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结构

关键词: 肉鸡 复合 肠道 制剂

肠道结构(精选十篇)

肠道结构 篇1

大豆抗原蛋白是大豆中主要蛋白, 可以引起动物发生过敏反应, 减少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引起呼吸道、皮肤和胃肠道症状, 甚至造成死亡[4]。大豆抗原蛋白主要包括大豆球蛋白 (Glyciin) 和3种伴大豆球蛋白。其中大豆球蛋白 (11S) 和-伴大豆球蛋白 (7S) 是大豆中免疫原性最强的2种抗原蛋白, 其在一个典型的大豆种子, 约占总蛋白的70%, 这两种蛋白质类的亚基都是由多个基因编码组成[5], 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 GIycinin和-conglychin主要引起仔猪等幼龄动物, 特别是断奶仔猪的过敏反应。该反应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 在动物体内大部分的大豆抗原蛋白会被消化和降解为小肽和氨基酸, 从而作为营养源。但是, 一些未消化或消化不完全的大豆球蛋白可通过抑制肠细胞的生长, 破坏细胞骨架, 导致细胞凋亡的仔猪肠的或由肠上皮细胞之间的间隙进入淋巴和血液诱导过敏性症状。

1 大豆球蛋白

在大豆蛋白质中, 大豆球蛋白含量是最高的, 占大豆籽实的25%~35%, 具有热稳定性。研究表明大豆球蛋白可使仔猪小肠绒毛萎缩、脱落、隐窝细胞增生。大豆球蛋白可通过诱导超敏反应、结合于动物肠道组织中, 从而影响动物肠道健康。大豆球蛋白诱导的超敏反应主要是一个Th2型的免疫应答, 由Ig E抗体介导, 导致仔猪腹泻和生产性能降低。过敏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大豆球蛋白的剂量[6]。由于大豆抗原蛋白的致敏性, 故而限制了大豆及其制品在生产中的应用。

1.1 大豆球蛋白在肠道内的分布

大豆球蛋白在肠道内的分布受其浓度、抗原活性、动物健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健康仔猪肠道中, 大豆球蛋白含量呈先降后升的U字型变化趋势。从十二指肠到空肠中部显著下降, 而在空肠后部到回肠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回肠的含量最高, 而空肠中部的含量最低[7]。在小肠绒毛内的大豆球蛋白浓度均极显著高于隐窝和集合淋巴小结。而在鲤鱼肠道中, 大豆球蛋白含量呈先平稳后上升趋势, 后肠积累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前肠和中肠, 肠道皱襞内大豆球蛋白的积累光密度值显著高于隐窝[8]。

1.2 大豆球蛋白对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大豆球蛋白对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与其影响肠上皮细胞通透性有关。使用大豆球蛋白对体外培养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进行刺激, 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能使仔猪小肠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 活性与大豆球蛋白浓度呈依赖式升高, 而细胞跨膜电阻值 (TEER) 则下降;高浓度大豆球蛋白可使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 m RNA相对表达量降低[9]。在水产动物研究中也发现, 饲粮添加一定量大豆球蛋白使不同食性鱼类肠道组织结构完整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在鲤鱼的前肠、后肠及草鱼前肠和埃及胡子鲇后肠的小肠绒毛均有不同程度破损, 固有层组织疏松而且断裂[10]。然而也有研究表明, 大豆球蛋白可能对肠道健康有一定有利影响。李兴起等 (2013) 探讨大豆球蛋白对小肠内微量元素Ca2+吸收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结果显示, 一定剂量的大豆球蛋白可以通过抑制Ca2+-ATP酶活性阻碍Ca2+的吸收及转运, 但可能通过反馈性的增强SOD的活性来减少氧化自由基对粘膜的进一步损伤[11]。可能是因为添加剂量不同所致, 大豆球蛋白对动物肠道的影响和机理尚需进一步确认及研究。

2β-伴大豆球蛋白

β-伴大豆球蛋白 (7S) 占大豆蛋白质含量的30%, 其含量仅次于大豆球蛋白, 是导致大豆过敏的另一种主要抗原蛋白[12]。同大豆球蛋白一样, β-伴大豆球蛋白也具有一定热稳定性, 可以被消化道降解, 然而总有一部分β-伴大豆球蛋白未被降解完全或者降解后仍具有抗原活性, 进而引起过敏反应。β-伴大豆球蛋白体外酶解试验表明, β-伴大豆球蛋白酶解产物中分子量为10~20 k Da的这部分肽段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具有一定抵抗力[13]。β-伴大豆球蛋白具有内在的免疫刺激能力, 并能诱发过敏反应。大鼠灌胃纯化的β-伴大豆球蛋白, 可使血清Ig E水平升高;淋巴细胞增殖状态、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与β-伴大豆球蛋白水平增加呈线性增加;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5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也有所提高[14]。-伴大豆球蛋白可以通过诱导肠道氧化反应影响肠道结构及细胞通透性等, 造成肠道损伤, 然而近年来另有研究表明, β-伴大豆球蛋白及其酶解产物可能对肠道微生物有一定有利影响

2.1β-伴大豆球蛋白 (7S) 在肠道中的分布

肠道不同部位, β-伴大豆球蛋白的含量有一定差异, 而生熟β-伴大豆球蛋白对其肠道内分布也存在一定影响。鲍男 (2010) 对生熟两种-伴大豆球蛋白在仔猪小肠中的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熟β-伴大豆球蛋白在整个小肠壁中的分布呈稳步下降趋势, 而生β-伴大豆球蛋白变化趋势不明显。通过免疫组化结果提示, 十二指肠中生β-伴大豆球蛋白积累光密度值最高, 空肠中部次之, 显著高于空肠前段、后段及回肠, 而熟β-伴大豆球蛋白同样是十二指肠中含量最高[15]。其原因可能有几方面, 首先、肠道不同部位因肠道长度、结构不同结合力本身存在差异, 食糜在肠道不同部位停留时间不同;其次、随着-伴大豆球蛋白在胃肠道中不断被消化、降解, 其抗原能力降低, 另外、生熟两种-伴大豆球蛋白抗原特性有所改变, 具体原因尚需经一部研究。

2.2β-伴大豆球蛋白 (7S) 对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β-伴大豆球蛋白能引起动物机体氧化损伤, 并由此引发生长不良、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 并最终减少鱼的生长。β-伴大豆球蛋白降低健鲤饲料转化率及体内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脂肪酶、肌酸激酶、钠离子、K+-ATP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β-伴大豆球蛋白减少肠细胞中谷胱甘肽 (GSH) 及抗氧化酶的含量, 诱导的炎症和氧化, 降低健鲤胰腺和肠道重量, 减少肠道长度, 从而导致肠道消化吸收的功能障碍[16]。研究表明, -伴大豆球蛋白提取物可以破坏鲤鱼肠上皮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一定剂量β-伴大豆球蛋白能够破坏鲤鱼肠上皮细胞膜和线粒体膜;降低鲤鱼肠上皮细胞蛋白质沉积, 抑制鲤鱼肠上皮细胞增殖[17]。Chen F等 (2011) 给10日龄仔猪饲喂β-伴大豆球蛋白并结合仔猪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试验, 通过分析指出β-伴大豆球蛋白刺激能增加肠细胞应激和炎症蛋白质的表达, 增加肠上皮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 证明-伴大豆球蛋白通过抑制肠细胞的生长, 破坏细胞骨架, 并导致细胞凋亡引起仔猪小肠肠道损伤[18]。这在体外培养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通透性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Zhao Y等 (2014) 用不同浓度的-伴大豆球蛋白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刺进测定其对上皮通透性、完整性、代谢活性、紧密连接 (TJ) 分布和表达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显著减少反式上皮电阻 (TEER) 、代谢活性和碱性磷酸酶 (AP) 活性, 且呈剂量依赖性方式显着增加;降低紧密连接occludin和ZO-1 m RNA的表达, 免疫荧光标记细胞面积减小[19]。

2.3β-伴大豆球蛋白 (7S) 及其酶解肽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一直以来, 对β-伴大豆球蛋白的认识都限于其影响肠道结构, 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 β-伴大豆球蛋白可能影响肠道微生物, 其酶解肽对抵抗肠道细菌有一定有利影响。Fernandez-Raudales等2012年研究低大豆球蛋白豆浆 (49.5%β-伴大豆球蛋白/6%的大豆球蛋白) , 常规的豆浆 (26.5%-conglycinin/38.7%大豆球蛋白) 或牛乳 (0%的-伴大豆球蛋白/0%大豆球蛋白) 对超重和肥胖的人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结果提示豆浆组可能对改变肠道厚壁菌门比例具有一定有利的影响[20]。β-伴大豆球蛋白经机体降解后对肠道也可能有一定有利的影响, 很多研究表明伴大豆球蛋白胃蛋白酶水解肽能提高动物机体免疫机能, 抵御外源性大肠杆菌的侵袭感染, 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21]。β-伴大豆球蛋白胃蛋白酶水解肽能维持肠道健康的微生物区系, 降低肠道细菌的数量, 维持感染E.coli后小鼠的健康[22]。体外实验表明, 一定浓度的-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可以影响沙门氏菌的增殖, 较高浓度对沙门氏菌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较低浓度对沙门氏菌作用不明显甚至表现微弱的营养促进作用[23]。左伟勇 (2005) 模拟机体内环境, 利用胃蛋白酶水解制备提纯的伴大豆球蛋白, 研究其水解产物-酶解肽对小鼠肠道的影响, 结果表明:酶解肽作为腔内信号分子可能与肠道内相关因素有着多层次调控关系, 共同促进宿主的健康。酶解肽使小肠食糜中sl Ag水平提高45.49%, 盲肠食糜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显著提高, p H水平下降了1.8%, 肠球菌数显著下降。另外, 伴大豆球蛋白酶解肽有很强的促进双歧杆菌的作用, 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肠道细菌的组成, 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24]。

3 大豆凝集素 (SBA)

大豆凝集素 (SBA) 主要存在于大豆子叶细胞中, 约为大豆蛋白质总量的10%。大豆中含有两类大豆凝集素 (SBA) , 其中一种是对N-乙酰基-D-半乳糖胺和D-半乳糖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糖蛋白[25], 是大豆中另一种重要的抗营养因子 (ANFs) 。大豆中SBA含量因品种差异略有不同[26], 一般占大豆ANFs的5%~7%, 占大豆蛋白质的3%, 其分子量约120KDa, 四级结构由4个略有不同的亚基组成, 蛋白质稳定性非常高[27,28]。糖基化后的大豆凝集素具有更高的稳定性[29]。SBA具有凝集动物红细胞、T淋巴细胞、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等生物活性, 是大豆中唯一的含量较高的生物活性蛋白质[30]。SBA主要通过与动物小肠上皮细胞结合, 进而破坏小肠正常结构来发挥其抗营养作用, 影响体内营养物质吸收利用、抑制动物生长、引发腹泻等病理变化。本文主要对该种SBA对动物肠道健康的影响做以论述, 为进一步研究SBA的抗营养作用提供参考。

3.1 SBA在肠道中的分部

不同种属动物肠壁对SBA的集合能力有所差异, 但在小肠中总体来说呈降低趋势。其中十二指肠浓度最高, 而回肠浓度最低。胡海霞等 (2009) 通过体外饲养试验表明, SBA在鸡肠道内吸收和吸附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至空肠前段, 在鸡肠道十二指肠到结直肠内SBA活性残留总地呈下降趋势, 其中由十二指肠到空肠前的残留率变化达到了显著水平[31]。采用生物素标记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不同动物肠上皮SBA结合位点的分布规律, 发现在猪小肠内SBA结合主要在绒毛边缘及皱襞处的淋巴组织, 隐窝内也有少量分布;在小肠各段中也多有结合, 但在空肠前段最强;SBA在兔空肠各段有较多结合位点分布, 空肠是SBA最敏感部位, 主要集中于小肠绒毛柱状上皮细胞游离面;在鸡小肠各段均有SBA结合位点分布, 主要在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 在空肠前段到后段, 杯状细胞受体含量逐渐增加[32]。

3.2 SBA对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SBA可特异性结合动物的上皮细胞, SBA作为一类糖蛋白化合物对N-乙酰基半乳糖胺和半乳糖有特异性的识别作用[33], SBA可以结合于绵羊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 分布于纤毛或杯状的微绒毛的细胞膜上[34]。在野猪的犁鼻器上皮细胞的自由边界也存在SBA的结合位点[35]。猪的下颌黏蛋白也可以与SBA结合, 因为其中含有-半乳糖胺[36]。在动物肠上皮细胞表面, 特别是肠微绒毛顶端的细胞表面恰好存在着N-乙酰基半乳糖胺, SBA能特异性与小肠上皮细胞结合。一定剂量的SBA与小肠上皮细胞的结合会引起动物肠道结构的损伤、改变其结构。断奶仔猪饲喂高浓度SBA可以增加肠道通透性, 减少仔猪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的表达[25]。Li Pan等 (2013) 从细胞分子层面证明了大豆凝集素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机械屏障功能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表明:凝集素处理增加体外培养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膜的通透性, 抑制细胞活力, 降低紧密连接蛋白 (occludin和紧密连接蛋白-3) 的表达水平, 导致小肠上皮细胞机械屏障功能下降[37]。Buttle (2001) 通过免疫组化在水生动物中也发现:高剂量SBA会严重破坏虹鳟和大西洋鲑的肠道结构, 导致其后肠的吸收小泡破裂或者萎缩, 肠细胞出现肿大, 细胞核结构变得模糊, 刷状缘膜崩解, 黏膜脱落进入肠腔, 固有层变宽[38]。

4 小结

肠道结构 篇2

【关键词】 rca法; 肠道手术; 术前准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60-02

术前准备质量是整个围手术期质量的基础,直接影响手术治疗的成败。术前准备的目的是使患者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安全度过手术的全过程[1]。护士需要为术前患者提供各方面的术前准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因患者术前准备内容繁多,且参与准备的工作人员较多,术前准备质量会有参差。本文通过总结一段时期内肠道术前准备存在问题,使用rca方法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纳入标准:智力正常,能正常表达语言。将2011年1-12月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肠道手术患者32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70例,女150例,年龄20~78岁。结直肠癌87例,痔疮行pph术105例,行肠息肉行肠镜摘除术128例。将2012年1-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35例肠道手术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187例,女148例,年龄25~70岁;结直肠癌112例,痔疮行pph术132例,肠息肉行肠镜摘除术9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准备方法进行肠道准备出现的问题,进行rca分析,观察组实施整改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第一阶段:组建rca小组,调查术前肠道准备不足发生的全过程。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地点、人员、方法、流程、设备、记录);组建rca团队,选择一线工作人员及具有rca指导和具备事件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人员包括:手术室护长1人,执行护士2人,查对护士1人,送手术者1人,运输人员1人,外科护长1人。

1.2.2 进行资料收集:包括观察资料、物证及书面证明。与进行具体操作的护士深入的谈话,了解实际执行的每一个步骤并记录在案。其中涉及的物品、资料、表格等详细记录,形成事件描述表:择期手术,择期手术前1 d,医生开出手术医嘱,然后是当天p班(夜班)过医嘱,将术前准备要做的治疗和护理治疗单从电子医嘱系统打印出,根据具体手术方式的要求、术前准备常规内容,交a班管床护士(中班责任护士)执行,遵医嘱按不同手术要求,从术前一天中午就改低渣的饮食,术前晚餐进食流质,20∶00后停止进食,由p、n班(全夜班)做肠道的准备,并观察肠道准备的效果。次日,再由当天的p班或是二线护理人员送手术前,再次检查术前准备效果,然后送手术。

1.2.3 第二阶段:寻找近端原因。寻找所有和事件可能相关的原因;时间及流程确认;操作人为因素等因子分析。

1.2.4 第三阶段。根据送手术流程上的内容,将相关有问题的步骤,制定鱼骨图,进行核心步骤的分析,确定根本原因:(1)医疗护理人员,对肠道准备要求达到的要求不一致;(2)没有常规改变饮食。缺乏营养餐单,护理人员不清楚哪些是低渣类食物,以致不能准确指导患者选择食物的种类。(3)缺乏清晰的肠道准备操作流程及质量评价标准。

1.2.5 第四阶段:进行问题总结,针对根本性原因,形成改进措施。(1)与营养师一起制定出低渣餐单,供患者选择。(2)重新制定符合实际要求的术前肠道准备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3)医务人员培训,让医疗护理人员清楚肠道准备需要达到的效果,统一标准,以及掌握全院内可以使用的肠道准备的药品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术前准备缺陷发生率,延时手术例数及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肠道结构 篇3

【关键词】 肠道肿瘤化疗;胃肠道反应;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06-01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医疗水平不断发展,肿瘤治疗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很多患者都选择综合治疗方法,其中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肠道肿瘤化疗的药物会伴随着各种不良反应,比如:食欲不振、恶心发热、呕吐难受、胃部不适、腹泻以及便秘等。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严重的厌食和贫血等[1]。这些症状都严重影响到化疗疗效和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等。所以为了预防或减轻化疗药物的胃肠道反应,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必须要采取全面精细的护理措施。本文主要分析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肠道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化疗后,如何通过精细化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肠胃反应,以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100例肠道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患者60例,女患者40例,年龄在22-7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3岁。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治疗组加以精细化护理干预。最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胃肠道反应。精细化的干预,体现如下:①心理干预:在手术进行前,护士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病人维护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他们认识到更多关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向患者充分讲解病情,耐心介绍治疗目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取得的效果,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手术的风险、术后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等,加强患者与病魔斗争的信心。②另一方面,通过护理干预,纠正患者的错误饮食和行为习惯,减少导致病情加重的因素。护理人员可以观察患者病情恢复的程度,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方案。监督他们多进食含有丰富蛋白质、高维生素、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最重要的每天要给予其2000ml的饮水量,维持患者体内的水平衡[2]。③药物治疗:药物对症治疗在防治化疗后胃肠道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西医处理胃肠道反应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止吐剂。常用的药物为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皮质激素、神经激肽1(NKl)受体拮抗剂等[3]。同时护理人员要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遵照医嘱进行治疗,能够长期规律地预防用药,以降低发病的几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等。④在每天都可以安排出相应的时间,在患者的腹部环行按摩,从而不断提高腹壁和肠道平滑肌张力,促进肠蠕动的速率,提高肠胃吸收功能。⑤应用循证护理措施,为患者营造舒适宜人的就医环境,保证患者睡眠充足,进行适量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活动可增强胃肠蠕动。另外,睡眠充足、心情愉快、精神压力得到缓解等都是改善肠胃反应的好方法。通过血压、脉搏等反馈信号,教病人通过深呼吸、想象等放松方法,以调节自身的生理功能等[4]。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两组患者在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肠道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会出现:恶心呕吐、饮食不规律、腹胀腹痛、排便减少等不良症状[5]。对肠道肿瘤化疗患者采取精细化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病人的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更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小琴,张莹.老年人胃肠道肿瘤手术前后护理体会[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04(01):23-28.

[2] 王惠.化疗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的护理干预[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12(05):19-23.

[3] 姚惠,刘雅玲.腹腔镜下肠道肿瘤手术的护理[J].现代护理,2012,12(01):12-16.

[4] 黄红娣.循证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0(21):49-50.

肠道结构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处理

选择健康的成年斑马鱼40条, 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 (10, 100, 1 000 μg/L磺胺嘧啶钠) 和1个对照组。在试验过程中, 每天饲喂2次, 换水1次, 且每次换1/2并同时投药, 投药30 d后将斑马鱼于甲醛溶液中固定。制作石蜡切片, 用苏木精-伊红 (H.E.) 染色, 光学显微镜观察在不同浓度磺胺嘧啶钠中暴露后鱼肠道组织结构的变化。

1.2 主要试剂

磺胺嘧啶钠、多聚甲醛, 洛阳昊华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无水乙醇、盐酸乙醇分化液, 天津市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二甲苯、硫酸铝钾、碘酸钠, 烟台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显微技术与光学用中性树胶, 中国上海懿洋仪器有限公司生产;苏木精染液、伊红染液 (0.5%醇溶性) , 北京华科盛精细化公司生产。

1.3 主要仪器

MIE显微图像处理软件, 山东易创电子有限公司生产;飞舟牌载玻片—磨砂边、显微镜 (型号为JNOEC XS—212—103) 、电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生产;101电热鼓风干燥箱、电子万用炉, 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生产;电脑生物组织摊烤片机 (型号为KD-T) , 浙江省金华市科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手摇式组织切片机切片机 (型号为202-1) 、单孔六列电热恒温水浴锅, 金坛市晓阳电子仪器厂生产。

1.4 试验过程

取在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的内脏组织, 经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后, 将其制作成石蜡切片;然后进行H.E.染色, 封片, 观察, 拍照。

2 结果与分析

对照组前肠黏膜向腔面突出形成发达的皱褶, 黏膜皱褶发达且有分枝, 黏膜上皮主要为单层柱状细胞, 散在分布有少量杯状细胞 (见195页彩图1-A1) ;中肠结构与前肠相似, 但也有明显差异, 黏膜皱褶变矮, 数量减少, 但黏膜上皮中杯状细胞数量比前肠多 (见195页彩图1-A2) ;后肠结构与中肠相似, 但皱褶更短且稀少, 排列不规则, 杯状细胞数量最多, 且肌层最发达 (见195页彩图1-A3) 。前、中、后肠的浆膜层均由薄层结缔组织及外围的间皮构成, 前肠和中肠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纹状缘, 柱状细胞下方或其之间含有丰富的血管或一些嗜酸性颗粒。

与对照组相比, 在10 μg/L (低剂量组) 的磺胺嘧啶钠中暴露后, 斑马鱼前肠 (见195页彩图1-B1) 、中肠 (见195页彩图1-B2) 和后肠 (见195页彩图1-B3) 的组织结构变化不明显。在100 μg/L (中剂量组) 的磺胺嘧啶钠中暴露后, 斑马鱼前肠组织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见195页彩图1-C1) , 中肠 (见195页彩图1-C2) 和后肠 (见195页彩图1-C3) 黏膜上皮细胞高度有降低趋势且纹状缘不明显。在1 000 μg/L (高剂量组) 的磺胺嘧啶钠中暴露后, 斑马鱼前肠黏膜上皮细胞高度有降低趋势且有些地方纹状缘消失 (见195页彩图1-D1) ;中肠黏膜上皮细胞轻度肿胀、溶解, 且有少量黏膜上皮脱落 (见195页彩图1-D2) ;后肠黏膜上皮细胞肿胀、溶解现象严重, 出现较多空泡样结构, 外膜中有出血、充血现象 (见195页彩图1-D3) 。

3 讨论

斑马鱼属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鲤科。关于鲤科鱼类肠道的分段问题, 不同学者各持己见, J.A.McVay等[6]将肠管分为肠球和肠本部;林浩然[7]认为, 食道之后便是肠, 没有分段的必要;倪达书[8]将肠管分为前、中、后3段。本试验结果表明, 斑马鱼肠道具有分段现象, 能明显区分前、中、后肠。前肠黏膜向腔面突出形成发达的皱褶, 黏膜皱褶发达且有分枝, 黏膜上皮主要为单层柱状细胞, 散在分布有少量的杯状细胞;中肠结构与前肠相似, 但也有明显差异, 黏膜皱褶变矮, 数量减少, 但黏膜上皮中杯状细胞数量比前肠多;后肠结构与中肠相似, 但皱褶更短且稀少, 排列不规则, 杯状细胞数量最多, 且肌层最发达。前、中、后肠的浆膜层均由薄层结缔组织及外围的间皮构成, 前肠和中肠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纹状缘, 柱状细胞下方或其之间含有丰富的血管或一些嗜酸性颗粒, 该结果与许多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10,11]。

肠道门诊制度 篇5

一、肠道门诊开诊时间:每年5月至11月30日,要求24小时有人值班,值班医生应认真做好诊断、治疗、隔离、消毒等工作。

二、发现霍乱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电话报告防保科和疾控中心,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疑似病例在确诊或否定诊断后,应做更正报告。要严防迟报和漏报。

三、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

四、肠道门诊只准接诊腹泻病人,不得接诊其他病人

五、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需抢救治疗及留床观察病人另作详细病历记录。

六、做好腹泻病人监测和统计工作,做到“逢泻必检、逢疫必报”。

七、诊断为霍乱、伤寒及副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人,要按《肠道门诊病人登记表》的项目逐项登记,填写时做到项目齐全、字迹清楚、准确无误。

八、对中、重型腹泻病人应在门诊积极抢救治疗或留床观察。

九、发现传染病人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向医院防保科、总值班室和疾控中心报告,对确诊霍乱或疑似霍乱的病人,要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医院防保科、总值班室和疾控中心,对漏报、瞒报、缓报疫情的,依法追究个人责任。

十、诊断为霍乱、伤寒及副伤寒、重症痢疾的病人应立即隔离治疗,根据病情立即给予补液和使用抗菌药物,要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呕吐物和大便标本送检验科。(疑似霍乱的用加有碱性蛋白胨的试管采样)。

肠道为啥不爽了? 篇6

什么让我们腹泻?

总体来说,当我们摄入的食物或者液体过快或者过多地通过结肠时,结肠来不及吸收其中的水分,我们就有可能出现“拉稀”的状况,也就是腹泻。许多情况都有可能造成这种状况。

病毒感染:诺瓦克病毒、巨细胞病毒和病毒性肝炎都有可能造成腹泻,轮状病毒则是造成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

细菌和寄生虫:遭到污染的食物和水能将细菌与寄生虫带到你的身体里。肠兰伯式鞭毛虫、隐孢子虫都是会造成腹泻的寄生虫。常见的会造成腹泻的细菌则包括弯曲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在旅行过程中,细菌或者寄生虫造成的腹泻很常见。

药物:很多种药物也会导致腹泻,最常见的是抗生素。使用抗生素不仅会杀死致病的坏细菌,也会杀死益生菌,这就会让肠道中的菌群失衡。失衡的肠道菌群会让你很容易感染艰难梭菌,从而导致腹泻。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

乳糖不耐受:乳糖就是牛奶和乳制品中的一种糖,很多人无法代谢这种糖,于是会在摄入后腹泻。我们的身体会产生一种酶来代谢乳糖,不过很多人在童年后产生这种酶的能力就会大大下降,所以乳糖不耐受的几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大。

果糖:果糖是水果和蜂蜜中天然存在的一种糖,许多饮料都用果糖来当甜味剂,但一些人无法代谢果糖,摄入后会腹泻。

人工甜味剂:山梨醇和甘露醇是许多口香糖或者无糖食品中使用的人工甜味剂,一些人摄入后会腹泻。

手术:有些人在腹腔手术或者摘除胆囊后会腹泻。

其他消化问题:长期腹泻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乳糜泻、微观结肠炎、肠躁症。

Tips:腹泻怎么办?

在到达医院前,首先要多喝水,避免腹泻导致身体缺水、脱水,喝白水或者果汁都行。不要吃油腻、膳食纤维多和口味重的食物,以免加重腹泻。

Tips:如何预防腹泻?

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是造成腹泻的主要原因,幸好非常好预防,那就是勤洗手和吃东西时多加注意。

不仅吃饭前后要洗手,准备食物前后也要洗手。接触了生肉、用过厕所、换过尿布、擦过鼻涕、捂过咳嗽的嘴后,都要洗手。

打上肥皂或者洗手液后,一定要洗够20秒再用水冲干净。

如果实在没有条件洗手,也应该用免洗消毒液给手消毒。

准备好的饭菜应该立即吃掉或者放进冰箱。

菜板、厨具、料理台都应该经常清洗。

解冻食物时,应该用塑料袋装着放入冷水中解冻,不要把食物单独放在料理台上解冻。

外出旅游时,最好吃煮熟的食物,不要吃生冷食物

一定要喝烧开的水或者是瓶装水。

去卫生状况较差的地区旅游,应该先询问医生是否需要带药物以防万一。

去旅游前查看一下目的地是否有流行性肠胃炎。

Tips: 如何安抚肠躁症?

肠躁症全称为躁性大肠症候群,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失调,至少10%~15%的成人会发生,女性高发。心理压力、饮食不当、激素变化和其他疾病都有可能造成肠躁症。主要症状为腹痛、肠胃不适、便秘或腹泻。肠躁症还有可能是结肠癌的前兆。如果发生了便血、夜间腹痛或者腹痛持续加重、体重减轻,那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以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慢性腹泻。有肠躁症的人要少喝汽水和少吃白菜、西蓝花和花椰菜。有的人是因为对果糖和乳糖中的某些碳水化合物过敏而发生肠躁症,可以询问医生,自己是否属于这种情况和有无必要减少相关食物的摄入。除了配合治疗,平时要多喝水、规律运动、慎用止泻药或者通便药。

脆弱的肠道能被彻底修复吗?

到了医院,医生会给患者化验、检查,找出导致腹泻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对细菌或者寄生虫引起的腹泻,可能会使用抗生素,然后医生会让患者补充大量的水分以及电解质,如果患者喝水会加重腹泻或者腹痛,医生会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为患者补充水分。如果是以前使用的抗生素导致了腹泻,那医生会降低药物的剂量或者更换药物。对于其他疾病造成的腹泻,医生则会治疗这些疾病,例如肠胃炎。

现在还有一些“前卫”的方法来治疗长期腹泻,例如为患者移植他人的排泄物。一些人经常腹泻或者患肠胃炎,很有可能就是肠道菌群已经失衡,让他们反复感染上艰难梭菌一类导致腹泻的细菌。想要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几乎需要重建肠道整个微生物系统,不论是补充益生菌还是调节生活方式,都很难达到这个目的。于是,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感染性疾病专家Thomas Louie医生发明了一种更为简捷的排泄物移植法——患者只需要吃胶囊即可。

首先,医生会挑选患者的一名健康亲属作为排泄物的捐献者;接着,在实验室中,医生会将捐献者排泄物中的食物残渣都去除,然后提取出细菌,并将其净化。最后,医生会将这些净化过的细菌装入三层包裹的特制胶囊中,以免胶囊在到达肠道之前就分解了。此时,患者服用的胶囊中,已经没有了任何排泄物,只剩下有益健康的微生物群,胶囊不存在任何异味。

不过,在服用特制胶囊之前,患者需要先接受抗生素治疗和灌肠。抗生素会杀死肠道中大量的艰难梭菌,灌肠是为了彻底清扫肠道,为之后移植的健康微生物生根驻扎扫清障碍。接着,患者需要服用24~34粒为他们特别定制的胶囊。这些胶囊到达了患者的结肠,并且释放出足够多数量和种类的细菌,让肠道重新拥有健康和平衡的菌群。很多反复感染艰难梭菌的患者,本来吃喝什么都会腹泻,却在服用“大便胶囊”后被治愈了。

不过,接受过“大便胶囊”治疗的患者只有寥寥几十人,因为这种胶囊不能够大批量生产。每一位患者的胶囊都必须是“独家定制”的,另外胶囊必须做出来后立即服用,否则它将在室温下分解。也有医生尝试低温保存胶囊,从而把胶囊运输到较远的地方,但是冷冻后的胶囊起不到杀死有害菌的作用。还有研究者希望找出到底是哪种细菌对于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有奇效,这样就不用移植排泄物,而是只在实验室中培育所需的细菌。希望在将来,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替代抗生素大范围地治疗肠道感染。

肠道结构 篇7

本试验探讨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和饲用抗生素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选用1 d龄AA肉鸡135只, 随机分成3组, 每组3个重复, 分为对照D组、抗生素K组、复合微生态制剂T组, 为期42 d。研究各试验组料肉比、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组织显微形态。结果表明, 复合微生态制剂T组料肉比低于其余各组, 肠道组织形态完整性好于其余各组。说明长期添加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 维持肠道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肠道结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2月的健康体检者60人, 其中男42人, 女18人;年龄20~45岁, 中位年龄28.5岁, 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人, 分别采用肌注低张药物 (654-2肌注组) 、口服阴性对比剂 (饮水组) 、肌注低张药物结合口服阴性对比剂 (654-2肌注+饮水组) 进行肠道准备。

1.2 肠道准备方法

(1) 654-2肌注组:在扫描前5~8min行臀大肌内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 (654-2注射液, 10mg/ml) 1ml, 体检者自觉轻度口干开始扫描。 (2) 饮水组:根据检查者的耐受性, 扫描前即刻口服温开水500~1000ml。 (3) 654-2肌注+饮水组:同时使用上述2种方法。

1.3 扫描仪器、技术参数及扫描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16层螺旋CT扫描仪, 扫描层厚、层距均为5mm, 扫描数据采用1.25mm行MPR重建。

1.4 图像分析

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独立盲法分析, 分析指标含十二指肠腔扩张度, 胆总管下段、壶腹部、十二指肠显示情况, 十二指肠壁、黏膜形态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1~4级, 分别记为4、3、2、1分。见表1。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种肠道准备后CT扫描图像对十二指肠肠腔扩张度, 胆总管下段、壶腹部、十二指肠乳头及十二指肠黏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654-2肌注组+饮水组十二指肠、壶腹部解剖结构的显示结果最佳。见表2。

注:与654-2肌注+饮水比较, *P<0.05;与饮水比较, #P<0.05

3 讨论

3.1 正常十二指肠壶腹的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Vater壶腹由包括胆总管和主胰管的汇合部及包绕在外面的Oddi括约肌组成, 壶腹部远端变窄, 穿过十二指肠壁且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据文献报道约75%的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段, 且主胰管从前方或后方汇入总胆管;约25%的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 且主胰管垂直地或平行地汇合入胆总管的左侧[3]。十二指肠大乳头是一个息肉样突起, 约长5~10mm, 宽5mm, 由横行环绕的十二指肠襞包绕[4], 表面覆盖以十二指肠黏膜。正常十二指肠大乳头有时难于与周围十二指肠黏膜区分, 在CT增强扫描时, 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可显示“靶样”强化, 是因十二指肠乳头内的管壁强化较轻, 而外层的十二指肠黏膜强化程度较高[5,6]。

3.2 肠道准备中使用低张药物的作用机制

壶腹周围区域空间狭小, 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收缩使十二指肠壁黏膜在生理状态下形成皱襞, 影响壶腹部周围结构的显示;同时, 十二指肠节律性运动产生运动伪影, 影响影像学检查的图像质量[7]。低张药物的使用, 对十二指肠平滑肌具有明显的松弛作用, 可扩张十二指肠肠腔, 减少十二指肠黏膜皱襞的形成, 有利于十二指肠及壶腹部解剖结构的显示[8];同时, 可减慢十二指肠蠕动频率, 减少十二指肠蠕动对CT图像中解剖结构显示的影响。654-2是一种常见阻断M型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 与阿托品等低张药物相比, 654-2极少具有中枢性抗胆碱作用, 起效时间较快, 肌内注射后约4min起效, 作用持续时间较短, 半衰期约44min, 副作用相对较小, 为优良的肠道准备低张药物。本文在肌注654-2注射液5~8min, 检查者自觉口干时开始CT扫描, 保证了654-2注射液对十二指肠的低张效果。

3.3 肠道准备中使用口服阴性对比剂的作用机制

十二指肠、壶腹部CT图像解剖结构显示不但受到胃肠道节律性运动的影响, 而且受到十二指肠腔内内容物的影响。生理状态下十二指肠腔内存在少量肠液及气体, 肠腔内肠液由于富含大分子蛋白质、死亡脱落黏膜上皮细胞、食糜残留等物质, 其CT值高于纯水, 影响了CT图像上肠腔内容物与肠壁的组织对比。使用口服阴性对比剂可使十二指肠肠腔充满纯水, 增加了肠腔内容物与肠壁的组织对比;同时口服阴性对比剂扩大了肠腔容积, 减少十二指肠黏膜皱襞的数量, 改善了十二指肠、壶腹部CT图像解剖结构显示情况[9]。目前临床使用的阴性对比剂主要为纯水。

文献报道扫描前口服纯水的时间、量不同, 杨复宾等[3]认为检查前0.5h服清水500~800ml, 上床扫描时再服清水300~500ml可充分充盈十二指肠, 有学者认为检查前5min饮水, 饮水量为800~1000ml, 另有学者认为扫描前20min服清水500~800ml, 进入扫描床上再服清水300~500ml可获得较好效果, 然而以上文献中饮水的时间及饮水量尚无统一的结论, 且均未进行详细说明该方法理论及试验结果[10]。而Kuehle CA等[1]通过对口服不同量纯水后不同时间点MRI扫描图像对比, 认为口服纯水900ml后即刻扫描十二指肠解剖结构显示最佳。故本文采用口服纯水后即刻扫描, 而饮水量根据检查者耐受量采用500~1000ml, 既保证最好的成像效果, 又使检查者有较好的依从性。

3.4 肌注低张药物结合口服阴性对比剂后CT扫描显示十二指肠、壶腹部解剖结构的优点及注意事项

本文采用肌注低张药物结合口服阴性对比剂, 既增加肠腔内容物与肠壁组织的组织对比度, 又可扩张肠腔、抑制肠道运动, 改善CT图像中十二指肠、壶腹部正常解剖结构的显示。同时口服对比剂与低张技术二者间具有协同作用, 口服对比剂可在低张扩张十二指肠肠腔后使十二指肠肠腔进一步扩张;低张药物使用可明显扩张十二指肠肠腔, 同时减少十二指肠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 增加肠腔内容物与肠壁组织间的对比度, 提高了健康体检者十二指肠、壶腹部正常解剖结构显示情况。

肌注低张药物、口服阴性对比剂使用的时间点要准确, 口服对比剂的量要合适。笔者认为在肌注654-2注射液1ml后5~8min, 检查者自觉口干时口服纯水500~1000ml, 立即进行壶腹部CT扫描。

本文仅针对健康体检者进行了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后CT扫描正常十二指肠、壶腹部周围解剖结构显示的研究, 肌注低张药物结合口服阴性对比剂是否适用于壶腹部周围梗阻患者CT扫描肠道准备最优方法有待进一步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 对比肌内注射 (肌注) 低张药物、口服阴性对比剂及肌注低张药物结合口服阴性对比剂3种方法进行肠道准备后对正常十二指肠壶腹及周围解剖结构显示的差异。方法 将健康体检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各20例, 分别采用肌注消旋山茛菪碱 (654-2肌注组) 、饮温开水 (饮水组) 和肌注654-2注射液结合饮温开水 (654-2肌注+饮水组) 进行肠道准备。3组体检者分别行肠道准备后壶腹部CT扫描。结果 3种肠道准备后CT扫描图像对十二指肠肠腔扩张度, 胆总管下段、壶腹部、十二指肠乳头及十二指肠黏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654-2肌注+饮水组十二指肠、壶腹部解剖结构的显示结果最佳。结论 肌注低张药物结合口服阴性对比剂肠道准备后CT扫描有利于正常十二指肠、壶腹部周围解剖结构的显示, 为最优肠道准备方法。

关键词:肠道准备,CT扫描,十二指肠,壶腹部

参考文献

[1] Kuehle CA, Ajaj W, Ladd SC, et al.Hydro-MRI of the small bowel:Effect of contrast volume, timing of contrast administration, and data acquisition on bowel distention[J].AJR, 2006, 187 (4) :W375-385.

[2] Suk K, Nam KL, Jun Wl, et al.CT evaluation of the bulging papilla with endoscopic correlation[J].Radio Graphics, 2007, (27) :1023-1038.

[3] 杨复宾, 王藏海, 全冠民.正常瓦特壶腹部低张螺旋CT表现[J].中国影像学技术, 2007, 23 (4) :575-577.

[4] Ellund JC, Skattum J, Buanes T, et al.Secretin-stimulated magnetie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of patients with unelear disease in the panereaticobiliary tract[J].Acta Radiol, 2007, 48 (2) :135-141.

[5] 王鹏.低张MRI对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及壶腹区病变的研究[D].昆明:昆明医学院, 2008.

[6] 周艳芳.十二指肠充盈造影法超声检查壶腹占位的应用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3, 29 (9) :810-811.

[7] 黄德健, 李裕, 徐徐, 等.壶腹部病变的MRI诊断[J].江苏医药, 2009, (6) :724-725.

[8] 王宁, 戴荣贵, 张海平, 等.多层螺旋CT在壶腹部周围癌的诊断与临床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 2013, 20 (8) :848-849.

[9] 王春光, 陈延涛, 王桂荣, 等.超声诊断非壶腹部十二指肠肿瘤[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 17 (9) :953-954.

肠道结构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84例,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研究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22~63岁,平均45.3±4.9岁;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0~66岁,平均43.8±5.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生命体征护理、健康指导、饮食护理、日常护理等;研究组则接受中医整体护理,具体如下:①中医情志护理。手术后需加强患者的情志护理,及时疏导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尽可能缓解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气虚血瘀者应强调静养、心情舒畅,以发挥脏腑功能;阴虚风动者应做好安抚工作,切忌烦躁;风火上扰者应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加强对患者的关心,预防不良刺激。②中医按摩护理。术后8小时内对患者足三里穴进行点、按、揉等手法按摩,每8小时1次,每次5min,以患者感觉酸痛为度。③中医穴位帖敷。取厚朴打粉处理并用水调匀制成膏状,足三里穴按摩后将药膏敷贴于患者肾俞穴,每8小时更换敷料1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恢复肠鸣音时间,以评价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胃肠道的手术及手术麻醉剂的应用均会影响肠道交感神经,抑制胃肠正常蠕动,甚至导致肠麻痹等[2],胃肠道手术后及时、有效的护理意义重大。

中医情志护理对改善患者情志、疏导患者心理障碍、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足三里穴按摩能有效刺激患者穴位及脉络,具有调气血、健脾胃等功效,从而有效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3]。膏贴敷于肾俞穴,能促进药物吸收,全面[3]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此同时,药物直接作用于胃肠系统,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促使患者尽早排气、排便。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医整体护理对于促进患者肠道恢复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中医整体护理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有显著效果,可有效缩短肛门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霞,姜明林,刘选燕.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11):841-842.

[2]张红,李勉,马云兰.中医护理干预促进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2,26(26):2455-2456.

肠道结构 篇10

关键词:肠道清洁,妇科手术,肠道准备

肠道准备是妇科手术不可缺少的环节, 术前肠道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及手术后病人的恢复, 充分的肠道准备可以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妇科手术的范围虽然不涉及肠道, 但其手术部位位于盆腔, 位置较深, 或手术部位在会阴部, 肠道准备的充分直接影响术前术野的暴露, 并增加手术的难度。为了寻找一种简便、安全, 病人舒适又能达到肠道清洁且能减轻护士工作量的方法。我科2011年1月对妇科术前肠道准备进行改进, 采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新方法, 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妇科手术病人, 年龄24岁~75岁;其中腹腔镜全子宫切除50例, 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35例, 全盆底重建术32例,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43例。按入住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纳入标准:无手术禁忌、肠梗阻、无精神疾病、意识障碍等禁忌证病人。全部病人于术前1d早、中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晚餐给予流质, 22:00禁食。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方法。于手术前1d18:00时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为复方制剂, 每盒由A、B、C 3小包组成。A包含有氯化钾、碳酸氢钠、B包含有氯化钠, C包含有聚乙二醇4000, 60g。加水1 000mL即配成1 000mL的等渗性全肠灌洗液, 将两盒6小包全部溶解在2 000 mL的温开水中。首次服用600mL~1 000mL, 以后每隔10min~15min服用1次, 每次250mL, 直至服完。要求90min内服完, 口服后病人适当运动。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灌肠法, 配制1 000mL生理盐水灌肠液, 温度为39℃~41℃, 嘱病人排尿后取左侧卧位, 灌肠液面距离肛门40cm~60cm, 润滑肛管后插入肛门10cm~20cm, 打开灌肠液, 其速度要求1 000mL生理盐水灌肠液在10min~20min完成, 为了粪便充分软化易于排出, 灌肠完毕嘱病人尽量忍耐5min~10min后排便, 直至排出无粪渣水样便为止。

1.3 评价标准

1.3.1 排便效果评价方法

有效:肠道干净, 排出液为清水或肠道基本干净, 肠腔有少许稀粪水流出, 但不影响手术的进行。无效:肠道不干净, 排出物仍有粪渣, 影响手术的进行。

1.3.2 舒适度的评价方法

根据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1]:0级非常愉快, 无不适;1级为有一点不适;2级为轻微不适;3级为不适较明显;4级为不适较严重;5级为剧烈不适, 但不一定哭泣。在临床上0级、1级、2级这三级不好区别, 故在观察时笔者将这三级归为一级来判断为Ⅰ级;3级为Ⅱ级;4级为Ⅲ级;5级为Ⅳ级;即Ⅰ级无不适;Ⅱ级轻微的腹胀;Ⅲ级腹胀腹痛明显, 肛门刺激征明显;Ⅳ级灌肠中腹胀明显, 便感强做深呼吸不能减轻。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资料采用χ2检验和非参数方法,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提高病人肠道的清洁效果, 有利于预防或减轻手术后感染的发生

妇科手术术前肠道准备是为了刺激肠蠕动, 软化和清除粪便, 排出肠内积气, 便于手术野暴露, 并能减轻术后病人腹胀, 防止病人因麻醉后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能控制排便而增加污染的机会。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等渗溶液, 口服后不易被肠道壁吸收, 聚乙二醇的结构中有大量的OH-, 可与肠道中亲水分子形成氢链, 增加肠腔内的水分软化粪便, 促进肠蠕动, 加之聚乙二醇4000为大分子具有润滑性, 使大便易于排出。该药品中的氯化钠, 氯化钾, 碳酸氢钠, 硫酸钠与肠腔中的电解质成分相似, 能够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电解质平衡, 避免发生水电解质混乱。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肠道准备采用改进新方法肠道的清洁效果优于传统的灌肠法, 说明采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方法增加肠道的清洁效果, 有利于预防或减轻手术后感染的发生。

3.2 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减轻护士工作量

老年病人出现阴道壁膨出、子宫脱垂, 多数由于盆底组织松弛, 肛门刺激括约肌收缩能力下降, 对灌肠液的耐受差及耐受时间短, 甚至边灌边拉, 让病人产生极大的心理不安全感, 也影响肠道清洁的效果。多次灌肠, 反复肛门插管刺激引起肛门不适, 疼痛, 容易损伤肠黏膜, 导致肠穿孔的并发症, 尤其是痔疮的病人, 甚至引起痔疮出血。盆底手术的病人手术部位离肛门很近, 操作不当易引起感染。采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方法, 在应用1h后开始排便, 快速清洁肠道, 护理秩序也简单, 只需向病人做好解释注意事项, 服药效果, 病人也易于接受, 明显减轻了病人的不适感。护士的工作量也减轻了, 效果提高了。

4 小结

本研究采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方法对利用和爽清洁灌肠剂优点, 主要是饮食限制时间短, 不需要提供术前补给药剂, 其次该药是等渗液, 不损伤肠黏膜的通透性, 对肠道刺激小, 能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 不引起水钠潴留。操作方便, 减少了护士操作时间, 减轻工作难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分数 下一篇:香港对外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