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美学科技英语

关键词: 美学 切入点 翻译 系统

翻译美学科技英语(精选十篇)

翻译美学科技英语 篇1

关键词:美学,翻译教学,审美意识

0 引言

冯庆华认为:“如果把写作比成自由舞蹈,翻译就是戴着手铐脚镣跳舞,而且还要跳得优美。因为原著的创作不受语言形式的限制,而翻译既要考虑到对原文的忠实,又要按照译文的语言规则来表达原文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翻译并不比创作容易,有时甚至更难。难度越大,其艺术性也就越高。翻译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它的艺术美已经远远超出了语言的范畴。”[1]因此,在翻译教学过程中,也应将审美理论和审美意识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理解源语和译入语的美感,追求翻译的更高层次。

1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翻译教学现状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3]而译者的天职就是用最恰当的语言忠实再现原文。翻译的任一阶段———理解和表达都离不开对源语语言的审美认知,译者不仅要忠实再现原文的内容,还要充分保留原文的风格。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两种语言的美学认知,但是,目前在我校研究生翻译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1 理论建构不足

目前翻译教学采用的基本模式为:翻译技巧讲解+翻译实例训练。首先由教师讲解翻译技巧,其次进行翻译实例训练,教师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翻译技巧的使用方法,之后为练习阶段,学生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技巧。总体看来,教学重点为翻译技巧讲解,而对能起到高屋建瓴作用的理论体系建构关注不够。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寥寥无几,学生理论体系建构薄弱。

1.2 汉语表达能力较低

很多同学认为,汉语是母语,不需要专门学习,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学生汉语表达能力不够。近年来关于加强中国文化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高校的外语学院也陆续开设了中国文化课程,但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弊端依然明显。自进入大学阶段后,很少专门阅读汉语作品(专业课程除外)。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对汉语却是顺其自然,因此,在英汉翻译中出现较为明显的“翻译腔”———英语句式的汉语表达。

1.3 审美意识教育欠缺

翻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审美意识欠缺。审美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既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有关,也与学生日积月累的语言素养相联。由于教学中侧重于具体技能的讲解,且课程大纲中并无翻译美学的介入,因此,学生审美意识欠缺,审美能力教育缺失。

2 审美意识培养策略

就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来说,审美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加强翻译美学理论体系建构

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的指导。翻译审美活动作为一种实践,翻译理论的指导不可或缺。翻译审美过程是通过翻译主体的语言综合能力来完成的,因此翻译主体的理论体系建构是进行翻译审美的前提。通过审美理论的建构,培养学生感知、欣赏源语和译入语语言和风格的能力。刘宓庆在《翻译美学理论》中将汉语之美归纳为结构美、音乐美、意象美,将英语之美归纳为阳刚美、动态感性美、自然美、丰繁美和模糊美。

长期以来人们都有一种误解,认为只有在进行文学翻译时才需要审美意识,实则不然,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其固有特征,任何一种翻译都是一种艺术,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课程而言,翻译审美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科技英语的文体特征,从总体上把握语言的简洁美、准确美。因此,在教学中应融入翻译美学理论,如许渊冲的“三美”论、“三化”论,傅雷的“神似”论,钱锺书的“化境”说等。翻译审美理论的建构对翻译审美意识的培养、翻译能力的提高都将有所裨益。

2.2 通过佳译赏析提高审美能力

佳译赏析是培养审美意识的途径之一。所谓佳译,即名家大家所译的作品,通常情况下,名译因其成功地再现原作的内容风格、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高超的译技而成名,因此佳译赏析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审美潜质的客体。在科技英语翻译教学中融入佳译赏析,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科技英语的特点,在翻译中努力实现科技英语这一特殊文体的美感。

2.3 应用翻译批评建构辩证翻译观

“翻译批评是以一定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理论为背景和基础,对各种翻译现象、翻译作品和翻译思潮进行分析、阐释和评论的科学认识活动。它既是一种高层次的翻译接受活动,又是一种具有独立地位的翻译研究活动。具有自律性和他律性的双重特征。”[6]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围绕课本内容展开教学。批评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翻译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5]所谓批评式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翻译理论与翻译译例的分析, 以组为单位完成翻译任务或对某一译本做出分析和评论。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论时,应以鼓励为主,对于翻译较好的地方应大加赞扬,而对于错误的地方则侧重分析原因。也可以对教材上的译例进行批判,集思广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找到最恰当的翻译方法。以批评形式进行的翻译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其鉴赏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的翻译观———“译无定译”。

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中引入翻译批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翻译练习和讨论,可以使学生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提高翻译水平,并且培养正确评价译文和欣赏译文的能力。批评式翻译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翻译能力, 使学生既打好语言和翻译基础, 又拓宽思路、扩大视野, 更具有创新能力。[6]翻译批评的融入,能够使学生习得对源语和译入语美感的欣赏能力。

3 结语

从语言层面来看,翻译确实和语言学存在着“符号共享关系”,但是,一旦进入到文本的意义层面,翻译的全过程都与美学密切相联。因此,在教学中不应只着重语言符号的对等,或为实现交际目的而只在乎意义的传达,而是要在教学中融入翻译美学理论,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以此提高学生欣赏文本的能力和翻译能力。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来说,翻译美学的融入意味着翻译教学的一次改革,通过建构翻译美学理论体系,佳译赏析以提高审美能力,在翻译课程中引入翻译批评,从而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实际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2]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6.

[3]温秀颖.翻译批评——从理论到实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

[4]朱山军.关于专业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6, (5) .

关于法律英语翻译的美学鉴赏价值 篇2

法律语篇的英译涉及许多特殊问题,法律语言表达内容的特异性与其独特的语言表述使得法律文本的翻译也具有独特性为了保证表述的严谨。简洁明了性和可读性有时候会有所保留,这都是法律语言的权威性。庄严性和强制性。

国外对法美学的研究可谓历史悠久。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描绘了酒神状态的迷狂德国法学家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在其《法哲学》(1932年德文版)一书中主张通过文学创作和艺术作品来认识法律的本质,并且要求建立一门法美学之时,他实际上己经注意到法的世界和艺术(美)的世界之间的隔膜给现代人类的心性所造成的深刻影响。拉德布鲁赫指出,随着文化领域的特定化,法与艺术逐渐趋于分化,甚至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拉德布鲁赫的法哲学是一个论题广泛的开放体系。这一点可以通过其著名的《法哲学》所讨论的内容予以证明。所以,在欧洲中世纪。近代,甚至到了18世纪,某些艺术家和法律家一直还保持着一种亲缘关系

国内法美学研究者李庚香和吕世伦分别有自己就法美学方面的专著。李庚香专就法美学的特点及其与法律的关系探究著书《法美学》,从法美学生成的时代背景及理论基础。法美学的本体论构成及法美学的学科建构及法学呈现来对法美学进行研究。

二、法律语言的美学价值

吕世伦的专著《法的真善美法美学初探》从法的真善美到法律的普遍性。权威性等方面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法律的美学探究和法律的关系。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法律语言也不例外,同样渗透着文化的痕迹。法律术语所反映的是一国法律体系中特有的概念,与该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以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如果从吕世伦的专著看到的是法美学和法律的体系关联,那么我们从鲁迅的翻译思想中会看到其广泛汲取各流派的精华,在注重翻译的社会功能的同时,还兼顾了翻译文本的美学特征和功能。

三、法律文本翻译的模式和法美学的应用

(一)法美学语境下法律英语翻译的途径

法律翻译应该遵循哪些原则。采取哪些标准。通过哪些有效途径,这一点有很多版本的解说从美学的观点观察法律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会把一个抽离了一切内容和规定性的纯粹的法或法的纯形式作为法美学的对象物来研究。但事实上,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法均包含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或者说,法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现实地存在过,它才会被人通过审美意识所经验和认识。

(二)法律文本翻译模式与法美学的应用

法美学是利用多学科方法。态度求知问学的一种。法美学所崇尚的是一种开放的探索精神,一种不断探寻未知的态度。如果哲学要奔赴的是一条没有尽头的林中之路的话,那么法美学同样会选择这条可能突然断绝在杳无人迹处的道路。海德格尔在《诗人哲学家》中道出了问学者在路上,的心情。没有历史和地域的规定性,没有现实的人性(民族性)色彩和特定情境背景的法,或许是可以成为(形而上学)思之对象的,但绝不可能成为(法美学)视之对象。毕竟,法美学不是关于法律的思辨的哲学,而是研究人对法律之美的感性审视的学问。

以这样的态度来观察法律,我们总是要谨慎地对待所观察的法律形成的历史文化地理根源,探究法律演进的隐秘过程,比较不同地域(如东方与西方)和不同时间段(占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法律的美的特性。表现形态。式样。风格等等。对于法美学的研究,以前多集中在一些表面的问题上,重点探讨形式方面的问题。诸如所谓立法美,主要体现在形式美上,就是法律表述的整齐规范。对称均衡。比例和谐。主从层次。生动完整。多样统一等;所谓执法美,包括执法人员仪表美。行为美,组织完备美和执法制度的体系美等;所谓守法美包括公民对法治的信任。法的尊严和权威等;所谓护法美指司法人员工作的有效性。司法机构的完备性等。我们可以从此点出发,在对法律文本翻译模式探讨中,把美学介入翻译策略中去,为法律文本的翻译敞开一扇美学的大门。

(三)法律英语翻译的视角

奈达和塔伯在他们编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就旗帜鲜明地指出,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事物肯定能够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除非传载信息的形式是最基本的要素。这一观点,在确认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和信息载体而存在,同时也是为可译性之可行打开了理论通道。张莱湘在其《英语语言学精华》一书中说道,人类之所以为人类,语言是根基。

(四)法美学的翻译视角

我国关于翻译(包括法律翻译)以及翻译美学的研究己经有一定的成果,但是关于法律翻译的研究,都是打游击似的,系统性不强。通过重申美学主义,加之Gustav Radbruch的《法哲学》及国内李庚香的《法美学》的分析和研究,在法律文本翻译中,注入文化美学的全新理念来诠释法律概念,释读法律文本,满足读者的审美诉求,是法美学给予翻译的新视角

四、结语

法美学研究在国内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鲜有系统的论述阐发。李庚香博士以美学,特别是生命美学的眼光审视。考察法学,从主体性和主体间性这对法学和美学共同关注的问题入手,探讨法学的美学内涵,努力建设完善这门边缘。交叉学科,撰写出版了本学科标志性的专著《法美学》,对相关问题。术语等作了系统的梳理。归纳。阐释,完成了这门学科建构的基本工作,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尽管以前也有一些人曾零星探讨过法美学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吕世伦先生及其弟子邓少岭博士曾著有《法的真善美法美学初探》,但这些论述相对而言都稍嫌单薄,对于一个学科的建设来说还远远不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法美学如果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该从《法美学》这部著作的出版开始。退一步说,即使法美学不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单独存在,李庚香在这部专著中所表现出的法美学思想,对法学思想以至整个法学建设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学视角下的旅游英语翻译 篇3

【关键词】美学视角 旅游英语 翻译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全球范围经济联盟的扩大、发展使得我国旅游业获得迅猛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为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群提供了相互交流、了解的机会,旅游英语翻译作为拓展我国旅游市场的关键要素,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加大其研究力度意义重大。

一、旅游英语翻译的美学价值分析

1.具有婉转美价值。婉转美是旅游英语翻译中别具一格的一种美学价值。旅游英语翻译的婉转美具体内涵表现为:措词上注重将东方文化的表达特色与西方文化差异进行有机结合、注重内涵。一方面,内涵的把握以及东方婉转文化的特色表达能更好地体现中国旅游景点的特点、使其古色古香的底蕴得以完整保留;另一方面,考虑西方文化差异能帮助游客或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激发其了解景点特色、文化的热情。

2.具有忠实美价值。旅游英语翻译的忠实美体现在景点历史、特点的真实表达,保证翻译内容与景点本来样貌(包括自然面貌和历史面貌)的一致性。严格遵守忠实翻译的原则,在对景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充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准确地用译文如实翻译,避免了言不及义或者言过其实翻译现象的发生,不会偏离美学翻译理论的科学内涵。

3.具有简约美价值。旅游英语翻译的简约美是其美学价值中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旅游英语翻译的简约美是指翻译的简单明了、朴实明快。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使得大多景点有古人诗句的描述,这些古诗词极具古典气息、文化底蕴十分浓厚,与中国人的审美心理、接受习惯相契合,但在翻译时译者以外国游客的审美出发,注意到原文翻译诗句会显得用词冗长且拖沓、辞藻过于雕饰、华而不实,不符合西方文化的审美心理。因此,在翻译时特别关照了外国读者及游客的审美经验,将译文合理地简洁化、朴实化,既符合美学视角下的翻译要求,又能引起外国读者及游客的旅游兴趣。

二、美学视角下旅游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1.发挥译者的主体作用。从美学视角出发,旅游英语翻译过程中至少涉及到2次视野的交融,即译者视野与原作视野的交融,完成第一次交融后译者形成的新视野与外国游客或读者视野的交融,而外国游客或读者接受到的是2次交融后的产物。译者在视野交融中是以积极参与者的身份进行的,会从自我的期待视野出发,具有理解者和解释者两重身份。旅游宣传材料是中国历史、宗教、地理等文化的有机结合体,对于中国大众而言是通俗读物,容易理解,但对于外国游客及读者而言,由于审美差距及文化差异,理解难度相当大。因此,为使外国游客及读者看懂译文,实现中国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激发游客的旅游欲望,译者要在尊重原作的前提条件下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将外国游客的审美要求及接受水平纳入考虑范畴,灵活地变通翻译方法调动外国游客的审美参与,在符合美学要求的同时达成翻译目标。

2.在旅游英语翻译中注意增词法、注释法的运用。西方游客或读者处于西方文化背景下,对中国历史十分陌生,为缩小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距,增进文化交流,在旅游英语翻译时,要多注意运用复句和从句,同时,注意多增加一些词汇进行注释及补充。增词法、注释法是消除文化差距的有效方法,对西方游客理解中国文化大有裨益。例如,翻译“粽子”时,势必会讲解其背后蕴含的文化,这就会联系到文化名人——屈原,因此,在翻译时,要对屈原及其事迹进行注释解说,进而帮助游客加深对“粽子”的印象,对“粽子”的文化内蕴以及中国端午节有深层次的了解,调动外国游客的审美体验。通过增词法和注释法的运用,可以让外国游客更容易接受对中国特定文化、特有物品等的感知,进而有效避免因陌生词汇而产生的文化休克。

旅游英语翻译重点在于选用合适的视角、采用恰当的翻译手段深层次地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传递给游客,从而使游客对景点文化、地域文化萌生浓厚兴趣。分析旅游英语翻译的美学价值,将旅游英语翻译与文化有机融合,探讨美学视角下旅游英语翻译的策略,是推动我国旅游业持续平稳发展的关键内容。

参考文献:

[1]吴佳琳.文化视角下的旅游英语翻译[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纵横),2011,9(15):36-38.

[2]张亚荣.顺应理论视角下的旅游英语翻译研究[J].英语广场,2014(7):46-47.

[3]吴海燕.试分析旅游英语翻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352-353.

[4]吴国权.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7):196-197.

翻译美学视角下的科技翻译 篇4

在我国的传统译论中, 几乎所有的命题都有其哲学和美学渊源, 如支谦的“不加文饰”、鸠摩罗什的“依实出华”、严复的“信, 达, 雅”、傅雷的“神似”及钱钟书的“化境”理论, 都蕴藏着丰富的美学思想。翻译美学旨在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 探讨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 并运用美学的基础理论, 提出翻译不同文本的审美标准, 分析、阐述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

本文将从精确美、逻辑美、简约美、修辞美四个角度阐述科技翻译中蕴藏的美感。

一、精确美

科技英语具有专业性、客观性、精确性, 这就要求科技翻译内容要正确无误, 符合技术术语表达习惯, 体现科技翻译科学、准确、严谨的特征。译者为忠实地再现原文的内容, 必须在翻译过程中精确地把握原文内涵, 同时保障译文表达的精确性。在用词方面, 大量使用含义十分明确的专业术语以表达某一特定的概念, 避免混义不清或一词多义。

科技术语是记载科技概念的特殊词语, 术语的恰当使用既可增强内容的精确性, 又可提高形式的简洁程度, 许多科技词汇本身就已经具有精确且生动形象的特点。 [1]例如:lockingdog (制动爪 ) , home page (主页 ) , picture phone (可视电话 ) 。

虽然科技英语中有一些专业技术词汇的含义相对固定且单一, 但是因近代科学技术各学科、各专业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产生了词义变通和交叉使用的现象。因此, 词义的理解和选择必须顾及文章所论学科和专业, 结合上下文和语言环境, 有时还要凭借事理和逻辑关系。下面以名词power为例, 其在机械力学中的词义为“力”、“电”、“电力”、“动力”、“电源”、“功率”等, 在数学中的词义为“乘方”、“次方”、“幂”。如:

Assume that the input voltage from the power supply remainsconstant.

假如由电源输入的电压保持不变。 (power译成“电源”)

The third power of 2 is 8.

2的三次方是8 (power译成“方 (幂 ) ”)

Radiation’s amazing power to cure a wide variety of cancersis almost unknown to the public.

放射疗法对各种癌症都有惊人的疗效, 但公众几乎不知道这一点。 (power译成“疗效”)

二、逻辑美

科技英语最具特色的美感就是逻辑美, 因为科技英语表达的是科技事实、原理或解释自然现象。 [2]科技翻译注重事实和逻辑, 要求技术概念明确清楚, 逻辑关系清晰突出。译者必须分条缕析、透过科技英语句子复杂的表达结构, 抓住其内在联系, 用客观的语言阐述因果、条件、让步、目的等逻辑关系, 达到向读者再现原文逻辑美的目的。如:

This fact shows that the more of the force of friction is got, thefarther will the ball travel, and we are led to infer that, if all the impeding forces of gravitation and resistance could be removed, thereis no reason why the ball, once in motion, should ever stop.

(这一事实表明 , 摩擦力减到越小 , 球就会滚得越远 ;由此可推断, 如果去除一切起阻碍运动的引力和阻力, 就没有理由认为, 球一旦处于运动中还会再停下来。 )

这个主从复合句表达了多重逻辑关系, 第一个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较长, 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是the more..., the farther...表示比较关系 ; 第二层是第二个that引导的从句 , 带有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句, 表假设, 其中还带有once引导的省略形式的条件从句及使用了虚拟语气的why从句。多种逻辑关系在一个句子里和谐共存、浑然一体, 体现了一种逻辑美。

三、简约美

精炼简洁是一种公认的美, 体现在万事万物中。科技英语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精炼, 因为科技语言总的要求是以最少的文字符号传递最多的信息。从句法层面来看, 科技英语的简约美体现在:

1.名词化结 构的广泛 运用。名词化结构代替从句或句子 , 简化句型结构。这种转变在科技英语中有两大作用:一是减少人称主语的使用, 体现科技概念的客观性, 二是避免结构臃肿。 [1]例如:

If rolling friction is substituted for sliding friction, the frictionwill be considerably reduced.

如果滚动摩擦代替了滑动摩擦, 摩擦力将大大减少。

The rolling friction is substituted for sliding friction results ina considerable reduction in friction.

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可以大量减少摩擦力。

第二个句子采用名词化结构, 使句子结构更简练, 表达更客观。

2.大量使用非限 定动词。 分词短语、分词独立结构通常可用来代替时间、条件、原因、结果等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并列句等。使用不定式短语代替各种从句, 用介词+动名词短语代替定语从句或者状语从句。这样可以缩短句子, 而且句子结构完整、主从分明、严谨规范。 [3]如:

When we remove the impurities, the water can be passedback to the boiler.

当我们除去水中杂质之后, 即可使水流回锅炉中。

On removing the impurities, the water can be passed back tthe boiler.

在去除杂志之后, 即可使水流回锅炉里。

比较以上两个句子及翻译不难发现, 第二个句子用on+动名词代替时间从句, 显得更简约明了, 且省略从句中人称主语使表达更客观。

四、修辞美

科技文体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 但科技文章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 是经过人的思维过程创造出来的, 科技文体也可以拥有丰富的内涵, 表现其内涵的重要手段就是借用修辞。在科技英语中, 常用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译者面对这些修辞时, 就必须结合文本特征做出灵活应变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如:

So compared with any ordinary beam of light, the laser beamis very orderly affair indeed.It’s like a military march—every onin step.In an ordinary beam, the waves are like the people crowedgoing to football match, pushing and bumping into one another.

(因此 , 与普通光束相比 , 激光束的确是十分整齐的。它就像部队行军, 每个人都步调一致, 而普通光束就像人群涌向足球场, 相互拥挤、碰撞。 )

除此之外, 科技文章中有时还利用神话故事、文学典故使其表达生动、丰富多彩, 具有美感。如:

The efficacy of the vaccines is the Achilles’heel of India’anti-polio campaign.

这些疫苗的疗效问题成为印度消灭小儿麻痹症运动的最大的障碍。 (Achilles’heel:致命的弱点。出自荷马史诗, 传说阿克琉斯除脚踝外, 全身刀枪不入, 但终因脚受剑伤而死去。 )

五、结语

随着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及美学观念的深入人心, 美学视角下的科技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从众多的科技文章中不难发现, 科技英语不再一味地冷静客观, 而趋于以丰富灵活的形式向人们传递信息。这就要求译者拥有正确的审美意识和良好的语言鉴赏能力, 在翻译实践中, 捕捉原作者意在言外的神思、气度。

参考文献

[1]范武邱.科技翻译中的美学取向[J].长沙铁道学院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2) .

[2]杨康寿.论科技英语的美感及其在翻译中的体现[J].上海科技翻译, 2004, (3) .

科技英语翻译论文 篇5

摘要: 随着各国科学技术交流的不断深化,科技英语翻译的任务也日益艰巨。由于科技文章文体具有清晰,准确,精炼,严密的特点,忠实性成为科技英语翻译必须遵守的原则。要确保忠实性的实现,在翻译过程中就应遵循分析,转换和重构的“三步走战略”,使译文具有可读性。

关键词:翻译 重视性原则 原文 译文

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之分,直译比较倾向于保持原文的结构成分和意义的某些隐含成分;而意译则注重意义的准确传达,如果必要,可以不顾及原文的结构成分和意义的某些隐含成分。鉴于科技英语文体的特点,进行翻译时,采用直译方式居多,但并不排除意译的使用。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忠实是必须遵守的原则。

早在18实际末叶,国外的著名翻译理论家泰特勒在《翻译的原则》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原则;A,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B,译文的风格,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C,译文应该像原文一样流畅自然。他强调的是译文与原文在思想,风格,笔调,行文等方面的对等,实质上就是“忠实性”中“一致性”的反映。这是忠实性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进行案例翻译过程中,译者客观地分了原文内容,也谨以科技文体要求。用中文再现了空气三大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但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发现根据原文做出的译文有多处不符合汉语使用规范。意识到翻译的忠实性不只停留在对原文的完全对等输出状态。翻译时还应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力,这样译文才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科技英语文章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广泛使用被动语句,常用前置性陈述,但是汉语行文结构中少有这样的语法现象。如果按原文结构翻译,译文将有些句子主语缺失,陈述对象前后不一致等弊病。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补全了原文缺失的主语,宾语,以及意义,对有些句子语序做了调整,使其更符合汉语读者的习惯。这样的改动是对原文更加充分的翻译,在表达清楚原文的基础上,又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使忠实性原则更加切合实际地体现了出来。

既考虑岛原文,原作者,又顾及到译文及读者,忠实性发展到这一阶段已经基本能满足一般的翻译需求了。但不同的语言归属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它既是一种技巧,又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和科学性的艺术。成功的翻译作品必须与译文所属文化范畴相吻合,这尤其体现在文学翻译作品中。但做科技英语翻译时,同样需要考虑这点。尽管案例的文化色彩不是很重,但译者查阅了汉语中关于空气污染物的相关文章,翻译中采纳了其中的一些定义,便于读者接受。

综上所述,通过思考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忠实性原则,在做案例翻译时,结合“三步走战略“和”忠实性“的三个层面,使译文能更好地展现原文,更放心地呈现给读者。

参考文献: 韩其顺 《科技英语的特点和翻译》

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策略探索 篇6

一、商务英语翻译的美学价值

商务英语翻译除广告这一特定文本形式除外, 大多属于艺术再创造的基础翻译级别, 具有一定的美学取向。其翻译的美学价值不在于词藻的华美、文思的汹涌, 而是在于在翻译过程中遵循了一定的原则, 体现了忠实、简约、婉转、约定的美, 与翻译美学理论的意义完全相符。

(一) 忠实美。

商务英语翻译首要的美学价值即忠实美。忠实美指的是真实性、诚实, 即提倡所翻译内容与原文的高度一致性。商务英语合同、文书等一些处于最基层的非艺术翻译文体, 由于其文本内容逻辑以及术语的专业性、严谨性, 在对这类商务英语文本进行翻译时, 要严格遵守忠实的原则, 在对原文含义进行充分掌握的基础上, 准确地用译文对原文进行如实的翻译。切勿在翻译中出现言不及义或是言过其实的现象, 这不仅偏离了美学翻译理论的内涵, 同时由于文本的商务属性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 简约美。

就商务英语翻译的美学价值来说, 简约美是其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简单来讲, 简约美即指的是明快顺畅、简单明了。同时简单、精炼在语言方面也是商务英语所提倡的一个重要特征, 其不仅体现在商务英语的句法方面, 如对名词的应用, 也体现在商务英语词汇方面, 如对缩略词、复合词的应用。在对备忘录、信函等一些以交际为主要目的的商务文本进行翻译时, 翻译者务必要在充分尊重原作者写作意图的基础上, 应用规范、简练的语言去整合原文本中的语言, 以达到通过对语言的翻译来对文本中的信息在两种语言文化之间进行传递的目的。

(三) 婉转美。

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婉转美是其一种独特的美学价值。婉转美即指的是在措词上要显得诚恳有礼貌, 切勿在语言上表现出咄咄逼人。尽管在实际的商务活动当中, 激烈竞争的行为多为常见, 但温文尔雅的商务交际却也是必不可少的。礼貌不仅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 同时还能够使紧张的商务谈判氛围得以有效的缓解。我们在进行商务交际的过程中会发现, 相对于强硬的措辞来讲, 有时婉转的语言更有说服力。因此, 在对文本进行实际翻译时, 翻译者要注重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争取将原文中的礼貌通过翻译进行再现, 以更好地符合商务英语翻译的美学要求。

(四) 约定美。

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的一个重要价值属性即约定美。约定美即指的是翻译用语依照约定的原则进行斟词酌句, 排除一切翻译中的任意性。由于商务英语中存在大量固定化的搭配与词组, 且在长期的商务实践中人们也早已将商务内涵与语符进行了统一, 并形成了一定的习惯, 因此这就决定了无论是商务英语用语习惯还是搭配都有其早已约定好的固定表达方式。在对商务英语文本进行翻译时, 如若不按约定习惯对翻译用语进行搭配, 不仅不符合翻译美学理论的要求, 同时也会由于语言上的错误而引起不必要的商务纠纷。

二、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在对其文本进行翻译时, 我们不仅要保质保量地对其文本信息内容进行完整的转化、传递, 还要实现其美的转化。同时基于商务英语文本类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我们还要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方式, 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提升商务英语翻译质量的目的。

(一) 化整为零法。

化整为零法主要是用于对商务英语合同类文本的翻译。作为商务活动中一种具备法律效力的文件来说, 商务合同可以被划分到信息类文本的范畴中来, 其语言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 严密的句式结构、冗长的句子、准确的用语。在句式的选择上商务英语合同常采用复合式、并列式长句, 短语和短语相套, 从句和从句相套, 对文本中的特殊词汇、语义进行层层修饰, 以求语言严谨性的最大化, 避免歧义的产生。在对商务英语合同的实际翻译过程中最好选择交际式翻译法, 以更加准确地对翻译目的语的文化及语言信息进行传递, 并应用化整为零的美学翻译策略, 将英语中的长句翻译为分立或是并列的单句和散句, 这不仅实现了通顺易懂的效果, 也符合了我们汉语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二) 拾遗补缺法。

拾遗补缺法主要用于对商务英语单证的翻译中, 作为商务活动中一种重要的信息类文本, 商务英语单证贯穿于商务进出口贸易的整个过程, 其主要包括了提单、发票、信用证、外销合同等单据类文件, 对于整个国际商务活动来说其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语言的使用上商务英语单证较为精炼, 而表格则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且表格的格式较为固定, 内容多为简练的短语。在对商务英语单证进行翻译时, 如若选择直译的方式则信息容易出现缺失, 这与商务英语翻译的美学要求是极为不符的。这时我们就需要采用拾遗补缺的方式来对单证内容进行翻译, 以通过对单证相关信息的增补翻译, 来提升译文翻译的规范度和准确度。

(三) 传情达意法。

与一般意义上的商务英语文本不同, 商务英语广告无论在其功能方面还是表现形式方面都有其独特性, 其除必须具备基本的阅读功能外, 还要具有一定的欣赏功能, 以更好的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广告对商品的描述中, 进而勾起人们购买该商品的欲望。商务英语翻译美学理论认为, 对于商务英语广告的翻译, 我们不仅要明确其语义, 更要通过蕴意、炼字的使用来使译文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实现。因此, 商务英语广告的翻译方式应与一般的只是遵循语义对等原则的商务英语文本有所区别, 除追求文本语义上的对等外, 还要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这是因为, 情感的体现能够赋予商品一定的情感, 使广告原意在情感上、概念上得到强化, 以唤起人们对广告以及其所宣传商品的积极情绪, 达到提升商品知名度以及销售量的目的。

(四) 仿文言体。

由于国际商务英语信函的书写常使用一些较为固定的套语、开场白、转承句、结束语等, 而在汉语中这些句型也可以有类似形式的表达。因此, 仿文言体式翻译法常被用作对国际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中。虽然由于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 西方国家与我国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礼貌、恭敬的行为准则依然是广泛适用于任何国家的。作为商务活动中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 商务信函起着联系上下级、同事、生意伙伴等商务关系的作用。因此, 为更好地实现商务信函的跨文化交际功能, 在对商务信函进行翻译时, 可以参照我国传统书信写作语言, 这样翻译出来的译文不仅更加使人易懂, 还可以提升译文的文化档次。

参考文献

[1] .吴尚义, 路文军.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杨彩梅, 陈利文.商务英语中文体的信息结构[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3] .陈大亮.“境界”的审美特征及其在翻译鉴赏、批评与创作中的运用[J].大连大学学报, 2011

翻译美学科技英语 篇7

一、科技文体中名词化的成因

科技英语在词法方面的显著特点是名词化。名词化倾向主要是指广泛使用能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抽象名词或起名词功用的非限定动词。英语中动词在句子中典型的作用是做句子的谓语, 而一般来说, 一个句子的谓语只是一个;名词则不同, 一个句子中可以容纳多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名词化把大量原来的动词短语变成名词短语以后, 句子显得简练了;但是, 另一方面, 句子中可容纳的多个名词或名词化短语使句子更复杂。所以说, 名词化既是句子简单化的手段, 也是句子复杂化的手段。名词化的意义在于能使语篇中的信息结构通过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使小句层次和词组结构的变化重新组合。具有囊括和浓缩的功能, 可以使得意思在语篇表达中尽量摆脱动作执行者, 环境成分对过程的影响, 增强了行文的客观性。这种表达正符合科技文体关于客观, 严密, 紧凑, 合理, 简练等行文要求, 因此, 科技文体中会出现大量的名词化现象。

科技英语的名词化倾向是与科技文体的基本要求密切相关的。科技文体要求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 其特点是:准确、清晰、严谨;名词化的使用符合科技英语所要表达的内容复杂, 讲求逻辑的条理清楚和叙述的准确严密的特点。例如:The Secretary General has prepared a five-year survey program which is designed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by indi- cat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approaches to the ex- plor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se resources. 本句中, 名词化的使用有利于不断句子向后发展;同时, 可以看出development, explo- ration, assessment虽然都是名词的形式, 但动词的特性非常明显, 它们都带有各自的“宾语”。

译文:秘书长提出了一个为期五年的调查计划, 旨在有助于开发自然资源, 渠道是找到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先进的方法去探测和评定这类资源。

二、科技文体中名词化的美学欣赏

1.行文的客观美

科技文本大多体现的是自然界的内在规律, 讲究所陈述事物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因此在翻译时译文所表达的意义应力求与原文所表达的意义一致, 做到准确无误。只有突出了科学上的“真”, 才能做到“真中见美”。例如: (1) Instability is thetendency in certain systems of a quantity associated with energy, such as current, to in- crease indefinitely in the absence of excitation.译文:不稳定性是指某一系统中与能量相关的某个量, 例如电流, 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无限增加的趋势。 (2) When parts must be inspected in large numbers, 100% inspection of each part is not only slow and costly, but in addition does not eliminate all of the defective pieces. 译文:如果要检验的零件数量很大, 即使对每个零部件都做百分百的全面检查也不一定能把所有的次品全部都检查出来, 且费时费钱。例句 (1) 中的名词化现象 (tendency, absence of excitation) , 例句 (2) 中的名词化现象 (inspection of each part) 这样的结构表现出所叙述的事情是普遍存在的, 是无可辩驳的。名词化结构降低了人际功能的发挥, 增强了行文的客观性, 公正性, 使读者意识到语篇并非从作者的主观角度去组织的, 这完全符合正式语体想要达到的效果。

2.行文的简洁美

科技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科技文章, 所以译文之美, 除了靠思想内容的真实准确外, 还要力求表达形式的简洁精炼。 汉译英过程中常常出现罗嗦, 臃肿的现象, 而地道的英语翻译应极力避免出现这些情况。在翻译时, 译者要有意识地对原句进行简化处理, 保持用语的简洁、精炼, 使读者能够抓住问题的重点。 (1)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s, effects, measurements, and us- es of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is valuable to the worker in that it en- ables him to use more effectively the manifold electrical devices now so vital to our efficiency and comfort.译文:搞懂电和磁的来源、效应、 测量方法及其用途等等, 对于操作工人是很有价值的;有了这些知识就可以使他得心应手地使用种种电气设备, 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有效, 生活更加舒适。这句中名词化现象主要有under- standing, efficiency, comfort. 句子中的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s, effects... 表层结构是一个A of B的短语, 深层结构是to understand the sources, effects…;因此在翻译时把它译文“搞懂来源、效应……”;原文中作者用了一个形容词vital修饰两个名词efficiency和comfort但汉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形容词来同时修饰效率和舒适, 因此仍然采用对这个两个名词的形容词的字根的翻译, 译成“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有效, 生活更加舒适”。 (2) In prac- tice, the selected interval thickness is usually a compromise between the need for a thin interval to maximise the resolution and a thick in- terval to minimise the error.

原文中使用compromise between A and B, 使句子在结构上显得简洁对称。在翻译时如何安排附着信息和中心信息, 且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需要对这一名词化结构好好理解。译文:为保证最大分辨率必须选用薄层, 为使误差最小却必须选用厚层, 实际上通常选择介于两者之间的最佳厚度。

3.行文的连贯美

科技文章是表达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解释自然现象的, 必须逻辑缜密, 推导合理, 无懈可击。科技隐喻中名词连用主要有一下组合形式:

(1) 递进式:前一个名词一次修饰下一个名词, 而形成递加层次, 如:

(2) 意群组合式:名词前置修饰语之间有更紧密的意群组合, 通常也是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如:

(3) 并列式:中心词前形容词化名词取并列式, 它们之间并无修饰关系, 如:

三、结语

翻译美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对它的研究只能是宽口径、多角度、多层次的, 通过所有这一切努力, 共同推动翻译质量朝更精、更准、更雅的方向提高。将美学理论与科技翻译结合起来, 在注重科技译文“达意”的同时, 也更加讲究其如何“致雅”。科技翻译中的美不是奔涌的文思、华丽的词藻、以及多变的修辞手段, 它是体现在准确地使用科技术语, 流畅熟练地运用科技句法, 缜密合理地衔接篇章。尤其是科技翻译中的名词化现象, 在处理具体的科技翻译文本时, 按英语的思维方式从美学角度来进行分析, 对名词化的内容进行适当转换, 从而避免出现词对词翻译带来的弊端, 使译文体现科技英语之美。尽可能地让译文具备与原文等效的审美效果, 进一步提高科技英语翻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戴文进.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2]方梦之.英语科技文体:范式与翻译[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1.

[3]李庆明.隐喻性动词的形象功能及其翻译[J].科技翻译研究, 2003 (5) .

[4]袁小陆.新时代科技英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科技英语翻译探讨 篇8

一、科技英语的翻译原则

1. 准确性

科技英语的翻译不仅仅要忠实于原文, 还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科技英语的译文很少用到“大概”、“可能”、“也许”诸如此类比较模棱两可的修饰语言。准确性是科技英语翻译最重要的标准, 失去了准确性, 科技英语的翻译就失去了灵魂。

2. 通顺性

所谓通顺指的是译文的表达应该自然连贯、通俗易懂, 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 没有死译硬译、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等现象。译者要在真正理解原文的前提下, 结合汉语的表达方式, 确保译文规范、简洁、流畅。此外, 要特别注意科技英语中的语言结构, 具体翻译时要灵活处理, 合理进行翻译。

3. 科学性

科技文体一般是对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进行的客观描述和阐释, 遣词造句都相当规范严格, 充分体现其科学性。因此, 科技英语的翻译必须确保译文的科学性, 主要表现为专业术语的翻译。术语是科技文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理论的语言基础, 也是各领域、各专业特色的代表, 在科技英语的翻译过程中, 译者应广泛查询相关资料, 潜心研究, 力求用最专业的术语来表达。

4. 简明性

科技英语文体严谨缜密, 行文准确规范, 文章结构紧凑、条理清晰, 注重强调客观事实, 文风简洁明快。译者应遵循科技英语的这一特点, 尽可能使用简单平实的语言, 让人一目了然, 保证译文的简明性。

二、科技英语的翻译方法

1. 专业词汇的翻译

科技英语作为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使用的一种英语文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相关科技英语词汇作为科技翻译的难点也在不断更新涌现。英语专业技术词汇是指用来记录和描写科学技术各领域的现象、过程、特征、关系、状态的词汇, 主要类别有技术词、半技术词和非技术词。很多时候, 一个英语水平较高的人在专业翻译面前却束手无策, 原因是他缺乏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由于科技文章对严谨性和权威性的学术要求, 与公共基础英语相比, 科技英语中出现的非技术词汇往往选择那些正式词汇。翻译科技英语的难点是如何搞好专业术语的翻译。在科技英语中, 有些词语看起来很浅显、很熟悉, 但如果按熟悉的词语翻译出来后, 和文章的内容对照一下, 往往会发现“牛头不对马嘴”, 所以在做科技英语翻译时一定要好好把握词汇的含义。当我们研究技术词词义的时候, 首先要确定词性。科技词汇中普遍存在的同形异义情况, 使我们必须通过分析整句结构、整句词性才能确定词汇的真正含义。而某些半技术词在公共基础英语中的词义与在科技英语中的词义完全迥异, 甚至不同专业中词义也完全不一样, 就需要翻译时特别注意查找并核实专业内容来确定词义。

2. 长句的翻译

初试科技英语翻译, 很难把握的首先是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 汉语习惯以人为视角来构句, 而科技英语常用抽象概念或物作为主语, 不认真揣摩主语的话, 常常导致科技翻译句式繁琐不当, 甚至歧义。英语中很多词和词组的意义相近或完全相同, 翻译一般性文章时, 同义词或者同义短语的互换使用有助于表达的多样性, 但对于科技类文章, 文字精简准确对于译文优劣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判断。首先, 翻译时为避免引发歧义, 翻译选词尽量使用含义单一的词汇。例如普通英语使用中常见的否定、双重否定、隐喻式否定、模糊否定等等表达方式在科技英语中应尽量避免。科技英语的专业词汇已经非常令人困惑, 所以句式要尽可能平实易懂, 在很多场合下应直接使用肯定的说法。其次, 恰当使用衔接方法使文章达到简洁、逻辑分明, 大意易懂的效果。科技英语中若出现大段文字描述, 易令人困惑。如果已经充分理解主题表达, 训练学生用图形或表格来说明不失为一个好主意。第三, 科技英语翻译难度不仅存在于大量陌生专业词汇, 更甚的是长句中常常出现的特有语法现象, 而这些语言特点使学生理解和表达中常常出现误读和误译的地方。所以, 要提高学生的科技英语翻译水平, 要加强对科技英语特有的语言现象、特点的讲解, 以及这些语言现象的翻译技巧的讲解。

三、科技英语名词化的翻译

名词化的语篇衔接功能和优化功能决定了在翻译科技英语的名词化时, 要着重把握以下内容, 要重视名词化的双重语义特征。科技英语的名词化是从体现“过程”的动词或体现“特征”的形容词转换而来, 因而兼有双重语义特征。这就告诉我们在翻译时必须对名词化结构进行解构, 弄清其内在的语义关系, 避免错译。通常情况下, 科技英语中名词化词组往往泽成汉语的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 既使其内在语义关系变得明确, 又符合汉语本身的特点。对科技英语的名词化的翻译, 单纯依靠词语层面或句法层面的解读和翻译容易造成“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窘境, 因而, 我们必须依赖语篇。把名词化放在科技英语语篇中, 不仅有利于本身的解读, 而且对其翻译及汉语语篇的构建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摘要:科技英语是促进各国科技交流的重要载体, 对科技英语的翻译必须要遵循特定的原则和采用相应的技巧。因此, 针对这些原则和技巧展开的深入分析对当前的科技英语翻译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及实践价值。

关键词:科技英语,特点,翻泽原则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2]李丹.浅析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

科技英语翻译解读 篇9

例如:原文:The improvement tool to implement the large scale, revolutionary changes (Kaikaku) requires to move from batch and queue production to continuous one-piece flow pulled by takt time.

翻译:规模、革命性改变 (突破性改善 (Kaikaku) ) 的改进工具要求从批次和排队生产转移到由节拍时间拉动的持续整体流程。

1 科技英语特点解读

作为非英语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从事科技英语翻译时, 由于对于本行业的术语以及专业词语比较了解, 因此首要需要了解的就是科技英语的特点, 即:

名词句式要记牢, 被动语态用的好;

复杂长句那么多, 后置定语少不了;

分词代替从句妙, 复杂构词别忘了。

(1) 众所周知, 科技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被动语态, 根据英国利兹大学John Swales的统计, 科技英语中的谓语至少三分之一是被动语态。这是因为被动句用行为、活动、作用、事实等作为主语, 在句中是第一个出现的词语, 比较醒目。

例如: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

而很少说:You must pay attention to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

被动句有两种译法:译成被动句, 译成主动句。

译成被动句:译文可以加译“被、为”等助词, 再翻译谓语, 这些助词在汉语中都表示被动的意思, 例如:It is said that据说译成主动句:将英语句中的主语译成汉语中的宾语;加译“人们、我们”等主语;将被动意义译成主动意义, 例如:It is considered that人们认为熟悉被动语句是了解科技英语的第一步。笔者在初次接触科技英语时, 便发现大部分的句式都是被动语态, 这应该说是科技英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2) 科技英语具有“两多”:后置定语多、复杂长句多。

(1) 后置定语多。

按定语所处的位置可将定语分为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科技英语准确且严密, 所以频繁使用后置定语。笔者在接触科技英语过程中发现, 对于后置定语的理解, 可以采用“就近原则”, 即从句跟随在哪个名词后面, 一般就用来修饰哪个名词。

后置定语一般有:介词短语, 形容词, 非限定动词等作后置定语。

(2) 复杂长句多。

科技文章要求客观、叙述准确, 因此科技英语中常使用长句, 一句话里经常包含四五或更多个分句。译成汉语时, 必须按照汉语习惯分解成分句, 才能条理清楚。

例如:This practice describes established shearography procedures that are currently used by industry and federal agencies that have demonstrated utility in quality assurance of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 sandwich core material, and filament-wound pressure vessels during product process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manufacturing process control, post manufacture inspection, and in service inspection.

[译文]本规范描述了企业和联邦机构当前使用的散斑干涉测试程序。在聚合物复合材料, 夹心材料和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的产品设计优化, 制造工艺控制、制造后检测和售后检测中的质量保证中, 该程序已经证明其作用。

(3) 分词代替从句。

科技文章要求行文简练, 为此, 往往使用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介词十动名词短语代替从句, 这样可缩短句子, 句子简单醒目。

(4) 构词特点。

科技英语构词法除了常用的转化、派生、合成之外, 还有缩略词、符号和字母形象词。而对于缩略词按照行业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准确的对于缩略词进行翻译是保证科技英语翻译忠实于原文的一个重要指标。笔者认为科技英语翻译工作人员需要对于行业的专业词汇进行总结和积累。例如航空英语中最常见的是带“aer”, “aeri”, “air”, “aero” (空气、天空) 的词, 还有一些缩略词:NR/Nf (旋翼转速) , ADF (无线电罗盘) , VHF/HF (甚高频/高频) 等, 这些词都是经常用的词, 需要积累。

2 科技英语翻译过程解读

笔者认为, 科技英语翻译步骤为:理解、汉语表达、校对修饰, 这三个步骤是层层递进的。对于科技英语而言, 理解句子意思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 就算翻译的内容和汉语习惯有出入, 但是只要句意理解正确, 也不影响阅读, 若无法正确理解句子意思, 那么句子的汉语表达再完美, 可是句子理解有误, 也是没有用的。

3 结语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于科技英语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对于从事科技英语翻译方面的人员来说, 分为两类:一种是英语方面的专业人员;一种是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非英语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于英语专业毕业的人员来说, 缺乏对于工程概念的理解;而对于工程技术人员, 缺乏对于科技英语语法句式的了解。二者对比, 显然, 工程技术人员在熟悉科技英语的特点之后, 通过行业词汇的积累, 更容易满足企业对于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英语科技文献翻译特点 篇10

一、专业性

进行科技英语翻译不但要求译者要有很好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娴熟的双语转换技能,尤其是在专业词汇转换上。译者一定要有很强的原文理解力,以及厚实的专业基础,才能有效地排除翻译上的疑难。如果要翻译某个行业的科技资料,一定要事先熟悉一些基本的专业术语。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上,side valve不是指“侧面阀”,而是叫“侧置气门”,因为valve作为汽车零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阀门”,而是指发动机的“气门”。若把one of the valves in the engine must have gone wrong译成“发动机里的一个阀门肯定出了问题”,肯定会贻笑大方。译者在动手翻译之前,需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行业术语,比如,要知道sump是“油底壳”,而不叫“油槽”;fuel pressure pipe是“高压油管”,而不是“燃油压力管道”;bearing cage不是“轴承罩”,而叫“轴承架”。

简而言之,科技翻译中,专业性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多读科技文章,多注意科技发展的趋势,多留神各个科技领域的专业术语。例如:

1.The Trans rapid accomplishes the function of support,guidance,acceleration and braking by using non-contact electromagnetic instead of mechanical force.

译文:磁悬浮列车不与铁轨接触,因而是靠电磁力,而不是靠机械力来实施支承、导向、加速和刹车功能。

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braking的汉译是“刹车”,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在庄重的科技文体里,“刹车”给人一种笔调松弛的感觉。如果把“刹车”换成“制动”,文体就发生了变化,显得凝重,符合科技行文风格。non-contact是“不接触”,如果直译,与“磁悬浮列车”的名称脱节,处理的方法是否定意义转换为肯定意义,反译“悬浮于”,使得读者明白为何叫“磁悬浮列车”。

改译:磁悬浮列车主要依靠电磁力悬浮于铁轨上,由电磁力来实施支承、导向、加速和制动功能,而不是靠机械力来实施。

2.The Red Cross has begun a major cloning project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pigs for organ donors.

原译:红十字会已开始一项重大的克隆工程,该工程与培育用于器官捐献的转基因的猪有关。

分析:transgenic pigs for organ donors译成“用于器官捐献的转基因的猪”颇令人费解,主要是译者没有吃透其中的逻辑含义,又不熟悉专业术语所致。从语言关系上看:培养转基因的猪(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pigs)是让猪成为器官捐献者(for organ donors)。以此为依据,从专业角度上讲,organ donors译为“器官供体”。

改译:红十字会已开始一项重大的克隆工程,培育作器官供体之用的转基因猪

二、客观性

科技文献翻译要想做到准确无误,就必须做到客观。客观是科技文献的本质,无需修饰,决不允许夸张。虽说科技翻译里变通手段的使用较多,但这种手段的运用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翻译不需要的原语信息,翻译出来的是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作品不同,绝不会为了艺术上的感染力和冲击力,而“过度”地运用“夸张”手段,它有悖于科技翻译的客观性表述特征。例如:

1.N advocated a new approach to decentralized control system.

N曾提倡分散控制系统的新研究方法

2.That dark areas of Mars are due to vegetation was a suggestion advanced by L in 1878.

火星上黑暗部分是由植被造成的,这个观点是L在1878年提出的。

3.Formalized quantum-mechanical treatments of surface slates have usually ignored the chemistry of the substance,but Koutecky’s studies of diamond and graphite surfaces have remedied this omission for carbon.

量子力学对物态表象形式的研究往往忽略了物质的化学成分,而Koutecky对金刚石和石墨表象的研究弥补了对碳研究的空白。

三、精确性

科学信息的灵魂是准确性,因此科技翻译要做到转换准确,方圆分明。这与讲究“情感”表达,追求原文意境描述的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不一样的。例如:

1.These data will be most useful for arriving at more reliable conclusions.

这些数据对得出更可靠的结论会很有用处。

2.There is considerable evidence that water,does not just function as an inert solvent for biochemical reactions.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水对生化反应不只是起一种不活泼的溶剂作用。

3.The information which is currently available concern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formation of the mitotic apparatus is very sketchy.

关于有丝分裂机理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现在可用的资料很不安全。

四、创造性

科技术语源源不断,几乎每天都在产生,这是因为科技发展迅猛,科技信息在全世界迅速传播的缘故。据说单在医学界,每年就出现新词1500个之多。译者避免不了要与新科学、新技术打交道,要把新的科技发展、新的发明创造介绍给读者,一些新术语的翻译是不可避免的。在翻译新创立的科技术语时,应该遵循一般性原则:确切性、简明性、理据性、稳定性。简而言之,创立的术语要经得住时间的检验。翻译实践证明,遵照上述原则翻译的科技术语,站得住脚,经久耐用,一直沿用至今。但是,如果违反这些原则,新术语会被搁置一旁,即便使用,也会很快被置换、被淘汰、被遗忘。例如,Diesel engine原来译为“狄赛尔机”,终因难以产生联想、不易上口而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大家熟悉的译名“内燃机”或“柴油机”。

五、有效性

科技文献的信息可以区分为有效性和无效性两种。从时间有效性来讲,科技文献年代越是久远,其信息价值就越会打折扣;从读者有效性来说,如果信息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其信息价值可能会是“零”。译者必须考虑这一因素。有效性指的是,信息是否最终满足读者的需求。比如说,读者需要的是摘译文献中的核心技术部分,而译者却翻译了全篇文献,其信息的性价比会大大缩水,有效性就会大大打折。因此翻译之前,要了解读者之需求,了解翻译之目的,以最终决定翻译之策略。当全译时就全译,需编译时就编译,要缩译时则缩译,以取得最大的有效性。例如:

1.Tin chloride solution,usually with a few percent antimony chloride added,is sprayed onto a heated substrate where it is hydrolyzed to the oxide.

向氯化锡溶液一般先添加百分之几的绿化锑,然后溅射到已加热的基片上,在基片上水解成氧化物。

2.Thin films of the noble metals have been used for decorating glass and ceramics for over thousand years.

贵金属薄膜用来装饰玻璃和陶瓷,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六、时效性

在当今这个全球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发展迅猛异常,世界变化日新月异。在这种形势下,手上的科技信息就会有瞬间失去价值的可能性,可见科技翻译非常讲究时效性。为了使科技信息快速、及时地传播到位,译者可以考虑翻译的组织形式、翻译的方式方法,譬如组织集体翻译,明确分工合作的方式。翻译的策略也需要思量,是采用全译法还是变译法,或是两者兼顾。译者在坚持提高整体翻译效果的同时,还需考虑翻译时效性因素。这亦是科技翻译与其他文体翻译的一个区别。例如:

1.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various electromagnetic effects of a nuclear explosion in the language commonly used by the people who are working in the area of nuclear weapon effects.

本文阐明核爆炸产生的各种电磁效应,叙述中采用核武器效应研究人员所通用的术语。

七、程式化

科技翻译不能像文学翻译那样追求语言的丰富表现与多彩变化,因为科技语言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在科技文体里,相当一部分行文具有一定的套路,通常体现在公文、合同、论文、法律文书、表格、产品说明书、专利说明书等格式上。譬如专利说明书,其格式、语言结构,甚至遣词造句基本上都是程式化了的。科技越是向前发展,其宣传或传播的手段越呈现出程式化的倾向,程式化实际上反映出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科技文体模式,这是一种省时间、省资源的模式。因此,科技文献的翻译也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用程式化方式运作,这样做既能确保翻译的精确性,又可提高翻译运作的经济性,还能保留科技文体的特性。例如:

1.It is evident that the new theory obviously escapes some of the reproaches which have been brought against its beginnings.

显然新理论明显地避免了原理论中遭到指责的一些缺陷。

2.It will be noted that one of the earliest triumphs of the kinetic theory was its explanation of the laws which connected the density,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f a gas.

读者不难明白,动力学理论最早的功绩之一是它能够解释那些把气体的密度、压力和温度联系起来的定律。

八、结语

英语科技文献的翻译特点,是从事科技文献翻译工作者的行动指南。译无止境。新的翻译理论催生新的策略,而新的策略又要求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这是翻译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在当前翻译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科技英语与其翻译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冯志杰.汉英科技翻译旨要[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2]黄凯.科技英语结构与翻译模式[M].广州:华南工学院出版社,1987.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翻译美学科技英语论文提纲 下一篇:小学生阅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