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品类包装的特性(精选九篇)
儿童食品类包装的特性 篇1
首先在色彩方面, 儿童包装色彩在儿童包装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儿童食品中给人视觉冲击感较强的色彩更能打动消费者, 好的色彩应用在儿童食品包装上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吸引着儿童的目光。在进行儿童食品包装设计时, 应考虑儿童对色彩的敏感度, 合理进行色彩搭配, 大多数的儿童都喜欢色彩鲜艳的事物, 设计时应从食品本身固有的颜色出发对其色彩进行调整设计, 使包装设计更贴合产品、生动活泼, 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儿童对颜色的喜爱往往超过产品本身, 设计师要准确了解儿童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规律, 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时应侧重选择如红色、黄色、绿色等色彩饱和度较高的颜色, 以提高产品的视觉效果。儿童的审美趣味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变化而提升, 食品包装也要通过更多的色彩选择来搭配设计, 以适应各年龄段儿童的要求, 让儿童在包装色彩视觉之外产生联想, 开发智力, 在促进产品销售的同时让完美的包装给儿童带来更多的快乐。
在图案方面, 儿童食品包装设计的图案要随时代潮流应用新的思维方式创新设计, 既要准确传达信息又要有独特的设计思想, 引导消费观念。儿童食品图案设计题材主要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如动物、植物、童话人物、神话人物、相机拍摄的实物等形象, 直白的、具有亲和力的形象表现更易于被儿童记忆和接受。包装设计的图案选择对儿童味觉也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设计时采用食品图片为元素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著名卡通形象为主要图形也是包装设计的常用表现, 通过这些图形的应用将小朋友对卡通形象的喜欢转嫁到了产品本身上, 使儿童在体验美味的同时, 又能欣赏画面内容的乐趣, 特别是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既可以使儿童从中获取一定的知识, 又会加深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图案选择时还应考虑把包装设计含义、儿童健康常识、猜谜、谚语、游戏等内容设计到包装盒内面, 加强产品与消费者、家长和孩子间的互动, 增强包装的实用性。
儿童食品包装造型是设计的重要元素, 将包装容器根据产品需要设计成不同形状, 如水果、动物、人物等有吸引力的造型, 或选择小朋友喜爱的形象进行设计, 在设计时既要标新立异又要注重基本功能的体现。儿童在选择食品时更多注重产品的外形设计, 新奇可爱和有趣的包装造型更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针对儿童食品进行设计时, 包装外形可爱, 方便取放, 安全环保是设计的基本表现原则。在突出产品造型新、奇、特视觉形象的同时, 包装造型的功能性——装载功能也需要有针对性的表现, 在材料上应以健康环保材料为主, 在造型上应多采用圆滑处理, 避免造型的尖锐边角, 以提高包装整体的安全性, 创造和开发更多孩子喜爱的、使儿童健康成长的作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改变, 丰富多彩的食品包装更多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特别是儿童食品包装也向着多元化发展, 设计师要更多的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 要用具有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 融合儿童心理情感, 设计出符合儿童审美要求的食品包装, 应多选择有利于开发儿童智力、增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元素进行设计, 更大程度发挥包装设计中的教育作用, 同时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 为企业带来效益。
摘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目前据统计仅儿童就达3.6亿人次, 儿童用品销售量约350亿元。随着社会的进步, 居民消费市场和家庭消费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儿童消费占据了家庭消费很大比例, 特别是儿童食品是每个家庭都很关注的, 这也促使了商家对产品包装的重视, 儿童食品的包装设计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儿童食品包装的交互性设计 篇2
【关键词】儿童食品包装 交互设计 包装结构设计
引言
近年来,包装领域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交互式包装,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确切的定义。它的主要含义是指通过包装材料和包装手段的实施,使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紧密联系。它包括功能包装,感觉包装和智能包装,这一新的概念的产生,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印刷图像的范畴,并使包装成为了产品的一部分,甚至于产品的本身。交互式包装能给消费者带来强烈的互动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因此也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现在在市面上可以看到一些这样的包装,如带有纹理质感的包装,带有气味的包装等。在包装多样化的同时,交互式包装又给包装领域注入新鲜的血液。某些产品之所以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有绝大部分的原因在于它的外包装,因此有效地改进产品的外包装和外包装的特性,才能给产品带来活力。
1 儿童食品
儿童食品,即指专为18岁以下各年龄段儿童设计生产的,符合儿童生理需要的安全营养食品。儿童食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比如,根据食品的特点和适用性,儿童食品可以分为儿童保健食品、儿童强化食品、特殊儿童食品、学生营养餐、婴幼儿食品以及适合儿童休闲时食用的各类型食品。从传统意义上讲,对儿童食品进行包装可以保护儿童食品不受损害,并方便食品运输。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儿童食品的包装还能起到宣传推销产品的作用。因此,对于儿童食品包装不再是简单的“包裹”,而是需要从色彩、外形、方便运输等方面进行巧妙设计的包装,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
2 儿童行为特征分析
一切的包装设计都应该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以使用者为中心进行设计,而不只是设计师自己的思想体现。在包装设计的开发过程中,执行消费者本位的设计思路,实施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设计评估与改进可以避免设计师虚拟用户体验的局限与风险,真正提供能够吸引消费者的产品包装。儿童的行为是在参与食品包装交互过程中的主要方面,但在食品选择和购买中,我们经常会以成人的主观想法去决定儿童的想法,并且让他们来听从我们的决定。其实,我们“强加于”孩子的想法导致我们忽视了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并且限制了他们行为上的自主性。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行为习惯,并在不同年龄层次上表现得不同。因此我们要从儿童本身的行为特点出发,尊重他们的行为意愿,根据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来对食品包装进行设计。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与心理逐渐成熟,表现出一定的行为习惯特点。在接触食品时,触发儿童的首个交互行为便是拿起和开启食品包装。事实上,儿童从婴幼儿阶段开始,便有了一定的抓握行为和初步的手眼协调的摆弄物体的动作,但是这些动作往往还不够准确和灵活。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他们会不断地模仿成人的行为来逐步熟练接触物品的动作,并强调“我自己拿”“我自己吃”等自主性的行为。比如当具有熟练操作运用物品的能力的儿童初次拿到食品包装时,常常会因为着急吃到包装内的食物而遇到包装开启困难的情况,于是他们会去寻找尖锐锋利的工具或直接放进嘴里用牙齿来协助开启,或者完全不能自己开启只能寻求家长的帮忙。不管是借助工具还是直接咬开都是既不安全又不卫生,很多时候由于包装的开启过于困难,孩子常常粗暴地撕扯包装导致食物洒落出来,这也使孩子们本来对食品的期望变成了失望,使他们瞬间失去了愉快享用食品的过程,并且还有可能受到家长的批评。因此,就包装开启方式这一方面来说,必须时刻考虑到儿童的行为习惯,食品包装的交互设计需以保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为基础,增强交互过程的趣味性。
3 儿童的心理特征分析
(1)儿童天性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凡是有趣的东西都能对儿童产生极强的诱惑力。天文学家卡尔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
同时,所设计的儿童商品要有创意,常见的东西对儿童往往没有什么吸引力,一些生活中见不到的事物反而常常能吸引儿童的眼球,这从儿童喜欢看动画片中可以得到印证。同样,在对儿童食品包装进行设计时,我们要选取一些好玩有趣的外形,并搭配醒目的色彩,这样产品就会更诱人。
(2)儿童期是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因此在设计儿童食品包装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包装要有一定的益智性,就是通过包装设计并在其配套物中,加入有利于儿童智力开发方面的内容,如一些游戏性的趣味故事,或小拼图小玩具等。在包装的外型上及开启方式上要仔细的思考和分析,在必要的包装开启上要设计引导标识,使得儿童可以根据提示和标识完成包装的开启。
(3)儿童有很强的个性和自尊心。一般情况下,儿童不愿意被人否定,所以在选择商品的时候显得犹豫不决。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是,儿童在面对同一类商品时,犹豫不决,在最终决定购买其中一个商品之前,也许已经放弃了很多种商品。同样,针对这一消费心理而言,好的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就显得极其重要,一个能吸引儿童眼球的包装,会使得儿童毫不犹豫地作出购买的选择。
(4)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生活中别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会想要得到,儿童想要和他人保持一致,也想和成人(比如父母或者自己喜欢的人)保持一致。这样,他们才感到平等,在本能性消费逐渐趋于成熟的同时,社会性消费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学前时期出现明显的炫耀心理。学龄儿童的社会性需要更是多种多样。比如,看到一部动画片有一个宠物、或者一支枪,孩子就会索要,以保持自己与他人的一致。
结语
优秀的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应该是多功能的包装,即在享受产品的同时能够使儿童开发智力、增长知识、激发思维想象、了解自我及外部世界。据儿童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95%的儿童均能在玩耍娱乐的过程中领会到更多的知识。可见,将知识巧妙地融入到食品包装的设计中,与食品包装完美结合,最终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在包装盒上印上与产品相关的迷宫、故事、儿歌等。
儿童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探索精神、以及思维的跳跃性,使得对于食品的包装,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儿童对于鲜艳的色彩,可爱有趣的图形图案的偏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儿童食品的最终购买往往又是由家长来决定的,所以怎样在满足儿童审美需求的同时,兼顾儿童家长的需求,充分地运用设计艺术的方法和技巧,把握合理的尺度,这一点显得犹为重要。我们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千万不能以成人的主观臆断,忽略儿童的天性。这就要求设计师根据不同品牌和食品定位,合理安排传递信息的视觉风格,如文字、图形、质感表现、色彩、空间处理等。
参考文献
[1]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张云帆,王安霞,李世国.交互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包装,2007.
[3]徐静.儿童食品包装的补色效应与消费心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
[4]熊兴福,孟永刚.析儿童食品包装的人性化设计[J].包装工程,
2007.
[5]马爽.交互式包装技术的特点及应用[J].包装世界,2005.
[6]张佳宁,谭一.儿童产品包装设计的附加功能之探讨[J].包装工程,2012:14.
[7]刘纯,田飞.基于感官体验的儿童玩具设计发展[J].包装学报,
2012:3.
儿童食品包装图案运用研究 篇3
当前,儿童食品的品种丰富、销量高、更新快,因此,对于包装设计来说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新产品上市,假设在都没有做广告宣传的基础上,家长和孩子们在购物架上所能看到的就只是产品的外包装设计,那么如何能够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就成了商品销量保证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作为儿童食品的外包装设计师必须要精心策划、巧妙设计,这样才能够使产品打开销路。那么,如何让自己设计的产品包装在众多的产品当中脱颖而出,成为顾客买单的商品就成了设计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2 儿童食品包装图案运用的原则
2.1 易识易记
美国儿童食品包装中图案的画面是一个小孩子手里拿着大勺子,舌头舔着嘴,表情十分满足和幸福。画面情景是选取了小孩子吃食品的动作,采用逼真的食品形象和孩童可爱的吃食品的卡通形象,把商品信息传递的快而且准确。包装中图案占了大部分,十分醒目,使儿童在瞬间就感受到食品是很美味的,让儿童印象深刻,想立刻购买。
2.2 活泼生动
孩子都是好动的,喜欢探索、喜欢新奇,因此在作外包装图形设计时要尽量让图案活泼生动,例如运用卡通图案、运用故事人物、运用鲜艳明快的色彩、设计动物拟人形象等,要让作品生动起来,这样才符合儿童这一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
3 儿童食品包装的图案设计种类
3.1 食品图案
对于儿童食品包装来说,最直接的就是将商品的图案直接展示在外包装上面。这样即直观又升动,能够让儿童以及家长对于内部所装商品的形态样子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使他们产生购买兴趣。如图1,是康师傅3+2夹心饼干包装的包装,就是将产品的形态放在外包装上,其颜色、构成可以一目了然。
3.2 原材料图案
部分儿童食品的包装上面为了体现产品的核心内容,就将原材料的图形设计在食品包装上面。一方面是让食品的材料更清晰可见,让人对其中的主材料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原材料的展示,让顾客理解食品是健康的、绿色的。儿童食品的购买者通常是儿童家长,因此,这类设计往往通够给儿童家长以健康的心理暗示,从而达到激发他们购买的欲望。如图2“DANNON果味奶包装”,它是牛奶与水果的图案放在外包装上,例如草莓味的果味奶就运用草莓与牛奶图案,香焦味的就用香焦与牛奶图案,使得外包装看起来清晰明确。有利激发购买欲望。
3.3 动漫图案
儿童对于动温图案都有着独特的情怀,如果采用动漫图案作为儿童食品的包装,可以充分调动起儿童对于商品本身的购买欲望。而且动漫人物比较明星而言还有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他们永远不会老,永远不会有负面新闻,永远那样鲜活。如近些年,活跃在儿童心里的熊大、熊二、喜洋洋、灰太狼、功夫熊猫,还有些经典不老的卡通形象,如米老鼠、唐老鸭、铁臂阿童木等、多啦A梦,将这些形象作为儿童食品包装的例子屡见不鲜。如图3是伊利QQ星儿童乳饮品的食品包装,其中运用了米老鼠这样一个经典卡通形象,使得产品生动欢快,能够唤起儿童的购买欲望。伊利QQ星儿童乳饮品的食品包装对于不同口味的产品还运用了不同的动漫人物,如喜洋洋、多啦A梦等。但是,在以动漫图案作为儿童食品包装图形时,一定要考虑版权问题,以免被追究法律责任。
4 总结
色彩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篇4
儿童特征心理与色彩分析
儿童一般分为幼儿期(1~3岁)、学前期(3~6岁)、童年期(6~12岁)这三个个阶段,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生理、心理表现是不同的。儿童对色彩的认识也是随着不同时期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首先识别颜色,其次才识别颜色名称,幼儿期间大都喜爱艳丽明快的颜色,尤其是饱和度较高的颜色,如红、黄、蓝、绿等原色。学前期能说出红色、黄色、绿色、黑色的名称,同时能感受到色彩的冷暖性,这个时期儿童已具有了色彩感知基础,儿童的审美趣味会伴随年龄增长表现为由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向着协调、柔和方向转变.进入童年期表现出了性别差异,男孩最喜爱黄、蓝两色,其次是红、绿两色;女孩则最喜爱红、黄两色,其次是橙、紫、蓝三色。从色彩的心理上,红色使人兴奋,它是所有色彩中对视觉感觉最强烈和最有生气的色彩;橙色比红色柔和,具有一种欢乐的气氛;黄色是明度级最高的色彩,它轻盈明快,生机勃勃,具有温暖、愉悦、提神的效果,很多产品的主色都采用了绚丽的黄色,为儿童所喜欢;绿色令人平静、松弛而得到休息,作为一种环保色,对视力的保护以及促使儿童对自然的热爱有很大的帮助;蓝色给人透明、清爽感,从心理上给人安静的。在性格上蓝色是清高的;紫色精致而富丽,但给人一种不安定感。
色彩在儿童食品包装中的作用
1.色彩增加产品对儿童的吸引力
某些色彩对于儿童有特殊的吸引力,如红色、橙色、草绿色、天蓝色等。它们在儿童食品包装中可以大面积运用。三原色、对比色的搭配比较适合儿童的视觉心理,也能影响到儿童的色彩记忆。这些五彩缤纷、生动活泼、天真稚拙的色彩,与其他元素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了儿童食品包装的显著特征,为大多数儿童所喜爱。如图1,这款包装所运用的材质是塑料材质,在色彩的运用上,采用了纯度较高的颜色,亮丽夺目。在包装上选用了深受儿童喜爱的卡通人物“海绵宝宝”作为主要趣味图形。儿童食品包装是所有食品包装中色彩最绚丽新颖的,它们以无声的色彩语言吸引着儿童好奇的眼光,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色彩增强产品刺激儿童的食欲
在食品的包装中,色彩不仅可以美化和装饰包装形象,还可以从视觉上给予消费者以相应味觉的暗示。如图2它所运用颜色是以黄色为主色,然后加上本产品的图形形象生动。引起人的味觉感。色彩的味觉暗示是指色彩通过视觉刺激人的大脑神经,然后根据大脑神经的记忆和联想形成一定的味觉感知即味觉感,不同的视觉色彩可以引起不同的味觉感。优秀的儿童食品包装多能够从色彩上准确体现出其食品的味觉特征,向消费者传达简洁而准确的味觉感知信息。
3.色彩增强食品包装中的味觉暗示
食品的包装就如同人们的衣服一样,是儿童第一眼决定是否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运用的就是色彩的味觉暗示功能。比如紫色是葡萄的颜色,在食品包装中紫色就通常代表葡萄味,黄色是香蕉的颜色,通常黄色代表香蕉味,红色是辣椒的颜色,通常红色代表麻辣味。除了取自于自然界的色彩经验外,之前的购买经验也是味觉暗示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样的,一个甜味食品包装通常用淡黄色,那么淡黄色食品包装将给有这种购买经验的消费者感觉:这种食品是甜味的。这就是色彩的神奇功能。
色彩在儿童食品包装中的运用
1.包装色彩基于儿童不同群体的定位
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幼儿期,年龄大概在2到3岁时他们都喜欢一些非常鲜艳亮丽明快的颜色,特别是那种对比特别明显的颜色,儿童在6岁之后他们对色彩的喜爱逐渐的表现出了性别上的差异。男生偏爱黄色和蓝色,他们会认为深色或者是稳重的色调更适合他们。女生则偏爱红色和黄色,她们觉得充满梦幻童趣的浅色调的更好看。当然,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审美也会随之改变,从开始喜欢鲜艳的亮色逐渐变为喜欢协调、稳重、柔和的颜色。儿童包装设计在运用色彩时也要跟着这种变化进行调整。
2.食品味觉象征色与趣味图形结合
儿童食品趣味图形和味觉象征色的结合可将所希望表达产品的色彩语言和视觉信息深刻准确的传达给广大消费者,给人心灵以及视觉上的满足和享受。在儿童食品包装的色彩设计中,为了更准确地表现食品的味道,同时也更符合儿童这一群体的心理特征,设计师常常将其味道的象征色相关趣味图形或文字结合在一起,共同传达出充满童趣的诱人的食品味觉信息。儿童饮料、方便面、冰淇淋、雪糕、饼干等的包装上常用到这种方法。比如,旺仔牛奶运用了大红色为主色调,色彩鲜亮,夺人眼球,在视觉上给人强烈的刺激,在中国红色也有一个吉祥的寓意。除了大红色之外还加入了黑色和白色以及小部分的黄色,这些色彩的加入增强了色彩的对比度。这一包装还运用了一个卡通的小孩子笑脸作为趣味图形,充分的了解儿童的心理,当他们看到这些可爱的儿童笑脸更容易接受和喜爱,还给消费者一种愉悦和亲切的感觉,符合孩子的审美和心理特征。
儿童食品包装色彩发展的趋势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儿童食品包装在设计水平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很多独特的设计。它的独特的功能让人惊叹,它所选用的包装材料可以根据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包装本身设定的有温度的上线。如果周围温度高于上线,包装的颜色就会变为冷色调反之则变为暖色调,它甚至还可以根据周围不同的色彩感应来自动调节色彩,这种独特的包装设计变幻莫测,让儿童和广大消费者产生浓烈的好奇心,也会让消费者记忆深刻,更加受孩子们的喜爱。单纯的孩子都是通过自己的眼睛来去了解认知外界的一切事物,他们不会去考虑复杂的问题,很直观也很单一。所以在商场中包装设计的形象化语言已经逐渐的替代了商场里那些咨询服务。由此看出食品包装在商场货架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了。未来的食品包装设计在通过各大企业和设计师们的努力,一定会为孩子们设计出更好更精美的食品包装,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结束语
通过对儿童食品的包装色彩的分析研究发现,可以总结现代的儿童食品包装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了,它是娱乐趣味性、文化性、功能性于一体了,它对包装色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准则,在以后不断的创作中要具有超前思想,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设计,进而更加迎合不同群体的儿童,提供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同时,我们要学习外国的包装色彩经验,走特色的民族化道路,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仿生设计在儿童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篇5
关键词:仿生设计,儿童食品,包装
设计师总会在设计中模拟自然界的动植物、人物、卡通的形态, 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儿童产品的包装更是如此, 设计师会将动画、漫画、广告中的人物、动物角色运用到设计中, 以此来吸引儿童消费者的目光, 从而促进销售。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和需求, 更贴切儿童的生活, 更易被儿童接受。仿生设计是未来儿童包装的一个设计方向, 它不仅从自然、艺术这些角度拓宽了儿童产品包装的创意原点, 更提高了儿童产品包装的趣味性、艺术性、启发性、益智性和教育性。
一、仿生设计在儿童食品包装中的体现
仿生设计主要运用于工业设计中, 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思维与方法, 它是从人性化的角度, 在物质上体现辩证、唯物的共生美学观。仿生设计在各种领域都有所体现, 如工业造型、建筑设计、家具设计、包装设计等。仿生设计在儿童食品包装中的运用, 主要体现在结合自然界的动植物造型, 或者以动画、漫画中的人物角色为设计原型来进行的设计。儿童消费群体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与成人思维模式不同, 他们性格天真, 追求新鲜, 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和想象。仿生设计则抓住了儿童这一心理需求, 结合了仿生设计的包装, 不仅满足了他们对自然的幻想, 也增强了他们的认识, 而能让孩子获得知识和教育, 更是多数家长的心理需求。
仿生设计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首先体现在形态仿生设计中。市面上有不少儿童食品的包装都将造型设计成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原型。儿童食品针对的对象就是儿童, 为了能使产品的形象更加生动, 将产品设计得与其自然界中的原型一样, 可谓是锦上添花。例如草莓味的食品就将其包装造型直接设计成草莓的形象, 正好是产品本身的直接代言, 既满足了消费者的视觉享受, 也促使消费者对其产生味觉想象, 最终实现其商业价值。
1. 儿童食品包装中的形态仿生设计
仿生物形态设计是在对自然生物体,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等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态的认知基础上, 寻求对包装形态的突破与创新。儿童食品包装中的形态仿生设计又包括造型的仿生设计和图形的仿生设计。设计中采用仿生设计的方法模仿大自然当中儿童熟悉和喜欢的动、植物形象, 借助这些可爱有趣的形象造型来拓展儿童食品包装的造型设计, 使得产品更增添了一份天真和童趣。包装造型的仿生设计, 会让儿童对其产生认识, 并会自觉区分现实的原型, 增强儿童的事物认知能力和辨识能力。
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 除了造型的仿生, 还有包装装潢设计中图形的仿生。儿童不同发展阶段对图形的认识是不同的, 活泼、具有动感的线条和图形更适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就像绘画时, 他们也喜欢以自己在生活当中常见的、熟悉的事物为原型来进行描述。所以如果包装上的图形内容反映的是儿童所熟悉和认识的事物, 那么儿童理解的水平就会相对其它较高, 也更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兴趣。因而, 在进行儿童食品包装的图形设计时, 应多对儿童周围环境所熟知的事物原形进行提练、设计, 这些图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
2. 儿童食品包装中的色彩仿生设计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生物本身的色彩时可以被直接运用到我们的设计中去。根据自然界中各种色彩的特性我们可以从中探求出很多的色彩设计方法, 更好的去体现我们的思想。色彩仿生设计是一种借助自然界生物力量的优秀设计方法, 它的出现可以使人们看到一些不可思议的设计作品。儿童食品要想在第一时间内抓住家长和儿童的目光, 首先就在包装色彩的第一印象中。色彩的仿生,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色彩的运用要和自然界中实物的色彩统一, 这样才能实现仿生的效果。例如, 在儿童的印象中, 苹果是红色的, 香蕉是黄色的, 西瓜是绿色的等等, 在儿童的观念中已经有了自然界中生物颜色的先入为主, 所以色彩的仿生对于包装来说是成功设计的重要一步。其次在包装的色彩处理上要尽量做到大统一、小对比, 通过色彩的三要素来决定色彩的统一和对比、设计出色彩的韵律和层次、空间感。在做色彩仿生设计的同时, 也要注重色彩和包装主色调的和谐统一, 包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由色彩、图形、文字等多种元素构成, 各元素之间也要相辅相成, 才是一个完整的包装。
二、仿生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仿生设计通过对丰富多样的自然界生物的模拟与再创造, 带来了丰富的设计作品与成果, 也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德国著名设计大师路易吉·科拉尼说过:“设计的基础应来自诞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现的真理之中。”。包装中加入仿生设计, 既满足了现代消费者求新的心理, 也适应了现代包装发展的趋势。运用仿生设计的包装就符合当今人们对于包装形式新的要求, 因为仿生的包装能够最大程度的体现其设计的合理性, 它以新颖的造型、突出的个性以及具有亲和力的特征, 拉近了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儿童食品包装, 针对的对象群体是儿童, 仿生的设计就变得更加的有意义, 可以给予儿童更多与自然接触的机会, 收获更多知识。仿生设计在儿童类产品包装中的应用将会是未来一个新的亮点和重点。
参考文献
[1]于帆, 陈燕.仿生造型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11.
[2]詹云, 冯立.基于自然形态仿生的现代儿童用品包装设计[J].商场现代化, 2008.
[3]李京涛.色彩仿生在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10 (3) :195.
[4]梁黎.儿童产品包装设计中的仿生形态探索[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 2009
[5]姚平, 路易吉·科拉尼.仿生设计传奇[J]艺术与设计, 2004.
儿童食品包装中的色彩仿生设计分析 篇6
现今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裕, 在许多家庭中人们对于儿童的消费投入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们经常会满足孩子的要求, 据调查, 在我国, 40%的家庭总支出中大约有40%的资金花在孩子身上。因此, 儿童食品的消费市场有着非常大的潜力。成功的儿童食品包装色彩设计一方面可以提高儿童的色彩视觉环境, 另一方面可以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儿童食品包装色彩大多都会采用比较饱和的色彩进行简单的拼凑, 色彩比较鲜艳。
不太符合儿童对于色彩的审美偏好。对此, 针对儿童食品包装色彩设计, 我们从仿生物色彩的角度研究, 设计出更多的符合儿童的审美偏好的设计作品。
2儿童对色彩审美偏好分析
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提出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亲近和了解, 融入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可以获得心灵的解放。儿童偏爱自然生活中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因此, 将仿生色彩运用到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是较好的设计手法。
3仿生色彩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的应用
仿生物色彩设计主要通过对生物体的模拟和演变来进行的。通过对于生物色彩的认识, 直接利用生物色彩的要素, 对生物色彩的客观、自然特征和意义进行较为直观的提取和演绎。
自然界中存在着很多生动有趣的色彩现象, 并且对于儿童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这些自然界色彩斑斓的色彩现象和成因将会为我们进行儿童食品包装的色彩创新, 提升儿童的色彩视觉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3.1儿童食品包装中的色彩形式与内容异、同原理仿生
自然界中生物系统的色彩现象, 生物的色彩表面特征和内部特点相统一。运用色彩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原理进行仿生色彩设计在现代儿童食品包装中运用比较普遍, 它可以在色彩设计与儿童消费者建立一个无声的沟通的桥梁。如香蕉的黄色, 黄色:具有快乐、活泼、希望、光明的感受特点。图1为一款日本儿童果汁饮料的包装, 设计师抓住了香蕉最典型的外部特征, 模拟香蕉的色彩让消费者在看到包装的第一眼就很快地联想到香蕉的美味, 和儿童的联想思维产生共鸣。
色彩形式与内容相异的现象在自然界也是普遍存在的, 这种相异性的特点往往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同寻常的奇特感觉。根据这一现象而进行的仿生色彩设计通常能够突破常规思维, 更加有助于色彩设计的创新。例如, 图2“每日果实”儿童糖果系列包装设计中, 整体采用了色彩形式与内容相异的现象。“每日果实”外部包装采用了富有田园气息的的果篮造型, 内部的六个小包装是根据“果实”所设计的。外包装和内部小包装均采用贴近水果浓香的饱和色彩来表现。整个包装令人垂涎欲滴, 而果实包装与糖果的内容相异性更加为儿童糖果产品带来了一种奇妙的新奇感。
3.2儿童食品包装中的生物成色原理仿生
在生物成色原理中色素成色和结构生成色最为主要。鲜花会由于色素的变化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现象;蝴蝶的美丽翅膀的色彩由于其结构生成;也有两种成色原理的综合运用生成色彩。儿童食品包装中的生物成色原理仿生一般采用色素成色原理完成。
生物色彩采用色素成色原理进行包装色彩设计可以真实地反映食品的自然特征。图3, 此款儿童桔子软糖采用了生物成色原理仿生设计, 采用橙色对软糖产品成色, 小包装用透明的包装纸进行设计, 把产品清晰的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且桔子的特征更加深动。整个色彩反映真实的桔子实物的特征, 设计非常的深动, 鲜活, 把桔子的内部结构特征展现得一览无余, 吸引儿童消费者的注意, 从而达到引起购买的目的。
4结语
目前的儿童食品包装业充分表明, 有着新奇的元素来感染儿童消费者, 以获得消费者的好感。色彩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 本论文提出了将仿生色彩运用到儿童食品包装中的新理念, 论证了该理论是可行性论点。将生物成色现象原理运用到儿童食品包装中, 通过对于色彩的提取与演绎设计出色彩鲜活、明快和美味的色彩, 从而和儿童消费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参考文献
[1]于帆, 陈燕.仿生造型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11) .
浅谈趣味性儿童食品包装 篇7
趣味性设计的包装可以用自身的幽默来愉悦和感染消费者的心理情感。这样,不仅给消费者提供了功能性的价值,还在精神层面上让消费者得到情感上的慰藉和呵护。
一、儿童食品包装的特点
儿童食品包装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遵循设计的基本规律还要考虑儿童生理以及材料和工艺等多方面的问题,才能设计出具有独特性的儿童食品包装。所以在儿童食品包装中一定要考虑造型、色彩、图形等设计元素的使用是否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当今社会,包装水平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明下不断提高,现在无毒无污染的“绿色”材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少动漫卡通形象的运用也让儿童食品包装设计走向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二、趣味性心理要素
(一)趣味性心理要素的概念
趣味性的意思是指通过设计者的构思和创新,给产品带来设计亮点,通过这些亮点给消费者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包装外观的视觉中心,也是其外观包装设计表达的趣味中心,可将人的视线集中在此,把握好包装的主次关系和整体设计效果,是创作中最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关键所在。
(二)儿童消费心理的特点
儿童的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所以儿童是一群非常感性的消费群体。而经过趣味性设计的包装正好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因此,要想让商品在市场上避免昙花一现,就必须使消费者不仅购买该商品还要让消费者使用后不断地重复购买,这样才有可能让商品在市场上永存。但是,不同的消费者,在不同的背景、修养以及教育的影响下,他们的审美体验也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消费者对趣味化包装的认知和感受也是不同的。人们往往凭借自己的心理印象与感觉来购买东西。在对商品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从消费者对包装的色彩、造型、图案、体积及重量的不同个性心理爱好进行考虑,这样会满足消费者对商品包装设计的不同偏爱,因为这种偏爱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长时间下去,会让消费者形成一种习惯性的购买心理。
儿童刚出世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物质需求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和父母及身边人的指引下慢慢形成的,对商品的认识和了解也是逐年增长、逐渐改变的。所以在设计中要考虑儿童有特别的好奇心、极强的模仿性、稳定性差的一些共同的心理特点。
三、趣味性心理要素对儿童消费心理的影响
(一)色彩在儿童消费心理中的作用
在包装设计中,色彩可以说是最耀眼的设计元素,当人的眼睛看到某种色彩的时候,在大脑神经的作用下,人的心理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联想。色彩可以起到帮助人们识别和认同产品的作用,还能促进销售,可以说色彩是包装的“代言人”。
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尤其是儿童食品包装,色彩的搭配可以给人带来感觉上的联想。比如:低明度给人硬的感觉,高明度给人软的感觉;纯度比较高和纯度比较低的色彩都会给人一种比较硬的感觉;而中纯度的色彩却会给人一种很柔和的感觉。可见,要想让人有不同的味觉联想,就必须把不同的色彩按不同的规律来进行搭配。所以,在对儿童食品进行包装设计时,尤其是在色彩的应用上,一定要针对性的去设计,比如,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和不同性别的儿童,要有针对性地应用色彩对包装进行设计。
(二)图形对儿童消费心理的影响
美国有人曾做过一项实验调查:有60%左右的消费者进入商店买东西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包装改变了他们的最初意愿。尤其是儿童,因为他们对产品的本身价值没有定位,所以他们在选择商品时很有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形。一些新鲜有趣的图案就能勾起他们购买的欲望,甚至能直接决定他们的选择。包装是产品区分的基础之一,它能说明产品名称、品质和商标,介绍产品的特效和用途,还能在此基础上展示企业的特色。笔者认为:应该针对相关消费者在包装上适当地增加一些信息容量,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还可以让儿童通过包装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
孩子们对某种商品形成较为固定的印象——商品或包装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应用图形的结果。消费者可以从图形、色彩、文字中获取一定的信息,而信息量最大的却是图形。图形包装包括图案、绘画和摄影等,图形可以把商品的特色放大,还可以对产品进行比喻化、象征化和联想化的描述。儿童求奇、求新、求知的欲望很强,所以以儿童为目标市场的产品在包装上可以大胆用色,在图形上突出标识语,突破传统。
(三)造型对儿童消费心理的影响
儿童在购买东西的时候,商品包装的造型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购买欲望,所以,包装的造型不仅要有保护商品和方便运输的功能,还要起到吸引儿童注意力的作用。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发现:婴儿偏爱复杂图形,两岁之前的幼儿喜欢轮廓多有动感的图形,如:曲线。3到7岁儿童喜欢几何图形。1985年丁祖荫、哈咏梅通过对各种形状的研究,得出幼儿掌握从易到难的形状顺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因此,婴幼儿的视觉有对圆形物体优先注意的特点,这就是儿童刚开始绘画时使用大量圆形的原因。市场上一些以饱满、圆润为主的包装造型就是抓住了孩子“趋圆性”的心理。
儿童食品包装的造型、安全以及便利的问题: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这个环节,要了解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设计包装外形时,一定要避免儿童在使用的过程中被坚硬的棱角划伤等,所以,最好是采用一些圆弧的曲线形状等。另外,在开启包装这方面,因为儿童会对比较难以开启的食品包装有反感甚至是抵触的心理影响,所以也要充分考虑到儿童自身能力的不足,做到方便儿童使用的效果。
近年来儿童食品包装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一些可爱精巧的造型、绚丽的包装色彩不仅能吸引儿童,还能吸引成年人,都有忍不住想要购买的欲望。因此,给这些美味食品配上富有创意的可爱的包装,在某种意义上,它就不再是单纯的美味食品了,而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象征着一种生活方式,还能增加和满足人们心理愉悦的功能。
笔者认为好的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不仅要准确反映食品特征,传达食品信息,让儿童感受和体验食品带给他们的喜悦,还能开发儿童的思维,起到促销的作用。所以儿童食品包装设计,根据商品本身的特点,以儿童消费的心理和审美为切入点,来研究儿童食品包装的设计和创作。通过正确合理的应用色彩、造型、图形,设计出儿童喜爱的食品包装。
摘要:儿童食品是现代商品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在包装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不但要遵循基本的设计规律,还要从儿童的生理角度、心理角度以及家长的审美角度进行考虑。优秀的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应在造型、图案、色彩、文字、材料等各方面来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征,它是一项具有人性化与特殊性的设计。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图形创意已是一个民族包装设计领域发展的方向,也是增加商品吸引力、竞争力与号召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结合儿童消费心理学、设计艺术学理论对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视觉要素进行了阐述,对儿童食品包装设计的图形创意与色彩进行阐述。
浅析现代儿童食品包装图形设计 篇8
关键词: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图形设计
一、现代儿童食品包装设计现状
目前我国的儿童食品包装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以多样性图形包装、绚丽色彩的包装、创意文字的包装、新颖造型的包装为主要设计类型,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儿童消费者。而当下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有多种多样的图形设计形式参与其中, 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扩大了包装产品的信息化传递渠道, 强烈刺激了儿童的感官, 并且儿童能够更加清晰、明确地识别产品信息, 促进儿童的购买行为, 为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现代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图形设计的运用
儿童这类特殊的消费群体, 他们对文字信息的识别与理解能力因为受到年龄和其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而十分有限, 与文字相比, 图形更加简洁、直观, 识别性更高, 也更容易让儿童接受。因此, 现代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 图形设计是包装视觉传达设计中最为关注的中心。
1. 文字的图形化设计
在日本CISCO日清思高麦脆批巧克力薄脆饼干包装设计中, 设计者将文字转化为图形模式, 在传达文字信息的同时, 带给产品更活泼的画面感。
2. 原材料的展示设计
上好佳食品集团旗下有多种多样的食品, 在其包装中, 设计者将食品的原材料运用到食品的包装上进行展示设计。通过原材料的展示, 从而更加直观地告诉儿童薯片或是虾条等是由何种原材料做成的, 各种不同口味产品都是何种原材料参与制作而成的, 从而大大减弱了父母对于儿童食品用材的担心, 有效将食品所具有的安全性传递给消费者, 便于消费者放心购买。
3. 食品形象的设计
国内著名的食品品牌旺旺集团, 设计者以生动活泼的卡通人物为旺旺的企业形象代言人, “旺旺”的嘴巴大大张开, 眼睛圆溜溜、水汪汪的, 表情十分夸张, 样子很是可爱。其旗下的小馒头、仙贝、星星饼干等各种食品包装中都以“旺旺”为主要设计元素, 同一个形象、同一张笑脸, 加深了儿童对于食品品牌的记忆, 同时极大地加强了品牌的识别性, 使儿童买小馒头、仙贝、星星饼干等食品时能够快速想到此品牌。
三、儿童食品包装图形设计的必要性
1. 提升了企业效益
图形设计作为主要的视觉元素, 能够将产品信息更加直观地传递给消费者;文字的图形化设计、食品的形象设计, 使企业形象在儿童的脑海中印象深刻, 提升了儿童的购买欲。原材料的展示设计体现了食品食材的安全可食性, 让父母更加放心地为自己的孩子购买该类食品, 使企业形象在儿童及家长心中更饱满, 也为消费者再次购买该类产品打下了良好基础。
2. 满足儿童的需求
包装需要以儿童群体为设计受众, 以图形设计的信息传递功能为基础, 结合文字的图形化设计、原材料的展示设计、食品的形象设计, 以视觉元素代替语言文字, 更加清晰地传递设计理念, 易于儿童快速认清、读懂产品信息, 刺激儿童的视觉神经, 以加深儿童对产品品牌的记忆, 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 不仅能在产品的质量上迎合儿童对物质生活的偏好, 也能使儿童在精神层面对企业产生好感。
现代儿童食品包装中的图形设计, 采用原材料展示设计表达的直观性;采用食品形象设计加深儿童对品牌形象的记忆, 激发丰富想象力;采用文字的图形化设计使产品特征更加鲜明, 提升包装的视觉效果, 使包装具有趣味性和艺术审美性。图形设计不仅能够刺激儿童的感官, 并且还能引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
参考文献
[1]范婧楠, 张立.浅谈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卡通形象的应用[J].智富时代, 2014, (9) .
儿童食品类包装的特性 篇9
[关键词]味觉感 味觉暗示 联觉现象
一、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味觉感的提出
所谓儿童食品包装设计的味觉感,是指运用色彩、图案、文字、造型等美术设计手段,对儿童食品进行包装,充
分表现食品属性的味觉,并通过知觉联想使见者能够产生味觉暗示。这种味觉感,是儿童的味道体验,具有直觉性,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产生美好的味觉联想。再加上经验知觉的作用,可以产生食欲,进而引发购买欲望,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
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与一般食品不同。因为,儿童不会考虑食品的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问题,只是通过包装与广告,注重味道和自己的喜好。对儿童来说,包装设计所引发的心理上的味觉感是非常重要的,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但是,目前许多食品自身的色彩并非美观动人,不能引发儿童的味觉感,这就需要应用各种手法加以表现,使其造型和色彩更加完美和丰富,使食品包装不但能迅速地抓住儿童的眼球,而且能让他们觉得包装的食品新鲜美味,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和立即购买的冲动。所以,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必须注重“味觉感”这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食品包装的味觉感设计的基本原理主要利用人的联觉现象。联觉现象按照心理学的解释,就是指由一种感觉引起其他领域的共通感觉。如音乐家用歌曲、乐曲的声音刺激人的听觉,使人产生某种视觉形象。同理,食品包装的味觉感设计就是利用色彩、图案、造型灯光刺激人的视觉,使人产生某种味觉现象。如果看到鲜艳的红辣椒就感到包装的食品一定很辣;看到青梅子感到包装的食品一定很酸。也就是说,当儿童看到食品包装设计的图案、色彩时,就能够对包装内食品产生某种味道和品质的良好联想和预期。
这种联觉现象,往往是可以感受而难以言传。但是,它可以通过另一种可比的形式即包装设计进行陈述,这就是包装设计的魅力所在。食品包装设计如何才能够获得儿童的好感,产生美好的味觉暗示,需要涉及以下问题。
二、儿童食品包装味觉感的设计
1.包装色彩的味觉设计。民间通常有“近看色,远看花”的说法,说明人们在观察东西时,先注意的是色彩,然后才近距离地看见图案等细节。可见,色彩味觉设计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人对食品的味觉感来自视觉,而色彩是最具有视觉信息传达能力的要素之一,会对人的心理造成较强的刺激效应,是儿童在接触食品时能够最快捷地收到的信息。尤其是在现代化时代,色彩的作用远不止美化和装饰、还具有超越语言的能力。因此,可以对低年龄和低文化程度的儿童表达各种信息,左右他们的感情,即色彩在信息时代所有的信息化功能。所以,包装的色彩设计,在食品包装设计中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整个包装设计的基调。
儿童通过眼睛观察色彩,产生丰富的味觉联想,具有规律性。如看到某一颜色时,会联想起各种各样的事物,或者联想到和颜色有关的东西。比如,红色的硕果使儿童产生甜美的口感;又如,蓝色在食品包装设计上会产生增加视觉冲击力,如著名的丹麦蓝灌曲奇饼就是一个范例,让儿童感到它的高雅和芬芳诱人。
包装色彩的味觉设计要注意从儿童心理出发,在色彩搭配上应注意符合其感知习惯、思维和想象,要充分考虑其习惯和习性。因此,儿童食品包装设计,需要通过色彩关系把明度、色相、纯度调子同时考虑进去,才能迅速抓住儿童的眼球和心理,让他们觉得包装内的食品鲜美美味,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成为一个成功的儿童食品包装设计。
2.包装图案的味觉设计。食品包装图案对儿童产生的味觉信息影响,一般仅次于色彩的影响。因为色彩附着于图案,图案依靠色彩来加强,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表现。许多时候,往往是色彩和图案同时对儿童产生味觉感,无法分出是那个因素产生的作用。所以,包装图案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包装图案的味觉感主要是通过食品包装上不同形状、不同风格的图片或插图使儿童产生味觉暗示。比如糕点、蜜饯、方便食品等,采用圆形、半圆、椭圆装饰图案,可以使儿童有暖、软、湿的温和口感;而图片、插图的运用同样也能起到刺激儿童食欲的作用。比如,将食品的实物照片放在包装上,不仅可以将包装内食品的样子展现给儿童,而且利用图片将食品“美容”使他们更认为包装里的食品一定如图片一般“色、香、味”俱全,从而加强包装的味觉感。
包装图案的味觉感除了通过食品包装的形状、图片产生以外,还可以通过感情过渡而来。例如,当儿童渴望得到某食品时,忽然发现包装上有该食品美丽的插图,一定会注目观看。所以,带有浓厚的感情倾向的手绘插图、美丽风景图片、浪漫传说图画等,都会在包装上营造出情感氛围,先给予情感暗示,然后再通过儿童情感的渴望,过渡到对包装内食品的美好味觉联想。
3.包装文字的味觉设计。自古以来,文字是人类传达信息的重要视觉符号。包装文字作为食品包装的附加信息,可以烘托气氛。可直接用清晰的语言告诉儿童有关食品的信息,通过文字直接提供味觉感。如:德芙巧克力的“浓浓如丝般感受”,以醒目的广告语来强调阿尔卑斯奶糖的“甜蜜如拥抱”,通过注入感情,间接向儿童提供味觉暗示。
可见,包装文字向儿童提供的味觉暗示要比其他形式更直接。受儿童文化程度的限制,包装文字必须注重儿童文化以口语文化,为主的特点,尽量采用明确、清晰和简练的语言。
4.包装造型的味觉设计。食品包装的造型的差异呈现出来的质感,同样可以影响儿童看待食品味道好坏,对味觉表达产生影响。为了迎合儿童心理,儿童食品的包装造型可以按卡通形象、宠物形象、玩具造型等设计,先博得儿童的喜欢,激发其兴趣,引发其味觉暗示、味觉联想。
5.包装材料的味觉设计。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包装儿童食品的各种材料,由于材料的性质差异,会呈现出不同的质感,进而影响和暗示食品的味道。如雀巢矿泉水采用淡蓝色材料的瓶体,就显得比普通白色材料的瓶体有档次高、味道好。所以,包装材料的味觉设计,就是在包装材料的选择和造型上,运用美学原理和食品特性,将各种材料制作成既有美感价值、又能体现食品特性的包装形体,向儿童提供味觉暗示。比如,包装膨化食品,如选择透明的塑料袋包装,就没有用不透明塑料或者铝箔纸包装让人感到香脆可口。
以上五个方面,是进行儿童食品包装设计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根据儿童视觉流程和视觉习惯,通过艺术表现手法,对以上五因素进行合理地排列组合,就会使食品包装具有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准确地传达食品信息,产生较强的联觉现象,达到较好的味觉设计效果。
三、儿童食品包装的味觉感设计存在的问题
研究儿童食品包装的味觉感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儿童食品包装的味觉感的源泉是其内在的味道。包装只是一个外表,味道才是影响儿童食品包装的味觉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尊重和不脱离儿童食品的内在味道,还不能只考虑“味觉感”,必须注意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条件的限制。那种脱离企业成产实际,单纯谈食品包装设计的“味觉感”是行不通的,会使包装设计丧失应用的意义。
儿童食品包装的味觉表现是人类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产物,对它的研究是包装设计快速发展的必然。儿童食品包装的味觉设计,不仅要把握“注重消费心理需求和环境保护”的现代包装理念,还要吸收早期设计的朴素自然、天人合一的观念,不但要装潢精美、轻巧、透明、多规格、方便,还要便于食用,便于使用,便于携带,便于储存,便于计量。同时,其味觉的表现方法也要越来越丰富,为这方面的研究、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让·罗尔·布约克奥尔德,(王毅译).本能的缪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胡绍中.包装设计[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3]李莉婷.色彩、构成、设计[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5.
[4]马一平.色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刘伟东.现代企业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6]叶奕乾.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
相关文章: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02-18
深夜那盏灯作文500字02-18
中国儿童寓言故事02-18
美国与中国儿童时期教育的差异02-18
中国儿童家具市场调研02-18
儿童安全论文提纲02-18
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与营养基金02-18
儿童不宜多食“损脑食品”02-18
儿童食品广告02-18
广播稿:谈谈儿童的食品问题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