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赏识

关键词: 赏识 善待 生命 教育

教育需要赏识(精选四篇)

教育需要赏识 篇1

一、让鼓励成为转变的契机

一般来说, 夸奖好孩子是发自内心的, 是随手拈来的, 可是要夸奖一个习惯差、各方面发展看起来一般的孩子, 特别当我们看到他们做的事情令人不愉快时, 要找到理由来夸奖就需要独具慧眼, 甚至是挖空心思。但是如果一旦让你找到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那么在点燃他的闪光点时, 其效果就是不同凡响的。本班的涵涵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 一生病家人事事顺着她, 所以发展下来, 孩子比较任性, 活动中不能遵守常规, 常常让老师头痛, 批评多了, 老师和孩子都觉得不愉快。在一次泥工活动中, 大家学做小鸡, 只有她搓了几条小长条, 我觉得这些挺像小虫子, 就与她交谈, 并且拿她做的作品给大家欣赏, 表扬她会动脑筋、想办法, 让小鸡吃到喜欢的虫子。在后来的一段时间中, 我们看到了涵涵的变化:活动中有了一定的约束力, 在老师组织活动时特别专心认真, 从眼神中可以看出她的投入与专注, 活动中的热情也相应提高了。

二、让鼓励扬起自信的风帆

在孩子的发展中, 智商和情商同样影响着孩子, 不过可以说, 有时情商会更多地干预其发展的速度。有些孩子聪明伶俐, 可是见人就紧张, 常常在活动中不能充分地发展与施展自己的才能;有些孩子过于敏感, 别人没有在意的情况下, 甚至没有尝试一下, 他就觉得自己肯定不行, 活动中缩手缩脚;有些孩子怕羞, 事事不自信, 活动中躲在别人后面, 唯恐自己出丑。在这样的孩子面前, 我们成人更需要及时发现其优秀点, 并将这一点发扬光大, 以此激发其内在的信心, 激活其潜在的实力。本班的语儿很腼腆, 平时很少要求什么, 不会主动争取发展和锻炼的机会。针对这一问题, 我努力地寻找机遇, 在一次的排列操作活动中, 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将两种不同颜色的珠珠有规律地串起来, 他们一组14个孩子当时只有一半的孩子完全正确, 而且将穿的珠珠作成项链挂在脖子上, 其中也包括语儿。于是我请语儿第一个上来, 让他戴着这个自制的项链拍了一张照片, 并且放在网上让他的父母也看到。当时语儿是昂着头走到位置上的。这一次经历让他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以后也比较积极主动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了。

恰如其分的称赞能帮助孩子自我超越, 建立信心。当我们与孩子相处时, 总是希望孩子更出色, 假如想改变孩子, 就把他看成他已经有了这种杰出的特质, 正像莎士比亚所说:假如他没有一种德行, 就假装他有吧!特别有效的是, 当你公开地假设或宣布他已经有了你所希望的品行, 孩子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送你一份惊喜。

三、鼓励促进师幼间及幼儿间的互动

互动是当事双方在一定的情境下所产生的有效行为, 是衡量幼儿活动积极性的标志之一。有效的互动能激活双方的思维, 相互启发智慧, 分享他人的经验, 并使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成一致的意见。可在小班集体中, 总有部分孩子不是调皮捣蛋的, 也不是特别优秀的, “中不溜秋”的难以引人注意, 有些孩子口齿不清楚, 说话让别人不知所云, 这些孩子在活动中与老师相伴互动的机会就小一些, 即使有机会说, 也难以说好。针对这类孩子, 我们注重在教育中增强他们的互动的兴趣与欲望。菲菲就是一个中等发展的幼儿, 平时在活动中不冒尖也不落后, 很少说话。在活动中, 虽然菲菲不缺少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但较少有同伴主动与菲菲交流。在菲菲生日那天, 奶奶送来了一只大蛋糕与大家分享, 我们让菲菲找好朋友, 并且说说为什么要找他们做好朋友, 她说:“笑笑很聪明, 天天喜欢帮助老师整理书。”“悠悠改正了动作慢的缺点。”瞧, 她对每一个好朋友都夸奖了一下, 这以后, 情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自由选择同伴游戏中, 菲菲已经变成了大家争抢的对象, 旁边的同伴都争着与她合作, 游戏时有商量、有争议, 特别自然, 也较融洽、开心, 可以说互动得较有效, 同时也改变了同伴对她的评价。

孩子需要赏识教育 篇2

惠阳光耀实验学校 邹思平

内容摘要 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赏识,就是学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事物。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无形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教师应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进程中,发现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的自信。

关键词 赏识闪光点自信需要 教育

莎士比亚说:“赏识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 赏识教育可以挖掘儿童潜力,做到人尽其才,在尊重孩子差异的基础上,给孩子正确的指导使孩子多种多样的个性特点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应该努力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更多的赏识于肯定,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

记得第一次接触到赏识教育这个名词是在2006年的时候,是在舅舅家里暂住时,舅舅买回来一个盒子,就是有关赏识教育的书,那是为了在上三年级的小表弟买的。我有空时翻来一看,这一看,影响了我在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开展方式方法。尤其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充分运用赞赏与肯定的教育方式,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带的三年级一个班时,班里的徐艺南同学,完全不学习不止,而且行为习惯十分差,甚至有同学发现他总是会趁做操后或体育课后,快速跑回教室,偷喝同学水壶的水,自己也不带水壶来学校。我知道他是很喜欢帮人做事的,每次叫到他做事,他总是很快动作去完成。所以,这次我故意找他帮我去宿舍拿我的水壶到办公室来,他都

1很乐意去帮我做这个事情,我特意大声感谢他并表扬他,他也很开心。我抓住机会找他谈谈,我先表扬他热心助人,再告诉他助人为乐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这他都做到了,那就是好学生了,可是偷喝同学水壶里的水可不是好学生的表现哦。这时他脸红了,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低下了头,说:“老师,我知道了,我下次不会的了,不,是不会有下次了。”之后,其他同学也没有看到这位同学偷喝其他同学的水。助人为乐就是这位学生的闪光点。可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是赏识给了他希望。

赏识教育就是学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事物。教师的赏识能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发现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的自信。以下是我的一点总结:

一、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赏识学生的具体表现,这里的尊重学生包含二层意思。其一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师生应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其二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教师绝不能伤害每个学生的尊严。孩子越批评缺点越多;孩子越表扬优点越多。尤其是后进生,我们老师不应该一味的批评指责,或是说一些难听的话,不要给学生戴帽子,这会让学生觉得老师都这样说我了,我就是这样的。记得一次,我带着小孩在公园玩,几个四、五岁的小朋友在一起玩的很开心,有一个小女孩在一旁自己玩自己的,我问她,你不认识他们吗?怎么不一起玩的?小女孩的回答让我很吃惊,她说:“我认识他们,但是我妈妈说我胆子小,所以我不敢去和他们玩。”这是妈妈给这位小女孩带的一顶帽子,她觉得自己就是胆子小的。可是我明明经常听到这位小女孩会用命令的语气和他奶奶说话呢,而且说的头头是道的。怎么现在这样来回答我了呢?所以啊,不要对孩子说,你真笨,你真没用之类的话。其实,只要你告诉孩子,你能行,他就能行。这就是赏识教育的神奇了。

二、动之以情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懂得赏识学生,可以让学生永远心中充满自信。相反的,没有赏识,没有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只是会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天天都要对着自己的短处。记得一次家访,有一位同学的父母十分愤怒的和我说:“我们都打算放弃他了,几乎天天打,都是这个样子。打架被人投诉,偷家里的钱„„更不用说是学习了,没见他做过作业。天天回来都说没有作业。学校怎么会没有作业呢。肯定是骗我们的。我们也是很忙,店里的事忙也忙不过来,他还那么不懂事,真是气死我们了。最好就是在外面被人打死了„„”边说边是拳打脚踢。我是劝也劝不来,最后,只好让学生离开,才好好和其家长谈话。我知道,这家长确实教育方式有不妥。但是,我也不能直接指责。谈话中,我把有关赏识教育讲述给他们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童年时期曾被认为是老师眼中的智障儿童并劝其退学,而就在那时,爱因斯坦的母亲却没有放弃他,她坚信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并且鼓励爱因斯坦,给他自信,让他获得成功的。

经过几次的交谈和接触,这位孩子的父母很是认同,不再在孩子面前说孩子的不好。还懂得了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家校合作,让孩子

重新树立信心,后来这位孩子的性格变好了,学习成绩自然的也就跟上了。确实孩子在早期教育中,父母是第一任老师,赏识教育在家庭也是很重要的。

三、因材施教

每个老师一次性面对一个班,面对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教师要懂得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好好发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比如;学习成绩好的;班干部工作做的好;劳动好;做操好;唱歌好;画画好;英语说的好;上课积极发言,下课不懂就问,等等。这些都要老师去发现。去赏识学生,表扬学生。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思想领域里展现好自身的闪光点,慢慢的发光发亮。

四、培养兴趣

俗话说的好: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位学生总是会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虽然有的不是在学习上。但是,当我看完班上同学的许愿卡时,我都发现,原来孩子们的心是那么大,当然,可以往兴趣方向发展,激励学生,从根本出发,所有的愿望想要实现,必须通过努力的学习方能实现。老师是伯乐,如果懂得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好好培养,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是千里马。孩子们都需要赏识教育。

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最本质是最殷切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被赏识的孩子,他会很开心,并且会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希望得到更多的赏识。孩子是那么热切的希望得到赏识。我们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就用我们神圣的责任去塑造出一颗颗美好的灵魂。

参考文献:《赏识教育,让学生的自信飞扬 》 作者:刘绪刚

教育需要赏识 篇3

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无论其做错什么事,总会有一个理由,不应当拿成人的标标准来衡量。应设身处地为学生想想,真心地与学生交流,相信结果会令你兴奋不己。

我的班级里有个出名的淘气小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家不按时完成作业,总是找出一大堆“理由”来搪塞你。平时在校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搞出许多“恶作剧”,弄得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为此,我总是十分恼怒,经常批评他,责罚他。气愤之余,想起自己當初上学时不愿学习的心理,从而变成事业无成的遗憾。又想到放弃一名学生就称不上好老师,挽救一名学生,就是拯救一颗灵魂,这是多么伟大的事业。

我开始改变对他的看法,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他。发现他有许多优点是其他同学无法比的:他头脑灵活,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对感兴趣的东西充满好奇,总是钻研,直到弄清为止;体育素养极高,尤其是踢球,四年级的他球技不亚于校足球队的成员,而且肯吃苦,练个没完没了。我十分欣赏他的长处,越发觉得他还是蛮可爱的。

我渐渐地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劝导的口气也变得语重心长了。列举前人好学成才、遵守公德的故事,使他在感激老师的宽容之余,能够在对比中,接受教育,自觉遵守纪律,好好学习,立志上进。我在课下时间同他一起玩球,并把我的一些足球技巧传授给他,并推荐他到校足球队试训,赢得了他的心,师生间建立起了信任与好感,并产生了强大的磁场。他完全信任我,甚至是崇拜我。我则经常对他的良好表现给予激励和肯定,时常在学生面前表扬他。他完全变了,变得充满自信,乐于学习,关心同学,“坏孩子”变成“好孩子”,这是多么大的飞跃。

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 篇4

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 先生们女士们:正如正方一辨所说,赏识教育有这样或那样的好处,我们不反对赏识教育。但是一味的赏识教育,造成孩子受不的半点委屈,所谓峣峣者易折,古住今来,凡有大成者试问那一个离的开逆境和挫折的考验。中国古代,像左丘明、孙膑、司马迁等优秀人物都是在逆境之中锻炼出来的,而且都有杰出的成就。远的不说就是近在眼前的如张海迪。身残志坚,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可是形成鲜名对比的是我们地大学生,号称天子骄子。却屡有跳楼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从小到大,都是优秀,周围都是赞赏。全是顺境,突然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稍有挫折一蹶不振。所以说赏识教育可以有。但是挫折教育必须有。故我方观点是挫折教育比赏识教育好。下面我说一说何谓挫折教育以及挫折教育的好处。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困难的条件,让青少年在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中经受磨炼,受到教育,以提高他们战胜困难、对付挫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即磨难教育。请注意挫折教育不是一味的打击。而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我方认为,挫折与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是基于以下三个理由。第一,我方认为,挫折与逆境增长人的理念与知识,当我们发现,这条路我们走错了,我们就多知道一条错的路是怎么走的,所以我们人生的见识以及种种的经验就更丰富了。第二、我们认为挫折与逆境拓展了人的视野及格局,当我们发现,这条路比我们想象中走得更困难的时候,下一次我们做的那种预期将会做得更高,我们做得准备将会更多。一个人如果预期他三分钟完成一个问题,结果他花了八分钟的时间,下一次他就会做八分钟的准备。第三,我们认为,挫折与逆境有助于刺激我们的潜能,在路上我们有风险,有了挑战,我们才会激发出我们原来自己也想像不到的这种能力。在心理学上来看,孩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老师对他在高于预估的能力上挑战,发展的结果是更美好的。现代的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让其顺利成长,几乎没有经历任何磨难,适应力从何而来,遇到挫折又怎能输得起呢?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教育故事:小草更需要呵护 下一篇:孩子需要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