项目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经统计发现,本组受检孕妇的HBsAg阳性率最高,其次为梅毒抗体阳性、抗-HCV阳性,本组受检者并未检出抗HIV阳性者。结论 产前免疫项目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孕妇和胎儿存在的传染性疾病,以便及时展开预防措施,为配合母婴阻断提供实验室依据,从而达到改善妊娠结局的效果。

【关键词】 产前检查;艾滋病;肝炎病毒;梅毒;免疫

产前检查为妊娠前对孕妇以及胎儿展开的临床检查,其可以对孕妇与胎儿是否出现了病理改变诱发高危妊娠进行观察,可以及时早期危险的存在以便及时处理解决,减少对孕妇与胎儿结局的影响,提高妊娠安全[1]。近几年关于产前免疫项目检验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对孕妇和胎儿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在我院接受孕期检查的8765名孕妇展开了产前艾滋病、梅毒、乙肝和丙肝等免疫项目检验,并对检验结果和妊娠结局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汇报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在我院接受孕期检查的孕妇,抽取其中的8765名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年龄在21-42岁之间,平均(27.4±14.3)岁,分娩时孕周在37-41周之间,平均(39.6±1.5)周,经产妇387例,初产妇8378例,所有孕妇无输血史,且自愿接受临床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的8765名孕妇展开产前艾滋病、梅毒、乙肝和丙肝等免疫项目检验,而后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2 检验方法 采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晨起空腹静脉血,经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而后展开梅毒、肝炎以及艾滋病等免疫项目检验检验过程中梅毒抗体的检验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实验(RPR),若是RPR阳性则展开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HBsAg以及抗HCV检验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展开,抗HIV检验同样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进行筛查,阳性结果者再次核实身份后采血样送确证实验室确认检验过程中所需仪器为anthos2010型酶标分析仪,anthosfiuido自动酶标洗板机。以上所需试剂均为相应配套试剂,并在有效期内,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并且每批带入质控样品进行质量控制。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受检者年龄、孕周等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χ±s)形式表示,在对比过程中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取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组8765名受检者中,HBsAg阳性者471例,阳性率为5.37%,抗-HCV阳性者11例,阳性率为0.13%,RPR阳性者32例,阳性率为0.37%,抗-HIV阳性者0例。通过对比发现,HBsAg阳性率最高(P<0.05),其次为梅毒阳性率,未检出抗-HIV阳性。讨论

目前在我国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传染性疾病,以上几种疾病的传播途径相同,均为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在母婴传播中可以经产前的宫内感染、产时产道感染、产后母乳喂养、母婴之间的密切接触等因素传染,感染的途径较多,从而增加了感染机会,新生儿的感染几率也会随之增加[2]。并且感染孕妇在住院分娩的过程中,若是在抽血检验、分娩手术、羊水等分泌物对产床、病床、地面等造成污染,如果消毒不严格则很容易传染给其他健康产妇、婴儿甚至医务人员。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在一般人群中HBsAg阳性率在9.09%左右,在HBsAg携带者中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在孕妇HBsAg阳性后,会使新生儿感染HBV的几率明显升高。在本次研究中,在8765名受检者中,HBsAg阳性者471例,阳性率为5.37%,较梅毒、艾滋病等阳性率高。

本次研究中梅毒阳性检出率位居第二,诸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孕妇梅毒感染率正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本次调查的受检者中,有0.37%孕妇RPR实验阳性,尽管阳性率相对较低,但是梅毒的危害极大,且在妊娠期梅毒症状不具有典型性,绝大多数存在潜伏期,因此孕妇需在妊娠早期展开梅毒血清学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降低妊娠合并梅毒对孕妇以及胎儿的影响,提高妊娠安全[4]。

艾滋病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功能缺损行疾病,其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危害性较大,可防不可治,因此必要的产前检查可及时检出潜伏者,及时展开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发病,降低母婴传播[5]。

综上所述,在产前对孕妇展开必要的免疫检验项目筛查可及时发现肝炎病毒、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存在,为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可保证孕妇与胎儿妊娠与分娩安全,减少感染性疾病的母婴传播,最终实现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胎儿产前检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孕妇常规超声检查案例13021例。孕妇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25.9±1.1)岁。孕妇孕期为中晚孕期(约16-40周)。并经引产或产后证实的先天性胎儿畸形98例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仪器采用Medison SA-6000B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为2.5-5.0MHz。受检者取仰卧位,通过腹壁探查法对胎儿进行产科常规超声检查。在确定胎儿头部方位后,依次检查胎儿头颅(具体包括检查颅骨环、丘脑、侧脑室、小脑,测量双顶径)、面部、脊柱、胸腹脏器、四肢(包括远端,测量股骨和肱骨长)、羊水、胎盘、脐带。观察胎儿心脏及脐带血流,测量胎心率。

2 结果

2.1 疾病检出率 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在我站进行常规产科胎儿超声检查13021例,共检查发现109例畸形胎儿,失访11例,实际符诊98例。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的畸形最为多见。分类详见下表:

3 讨论

从本组数据可以看出胎儿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为1%左右,畸形中以神经系统畸形最为常见,其中无脑儿、脊柱裂、脑膨出因在外形上有明显的特点及差异而检出率可达100%,但颅内结构的异常诊断和鉴别却不是一目了然的事,需仔细观察鉴别。如何提高超声对胎儿各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以最大限度的检出胎儿畸形,阻止低智儿、畸形的出生是近年来产科临床超声医学积极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产前发现胎儿异常,给临床及早提供了妊娠处理方法的选择。

胎儿超声检查孕期和检查次数的不同,异常的检出率也受影响。检查胎儿畸形的最佳时期是在18-24周,其优点有:1.此孕周胎儿所有的脏器都已能相当清楚地显示及观察;2.从孕妇及其家人心里承受能力上讲,及早发现畸形、缺陷,及早终止妊娠,同时孕中期恰是引产最佳时间。本组中,唇腭裂5例,检出3例,漏诊腭裂2例,主要是超声检查时孕妇接近预产期,胎头固定,胎儿颜面部难以显示。而且此类畸形为胎儿微小结构畸形,通过超声影像检出畸形的难度较大。再次,胎儿面部的影像往往受到姿势和羊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面部影像显示不清时应嘱其短期内复查。超声检查胎儿畸形具有其优越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总之,有关胎儿畸形漏诊、误诊原因分析总结如下:

(1)与仪器质量、检查者经验、操作手法、孕妇腹壁厚薄、羊水量多少、检查所占用时间、胎盘位置以及胎位等因素有关;

(2)胎儿颜面部、肢体畸形种类繁多,受累部位较多,形成原因复杂(包括晚孕),易于导致漏诊

(3)是否掌握最佳檢查时间、较大孕周胎儿肢体不易显示。

(4)需要注意的是,胎儿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同一种结构可以有不同的声像图表现,因此诊断胎儿畸形时需要排除某一发育时期的生理变化,避免误诊。

胎儿产前检查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产前超声检查产妇5000例, 年龄22~40 (31.24±2.55) 岁;其中经产妇1690例, 初产妇3310例;单胎妊娠4030例, 多胎妊娠970例;根据孕妇年龄将其分为<25岁为甲组1950例, 25~30岁为乙组1660例, >30岁为丙组1390例。排除合并轻微疾病、妊娠早期服用上呼吸道感染药物、有不良孕产史孕妇。3组孕妇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仪器:型号340的TOSHIBA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 探头频率3.5~5.0MHz, 取仰卧体位, 腹部全面扫查, 观察胎儿颈部、头面、胸腹部及四肢发育情况, 并对其股骨、双顶径长度进行观察, 对羊水情况进行观察, 查看胎盘是否出现异常。对于可疑部位进行反复扫查, 同时重点观察异位部位。在探查患儿心脏时, 探头与胎儿心脏位置保持平行状态, 先行纵向扫查, 之后与胎儿心脏切面成90°角进行宣传扫查。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00例参检产妇中, 共检出畸形胎儿88例 (1.8%) ;其中神经系统畸形27例 (30.7%) , 其次为唇腭裂15例 (17.1%) , 消化道畸形13例 (14.8%) , 心血管畸形10例 (11.4%) , 泌尿系统畸形9例 (10.2%) , 四肢畸形8例 (9.1%) , 胎盘异常6例 (6.8%) , 丙组孕妇畸形检出率均高于甲组和乙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丙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产前超声诊断对先天畸形胎儿进行筛查, 对于人口素质的提高及产妇家庭负担的减轻有重要作用。通过超声诊断能对胎儿是否出现先天性疾病、遗传疾病、先天性异常或畸形等, 产前诊断主要包括绒毛检查、羊水检查、超声显象、胎儿脐血检查及胎儿活检中[2]。胎儿发育12周左右后各系统、器官等基本发育成熟, 在超声诊断下患儿躯干、头部、四肢等均能清晰辨认出, 随着妊娠的发展, 胎儿面部、脑部、脊髓、脊柱等均基本成型, 通过超声检查能对先天畸形情况进行准确诊断[3]。彩色超声检查通过横切、纵切等多角度全面的对子宫形态、大小、肌层回声进行观察, 同时能观察妊娠囊的形态、位置、数目、大小及其内部的胚芽、卵黄囊、胎心搏动等情况, 同时超声亦能对子宫附件大小、形态及回声等情况进行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直观、准确的反映诊断结果, 操作方便简单, 同时无创, 因此基本不会对产妇及胎儿产生较大影响。然而超声检查可受到畸形种类、机器性能、操作者经验、能力等影响, 因此在诊断时存在一定的误差率, 孕妇在妊娠前期、中期及后期均需再次接受全面超声检查, 从而更加细致、准确的对胎儿畸形进行反映。

本结果中, 神经系统畸形是超声诊断中的主要畸形类型,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有脑积水、脑膜膨出、脊柱裂、无脑儿等;心血管系统畸形在胎儿超声畸形诊断中亦有较大比例, 通过超声检查能够对室间隔缺损、单心室、血管畸形、大动脉转位等心脏系统疾病等准确反映。本文结果同时显示30岁以上产妇胎儿畸形发生率明显大于30岁以下产妇, 由此可见, 在胎儿畸形的影响因素中, 年龄亦有着一定的因素。总之, 产前检查对于胎儿畸形筛查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超声能对胎儿畸形检出, 有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胎儿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产前超声检查的50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其超声诊断资料, 观察超声下胎儿、胎盘、羊水等情况, 观察分析胎儿畸形种类及比例。结果 5000例检查产妇中检出胎儿畸形88例 (1.8%) , 其中神经系统畸形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唇腭裂、消化道畸形;30岁以上产妇胎儿畸形发病率明显大于30岁以下产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超声在产前检查中使用能有效检出并准确分类解剖结构异常畸形儿, 操作简便安全,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超声检查,胎儿,产前筛查,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伍霞芳.10774例孕妇胎儿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与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16) :2526.

[2] 应香朵.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 19 (5) :103.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软骨发育不全 篇5

【摘要】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软骨发育不全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从16987万名孕期超声检查的孕妇中检查出胎儿软骨发育不全二例。结果 胎儿四肢长骨短小,头大,小颌,胸阔狭窄,短小肋骨,短躯干,腹部膨隆是胎儿软骨发育不全的主要声像图表现。 结论 胎儿软骨发育不全的超声诊断具有准确性高、操作方便,无创伤等优点,可作为孕产妇常规筛查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超声检查 胎儿 软骨发育不全

胎儿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较常见的致死性骨发育不全,又称胎儿型软骨营养障碍、软骨营养障碍性侏儒等,是由于软骨内骨化缺陷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四肢粗短,但躯干近乎正常的侏儒-短肢型侏儒畸形疾病。发生率为1/15000-1/26000[1]。此病可在产前常规检查中檢出,但由于人们对优生优育的意识不强,特别在农村贫困地区,较少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因此比较难发现胎儿软骨发育不全的病例。我院自2010-01~2013-06 对16 987名孕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软骨发育不全二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 2010-05 ~2013-06 到我科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共 16987 名,年龄 18 ~45岁,检出胎儿软骨发育不全 2名。

1.2 仪器 Philips iu22,探头频率为 3.5MHZ。

1.3 方法 检查前空腹,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探头经腹部横切、纵切或斜切,按产科常规检查项目扫查,全面检查胎儿各器官及躯体四肢测量胎头,双顶径、肱骨长径、股骨长径、头围、腹围及羊水等,并分别与正常值进行对比。

2 结果

2.1 胎儿软骨发育不全的主要声像图特征 胎儿四肢长骨短小,头大,小颌,胸阔狭窄,短小肋骨,短躯干,腹部膨隆 (见下图1,其中 l 例合并胎儿水肿)

3 讨论

软骨发育不全是以四肢长骨短小及骨化不良为特征的畸形,是一种较常见的侏儒畸形[1],是一种教常见的先天性骨发育异常疾病,发病率1/15000—1/26000,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通常患儿出生后不能成活或生后不久因肺发育不良而死亡,在产前进行明确诊断后终止妊娠,是目前减少此病发生的唯一方法。在超声下可见胎儿四肢长骨短小、头大、额部明显突出,小颌,胸廓狭窄,短小肋骨,短躯干,腹部膨隆,可出现脑积水、羊水过多等骨骼发育特征。

胎儿软骨发育不全需与成骨发育不全鉴别[3]。两种畸形的胎儿肢体均短小。胎儿软骨发育不全虽肢体短粗弯曲,但一般无骨折,而成骨发育不全易出现骨折,成骨发育不全是以全身多发性骨折为特征的骨畸形。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因为卫生医疗条件落后,对优生优育的意识不强,特别是贫困地区,孕产妇较少进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较难发现胎儿软骨发育不全病例,一旦发现严重的胎儿软骨发育不全,均应及时终止妊娠。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软骨发育不全准确性高,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无创伤性,是筛查软骨发育不全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佩莲,鲁红 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42。

[2] 王面林,林贵 罕见病少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95。

胎儿产前检查 篇6

1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4年7月1日至2007年7月30日在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人口特约分娩点住院分娩、孕周≥37周 (末次月经简易估算法) 、单胎妊娠、新生儿体质量<2500g的非上海户籍孕妇, 共计182例。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将研究对象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从个人信息、产前检查、分娩记录及产后记录中取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全部调查资料统一编码, 用Epi3.01以双输入形式录入, 经范围、一致性和逻辑检查后, 采用SAS6.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资料齐全的182例调查对象其年龄、孕次与产次都符合正态分布。平均年龄 (25.71±5.19) 岁, 最小18岁, 最大40岁, 20~25岁的孕产妇数量最多, 占46.15% (84/182) ;低于20岁的孕产妇占5.49% (10/182) 。调查对象平均孕次 (1.86±1.11) 次, 最少1次, 最多6次;平均产次 (1.41±0.63) 次, 初产妇占64.84% (118/182) , 经产妇占35.16% (64/182) , 最多产次为5次。孕妇入院体检平均宫高 (30.79±2.50) cm, 最小25.00cm, 最大41.00cm;腹围平均 (90.04±5.51) cm, 最小76.00cm, 最大110.00cm。

2.2 产检情况

根据现行《全国城乡孕产期保健质量标准和要求》及《上海市孕产期系统保健工作规范》, 将产前检查次数分为“0次”、“1~3次”、“4~8次”及“9+次”4个级别。182例对象中, 无产检者9例 (4.95%) , 产检1~3次者99例 (54.40%) , 有70例 (38.45%) 接受了4~8次产检, 产检≥9次者4例 (2.20%) 。

2.3 产前检查和妊娠结局的关系

同一病例可同时有几种妊娠并发 (合并) 症, 现仅统计最主要的妊娠并发 (合并) 症。所有调查对象中68例 (37.36%) 有妊娠并发 (合并) 症, 其中子痫前期21例 (11.54%) 、缺铁性贫血27例 (14.84%) 、胎儿宫内窘迫13例 (7.14%) 、双子宫畸形4例 (2.20%) 、妊娠合并肝损2例 (1.1 0%) 、妊娠合并梅毒1例 (0.5 5%) 。

新生儿平均体质量 (2344.38±132.03) g, 最小1725.00g, 最大2495.00g。其中男婴67例 (36.81%) 、女婴114例 (62.64%) 、两性畸形儿1例 (0.55%) ;死胎3例 (1.65%) 、死产3例 (1.65%) ;娩出胎儿有畸形者7例 (3.85%) , 其中脑积水3例 (均为死胎) 、唇颚裂2例 (均活产) 、六指畸形1例 (活产) 、两性畸形1例 (死产) 。新生儿出生后1min进行Apgar评分, 0~3分者6例 (3.30%, 包括3例死胎与3例死产) , 4~7分者8例 (4.40%) , 8~10分者168例 (92.30%) 。

分析产前检查与足月小样儿妊娠结局的关系。有无妊娠并发 (合并) 症 (尤其是子痫前期) 同产检次数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除1例胎窘, 其余妊娠并发 (合并) 症均发生在产检不足9次的对象。其中80.95% (17/21) 的子痫前期、66.67% (18/27) 的缺铁性贫血、61.54% (8/13) 的胎窘、全部2例妊娠合并肝损见于产检不足4次者。未发现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同产检次数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 但评分<8者中57.14% (8/14) 产检不足4次。所有6例新生儿畸形其孕期产检均<4次。

注:*MHC÷2=7.174, P=0.007**MHC÷2=5.030, P=0.025$MHC÷2=0.015, P (确切概率法) =0.779

3 讨论

足月小样儿属胎儿小于孕龄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 , 除了社会经济因素, 它还与初产、孕妇低龄、产前检查利用不足等有关[3]。庄婵娟等[4]曾对我院近8000例外来孕妇进行围生保健状况调查, 与之相比, 本次研究足月小样儿孕妇年龄分布25岁以下者较多、初产妇比例偏大, 但产前检查覆盖率 (95.05%) 、产检>4次对象构成比 (40.66%) 较高, 这与我院近年来加强孕期保健宣教有关;另外, 孕中期产检超声提示胎儿小于孕龄后大部分孕妇会主动要求增加产检次数。

足月小样儿约3 0%为病理性或伴妊娠合并症, 即“真性F G R”, 大量研究也证实子痫前期、贫血、子宫畸形、孕期感染等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 新生儿预后相对较差, 新生儿畸形发生率较高[5,6]。本研究中子痫前期、贫血、胎儿宫内窘迫等发生率以及远大于上述庄婵娟等[4]的调查结果, 与国外对低收入人群足月小样儿的研究结果比也较高[5,6]。同样比较下, 死胎、死产构成比, 新生儿Apgar评分等预后指标也表明流动人口足月小样儿妊娠结局有待改善。另外, 我院作为一级医疗机构, 技术条件有限, 严重妊娠合并症、复杂胎儿畸形等病例均转诊上级医院, 事实情况下流动人口足月小样儿相关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应高于本研究数据。

早在1988年, 美国Murray等就有研究表明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可分别使黑种人、白种人足月小样儿发生率降低3.4倍及1.6倍。此次研究中, 大部分妊娠合并症、死胎、死产病例以及所有新生儿畸形均见于产检不足4次的对象, 提示产检检查不足对足月小样儿妊娠结局存在一定影响。但分析表明, 增加产前检查次数仅对降低足月小样儿妊娠并发/合并症发生率有积极作用, 与提示新生儿预后的Apgar评分之间并无统计学意义。原因之一固然与特约分娩点新生儿抢救条件限制有关, 但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分娩点产前检查仅提供血、尿常规、谷丙转氨基酶、血清肌酐、黑白B超等基本项目, 对疑似FGR病例缺乏持续有效的随访、治疗。目前观点认为除进行胎儿估重外, 小于孕龄儿还应进行生物物理评分、脐脑血流动力学检查、持续胎心监护等以排除FGR或慢性宫内窘迫[3,5]。

上海市浦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上海首家流动人口特约分娩点, 以费用低廉的正规产前检查与产科医疗服务在遏制非法接生、保障外来孕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安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分娩点的产检模式仅适用于无高危因素妊娠, 对于足月小样儿、FGR等严重影响新生儿预后的高危妊娠, 除了适当增加产检次数, 在产检项目、质量上也应个别加强, 并逐步提高分娩点新生儿抢救技术条件。这也正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Garite TJ, Clark R, Thorp JA.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increase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mong premature neonates[J].Am J Obstet Gynecol, 2004, 191:481-487.

[2]顾小芳.足月小样儿的出生和围产期胎儿的监护[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2, 10 (3) :100.

[3]Lee PA, Chernausek SD, Hokken-Koelega ACS, et al.In-ternational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Advisory Board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statement:Management of short children born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J].Pediatrics, 2003, 111:1253-1261.

[4]庄婵娟, 黄咏梅, 朱昊平, 等.外来孕产妇产前检查及妊娠结局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7, 18 (3) :196-198.

[5]Alberry M, Soothill P.Management of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Arch.Dis.Child[J].Fetal Neonatal Ed, 2007, 92:62-67.

胎儿产前检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进行产检的孕妇1480例进行常规产前规范超声检查,孕妇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5.06±1.23)岁,孕周为12~40周,平均孕周(30.37±4.61)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胎儿先天性畸形的情况,由专人负责进行登记并随访。

1.2 规范化超声检查

采用超声诊断仪为Acuson-128XP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和西门子-G60型,探头频率采用3.0~6.0MHz,并严格按照制定的操作流程与质量控制方案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首先对羊水,胎盘及脐带等进行常规检查,然后检查几个切面情况,面,唇部冠状切面情况,小脑及丘脑,第三脑室切面情况,心脏左右流出管道与左右房室切面情况,脊柱的纵切面情况,两侧上下肢切面情况,双肾与腹部测量切面情况。超声检查胎儿顺序应遵循由上及下进行,先检查颅,面,背上脊柱,胸,腹以及四肢,并仔细观察面部完整情况,胸腹腔中脏器结构以及连续追踪检查四肢结构,测量出相关数值并做好记录。对有畸形胎儿实施引产的,争求家属同意后尸检验证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2 结果

接受规范化超声检查的1480例孕妇中,经确诊共有32例先天性畸形的情况,产前有29例超声检查出的畸形情况与产后诊断结果相符合,准确率达90.63%,漏诊的3例,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胎儿畸形产前规范检查意义

对妊娠者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己全面普及,但怎样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做到操作细致,规范流程,对胎儿的形态结构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到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与标准,故制订一套详细而规范的操作流程并严格按照执行,胚胎发育到13周时,器官,系统的分化也基本确定,不会再有新结构的产生[2],故13周的胚胎多数结构如头部,四肢,躯干等都可辨认,到妊娠中期,颜面部结构完成形成,同时脑,脊髓,脊椎等都己在超声下可见,故进行规范,严格细致的操作检查,提高畸形胎儿的检出率,减少漏诊出现有重要意义。

3.2 常见胎儿畸形情况

由本研究显示,胎儿先天畸形的类型主要为神经系统畸形,占畸形情况的37.5%,其次是泌尿系统畸形,占15.6%,第三的是颜面部畸形占9.38%,在神经系统畸形情况中以脑积水,无脑儿和脑脊有澎大易被检出,且检出率可达100%,以脑积水为例,超声检查发育18周始的胚胎,侧脑室的宽度超过10mm即可诊断为该类畸形[3],特别是对第三,第四脑室出出扩大的情况尤其要重视[4],观察第四脑室情况时,最好在颅后窝切面图上进行观察,18周前该畸形诊断可通过超声显像侧脑和脉络丛的情况来进行判断。心血管畸形出现的比例也较高,但超声检出率较低,易出现漏诊情况,特别出现在房间隔出现缺失,动脉管未闭合,室间隔出现缺乏的情况中,这与超声仪器本身,医师技术,胎儿血循环特点等都有一定关系。故提倡给胎儿做产前心动超声检查是有一定必要的。在泌尿系统畸形情况中,肾积水情况较普遍,该症状可能会随孕周加长而出现消失或减少情况,有些可能会在出生之后才消失,故这种畸形的假阳性情况要引起重视。胎儿先天畸形的超声检查易检出畸形较明显的情况,但对于形态结构变化较小的易出现漏诊,如心脏房室缺损,并趾等,本研究出现的3例漏也皆由此造成的,故在检查时应仔细,,耐心的全面分析。

由此可见,规范化地操作与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检出有重要意义,故提高仪器分辨率的同时,应提高检查医师对胎儿畸形情况的认识与责任心,尽量减少漏检情况。

摘要:目的 探讨胎儿先天畸形的产前超声规范化检查与超声监测分析对畸形儿诊断的重要性,并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减少漏诊发生。方法 对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产检的孕妇1480例实施规范化超声检查,监测分析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胎儿畸形情况并进行随访至分娩。结果 1480例实施检查的妊娠者中,有32例胎儿出现先天畸形的情况,其中29例由超声检查出畸形胎儿与产后诊断相符合,准确率达90.63%,3例漏诊。结论 在产前对孕妇进行规范化超声检查,能检出绝大多数胎儿先天性畸形的情况,同时超声监测对掌握先天性畸形胎儿的发病情况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胎儿先天畸形,超声规范化检查,超声监测

参考文献

[1]孙阳,杨茵,赵月明.核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胎儿先天畸形中的应用——附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1):89-107.

[2]Rousseau T,Corvreur S,Senet-Lacombe E,et al.Prenatal diagnosisof enteric duplication cyst of the tongue[J].Prenat Diagn,2004,24(2):98-100.

[3]吕国荣.就《妇产科超声检查指南及报告书写示范》一文与作者商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9):718-719.

胎儿产前检查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2月间到本院就诊并进行产前胎儿畸形筛查的单胎妊娠孕妇328例。年龄21~36岁, 平均 (28±5.1) 岁;孕周16~28周, 平均 (22±2.5) 周。所有孕妇中有68例有不良孕史及、先兆流产史及服用过感冒药等易导致胎儿畸形药物。

1.2 检查方法

采用日本日立公司, EUB7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二维超声探头, 中心频率为3.5~5.0MHZ。超声检查均按照常规形态学筛查规范执行[3]。具体包括:早孕期重点观察胎儿头颅、脑中线、颈部、鼻骨、四腔心、四肢、脐带等部位情况;中孕期重点观察胎儿心脏和颜面部, 系统检查胎儿头颅、颜面部、心脏、腹部脏器、脊柱、四肢、脐动脉等结构;晚孕期则重点观察胎儿颅内结构、双肾、脐孔及腹壁连续情况。

2 结果

所有328例孕妇中, 经超声检查出胎儿畸形7例, 检出率为2.1%。其中以单发性结构畸形胎儿为主, 共6例, 其超声表现为:无脑儿及脑积水3例, 唇腭裂2例, 手臂缺陷1例;多发性结构畸形胎儿1例, 超声表现为:头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 胸腹腔积液, 肢体发育不全。所检出结果与产后临床诊断相符率100%。另漏诊5例, 漏诊率为1.52%。

3 讨论

随着现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围生医学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胎儿畸形筛查即产前诊断, 这种在遗传咨询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生物学、免疫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的综合性诊断技术, 其不仅能准确的预测胎儿在子宫内发育情况, 还能尽早的发现胎儿遗传缺陷及先天畸形, 不适为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重要方法之一[4]。在各种胎儿畸形筛查方法中, 超声检查是非常准确且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胎儿畸形多指胎儿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而超声影像诊断的基础则是胎儿形态学的改变, 故超声检查可准确的检出绝大多数胎儿先天畸形, 避免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现今的基层医院由于其设备及技术的有限性, 故利用较为普及的超声仪器就可达到胎儿畸形筛查的目的及效果[5]。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所有328例孕妇中, 经超声检查出胎儿畸形7例, 检出率为2.1%。其中以单发性结构畸形胎儿为主, 共6例;多发性结构畸形胎儿1例, 检出结果与产后临床诊断相符率100%。漏诊5例, 漏诊率为1.52%。

综上所述, 常规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检查能够准确的检出绝大多数的先天畸形胎儿。在现今的基层医院中, 由于条件有所限制, 我们应进一步提高对超声仪器的使用质量及技术掌握, 使此方法得以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在基层医院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2月到本院就诊并进行产前胎儿畸形筛查的单胎妊娠16~28周孕妇328例, 所有孕妇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对上述所有孕妇进行的超声形态学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328例孕妇中, 经超声检查出胎儿畸形7例, 检出率为2.1%。其中以单发性结构畸形胎儿为主, 共6例;多发性结构畸形胎儿1例, 检出结果与产后临床诊断相符率100%。漏诊5例, 漏诊率为1.52%。结论 常规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检查能够准确的检出绝大多数的先天畸形胎儿。在现今的基层医院中, 由于条件有所限制, 我们应进一步提高对超声仪器的使用质量及技术掌握, 使此方法得以广泛推广。

关键词:超声检查,胎儿畸形筛查,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299-311.

[2]范含萍, 洪云, 叶彩宏.超声检查在中孕期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附5428例胎儿形态学超声筛查结果分析) [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1, 30 (2) :79-81.

[3]周爱霞, 王嘉悦.产前超声检查在基层医院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36) :5164-5166.

[4]Carol TN, Edgar JS, David LW, et al.Routine ultrasonography compared with maternal serum alphafe to protein for neural tube defect screening[J].Am J Obstet Gynecol, 2005, 106 (4) :747-752.

胎儿产前检查 篇9

关键词:产前超声检查,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价值

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的新生儿畸形类型, 相关报道称, 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约为0.8%, 且致死率较高[1]。现对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孕妇668例进行研究, 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对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孕妇668例进行研究, 年龄20~36 (28.15±5.32) 岁, 孕周21~36 (28.35±4.22) w。

1.2 方法

专科医师应用三维实时超声仪对所有孕妇进行检查, 探头频率为3~7MHz, 常规扫查羊水、胎盘、胎儿, 应用五组基本切面扫查方法对胎儿的情况进行检查。 (1) 四腔心切面:在孕妇腹部放置探头, 对胎儿脊柱长轴进行检查, 以卵圆孔瓣位置为基准明确左房所在位置, 之后对四腔心的形态、体积、位置、房室间隔连续性、二尖瓣位置、三尖瓣位置等情况进行观测。 (2) 左室流出道切面:以室间隔为声束切面中心, 将声束逐渐指向胎儿头端, 将左室、右室流出道切面显示出来, 对胎儿升主动脉起始段情况进行观察, 检测其前壁与室间隔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后壁与二尖瓣前叶之间关系。 (3) 右室流出道切面:医师通过该切面观测起自于解剖右室的大血管、起自于右室的肺动脉, 了解动脉延伸情况, 观测主动上方根部上方与升主动脉的位置关系等。 (4) 三血管切面:稍微向胎儿头侧平行移动探头, 从左至右依次观测肺主动脉、主动脉以及上腔静脉, 如果三血管内径异常或排列顺序异常, 则可能存在大血管畸形。 (5) 主动脉弓切面:医师向后下方移动探头指向方向, 示标指向左耳垂方向, 医师仔细观测胎儿主动脉走向、宽度以及有无夹层等情况, 对上腔静脉、主动脉、主动脉弓以及动脉导管情况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调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确诊的孕妇分娩、引产情况, 尸检引产胎儿,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新生儿情况。再次检测由五组基本切面扫查结果确定的疑似畸形的胎儿, 记录畸形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用t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例产前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 根据胎儿生长情况以及心脏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娩或引产, 其中, 4例孕妇引产, 尸检引产胎儿, 7例正常分娩,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11例产前确诊胎儿经分娩、引产证实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 检出率为100.00%。在所有孕妇中, 3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未检出, 2例室间隔缺损, 1例房间隔缺损, 诊断敏感性为78.57% (11/14) 。11例产前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中, 1例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1例法洛四联症, 1例大血管转位, 5例室间隔缺损, 1例完全性心内膜塾缺损, 2例卵圆孔直径增大。四腔心切面确诊率比三血管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高 (χ2=4.21、4.18、4.24, P<0.05) 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3讨论

随着社会环境、遗传、高龄妊娠等因素的影响,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有增大趋势。胎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其心血管发育异常而引起的心血管畸形即为先天性心脏病[2]。患儿病情较轻时, 其通常无显著临床症状, 而病情较重时, 患儿可能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晕厥、紫绀等症状。临床上通常采用超声检查方法进行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 但是心脏的结构复杂, 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较多, 且胎儿时期由于血流动力学、心率较快、体位不定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诊断该病的难度较大[3]。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超声检查设备的功能不断改进, 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本次研究中, 11例产前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经分娩、引产证实确诊, 主要为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法洛四联症、大血管转位、室间隔缺损、完全性心内膜塾缺损、卵圆孔直径增大, 而有3例未检出, 超声产前诊断敏感性为78.57% (11/14) 。可见, 超声产前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超声检查能将胎儿心脏各腔室、间隔、瓣膜、血管结构及其活动情况清晰地显示出来, 医师能据此及早发现先天性心脏病, 从而设计出更为合理的临床处理方案。本次研究中, 11例产前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中, 四腔心切面确诊率比三血管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高, χ2=4.21、4.18、4.24,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 四腔心切面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在产前超声检查中, 四腔心切面是基础检查切面, 如果胎儿心脏无畸形, 则该切面对应的房室腔左右对称、大小基本一致, 否则可能存在心脏畸形。但是四腔心切面对大血管畸形的诊断准确性不高, 而三血管切面能弥补该不足, 且增加左室、右室流出道切面, 能有效反应心脏大血管相关信息。相关研究指出, 超声检查诊断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的准确性较低, 临床上需谨慎诊断房间隔缺损胎儿。本次研究中, 3例未检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中分别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 可见, 临床上应对该方面予以重视。在临床上, 孕妇、仪器等因素均会影响超声检查结果, 临床上应加强该方面的研究, 以提高产前超声检查准确性。相关研究指出, 超声检查时机对检查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孕周20~26w时, 胎儿心脏结构形成, 骨骼遮挡并不多, 容易对胎位进行调整, 图像清晰度较高, 在该时期进行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4]。综上所述, 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并加强该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戴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D].延边大学, 2012.

[2]王春连, 周雪.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探讨[J].河北医学, 2012, 22 (06) :740-742.

[3]王传香, 童坤, 王元瑗.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 2012, 23 (26) :68-69.

胎儿产前检查 篇10

[关键词] 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

[中图分类号] R714.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74-02

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近年来,四维超声逐渐应用于临床,四维超声的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明显高于二维超声,可以明显提高产前诊断的准确率,对于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二维及四维彩超声对1586例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并比较两者诊断符合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9年9月~2010年9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二维及四维超声产前检查的孕妇1 586例,其中初产妇1 363例,经产妇223例;年龄19~39岁,平均(25±3.2)岁;孕18~38周,平均(24±3.4)周;部分有孕期感冒史、服药史、异常分娩史、高血压史、接触X线史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

1.2 方法

使用GE公司生产的730四维超声仪,频率2.5~7.0 MHz,经腹扫查。对每个胎儿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认真检查胎儿全身情况并测量各项常规测值,然后对重点感兴趣区进行四维超声检查,如颜面部、脊柱、肢体等部位,将病变信息详细记录、储存于硬盘中,并进行随访、对比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正常产或引产后病理证实。

2 结果

经正常产或引产证实,共有畸形42处,二维、四维超声诊断的胎儿畸形分别为35处和41处,二维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83.3%,而四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7.6%。二维超声主要漏诊了部分四肢及脊柱畸形,还漏诊了1例小唇腭裂。而四维超声因胎儿体位关系漏诊1例多趾畸形。四维超声可以对畸形部位进行多角度观察,提供更加丰富的图像信息,提高了诊断的符合率。胎儿畸形分类见表1。

2.1 唇裂和唇腭裂

唇裂唇腭裂是失去正常的唇部结构,上唇回声中断。本资料中1例唇裂因病为程度较轻,二维超声漏诊,但四维超声对该类小畸形具有明显优势,在胎儿张嘴运动时能发现较小的唇腭裂。Baba等[1]报道:孕周<24周的胎儿唇部观察三维超声明显优于二维超声,而24~40周后胎儿唇部二维超声显示与三维超声显示无明显差别。

2.2 脊柱畸形

脊柱由椎体、横突、椎管等结构组成,因脊柱含有正常的生理弯曲,二维超声有时很难显示其微小病变,四维超声能清晰立体显示其排列关系及曲率变化。本资料中1例病变较小及1例脊柱侧弯二维超声均未能明确诊断,但通过四维透明模式可以突出骨骼的结构,最后确诊了这两例病变。四维超声透明模式,能从任意角度观察胎儿骨骼图像,能获得类似于X线的图像资料,直观性好,且可无创重复操作,可成为替代胎儿骨骼检查的新手段[2]。

2.3 四肢畸形

因手足的结构较为复杂,二维超声很难在同一切面显示手或足结构,二维超声需要从多个角度仔细观察才能对手或足的病变做出诊断,不够直观且极易漏诊,所以手足部病变对于二维超声是一个难点。而四维超声检查能清晰直观显示手足部的立体结构,对手足部病变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但受肢体体位固定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四维超声检查也会漏诊手足部的病变。

3 讨论

选择合适的孕周做为产前超声筛查是极为重要的,合适的孕周进行胎儿畸形筛查可以提高诊断率及准确性。在较发达国家,超声产前筛查孕周选择妊娠18~22周[3],因此时胎儿解剖结构已形成,各系统基本发育成熟,胎儿大小及羊水量适中,能获得较清晰图像,大多的胎儿畸形均能从超声图像上表现出来[4],可检测到大部分胎儿畸形。但笔者认为对于部分透声条件不良的孕妇小孕周时进行产前筛查易形成一定漏诊率,所以选择妊娠20~24周进行详细的胎儿畸形筛查是最理想的[5]。孕周太小或孕周过大均会影响超声观察。

四维超声较二维超声更为直观、立体,是提高产前超声诊断率可靠的方法。三维超声是建立在二维超声基础之上,而四维超声是在三维超声基础加上时间因素,提供了6种可能的重建方向,而三维超声只有1种重建方向,各种重建模式相互组合可获得较为优质的图像质量[6-7]。

四维超声可以清晰提供胎儿在母体内的立体图像,并可实时记录胎儿的生理活动,大大的提高了医生对各种先天性胎儿发育畸形的诊断率,使诊断更加准确[8],为降低出生人口缺陷提供了有利保障,成为胎儿产前超声筛查不可替代的方法,在产科诊断中有更广阔的前景,并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Baba K,Okai T,Kozuma S,et a1.Fetal abnormalities: evaluation with realtime processible three-dimensional US-preliminary report[J].Radiology,1999,211(2):441.

[2] 吴锡金,陈桂英,阮俏梅,等.实时网维超声诊断胎儿骨骼发育障碍[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0(7):491.

[3] 严英榴,杨秀雄,沈理,等.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0-171.

[4] 陈桂荣,甘柏柳,唐新平,等.实时四维彩超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7,8(10):151-152.

[5] 邓宇傲,田方平,陆一松,等.四维彩超诊断胎儿发育异常120 例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145(11):691-694.

[6] Timor-Tritsh IE,Platt ID.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experience in obstetrics[J].CurrOpin Obstet Gynecol,2002,14(6):569-575.

[7] Leung KY,Ngai CSW,Chan BC,et al.Three-dimensional extended imaging: a new displaymodality for three-dimensionalultrasound examination[J].Ultrasound Obstet Gyneeol,2005,26(11):244-251.

[8] 解丽梅,蔡爱露,刘守君.胎儿超声成像的初步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4):296-29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中国式悲剧的歧路 下一篇:中国电视人物悲剧性的表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