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论文

关键词: 体育论文 教学特点 高校 体育

初中体育论文(精选6篇)

篇1:初中体育论文

初中体育课足球教案 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教案

体育课足球教学教案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养成积极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终生体育。让学生对一至二项运动技术知识,技能技巧以及理论知识进行专门和深入的学习,并使其熟练掌握一些运动技术、技能。

二、教材分析

足球运动的特点是:趣味性、集体性强、竞争激烈、锻炼身体效果明显,是学生特别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接触了足球,有了一定的足球基础,根据本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我选择“脚内侧踢球,脚内侧停地滚球”作为本节课的主教材。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二年级,共40名男生。学生对足球有过接触,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高中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90%的学生掌握脚内侧踢、停球的要领及要求。

2.技术技能目标:70%的学生能较熟练掌握、运用脚内侧踢、停球技术。

3.情感目标:利用游戏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支撑脚的位置和脚触球的部位。

难点:支撑腿的弯曲,主动迎球后撤时间的掌握。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景教育等,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热身阶段(10’)

1、课堂常规

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二)实践与提高阶段(15’+15’)

1、尝试性踢、停球练习

2、脚内侧踢、停球

3、(1)两人一球相距5米踢、停球练习.(2)拓展与延伸练习.4、游戏(点球射门)

(三)结束与评价阶段(5’)

1、放松操.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2、对本课进行小结,布置收回器材.八、运动负荷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最高心率为180次/分,出现在第二十、三十五分钟 运动密度约为50%,运动负荷为中等。

九、场地器材 足球40个

足球场

训练背心

标志盘若干

小球门4个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篇2:初中体育论文

关博

摘要: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是指体育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知识、学习技能、规则、方法的一种教学方式。学习策略学习过程既是一个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与探索的过程,同时也是智慧生成的过程.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生成智慧,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自主学习

正文:

智慧是人类大脑思维的独特产物。它不是实体,也不表现在经验的结果上,而是体现在经验、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之中。对于人的生存,智慧表现在对问题的处理、对危难的应对、对实质的思考及对实验的技巧等方面。与体育教育有关,智慧表现在如何获取、处理及立用体育知识、技能,即统率体育知识、技能。恰恰是这些,体现了智慧具有世界上任何事物所不具备的独特价值。用智慧统率体育知识、技能已经成为21世纪一项伟大的体育教育宣言。这个宣言的核心理念就是召唤人们去做“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人。作为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人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关系到学生是否拥有体育知识、技能的根基,更牵系学生智慧能否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生成。

一、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应该生成智慧

什么样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才有利于学生生成智慧?学生自已不能给这个问题明晰的答案,只有通过具体的体育教学才能实现。那么,什么样的体育教学才具备这一功能呢?答案是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是指体育教师围绕新课标,以教材为载体,依据学生“使用个人才智”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知识、学习技能、规则、方法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既能体现出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能满足体育教学要有效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类型需要的超前意识。

信息与知识爆炸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可伴随而来的问题是学生应采用何种学习方式来应对这种进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调查表明,目前仍有80%以上的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或传授着课本上的体育知识、技能。或者说,绝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还仅滞留在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能这个单向量的层面上。几乎没有形成向体育课堂教学要方法、要策略、要智慧的理念。今天的时代,要求体育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掌握一种在信息和体育知识、技能丛林中,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方法获得最有价值体育知识、技能的智慧。这种智慧不仅能够用来“纠偏”、“拨误”,而且还能够用来提升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方面的效率与价值。毫无疑问,这种智慧的获得,仅从体育课堂教学方式来讲,就不能只强调对体育知识、技能本身的传授,而要加强生成智慧的教育。因为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理念的深度理解带来了体育知识、技能的增长和更新速度的加快,在学校里学到的体育知识、技能很难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记住多少书本上的体育知识、技能,而是掌握获取体育知识、技能的方法,体育教学的目的也应该是让学生最终学会体育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在今天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在讲授书本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教会学生获得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策略、技巧、规则等.并以此来引领学生去生成新见解、新知识与新思想等。这些新见解、新知识与新思想就是帮助学 生最终生成智慧的潜在信息。心理学家林崇德指出:学生获得与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因为获得与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这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只能是主体自我的认知活动,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自主学习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它的源头是学生主体内学习愿望、动机与兴趣的激越;是学生个性的自由飞扬;是学生智慧的充分绽放。

二、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何以生成智慧

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何以生成智慧?学者吴甘霖分析了智慧统率体育知识、技能的九种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改变体育课堂学习方式。改变体育课堂学习方式是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用智慧统率体育知识、技能的阿基米德支点。耍实现体育课堂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关健在于更新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更新,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让体育教师意识到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比原有的教学方式更好、更强、更有效。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方式,比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好就好在它更多地强调了体育知识、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同时获得;强就强在它更多地注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有效就有效在它更多地突出了学习策略获得与创造性思维之间内在关系的形成。

创新素质是个体以生理条件为基础,把外在获得的信息内化成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相连的心理品质,是个体思维独特性的产物。创新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指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它是创新的动力源,解决“想不想创新”和“敢不敢创新”的问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好奇心、求知欲、质疑精神、批判精神、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创新精神不同于某种单纯的创造技巧或创造方法,它更多体现的是人的一种个性倾向。某一创造技巧或创造方法可以通过专门训练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但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却不可能在短短的几节课就能获得,严格地说,它不是“教”出来的,是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育”在日积月累的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种教育教学实践的最突出特点就是要保证并弘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在这一点上,学习策略的获得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存在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如,自我提问是一种重要的元认知策略,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向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些“为什么”会引导学生对自己思维过程中的材料进行严格的估计、精细的检验,以确保思维的正确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就会得到充分的训练与考验。创新能力由创造性想像和创造性思维两大支柱构成。创造性想像是中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想像。精加工策略中的人为联想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具有重要作用。人为联想策略指当学习材料本身意义性不强时,学习者可以展开联想,自由地赋予其意义,以便与学习者的记忆与提取。因此。在运用它的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会得到训练。如,要记住排球迎面垫球的“一插、二夹、三提”的动作要领,可以让学生进行如下的联想:天空飞着一只银灰色的气球;眼看这只气球将要落到地上,我夹紧双臂插到气球之下,用劲一提,它又飞向了空中……

再如,为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可用谐音联想法教学生记忆数学圆周率(3.14***932384626……)的值: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吃,酒杀尔(897932),杀不死,乐尔乐(384626)。同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记忆有关生辟的体育术语或动作要领。这种谐音联想法本身就是自由联想的结果,因而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想像。

创造性思维就是应用独特、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具有五个特点:①创造性活动新颖、独特,且有意义;②思维和想像构成其两个重要因素;③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新形象和新假设的产生带有突发性,即灵感;④在思维的意识水平上,创造性思维是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⑤在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上,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这五个特点 说明,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方式,但它又不是某一具体的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体。因此说,培养创造性思维既要培养它的具体思维方式,又要培养它的思维品质。基于这个事实,在我们的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中,我们应强调常用学习策略与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之间内在关系的训练。识记策略包括自由回忆策略和自由联想策略。自由回忆策略使用的是先对学习材料提出归类标准,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回忆,回忆的顺序不限。这种策略一般在单元学习后巩固所学体育知识、技能时所用。如,在进行铅球教学时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各种投掷项目,让他们在回忆其它投掷项目中,加深铅球与其它投掷项目明显区别的形象。为积极记忆铅球的动作要领起铺垫作用。自由联想策略使用程序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联想.从而记住学习材料。这种策略一般用于新授体育知识、技能后的巩固或拓展,使用时体育教师要提示学生尽量联想与新授体育知识、技能有直接相关的事物或生活经验。如,在教实心球投抛时,可让学生联想农忙中农民“抛秧”或造房时瓦工“抛砖”的情景。在教“集体舞”时,可让学生联想电视中看见的一些大型“舞蹈”表演场景。在让学生进行合作游戏创作时,可诱导学生联想生活中所见的民间游艺等。使用识记策略其本质就是训练学生的比较和分类能力,而比较与分类能力又是思维深刻性和敏捷性的具体特征。精加工策略指将新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与脑中已有体育知识、技能联系起来以增进对新体育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记忆。比较常用的有摘录与勾划、提要策略等。摘录与勾划策略是指在学习新授体育知识、技能时对学练中重要信息进行有目的的记录或在所记录的信息中勾划出相关的重点。摘录一般用于语文课中读懂一段话,用它来概括段落大意,而我们体育课堂学习中的摘录是在学练过程中有目的地记录一些学练心得体会。勾划常用于语文课文段落学习中,特别是用在理解段落中各个句子的意思时。而体育课堂的勾划是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进行总结所学体育知识、技能的重点、难点。在开始运用勾画策略的阶段,一般由教师提出勾划的任务,如划出所学技术、技能的重点及关键。由于在摘录与勾划过程中学生要比消极学练付出更多的脑力劳动,所以这一策略的运用能指引学生注意学练过程中重要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深水平加工,进而对强化思维的深刻性训练有积极作用。提要策略是指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体育知识、技能的动作要领,表述提炼出来的体育知识、技能要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使用这一策略的程序是:关注学练过程找出练习要点,排除不重要的多余信息;弄清练习要点间的层次关系;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达。由此可见,这些策略的本质都在于训练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而思维品质中的深刻性也正是这些能力的具体标志。加强精加工策略训练也就是加强体育思维品质中深刻性的训练。

组织策略指学习者学习新信息时,将学习内容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结构模式的学习策略。它能够帮助学习者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层次加工.使体育知识、技能系统化、结构化,形成清晰的体育知识、技能网络,扩展和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主题纲要法和符号纲要法。主题纲要法是指在学习新体育知识、技能时抓住该知识、技能的主要脉络,用有层次的标题和短句来概括体育知识、技能并揭示体育知识、技能间的内在联系。如,在学习蹲踞式跳远技术时,先让学生给老师的完整示范动作划分结构段并概括各结构段的技术名称。接着分组让学生通过反复分解练习体会各段之间的技术要领并弄清各技术要领间的层次关系或作用。并让学生各自的列出一个学练技术结构纲要,见图l。蹲踞式跳远技术结构纲要

助跑(15~20米加速跑)————踏跳(正确踏板、有力踏板)————腾空(有高度、正确收举腿)————落地(正确伸腿、有效缓冲)图1技术结构纲要法示意图

符号纲要法是运用一些体育术语(或符号)代表一个概念(或一个知识点)然后再用一些连线将这些概念(或知识点)连接起来,以表达一个概念体系(或一个领域的知识结构)。如,在学习关于球类的分类关系形成一个网络体系,便于理解和记忆,见图2。由于组织策略的本质强调的是概括,而概括又是思维品质中深刻性和灵活性的具体特征,这样在加强组织策略训练的同时也就等于加强了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和灵活性的训练。

图2符号纲要法示意图

元认知策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与控制。如,如果学生在学练中有自我检控的习惯,即每练一步都要回头问问自己,练这步的依据是什么?这个依据正确吗?于是他马上就会意识到在学练过程中的疏忽与漏洞.并对此予以纠正,并使后续练习得以顺利进行。这个过程就是元认知的自我监控在其中起了作用,它保证了体育学练的正确与有效。元认知策略的本质是使学生学会自我调控与内省思维,而自我调控与内省思维的本质就是反思与批判。这正是思维品质中的批判性特征。因此,在加强元认知训练的同时也是在加强思维品质的批判性训练。体育教师使用学习策略教学方式,带来的效果是学生某些创新素质的改变。随着学生创新素质的改变,他们会不断地产生新见解、习得新知识、掌握新方法,这些新见解、新知识与新方法就是一种经验的升华,一种能力的再现,一种智慧的孕育。

三、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怎样才能生成智慧,既然通过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新见解、新知识与新方法并最终潜移默化地生成智慧,那么在体育课堂教育实践中我们体育教师应如何做呢?(一)生成创新能力

体育教师知道创新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体育教师真正具有创新的思维或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思维或创新能力首先是对自己的否定,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这种勇气就是要改变过去的教学规则、上课程序与体育知识、技能传授的方式,即要打破原有思维模式、积极创造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养成。体育教师能不能创新,首先是想不想倒新和敢不敢创新的问题。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包括质疑精神、批判精神、独立性和主动性等。创新意识不是单纯的创造技巧或方法,更多体现的是体育教师的个性倾向。它不是行政命令要求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滋养生成的。如,学校能为体育教师创造参与不同类别的学习策略教学课题研究的机会,提供体育课堂策略教学优质课、示范课的场境。开展体育课堂策略教学学术论坛的活动,请体育教育心理学专家做学术报告等,都有利于形成体育教师开阔视野、探索新方法及获取新信息的意识。但仅靠这些外在因素还不够。体育教师还必须积极主动地去汲取这份滋养,并使其内化为一种精神需要,即我要创新。

“双赢”意愿的培养。“双赢”在这里,一方面是指体育教师要赢在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上,另一方面又要赢在学习策略上,即体育教师会给学生“鱼”吃,也会给学生“渔”的技能。普遍来讲,体育教师要将两者娴熟地结合起来,需要一个磨炼的过程。我们在长寿中学三年教研组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五名实验教师开始时都有“双赢”的愿望.可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都是顾此失彼,即顾了教体育知识、技能,忘了教策略;或顾了教策略,忘了教体育知识、技能。经过反复研究其中的问题后发现,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将体育知识点与策略教学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关键做法是要制定出各个层次上的教学计划表,如,全年体育学习策略教学计划表、全学期体育学习策略教学计划表、单元或每节课体育学习策略教学计划表.并要在每章表上详细地标明体育知识点与策略教学条件的结合点具体在哪里。完成这个过程,需要体育教师有一种献身体育教育科研的激情,更需要体育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如牺牲节假日、双休日或假期等)。就前者来说.各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并支持体育教师的科研实验.允许体育教师去探索、去发现,甚至不成功?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保持激情。就后者而论,体育教师要将时间投入到分析与研究体育知识点与策略教学条件的结合点上。因为这个过程是体育教师加工体育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也是把握策略教学方式、方法与创造性思维品质正确结合的过程。更是挖掘个人聪明才智,生成创新能力的过程。(二)增长执行能力

如果说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实施体育策略教学的源泉,那么,体育教师的执行能力就是将甘泉洒在教学实处的工匠。这个工匠要具有执行和落实策略的能力。

增长体育教师执行策略的能力,第一.要求体育教师真正搞懂所用学习策略的内涵和外延,使之概念化。如,复述策略中的命名,是指见到体育图片就说出体育图片上的技术的名称。策略传授还要符合年级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如,识记策略适合初一年级,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适合初二和初三年级,但并不是不涉及别的策略。策略知识概念化要求体育教师要在头脑中有理、有序、有则地储存策略.即懂得何时、何处、何地激活与提取何种策略。第二.体育教师要把比较抽象的策略,赋予丰富的内容,使之具体化。如,在使用重复策略时要注意:①重复时间的安排(时间安排上,教师要注意及时复习,越是意义性不强的难记的学习内容.越应及时复习,一定要抢在“大塌方”遗忘之前加固。“堤坝”);②重复次数的安排(如果刚能练习还不太熟练就停止学习,记忆效果不会太好,应该再记忆50%一100%的次数);③重复方法的选择(采用整记与分记相结合及多种感官协同记忆)。也

就是说,每一种策略必须具体到如此地步才可以进行操作,反之,仅知道某种策略的内涵和外延.不赋予丰富的内容,要想使各种策略都运用自如.且收到较好的效果是困难的。第三,体育教师要把各种相关的策略结合在一起用。使之综合化。各种策略尽管都有其独立性。但为了完成具体体育课堂教学任务,它们可以同舟共济。如,要巩固某方面的体育知识、技能,用识记策略中的复述策略和重复策略是可以的,但如果把精加工策略中的联想策略(形象联想、谐音联想),组织策略中的归纳策略(分类归纳、歌谣归纳、图标归纳)以及元认知对记忆的监控策略综合起来,其效果将好似锦上添花。这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必须将所有策略烂熟于心.将陈述性知识变为程序性知识,使之运用起来得心应手。第四,体育教师运用学习策略组织教学时,要讲清在什么条件下运用某种策略,使之条件化。条件化是指学生不仅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而且知道所学体育知识、技能在什么情况下有用,把体育知识、技能的“运用方法”和”运用条件”结合起来,储存在大脑之中,形成一个„如果……那么……”的认知结构。如,初学某体育项目,把握技术大意.那么就可以运用标识、摘录和勾划等策略;巩固技术技能.概括动作要领,总结该项目技能的特点。邵么就可以用提要策略。实验证明,条件性知识是学生获得学习策略的“浅水平加工”向“深水平加工”的桥梁。

篇3:初中体育课堂如何生成体育智慧

对于体育来说需要智慧的参与, 竞技体育的结果不仅是参与者体能优劣的表现,更是体能和智慧的结晶的综合产物。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智慧与对学生展开体能训练同样重要。智慧蕴含在人的大脑中,它不是经验叠加的产物,也不是体能积累所得,而是一个人在经验、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随机应变统领体能,以及及时进行问题的处理、对危难的应对、对实质的思考及对实验的技巧的表现。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智慧的参与, 一个人在体育比赛中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实现体育目的的最大化直接表现为一个人的智慧程度。所以,在初中体育教育中,体能训练固然重要,智慧的锻炼更是举足轻重,那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进行智慧的锻炼,成为初中体育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关系到学生是否拥有体育知识、技能的根基,更关系到学生智慧能否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生成。

一、体育智慧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必须生成的产物

初中体育教学如果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那么,结果并不会十分理想,只会培养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体育个体。所以,要培养学生优秀的体育素质,必须对学生进行体育智慧教育。而初中体育课堂教育策略必须生成体育智慧,只有有效地开展体育智慧的课堂教学才是合格的体育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要充分地对生成学生的体育智慧进行必要考量,并应用一系列的体育学习策略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生成。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引导学生运用体育课堂学习策略实现自身的体能和智慧成长。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新课程标准,以教材为载体,是依据学生“使用个人才智”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知识、学习技能、规则、方法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既能体现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又能满足体育教学有效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类型需要的超前意识。

二、体育智慧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生成

要促进体育智慧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有效生成,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地方式方法。而要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 最重要的问题是让体育教师意识到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比原有的教学方式更好、更强、更有效,即更新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 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新的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和更新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方式, 比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好表现在它更多地强调了体育知识、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同时获得;新的体育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有效地突出了学习策略获得与创造性思维内在关系的形成。与传统教学策略形成鲜明对比,创新素质是个体以生理条件为基础,把外在获得的信息内化成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相连的心理品质,是个体思维独特性的产物。创新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创新素质是生成体育智慧的重要前提。为了实现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兴趣,变传统的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课堂。为此,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严肃冷酷,而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进行师生互动。因为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才能够表现出优秀的创新性品质,才能够实现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鼓励学生进行不同尝试,并进行适当跟进,了解学生成果。对于一些错误的意见和举动教师不要严厉批评,而是要和蔼地指出。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从而有利于智慧的形成。

篇4:初中体育引入民俗体育探析

【关键词】初中体育  民俗体育  引入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117-01

民俗体育是一种传统性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由民众创造且由民众享用的风俗活动。民俗体育在我国文化意义重大,将民俗体育引入到初中体育课程中,对民俗体育的传承与校园文化的打造都有着积极作用。

一、初中体育引入民俗体育的作用

(一)丰富教学资源

目前,我国初中的体育课程偏重于竞技体育教学,课程中的体育内容大都参照于西方的体育项目,这使得学校的体育课程没有自己的特色,学生的课程参与热情也不高。民俗体育的引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体育教学内容民俗化,同时也为初中体育课程提供了宝贵的特色教学资源。

(二)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民俗体育在我国长期处于发展缓慢阶段,其重要原因是民俗体育在场地、工具和传导方面实施困难,没有一个条件完善的平台进行传承与普及。而学校在以上方面有专门的优势发展民俗体育事业。在学校中,体育教师首先可以根据本地的文化特色选择适合的民俗体育项目,经过全面的了解后,再通过课程、活动、竞赛和文化节等方式向学生进行民俗体育的推广与传播。此外,民俗体育经由学校挖掘和整理后会逐渐走向规范化,比如舞龙、舞狮民俗体育项目就是从民间引入到学校体育课程中后,不断完善和规范发展的。

(三)增强民族自豪感

民俗体育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是各个民族共同的文化、智慧结晶,每一个民俗体育项目都是在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熏陶下产生的。学校将民俗体育和体育课程相结合,使体育教师在传授民俗体育知识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民俗文化中深刻的民俗寓意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从而实现提升青少年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目的。

二、初中体育与引入民俗体育的措施

(一)改革体育课程

为了让民俗体育更好的融入于学校的体育教学中,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深入改革传统体育课程,积极调整课程的安排与计划,在原有的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加入民俗体育内容,将有利于开展体育教学的民俗体育资源有目的性的引入其中,并制定出详尽的实施方案。在政策上,学校应该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切勿使引入过程走形式过场,有意识的把课程的安排和教材的选定偏向于民俗体育方向。只有这样,学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工作才能得到确切落实,对民俗体育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才不会成为一纸空谈。

(二)结合地域优势

我国是一个地域大国,地域、环境、社会和生活习俗的不同,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出众多的支流与派系,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局面。由于地域条件的差异,我国民俗体育可具体表现为“南人擅游,北人擅骑”。例如,狩猎游牧民族的民俗体育形式有“叼羊”“骑射”和“摔跤”等。农耕民族的民俗体育形式就有“舞龙”、“舞狮”、“打草球”和“抢花炮”等。而以渔牧为主的民族形成了“赛龙舟”和“珍珠球”等民俗体育项目。由此可见,地域和民族的不同也产生使民俗体育的形式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此外,即使不同的地域有一个同样的民俗体育项目,也可按照南北区域的不同进行划分与区别,如民俗体育项目“舞狮”就有“南师”和“北师”之分。

因此,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广泛收集多种形式的民俗体育资源,并以结合实际和用于创新的原则,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打造民俗体育课程,以此使学校形成特色民俗体育文化。

(三)加强学术研究

民俗体育的引入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集中体现,因此加强民俗体育的学术研究,为其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是引入民俗体育重要的措施之一。

1.学校可以在体育部门设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再借助已成体系的相关资源,在本校中搭建民俗体育的学术交流平台。

2.相关体育部门还要要加强传统体育学科的基础建设, 在此基础上,培养出专门研究和实践民俗体育的人才。

3.除了独立的研究和实践外,学校还要把发展措施延伸到其他形式的资源,比如加强与民间民俗体育人才的联系,以合作的形式开发与创新民俗体育项目,以此让学校的体育课程更具层次性。在其立项课题方面,学校可以持合理的政策倾斜态度,推动民俗体育的研究工作。

(四)培养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培养对民俗体育的引入起关键性作用。民俗体育不是简单的体育运动,其背后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和运动原理,只有为教师创造出更多的培训与实践的机会,鼓励教师投身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教师才能设计出高效和生动的教学方案,使民俗体育更好的面向学生传播。此外,高水平的民俗运动员大都是民间艺人,因此,学校应安排技师与民间艺人加强对民俗运动的交流,使两者多互相学习和沟通,帮助教师纠正不足,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五)加大资金投入

如今民俗运动发展的制约性原因是资金短缺,学校应该从提高体育课程的质量出发,关心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状况,加大对民俗体育的资金投入,让民俗体育对体育课程和青少年的运动水平发挥积极作用。加大资金投入的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结合学校的自身实际情况,增强对特色民俗运动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优势项目科重点发展,一般项目也要得到切实扶持。

2.改善学校的运动场地,提高设备质量,增加器材种类,为民俗体育课程的开展打好基础。

3、重视活动和比赛这两种形式的重要性,定期组织民俗体育活动,举办民俗体育比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民俗体育社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或补助。

以上措施的积极实施,能使民俗体育能朝良性化发展,激发出学生和教师对民俗体育的参与热情。

三、结语

篇5:初中体育论文

摘要:体育分层教学是体育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基本理念的体现。针对初中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分类要求、分类指导、分类训练、分类提高的教学策略,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在运动技能,运动知识水平和运动兴趣方面有显著提高。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

分层教学

自主合作学习

分类指导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Stratified Teaching in P.E.Classes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bstract:Stratified teaching in P.E.classes is the realization of basic ideas of the New Curriculum which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ents’ principal function in learning and the discrepancies among them and their demands so that every student would benefit.Based on the discrepancies, the author adopts a stratified teaching strategy which includes stratified demands, stratified instruction, stratified training, stratified enhancement.A comparison research is mad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makes marked improvement in the sports technique, knowledge and interest.一、研究的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核心理念。层次教学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分类要求、分类指导、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作者根据我校体育教学实际,在我校2003学年初二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实践: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条件、运动技能水平进行分组,各组制定不同的层次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练习要求,采用分层教学,试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探讨体育教学如何更好地面对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技能的掌握,更好地达成体育教育的目的。

二、研究的对象、时间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03学年初二年级6个班共257名学生(男生147人,女生110人),其中1、2、5班为实验组,3、4、6班为对照组。研究时间

2002年9月至2003年5月。

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对照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

三、结果与分析

分层实验前两组学生体育基本情况

实验前采集2002学年期末两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知识(其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评价标准按照2000年广东省中考体育评分标准)考核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无显著差异,见表1:

表1: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情况对比表 测试内容 50米 800米(女)1000米(男)立定跳远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65.57 64.39 61.87 60.91 70.32 71.25 67.36 68.58平均得分

87.58 88.53 78.39 77.78 80.34 79.68 53.36 57.52 及格率(%)

51.55 52.12 28.22 27.57 41.34 40.57 27.29 28.55 良好率(%)

12.33 13.00 3.33 3.09 2.26 2.46 16.76 16.68 优秀率(%)

续表1: 测试内容 实心球 1分钟仰卧起坐 篮球半场运球投篮 体育基础知识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57.63 74.34 73.56 60.57 62.65 15.36 14.69平均得分 55.58 70.14 70.48 90.93 90.89 50.67 51.43 87.31 86.79 及格率(%)

35.65 36.03 60.38 61.54 27.57 28.36 49.35 51.27 良好率(%)3.33 3.23 35.37 37.12 15.33 15.58 33.22 32.23 优秀率(%)

分层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比

2003年4至5月,为检验教学效果,再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体能和运动技能进行测试、还进行运动兴趣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对比

(1)、体能测试选择50米、800米(女)、1000米(男)、立定跳远、实心球,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统计对比如表2:

表2: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能测试成绩对比表 测试内容 50米 800米(女)1000米(男)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84.57 80.22 81.87 74.91 79.32 70.25平均得分

96.23 98.19 93.78 99.34 89.64 及格率(%)98.58 62.12 38.22 27.57 51.34 44.57 良好率(%)72.55 24.01 7.33 8.09 31.22 23.46 优秀率(%)32.33

续表2: 测试内容 立定跳远 实心球 1分钟仰卧起坐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86.46 83.58 83.58 76.63 94.34 93.56平均得分

97.36 92.52 97.14 93.48 100 100 及格率(%)

29.29 28.55 95.65 66.03 80.38 81.54 良好率(%)

20.74 17.58 23.33 13.23 75.37 67.12 优秀率(%)

(2)、运动技能测试选择篮球运球投篮、排球下手垫球、体操前滚翻接后滚翻成绩进行对照,如表3:

表3: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技能测试对比表 测试内容 篮球运球投篮 排球下手垫球 前滚翻接后滚翻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72.65 72.33 70.21 76.84 72.65平均得分 80.57 90.64 81.43 96.84 93.49 100 97.33 及格率(%)

77.57 68.32 66.65 64.21 72.34 68.32 良好率(%)

45.49 37.78 20.32 18.36 29.53 27.37 优秀率(%)

通过表

2、表3可以发现,实验组的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平均水平并没有因为对学生按不同层次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采用层次评价标准而产生两极分化,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运动兴趣方面的对比

运动兴趣测试选择对体育课的满意度、对掌握运动技能的信心、业余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表4:

表4: 实验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体育运动兴趣对比表 调查内容、结果 对体育课满意的比率% 对掌握运动技能的信心业余时间积极参与体育

指数% 锻炼的比率% 98.73 99.56 89.59 实验组

75.45 76.34 46.43 对照组

根据表4统计数据,实验组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远远大于对照组。

四、分层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

按层次分组 通过问卷调查、翻阅学生健康档案、统计上一学年期末体育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生理健康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兴趣爱好、体能和技能状况等。在广泛了解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再对实验班的学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在取得学生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各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组,确定分组名单。见表5:

表5:实验班分层情况表 项目内容 分层分组的方法

根据学生运动技术水平、技能水平、身体素按学生程度分层分组: 质基础的差异。A组学生:较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测试成绩优秀、身体素质全面;

B组学生:基本掌握运动技能、测试成绩良好,身体素质基础一般或不全面;

C组学生:运动技能基础差、测试成绩接近或达到及格,身体素质低或身体不适宜进行激烈运动

制定分层学习目标

对实验班的学生,根据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分类要求,根据各层次的运动技能水平,分别制订各组的层次目标。以篮球行进间运球投篮学习单元为例,见表6:

表6:各层次组的教学目标表 总

学习篮球行进间运球投篮技术,了解篮球行进间投篮技术动作要求,能基本掌握并完成篮球行进间运球投篮技术,提高成功率,在练习中发挥团结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并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A组层次目标 B组层次目标 C组层次目标 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投篮的基础理论知识,较熟练掌握技术动作,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投篮

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投篮的进一步拓展视野。加深对动作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较熟练掌握

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掌握技术的理解,提高成功率,并能在教学技术动作,初具分析和解决问

动作,身体素质有所提高,能比赛中运用动作技术,身体素质有题的能力,身体素质及动作技

基本完成学习任务。

一定的提高,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能有一定的提高。务。

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 分层教学的流程

实验班按层次设计教学过程:在了解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和了解教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层次目标,认真备课,订出相应的教学安排,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学流程如下图:

同步

讲授

自主合作分层学习

在学生按层次分组以后,在教师引导下,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针对自己的体能、技能、兴趣和爱好等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最适宜的学练方法;同时利用小组间及小组内的集体思考、集体评价、学生间的互帮互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学习欲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相互的合作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如:教师鼓励学生通过递进层次完成学习任务,允许学生下降层

次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开展组内讨论、组内分工、组间质疑和比赛、集中讨论等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质量,从中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分层讲解、示范、展示、指导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感知是有差异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也要区别对待,采用分层讲解和分类指导是分层教学的关键。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个别差异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练习篮球行进间运球投篮时,对篮球基础较差,掌握技术能力比较欠缺的学生,采用运球练习、行进间投篮徒手模仿练习,或进行运球接停球篮下抛球投篮练习(特别是部分女生)。通过简单的模仿、启发,指导他们在模仿中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并尽可能找到学习的规律,逐步掌握技术。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启发、指导他们努力掌握举一反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并让能连续达到要求的同学进行三人半场对抗练习,以达到学习与提高的目的。

分层学习评价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一观念不但体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还应在考核评价中有所反映。测试成绩要体现层次特点,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及格标准,如50米速度测试标准为A层以90分为及格,B层以70分为及格,C层以60分为及格。对身体素质特别差的学生还可以降低标准。

五、结论与建议

在研究中还发现,实验班的同学能积极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敢于展现自己,集体荣誉感很强,比如学校组织的田径运动会,实验班的同学能积极报名,其中初二(8)班学生还联名写信给校长:为锻炼意志,要增加1000米名额,足以体现学生的踊跃。结论

体育课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教学中常规的分组教学虽亦可以区别对待,但过高或过低的学习目标要求都会不同程度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实施分类要求、分类辅导、分类训练、分类提高的分层教学由于教学目标较符合不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实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课分层教学更有利于初中生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能的发展

初中生处在身体发育的高峰期,通过体育教学,学生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和体能都要达到较高的水平。为相近个性差异创造适宜的学习氛围,学生自信心得到加强,个性可以得到的张扬,加以正确引导,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体育能力和协助精神

分组分层次的课程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倡导的合作学习,通过集体思考、集体评价、学生间的互帮互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助精神,发展健全人格。

建议

合理分层分组,做好学生工作

分层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爱好兴趣,否则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失落感和不公平感,也可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方法产生误解甚至曲解。引进激励机制,做好分层评价

教师对经过努力达到目标的学生要及时肯定对暂时达不到目标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帮助。运

篇6:初中体育论文

初中体育教案-体育教案,乒乓球教案 教材

乒乓球的平挡球技术 任务 课的部分 时间 教学内容 重点 难点 组织教法 场地及队形 准 备 部 份 1 9’

一.体委整队集合报告人数 二.师生相互问好 三.教师简单介绍教学计划 四.教师宣布教学内容和要求 五.安排见习生检查服装 六.慢跑热身 ?上肢运动

预备姿势:行进间便步走。?左脚向前一步,同时两臂前举,掌心向下。?右脚向前一步,同时两臂上举,掌心向前。?左脚向前一步,同时两臂前举,掌心向下。?右脚向前一步,同时两臂摆至后举,掌心向后。??同??。

?扩胸运动

预备姿势:行进间便步走。

?左脚向前一步,同时两臂经前至胸前平屈后振。?右脚向前一步,再胸前平屈后振一次。?左脚向前一步,同时两臂经前伸直(掌心向上)至侧举后振。

?右脚向前一步,再侧举后振一次。??同??。但第四个?的最后 一拍还原成直立。?振臂运动

预备姿势:行进间便步走。

?左脚向前一步,同时右臂经前上举后振,掌心向前,左臂下举后振,掌心向后。

?右脚向前一步,同时左臂经前上举后振,掌心向前,右臂经前下举后振,掌心向后。

?同?。?同?。

??同??。但第四个?的最后一拍还原成直立。?压腿运动

预备姿势:行进间便步走。

?左脚向前一大步成弓步,同时两手扶住左膝。?上体向下压腿一次。?再向下压腿一次。?再向下压腿一次。??同??。但换在脚做。?体侧运动

预备姿势:行进间便步走。

?左脚向前一步,同时右臂经侧至上举,左臂后举,向左侧屈一次。?右脚向前一步,同时左臂经侧至上举,右臂经侧下后举,向右侧屈

一次。?同?。?同?。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初中体育论文发表之探析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现状和改革策略 下一篇:初中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