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画画高手三年级作文200字

关键词: 铅笔 画画 同学 作文

关于画画高手三年级作文200字(共3篇)

篇1:关于画画高手三年级作文200字

画画高手作文450字

“叮叮叮”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回到教室坐好,安静地等待美术老师。

同学们的桌子上只摆了图画本、铅笔,并没有水彩笔,是因为这节课只用铅笔画黑白画——鞋子,需要图画本与铅笔就ok!

我今天画的特别顺利,交给美术老师后,我就与同学说说笑笑,谈笑风生!不经意间注意到了她——一个画画高手——李奕凡。

她背挺直,乌黑的头发用一根粉色的皮筋扎起,垂在背上,头发早已漫过腰间。

李奕凡手上的铅笔飞快地转,我跑到她桌前一看,原来是在勾轮廓,我过去时她才刚打线,2、3分钟后,他已经把轮廓勾好了。

她开始画鞋子的`一些细节了。只见她时而轻笔细描,如蜻蜓点水般小心翼翼,时而快笔转动,如老鹰捉小鸡般迅雷不及掩耳。她边画边点头,我同样称赞。

“哇!真美呀!”我被她的画迷住,怎么也看不够,简直是如饥似渴,多希望那是我的画。我真恨不得可以去贪婪的亲吻那幅画。

她轻轻把画从桌上拿起,交给美术老师,老师露出又惊又喜的神色,惊的是她想不到李奕凡小小年纪能画一手好画,喜的是她有这样一个得意门生。

怎样?李奕凡是个画画高手吧!

篇2:关于画画高手三年级作文200字

1.你喜欢写作文吗?A.喜欢B.一般C.讨厌

本题的统计结果显示, 新课程改革以来, 对习作训练的题材、写法等的诸多限制都取消了, 作文更具有开放性, 因此学生对于写作的愿望和兴趣有很大提升, 有61%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 有34%的学生表示“一般”, 只有5%的学生选择“讨厌”。

2.写作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A.没东西可写B.有东西可写, 但不知怎么写C.其他 (请具体写明)

在回答这一问题时, 高达76%的学生选择了“有东西可写, 但不知怎么写”, 12%的学生选择“没东西可写”, 另有12%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但陈述具体原因时, 除“怕麻烦”等意志品质方面的问题, 大多写的是“没信心”“怕写不好”, 等等, 其实也可以归于B项当中。由此可见, 表达困难仍是学生作文中最大的困难。

每当饭后茶余, 与教师们坐在一起谈论作文教学时, 都有这样的感叹:农村的孩子受方言的影响太大了;同时也受环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 这导致学生的作文语言贫瘠, 语句不通顺, 写作兴趣不高。

在自己8年的低段教学中, 我发现要让学生写话有兴趣, 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才能为中段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二年级的写作教学中我尝试了“仿、想、记”三步作文教学。

一、童话引路, 让学生学会表达

1. 爱看童话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通过一年的学习, 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汉字, 能看简单的、注有拼音的书, 在此基础上, 又针对二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看童话故事书的特点, 在开学初我就让学生的书包里放一两本拼音版的童话书, 要求学生课余时间看, 然后把自己最喜欢看的故事简略记下来。自此我发现自己所任教班级的学生都特别爱看, 他们的书包里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等等。每天下课或午间休息时总能看见他们捧着童话书认真阅读。时常也有家长打电话说:“我的孩子现在都比较爱看书了, 不会到外面去野了。”投其所好, 这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2. 爱讲童话

看到学生有了点滴进步, 我又尝试着让学生说童话故事, 在说故事中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我让学生每个星期积累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 可以把这个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背下来。在每天的早读时让学生讲故事, 起初我发现孩子们说故事时缺乏自信, 说话声音小, 不够流利。但我看得出这些学生都认真地准备过, 而且听的学生也是如饥似渴。所以我相信, 只要自己能坚持, 肯定会有收获的。经过三个多月的坚持与交流, 我发现孩子们进步了。现在他们站在讲台前, 不再那么腼腆, 能完整地把故事的大概情节叙述下来, 口语的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了。每天讲故事的时候, 我作为一个“听众”, 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

3. 创编童话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 学生作文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想象能力。有了前面的“读故事, 讲故事”活动所奠定的基础, 如何把学生的口语表达转换成书面语言, 并能进行新的创作是我面临的新考验。通过创编童话来达到目的是可行的, 但二年级的学生刚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 又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 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创编童话, 肯定又是不可行的, 所以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的起步阶段, 我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教学阶段, 先提供了一些有关适合学生写作的图片,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展开想象。例:

小兔过河

一天, 小兔打算找小熊玩。一大早, 她高兴地走出家门, 走着走着, tū然一条河dǎnɡ住了她的去路。怎么办呢?这可把小兔jí坏了。一转头她看见一棵树上挂着一个jiù生quān, 旁边还有一块木板和一支jiǎnɡ。有办法了!小兔脑子dīliu liu地一转, 想出好办法了。她从树上拿下jiù生quān。tào在自己的身上, 把木板放到水里, 站在木板上, 手里huá着jiǎnɡ, 小心yìyì地shùn lì地过了河。zhōnɡ于到了小熊家找到了小熊, 小兔把过河的事告诉了他。小熊kuā她真聪明。 (二 (2) 盛晨杰)

在一次次的看图创编童话故事的环节中, 学生之间不断交流、修改, 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纠正了方言。让学生带着想象的翅膀翱翔, 培养兴趣, 激发写作动力。

二、积累模仿, 让学生精练语言

在作文教学中, 我想很多教师也经常在使用仿写这一手段, 但发现仿写往往使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 没有什么创新。自己在以前的教学中也发现这一现象, 所以今年我又接手二年级时, 我就在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是教师在选择模仿的课文、段落等内容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这样学生才能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更好地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这一方法对低年级学生尤其合适。我在二年级上册, 学习描写秋天的一组课文时, 其中第二课《秋天的图画》是一篇语句非常优美的课文, 更重要的是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贴近我们农村孩子的生活。于是我提议同学们通过模仿把自己天天见到的秋天田野的美丽风光从自己的笔下展现出来。例:

秋天的色彩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田野里的稻谷wān wān腰好像在给农民伯伯jū躬。wān wān的大豆ɡǔɡǔ的好像马上就要zhà开shì的。地里的高粱就像一片在rán shāo的火yàn。

果园里挂在树上的葡萄jīnɡyínɡtìtòu, 一眼看上去就像一串串zǐ红色的mǎnǎo。树上的桔子像一个个小灯笼, 挂满了枝头, 好看极了。 (二 (2) 叶妙群)

当然, 无论哪种形式的仿写, 都要根据孩子的思维发展, 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要求“仿”中求“创”, “仿”中求“活”, “仿”中求“新”。

三、生活日记, 让学生活化表达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 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历的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 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也就是说,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生活就如源泉, 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所以, 作为教师, 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丰富的语言表达是生活的反映, 是个人生活积累的再现, 孩子们的思维、喜怒哀乐都源于生活。所以, 要让学生的语言日趋成熟, 只有带领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 带领他们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把所见、所想、所闻、所感自由地表达在自己的日记中, 才能努力实现生活化。

1. 留心观察, 让学生因“有米下锅”而乐写

农村, 有着我们农村孩子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孩子虽没有城里孩子的见多识广, 但我们有广阔的天地:四季的景色、田间的庄稼、饲养的家禽、使用的农具、参与的农活等。田野里的花草树木, 自然中的鸟兽鱼虫……因此, 我结合综合实践课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 捕捉生活中的浪花, 丰富作文的素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田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当小记者、小作家, 深入生活, 体验生活, 采访生活。例:

课间十分钟

“丁零零”, 下课了, 同学们zhěnɡ理好桌子, 就不yuē而同地从三楼飞快地跑到一楼操场上做游戏。这下, 操场上一片欢歌笑语, 热闹极了!有的同学在玩扔皮球的游戏, 他们把皮球扔过来, 扔过去, 好像一道道彩hónɡ。我看看大家玩得这么开心也想做游戏。我看见田海娇没人与她玩游戏, 我说:“咱俩玩拍手游戏吧!”田海娇说:“好啊, 好啊!”田海娇答应了。“你拍一, 我拍一。一休哥。你拍二, 我拍二, 王小二……”我们玩得可开心了。“丁零零”, 上课línɡ声响了, 同学们又飞快地进教室了, 操场上又安静下来了。 (二 (2) 项浩楠)

2. 多种活动, 让学生“有内容”而愿写

小学生的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多开展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 丰富学生的生活, 学生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 有些活动还可以跟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取他人的活动为己用。当然, 活动要力求体现童真童趣, 别出心裁。美术课上, 学生学沾染、布贴画, 做头饰;体育课上, 学生学习各种体育活动;活动课中, 学生玩“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等游戏。这些活动都是学生作文极好的素材。一次我带着我班的学生到田野去秋游, 结合这契机, 我让学生习作《田野的变化》, 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 大家都觉得有话可说, 所以学生作文较前都有进步。当然, 我们反对每次活动必作文的做法, 我们提倡在活动中让学生玩得痛快, 只有玩得痛快, 才能写具体, 而且作文不必把一次活动面面俱到地写下来, 只需选取一方面, 一个点就可, 文章求真不求长, 求趣不求冗。

总而言之, 通过这样的教学, 我的体会颇多, 收获不少。这样的写作孩子不会厌烦, 而且对于学生提高书面表达水平却有成效, 他们的词汇量也丰富了。但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如何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因为在交流时, 我发现大多数的孩子关注点经常集中在“漏字”等一些细小的问题上, 而很难从作文的整体结构和故事情节的合理性方面进行评价。但是, 我会一直实践探索下去, 以找到更好的方法去克服这些困难。

参考文献

[1].姜兆臣《小学高效率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 沈阳出版社。

[2].陈静逊《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 开明出版社。

篇3:关于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 小学三年级 作文教学 教学思考

作文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是老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具体反映,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的具体体现。可是,在农村偏远小学里,一些学生存在厌倦作文、怕写作文的现象,这一直阻碍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和体会,就如何提高农村作文后进生的写作水平谈谈看法。

一、激发兴趣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很重要的。根据三年级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的特点,首先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第一位。教材中的习作在编排上努力为学生自由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划定一个大致的范围,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以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学生可以把想写的写下来,存题目也行,设题目也行。这个宽泛的条件不再使学生感到写作有压力,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另外,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让学生读自己的习作,请同学们评价;建立写作园地,自我欣赏、自我评价;以教师口头、书面评价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其次,我以赏识的眼光看待能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的习作并及时给予肯定,把三维目标落实到习作中。

二、体验生活

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以往作文题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平时没有写作材料的积累,到了写的时候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更谈不上真实情感。许多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疼,要么觉得没什么可写,要么心中有话说不出来。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导致动笔时“无米下锅”。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我结合教材对习作的要求,让那些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既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过程,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例如,我让学生写“熟悉的小动物”,没有给学生划定范围,更没有念范文,而是让他们用眼睛观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有一个同学写我喜欢的“小花猫”,她不仅写出了小花猫的外形和习性等,还写出了与小花猫之间的感情。她写道:“我每天放学回家小花猫都会跑到我的面前用它的头蹭我的腿,是在欢迎我回来,让我抱抱它,还不断地用它的头拱我的脸,伸出脖子,这是让我给它抓痒痒,一边和它说话,它好像能听懂似的,等抓完痒痒,它就安静地回它的窝里趴着去了……”我把这篇作文读给大家听,当读到小花猫白天睡觉夜晚出来时,我随机问学生:这是为什么?他们答不出来了。这时,我没有立即告诉他们原因,而是让他们回去做个小调查或者查资料。过了几天,同学们把调查到的告诉了我,我随机引导学生要注意观察写事实。这就是要求每位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积累大量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乐于把亲眼看到的事写下来,密切了写作与生活的联系。

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作文训练踏上了新的历程,要特别注意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我总结出下面几种良好的写作习惯。

1.“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不少获奖学生说他们的作文获奖,归功于坚持写日记,时间多则多写,时间紧则少写,哪怕少到几十个字,也从不间断。这的确是经验之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动笔,既能使笔头子练得更灵巧,又能积累许多作文素材。

2.“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习惯。写文章切忌写了上段还不知道下段写什么,一定要通篇构思,并且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甚至有人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罢了。

3.“认真修改”的习惯。古训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如是没有这个习惯,要写出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4.“保持文面整洁,书写力求规范”的习惯。“文面”整洁和书写规范就是作文的仪表,自然是非讲究不可的。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写画画的作文 下一篇:关于北京动物园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