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患者护理查房

关键词: 阻塞 阻塞性 气道 支气管炎

copd患者护理查房(精选6篇)

篇1:copd患者护理查房

今天我们组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业务查房,目的是让我们更好的掌握该疾病治疗和护理的有关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丰富知识,积累经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请我们主管护士汇报病史。床边查体:生命体征、**:下面请主管护士***汇报病史:

34床,袁德明,男,8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气促5年,复发加重1周”于2016年12月20日14时24分入院,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肺胀-痰热郁肺:西医诊断: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功能Ⅳ级。入院查体:T36.5℃ P82次/分 R27次/分 BP178/87mmHg.舌红苔白腻滑脉。

既往史:既往体质差,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否认肝炎,伤寒,痢疾等传染病病史,预防接种史不祥,否认精神病创伤史,无外伤,手术,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金属等过敏史。入院后辅助检查:床旁心电监护提示:

1、窦性心律

2、室内传导阻滞

3、ST-T异常。心肌酶谱:CK 245.00U/L↑,脑钠肽:BNP 1640pg/ml↑。红细胞3.81 10^12↓,血红蛋白112g/L↓,肺部CT:

1、右上下肺及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伴少许感染

2、升主动脉略增宽。医嘱于内科一级护理,吸氧,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药物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营养心肌,等处理。中医予温肺散寒,降逆涤痰为主。

患者医保,家庭经济条件好,家属对其关心,患者比较配合,乐观。对疾病及药物知识部分了解,对疾病康复有信心

患者稍感心累,动则加重,咳嗽,咳痰,排痰不畅,查体;T,P,R,血压;舌红,苔白腻滑脉。食欲睡眠差,大便正常,小便量少,体重无明显变化。跌倒评分(),压疮评分(),ADL评分().某某:请回答患者现在主要存在的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与气道阻塞、通气不足有关

2、清理呼吸道低效:与呼吸道感染、痰液过多而粘稠有关。

3、活动无耐力 与心肺功能减退有关

4、知识的缺乏。

5、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

某某:请回答护理措施?()

I1:

1、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其温度、湿度适宜,每日早晚各通风1次,每次15-30min,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为50%-70%。

2、给予舒适的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坐位、高枕卧位。

3、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并保持输氧装置通畅,同时向病人说明其意义和目的。

4、指导病人有效的呼吸技巧,如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

5、鼓励病人积极咳出痰液,指导有效的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6、发生呼吸困难时,陪伴病人以减轻其焦虑紧张情绪。

7、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无压痛、头晕、烦躁不安、神志改变等肺性脑病症状。

8、必要时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及支气管扩张剂,并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9、指导病人戒烟,少去人群集中、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I2:

1、向病人讲解排痰的意义,指导其进行有效排痰技巧。

2、指导端正病人根据自身病情,采取适当体位,进行体位引流,促使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3、排痰前向病人解释并协助其翻身、拍背、自外向内,由下向上。

4、嘱病人多饮水,每日1000-1500ml以利于痰液的排出,当心功能不全,双下肢水肿时,适当控制饮水量。

5、排痰后作好口腔护理。

I3:

1、有计划地进行护理、治疗活动,以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从而使病人得到充分休息。

2、给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限制探视,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及睡眠时间。

3、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将常用物品放在病人易拿到的地方,尽量减少病人体力消耗及病人的活动量。

4、给予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鼓励少量多餐,以减少用餐时的疲劳。

5、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强心、利尿药,减轻心脏负荷,并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及疗效。I4:

1、评估活动无耐力的相关因素,并尽量消除和减少相关因素。

2、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并保持输氧装置通畅,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防止心肌、脑缺氧。

3、耐心向病人解释,消除紧张、不安、顾虑心理,使之配合治疗,得到充分休息时间。

4、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活动。

5、加强巡视,观察病人活动耐力是否增加,并随时为病人解决日常生活需要。

6、与病人共同商量制定活动计划,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时间,先让病人在床上活动四肢,然后在床边活动,循序渐进,以病人耐受为宜。

病因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确切病因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因素都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外因(即环境因素)与内因(即个体易患因素)两类。外因包括吸烟、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与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居室拥挤、营养较差及其他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相关联的因素有关)。内因包括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增高、在怀孕期、新生儿期、婴儿期或儿童期由各种原因导致肺发育或生长不良的个体。

临床表现

1.症状

(1)慢性咳嗽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当气道严重阻塞,通常仅有呼吸困难而不表现出咳嗽。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慢性阻性肺疾病的主要症状,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但由于个体差异常,部分人可耐受。

(4)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的。

(5)其他疲乏、消瘦、焦虑等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严重时出现,但并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典型表现。

2.体征(1)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称为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

(2)触诊双侧语颤减弱。

(3)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4)听诊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检查

1.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预计值),是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其变异性较小,易于操作。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l/FVC<70%者,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增高,肺活量(VC)降低,深吸气量(IC)降低,IC/TLC下降,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DLCO与肺泡通气量(VA)比值(DL-CO/VA)下降。

2.胸部x线检查

COPD早期胸片可无变化,以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气肿改变。X线胸片改变对COPD诊断意义不大,主要作为确定肺部并发症及与其他肺疾病鉴别之用。

3.胸部CT检查

CT检查不应作为COPD的常规检查。高分辨率CT,对有疑问病例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4.血气检查

确定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碱平衡紊乱,并有助提示当前病情的严重程度。5.其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常因微生物感染诱发,当合并细菌感染时,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痰细菌培养可能检出病原菌;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病程较长,而且出现肺结构损伤者,易合并铜绿假单孢菌感染,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者易合并真菌感染。

请回答治疗要点:

1.稳定期治疗

可采用非药物治疗:戒烟,运动或肺康复训练,接种流感疫苗与肺炎疫苗。2.康复治

如理疗、高压负离子氧疗等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康复有利。3.心理调适 良好的心情将有利于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加治疗的顺从性,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将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4.饮食调节

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吃肉、鱼、鸡蛋、牛奶、豆类、荞麦。吃饭时少说话,呼吸费力吃得慢些。胖的要减肥,瘦的要加强营养,少食多餐。

5.长期家庭氧疗

如有呼吸衰竭建议长期低流量吸氧,每天超过15小时。6.药物治疗

现有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症状、提高活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以改善健康状态。吸入治疗为首选,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各种吸入器,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和效果,有助于患者坚持治疗。

(1)支气管扩张剂临床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有三类,β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和甲基黄嘌呤,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2)吸入糖皮质激素有反复病情恶化史和严重气道阻塞,FEV1<50%预计值的患者可吸入糖皮质激素。

(3)祛痰和镇咳祛痰剂仅用于痰黏难咳着,不推荐规则使用。镇咳药可能不利于痰液引流,应慎用。

(4)抗氧化剂应用抗氧化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可稀化痰液,使痰液容易咳出,并降低疾病反复加重的频率。

7.急性加重期治疗

(1)吸氧目标是维持血氧饱和度达88%~92%。

(2)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短效的支气管扩张剂,如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3)全身糖皮质激素2014年GOLD指南更新版推荐甲强龙,连续用药5天。(4)抗感染药物以下三种情况需要使用:呼吸困难加重,痰量增多,咳脓痰;脓痰增多,并有其他症状;需要机械通气

某某:请xxx回答如何指导呼吸功能锻炼。

1.腹式呼吸: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平卧位,两膝半屈或膝下垫小枕,使腹肌放松。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最大幅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手感向上抬起,胸部手在原位不动,抑制胸廓运动;呼气时腹肌收缩帮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气潮气量。同时可配合缩唇呼气法,每天进行锻炼,时间由短到长,逐渐习惯于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

2.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尽量深吸慢呼,每分钟呼吸7~8 次,每次1O~20分钟,每日锻炼2次。

3.呼吸操(坐式呼吸操):坐于椅上或床边,双手握拳,肘关节屈伸4~8次,屈吸伸呼;平静深呼吸4~8次;展臂吸气,抱胸呼气4~8次;双膝交替屈伸4~8次,伸吸屈呼;双手抱单膝时吸气,压胸时呼气,左右交替4~8次;双手分别搭同侧肩,上身左右旋转4~8次,旋吸复呼。

4.注意事项:①呼吸功能锻练时,全身肌肉要放松,节奏要自然轻松,动作由慢而快。②呼吸功能锻练不可操之过急,要长期坚持锻练。③呼吸功能锻练不宜空腹及饱餐时进行,宜在饭后1~2小时进行为宜。④呼吸操一般每日练习2~3次,每次5~10分钟,根据个人病情进行,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

预防

1.戒烟

吸烟是导致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去除病因,单凭药物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因此阻止COPD发生和进展的关键措施是戒烟。

减少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吸入,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粉尘的人群如:煤矿、金属矿、棉纺织业、化工行业及某些机械加工等工作人员应做好劳动保护。

2.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避免在通风不良的空间燃烧生物燃料,如烧柴做饭、在室内生炉火取暖、被动吸烟等。3.防治呼吸道感染

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节注射流感疫苗;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居室空气新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积极治疗。

4.加强锻炼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爬楼梯、爬山、打太极拳、跳舞、双手举几斤重的东西,在上举时呼气等。

5.呼吸功能锻炼

COPD患者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保持良好的肺功能,只有保持良好的肺功能才能使患者有较好的活动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质量。因此呼吸功能锻炼非常重要。患者可通过做呼吸瑜珈、呼吸操、深慢腹式阻力呼吸功能锻炼(可借助于肺得康)、唱歌、吹口哨、吹笛子等进行肺功能锻炼。

6.耐寒能力锻炼

耐寒能力的降低可以导致COPD患者出现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因此耐寒能力对于COPD患者显得同样很重要。患者可采取从夏天开始用冷水洗脸;每天坚持户外活动等方式锻炼耐寒能力。

某某:请回答该如何辩证施护:

(一)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二)喘息气短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一般给予鼻导管、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1~2L/分钟,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浓度,以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氧疗时间每天不少于15小时。

3.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困难。4.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度。观察有无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搏动性头痛等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5.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6.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位。

7.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列缺、内关、气海、足三里等穴位。8.艾灸疗法:遵医嘱艾灸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大椎、肺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9.指导患者进食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忌食辛辣、煎炸之品。

篇2:copd患者护理查房

时 间:2015-7-30

地 点:内科病房

参加人员:全体护士及护生

教学查房的准备:

各位同事、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们对一例慢阻肺疾病患者进行护理查房,通过查房使我们对病人的病情有进一步了解,深入的了解该病种,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检查临床教学水平和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的掌握情况;指导责任护士、护生病人现存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使病人早日康复。慢阻肺是以气道不可逆的阻塞为特征的常见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COPD在各类致死疾病中居第六位,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总数的20%。临床上以慢性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重则危机患者生命······(了解其病理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情况等)现在请责任护士介绍病人的病情及护理情况:(责任护士马丽)病例资料

25床:何长庚 年龄:75岁 性别:男 体重:50kg 患者因“反复咳嗽、喘息、活动后气促10余年,再发伴心慌、气促、头晕1月”于2015-7-17 11:00入院。

患者自10余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咳嗽、喘息、活动后气促,每次多因受凉后发作,每次发作持续1至2月不等。4月曾住院治疗11天后症状缓解出院。1月前再发上症,予门诊治疗无缓解今来我科。

既往史:双肾小结石、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 有长期吸烟及饮酒史

体查: T36.4℃ P94次/分 R20次/分 BP130/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较差,形态偏瘦,神志清楚,表情淡漠,慢性病容。胸廓基本对称,肋间隙增宽,叩诊过清音,双肺呼吸音低,双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少许痰鸣音。脊柱无畸形,四肢无水肿。舌质暗淡,苔白润,脉细数。辅助检查:动脉血气分析

PCO2 55mmHg HCO3-31.8 mmol/L PO2 57mmHg HCO3std 28.9 mmol/L Na+ 140mmol/L TCO2 33.5 mmol/L K+ 3.1 mmol/L BEecf 6.5 mmol/L Ca++ 1.06 mmol/L BE(B)5.3 mmol/L Hct 35% SO2c 88% PH 7.37 THbc 10.9g/dL 诊断: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医:肺胀)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3、冠心病

4、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 诊疗计划:

一级护理、低流量吸氧、低盐低脂饮食;

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生化、床旁胸片、动脉血气分析等);

西医以降压、抗感染、抗炎、解痉平喘、护心、化痰、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及氧疗; 医方以补虚汤和参蛤散加味以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查房者:我们听了马老师(责任护士)的介绍,对病人病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去病房对病人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责任护士: “何伯您好,昨天晚上睡得怎么样?感觉好吗?”。“睡得还行”。我们现对你所患疾病的护理情况进行教学查房,使我们护士得到知识的复习;同时,以便我们对您能进行更好的护理,也希望得到您的配合,时间不会太长,大约在30分钟,查房期间,如果您有何不适,请您及时告知我们。(询问患者情况,护理体格检查,对护理的要求等)向病人致谢,出病房

根据病人病情及治疗方案,现提出以下护理问题及措施:(责任护士)

一、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阻塞、呼吸面积减少引起通气和换气功能有关

1.病室内环境安静、舒适,空气舒适,保持20—22。C和湿度50~60%。卧床休息,协助病人生活需要减少氧耗。协助身体采取前倾位,使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

2.监测病人的血压、呼吸、脉搏、意识状态、持续血氧饱和度,观察病人咳嗽、咳痰的情况,痰液的量、颜色及形状。呼吸困难有无进行性加重。

3.氧疗的护理:向病人说明氧疗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和正确使用方法。告知病人持续低流量吸氧能改善缺氧,可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2L/rain,每天15h以上,并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吸氧浓度和流量,注意保持吸人氧气的湿化。

4.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以加强胸、膈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

5.按医嘱给予支气管舒张气雾剂、抗生素等药物,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左氧、二羟丙茶碱、天麻素四组液体按时输入,无不良反应。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炎症、痰液过多、咳嗽无力,支气管痉挛有关。

1.指导定期(每2—4h)进行数次随意的深呼吸(腹式呼吸),吸气末屏气片刻,然后进行咳嗽;嘱患者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痰液咳出

2.减少尘埃与烟雾刺激,避免诱因,注意保暖。

3.保持每天饮水1.5—2L以上,因足够的水分可保证呼吸道粘膜的湿润和病变粘膜的修复,利于痰液稀释主排出。

4.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但要注意无菌操作,加强I=1 腔护理;湿化的时间1乱20分,次。

经过以上措施,何伯的呼吸困难有所改善。

三、营养失调

1、指导病人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软食,避免食用产气(豆类、土豆、胡萝h、汽水等)及易引起便秘(油煎食物、干果、坚果等)的食物,少量多饮;告诉病人餐后不要平卧,有利于消化。

2.如便秘时,嘱多饮水,多食纤维素多的食物和水果。

3.良好的进餐环境,进食时半卧位,餐前、餐后漱口,促进食欲。必要时口腔护理。

4.必要时静脉输液补充营养。

四、活动无耐力:与日常活动时供氧不足、头晕、心慌、疲乏等有关 1.多与病人接触,了懈其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给予适当的帮助。

2.协助病人进餐、洗漱、在室内做一些轻微的活动等,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3.与病人共同探讨其现有的自理能力,鼓励病人最大限度地进行自理活动,并对于病人的进步给予肯定。

4.将病人常用物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

五、焦虑:

何伯多次住院,心情不好。

1.要主动接近患者,倾听病人的诉说,了解病人的焦虑程度,倾听诉说。

2.帮助病人了解目前的病情、程度及与疾病相关的知识(症状、诱因、治疗和护理等),使病人通过消除诱因、缓解焦虑心情。

3.鼓励听音乐、参加下棋、聊天等娱乐活动,分散注意力 其他护理问题:睡眠形态紊乱、有感染的危险、知识缺乏

护士长总结查体情况,对责任护士指导:责任护士对病人护理问题明确,护理措施得当。先病人病情稳定,症状明显改善。根据护理问题按首优,中优,次优排序。根据患者目前情况,需要注意·········需要补充···········请··谈一谈如何指导患者·············其他护士有什么补充···········

比如正确排痰方法、呼吸肌锻炼方法(腹式呼吸、缩唇呼吸)、体力锻炼、合理氧疗、用药护理、动脉血气分析、健康教育、避免诱发因素、预防感染········

目前,轻症COPD呼衰患者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是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应用,是一种新的通气支持技术,具有无创和并发症少的特点。气道压力周期性在高压力和低压力两个水平间转换,同时允许患者的自主呼吸在两种不同的气道正压水平上进行,具有压力、时间自控调节的优点。及时使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是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衰的一种有效手段。

篇3:copd患者护理查房

1 查房方法和质量评价

1.1 护理查房方法

首先由科室的责任护士将病房的疑难和危重患者做为查房的对象并进行分类。在护士长主持下, 责任护士要重点做好准备工作, 每星期三夜班的护士, 都要运用一定的护理程序, 对所有分管患者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 并根据已经搜集到的患者有关的资料, 从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等3个方面来进行综合分析, 认真地阅读医师对疑难患者的病程记录、危重患者讨论的记录及所有住院患者每项检查的阳性体征等, 不断的修订并完善护理之间计划的内容, 要对护理计划工作来进行综合的评估, 尤其要把那些危重疑难的护理诊断进行提交并讨论。这就要求护士长在查房之前, 必须查阅相关病情的国内外先进护理经验, 查找出本科护理的薄弱环节, 并在此基础上来制订相应的查房计划, 然后组织实施。并对全科的患者开展满意度的测评工作。及时地进行意见反馈。

其次是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我们确定每星期四的早上8∶30进行护理查房。由责任护士来报告患者的全面情况, 全面护理评价包括患者病史、体征和验室以及辅助的检查, 重点来说明患者的现存和潜在的护理诊断与问题, 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 以及当前护理效果和急需要讨论解决的重点问题, 然后由护士长对患者进行, 依据责任护士的具体报告, 并结合自己专科护理的特点, 问讯患者以往的重要病史并开展护理体检。

然后是进行护理评估和指导。依据患者的病情需要, 可以决定在患者的床前或者办公室等地点来进行。护士长根据所收集到的患者相关主客观资料, 充分结合责任护士已经提出的护理计划和护理问题, 有重点地开展重点内容的讨论, 同时进行讲解和提问。患者或者家属也可以询问并请求指导。同时要依据护理的程序来进行评价。另外, 要对目前的主要护理诊断和措施以及下一步重点解决的问题提出护理方案。要分析该疾病的最新护理方案信息。根据护理查房的这种形式, 迅速地传递和渗透各种新技术, 有目的地拓宽病房护理查房的内涵, 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和全面系统的护理业务交流。

最后是进行考核。考核人员要参照护理查房的评分表进行逐项打分, 总分值为100分。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对于护理查房来进行分析评价与指导, 对于查房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综合的评价。科室要针对查房工作中所提出的意见来修订护理计划, 并积极投入组织实施。

1.2 质量评价

我们确定每月的第1个星期四早上对于整体护理查房的质量进行评价。对于整体护理查房开展考核、评价、分析和指导工作, 以落实护理程序的运用, 努力提高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护理查房的质量的目的。我们成立了由护士长和高级职称的护理业务骨干组成的护理查房质量评价小组, 不定期地邀请护理部主任参加到科室护理查房质量评价工作当中来, 并申请其给予护理工作指导。

我们的整体护理查房要求程序规范、目的明确, 还要求重点突出、内容清晰、评价客观和查体正确以及指导有力。查房质量评价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第一是护理程序的评价和应用状况, 包括资料分析的科学性、护理评估的准确性、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和护理诊断的正确性以及护理效果的客观性等等。第二是从分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查房工作中制定的护理计划和健康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第三是有护理管理者进行提问和定向讨论, 结合患者的病情从生理和病理以及护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开展, 评价护理人员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2 护理效果

(1) 对于整理护理查房的满意度和投诉率统计, 对于护士整体护理考核进行差异统计。 (2) 实施整体护理以后, 全科护理人员合理运用护理程序, 使护理人员全员感受到了现有护理和管理知识的缺乏。医院新建了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系统, 病房管理者积极地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并鼓励大家积极订阅各种护理专业的杂志, 并积极组织参加临床护理的继续教育。对于积极参加自学大专或者专升本考试的护士奖励与激励, 鼓励大家学以致用。在各科室内逐渐形成积极学习、赶先超优的极佳工作氛围, 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整体护理的的质量和内涵。

3 讨论

3.1 整体护理查房, 打破传统护理查房模式, 提高理质量

这种查房模式把方向从重病情查房转移到对患者的整体护理查房, 从单纯地强调病房的管理规范而转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的病房环境中来。通过这种查房模式, 对于复杂和疑难的病历明确护理的目标, 努力纠正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偏差和不足, 不仅制订了有效的护理计划, 又使对患者的护理得到了完善。同时随着护理计划和患者及其家属的公开, 护士的责任更加公开和明确, 护理人员和护理工作也得到了患者的信任, 这些都对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产生有利的影响

3.2 整体护理查房, 完善护理监督评价系统

这种整体护理为指导的护理查房, 使当前查房制度和质量标准得到了完善, 大大提高了护理的质量。护理管理者能够把护理的质量监控中所发现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及时地反馈到全科护士, 各个责任护士也能够把该组患者所有有可能发生的护理隐患, 提前告诉给各个班组, 这样, 有效地能够避免护理缺陷和差错的产生, 在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 又强化了护理人员的的责任意识。

3.3 提高了护理人员素质

通过整体护理为指导的护理查房查房, 因为有监督考核, 护理人员不得不主动地深入到病房去收集整理各种资料,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修订计划, 通过这种认真的健康宣教, 既提高了护士们学习的积极性, 又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 而且极大密切了护患关系。通过对于患者对于满意度的测评, 我们可以及时地将患者的各类意见反馈给全科的护士, 强化了她们的的服务意识, 既增强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有从根本上体现了以质量为核心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从而实现全面地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

4 思考

整体护理为指导的护理查房, 必须有目的有重点地来选择查房的内容, 要注重拓宽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范围和科学选择查房的内容。在实践当中, 这个问题可能会被忽视, 往往不能够及时地抓住护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不足, 而开展有目的护理查房, 致使护理查房额内容过于枯燥, 这方面必须加以改进和发展。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医院护理查房的程序和技能, 努力拓宽护理查房的基本内涵, 加快护理查房内容及形式的改革进度。方法 对该院3年间的185例危重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查房, 并观察其具体变化。结果 患者患者的满意度上升17%, 投诉率下降了10.8%, 护士的整体护理考核成绩平均提高了8%。结论 以整体护理为指导开展护理查房工作, 能够提高护理查房质量并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护理查房,整体护理,护理程序

参考文献

[1]龚娜霜.护理查房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6) :72.

[2]谭自然, 金良玉, 主编.护理新概念与临床[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8:158.

[3]余明珠, 丁梅月.影响整体护理深入开展的相关因素和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9) :102-103.

[4]李银勇, 曲维香.在整体护理中如何进行患者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1) :53-54.

[5]方芳.护理查房现状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2) :148-149.

[6]迟凤玉, 蔡宝英.护理教学查房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7) :524-526.

[7]丁炎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 :39-40.

篇4:copd患者护理查房

【关键词】 整体护理程序;大面积烧伤;护理查房

【中图分类号】R6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64-01

整体护理强调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患者的生活、心理、社会关系、精神等多个方面进行整体护理,使其达到最佳状态。随着我们普外科病人增多,并发症出现多,大面积烧烫伤病人合并腹部损伤增多,护理问题多,为确保复合损伤病人后护理质量,近两年来,我科护士运用整体护理程序方法,对重症复合伤病人的病情做全面评估,对现有的高危因素、潜在风险因素及时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进措施,组织针对性专题查房,使病人的护理质量得到保证,现将22例大面积烧伤病人查房内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性19例,女性3例。年龄 19-50岁,平均36.8岁。致伤原因;本组病例全部为煤矿瓦斯爆炸伤。烧伤面积;36-98%,平均45.7%。合并伤 合并重度腹部损伤(胰腺断裂、胃十二指肠破裂)1例,合并肠破裂2例,合并吸入性烧伤11例,合并四肢骨折5例,合并鼓膜破裂6例。

1.2治疗方法 本组22例病例,烧伤创面全部给予创面行简单清创,保暖,暴露,给行深静脉置管,快速扩容,液体复苏抗休克治疗,4例行气管切开,3例合并腹部损伤患者给行急诊完善相关检查,抗休克同时行剖腹探查胃肠修补吻合术,四肢骨折患者给予简单外固定,患者病情稳定,渡过休克期后行二期创面清创,外涂磺胺密啶银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持续红外线烤灯照射,保持病床单元及创面干燥,全身抗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病情稳定后,合并四肢骨折及鼓膜損伤患者转入相关专科治疗。

1.3重点护理计划及措施 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制定专科护理计划,并运用整体护理程序进行专科护理,重点观察。

1.3.1护理患者呼吸情况,定时吸痰,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1.3.2防止感染,术后烧伤创面及术口情况,保持病床单元湿度,温度,保持清洁干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协助医生定期换药,遵医嘱予患者抗生素药物防止感染。防止肺部感染,改善肺功能。进行呼吸运动训练,主要是练习服式呼吸,每日多次,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咳嗽排痰法。

1.3.3疼痛观察 患者换药前给予口服止痛药物,可缓解疼痛,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以增加信心,让患者听音乐以缓解紧张疼痛感觉。

1.3.4重视患者心理变化,缓解焦虑情绪,多与患者交流,让患者说出心里话,解除患者的焦虑,每日与患者交谈,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最大限度地缓解瘢痕挛缩引起的痛苦。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参加家庭和社会活动,促进早日康复,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

1.4结果 本组病例经治疗后,2例合并重度腹部损伤,术后腹腔感染出血,并发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出现创伤性精神障碍,经对病人病情观察仔细,护理及时,措施落实,病人的心理护理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情绪稳定,未出现意外。无因护理不当而引起的并发症。

2 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内容进行专题查房

2.1查房形式 护士长主持,责任护士主讲,并做好物品准备(病历、护理计划、血压计等)。全科护士均参加,主管护士站立左侧,护士长站立右侧(便于检查病人),护士按职称依次排列站立左侧及床尾。

2.2查房内容

2.2.1护士长先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患者配合,向护士讲清查房目的, 由责任护士依据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收集到的主客资料及病情评估进行简要的汇报,提出目前最危及病人生命及首要解决的护理问题及高危因素,做好护理诊断,包括相关因素预期目标,护理计划、执行护理措施的情况。

2.2.2听取汇报后,护士长对病人进行系统检查,查生命体征、口腔粘膜、烧伤创面渗出情况、烤灯温度、听诊肺部呼吸音、全身皮肤检查,病人后营养状况,询问患者的睡眠、心理、疼痛等情况。重点检查该患者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护理计划中的护理措施落实及实施情况。然后对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后病情的好转与稳定给予肯定,对还需要继续做好的护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提示。

2.2.3查房后全体护士进行护理讨论,护士长进行专科知识提问,并进一步完善护理措施及计划,重点护理措施,针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多有心理焦虑,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并指导康复煅炼。护士长通过该病人病情和综合大家意见后,从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等方面并结合当前国内近几年来大面积烧伤护理新动态做一个全面的分析,总结,达到完善本次查房护理程序中的各项内容各措施。同时对该病人护理诊断还存在或未实现的预期结果进行原因分析、作出提示。护理问题解决及时评价,旨在帮助提高全体护理人员根据病情的演变过程,进行跟踪、评估、诊断和处理是我们下一个护理程序的开始。

3 讨论

篇5:气胸患者护理教学查房

Nursing Teaching Round of Pneumothorax Patients

欢迎各位护理同仁莅临指导(胸外科护理教学查房)教学查房程序(The Proesses of NTR)

知识回顾 病史汇报 体格检查 护理问题及措施 健康教育 讨论 专家点评指导

知识回顾(KnowledgeReview)

1.定义

气胸(Pneumothorax):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

Gas into the pleural cavity, resulting in product gas state, called pneumothorax.2.病因(The cause ofDisease):

自发性气胸的病因:(1)由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矽肺引起的肺气肿,肺大泡破裂。(2)肺脓肿、肺癌破坏胸膜腔引起。(3)从高气压环境突然进入低气压的环境,如潜水,航空无防护措施。(4)部分病人原因不明。(5)诱发因素有迸气用力提取重物,剧烈运动、咳嗽、喷嚏、大笑、刺激性气味引起呛咳(如炒辣椒时)。3.分类及临床表现(Type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根据病理结构气胸又分为以下类型:

闭合性气胸(Closed Pneumothorax):胸闷、胸痛、气促和呼吸困难。小量气胸(肺萎陷<30%);中量气胸(肺萎陷30%-50%);大量气胸(肺萎陷在>50%)。开放性气胸(Open Pneumothorax):明显呼吸困难,气促,烦躁不安。

纵膈摆动或者纵隔扑动(mediastinal flutter):伤侧胸内压显著高于健侧,纵隔向健侧移位,进一步使健侧肺扩张受限。致呼吸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均衡,出现周期性变化,使纵隔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在呼气时移向伤侧。

张力性气胸(Tension Pneumothorax):极度呼吸困难。

根据发病原因气胸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创伤后气胸(Post traumatic pneumothorax):胸部被锐器刺伤后引起;

原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没有肺部明显病变的健康者所发生的气胸,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见;

继发性气胸(second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继发于肺部各种疾病基础上发生的气胸,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肺癌等。4.检查方法(Check the method):

X线检查(X-ray):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方法。气胸胸片上大多有明确的气胸线,为萎缩肺组织与胸膜腔内气体交界线,呈外凸线条影,气胸线外为无肺纹理的透光区,线内为压缩的肺组织。大量气胸时可见纵隔、心脏向健侧移位。合并胸腔积液时可见气液面。

CT:对于小量气胸、局限性气胸以及肺大疱与气胸的鉴别比X线胸片敏感和准确。

气胸的基本CT表现为胸膜腔内出现极低密度的气体影,伴有肺组织不同程度的压缩萎陷改变。

5.治疗要点(Highlight of treatment):

一般处理:各型气胸病人均应卧床休息,限制活动,肺压缩〈20%时不需抽气,可给予镇咳、止痛对症治疗,有感染存在时应视情况选用相应抗生素。

(1)闭合性气胸(Closed Pneumothorax): 小量气胸:一般可在1-2周内自行吸收,无需处理;

中、大量气胸:可通过胸腔穿刺抽尽积气减轻肺萎陷,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采取镇痛抗感染措施。

(2)开放性气胸(Open Pneumothorax):

紧急封闭伤口:迅速用凡士林纱布或衣物封闭胸壁伤口,并进行外包扎

穿刺抽气:暂时解除呼吸困难;

清创: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后进行,并常规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开胸探查:怀疑有胸腔内脏器损伤时;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吸氧,补充血容量,积极纠正休克。

(3)张力性气胸(Tension Pneumothorax): 迅速排气减压:

抽气:肺压缩〉20%的闭合性气胸,尤其是肺功能差的肺气肿病人,抽气是迅速解除呼吸困难的首要措施。

 抽气方法:

简易法:用注射器进行抽气,此法适用于急救,也便于病人运送。

闭式引流:适用于张力性气胸,水封瓶中不再有气泡逸出,且玻璃管中液面不再波动,胸片证实肺已复张,即可拔管。

持续负压吸引:闭式引流一周以上仍有气泡逸出,说明破口未愈合,应加用负压吸引,以利肺复张。镇痛镇静:减轻痛苦,缓解紧张情绪;

开胸探查:若引流管内持续有气泡冒出且呼吸困难症状未缓解行; 预防感染。

胸腔闭式引流(The thoracic cavity closed drainage)

目的与适应症:

目的:引流胸膜腔内积气、积液和积血;重建胸膜腔负压,维持纵膈的正常位置;促进肺膨胀。适用于:气胸:中等量气胸或张力性气胸;外伤性中等量血胸;持续渗出的胸腔积液;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或食管瘘;开胸术后。

置管方法: 积液(或积血):引流选腋中线或者腋后线第6~7肋间置管; 2 积气:引流选患侧锁骨中线第2~3肋间置管; 3 脓胸:选择脓液集聚的最低位置置管。

引流装置的分类

1,引流袋引流:适用于吸管引流,多用于引流胸腔积液。引流管直接接到一密封地所料引流袋。因没有水封瓶不能产生负压,因此,不适用肺内仍有漏气的病例。

2,水封瓶引流:适用于大部分病例,可排出胸内积气、积液、积血及脓液。

3,水封瓶负压吸引引流:因能加大胸内负压,故适用于胸内肺膨胀不良残腔较大的病例。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1,保持胸闭引流的密闭性: 由于胸腔内是负压,为了防止引流液倒流而发生逆行感染,要确保患者的胸闭引流瓶平面低于胸腔引流口平面至少60 cm,嘱患者活动时不要将引流瓶提的太高,更不能跨床。引流管不要过长,以防折叠。为防止胸腔管与外界相通,更换引流瓶时,必须用双钳双向夹管;为防止患者外出做检查时,管路连接不紧密或引流瓶倾斜至水封管露出水面等情况发生,应用两把钳子不同方相进行夹管。若为有齿钳,其齿端需包裹纱布或胶套,防止夹管时导致引流管破裂、漏气。若引流管从胸壁处脱出,应立即用手指捏紧引流管周围皮肤,在用凡士林纱布或胶布封闭引流口,并做进一步处理。

2,保持胸闭引流的通畅性:

(1)观察引流管的水柱波动情况:水柱波动不仅可以观察胸闭引流的通畅性,还可反映肺膨胀的程度。正常平静呼吸时水柱波动为4-6cm。随着余肺膨胀,残腔变小,负压逐渐变小,水柱波动仅为2~4cm或有轻微波动时可以考虑拔管。水柱波动的范围愈大,提示胸腔内残腔较大,肺膨胀不好。水柱波动逐渐消失是引流管拔除的重要指征之一;而当水柱波动突然消失,则考虑可能是管路不通畅或阻塞。鼓励患者经常咳嗽,以利于肺复张。

(2)定时挤压引流管,保证引流管通畅:当引流液为血性液时,需每1—2小时挤压管路1次。操作时双手握住引流管l0~ 15 cm处,双手前后相接,一手手心向上,贴近胸壁,将引流管置于指腹与大鱼际之间,另一手在距前面一只手的下端4—5cm处阻断引流管,前面的手高频快速用力地挤压引流管,随后两只手同时松开,利用引流管内液体或空气冲击将堵塞引流管的血凝块或组织块冲出,如此反复。或用滑石粉捋管:将滑石粉涂抹胸管表面,右手卡住上端胸管,左手自上而下卡住胸管向下滑行,致胸管下段后右手松开。此方法可加大胸管负压,引流出不太坚固的血凝块或凝固的纤维素。

3,观察引流管气体排出情况漏气可分为3度:患者用力咳嗽、屏气时,引流管内有气泡排出者为Ⅰ度;深呼吸、咳嗽时有气泡排出为Ⅱ度;平静呼吸时有气泡排出为Ⅲ度。Ⅰ-Ⅱ度漏气在2-5天后即可自愈;Ⅲ度可逐渐转为Ⅱ度、Ⅰ度,于5-7天后自愈,若有大的支气管瘘或残端瘘会出现持续有Ⅲ度漏气及出血或感染征象,需另行处理。

5,观察引流情况:定时观察引流液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等,并详细记录;胸壁处伤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引流量多、持续呈现红色或伴有血凝块,提示胸膜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因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处理。

6,预防感染:一切均应坚持无菌操作,换瓶拔出接管时要用消毒纱布包好,保持引流管、接管及引流瓶清洁,定时用无菌蒸馏水冲洗,一般每日定时更换水封瓶一次,并测量记录24小时引流液色质量;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以预防胸腔内感染。

6,拔管指征:胸腔闭式引流术后48-72小时,观察24小时引流液少于50ml,无气体溢出,胸部X线摄片呈肺膨胀或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或气促时,可考虑拔管。拔管时指导患者深吸一口气,吸气末迅速拔管,用凡士林纱布封住伤口,包扎固定。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切口漏气、渗液、出血和皮下血肿等。

病史汇报(Case Report)

患者基本信息(Patients with basic information)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既往史(Past medical history)体格检查(Physical check)阳性体征(Positive signs)主要治疗护理(Primary care)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请各位老师跟我们一起到病房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

护理问题及措施(Nursing problems and measures)

1、P:气体交换受损((Imnaired Gas Excanse))E:与胸腔积气有关

(1)评估记录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型态及其变化(2)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改进呼吸方法(3)给予病人鼻导管吸氧2-3L/min(4)给予病人半卧位,以利于气体交换(5)保持胸管引流通畅

2、P:清理呼吸道无效((Ineffecthe Airway Clearance))E:与切口疼痛有关

(1)评估记录痰液的颜色、量、粘稠度(2)给予氧气吸入,评估记录用氧效果(3)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定时给予翻身、排背(4)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5)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3、P:疼痛((Pain))

E:与手术刺激、术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有关(1)评估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影响因素

(2)帮助病人找出能够舒适的方法,如:止痛药、分散注意力(3)生命体征平稳后改半卧位,促进渗血、渗液的排出(4)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管道牵拉刺激引起疼痛(5)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4、P:焦虑((Anxiety)): E:与患者担心病的预后有关

(1)评估和记录病人的焦虑程度,识别来源(2)帮助病人转移注意力

(3)与病人进行情感交流,取得病人的信任,鼓励其发泄心中的不满(4)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病人的躯体症状(5)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预后(6)提供安静的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

5、P:潜在并发症——出血、漏气、肺部感染等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胸闷、胸痛是否加剧及病人神态、呼吸、尿量

(2)保持胸管在位通畅,定时挤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如大于100ml/h,及时通知医生

(3)注意观察胸腔引流瓶中是否有气体溢出,观察患者引流管口周围皮肤是否有皮下气肿

(4)避免胸腔引流瓶使用负压吸引

(5)保持伤口及床单位清洁、干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6)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

1、休息与活动:不稳定气胸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过多搬动,因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咳嗽排痰及胸腔引流,所以对于血压平稳者取半卧位。如有胸腔引流管,病人翻身时,应注意防止引流管扭曲及脱落。

2、饮食指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粗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避免便秘,如2日未解大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引起胸痛或伤口疼痛。

3、胸腔闭式引流

(1)体位与活动:手术后病人通常采取半卧位,使胸腔容积增大,有利于呼吸和引流。(2)引流装置的位置:为防止引流液倒流入胸腔及利于引流,引流瓶应放在低于病人胸部的地方。

(3)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留出适宜长度的引流管,以利于病人翻身,同时注意避免扭曲、受压或脱落。

(4)引流记录:注意观察引流管的量、色、性状和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

(5)预防感染:在插管,引流排气和伤口护理时,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伤口敷料每1—2日更换一次,如有分泌物渗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6)拔除导管:引流管未见气泡溢出,病人无胸闷、呼吸困难,可能病人的肺组织已复张;无气体溢出后24小时后再闭管24小时,复查胸片,肺全部复张后可拔管。

4、用药指导:病人疼痛剧烈时,按医嘱给予止痛药,观察止痛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胸腔引流的病人,在肺完全复张后可引起胸痛,向病人做好解释,以消除病人紧张心理。刺激性咳嗽较剧烈时,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咳药。

5、心理指导:本病起病急骤,病人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会因疾病的困扰而焦虑不安,更多因缺乏知识,对排气治疗充满担心、恐惧;病人常困紧张或疼痛而畏惧活动、失眠、烦燥等。药多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说出内心感受,及时解答病人的疑惑,做各种检查前,向病人做好必要的解释,取得理解和配合。病人呼吸困难期间应可能床旁陪伴,积极协助处理病人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以稳定病人的情绪。宣教疾病知识及闭式胸腔引流的目的,消除病人的恐惧及担心。6疼痛指导: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利于休养的病房环境,指导病人卧床休息,与病人共同分析疼痛的病因,如为引流管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教会病人床上活动的方法,如改变体位时,用手固定好胸腔引流管,避免其移动而刺激胸膜,深呼吸,咳嗽或活动时可用枕头或手护住引流管处的伤口,半卧位时,可在引流管下方垫一毛巾,以减轻病人的不适及防止引流管受 压,教会病人自我放松技巧,如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广播或看书看报,以 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7、健康指导:指导病人遵医嘱积极治疗原发病,充分认识气胸发后的重要性及其意义。保持情绪稳定,注意劳逸结合。在气胸痊愈后的1个月内,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骑自行车;避免拾提重物;避免屏气等用力过度增加胸腔内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多进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戒烟。一旦感到胸闷,突发性胸痛或气急则提示气胸复发的可能,应及时就医。

讨论(discuss)

1、胸管脱管处理?

若引流管从胸壁处脱出。应立即用手指捏紧引流管周围皮肤,在用凡士林纱布或胶布封闭引流口,并做进一步处理。

2、气胸的分类?

根据病理结构气胸可分为以下类型: 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根据发病原因气胸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创伤后气胸原发性气胸继发性气胸

3、胸腔闭式引流管目的与适应症:

目的:引流胸膜腔内积气、积液和积血;重建胸膜腔负压,维持纵膈的正常位置;促进肺膨胀。

适用于:气胸:中等量气胸或张力性气胸;外伤性中等量血胸;持续渗出的胸腔积液;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或食管瘘;开胸术后。

篇6:PCI患者的护理查房

2014年12月 周盼

1、概述

2、护理评估

3、根据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4、护理评价

5、健康教育

6、出院指导

一、概述

大脑的血液供应 大脑的血液供应来自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丘脑、脑干、小脑半球)

PCI(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 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TIA是指由颅内动脉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恢复,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临床表现

1、一般特点:以中老年多见(50-60岁)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

部分病人病前有前驱症状如肢体无力及麻木、眩晕等。

发病后1~3天达高峰,出现相应脑动脉供血区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

无明显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

大部分病人意识清楚或仅有轻度意识障碍,但脑干梗塞和大面积梗塞除外。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根据血管闭塞的部位和范围而定,神经系统体征有助于区分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梗死。

常见的症状有失语、偏瘫、感觉障碍等 如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三偏征

交叉(一侧颅神经麻痹伴对侧运动或感觉缺失)或双侧神经系统体征提示梗死位于脑干。

特殊类型的神经功能缺失,如,纯感觉卒中、构音障碍伴手笨拙,提示小血管病变所致的皮层下或腔隙性梗死。

二、护理评估

1、病史

患者喻良秀,女,58岁,因急起头晕、呕吐2小时,于12月19日12:35步行入院。曾反复出现头晕,呈阵发性,发作时视物旋转、站立不稳,欲倒,伴恶心,欲吐,先后7次入住我科。

2、体格检查

入院时查体:T 36.6℃

P 85 次/分

R 20 次/分

BP 126/67 mmHg。神志清醒,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急性面容,体型偏胖,扶送入院,自主体位,对答切题,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无黄染,无肝掌,无蜘蛛痣,无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巩膜黄染,口唇红润。颈软,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双侧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及干啰音、湿啰音。心率85次/分,心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腹壁柔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腹部包块。无肝区叩击痛,无肾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四肢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专科检查:神清,语利,计算力、判断力、记忆力、理解力均正常,双额纹对称,双瞳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自如,可见水平眼震,双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踝反射均正常,双巴氏征(-),双克氏征(-),浅感觉检查无明显减退。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快复轮替试验均正常,昂伯氏征不能合作。ADL评分:55分,NIHSS评分:0分,吞咽功能评定:Ⅰ级。

辅助检查:2014年12月19日头部CT: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21日血常规报告:血小板计数85*10^9/L↓。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含量1.72g/L↓。血脂:低密度脂蛋白1.72mmol/L↓。血糖:葡萄糖6.44mmol/L。余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同型半胱氨酸均基本正常。

3、入院诊断

(1)后循环缺血

(2)脑梗死(右基底节区陈旧性病灶)

(3)高血压病(2级 极高危组)

(4)颈动脉斑块形成

4、治疗措施

改善脑循环、护脑、调整脂质代谢、稳定颈部血管斑块、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对症支持治疗、颈部操锻炼;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

三、护理诊断

1、有受伤的危险

相关因素:与头晕、肢体活动不稳有关 护理目标:未发生受伤情况。护理措施:

1)避免增加颅内压,如保持情绪稳定,防止便秘。2)安置舒适的体位,保持病房安静舒适。

3)给患者做跌倒高危评估,属高危跌倒病人悬挂跌倒高危标识,列入早交

班,病房交班。

4)使用床栏等保护性措施,防止病人受伤。5)把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伸手可及处,病人活动时适当提供帮助,保持周围环境中无障碍物。

6)病人衣裤合身,鞋子防滑,光线充足,地面干净,如有潮湿放置防滑倒标识。

2、潜在并发症:出血

相关因素:与患者应用抗凝药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无出血倾向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者口腔、皮肤黏膜等处有无出血。2)密切观察患者大小便情况注意有无内脏出血。

3)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等出血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4)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

3、焦虑

相关因素:与担心预后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焦虑情绪缓解

护理措施:

1)认识到病人的焦虑,承认病人的感受,对病人表示理解。2)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消除病人的陌生和紧张感。

3)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使能积极配合治疗和得到充分休息。

4)使病人感到安全,必要时陪伴病人

5)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的需要,帮助病人解决问题,鼓励病人当产生焦虑时告诉医护人员。

6)通过连续性护理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7)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4、知识缺乏

护理目标: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护理措施:

1)通过交谈确认病人对疾病和未来生活方式的顾虑,针对病人的顾虑给予解释或指导。

2)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介绍病程及治疗。

3)定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提供适合病人所需的学习材料。4)鼓励病人提出问题,耐心给予解答。

5、营养失调

相关因素: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困难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护理措施:

1)给予低盐低脂清淡饮食。2)保证每日的输液量。

3)鼓励自己进食,少量多餐,循序渐进。

6、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相关因素:与长期服用抗凝药有关

护理目标:皮肤完整无破损

护理措施:

1)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2)鼓励多下床活动,勤散步。

3)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热量食物

4)每日温水擦浴,禁用刺激性洗洁用品。5)静脉输注刺激性药品时注意做好静脉保护。

7、便秘

相关因素:与长期服用口服药,食物缺乏粗纤维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至少2-3天排出成形的软便一次

护理措施:

1)行顺时针腹部按摩。

2)鼓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温开水。

3)指导用开塞露塞肛,必要时按医嘱使用缓泻剂。4)鼓励病人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四、护理评价

患者生命体征正常,无颅内高压出现,未发生受伤、跌倒坠床事件,患者神志清楚,日常生活能自理,皮肤完整无破损,大小便正常,焦虑情绪有所缓解,对病情及治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无脑出血及内脏出血倾向

五、健康教育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按时服用口服药。

2.晨起时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安静10min后缓慢起床,以防体位性低血压致梗死发生。

3.心理护理:多与家属接触交流,了解其心理动态情绪,鼓励家属多探视;向病人解释所患疾病的性质、预后、治疗方案及目的,消除紧张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饮食指导:指导病人家属给予病人吃低盐、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饮食。控制总热量,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

5.休息活动指导:急性期卧床休息,应取平卧位,注意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并适当被动运动患肢与关节。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床上,床边及下床活动,主动运动患肢。

六、出院指导

1、指导患者出院后注重休息,逸事,增加营养,增强体质。

2、出院后继续坚持做颈椎操。

3、坚持按时服药,巩固疗效,口服泰嘉要注意观察有无黑便情况。

4、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多去公园散步,听音乐。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血糖异常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动脉僵硬度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探讨危重病人高血糖反应与炎性细胞因子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