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课程(精选八篇)
希望课程 篇1
关键词:希望课程,大学生,希望,复原力
希望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研究表明, 希望水平高的个体发生抑郁和焦虑的概率较小, 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1]。复原力是个体在面对突发的重大生活压力事件 ( 逆境、创伤、威胁等) 时所表现的良好适应状况, 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2]。本研究基于Snyder的希望理论, 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希望课程, 并以不等组前后测及追踪测量的实验设计考查教学效果, 分析其对大学生希望及复原力水平的立即和持续性影响效果。
一、研究方法
( 一) 研究过程
研究程序含实验处理前、处理、处理后三个阶段。实验处理前阶段包括实验前访谈、课程设计、选取被试以及实施前测; 实验处理阶段对实验组进行十周的课程教学, 控制组学生接受学校日常教学; 实验后处理阶段包括对研究对象实施立即性后测、实验后访谈, 并于实验结束一个月后追踪测量, 对收集的数据用Spss18. 0 处理。
( 二)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高职院校同一个专业的两个班级的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班级人数均为51, 其中一班为实验组, 另一班为控制组。
( 三) 研究工具
1. 希望特质量表 ( CHS)
“希望特质量表” 为4 点记分量表, 其中4 个题目测量路径思维, 4 个题目测量动力思维, 还有4 个题目用于转移被试注意力 ( 不计分) 。经检验, 该表的信效度良好。
2. 大学生复原力量表
本研究修订了 “大学生复原力量表”[3]。修订后的外在资源分量表涵盖亲子、同伴以及师生关系3 个变量; 内外控分量表涵盖运气、命运、缘分和信心4 个变量; 社会技巧分量表包含主动、互动、责任和自制4 个变量。通过Cronbach a系数分析, 修订后的量表a为0. 91, 总体信度良好, 各分量表的a分别为0. 87、0. 68、0. 91。
二、研究结果
1. 立即性效果的量化结果
对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希望特质量表和复原力量表得分的回归系数同质性检验结果: 希望特质量表F = 3. 589, p >0. 05; 复原力量表F = 2. 490, p > 0. 05;外在资源分量表F = 1. 509, p > 0. 05;内外控分量表F = 0. 169, p > 0. 05; 社会技巧分量表F = 0. 145, p > 0. 05, 均无显著差异, 因此研究对象在各量表的得分可做协方差分析。
由数据分析结果得知, 希望课程结束后, 实验组学生在希望特质量表的得分 ( M = 38. 686, SD = 2. 746) 显著高于控制组 ( M = 36. 804, SD = 4. 322) , F = 12. 951, p < 0. 01, 即希望课程教学提升大学生的希望特质水平的立即性效果显著; 实验组学生在复原力量表的平均分 ( M = 100. 294, SD = 7. 935) 显著高于控制组 ( M = 96. 196, SD =7. 587) , F = 6. 361, p < 0. 05, 可见希望课程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复原力水平立即性效果显著; 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的复原力量表外在资源分量表得分无显著差异, F = 0. 297, p > 0. 05, 即课程教学对大学生外在资源提升效果不显著;实验组的复原力内外控分量表得分 ( M = 5. 762, SD = 2. 263) 显著高于控制组 ( M = 4. 784, SD = 2. 266) , F =4. 186, p < 0. 05, 即希望课程教学对大学生的内外控倾向上正面影响效果显著; 实验组学生的复原力社会技巧分量表得分 ( M = 46. 196, SD = 7. 258) 显著高于控制组 ( M = 43. 275, SD =7. 558) , F = 6. 124, p < 0. 05, 即希望课程教学对提升大学生社会技巧有立即性效果。
2. 持续性效果的量化结果
为了解希望课程教学对提升大学生希望及复原力水平持续性效果, 本研究在课程结束后一个月做追踪测量。研究者对实验组与控制组希望特质量表和复原力量表得分做回归系数同质性检验, 结果: 希望特质量表F = 3. 227, p >0. 05; 复原力量表F = 0. 051, p > 0. 05;内外控分量表F = 0. 575, p > 0. 05; 社会技巧分量表F = 0. 299, p > 0. 05, 均无显著差异, 则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在希望特质量表和复原力量表及各分量表得分可做协方差分析。
由数据分析结果得知, 追踪测量中实验组学生在希望特质量表得分 ( M =37. 451, SD = 3. 227 ) 显著高于控制组 ( M = 36. 667, SD = 4. 033) , F = 4. 000, p < 0. 05, 可见, 希望课程教学对提升大学生希望特质水平持续性效果显著; 实验组学生的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得分 ( M = 100. 9608, SD = 8. 9128) 显著高于控制组 ( M = 97. 0392, SD = 7. 7459) , F = 4. 875, p < 0. 05, 因此, 希望课程教学对提升大学生复原力水平有持续效果;实验组学生在复原力量表内外控分量表得分 ( M = 5. 510, SD = 1. 880) 显著高于控制组 ( M = 4. 843, SD = 1. 155) , F = 4. 707, p < 0. 05, 因此, 希望课程教学对大学生内外控倾向正面影响效果持续; 实验组学生在复原力量表社会技巧分量表的平均得分 ( M = 45. 853, SD =7. 617) 显著高于控制组 ( M = 43. 157, SD = 7. 325 ) , F = 5. 397, p < 0. 05, 因此, 希望课程教学对提升实验组学生社会技巧倾向有持续效果。
三、结论
1. 希望课程教学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希望及复原力水平的效果
希望课程教学结束, 实验组学生在立即性后测的希望特质量表及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 在教学结束一个月后追踪测量中, 实验组学生在希望特质量表及复原力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因此, 希望课程教学对于提升大学生希望及复原力水平有立即性和持续性效果。
2. 对实施希望课程教学的建议
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可将希望课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对教师开展针对性培训, 确保课程顺利试行, 促进其发挥积极功效, 提高大学生希望及复原力水平。
此外, 影响大学生复原力外在资源主要有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4]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同伴关系; 同时紧密联系家长, 发挥家校合作力量, 重视家长的教育地位, 辅助学生与家长良好亲子关系的发展, 为大学生复原力的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增进其应对挫折能力。
参考文献
[1]郭传辉.大学生希望与自尊、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李海垒, 张文新.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51 (3) :149-152.
[3]刘兰兰.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及初步应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07.
我真希望课程教学反思 篇2
《我真希望》这首诗是语文s版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全诗紧紧围绕“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分四个小节来写,每个小节都以“我真希望”开头,前三节还运用“不是……而是……”这样的句式,写了小作者看到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而产生的美好愿望,这愿望是治理烟尘、整治污水、洁净空气、还我蓝天。警示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朗读感悟上。在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为主,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感悟文中想要表达的迫切愿望。
(一)以“悟”为主,落实“读”的训练 朗读感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我将“读”、“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由“读——悟——读”,经历了语言训练,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体会到了作者蕴含的感情。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机的整合 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将生活实际的不同场面引入课堂,使学生入情入境,看到一幅幅画面引起共鸣,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树立环境意识,积极参与治理污染,并通过实际调查,锻炼能力,唤起他们强烈的环保意识,这就是我所要达到的目地。
(三)把文中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我真希望》是一首非常美丽的儿童诗。“我真希望,烟囱里吐出来的,不是浓浓的黑烟,而是洁白的云彩;我希望,烟囱里喷出来的,不是灰灰的粉尘,而是清澈晶莹的泉水……”我带着孩子们一遍遍地读着,细细地品味,孩子们读出了自己真切的希望!于是,我引导孩子们:“你希望周围的环境有哪些变化?我们也试着写写美妙的诗句,好吗?”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写下了自己的.心声。
教完后我在思考,本节课的优缺点: 1、能够落实教学目标,对一些课文的重点能够有侧重的落实,像学习生字以及生字的书写等重点环节落实较好。
2、对环保还可以适当引申,让学生能多了解和学习一些环保知识,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好环境保护,怎样把课文的知识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树立环境意识,积极参与治理污染,并通过实际调查,锻炼能力,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4、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也是本节课力求达到的目的。
“希望”中的希望 篇3
周广仁:参加比赛就是提高,眼睛不要只盯着获奖。
赵屏国:钢琴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教学。
凌远:所选比赛曲目范围太窄,相当数量选手选用考级曲目。
金受平: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围绕着审美教育的话,效果会更好。
鲍蕙桥:青年组的参赛选手反而不如小孩子的基础扎实。
唐重庆:参赛选手在中国作品的理解与演奏上有待提高。
在风和日丽的五月举办的北京市第五届“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取得了圆满成功。本着鼓励为主的原则,其中近1/3的选手夺得不同程度的奖项。此次比赛与上届相比,分组更细,更有利于有年龄差异的孩子们展示各自的水平;选手的演奏更趋规范,特别是儿童组尤明显;比赛中不难看出,不少钢琴教师的教学逐渐走向成熟。
比赛中,也暴露出一些值得琴童、家长,特别是钢琴教师思考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们的演奏发音不好,音色不通透圆润,象在“敲琴、打铁”。还有的选手错音、错分句、错音乐性质。如果说对于外国曲目难理解的话,那么在演奏中国曲目时错得离谱,比如把欢快乐的《猜调》弹成慢板,以至于显得情绪悲哀,实在说不过去。另外,不少选手所参悟到的谱面后的音乐内涵甚少;有些选手音乐感很好,也希望表现,但却表现不得法。拔程度的现代也在各个级别不同程度存在着。这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直在考级、比赛中长期存在。凌远、赵屏国、金爱平、鲍惠荞等评委不约而同谈到它:有些选手所选曲目难度太大,演奏者根本不具备技术与音乐所要求达到的水平,以致弹出的作品自己不懂,当然也不能让别人懂。评委们建议,选手们不如选择程度相宜的曲目,甚至曲目程度浅一些,演奏的质量才可以高一些,使自己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也才使审美教育、素质教育更实际、更有效。上述问题,更多地反映了钢琴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和自身音乐修养上仍有欠缺,迫切需要提高。对于钢琴基本弹奏方法的教学一,一定要严格、严谨,并使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因为一旦养成了演奏的坏毛病,改正它可能要用双倍的时间与精力。同时,对于音乐的要求、对审美的要求应该伴随着整个学琴过程和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用音乐来陶冶情操的目的。
这次比赛,曲目是自选,不少选手不约而同把目光放在业余钢琴考级曲目上,参赛曲目俨然是考级曲目的翻版,范围太窄。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孩子恰好适宜弹奏这些曲目。二,比较好说明程度,8岁的孩子弹了个8级的曲目,不言自明。三,大量的考级辅导书籍、音响音像材料给钢琴师们以教学根据,辅导起学生来得心应手,这也是此次比赛演奏较规范的原因之一。可如果涉及到新曲目,有些教师恐怕会心中无底。但是从钢琴教学的角度讲,从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而言,仅仅这些曲目显然不够,大量的钢琴文献需要教师们去挖掘。
青年组的选手和郊区组大年龄孩子组,在基本功的方面所显现的差距较明显。主要表现在读谱不仔细,错音多,踏板使用混乱。在钢琴演奏的某些方面反而不如有些小年龄组的孩子。当然,原因很多,但更主要的是——以往有些钢琴教师教学不严谨、不成熟所留下的后遗症。
初中语文课程的希望从这里燃起 篇4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实现“整合”的方法
信息技术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技术手段, 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辅助工具。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既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更要贯穿于学生的课外活动中。
(一) 是学生学习工具的整合
(1) 学会利用媒体, 拓展认知空间。如:在预习课文时, 利用互联网浏览搜索课文相关资料, 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2) 学会利用计算机展示自己的作品。如利用计算机写日记、作文, 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写完后, 进行排版设计, 还可以插入一些小图片, 增加日记的观赏性。对于写得好的作品, 可以打印出来, 和同学交流。 (3) 学会利用互联网, 实现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如收发电子邮件或到论坛参加讨论。
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交流, 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视野更开阔了, 既让学生学习了信息技术的技能, 又达到了运用的目的, 同时还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拓展了知识面, 真可谓一举三得。
(二) 是教师教学手段的整合
(1) 合理运用教学课件, 发挥其辅助功能优势, 优化教学环境。如:学人教版语文第一册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 配合表现“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的雄壮自然景观的幻灯片, 使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投影上的画面融为一体, 进而感受一代枭雄的豪迈情怀, 使学生的心与海涛一起翻腾。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是无穷无尽的, 学生的思维已经在多媒体的过程中得到了突出体现。 (2) 合理运用互联网, 补充教学资源不足。语文课本上的内容, 一般都比较简略。现在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解决问题了, 互联网上有丰富的资料, 能够补充教学资料的不足。这种方法本身也体现了信息技术中的技术与本学科教学的高度整合, 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的优势
(一)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要他学”变为“他要学”。有了兴趣, 才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 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 学生被吸引就会很投入, 多种感官同时加入活动之中, 完成听觉与视觉的结合, 更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令学生耳目一新, 更具吸引力, 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三峡》一课, 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 文中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 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休播放长江三峡的风光片, 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解说。随着画面的出现, 音乐的响起, 教师声情并茂的配文朗诵, 学生在视听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 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二) 利用网络展示师生成果
网络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沟通见解的平台。学生可以把修改过的图文并茂的作文, 通过网络发送到作文网站上, 与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小朋友进行交流、欣赏。或通过电子邮箱投寄给报社, 也可把学生作文打印出来, 编辑成班级或校园的优秀作文集, 再配上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 由老师写上序言, 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这些积极的做法, 将为学生习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产生持续的动力。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 把自己的日记或论文和学生的作文放在博客里, 也可以直接在校园局域网和互联网上投稿, 让自己的教研成果在网上得到展示。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课堂引来了活水。我们相信,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这朵红花在“信息技术”这片绿叶的衬托下, 必将为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希望课程 篇5
A、说实在话,刚开始有点抗拒这样的学习。可是通过一段时间学习以后,我发现我思考问题,角度变了。也有点深度了。说明我的思维在提升。如果教师都不能很好地评价自己,又如何去评价学生呢。我们是传统教育出来的人。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教。而不是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导致我们的评价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没有注重形成性评价。有点“一票否决”的意味。通过学习,我发现评价需要我们去做的很多。要做好这个形成性评价也不容易。高素质教师和高素质学生才能很好地实现。要达到目标有难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人数众多,课程内容多,和每天分析数据,收集数据。工作量将会相当大,也是很费时的事情。有些项目是需要硬件去实施的。你比如说多媒体展示,在我们山区就比较难实施了。硬件资源不足。尽管它们对我们的教学促进有很大的作用。我想可能很多时候都会流于形式。但是变则通,我想我也会尽量去尝试实施的。
B、在教学中应用英特尔课程的理念与方法是对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很有帮助的。但是因为我们农村学校的一些硬件设施的配备不足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而且只是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我们有的教学对这一理念与方法还掌握得不是很透彻还存在着经验不足、缺乏应用指导等问题。因此真要在教学中切切实实的去应用这种理念和方法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希望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学习让更多的老师接触到这一理念,这样的话老师们之间就会有所沟通与交流探讨,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些。
C、英特尔课程设置很非常好,我希望以后能多些类似的学习。
D、建议:
1、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要求采用新的评价方法,不要单看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例如,中考考多少市的重点高中,高考有多少人上重本)
2、学校领导更新观念,不要只凭考试成绩来量化考核教师。
E、我们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现在的学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学生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因此在操作评价上部分学生不理会、不参加和不配合,导致课堂评价有点被动。
F、在教学中应用英特尔课程的理念与方法因个人在教学上还未大面积的尝试,原因是针对每一个单元课堂教学,需要深入的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是结合单元教学的内容研究开发课堂教学的评价工具,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现在自己经历不多、经验不足,加之缺乏有相关经验老师的亲自引导与指点,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课程的学习,多些在与英特尔21世纪未来教育这一平台里的老师请教,以便更好的指导自己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以促进自己教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成绩。
G、在教学中,英特尔课程理念的应用上还是会存在困难,比如教师本身经验不足、能力上的问题,又缺乏专业性指导,学校教学条件不足等。因此希望能多一点教学培训。
在希望中反思,在希望中前行 篇6
在北京眼裡堪稱“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典範的澳門,則滿懷喜悅與豪情來聆聽習近平主席用連續三個“高興地看到”,歷數澳門15年來社會方方面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時喜獲中央送來的兩份大禮:啟動明確澳門的習慣水域管理範圍工作和再送一對國寶熊貓。這麼說,不是中央有厚此薄彼之意,澳門、香港同為祖國大家庭成員,港澳為“孖生兄弟”,只是剛經歷了“佔中”之亂的香港,看到澳門歡慶回歸場面,心有“百般滋味”時,是否也該想想,為什麼同為特區,澳門發展勢頭會比香港好?為什麼同是落實“一國兩制”,澳門會更加政通人和?為什麼當年的“小兄弟”,如今卻走到了香港的前頭?
也許總書記的“三個必須”有助於港人驅散陰霾,撥開迷霧,找到答案。要做到“三個必須”,就須對“一國兩制”方針有個全面、準確的理解,而不是對別的什麼心存幻想。習近平指出,“繼續推進‘一國兩制’事業,是中央政府、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包括港澳同胞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使命,無論遇到甚麼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對‘一國兩制’方針的信心和決心都絕不會動搖,我們推進‘一國兩制’實踐的信心和決心都絕不會動搖”。這時代的強音,對廣大愛國愛港愛澳人士來說,是吃了定心丸;對企圖擾亂港澳特區,借國外敵對勢力動搖基本法制度的人來說,恐怕惟有絕望。
所以,總書記在慶回歸會上的講話不僅針對性強,指導性足,所提出的“四點希望”,指南針效應,風向標作用,值得本澳,尤其是剛上任的各級官員來認真學習,深入領會。表面上看習主席的“四點希望”信息量大,涵蓋面廣,思想性深,逆向思維解讀,就會發現,那其實就是我們當前所存在的亟需解決的問題。小城格局,社會管治向來“人治”色彩較濃,法律多多卻難成眾人行事的最高準則,“分餅仔”、“擺人情”等成積習,與愈來愈講究專業化和規範化的社會經濟運作脫節。政府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不足,人才不夠。察民情、知民需、解民憂、紓民困不到位,與民眾疏離,制度不公,各方利益、訴求平衡乏力。經濟方面,眼光短淺、狹窄,缺乏統籌規劃思維,易滿足於博彩業亮麗數字,怯於破舊創新;未用好國家政策、區域合作,故此經濟適度多元舉步維艱等等全是人和制度的問題,而非土地、水域限制使然。
如果說澳門成功是給香港的一副猛醒藥,那麼,總書記的溫和、親切的“希望”裡,不是也給滿是自豪感的澳門人注入一針清醒劑?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習主席正是從“一國”視野的高度,切中特區邁向新時期所存的問題弊端,看到本澳在取得發展成就的同時,潛伏著不少危機與不穩定因素,因而提醒我們抱持憂患意識,面對內外環境發生新變化,要有應對之策、前瞻意識,更要善於捕捉機遇,迎難而上。
“只要路子對,政策好,身段靈,人心齊,桌子上也可以唱大戲”,這是澳門回歸15年來,“一國兩制”下取得豐碩成果的證明,反之,“左腳穿著右腳的鞋——錯打錯處來”,無法走穩行遠。習主席提出的“四點希望”,一如推進澳門繁榮發展的“四維”,為澳門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對於香港如何結合自身實際貫徹“一國兩制”也具有重大啟示意義。尤其是在加強青少年教育培養上,兩地如何促使青年牢牢把握同祖國緊密相連的命運前程,加深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愛港、愛國愛澳情懷,增強投身“一國兩制”事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值得深思篤行。
希望课程 篇7
一、概况简介 (略)
二、成绩特色
(一) 精心设计“导学案”, 构建“一二四”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设计出的一种辅助和引导学生预习和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案。“导学案”是这次课堂教改展示活动的新事物, 是推进新课堂改革的载体。自从进入新课程实验以来, 我校就在摸索“导学案”设计及使用。“导学案”编制遵循“整体性、层次性、方法性、课时性原则”, 明确课标要求、考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 体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方法。这次展示课都以“导学案”为载体, 课堂上学生不仅将导学案完成得好, 而且, 提高了课堂效率。
本次活动所有实验研究课课堂教学模式基本遵循“一二四”模式, “一”指“一个载体”, 即师生共用“一个导学案”;“二”指“两次生成”, 即经过学生自学生成教学问题, 经过教研组集体研究生成教学内容;“四”指“四个环节”, 即课堂由四个环节组成:“自主学习——展示反馈——巩固深化——小结反思”。
(二)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打造学生学习和教师研究团队
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 培养团队精神。学生团队合作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上, 从开学始, 我校高一年级就按一定标准将每个班的学生编为固定的学习小组, 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培训, 制定小组学习考核细则, 由学科教师实行周评、月评、模块评, 将过程学习纳入学科模块学分 (占40%学分) 。本次展示课就充分展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风采, 每个学案是学生课前合作完成的, 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完成的。
教师团队合作体现在集体备课上, 本次展示课的每一个“导学案”都是集体编写, 展示课教师先形成草稿, 交备课组长审核。各备课组长审核后, 召集学科组成员集体研讨, 展示课教师将集体修改意见写进导学案, 交学校审核付印。教师拿到集体敲定的导学案后, 再结合本班教学实际 (展示课情况) 进行补充、完善。11节展示课就是经过这样反复试讲, 教研组听、评、修改, 逐一完善而成。
(三)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课程不能仅仅是“教材”的内容, 还必须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作为背景和来源, 课程才能够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如:政治老师徐丽执教的《征税和纳税》, 不完全是教材上的内容, 她以大学生开服装厂和火锅店创业的故事勾连整堂课,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吃、穿、住、行为材料,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我国税种的含义、税法的特征、税收的本质。这些课都极好地体现了知识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的本质。
(四)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次活动中, 我们看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 就是课堂中学生多了一些自主, 教师少了一些包办;学生多了一些探究, 教师少了一些灌输。如英语老师饶燕执教的《Enjoying food》, 在课堂上学生分成小组制作自己喜欢的食物, 并用英语讲述制作的过程, 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化学老师范小兰执教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角—硅》, 在实验操作中, 让学生们不断地发现问题, 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从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并且巧妙地渗透科学探究需要求真务实精神的教育。
(五) 整合信息技术资源, 拓展教学内容和增强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 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介入, 传统的教与学的手段、方式发生了一场变革。这次展示的11节课, 在这一方面不少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 为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胆尝试。如英语教师谭丽娟执教的《Making journey》, 把自己在各地旅游的留影作为导入新课素材, 结尾巧妙地将“五个重庆”的宣传片剪辑引入;如数学教师马超、孙静分别执教的《向量的加法》, 增加许多flash画图方法;如语文老师罗映昕执教的《游褒禅山记》, 课件链接了大量王安石的资料。这些信息技术的使用使课堂实现了课内课外知识的互补与延伸, 增加了教学容量, 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改进方向
(一) 教学观念方面
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发展人的个性。学生个体成长的动力是他自身的内驱力, 是他现有水平与他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张力;教师就是要为学生设计这个“最近发展区”, 所以, 我们倡导教师在课堂要善于“引导”, 提出适合学生发展的目标,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动力。本次活动, 部分教师观念的转变不够彻底, 在教学时一些地方仍可看到受旧观念束缚的影子, 如照搬教材, 包办代替, 不敢充分利用和开发身边的资源等等。
(二) 方向层次方面
高中新课改的核心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新课堂是每一个学生成长的平台, 不是少数人和少数班级的专利;一节课成功与否, 不是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 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多大的发展。本次活动课发现一些不足。一是展示课没有面向全年级。二是小组学习极少数学生没有完全参与其中, 组织、讨论、发言成了少数人的专利。三是讲授内容没有针对性、层次性。所有这些与学校提出的新课改“分层要求, 整体推进”的要求有出入, 所以, 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研究, 看清方向, 分清层次, 才能少走弯路。
(三) “导学案”使用方面
“导学案”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一种载体, 具有辅助和引导的特性。本次11节课“导学案”有以下需改进, 一是“导学案”设计格式有待规范, 有的近似于教案, 有的近似于学生学习提纲;二是不够简洁明了, 目标繁多, 练习杂多;三是问题设计不够科学, 有的拔高, 有的太简单;四是极少数课堂对学案自主部分无反馈, 体现不出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今后的教学中, 要规范“导学案”的编制, 让“导学案”充分发挥“导学”的目的。
(四) 课堂调控方面
课堂调控最能反应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基本功, 本次展示课有三个方面应注意。一是注意知识与能力关系:能力比知识重要, 方法比结论重要。课堂尽量少一些讲授, 多注意互动, 真正让学生在过程中领会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二是注意提问的技巧:一定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理, 少一些“是不是”或“有没有”的简单提问, 多一些需要思考、推理、论证的探究式提问;少一些“专利”式或“大合唱”的提问, 多注意提问对象的分配。三是注意课堂评价:课堂评价重在过程评价, 对学生的表现, 不能简单加操行分或一语带过, 应多种方式的鼓励, 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五) 课件媒体方面
本次展示活动, 多媒体课件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一是课件种类不够丰富:我们的有些课件制作等同于幻灯片, 课件制作的软件工具没大量使用。二是课件功能不够多元:少数教师的课件, 就是教案的“代名词”, 课题重点内容的逻辑、课题难点的突破功能缺失。三是缺乏板书设计:课件不能代替板书 (特别是数学演算) , 板书设计研究不够, 完美的板书设计不多。今后, 将在这方面下工夫。
逆生长 你的希望也是我的希望 篇8
想让狗狗能更久地保持青春,主人需要多花些精力在它身上。虽然狗狗的衰老情况与遗传相关,但我们仍然可以想办法延长它的“保鲜期”。所有的准备需要从它的童年开始,童年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好的习惯会让它受益终身。
健康的饮食规律会帮助狗狗保持健康的状态。
狗不应吃主人的剩饭菜,如果你坚持要给它做饭吃,你需要学习宠物营养课程,按照狗狗的营养需求来科学搭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更好的方式是从小让狗狗习惯以犬粮为主要食物。让狗狗习惯吃犬粮,除了营养均衡,更利于狗狗的身体健康外,还可以减少因为较复杂的食物导致的过敏等问题,在狗狗年老或生病时,它更容易适应老年犬粮或处方粮。
从小就让狗狗习惯按时吃饭,除了就餐时间外,不提供犬粮。在成年后每天给狗狗吃2顿,选对合适的犬粮,每次提供的犬粮量最好恰好被狗狗彻底吃光。如果缺乏经验,就根据包装袋说明中的饲喂量喂食。
对老年犬更重要
壮年犬的饮食不规律对身体显现不出什么影响,但是到老年期后,身体的各部分功能开始衰退。饮食健康就变得重要起来。如果年轻时狗狗没有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到身体较为衰弱的时候当然更不会重视吃饭。
好习惯和好心态让狗更年轻
延年益寿、保持青春没有投机取巧的办法,依靠一次两次的锻炼或者一天两天的护理无法达到目的,只有长期健康规律的生活才能累积出成效。
好在狗是很尊重生活规律的动物,主人如果能从狗狗幼年时就帮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后的一切就都会自然运转。
喜欢玩玩具会让狗狗的心态和身体更加年轻。
狗狗的童年是它的学习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它要掌握很多技巧,学习很多能力。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可能终身都会有所缺失。在这个阶段,理解玩具的概念对狗狗来说非常重要。
喜欢玩玩具会让狗狗有更加年轻的心态,不要以为高龄就不需要玩具,玩具对于狗狗,是猎物、朋友,也是发泄的对象。喜欢玩玩具的狗狗,日常运动量更大。同时,它们的大脑也会得到锻炼,这对延缓衰老很有帮助。
只有童年能爱上玩具
童年时期是狗狗一生中好奇心最强烈、在玩耍中学习的时期,只有在这个阶段,主人或者其他的狗狗耐心地陪着它玩玩具,才能教会它以玩具取乐。在童年没有接触过玩具的狗狗,在成年后常常会把玩具当作普通的、没有价值的东西。
可以正确地与人类和其他狗狗打交道。
对人类
想要保持青春,需要主人、宠物店的美容师、宠物医生等配合护理的地方很多,如果狗狗不允许主人或其他人碰自己的身体,那么这一切都会非常困难。当你发现给狗狗剪趾甲或是刷牙等会让它暴躁时,不但长趾甲和牙石可能损害它的健康,激动的情绪也会危害其身体。
对狗狗
与同类打架是狗狗受伤的重要原因。让狗狗在童年学会如何与其他狗狗打交道,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争斗。
幼年是社会化不可替代的时机
除了刚开始养狗的新主人外,大多数主人都已经知道幼年期的社会化训练对狗狗有多重要。狗狗在这时形成的对待周围人和其他动物的处事原则很难改变。在幼年期,主人应该有意识地培养狗狗积极乐观的心态。要常常带它进行社交,在它表示出愉快或善意时,持续鼓励并给予食物奖励。
相关文章:
赤峰阳光.希望.家园一期工程02-07
希望美文范文02-07
浅析监狱医院发展02-07
优秀希望工程广告词02-07
希望工程感谢信范文02-07
校团委会各部关于迎新晚会的总结02-07
掌控希望作文02-07
标准化建设自查自评02-07
标准化建设自评方案02-07
小学创建标准化学校自评报告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