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要理性爱国(精选6篇)
篇1:演讲稿:要理性爱国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这次演讲的主题是《要理性爱国》。
爱国,是必须的,是光荣的。就像徐特立说的那样“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有谁会不爱自己的祖国呢?而在“爱国”前面加上“理性”两字,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理性,意思就是理智。远的不说,就说说最近的国际事件“日本霸占中国钓鱼岛”,许多中国人竟然去砸日本车,如此的不理智!
反抗日本就要砸日本车么?你想想,日本车也是用人民币买来的啊,也是中国人的钱啊。到时候日本还没有开始拿钓鱼岛,中国就已经乱了,那日本人不就白白拿到了钓鱼岛?那多不值得啊!日本人还盼着中国乱呢!我们想拿回钓鱼岛,就不能乱,就要理性。
理性的人也很多,比如说中国台湾就有一些人拿着国旗,爬上了山顶,他们并没有像北京的那些人一样,去砸车而是挥舞着国旗,大声喊道:“钓鱼岛是台湾的,钓鱼岛是台湾的!”这就是爱国!这,就是理性爱国!这样又不冲动,又没不理智又做到了爱国的本分,真好!
不理智的爱国,不但不好,而且还是会犯法的。有些不法分子看这次中国和日本在争钓鱼岛,然后搞什么游行、示威。他们就是看有些人会冲动,会去参加,才会如此胆大妄为。如果你去了游行,就是被他们利用了,那也就是违法了,这是你所希望的么?
理性爱国既不用很费力气,又会得到人们的支持,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理性地去爱国,会对国家很有好处。这样中国才会更快地收复钓鱼岛!谢谢大家!
篇2:演讲稿:要理性爱国
叶雅婷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这次演讲的主题是《要理性爱国》,关于要理性爱国的演讲稿。
爱国,是必须的,是光荣的。就像徐特立说的那样“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有谁会不爱自己的祖国呢?而在“爱国”前面加上“理性”两字,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理性,意思就是理智。远的不说,就说说最近的国际事件“日本霸占中国钓鱼岛”,许多中国人竟然去砸日本车,如此的不理智!
反抗日本就要砸日本车么?你想想,日本车也是用人民币买来的啊,也是中国人的钱啊,演讲稿《关于要理性爱国的演讲稿》。到时候日本还没有开始拿钓鱼岛,中国就已经乱了,那日本人不就白白拿到了钓鱼岛?那多不值得啊!日本人还盼着中国乱呢!我们想拿回钓鱼岛,就不能乱,就要理性。
理性的人也很多,比如说中国台湾就有一些人拿着国旗,爬上了山顶,他们并没有像北京的那些人一样,去砸车而是挥舞着国旗,大声喊道:“钓鱼岛是台湾的,钓鱼岛是台湾的!”这就是爱国!这,就是理性爱国!这样又不冲动,又没不理智又做到了爱国的本分,真好!
不理智的爱国,不但不好,而且还是会犯法的。有些不法分子看这次中国和日本在争钓鱼岛,然后搞什么游行、示威。他们就是看有些人会冲动,会去参加,才会如此胆大妄为。如果你去了游行,就是被他们利用了,那也就是违法了,这是你所希望的么?
理性爱国既不用很费力气,又会得到人们的支持,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理性地去爱国,会对国家很有好处。这样中国才会更快地收复钓鱼岛!
谢谢大家!
篇3:浅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理性爱国
理性爱国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应有之义
关于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目前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很多观点, 但大都认为爱国主义是人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意志、思想理论及行为一体的反映个人与国家关系的综合复杂的价值体系。“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质就是教育者从本国、本民族的发展需要出发, 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和方法,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受教育者激活爱国情感, 并将朴素、非理性的情感提升为理性的爱国思想和观念, 进而形成一种自觉爱国行为的活动。”[1]简单地讲爱国主义教育即爱国情感的激发、爱国认知的传递、爱国思想和信念的养成以及爱国行为引导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把对祖国的热爱从一种不稳定不成熟的感情升华为一种稳定成熟的思想心理意识和世界观并在这种心理意识和世界观的支配下外化成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爱国行为的过程。由此可知, 爱国主义教育本身即贯穿着科学理性原则。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素养的大学生, 而且正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如果说中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多的是激发教育对象一种朴素的爱国情感和“稚嫩“的爱国行为的话, 那么, 对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则更应注重爱国认知的理性化、理论化和体系化, 更注重爱国实践行为的引导, 也就是说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更要注重和突出贯穿科学理性精神和科学理性原则。
加强理性爱国教育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要求
爱国主义的本质是维护全民族国家人民的最高利益, 包括维护国家安全、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国家振兴、民族发展。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但是在谋求和维护全民族国家人民的最高利益的本质上始终是一致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全球化浪潮已不可阻挡之势在世界范围内汹涌澎湃,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趋势看,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实质上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明乃至不同思维方式在新的时代层面上的竞争与整合, 其突出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各国都无一例外的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各国在经济、政治等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无不牵涉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加之, 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 国际经济政治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旧秩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全球性跨国公司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 主导着全球性经济发展, 并且不断向各国扩张和发展, 甚至支配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主权。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 必然受到这个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的束缚。同时, 由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等活动, 以及具有国际支持背景的“台独”、“藏独”等民族分离势力和“东突”恐怖组织, 都对我国的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
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我国人民历来有着维护全民族和国家最高利益的坚强决心和英勇不屈的行为。但是, 爱国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变得如此复杂, 爱国已不再是战争时期那样, 开枪消灭敌人。全球化时代使得爱国主义的表达途径多样化, 选择不当就可能上升为一种破坏性的亢奋的爱国主义。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快速增加, 也使得潜藏于爱国主义和国家之间的进攻性凸显。
同时,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国家的战略利益和安全, 必须以民族经济的发展壮大和竞争能力的提高为依托, 因此, 爱国诉求的表达和爱国方式的选择还要与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相联系, 处理好爱国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 全球化条件下如何采用更好的方式来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特别是对于有着高度爱国热情的大学生进行理性爱国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性爱国教育
1.正确认识全球化时代的国情、世情是理性爱国的前提
理性的爱国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对本国历史的审视, 对本国当前现实的分析和对本国未来的展望以及放在整个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去审视的基础上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逐步增大、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这一切为世界瞩目、令世人赞叹, 也无不令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 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发展很不平衡, 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很多。而且“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国际交往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 再加上目前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 一些西方学者便发出“中国威胁论”的口号, 对中国的发展虎视眈眈。”[2]可以说中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仍然是内忧和外患并存。审时度势, 形成对国家形势和国际环境的理性认识, 是理性爱国的前提。为此, 高校理性爱国的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历史教育, 使大学生以史为鉴;加强国情教育, 使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现状;加强国际形势教育, 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历史比较、发展比较和中西比较中既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又增强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在实践中促进爱国认知由感性升华至理性层面是理性爱国的基础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突破长久以来教条化、形式化、显性化、课程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以活动和实践为载体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在实践中促进爱国认知由感性升华至理性层面。因为, 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的爱国情感、树立的爱国理念才会更深刻、更理性、更持久并由此产生更加自觉理性的爱国行为。为此, 一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主题活动中。二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中。三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实践教育基地的体验中。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以此为依托进行身临其境式的实践体验活动。四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重大事件的引导中。
3.探索建立理性爱国的教育管理机制是理性爱国的关键
一是要建立宣传层面的舆论引导机制。舆论影响观念, 观念决定行为。理性爱国是民族利益至上的真诚觉悟, 是实现民富国强、民族复兴的执着信念。要引导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民族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维系的灵魂, 理性爱国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 在道德的范畴内, 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出发点和着眼点, 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热情, 并有理合法地采取爱国行动。
二是建立认知层面的行为引导机制。当一些涉及国家之间政治、军事、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等等比较敏感重大事件时, 要对大学生进行理性认知的引导, 要有专门的指导人员及时的对事件进行正确的解读, 使学生认清事件的真相和实质。同时可有序的组织大学生开展针对事件的理性活动, 比如在校内组织开展签名活动、组织开展专题演讲活动、组织开展专题论坛等活动, 进行事件的评析和爱国意愿的表达。
三是建立实践层面的行为管理机制。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依法爱国的理念, 不参加未经政府批准的非法的游行示威活动, 使大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在行使自己的合理合法的政治诉求表达权利时, 不应违背社会及其他人的合法权利。相应的政府管理部门也应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 对于未经政府批准的非法的游行示威活动以及在游行活动中侵害社会及其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应给予必要的制止。当然, 这种基于实践层面的理性爱国的行为管理机制的建立, 需要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的通力合作, 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曾令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反思和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06, 30:57.
篇4:抵制暴力,理性爱国
前不久看一笑话,说的是一个英菲尼迪的车主从车库出来后刹然间发现眼前站着一排怒汉个个手持家伙,车主心想这下坏了,爱车是不保了,只见带头大哥面目狰狞地冲上来后突然挥手一摆,欢喜的转头告知身后操家伙而来的兄弟,“住手,是奇瑞!”遂一众人乌泱泱散去。
今天大街上,反日口号可以很凶狠,日本国旗可以狠狠地烧,都是一种民族伤痛宣泄的方式,但无目的地摧毁自己人的私有财产——砸日系汽车,被狂怒的人群所拥护,此行为简直就是愚蠢。为了安抚那颗无处安放的“爱国心”而直接造成了车主重大的经济损失,临街乱砸,而拒不赔偿,如果车主在车里放有巨资被偷,这又是谁的责任呢?实在是反日不成,还恶化国人之间的关系。砸了同胞的车,同胞的财产受到损失,心受到伤害;这种蠢行的图片迅速传遍世界各大网站,爱国游行形象受损,中国形象受损,日本那些右翼分子一定偷着乐。如此蠢行,不是爱国,而是害国——这样的“爱国”永远无法得到喝彩,只会让真正的爱国者感到羞愧。
没有谁会怀疑祖国遭受欺侮时涌动的爱国激情,没有谁不能理解当祖国遭遇挑衅后同胞们的愤懑与抗争。因为,一个没有血性的民族注定要被欺凌,一个永远韬光养晦的国家必然受气挨打。但是,靠那些失去理性的行为,我们可以保卫钓鱼岛吗?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失去理性的暴行,这与日本政客的蛮不讲理又有何异?丧失理智的拳头,吓不走嚣张的恶犬。泄愤式的“爱国”表达,只能让贼人偷笑、同胞伤心。
中国目前的国力,已经超过日本,只是钓鱼岛问题太复杂,牵引的各方利益纠葛太多,力量对比中国仍不足,所以有拖就不打,让时间来为我们争取筹码。但中国政府对日是自信的,日货在大陆的意义,已经与普通商品无异,是大陆根据经济开放政策和WTO規则对日贸易的实物,不是对华侵略的象征,是中日交流的客观需要,属于经济行为,与政治牵涉很小。日货在大陆的横行,也逐渐式微,今年来更是被国产货和韩国,德国货挤压得丢城失地,若继续发展下去,国人不必抵制,日货也将消亡,这是自然发展的结果,毛爷爷说得好,风物长宜放眼量,放日货进来又如何,与狼共舞,国货才能刺激壮大,人为抵制,只会是闭关锁国的再现。日货是在国际大舞台上拼杀的,国货不能在温室中借民族主义的口号生存,该正面较量的,必须放手去碰。且中国政府不傻,每个核心领域的民族工业,都有所保护和扶持的,国人不必杞人忧天。
篇5:党员要理性爱国更要立足本职岗位
纵观历史,回顾当前,美国重返亚洲的野心让中国的海防线常有不宁。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每一位党员必须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党指挥,统一思想,相信政府有理有利有节的处事能力。面对国际现状,我们更应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全国人民应团结一致,大力发展国内经济,让我们的国防更具有保家卫国的实力。相信不久的将来,不仅是钓鱼岛问题,所有海域内的岛屿问题都能迎韧而解,中国必将实现全民族统一。
望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宣传员:严艳芝
篇6:演讲稿:要理性爱国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爱国主义
一营教导员潘雷
在阅读了熔铸军魂之爱国奉献篇以后,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作为军人,我们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保卫祖国,前提之一就是要爱国主义的思想,这样才可能以满腔的热情去用实际行动来体现我们的忠诚。对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来讲,2009年本应该是充满喜庆的一年,不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保持了高速经济增长和社会基本稳定,同时也迎来了祖国60华诞。但由于疆独、藏独等势力的蓄意破坏,国际形势进一步升级,我国发展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挑战性,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中国人,必须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下面我就、为什么要坚持爱国主义谈谈自已的看法。
我的认为,没有去年中国奥运所引发的一系列国际问题,恐怕爱国主义绝不会如此“热情洋溢”的空前高涨,恐怕全国人民都不会像小学生对待教科书上的那四个字及其相关教育纲目条款那样执着忠诚。中国人向来都会把“爱国主义”作为一种超乎理性的高级情感敝帚自珍,即不证自明的信仰,只不过鲜有人士真正将爱国主义内化为这种情感,即有理有据的理性。试想,如果路遇一个中国人,问他是否爱国,他一定会说我很爱国。然后问他是否明确什么是爱国主义,恐怕答案就不那么容易脱口而出。我可以斗胆将世界华人带入这个问题语境,并代为做出一个预测,那就是,爱国主义的内涵在所有回答当中一定会显得异常丰富,庞杂,表现为具体化、平面化表述和举例说明居多,而具有一定抽象性、逻辑性的总结归纳很少。回答中会大量涉及这些因素,祖国大好河山,主权,人民,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等等。或许,对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我们实在没有资格苛求他像政治理论学者一样将爱国主义按照类似“三段论”式的标准格式表达出来。但是,当主流媒体再三告诫“要理性表达爱国情感”的时候,对于如何看待和把握爱国主义内涵和表达途径,的确是我们中国人应该谨慎思考、精心应对的问题。当我们认为应该天经地义的信仰爱国主义的时候,是否应该深刻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爱国主义。
以下是经典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理论的阐述。
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于自己的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及为她的独立与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是从本国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是跟国际主义密切联系着的,既热爱自己的祖国,反对外来侵略,又尊重别的国家和民族的权利和自由。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表现为:
1.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维护祖国尊严和人民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对祖国前途怀有坚定的信念。
2.对祖国的河山、人民、历史和文化,对祖国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无限热爱。
3.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反对其他国家的入侵和本国的腐朽反动势力,为祖国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爱国主义源于人民对哺育自己成长的家乡、民族和祖国的深厚感情,逐渐升华形成的一种维护祖国利益的行为准则和坚强信念。基本内容有:促进本民族的物质和文化财富不断增长;维护各民族在平等基础上的联合、团结和祖国的统一;抵御外侮,捍卫祖国的主权和独立;同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进行斗争,促进祖国的繁荣与富强。
以上理论对爱国主义的阐述大体囊括了我对前文那个问题语境的答案预测,即主权,民族,人民,政府,社会主义,文化。爱国主义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必然会影响到国人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确定性和主体性。回答“什么是爱国主义”时所遭遇的瞬间失语,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爱国主义的理解困境”。这种困境的核心在于对“国”的认知定位和“爱”的方式选择。“国”的意义包含了家乡、国民、民族、国体、国家机器、国家主权和文化传统。而“爱”的方式包含了热爱、尊重、认同、信仰、捍卫、奉献和创造。中国历经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其爱国主义的核心是“忠君”,这也代表了东方社会在某个时代的集体信仰习惯。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发展,崛起,其爱国主义的内涵逐渐的趋向合理化和包容感,方式逐渐由强制向自愿靠拢。我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倾向,是一个国家不断进步和繁荣、一方民众逐渐靠近普遍幸福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而非外在行为的约束或利益的驱动,即爱国不是为了“好处”和“姿态”,而是“本心”。爱国主义是内心深处表达作为一个个体对于整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你说出“我是中国人”的时候,值得你这样说的不是他人对你的认可所招致的沾沾自喜,而是身为“中国”这个由960万平方公里、13亿同胞、五千年历史文化精华等有机组成的整体的一部分所升起的作为“人”的意义的自我确证。如果不这样做,油然而生的不应该是羞耻感,而是负罪感和漂泊感。这一点,海外侨胞、留学生等群体体会颇深。爱国主义对于他们来说,更实质的是一种身份的确证和“根”的回归。
爱国主义应该是理性与激情的有机结合。理性代表着个体对它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交往、文化蕴藏和制度体系的一种自觉的、稳定的、必然的深度思考,这一点正是中国奥运事件在国际社会剑拔弩张之时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理性爱国”。这是在引导我们中国人对“爱”的方式的谨慎甄别和精心遴选。同样,要用理性来爱国,更要用激情去爱国。中国传统文化塑造的中国人的标准人格并不乏理性,反而是激情缺席。儒家文化讲究圆融忍让,主张“仁者无敌”,坚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因而像“五四运动”那样大规模的爱国主义运动显得异常波澜壮阔,影响深远。去年国内爆发的大规模的抵制家乐福事件和国外留学生的游行活动,虽然被主流媒体评价为需要
“理性”来引导,但是我们乐观地看到中国人在发扬爱国主义时表现出的激情四射。激情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的、执着于某一信仰内核的精神意志。这一信仰内核一般是要建立在某种无形的精神符号之上,如升国旗时的脱帽和军人的军礼。从这个角度讲,爱国主义就要用理性点燃激情,用激情照亮理性。
爱国主义应该靠近国际主义而非民族主义。众所周知,国际上很多不良势力都会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在一定范围内,爱国主义是要建立在对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心理特征的尊重和宽容上的。但是爱国主义绝不允许将民族内部所谓的“自由”狭隘而顽固的建立在对其他民族的蔑视和排挤上。爱国主义不是民族主义和宗族主义,它会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和海纳百川的胸襟接受一切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共处的观念和运动。同样,爱国主义更加靠近国际主义,它会引导着国人更加明智和开放的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文明和先进思想,会吸取世界人民各自的“爱国主义”的精华和养分。祖国60华诞,本身就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是来自国际社会的机遇还是挑战,都是对中国人重新关注爱国主义的一次有效的激励和牵引,使得我们对爱国主义的内涵更加自觉的记忆,对爱国主义的存在理由更加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