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量化管理

关键词: 产品 产业 社会 厂商

过程量化管理(通用8篇)

篇1:过程量化管理

量化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许多施工企业,由于施工管理处于一种“混沌”状态,故在工程施工完成后经常在时间和成本上超出计划,如何科学管理施工工程建设,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一直困扰着施工管理者。文章通过将量化管理纳入施工管理,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就会变得“可视化”,发现问题也可以“让数字说话”。加强项目监控来达到整个项目在可控状态下完成,以此提高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占有率及企业信誉。

关键词:信息资源,量化管理,工程控制

一、引言。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领导层缺乏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效和真实的信息来源,往往误导决策层做出不科学及不合理的决策,导致工程不能按期达到实际控制点,是施工处处被动,处处受限,更严重的有时会失去信誉,降低市场信誉度,失去市场占有率。

二、施工管理内涵。

1、施工管理的概念。

施工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具有特定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施工管理是在一个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并通过特殊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

2、施工管理的特征。

施工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复杂性。

施工管理属于临时性建立的机构,它一般由多个部门的人员组成,施工管理涉及的工作跨越多个企业(设计、业主、监理、施工等),并要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执行中有许多未知因素,每个因素又常常带有不确定性。正因为这些因素,决定了施工管理复杂性。

(2)多变性。

施工管理的目的是在有效的时间内按合同完成工程建设的一起性任务,由于设计变更、材料不能按期到货,劳力资源的变化、气候的影响等等不确定因素,是施工时时处于变化当中。

三、量化管理在施工管理中运用。

1、量化管理的概念。

量化管理:又称管理的数量统计法,是指以数字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来考察和研究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性能,对关键的决策点及操作流程,以求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等做出精确的数字描述和科学控制,实行标准化操作的管理模式。量化管理是一种以科学管理为其理论依据,以实证主义作为其方法论基础,以科学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成熟的自然科学为效法的榜样,以追求精确、定量、客观为目标的管理方法。它在适当范围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磨洋工”现象,提高管理的效率。

2、量化管理的运用。

施工管理并未注重量化管理,而量化管理是施工管理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如果采用了量化管理,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就会变得“可视化”。本文从施工管理中运用量化管理来说明施工管理使用量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量化管理方法进行施工管理。

对工程实施量化管理,是制定工程目标的先决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平时加强信息管理,督促工程信息与施工同步,施工信息指导工程施工,现场施工完善信息管理,是工程信息与工程实体一体化,通过对工程量化管理,有重点有步骤地制定施工措施。平时我们就不用不必要的会议来了解工程施工状态,更不用靠感观认识来认知工程施工状态,将工程施工状态进行量化管理,即有效的监控工程管理,又有效的监督了各部门管理水平及管理业绩,同时将技术、质量、物资、经营等部门的工作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即达到了宏观管理监控,又可以微观透视,既可以横向对照,又可以纵向深入,由面到线,由线到点去监督,最终使工程施工管理进入系统化管理,例如,就工艺管线施工来说,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到位情况,分装置、分区应建立包括焊接工作记录、DB数、米数、理化作业(包括RT、PT、热处理、硬度检测等)、检试验记录在内的.综合信息平台(信息资源必须根据施工、设计等原因及时调整和更新)并进入共享,质量部门根据技术信息,建立理化作业信息管理,达到质量控制,进入信息共享,物资部门根据材料计划,合并整理,分装置建立包括计划、入库材料在内的信息进入共享。经营部门根据合同,技术、物资信息做好工程核算,并根据施工状态信息做好进度申报工作及对施工队伍的考核依据,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信息资源,随时了解各装置,各区总的DB数,通过筛选可以随时得到已完成DB数,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得到某个区、某个线、某个时间段甚至某一天的工程完成量等等我们所需要掌控的工程信息,待工艺管线焊接量完成60%,就开始建立检试验计划信息,将所有的管线分配到每一个试验包里。

通过筛选,当某个试验包实体焊接工作量完成达到90%以上,就可以将其进入检试验流程,通过筛选查出未完焊接信息原因,如果不是材料原因,限时完成,如果是材料原因,通过对物资信息的筛选,就可以找到材料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的去协调、解决材料缺口问题,完成工艺施工尾项,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其他如结构、设备、电气等的施工,同样可以通过对工程的量化管理,达到工程施工控制要求。这样,既可以及时调整施工计划,部署施工措施,控制施工状态,有效地达到施工控制点,依次类推,各项施工管理都在控制范围。有效地杜绝了盲目制定施工计划,无法达到施工计划的要求,工程进度、工程工期一拖再拖,即影响了整体计划,加大了施工成本,又降低施工信誉。因此,对工程实施量化管理,是有效制定施工计划,完善施工管理,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所必备的条件。但对不能量化的工作,也不能一味的追求量化,量化管理只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在天津1000万吨/年炼油建设硫磺装置施工中,作者通过对局部实施量化管理的具体应用,使工程在实体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控制,一方面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材料、实体工程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实效。故想通过推广应用,使工程建设在纷繁多变中达到有效控制,并通过量化管理来取得实体建设的有效控制,以此来达到经济效益、市场效益等综合效益。

因此,通过对工程的量化管理的完善,对整体工程进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施工管理体系,同时有助于软件开发商能尽早开发出真正切合施工管理的工程施工软件,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而目前的许多施工软件,不是可操作性差,就是不完善,不是太理论,就是软件的局限性,不能更好地服务于施工。

四、结束语。

施工管理是个不断完善的知识领域,引入量化管理,加强量化管理,使工程施工过程处在科学管理、合理的监控下,能更有效地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使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是施工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企业量化管理-MBA智库百科

篇2:过程量化管理

关键词:信息资源,量化管理,工程控制

一、引言。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领导层缺乏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效和真实的信息来源,往往误导决策层做出不科学及不合理的决策,导致工程不能按期达到实际控制点,是施工处处被动,处处受限,更严重的有时会失去信誉,降低市场信誉度,失去市场占有率。

二、施工管理内涵。

1、施工管理的概念。

施工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具有特定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施工管理是在一个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并通过特殊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

2、施工管理的特征。

施工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复杂性。

施工管理属于临时性建立的机构,它一般由多个部门的人员组成,施工管理涉及的工作跨越多个企业(设计、业主、监理、施工等),并要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执行中有许多未知因素,每个因素又常常带有不确定性。正因为这些因素,决定了施工管理复杂性。

(2)多变性。

施工管理的目的是在有效的时间内按合同完成工程建设的一起性任务,由于设计变更、材料不能按期到货,劳力资源的变化、气候的影响等等不确定因素,是施工时时处于变化当中。

三、量化管理在施工管理中运用。

1、量化管理的概念。

量化管理:又称管理的数量统计法,是指以数字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来考察和研究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性能,对关键的决策点及操作流程,以求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等做出精确的数字描述和科学控制,实行标准化操作的管理模式。量化管理是一种以科学管理为其理论依据,以实证主义作为其方法论基础,以科学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成熟的自然科学为效法的榜样,以追求精确、定量、客观为目标的管理方法。它在适当范围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磨洋工”现象,提高管理的效率。

2、量化管理的运用。

施工管理并未注重量化管理,而量化管理是施工管理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如果采用了量化管理,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就会变得“可视化”。本文从施工管理中运用量化管理来说明施工管理使用量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量化管理方法进行施工管理。

对工程实施量化管理,是制定工程目标的先决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平时加强信息管理,督促工程信息与施工同步,施工信息指导工程施工,现场施工完善信息管理,是工程信息与工程实体一体化,通过对工程量化管理,有重点有步骤地制定施工措施。平时我们就不用不必要的会议来了解工程施工状态,更不用靠感观认识来认知工程施工状态,将工程施工状态进行量化管理,即有效的监控工程管理,又有效的监督了各部门管理水平及管理业绩,同时将技术、质量、物资、经营等部门的工作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即达到了宏观管理监控,又可以微观透视,既可以横向对照,又可以纵向深入,由面到线,由线到点去监督,最终使工程施工管理进入系统化管理,例如,就工艺管线施工来说,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到位情况,分装置、分区应建立包括焊接工作记录、DB数、米数、理化作业(包括RT、PT、热处理、硬度检测等)、检试验记录在内的综合信息平台(信息资源必须根据施工、设计等原因及时调整和更新)并进入共享,质量部门根据技术信息,建立理化作业信息管理,达到质量控制,进入信息共享,物资部门根据材料计划,合并整理,分装置建立包括计划、入库材料在内的信息进入共享。经营部门根据合同,技术、物资信息做好工程核算,并根据施工状态信息做好进度申报工作及对施工队伍的考核依据,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信息资源,随时了解各装置,各区总的DB数,通过筛选可以随时得到已完成DB数,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得到某个区、某个线、某个时间段甚至某一天的工程完成量等等我们所需要掌控的工程信息,待工艺管线焊接量完成60%,就开始建立检试验计划信息,将所有的管线分配到每一个试验包里。

通过筛选,当某个试验包实体焊接工作量完成达到90%以上,就可以将其进入检试验流程,通过筛选查出未完焊接信息原因,如果不是材料原因,限时完成,如果是材料原因,通过对物资信息的筛选,就可以找到材料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的去协调、解决材料缺口问题,完成工艺施工尾项,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其他如结构、设备、电气等的施工,同样可以通过对工程的量化管理,达到工程施工控制要求。这样,既可以及时调整施工计划,部署施工措施,控制施工状态,有效地达到施工控制点,依次类推,各项施工管理都在控制范围。有效地杜绝了盲目制定施工计划,无法达到施工计划的要求,工程进度、工程工期一拖再拖,即影响了整体计划,加大了施工成本,又降低施工信誉。因此,对工程实施量化管理,是有效制定施工计划,完善施工管理,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所必备的条件。但对不能量化的工作,也不能一味的追求量化,量化管理只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在天津1000万吨/年炼油建设硫磺装置施工中,作者通过对局部实施量化管理的具体应用,使工程在实体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控制,一方面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材料、实体工程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实效。故想通过推广应用,使工程建设在纷繁多变中达到有效控制,并通过量化管理来取得实体建设的有效控制,以此来达到经济效益、市场效益等综合效益。

因此,通过对工程的量化管理的完善,对整体工程进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施工管理体系,同时有助于软件开发商能尽早开发出真正切合施工管理的工程施工软件,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而目前的许多施工软件,不是可操作性差,就是不完善,不是太理论,就是软件的局限性,不能更好地服务于施工。

四、结束语。

施工管理是个不断完善的知识领域,引入量化管理,加强量化管理,使工程施工过程处在科学管理、合理的监控下,能更有效地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使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是施工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3:过程量化管理

藕节是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根茎节部,用于吐血、咯血、尿血、崩漏等证[5]。藕节的现代临床应用有生用或制炭用两种。《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藕节炭的炮制标准为:取净藕节,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黄褐色[6]。

1 材料及仪器

1.1 材料

藕节饮片购自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教研室李敏教授鉴定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根茎节部。

1.2 仪器

CY-700燃气炒药机(上海凯旋中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非接触红外测温仪(自制);中草药粉碎机(FW135型,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色彩色差计(CR410型,日本柯尼卡美能达有限公司);色彩色差计采用L*a*b*色系统[7]:L*亮度变量、a*红度坐标、b*黄度坐标。统计软件:Originpro7,Utility CR-400,Spectric Magic NX,SPSS 13.0。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采用非接触式在线红外测温仪监测炮制过程的温度变化。运用色彩色差计对藕节炭半成品及成品的颜色进行客观评价,色彩色差计有L*a*b*三个色度值,每一组值都在积分球中代表一个三维的位置。对于中药炮制中的颜色变化,在三维结构中寻找其颜色分布规律难度较大,另外,由于藕节炒炭过程中颜色是逐渐加深的,由灰黄色到黑色,亮度逐渐降低,因此本实验主要以L*值为研究变量。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Y、Z为试样的三刺激值XYZ(对2°标准观察者);Xn、Yn、Zn为全反射漫射体的三个刺激值X、Y、Z(对2°标准观察者)。

2.1 样品制备

取净藕节,投入锅温适当的滚筒炒药机中,以老药工的传统经验为标准,炒至藕节外表焦黑色,内部黄褐色。

2.2 温度测定

用非接触式在线红外测温仪持续测定炮制过程的药材温度。测定条件:红外温度探头距药材约2 m,光学分辨率(D∶S)20∶1,光谱响应8~14μm,测温响应时间100 ms,发射率为0.95。

2.3 颜色测定

用色彩色差计直接测定藕节的表面颜色,样品直径不超过5 cm,厚度不超过2 cm;由于内部颜色无法直接测量,故考虑需将其粉碎后再测量,药材打粉后过30目筛,混匀。用玻璃培养皿装样。测定条件:光源D65,标准观察角度2°,照明口径Φ50 mm,色系统L*a*b*,仪器测量误差ΔE*ab在0.6以内,重复性标准偏差ΔE*ab在0.07以内。为保证测量数据精确,经考查确定的最佳装样厚度为5 cm,测量角度为垂直于培养皿底部90°。

色彩色差计稳定性考察:取净生藕节适量,以色彩色差计测量颜色,重复测量10次,记录色度值L*a*b*。结果见表1。

2.4 温度和颜色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以老药工传统经验为标准,用秒表计时,从投料开始,每间隔180 s采集一次样品,共计11次,同时记录采样温度,用色彩色差计测量颜色,每个样品重复测量5次,取其平均值记为L*值。结果见表2、图1。

5 批药材炮制温度与时间曲线的线性方程及R值如下:Y=3.921 2X+47.273,R=0.97;(2)Y=4.960 6X+55.227,R=0.96;(3)Y=4.793 9X+57.091,R=0.96;(4)Y=5.551 5X+69.273,R=0.94;(5)Y=5.451 5X+69.136,R=0.94。

5批药材颜色L*值与温度曲线的线性方程及R值如下:(1)Y=-0.028 9X+48.506,R=0.93;(2)Y=-0.052 7X+50.582,R=0.92;(3)Y=-0.045 7X+49.596,R=0.95;(4)Y=-0.056 1X+51.306,R=0.92;(5)Y=-0.039 0X+49.135,R=0.94。

3 讨论

药材的温度和颜色是炮制工艺中的重要参数[8]。自古以来,“火候”一直以饮片的形、质、色、气、味、声等作为质量判断指标,采用眼看、口尝、鼻闻、手试等作为检验手段,只有“形”与“神”兼备的饮片才符合炮制要求,这是历代中医药学家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3]。然而这些鉴别方法极易受到人的主观因素和外界客观条件的影响[9],难以精确测量与定量。本实验在结合老药工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引进色彩色差计和非接触式在线红外测温仪,对相关传统经验参数进行客观量化,结果显示药材的温度和颜色变化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利用该方法监测藕节炒炭过程的颜色和温度变化是科学可行的,与传统经验鉴别相比,它们还具有测量简便、数据客观、稳定等优点。

用色彩色差计测定藕节药材颜色,10次L*值的RSD为1.69%,说明测量偏差小,方法稳定;用非接触式在线红外测温仪测定药材温度,5批药材的温度时间曲线的线性方程R值均≥0.94。5个颜色L*值与温度曲线的线性方程R值均≥0.92,说明两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藕节粉末L*值与温度曲线图呈现和原药材相似的变化规律,说明药材内外部颜色是随着炮制温度的增加而同时改变的。以老药工的炮制经验为标准,当生藕节颜色L*值降低,即ΔL*值在6~10,炮制温度达到165~215℃时,可认为是合格的藕节炭炮制品。

中药炮制研究关系着中药的发展与应用[10],由于药材炮制质量直接关系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11]。所以,做好中药材的加工炮制,保证临床治疗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中药炮制过程机制复杂[12],除在温度和颜色方面控制外,本课题组还将在化学、药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本实验为今后深入研究中药传统理论提供了参考,为规范中药炮制工艺、建立其可控的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摘要:目的:采用非接触红外测温仪和色彩色差计,对藕节炮制过程中有关温度和颜色的传统经验表述进行客观量化研究,并分析两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以老药工传统经验为参考,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分别取样,测定不同炮制阶段藕节的温度和颜色。结果:用色彩色差计测定藕节颜色10次RSD为1.69%,表明该方法稳定;5批药材颜色L*值与温度曲线的线性方程R值均≥0.92,说明两者线性关系较好。结论:藕节炮制过程中温度和颜色变化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用本方法控制其炮制质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其他中药炮制加工的量化控制系统提供了参考。

篇4:过程量化管理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分子筛改性过程水资源消耗情况,运用减量化技术优化生产工艺,实现源头削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外排含氨氮污水量;改善过程品质,降低过程损失,进一步提高产品收率,实现装置清洁化生产。

关键词:分子筛改性过程;节水减排;改造;减量化

中图分类号:TE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1-0039-02

1 概 述

稀土Y型分子筛是催化裂化催化剂重要的活性组分。稀土Y型分子筛改性过程包括NaY分子筛稀土离子交换、过滤、焙烧等改性工序。稀土Y型分子筛改性生产过程中耗水量大,产生的外排污水量也大[1]。改性过程水资源消耗主要包括洗涤用水、调配用水、干粉和滤饼打浆用水及洗涤塔喷淋补充用水等,其中洗涤用水占60%以上。分子筛改性过程中外排污水在25 m3/t左右,外排污水中氨氮平均含量在5 000 ppm左右,处理成本高;此外,外排污水仍带有一定量的有效组分没有回收利用,影响产品收率,因此对于稀土Y型分子筛改性生产来说,迫切需要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以减少外排污水量,减轻后续环保压力。

减量化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污染排放的过程,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是防止和减少污染最重要的途径[2]。运用减量化原则,技术上通过全面分析分子筛改性过程水资源消耗情况,进而优化生产工艺,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外排含氨氮污水量;管理上,车间通过优化岗位操作,提高过程效率,有效降低过程损失,进一步提高产品收率,从而实现节水减排。

2 应用方法

2.1 注重源头削减,减少新鲜水的消耗量

2.1.1 提高滤液综合利用率、减少过滤洗涤用水、提高产品 收率

①减少洗涤水用量。

稀土Y型分子筛改性生产中的过滤工序一般采用带式过滤机进行过滤洗涤,过滤洗涤用水主要用于去除交换过程交换下来的、夹带于分子筛微粒之间的钠等杂质离子。在逆流洗涤的条件下,过滤过程中的水筛比(洗涤水量/分子筛量)控制在3~5即可以取得良好的洗涤效果。

在采用带式过滤机进行过滤洗涤时,除需要用水洗涤滤饼外,为了保证滤布过滤效果,还需用水清洗滤布。过滤工序原有的节水措施为用新鲜水洗布,再将洗布水回用到过滤机用作滤饼洗涤水,再通过三级逆流洗涤,从而实现水的多次回用,达到节水的目的。但由于分子筛对滤布的附着力强,为了保证洗布效果,消耗的洗布水量较大,洗布水有时不能完全回用,部分进了滤液沉降系统,利用效率降低。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对稀土Y型分子筛改性过程用水水质要求进行分析,发现过滤机滤液澄清液完全符合洗布要求,且滤液澄清液可循环使用,没有水量供应不足方面的问题。据此对过滤工艺流程进行了改造,如图1所示,采用滤液澄清液代替新鲜水洗布,用新鲜水直接洗饼,改造后单台过滤机洗涤水用量从3.5 m3/h下降到2.5 m3/h。

②提高产品收率。

滤液经沉降后浓相浓度约为8~15 g/l,回用到交换过程中流量一般在2.0~3.0 m3/h之间,约可回用物料16~45 kg/h,但是,由于浓相物料主要由过滤过程穿滤的微粒组成,回用到交换过程以后再次过滤时这部份回收物料仍会穿滤,实际回用量有限;

此外,回收的物料再次经过交换过程中由于酸性条件的破坏,实际有效组分也会下降。将部分回收物料直接引入到过滤机的第2级,利用滤饼和滤布的双重截留作用,回收率将会明显上升,并且可以避免交换条件中的酸对回收物料的破坏作用。将回收引入到过滤机第2级以后,回收物料总流量可达到3.5~5 m3/h,以滤饼和滤布对回收的截留率为60%计算,每小时可多回收物料约45~75 kg/h,收率可提高1~3个百分点。

滤液经沉降后清液用于过滤机洗布后,由于循环使用量加大,滤液实际沉降时间减少,沉降效果有所变差。经采样分析发现,洗布水带入沉降罐的物料浓度远大于过滤机产生的滤液中的穿滤物料浓度。

为了改善沉降效果,将洗布水经洗布水池初步沉降后的浓相连续回用过过滤机的进料端,从而减少直接进入滤液沉降罐的洗布水量,降低沉降罐的沉降负荷。

2.1.2 减少调配和打浆用水

调配与打浆用水主要是便于分子筛物料的输送,在分子筛改性过程中,调配和打浆用水在下一道工序中一般以工序废水的形式排放,提高物料输送浓度,可以节约用水,并减少外排污水量。通过反复摸索和调整,分子筛车间内部分子筛浆液输送和使用浓度由原来的350~400 g/l提高到400~450 g/l。

2.1.3 实现转产过程中的类似滤液代用

分子筛改性装置每年生产4~6种不同品种的含稀土Y型分子筛,每年转产约50次。由于生产线限制,有时同一条生产线需交替生产不同产品。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在转产时需将滤液沉降罐内的原有滤液进行排空,同时补充新鲜化学水作为交换调配浓度用水、过滤机洗布水及尾气洗涤塔喷淋补充用水,实际操作过程中,每次这种转产多消耗化学水约50 m3,增加了化学水用量及排污量。

通过对不同产品滤液组成进行分析,将同种类型的滤液在转产时互相替代。在转产过程中用相类似的滤液补充到已排空的滤液沉降罐中,不再需要补充新鲜化学水,年可节约2 500 m3新鲜化学水,同时减少了相当数量的含氨氮污水量,对提高产品收率也产生了有利影响

2.2 提高过程品质,不把不良品交给后工序

分子筛改性过程用水主要用于洗钠,而洗涤效果的好坏与交换效果、焙烧效果密切相关,优化交换、焙烧条件,改善交换、焙烧效果,可以减轻洗涤的压力,从而为减少新鲜水消耗创造良好的条件。

2.2.1 交换效果的改善

交换效果的好坏与交换剂投料比、交换PH值、交换温度、交换时间、交换浓度等因素相关[3]。在交换过程中必须控制一个合适的交换剂投料比,在减少交换剂消耗的前提下保证充分交换。降低交换PH值有利于改善Y型分子筛离子交换的效果,但随着PH值降低,分子筛结构破坏加速,过滤效果变差。

提高交换温度有利于加速交换速度,改善过滤效果,但在采用蒸汽直接加热的条件下提高交换温度,除增加能耗外,蒸汽转化水量增加,外排滤液量增加。理想的交换条件为适中的交换剂投料比,交换PH值控制在3.6~3.9之间,交换温度控制在60~75 ℃,交换时间≥45 min,交换浓度≤150 g/l。

2.2.2 焙烧效果的改善

Y型分子筛改性焙烧过程中发生离子迁移、脱铝、硅转移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其中离子迁移程度决定的后续交换、过滤洗涤的难易程度。改善焙烧效果,最重要的是根据不同反应发生条件来合理控制焙烧温度梯度分布

对于对晶胞收缩要求不高的产品来说,焙烧前期(转炉进料端)控制温度适当降低有利于在脱铝反应发生前充分完成离子迁移与交换,再以较缓和的方式提高温度,实现分子筛结构重组与稳定化,从而保证产品结晶度。对于晶胞收缩有要求的产品,需要加大预焙烧温度梯度的管理,以便稀土离子迁移、脱铝和硅转移反应速度相匹配,在晶胞收缩的同时促进离子迁移,并保证产品结晶度。

改善焙烧效果,还应注意焙烧炉结垢对实际焙烧效果的影响。Y型分子筛稀土改性焙烧过程中存在结垢现象,需要不定期进行降温除垢。优化焙烧炉降温除垢程序,可以大幅减少垢渣进入下一工序,物料跑损量明显下降,对平稳操作和提高产品收率产生了积极影响

2.3 减少含氨氮污水量

稀土Y型分子筛改性过程产生低氨氮污水和高氨氮污水。低氨氮污水主要来源于稀土离子交换与过滤过程,高氨氮污水主要来源于铵盐交换与过滤过程。

低氨氮污水的氨氮来源于稀土原料溶液,通过调整原料质量指标,严格控制稀土原料溶液中的氨氮含量,可以将稀土离子交换与过滤过程产生低氨氮污水转变为微氨氮污水,再通过严格进行高、微氨氮滤液的分流,减少外排含氨氮污水量。

3 实施效果

通过流程改造实现滤液分质多股回用,从而减少过滤洗涤用水,提高产品收率;通过优化离子交换与焙烧条件,不断改善过程品质,从而降低后续工序的生产负荷,减少后续工序的能耗、物耗;通过修改原材料质量指标,从而减少含氨氮污水量。采取上述措施后,稀土Y型分子筛改性过程的化学水单耗、外排污水量明显下降,产品不断收率提高,见表1。

4 结 语

运用减量化原则,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严格工艺过程管理,实现源头削减,提升过程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用水,减少过程损失和外排污水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清洁生产,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潘兴红,袁曙辉.催化裂化催化剂制备过程水资源的综合利用[J].广州 化工,2015,43(9):190~191.

[2] 张忠.浅议循环经济中的“减量化”原则[J].能源与环境,2007,3:23~24.

篇5:过程量化管理

沉积微相的定量化实现过程及研究方法

利用测井资料快速准确地确定沉积微相是油田开发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从测井相识别的定量化到成图的自动化的.具体实现过程及方法.首先认为与沉积微相最具相关性的五个测井要素是岩性、砂岩百分比、孔隙度、曲线旋回形态及曲线齿化程度,其次根据研究区微相类型确定测井相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自动判断沉积微相.接着在单砂层测井相识别基础上应用确定性或随机方法进行沉积微相的自动成图,最终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修正计算机自动成图,完成相图.应用这种思路研究了松辽盆地大安北油田葡萄花油层的沉积微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 者:虞云岩 卞从胜 Yu Yunyan Bian Congsheng  作者单位:虞云岩,Yu Yunyan(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卞从胜,Bian Congsheng(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刊 名:国外测井技术 英文刊名:WORLD WELL LOGGING TECHNOLOGY 年,卷(期): “”(2) 分类号:P631 关键词:沉积微相   测井解释   判别标准   曲线形态   定量研究  

篇6:量化管理细则

班规实施评分制,每人每周30分,排名后6~10名者,罚抄班规1遍;排名后1~5名者,抄写班规2遍;连续两周排名后5位者,抄写班规4遍;连续三周排名后5位者,请家长到校帮助教育;连续四周及以上排名后5位者,家长带回。扣分项参照班规条款后附的分数,由监督人监察并监督实施,每周末公布后10名学生

加分项目细则

学习:

(1):年级举行的大型考试前5名加15分;前6~15名加10分;前16~30名加5分。

(2):年级举行的大型考试相比上次每进步一名加3分。

(3)受到老师提名表扬加5分

好人好事:

(1)做好事,受到学校表扬加5分

(2)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举行的活动,加5分

(3)参与班级活动(如:办板报·参加班会演讲等等)加3分值日班干部

(1):工作认真无纰漏,加1分

(2):及时向班主任反应班内情况,加1 分

篇7:常规管理量化细则

一、纪律方面:

1、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否则有一人次扣1分。

2、课间活动要文明有序,杜绝追逐打骂现象,杜绝做危险性游戏,否则有一人次扣2分。

3、少先队员要佩带红领巾进入校园,团员要佩带团微,未佩带红领巾的有一人次扣1分。

4、加强早晨和中午纪律管理。发现有学生在室外追逐打骂的扣2分,中午午休时班级纪律差且影响他人休息的,扣1-3分,进入校园后任何人不得外出,阴雨天不回家的学生禁止外出校门,否则有一人次扣1分。

5、班务计划、班会记录、晨检记录、好人好事记载簿、点名册、室内的课程表、洒扫表、时间表按时填好,否则有一项扣1分。

6、学生在校园内要讲普通话和文明话,不讲普通话和说脏话的有一人次扣1分。

7、上学期间,学生不得进入营业性游戏机室和网吧,否则有一人次扣1分。

8、厕所前的水龙头用过后要及时关好,否则有一次扣1分

二、卫生方面:

1、清洁区确保干净整洁,做到无杂草,无果皮,无纸屑,无砖头,做不到的扣1分。课间实行瞬间维护制度,预备铃响后各班级要有2名学生到清洁区和班级门口维护,无人维护的扣1分;无人维护且有废纸杂物的扣3分。

2、教室内做到六面净,门窗玻璃要干净无灰尘,室内的洒扫工具要摆放整齐有序,杜绝卫生死角,发现一处扣1分。

3、阴雨天,杜绝穿脏鞋进校园,所换的鞋要洗刷干净,摆放整齐,违反的每一人次扣1分,雨天横穿烂泥操场的有一人次扣1分。

4、厕所按时冲刷,及时打扫(每日一刷三扫),确保清洁区卫生,做不到的扣2分。大小便要入池,不得在大便池解小便,做不到的扣1—2分。

5、确保个人卫生及仪表,要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做不到的有一人次扣1分,禁止穿拖鞋进入校园,做不到的有一人次扣1分,禁止佩戴耳环、戒指、项链。禁止涂口红,涂指甲、画眉、烫头、染头。否则有一次扣1分。

6、要养成不乱扔废纸,见到废纸就拾,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做不到的扣2分,发现他人乱扔废纸等不良行为并及时举报的加1分。

见到废纸有意不拾的1次扣2分,乱扔废纸和瓜子壳的第一次扣3分,第二次扣5分。

三、路队方面:

1、集合做到快、静、齐,做不到的扣1分。

2、进出校园自然成队,靠右走,不讲话,杜绝并肩或结伙而行,杜绝插队、超队、下队,不得在路上逗留,否则有一人次扣1分。

3、统一放学,班级无故推迟放学的扣1分。

4、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要将学生护送到学校指定地点,做不到的扣1分。

四、广播操方面:

1、集合做到快、静、齐,做不到的扣1分,进退场按学校规定顺序,要喊口号,口号要响亮,做不到的扣1分。

2、按时出操,全班不出操的扣3分,班级内无特殊原因不准留学生,否则有一人次扣1分。

3、做操时做到列队一条线,动作一个样,认真、规范,不认真的有一人次扣1分。

4、班主任要准时跟班出操,否则扣1分,做操期间班主任要进行行间指导,不许跨班级讲话,班主任要与学生一起进退场,否则扣1分。

5、认真做好眼保健操,课任老师要做好指导督促工作,任何班级不得在做操时上课,否则扣2分,在做操期间出教室的、有1人次不做的扣1分。

五、自行车方面:

1、禁止在校园内骑自行车,否则有一人次扣1分。

2、自行车要整齐有序地摆放在指定的地点,做不到的有一辆次扣1分。

3、放学时要依次推车出校门,不准提前推车或插队,要按路规骑车,否则扣1分。

4、无车刹、无车锁、无支腿的自行车禁止进入校园,否则有一人次扣1分。

5、低于12周岁的学生不准骑自行车,不准双手、单手离车把骑车,做不到的有一人次扣2分。

六、公物方面:

1、门窗要及时开关,电棒由专人负责开关,晴天不准开灯,做不到的扣1分;桌凳要摆放整齐,离开座位后要及时将凳子塞进桌洞,做不到的扣1分。

2、保护公共财产和班级里的公物,如有损坏或流失要及时修理、赔偿,学期结束对学生椅子进行检查,有1张损坏的扣1分。

3、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准随意攀折,不准学生横穿绿化带,否则扣1分。不许将脚放在文化长廊的凳面上,做不到的扣1分。

4、不得随意在桌凳及墙壁上乱写乱画,违者扣2分。

七、安全方面:

1、各班级要认真对学生加强防溺水、防火、防电、防食物中毒及交通安全教育,每周至少收缴管制刀具1次,并留有记录,做不到的扣1分。

2、不许在走廊、楼梯口活动,不许从楼梯扶手往下滑,不许攀阳台向下张望,不许头伸出后窗户向下张望,否则发现1次扣2分。任何学生不得到长廊南边的小沟处玩耍,也不许站在长廊凳面上,否则发现1次扣2分。

3、班级出安全事故的,视情节轻重扣5—10分。

八、其他有关规定:

1、本学期安排五、六年级学生轮值,学生迟到岗一次,扣班级1分,脱岗一次扣班级2分。

2、班主任每月必须保证用家校通短信平台至少给学生家长平均发送11条信息,否则少1条扣班级1分。

2、全校班级管理最差(扣分最多)的,班主任本学期不得参加评优和评先进。班级管理前10名,班主任方可参加县优秀班主任评比。

九、以上规定如有严重违反的酌情加倍重扣。

篇8:过程量化管理

假设一:一个社会经济有四个利益集团组成, 即上游厂商、产业末端厂商、社会居民和国家政府。上游厂商包括最终产品上游厂商和材料性产品厂商等两类厂商, 并且上游厂商通过向其产业下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提供其产品, 来获取其产品利益;社会居民, 通过向社会厂商提供劳动, 来获取劳动收入;产业末端厂商从上游厂商处购得各种社会最终消费品, 并将其交易给经济社会来获得其所追求的产品利益;政府只向社会厂商征收税金, 并且暂时假定政府税收全部被政府用来向政府职员发放工资和购买政府行使其职能所必需的各种最终产品。

假设二:社会所有厂商 (包括上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 的利润、劳动成本、税金和材料成本各自占其产品销售价格的百分比各均相等, 分别以q、k、t、f表示, 并令q=20%, k=10%, t=10%, f=60%。如果产业末端厂商在本期实现的经营总金额为10亿元, 即本期的社会总供给为10亿元, 那么, 根据以上假设, 对本期的产业末端厂商来讲, 上游厂商向其提供了6亿元的最终产品;社会居民向其提供了1亿元的劳动;政府本期向其征收了1亿元的税款;根据20%的利润率市场条件其所实现的经营利润为2亿元。

下面, 我们将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 对社会经济中的上游厂商利润、工资、政府税收等经济变量进行分析。现在将产业末端厂商直接向其采购产品的社会厂商称为第一级上游厂商, 第一级上游厂商直接向其采购材料产品的上游厂商称为第二级上游厂商, ……依次类推。若以G表示本期产业末端厂商向产业上游厂商进行采购的总金额, (G=6亿元) , 于是, 有:

产业末端厂商向第一级上游厂商采购6亿元最终消费品, 最终在该产业链条上所导致增加的上游厂商利润、产业工人收入 (单位:亿元) 分别为:上游厂商利润=Gq+Gfq+Gf2q+……+Gfn-1q=Gq (1+f+f2+……+fn-1) =Gq (1-fn) / (1-f) ;产业工人的劳动收入=Gk+Gfk+Gf2k+……+Gfn-1k=Gk (1+f+f2+……+fn-1=Gk (1-fn) / (1-f) 。同理可得, 政府本期从上游厂商处征收到的税金金额 (单位:亿元) 为:政府税金=Gt+Gft+Gf2t+……+Gfn-1t=Gt (1+f+f2+……+fn-1) =Gt (1-fn) / (1-f) 。当n→∞时, (1-fn) 将等于零。于是, 当n足够大时 (其实, 当n等于产业链条上厂商的层级数时。因为产业链条最上端的厂商是凭借其对某种经济资源的所有权来获取经济利益的) , 上游厂商的利润、产业工人的收入和政府税收分别为:Gq/ (1-f) 、Gk/ (1-f) 和Gt/ (1-f) 。将G=6, f=60%, q=20%, k=10%, t=10%代入上面各式可得, 本期产业末端厂商向上游厂商采购6亿元材料产品分别导致了3亿元的上游厂商利润、1.5亿元的产业工人收入和1.5亿元的政府税收。

至此, 本期的社会居民总需求为 (1+1.5) =2.5亿元, 社会厂商总需求为 (3+2) =5亿元, 政府总税收为 (1.5+1) =2.5亿元。如果像上面所假设的那样本期没有社会储蓄, 即本期所有的社会厂商和社会居民都将其本期的全部利润和收入用于其本期的生活消费, 并且也假使政府本期的税收支出在本期也能完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那么, 本期的社会总需求为: (2.5+5+2.5) =10亿元。这时的社会总供给等于社会总需求。这时的社会经济就是一个自动平衡的经济体。

二、折旧提取下的总量平衡

伴随产品的生产, 进入该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因此, 产品折旧成本会成为该产品价格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假设上述社会模型中的社会厂商 (包括上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 开始提取固定资本的折旧基金。如果将折旧率分别定义为社会厂商单位产品折旧金额占单位产品销售价格的百分比, 表示为z, 并假定社会厂商现在的利润率和折旧率分别为15%和5%, 即q=15%, z=5%, 而k、t、f不变, 那么, 在上述模型中, 产业末端厂商在本期实现的利润和提取的折旧金额分别为10×15%=1.5亿元和10×5%=0.5亿元。

根据上面的讨论, 同样的道理可知, 产业链条上上游厂商所实现的利润和所提取的折旧分别为:Gq (1-fn) / (1-f) 、Gz (1-fn) / (1-f) 。当n趋向无穷大时, 现在将f=60%、q=15%、z=5%和G=6代入以上各式可得:上游厂商实现的利润=Gq (1-fn) / (1-f) =Gq/ (1-f) =2.25亿元。上游厂商提取的折旧=Gz (1-f) / (1-f) =Gz/ (1-f) =0.75亿元。也就是说, 上游厂商向产业末端厂商出售6亿元的材料产品后可实现2.25亿元的利润和可提取0.75亿元的折旧金额。

本期提取的折旧总金额为上游厂商提取的折旧金额与产业末端厂商提取的折旧金额之和, 即0.5+0.75=1.25亿元。于是, 在没有社会储蓄的情况下, 本期形成的实际社会需求为:上游厂商收入+产业末端厂商收入 (利润) +居民收入+政府税金=2.25+1.5+2.5+2.5=8.75亿元。但是, 这时的社会总供给金额并没有因为折旧基金的提取而发生变化, 仍为10亿元。于是, 由于在本期产业末端厂商提取了1.25亿元的折旧金额, 使社会经济中出现了1.25亿元的社会需求空缺。为了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平衡, 政府必须增加货币投放, 以制造和弥补空缺的1.25亿元社会需求 (假设政府为此所投放货币能全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而制造1.25亿元社会需求的过程, 也正是政府“制造和背负”财政赤字的过程。由此可见, 在存在社会折旧提取的情况下, 为维系社会经济的总体平衡, 政府的财政赤字是必需的、不可避免的。

三、储蓄与折旧下的总量平衡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经济收入在其生活消费中会逐渐出现剩余。于是, 社会经济中开始出现储蓄。在这里, 储蓄泛指人们各种未将其本期收入全部用于本期生活消费的经济行为。由于社会储蓄的发生, 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因提取折旧而出现的不平衡现象进一步扩大。在上述存在折旧提取的社会模型中, 假设所有社会厂商的平均储蓄率为s1=50%, 社会居民的平均储蓄率为s2=30%, 那么, 本期的社会经济中将出现2.25亿元×50%+1.5×50%=1.875亿元的社会厂商储蓄和 (1+1.5) ×30%=0.75亿元的社会居民储蓄, 从而在原有社会总供给不变的前提下相应制造出 (1.875+0.75) =2.625亿元新的社会需求短缺。这时, 为了实现和维持社会总供求平衡, 政府应在一般性的财政开支和因折旧提取必须增加投放1.25亿元调控货币的基础上, 进一步向社会“额外”投放货币, 以弥补本期社会厂商和居民因进行储蓄所造成的2.625亿元的社会需求空缺。由此可见, 如果经济社会中既有折旧提取, 又有储蓄发生, 那么, 为了保持本期社会经济的总体平衡, 本期的政府财政赤字必须进一步扩大。

四、结论

从对上述简化的社会经济模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在假定政府财政支出的资金能全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的情况下, 无论是折旧基金的提取, 还是社会储蓄行为的发生, 它们都会造成社会需求的空缺。为了实现和维持社会经济的总量平衡, 政府必须在一般性财政支出的基础上, 通过适当安排“财政赤字”, 来增加“额外”货币的投放, 以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制造出相应数量的社会需求, 来弥补由折旧基金提取和社会储蓄造成的社会需求空缺, 而政府调控货币投放必然导致传统意义上的所谓的财政赤字。所以, 在社会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搞清一般财政支出与调控货币投放及财政赤字的关系, 非常重要。这对于维系社会总量平衡, 促进经济发展和增进居民福利具有重大意义。相反, 如果人们还依旧按照传统的财政理论, 总是担心和力图避免财政赤字, 则必将导致社会需求不足和整个经济的萎靡与衰退。

摘要:在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和存在社会储蓄的情况下, 政府财政支出与政府调控货币投放是不同的。政府调控货币投放是社会经济平稳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 作为调控货币来源的财政赤字, 不仅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是应该的, 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居民社会福利的重要来源。过于传统地强调避免财政赤字, 将直接导致社会需求不足和整个社会经济的衰退。

关键词:总量平衡,财政赤字,调控货币,社会福利

参考文献

[1]卢寿祥.经济学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2]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201-216.

[3]卢寿祥.政府临时性贸易措施影响居民福利的理论量化分析[J].山东行政管理学院学报, 2010, (1) :56-65.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二卷 (中译本, 1975)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7.

[5]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德育量化02-03

分级量化02-03

量化培训02-03

风险量化02-03

量化投资02-03

效果量化02-03

量化考评02-03

量化分析02-03

现代流通连锁业02-03

2002-2009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解析02-0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德育量化 下一篇:效果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