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价值(精选十篇)
种植价值 篇1
一、应用价值
1. 药用
其叶称苏叶, 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功能, 主治风寒感冒、胸腹胀满、恶心呕吐、解鱼蟹毒等症;茎秆称苏梗, 有顺气、安胎、发散风寒和化痰等功效, 主治胸闷气胀、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和外感等症;种子称苏子, 有镇咳、祛痰功能, 主治咳嗽、痰多、胸闷、气喘, 以及冠心病、高血脂等症;紫苏全株谓之全草, 有散寒解表、理气宽中功效,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等症。
另据报导, 紫苏具有抗血栓、降低血压、减肥、降血脂的作用, 预防癌变和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能提高学习记忆力和视力功能、改变过敏体质等。
2. 食用
紫苏以嫩叶供食用, 可生食、炒食、做汤、制酱, 茎叶可腌渍, 营养丰富, 是优良的出口创汇蔬菜。
3. 油用
鲜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 可食用或药用, 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4. 香料
叶片具有特异芳香, 有杀菌、防腐、解毒的作用。目前产品主要供应宾馆、饭店和出口。
二、栽培技术
1. 选地整地。
选阳光充足, 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耕翻15厘米深, 耙平, 结合整地施2000~3000千克/亩农家肥作基肥, 做宽1~1.3米, 沟宽、深各0.2米的畦。
2. 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
(1) 直播。4~5月, 条播:按行距40~50厘米开沟, 深2~3厘米, 将种子拌上细沙均匀撒入沟内, 播后覆薄士。穴播:行距40厘米, 株距25~30厘米浅覆土。播后立刻浇水, 保持湿润。直播省工, 生长快, 采收早, 产量高。
(2) 育苗移栽:苗高15~20厘米时, 选阴天进行移栽。土壤湿润, 将幼苗根部完整地挖取, 按株行距25×30厘米栽于大田, 栽后覆土压紧, 使根系舒展, 及时浇水1~2次, 即可成活。
三、田间管理
1. 松土除苗。
植株生长封垄前要勤除草, 直播区要注意间苗和除草, 条播地苗高10厘米时, 按30厘米定苗, 多余的苗用来移栽。穴播者, 每穴留1~2株。如有缺苗应予补苗。浇水或雨后如土壤板结, 也应及时松土。育苗田从定植至封垄, 松土除草2次。
2. 追肥。
直播和育苗地, 苗高30厘米时追肥, 在行间开沟每公顷施人粪尿1000~1500千克/亩或硫酸铵8千克/亩, 过磷酸钙10千克/亩施后培土浇水。第二次在封垄前, 追施三元复合肥20千克/亩, 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次。
3. 灌溉排水。播种或移栽后, 保持畦面湿润, 雨季注意排水, 防止积水乱根和脱叶。
4. 病虫害防治。
斑枯病:6月始发, 为害叶片。防治方法:合理密植,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注意排水, 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锌胶悬剂干粉喷粉;或用1:1:200倍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在收获前半个月就应停止喷药, 以保证药材不带农药。
为害紫苏的害虫主要有叶螨、蚜虫、青虫和蚱蜢等, 可选择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60%速灭杀丁乳剂10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喷药时间应在每批叶片采摘后进行。
四、采收与加工
采收期因用途不同而异, 菜用植株封垄后进行收获, 需要叶片的, 可选择上部嫩叶采收, 也可以掐尖收获。
提炼精油在花序初现时收割, 将植株部位割下, 去掉无叶粗梗, 将枝叶摊晒一天后进行加工提炼。
紫苏叶用药应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摘下叶片, 除去杂质, 晒干。
苏子梗:9月上旬开花前, 花序刚长出时采收, 从根部割下, 趁鲜斜切成片, 晒干。
种植价值 篇2
关于种植蓝莓与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价值对比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欧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以繁育有机蓝莓苗木、种植和深加工蓝莓系列产品以及生态养殖有机猪为主的集有机农副产品开发、推广、营销、服务、咨询为一体的集团企业。并荣获国家级蓝莓果的有机认证证书。
6年来,公司在清河林业局拥有的100公顷土地上,繁育蓝莓苗木温室15座和大棚100栋。种植有机蓝莓80万株。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安置林区下岗人员200余人,同时缓解了市场蓝莓原料匮缺。有效地保护了野生资源。
在深加工蓝莓系列产品方面。公司投入1000万元建立了年产三千五佰吨的蓝莓饮料厂及蓝莓果酒、果干、果酱、糖果及蓝莓茶、蓝莓蜂蜜加工厂。
到目前为止,公司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二、种植蓝莓与种植几种粮食作物的效益对比
1.种一公顷(15亩)玉米总产量约在17000斤左右,每市斤售价1.1
元,产值18700元(此价不含种子、化肥及其它支出)
2.种一公顷(15亩)黄豆总产量约在5000斤左右,每市斤售价2.1
元,产值10500元(此价不含种子、化肥及其它支出)
3.种一公顷(15亩)水稻总产量约在15000斤左右,每市斤售价1.5
元,产值22500元(此价不含种子、化肥及其它支出)
通河县诚信蓝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观念,种植经济价值高的蓝莓,收到极好的经济效益。请看下一组数据:种一公顷(15亩)蓝莓,7500株*(每株结果1.5斤*15元=22.5元)产值168750元,该收入与种植粮食作物收入最高的水稻相比是水稻产值的7.5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种植蓝莓是提高农民收入,发家致富的理想途径。
三、企业发展战略
今年公司将500万株蓝莓苗木,通过成立通河县诚信蓝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给有困难林区职工种植,合作社对林区职工提供技术服务。每年按市场价格收购农户种植的蓝莓果,并给农户保底收购价格,确保农户无风险、收益有保障。达到互利共赢。同时可以增加下岗人员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2012年,我公司将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2000多平米的蓝莓储存冷库,投资2000多万元配套建成现代化的万头养猪场,投资200多万元建成有机蓝莓专用肥厂。
附表:
黑龙江省欧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谈幼儿园种植活动与教育价值 篇3
一本无字的科学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陈鹤琴也提出:“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
如在“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笔者让孩子们在卷心菜的叶子上寻找小青虫,把它饲养在准备好的盒子里,每天喂它一些菜叶。一周以后,有一个孩子着急地跑来对笔者说:“老师,有两条毛毛虫生病了,它睡在那里一动不动。”笔者告诉孩子们:“毛毛虫没有生病,它要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了。你们看,它在吐丝把自己围绕起来,变成蛹。”两天后,笔者把蛹拿出来轮流让孩子观察,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说:“它的尾巴在动呢。”“它的前面有点像蝴蝶的翅膀。”十天以后,孩子们兴奋地跑来告诉笔者:“老师,毛毛虫真的变成蝴蝶了。”笔者带领孩子们把蝴蝶小心地放回种植园地的青菜上,让孩子观察蝴蝶把小宝宝产在什么地方?(叶子的反面)它的小宝宝像什么?回到活动室后让孩子把卵——菜青虫——蛹——蝴蝶的变化过程画下来。孩子们的画面丰富多彩,自然科学中毛毛虫变蝴蝶完全变态过程在孩子们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有的孩子将终身难忘。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动物本领大》的内容,户外活动时,让他们在草坪上和种植园地里捕捉蚱蜢,并讨论:在哪儿容易发现、捕捉蚱蜢,为什么?通过讨论得出:停在大豆叶子上的蚱蜢易捕捉,藏在草坪里的蚱蜢不易被发现。因为蚱蜢的颜色跟小草的颜色一样,在它不动的情况下,是很难被发现的。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幼儿对“保护色”的理解,激发了幼儿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情趣。通过捕捉、观察、比较,幼儿认识了蚱蜢与蝗虫的异同;发现了蚱蜢的种类很多;还寻找到了螳螂;通过它们对种植园地里蔬菜的伤害,得知蚱蜢、蝗虫、毛毛虫、蜗牛是害虫,要消灭;螳螂、青蛙、蟾蜍是植物的朋友,要保护。
一部活教材
大自然是活教材,幼儿园里的种植园地也是活教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帮助幼儿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组织大班《好吃的叶子》活动时,笔者把孩子带出活动室,走进大自然,翻开活教材——种植园地。让幼儿观察种植园地里所种蔬菜,然后让幼儿说说人们吃每种蔬菜的什么部位?孩子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吃青菜的茎和叶”“芹菜也吃茎和叶”“茼蒿、香菜都吃叶子”“菊花兰吃叶子”“马兰头也吃叶子”……孩子们说出了种植地里所有蔬菜的食用部分。还有的幼儿说:“笙菜的叶子可以做汉堡”“香菜的叶子放在鱼下面可以当水草”“山芋吃根”“不对,山芋吃块茎”。两个孩子争得面红耳赤。笔者告诉孩子山芋又叫番薯,应该是吃块根。孩子们通过翻阅活教材,认识了韭菜的叶子扁而实,小葱的叶子圆而空;笙菜只长叶子,莴苣能长高高的块茎;芹菜高而大,香菜小而香;卷心菜的叶子会向心卷,花菜的中心长像球一样的花;能区别竹叶与生姜叶茎的异同;感知了向日葵的向光性等。总之,这本活教材把孩子好奇的眼光引向大自然,在培养观察力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鉴别能力。
比如,去年秋天,孩子们在找丝瓜的种子时,发现其中的有趣和神奇。但他们不知这些种子是怎样来的,对丝瓜的生长根本就不了解。为了让他们对丝瓜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老师们把种丝瓜的活动生成到课程中。今年春天,就带领幼儿进行了种丝瓜的系列活动。先是在种植园地准备两块空地,给幼儿废旧的勾线笔,作为种植工具。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组为单位开始种丝瓜。种丝瓜籽后,一开始没有变化。孩子们利用每天饭后散步的机会跑去丝瓜田,就像一个科学家一样去细心去发现、寻找秘密,观察丝瓜的变化。大家种植的丝瓜就是一本精彩的书,根据不同的季节,它向我们展现的是不同的色彩。在活动期间,老师们引导小朋友充分运用各种感官,采用分组记录、分组绘画、轮流讲述的形式,了解丝瓜的生长;采用分散观察与集体活动来探索丝瓜在不同季节的不同变化。并对丝瓜的生长产生了很多质疑:“为什么移栽的丝瓜才开了几片叶?”“点种的丝瓜已经长出了好多叶,而且还长藤了,长藤了以后怎么办呢?”“我们种的丝瓜为什么慢慢变少了呢?”……这些变化深深吸引着他们,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不断探究的欲望。有了兴趣的依托,他们能主动、积极与环境互动,并生成了给丝瓜搭架培土——丝瓜开花结果——摘采丝瓜——品尝丝瓜——冬天里的丝瓜等有趣的活动,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知识和经验,充分了解了丝瓜的生长过程。种植园地是一本活教材,要为幼儿创设自主参与、自由观察与实践的机会与条件,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一间科学实验室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以及家长资源,开发适合幼儿的自然种植实践活动,立足活动有效组织与幼儿发展,分析所选活动内容,开展幼儿感兴趣的户外种植活动,使幼儿在实践过程中享受种植活动的乐趣,保护幼儿探究热情,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以及培养幼儿与他人及环境积极交流互动的能力。endprint
以种植“黄瓜”为例:在种黄瓜活动中,进行第一个活动“猜猜黄瓜是怎么种出来的?”请孩子猜想黄瓜是怎么种出来的时候,有很多的孩子回答的是,把黄瓜种子撒在泥土里就好了。为了这个探究点,老师们特意去询问了一些农村家长,对于黄瓜种子,是可以直接撒在泥土中,但是成活率很低。黄瓜种子的发芽要求非常高。人们在种植时一般都是使用黄瓜秧,这样黄瓜成活率比较高。在探究这个问题时,老师们并没有直接反驳孩子的观点,但是给予孩子更加正确的、更适合黄瓜生长的使用黄瓜秧种植的方式。在引导幼儿观察黄瓜秧时,因为这是一个很特殊、孩子从没接触过的植物,他们充满好奇心,所以在教师刚拿出黄瓜秧时,就有孩子迫不及待地跑到前面来观看。后来让他们自由观察时,孩子的兴趣非常浓厚,都被黄瓜秧深深吸引。在观察时,因为黄瓜秧很小,为了避免孩子因为太高兴而不小心误伤黄瓜秧,教师也对孩子提了观察要求,让孩子用小手轻轻地去摸。教师没有禁止孩子去用手摸,是为了孩子能够更细致地观察和感受黄瓜秧的叶子。在观察过程中,孩子用手去碰碰黄瓜秧的叶子说:“叶子是滑滑的,跟我们平常看到的叶子是一样的”“我的这棵有3片叶子”“我觉得它跟黄豆发芽以后的叶子有点像”。孩子们都沉浸在了观察快乐里。
黄瓜秧终于“安顿”好了。然而第二天,一位小朋友非常激动且生气地向教师汇报了一个情况:“有一棵黄瓜秧被别人踩死了。”他的汇报引起许多小朋友的好奇与愤怒:“我想去看看黄瓜”“肯定是被别的班的小朋友踩死的”……于是教师和幼儿进行如何保护黄瓜的讨论和行动。大家共同设计了“禁止破坏植物”“爱护植物、人人有责”的标志,还有“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宣传语。第二天,竟然有小朋友带来了可以做篱笆的竹条。于是教师组织幼儿去维护黄瓜地,插好篱笆,贴好标志后,孩子们觉得以后黄瓜不会被人破坏,都很开心,还在黄瓜地旁合影,这个办法确实很好地保护了所有的黄瓜秧。在后续的探究过程中,孩子们会非常自觉地在早晨去观察黄瓜的变化,教师设计了“黄瓜日记”记录本,鼓励幼儿细心观察黄瓜的生长变化,用绘画方式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孩子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了第一次搭架子,黄瓜开出了黄花,长出了细细的藤,做标志防止别人踩坏黄瓜,结出了绿绿的黄瓜,送礼物给保安爷爷……他们用绘画的方式记录黄瓜的生长过程、他们的发现,以及与老师和同伴一起经历的有趣的事。“叶子越来越大了,颜色也变得越来越绿了”“叶子越来越刺人了”“黄瓜开花了”“我们的黄瓜结果了”……从孩子们一个个惊喜的语句中,感受到了他们对黄瓜的关心。在记录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究发现植物的特点,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而且可以亲身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能力,以及关爱与呵护植物的情感。
结束语
把真的大自然还给孩子,放手让孩子走出活动室,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吧!让他们仔细看看,认真想想,伸出双手去“缜密地研究”。那儿有极其神奇的科学等待着他们去发掘,更有极其丰富的生活经验与宝贵的道德学识等待他们去收获。
幼儿园种植活动与教育价值分析 篇4
一、幼儿园种植活动可以培养儿童探索能力
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能让儿童置身于自然当中,使他们更自由地释放自己的天性,种植活动中接触到的各种植物会为他们打开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大门,参与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尝试使用各种种植工具,通过老师对不同植物种植方法的讲解,吸引儿童关注身边的自然事物。同时,种植过程中,儿童会发现一些小动物,这时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们细心观察这些动植物,比较不同植物、动物之间颜色、大小、身体的差异。在开展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儿童主动观察和提出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的探索能力[2]。
二、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自然知识
种植活动中,通过教师对种植植物的根、茎、叶、花、籽等部位的介绍,儿童可以初步了解相关生物知识,打开探索自然的大门。同时,开展种植活动可以使儿童接触和了解不同植物,通过亲身参与,更熟悉植物的外观和生长特性,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实践中,丰富自然知识。
三、幼儿园种植活动可以加强师生互动
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时,应当注重儿童作为活动的主体性,关注儿童的喜好、需求,创造出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种植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具有足够耐心,为儿童讲解种植方法,植物的生长特性,昆虫等小动物的活动特点,让儿童学会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同时,对于儿童的疑问和不解,要给予充分解释,不能因为不耐烦就一笔带过,甚至忽略儿童的问题,这将给儿童带来极为不好的心理体验,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同时失去开展种植活动的意义。因此,老师应当具备足够的耐心,关注儿童的兴趣和喜好,对其提出的问题给出恰当合理的回答,种植活动中应让儿童体会到教师的关怀与重视,加强师生互动,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温馨愉悦的环境[3]。
四、幼儿园种植活动可以引导儿童主动探究
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开展能激发儿童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不断实践。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设计出形式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在灵动活泼的氛围中将知识传递给儿童,而不是沿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思维。幼儿园种植活动是顺应儿童探究天性的活动,能让儿童亲身参与植物种植管理,通过自己辛勤的努力,重视劳动的价值。同时,在种植活动中学会主动观察大自然,并尝试对比不同事物,通过与小伙伴的合作完成种植任务,可以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培养表达能力,因此,种植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引导儿童主动探究,发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激发自身学习潜能。
五、幼儿园种植活动能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有效开展还可以有效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通过种植活动中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儿童可以获得初步的环保教育,对培养儿童环保意识具有重大作用。随着当今全球环境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每个人都应当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环境,对儿童来说,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十分重要,幼儿时期形成的习惯会影响一生,因此,幼儿园开展的种植活动非常有必要。种植活动过程中,引导儿童主动观察、触摸、感知土壤的特性,同时讲授土壤的作用特点,告诉儿童土壤不仅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还是许多小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敬畏感。同时,种植植物时,让儿童参与到活动中,为儿童讲授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变化、生长需求等,激发儿童的爱心和耐心,培养儿童关注自然、爱护自然的精神。开展种植活动的过程中,有多种形式可以利用,引起儿童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让儿童从小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
六、结语
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幼儿园丰富多样的培养课程的一种体现,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让儿童体验劳动、感受自然,在人生关键时期,锻炼儿童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并培养儿童尊重劳动、爱护环境的意识,为他们未来成长创造出活力健康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许红梅.我种植我快乐——浅谈种植园地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J].长三角(教育),2012,07:78-79.
[2]吴晶京.构建“亲近自然”幼儿生活课程[J].中国教育学刊,2009,05:78-79+82.
剑河县钩藤种植及市场价值分析 篇5
摘 要 通过描述钩藤对现代人产生的疾病所特有的疗效,对钩藤种植情况和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剑河县地理位置、市场情况和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分析钩藤在剑河县的发展前景,给当地农户提供种植参考。
关键词 钩藤;种植;市场分析;贵州省剑河县
中图分类号:F326.2;S567.1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03
当前,迎来了人们患心脑血管等疾病概率的高峰,如何防范以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成了社会关注的话题。钩藤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尤其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高血压。剑河县以期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土壤成分等优势,非常适合钩藤的生长,并且能够种植出疗效更好的钩藤。据此,钩藤在剑河县的种植就有了一定的市场前景。钩藤,也叫钩丁、吊藤、鹰爪风或倒挂刺等,是茜草科钩藤属常绿藤本植物,其带钩的茎枝入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钩藤有华钩藤、大叶钩藤、双钩藤。贵州剑河钩藤因多是叶腋处有双弯钩,即以双钩藤为主。
1 钩藤发展的背景概况
剑河钩藤的种植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剑河钩藤作为一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中草药被人们所熟知可追溯到明代末年。乾隆年间的《贵州省志》称:苗木兴,钩藤旺。
1.1 钩藤对疾病的抑制作用
1.1.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心脑血管主要原因是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在一定周期内不能形成新的细胞组织,使血管壁存在“缺陷”。从而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引发血管的阻塞或破裂,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和耳鸣等。钩藤中所含钩藤碱能显著降低小鼠静脉注射腺苷二磷酸钠盐(ADP)或胶原加肾上腺素所致肺血栓形成的死亡率,抑制花生四烯酸(AA)、胶原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血小板膜释放AA等活性物质有关。钩藤生物碱还能保护红细胞膜对抗自由基诱发剂引起的溶血,对红细胞有保护作用。此外,钩藤生物碱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活性成分为其中的吲哚类生物碱和氧化吲哚类生物碱。钩藤所含生物碱的特殊药性,使钩藤对治愈心脑血管疾病有着积极的功效。
1.1.2 其他作用
除了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抑制功效外,钩藤对于镇静和抗惊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1.2 社会对钩藤种植的支持
在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支持下,贵州剑河钩藤作为一种地理标志产品得到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和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专家组的认可。这使剑河钩藤成为剑河县的一大标志,为剑河钩藤之后的种植及销售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充分结合剑河县的实际情况,应综合考虑剑河钩藤的品质优势,并参考相关技术资料,形成较为完整的地方标准。这个标准将规范剑河钩藤产业发展,不仅可以保证剑河钩藤药材质量,对打造剑河钩藤品牌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剑河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了积极贡献,给钩藤的种植提供了政策性支持。
剑河县凭借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中药材(钩藤)基地建设,并成立钩藤办公室,安排技术人员负责跟踪指导。不久,剑河县久仰乡摆伟村,以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连片种植钩藤66.7 hm2,通过精心种植管护,钩藤苗木长势好。2011年,该基地共产钩藤2万kg,市场售价8元/kg,年收入160万元。截至目前,剑河县种植钩藤超过1 333.33hm2,剑河钩藤种植初见成效。在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钩藤种植的农户能够排解钩藤种植的技术顾虑,使他们安心种植,给钩藤的种植户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农户能够利用政策资源优势,放心地对钩藤进行种植,短短几年时间,钩藤种植、研究以及加工产业链正逐步形成。
2009年,剑河县科技特派员自主攻克钩藤种子苗育难题,并于2012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在育苗的难题上,农户还可以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政策的引入解决了农户育苗的难题。2012年10月,“贵州苗王金藤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剑河县,该公司在掌握钩藤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技术条件下,开始对剑河钩藤开工建设深加工产业化项目。2012年10月,剑河县成立了钩藤研究所,该研究机构聘任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饮片厂高级工程师朱承伟教授为研究所名誉所长,在朱承伟教授的带领下,相关成员利用钩藤叶进行研究,目前已试制成功钩藤叶保健速溶茶、代泡茶,开发了一系列钩藤累的产品。
据悉,剑河县将继续加大投入,上下配合,齐抓共管,为剑河钩藤种植户和落户剑河的制药企业做好各项协调服务,确保落户剑河的制药企业有充足优质的生产原料进行深加工,争取产品早日上市,打响剑河钩藤饮片、钩藤叶饮品等品牌,让剑河钩藤品牌成为剑河发展史上又一张新名片[1]。
1.3 钩藤产品市场分析
由于野生钩藤的大量减少,已经不能满足临床用药和制药原料的需求,再加上需大量出口,市场上的钩藤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钩藤的市场价格连年上升。钩藤不仅是贵州本土制药企业所生产的“天麻钩藤颗粒”和“杜仲降压片”的主要原材料,还是广东广药集团和湖北制药企业所需的主要原料。钩藤虽然为我省传统的出口中草药之一,但是种植规模较小。人工大规模的种植基地2004才由贵州信邦集团建立,信邦公司建有的钩藤种植基地面积为30 hm2,年产量50余t,而市场的需求量达6 000余t,出现巨大的市场差额,庞大的市场需求为钩藤的钩藤种植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大规模人工种植钩藤也具有可行性。目前,大部分的量都是由野生资源来供应市场,钩藤品种资源因近几年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等疾病大幅度增加,预计后市钩藤的市场需求量也会大幅度上升。
钩藤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量,但适宜种植钩藤的地区仅限于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再加上野生钩藤的大量减少,使得市场上钩藤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目前,剑河县的钩藤销售价格稳定,以去叶枝干的形式进行出售,市场价格为10元/kg,部分钩藤叶可用以出售,市场价格为20元/kg。销售方式以收购为主,种植者将钩藤剪下捆绑之后运到集市上,收购者以一定的价格对钩藤进行购买。这些收购者一般为钩藤的初级产品到钩藤深加工的中介,通过这一形式,钩藤由种植者手中的初级产品被相关机构进行深加工,之后以成品的形式投放市场。
钩藤的销售在国内为均有巨大的市场,钩藤是贵州制药企业生产的“天麻头风灵胶囊”“天麻钩藤颗粒”“杜仲降压片”和广东广药集团、湖北制药企业生产药品的主要原料,同时又是贵州省重要传统地道出口药材。目前,以茎枝、钩等干制品销往湖南、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地。近年来,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等疾病大幅度增加,预计后市钩藤的市场需求量也会大幅度上升。不仅国内各大地区需求量大,同时国外市场需求量也相当可观,如韩国、日本等都是钩藤的主销方向。
经过日本金泽大学实验室检测,剑河钩藤被认为是日本和中国药典规定的纯正品种。其主要成分Hirsutine和GeissoschijineMethyl Ether,前者具有降压效果,后者可延长睡眠。此外,该药材所含的Rhynchophylline成分,更具有治疗老年痴呆的作用。这些药理活性已被药理实验所证实,并已形成中日钩藤研究者的共识,被证实后的剑河钩藤根据自己独有的药效有了属于自己的市场。
钩藤种植方法简单,易于生长,依其剑河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对种植中钩藤的管理要求不高,种植2 a后即见效益。在钩藤初长成后,在留根的情况下切割茎秆后,能够连续20 a长出茎秆,种植农户可以根据钩藤的这种性质,在第一年钩藤长成的基础上收割后,次年只要进行杂草等处理工作,就可以收获钩藤的产品。
2016年,李氏中药材批发钩藤市场价为60元/kg;同仁堂中药材出售的天麻钩藤饮45元/包,93.75元/500 g;含有钩藤成分的喜来乐牌杜仲降压片27元/瓶;含有钩藤成分的葵花牌清脑降压片11元/盒;含有钩藤成分的神奇牌清脑降压胶囊35.8元/盒;金泰康的钩藤降压汤19.9元/盒。钩藤在市场上的诸多成品给鲜钩藤的生产提出了需求,钩藤的种植就变得至关重要。
2 剑河县钩藤价值分析
2.1 种植劳动力分析
剑河钩藤产地范围为贵州省剑河县久仰乡、南哨乡、太拥乡、柳川镇、观么乡、盘溪乡、敏洞乡、南寨乡、南加镇、南明镇、岑松镇、革东镇1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适宜种植钩藤的地域广,并且闲置劳动力众多。
剑河县久仰乡摆尾村李代生钩藤基地内,村民们能够体会到钩藤种植的乐趣。国家政策开放后,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农民工返回自己所在的村镇进行务农,开始从事农产品的工作,加之本来的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变得富余,给钩藤的种植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每年10-12月,是钩藤的黄金采摘期,这个时期采摘的钩藤药用价值最高。在剑河县人工种植钩藤0.73万hm2的土地里,每年的钩藤产量多达16万t左右,剑河已成为全国最大钩藤种植基地。因为钩藤的市场需求,钩藤种植已经逐渐成为剑河农民增收的一有效途径,这无疑给农户指明就业的明灯。
据李代生介绍,由于目前市场上有商人联合压价,仅售5元/kg,让广大药农头疼不已。该基地以9.6元/kg的价格销售,而经其介绍和推荐的其他农户种植的钩藤也同样得到相同价格销售,这将帮助广大药农畅通销售渠道,实现增收[2]。
2015年4月20日,全县完成钩藤植苗626.27 hm2,其中太拥乡270 hm2、南哨乡140.47 hm2、久仰乡215.8 hm2。这样的种植规模给劳动力提出了需求,剑河县广大的劳动力无疑给这种现象弥补了空缺。
2.2 种植环境分析
据介绍,2011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剑河钩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该产品的保护,黔东南州、剑河县质监部门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发挥标准化工作的牵头职能作用,组织地方标准的申报工作,指导标准的编写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地理标志产品——剑河钩藤生产技术规程》编制工作。“该规程是运用近10年来剑河钩藤生产实际,在不断探索和总结、深入系统的研究基础上,充分吸取了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成熟技术,并参考相关技术资料,形成较为完整的标准,这为进一步规范黔东南州钩藤产业发展,打造剑河钩藤品牌建设奠定了基础。”[3]
剑河县昼夜温差相对较小,气温日变化较为平稳加之雨水丰沛、气候湿润的条件为生产优质钩藤提供了保障。种植钩藤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引进智能温室大棚,结合当地科技人员研发的无土育苗技术,免费为农户培育钩藤种苗。在这样的条件下给予钩藤种植的农户提供了良好的种植环境。
2.3 与传统种植物相比更具优势
选择一样种植物,无疑是因为种植这类作物有着一定的优势,把钩藤与几类剑河县重要的种植物进行比较,分析出种植钩藤所具有的优势。共选择水稻(见表1)、用材林(见表2)、经济果林(见表3)三类常见种植物从种植所需时间、见效期、技术要求、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种植钩藤与种植水稻、用材林、经济果林所存在的优势。
水稻作为剑河县的传统种植物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水稻的667 m2产值达800 kg,市场价格为2.4元/kg,总效益为800×2.4=1 920 元。其特点主要为所需时间长,水稻需要育苗、栽种、管理、收割等过程。育苗、和栽种的时候要求高,时间长,特别是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引水灌溉,如遇旱灾,将会使收成大大减少。而钩藤因为育苗由相关部门负责,所以只需要种植,钩藤的种植时间短,667 m2一人仅需1~2 d,生长过程中虫害少,如遇虫害对之进行一定的防治即可,管理时间短。在收获时667 m2一人只需要3 d。而钩藤最后产生的经济效益达3 000元/667 m2,水稻只达2 000元/667 m2。综合相比之下,种植钩藤比种植水稻更具有优势,更能增加种植者的收入。
在钩藤与用材林相比中,本小组选择剑河常种的杉木树,杉木树的667 m2产为160株,市场价为800元/株,总效益160×800=128 000元。植杉木树只需买苗种植,在生长过程中基本可以不用管理,只等树木长大从而产生经济效益。杉木树与钩藤一样,种植所需时间短,技术要求低。相比之下,杉木树的经济效益比钩藤的高,但杉木树的见效期长。对从事农业活动的农民这是非常不利的,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种植杉木树的经济效益见效期过长,不利于农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所以,相比之下,种植钩藤比种植用材林更有利。
在钩藤与果林的对比中,我小组选用剑河常栽果树金秋梨,金秋梨的667 m2产值为1.2 t,市场价为2 000元/t,总效益为1.2×2 000=2 400元。金秋梨的种植过程除了种植之外,还需要长时间的管理,种植过程中所需的时间长,见效期和钩藤一样。但果林的生长过程中,各种虫害比较多,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较长的时间。相比之下,钩藤的经济总效益比果林的更高,更适宜农民种植。
3 结语
贵州是我国四大中药材基地之一,素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之称。剑河钩藤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特殊的药用价值使得钩藤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其对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剑河县作为钩藤的长期种植地,有着适宜钩藤生长的环境,这就使得钩藤种植需求的环境得以满足。此外,剑河县政府对钩藤种植的大力支持和剑河县本身的社会环境等都使得剑河县种植钩藤有着充足的理由。
参考文献
[1]李銮清.剑河钩藤产业链逐步形成[EB/OL].(2013-01-06)[2016-03-11]http://www.gz.xinhuanet.com/2013-01/06/c_114270951.htm
[2]彭文贵,杨家孟,姚茂江.贵州剑河:打响钩藤收购战[EB/OL].(2013-01-08)[2016-03-11]http://gz.people.com.cn/n2/2016/0108/c361324-27498164-2.html
白三叶的种植技术及经济价值 篇6
白三叶草是一种葡匐生长的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 寿命较长, 一般为10年以上, 也有40~50年的, 苗期生长为主根系, 形成葡萄茎以后, 茎节上生长不定根, 属于浅根性植物。主根入土不深, 最深1m, 侧根发达, 多根瘤, 主要分布在40~50cm的土层中, 茎细而长, 光滑无毛、茎长30~60cm。葡萄地面, 每节能生不定根, 葡萄茎开始生长后, 主茎生长停止或受抑制, 叶从根茎或葡萄茎上长出, 叶柄细长, 叶片光滑无毛, 生出复叶、互生、小叶中部有“V”字型白斑, 蝶型花、白色, 总状花序密集成球状, 具有腑生花柄、荚果、每荚种子3~4粒, 种子心脏形或卵形, 黄白或棕黄色, 种子细小, 千粒重约为0.5~0.75g。据多年引种研究与生产实践发现, 贵州省种植的白三叶草有三种类型:即大叶型、中叶型、小叶型三类, 白三叶草的小叶直径大小相差1~2cm。
白三叶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白三叶草性喜温暖湿润气候, 适应性较其它三叶草广, 耐寒耐热性强, 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 能耐-15℃甚至-20℃以下的低温, 也能耐35℃左右的高热气候, 在年霜日平均80d左右情况下也能安全越冬。白三叶草喜湿润、耐一定的水淹, 但不耐干旱, 年降雨量应不低于600~800mm, 白三叶草的适宜土壤类型是沙土、沙壤土和壤土, 在中性冲积土、紫色土、黄甸土、黄棕壤土上也能生长, 适宜土壤p H值为5.6~7.0, 低至4.5亦能生长, 但不耐盐碱。
2 栽培技术
白三叶草种子小、播种需精细整地, 在酸性土壤上宜施适量的石灰。白三叶草可春播或秋播。在贵州以秋播为宜, 秋播最迟于10月中旬, 过晚则越冬易受冻害。单播时, 每亩播量为0.5~1kg, 白三叶单播时, 多采用条播;混播时, 则条播和撒播均可;撒播时, 一般将种子撒在土表略加覆盖土即可, 白三叶除用种子繁殖外, 还可以用葡匐茎进行扦插繁殖.在新开垦的地或近几年未种过白三叶的地上种植白三叶, 播前应进行根瘤菌接种。据德国最新研究资料, 白三叶是牧草生产中常用三大豆科牧草 (紫花苜蓿、红三叶及白三叶) 中固氮能力最强的植物, 因此, 在耕作上种植一般需要施用氮肥, 为促进根瘤菌的发肓及促进固氮能力, 白三叶单播前最好施用一定数量的过磷酸钙或其它磷肥。
3 混播技术
3.1 与禾本科牧草的混播
白三叶草最适宜与多年生黑麦草、鸭茅、高羊茅等禾本科牧草混播, 在混播中, 白三叶草与禾本科播种比例一般为1:10~1:20, 其播种量为每亩0.2~0.1kg, 白三叶草与禾本科混播, 不仅生长中白三叶草的草层高度较单播草层高, 而且晒制的青干草更适饲养家畜, 由于禾本科是耗氮植物, 白三叶草又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 从而使两者的混播构成互补与共生的关系。
3.2 与豆科牧草的混播
贵州省现以建植的草场, 以刈牧兼用类型为主, 因此草场建植中不仅禾本科牧草需要多种品种的混合, 而白三叶草在参与混播时, 也可采用不同类型及多品种的组合。叶草与其他豆科牧草混播。重点是确定白三叶草在草群中所占的比例, 与紫花苜蓿 (Midicago sativa) 混播, 紫花苜蓿占70%, 白三叶草占30%, 与红三叶草 (rifo tium pratense) 混播时, 可各占50%。
4 经济价值及利用
根据贵州省近年来对白三叶草的栽培利用及营造生态防护植被的利用及贵州省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白三叶草在贵州区域内能大面积推广。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4.1 生态适应性强, 生长发展快
白三叶草原产于欧洲和小亚细亚。现在它已世界温带、亚热带地区广为种植, 在寒温带大部份区域都能正常生长, 均能开花结籽。即耐高温高湿气候也耐严寒, 即耐贫瘠土壤, 也耐土地干旱。白三叶草生长定植以后, 在形成封闭的草被后, 其它植被很难侵入, 而白三叶草的葡匐茎在模向生长中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侵占其他草群的生长区。
4.2 牧草利用营养物质丰富, 产量高
牲畜适口性好, 据资料介绍, 长期刈割的白三叶草干物质中粗蛋白质的含量高达26%, 粗脂肪为3.5%, 粗纤维为13%, 粗灰分为12%, 优于所有禾本科牧草及其他许多豆科牧草。大叶型白三叶草单播栽培时, 鲜草产量可达65000kg/hm2/年, 中叶型的白三叶草产量可达42500kg/hm2/年, 小叶型白三叶草主要用于建植放牧草场或建植草坪, 产草量大约在12000kg/hm2/年左右, 据调查了解, 白三叶草无论用鲜草或青干草, 饲养家禽家畜均喜食饲用价值高, 适口性好。
4.3 种植利用成本低, 利用年限长, 易栽培管理
白三叶草虽然花期长, 种籽成熟不一致。目前我国牧草生产上利用的草籽, 多是从国外进口, 但种籽价格也不高, 仅在25~40元/kg, 也由于在牧草生产利用中, 每11m2的用种量仅10~15kg, 加之目前种植利用不需施用氮肥而使用复合肥, 所以白三叶草作为牧草利用实际成本费用低, 而且有关资料的介绍白三叶草的利用年限可达50年之久, 在贵州的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的条件下, 可利用8年以上的时间。白三叶草在种植过程中, 播种前土地杂草要根除良好, 以后一般不要太多的管理。
4.4 无病虫害
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迄今未发现白三叶草为建群种植的草场遭受到严重的病虫害。
种植价值 篇7
关键词:义齿种植,口腔修复,应用价值
义齿被称为“人类的第3副牙齿”, 它能够帮助需要的人恢复咀嚼、发音、美观等, 收到广大用户的好评。20世纪中期, 诞生了现代口腔种植学, 这项学科的发展, 给人们的牙齿健康、牙齿修复带来了希望。另外, 口腔种植学作为口腔修复的主要部分, 具有帮助人们拥有更加健康的口腔微环境、美观等优点。口腔修复即是利用人工装置, 恢复各种各样牙缺失、辅助组织和颌面部分的缺损, 并保证牙病患者的正常的牙齿生理功能的一门临床医学。此项技术的主要以医学, 辅助以生物学、美学、力学和材料学等各学科综合的一项高精尖技术, 并可以对牙裂的畸形和缺损进行修复[1]。在欧美地区发达国家, 该技术发展迅速, 我国则起步较晚, 且发展速度慢。本文将对种植义齿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 义齿种植的概念及其结构
近现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义齿种植技术在口腔修复学中具有技术含量高、精、尖的特点, 其主要是将人工制作的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牙根植入到患者的牙槽骨内, 之后在其上面做假牙体, 通过这种方式长出假牙的技术被称为义齿种植。临床上, 义齿种植包括种植体和上部结构。分为以下几部分: (1) 基桩:作用为支撑、固定暴露在黏膜外牙种植体的作用。 (2) 辅助部分:中央螺栓等结构。 (3) 体部:与基桩一体即植入人体组织内的部分, 既可以植入黏骨膜内, 还可以植入软组织中。 (4) 颈部:作用是作为基桩与体部的连接[2]。
近年来, 随着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尤其是将多学科融合的科技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在临床口腔医学中, 通过与材料学的结合, 义齿种植技术不断研发出新型材料, 例如:钛-羟基磷灰石陶瓷复合而成的二段式圆柱种植体;由生物材料钛制成种植体, 形状包括叶状和螺旋形;钛-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2 义齿种植的修复技术
2.1 恢复牙缺失的结构和功能
临床上, 义齿种植所制作的修复体必须严格符合义齿制作的相应标准, 从而使牙轴面的突度恢复, 以此来保持与邻牙之间的接触关系, 这样就可以保证二者具有合适的邻间隙和外展隙和保持较好的咬关系。种植体植入的位置, 需要在稳定的咬关系下, 同时使种植体的长轴与加载牙咬力的方向二者接近。在临床义齿种植时, 应根据患者颌牙的基本情况来判断采用哪种种植方式。若颌牙属于肯氏Ⅲ类和Ⅳ类的缺失, 可选择组牙功能牙, 或者尖牙保护牙;如果患者的颌牙是可摘的全口义齿或局部义齿, 最好选择平衡牙;若患者是全颌覆盖式义齿种植则应该以单颌全口义齿原则设计。
2.2 具有良好的支持、固定、稳定性
目前为止,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 义齿种植对于缺失牙的修复, 辅助组织、颌面部缺损的恢复表现出令人欣喜的结果。其支持、固定以及稳定性良好, 但是, 口腔医师在手术过程中, 应最大限度的避免影响义齿种植的稳定性[3]。影响稳定性因素如下: (1) 如果采用多个种植体, 稳定性随着固定性的增加而增加。 (2) 如果存在单端桥体时, 悬臂越长, 稳定性越差, 反之则越好。 (3) 如果2个种植体桥体中心位于支持点上, 则其稳定性最好;如果种植体桥体位于前方或一侧时, 偏离支持点越远稳定性就越差。
2.3 临床实施义齿种植
义齿种植以其特有的优点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而它的目标为外观自然、功能良好, 更接近真实牙齿, 尤其对软、硬组织实施功能、美学的修复处理, 达到美观、和谐;此外口腔医师应根据患者牙齿的具体缺失情况, 客观分析, 合理判断, 从而制定出适合患者的口腔修复计划;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科学选择适合患者的义齿种植体以及植入位置、深度, 并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定期随访、科学总结评估, 汇总义齿种植的不足, 加以改进。
2.4 手术方法
手术可选择埋植式、非埋植式两种种植术, 以及多种骨增量技术:上颌窦提升植骨技术、牙槽突垂直骨牵引技术;即刻种植技术、行骨挤压骨劈开等技术;行下颌骨切除髂骨移植同期牙种植技术[4]。
2.5 义齿种植的手术方法探讨
根据目前存在的临床问题, 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种植技术。若患者的牙槽骨量不足, 宽度有限, 则在种植合适位置和方向上会有一些困恼, 可能很难达到预期的修复效果, 使义齿不够整齐。如果患者是严重的牙槽骨骨量不足, 则会无法利用这一技术治疗。针对这一情况, 通过自体骨移植, 能够释放生长因子, 激活巨噬细胞, 诱导新生毛细血管出芽、干细胞增殖等;还能够引导自体血管迅速成长, 同时促进骨细胞和基质的新陈代谢, 加快骨生长和愈合。自体骨需要的手术过程较为严格, 患者通常不能够接受。面对这种情况, 手术的方法通常采用骨挤压、骨劈开、上颌窦提升等技术来增加局部骨量[5]。
3 义齿种植失败的原因及分析
3.1 病例选择不当
临床牙齿修复的案例中, 有一部分种植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医师对患者诊断失误。医师对患者的评估以及后续的治疗计划的提出不够周详, 对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缺乏了解, 而并不是每一位患者都需要义齿种植技术修复缺失牙。研究表明, 骨密度越大种植体植入的后动度越低, 就越利于骨整合, 反之亦然。在临床进行修复手术时, 通过X线检测患者牙槽的骨密度, 在全面掌握患者牙齿情况后, 再制定适合患者的修复计划。另外, 术前, 应对患者进行常规沽牙, 口服3 d抗生素, 预防早期种植体炎症。
3.2 医师操作因素
成功的义齿修复手术, 要求义齿修复医师具有专业的、精湛的技术, 且与工作人员配合密切, 同时, 制定出合理的义齿修复计划会提高义齿修复的成功率。此外, 患者对于义齿种植不是很了解, 医师应时刻关注患者的心里感受、波动, 并及时做好心理疏通。修复手术应做好对修复工具及手术室消毒杀菌工作, 并在技术方面充分注意患者本身的特性[6]。为了保证义齿能够长期、有效的使用, 应注意其初期稳定性, 及时调节骨组织冷热情况, 避免出现副损伤。在某些时候, 牙槽骨质不好, 若术中缝合不好, 则会影响伤口正常愈合。因此, 手术前应作好计划, 对伤口严格控制, 尽量避免伤口感染, 防止在种植体早期失败。
同样, 医师必须熟悉义齿种植技术的操作, 注意钻骨道时, 应低温冷却。这样做是为了尽量避免钻头与骨摩擦而产生高温高热, 导致骨质坏死、破坏纤维组织等, 手术时同时应不断使用生理盐水冲洗。
3.3 种植体修复方案不当
临床上, 采用口腔修复治疗对义齿的种植进行修复时, 必须保证修复体精细。在符合生物学、力学院里的同时, 也要满足患者对义齿的美观要求。只有这样通过修复体修复的患者可达到最佳的咀嚼功能。另外, 种植体的修复也应考虑患者口腔的自洁功能, 应尽量避免由于饮食而引起的义齿脱落, 从而导致的手术失败。
4 总结
义齿种植技术, 是一种比较成熟有效的口腔修复方法。该技术既可以为患者达到对牙齿外观的需求, 还可以为患者提供一口健康的牙齿, 并且也保持了长期的成功率。义齿种植系统由于结构和材料的各不相同, 优缺点也不同, 所以, 面对情况各异的患者需求, 医师通过制定选择合理的义齿种植系统, 才能够使口腔修复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西文, 孙延.种植义齿修复技术的探讨[J].口腔医学, 2001, 21 (1) :25-27.
[2]孙蕾.浅谈口腔修复的发展[J].医学信息, 2009, 22 (12) :2973-2974.
[3]陈玲, 李志勇, 巢永烈.牙槽外科在固定义齿修复前的临床应用及评价[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9, 17 (11) :177-178.
[4]徐君伍.口腔修复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52.
[5]马轩祥.我国瓷修复的问题与展望[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9, 34 (5) :262.
种植价值 篇8
1 现代数字化技术应用对茶叶种植的影响
从古代起我国就是茶叶种植大国, 传统的茶叶种植主要以粗放型为主, 缺乏先进技术的应用, 易造成能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不理想等问题。通过传统种植与管理方法主要依靠个人经验进行管理, 对气候、环境以及相关变化因素的把握存在一定局限性, 不利于茶叶种植效率的提升, 也使茶叶质量缺乏一定保障。
科技发展促进现代化数字技术的引入, 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实现多元化管理, 利用GPS、GIS以及RS等数字化技术, 大大提高茶叶种植精细化水平, 有效提高茶叶生产质量和效率, 促进更高经济效益的获取。因此, 可以从几个方面总结出现代数字化技术对茶叶种植的影响。
1.1 提高工作效率
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引进, 最直接的影响在于解放劳动力, 提高茶叶种植过程日常工作效率, 通过数字化管理减少种植物工作量。在茶叶种植过程中要在茶园不同位置进行全面监测点的设置, 通过监测点得到茶叶生长过程中各影响因素数据, 进而实现进一步自动化。现代数字化技术能够对温度条件进行准确判断, 并对茶叶是否存在虫害等问题进行观察与反馈, 实现指定温度灭虫自动化响应。这就减少了人工作业难度, 大大降低了工作量, 茶叶种植物则能够更放心茶叶的种植, 并全方位了解茶叶管理情况, 以保证及时、准确处理, 提高茶叶种植效率。
1.2 增加茶叶种植产量
数字化技术在茶叶种植过程中的应用包括对茶叶生长过程的监测, 对茶园土壤环境的分析, 对茶叶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 以及对茶叶种植环境的全面监测与控制。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对茶叶种植进行管理与应用, 能够大大提高茶叶种植园产量, 是传统种植与之无法比较的。引用自动化处理系统, 能够对茶叶生长状态进行数据获取与分析, 对茶叶种植环境进行监控, 对其生长环境小气候进行分析, 并根据对茶叶嫩度以及湿度等各因素进行种植园气候调节, 为茶叶生长提供最适宜环境。另外, 自动化系统可有效防治茶叶病虫害, 对防虫、灭虫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的监测数据反映为茶叶种植户提供更可靠参考, 保证茶叶种植产量稳定。
1.3 高效获取行业信息
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够实现信息化管理, 除了对茶叶种植实现高效管理, 还能够进行远程信息发布与系统操作。在网络系统覆盖内茶叶种植户可进行语音播报或进行视频沟通交流, 一方面进行茶叶种植现状的分析, 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信息不会出现遗漏等问题。
基于现代化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进行文字广告或语音播报发布, 这对信息的发布与获取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市场信息的及时获取, 能够进一步指导茶叶种植户进行技术管理, 在第一政策信息引导下保证茶叶种植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和市场营销空间。同时, 利用数字化技术还能够不断引进先进技术的应用, 进而更高效进行茶叶种植管理, 实现增产增收。
1.4 优化资源利用
通过上面论述可知应用现代化数字技术能够打破传统茶叶种植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大量消耗模式, 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管理, 通过定点监测技术的应用, 能够对茶叶种植实现大面积管理与应用。也正是在这种自动化响应机制下, 有效提高茶叶种植的管理效率和管理难度, 优化各部门资源应用, 实现人事合理安排, 进一步发挥出技术优势, 对茶园各方面管理实现综合监测和指导, 保证茶叶种植利益最优。
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引入现代化数字技术, GIS、GPS或RS等, 是茶叶种植中各因素的数字化。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茶叶种植管理实现技术化操作, 在网络化环境中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应用。因此, 现代化数字技术对茶叶种植有着重要影响和多方面价值。
2 数字化技术引入茶叶种植应用的必要性
以某省茶园茶叶种植为例, 该省茶叶种植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一定地位。该茶园以传统管理模式为主, 即粗放型茶叶种植管理。这种茶叶种植模式下信息化应用不足, 劳动力资源投入较多, 在茶叶种植与管理中存在较大的资源浪费问题,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系统与机制的建立, 无法实现对茶叶种植的有效监控, 以使茶叶出现病虫害, 影响茶叶质量, 降低茶叶生产效益。
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要求越来越高, 基于绿色壁垒的影响, 对茶叶种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茶叶中存在的农药残留、化肥等问题给茶叶出口带来较多负面影响。因此, 从宏观角度来看, 加强茶叶种植, 提高茶叶整体质量至关重要, 进一步生产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等等。为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对茶叶种植实行全面监测, 而土壤监测是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土壤环境情况调查, 能够对种植地面环境以及土壤污染程度进行监测与控制, 并对茶叶种植环境改良, 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保证茶叶种植质量和其经济效益。另外, 除了要对土壤监测外还要对气象条件以及茶叶种植过程中其具体情况进行监测和把握。
因此, 充分发挥现代化数字技术优势, 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手段至关重要。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广泛应用, 包括GPS、GIS以及RS等数字化技术。通过对数字化技术的引进, 能够对该茶园进行全方位监控与自动化管理。根据专业人员设定需求, 可对茶叶种植实现全过程监控与数字化控制。数字化茶叶种植, 是基于计算机系统以及可控生产系统的综合应用管理, 将信息技术与茶园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 提高茶叶种植综合效益。
利用数字技术对茶叶种植进行管理可实现对其环境因素的综合分析, 包括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他各方面影响因素。根据科学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对不同茶叶进行差异化分析和需求管理, 实现茶叶种植最佳产出, 最大限度保证经济效益。数字技术的应用, 能够使种植户根据准确监测的数据进行及时预防和处理, 实现科学茶叶种植。
3 现代化数字技术在茶叶种植中的具体应用
3.1 土壤监测
通过对茶叶种植土壤环境的监测, 能够对土壤环境以及污染情况准确判断, 为茶叶种植与生长创造良好地质环境。因此将数字技术充分应用到土壤调查与监测中。可利用GPS接收机, 对土壤样品进行定点采集,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进行检测。然后把收集处理后的数据应用计算机进行分析, 再进行系统软件绘制, 明确茶叶种植土壤养分分布图。在GPS的控制下, 依据土壤养分含量分布图, 能够精确地给茶园的各点施肥, 施用的化肥种类和数量由计算机根据养分含量分布图控制。利用GPS定位采集一定数量的土壤及作物样品进行分析, 可以绘制出茶叶生长的不同时一期的系列分布图, 这样可以做到精确地对茶叶生长进行管理。
3.2 灌溉与管理技术
根据数字技术对茶叶生长状态和环境实现全过程动态监控, 对茶叶的嫩度以及对温度、湿度需求准确把握, 合理进行灌溉管理等。利用数字技术可实现对茶叶种植的智能化灌溉技术的应用。例如, 应用RS技术对整体茶叶种植进行数据收集, 再结合GPS以及GIS形成更加完善的技术系统, 全面监测茶叶生物性现状、土壤、病虫害等等, 选择科学灌溉技术。将数字技术与灌溉设备有机连接, 能够对信息进行采集, 进而进行智能化灌溉, 保证精准喷水作业, 既有效节省水资源的应用, 也使得茶叶得到良好需求保证, 进而提高经济效率。
3.3 病虫害防治技术
实现数字化茶叶种植要充分借助现代化数字技术, 包括GPS、GIS、RS技术等。通过对在茶园机械上安装了GPS设备可实现精确施肥、喷淋灌水、杀虫灯自动控制防治病虫害、产量预测、茶园面积测量、夜间精确作业等, 充分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作业。同时主要实现三个精确: 定位精确, 精确地确定灌溉、施肥、杀虫地点;定量精确, 精确地确定水、肥、杀虫的施用量;定时精确, 精确地确定茶园开采时间。
在茶叶种植过程中, 应用数字化技术, 依靠信息化管理, 能够有力推动茶叶种植实现现代化。在合理成本应用下, 提高茶叶种植户经济效益, 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 推进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这对促进整体茶叶种植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有着积极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现代化数字技术对茶叶种植有着多方面影响和作用,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增强茶叶生产中茶园管理, 提高茶叶监控能力, 使茶叶种植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进而带动经济效益提高。茶叶种植过程中依靠人力技术无法实现全过程、动态监测, 而通过数字化技术则能够减少种植户的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茶园产量有效提升, 信息获取以及发布更加高效便捷。在今后茶叶种植过程中要不断引进先进数字化技术, 发挥现代技术的智能化优势, 使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在茶叶种植以及生产等各个环节中实现有利保障, 提升茶叶种植质量和效率, 促进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计算机应用领域与范围不断扩大, 现阶段现代化数字技术已在茶叶种植中被充分应用, 有效提升了茶叶种植效率。本文就现代化数字技术对茶叶种植影响价值展开系统化分析, 总结出数字技术对茶叶种植的多方面影响, 并进一步论述现代数字技术在茶叶种植中的具体应用, 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全面分析。旨在通过本文理论论述为进一步促进现代数字技术在茶叶种植中高效应用, 提高茶叶种植效率和生产质量。
关键词:现代化,数字技术,茶叶种植,影响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承龙, 程亮, 王成庭, 吴传海, 卢卫华, 王益民.基于GIS的皖南山区茶叶种植适宜性评价[J].农业网络信息, 2012, 02:27-32.
[2]郭亚军, 刘东南, 陈娜.基于技术选择视角的茶业种植户收入影响因素——来自河南信阳284个茶叶种植户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5:22-28.
[3]赵辉, 米鸿涛, 杜子璇.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判在茶叶气候种植区划中的应用[J].气象科技, 2013, 06:1134-1137.
[4]李良军, 龙昱, 张晶.赤壁市羊楼洞镇茶叶种植的土地适宜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05:1392-1393.
种植价值 篇9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修复的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27 ~ 47岁,中位年龄37岁。需种植上颌后牙缺齿共38粒。所有患者均属上颌前磨牙或磨牙缺失;患者均经CT检查或缺牙区X线牙片检查无上颌窦病变;牙槽嵴顶距上颌窦底的垂直骨高度为3 ~ 9mm,植牙位点牙槽嵴宽度至少5.5mm;患者行拔牙术后时间超过3个月,全身无系统性疾病。
1.2 方 法
1.2.1术前检查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检查口腔情况,并拍摄口腔曲面断层X线片和根尖X线片观察上颌窦底的位置、形态,准确测量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之间的骨高度和宽度,并选择种植体。术前1 ~ 2周进行全口牙周基础治疗。
1.2.2上颌窦底提升术患者术前采用复方氯己定漱口液漱口3次,采用1% 利多卡因进行上颌神经阻滞麻醉,加以局部浸润麻醉。在缺牙区的牙槽嵴顶中央或者偏颚侧切口,沿骨面翻起颊侧粘骨膜瓣,充分暴露上颌窦外壁骨面。根据窦腔大小用小球钻或超声骨刀在骨面上开窗,窗口形状为矩形,深度为距离窦底约2mm处,注意不能损伤窦粘膜。可用骨膜剥离器将上颌窦底黏膜分离并向上抬起,在牙槽突中央按差级制备种植窝,植入种植体。如果患者的上颌窦提升较多,可先用Bio-oss胶原质填塞种植孔,再植入种植体,旋紧愈合基台。在开窗处使用自体骨和Bio-oss骨粉混合物填充,用骨片盖住开窗口,最后将切口严密缝合。上颌窦内提升术麻醉方式与窦底提升术相同,不同的是该术于牙槽嵴顶入路,并按常规逐级制备种植窝,深度达到窦底皮质骨时,用骨挤压器械伸入种植窝轻轻敲击,击破窦底骨壁,将游离的骨块连同窦底黏膜一起向上抬高2 ~ 5mm。以自体骨和Bio-oss骨粉混合物填充并植入种植体,此后操作与上颌窦底提升术一致。
1.2.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1周预防感染,使用复方氯己定漱口水含漱2周,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冒,不要游泳,不要用力擤鼻涕和打喷嚏。观察6 ~ 9个月后可行二期手术,术后2周再行单冠或烤瓷连冠修复。
1.3 评价指标
所有患者拆线后观察牙龈软组织的愈合情况,术后拍摄全景片,观察上颌窦有无炎症性反应,检查种植体骨的吸收情况。冠修复后进行随访,调查患者满意度。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采用Albrektsson-Zarb的成功评价标准[2]。
2 结 果
本组24例患者经过上颌窦底提升术共植入38枚种植体,术中无上颌窦底粘骨膜破损发生,术后观察期间无上颌窦炎症发生,植骨区切口愈合良好。2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种植义齿修复,到2015年2月均无种植体脱落、修复体松动现象,患者对修复后牙齿美观、功能均满意。术后X线片复查显示38枚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良好,窦内种植体周围包绕新生骨组织,显示种植体周围无阴影。
3 讨 论
随着口腔种植学理论和技术的逐渐成熟,人工种植修复已经成为了目前临床最重要的牙齿缺失修复方法之一。种植牙修复的美学效果和功能效果显著,种植修复过程中也不需要对邻牙进行磨改,避免了对邻牙的损伤[3]。种植修复还能够解决部分颌骨缺损患者的口腔修复问题。而在临床种植修复中,上颌骨后牙区的解剖学特点十分特殊,对种植手术的操作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上颌窦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不足,即上颌窦垂直骨量不足。
最早在1975年Tatum进行了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术,到目前上颌窦底提升术已经成为了上颌窦垂直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最常用的解决方法。上颌窦底提升术能有效提高上颌后牙种植成功率,但是该手术开窗小,手术视野小,给操作带来一定困难。且上颌窦底的形态往往是不规则的,如果单颗牙缺失的患者行该手术,由于邻牙牙根的影响使手术中上颌窦黏膜很难完整剥离,手术风险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Tatum在1986年首创了另一种改良式的上颌窦底提升术,该术从牙槽嵴顶入路,将窦底皮质骨击破顶起,从而使窦底黏膜与窦底骨壁分离,进行植骨和种植体植入。该手术的创伤较小,且避免了手术器械与上颌底骨黏膜的直接接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手术中骨挤压器械可以挤压松质骨,有利于种植体植入时的初期稳定。但是其上颌窦底提升幅度有限,在无法直视下进行手术导致窦底黏膜破裂的几率上升,且窦底黏膜破裂难以早期发现[4]。因此临床治疗中采用哪一种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本次研究中24例患者经过上颌窦底提升术共成功植入38枚种植体,术中无上颌窦底粘骨膜破损发生,术后观察无上颌窦感染发生。经过随访发现无种植体脱落、修复体松动现象,患者对修复后牙齿美观、功能均满意。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38枚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良好。这一结果表明上颌窦底提升术应用于口腔中指修复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5],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上颌窦底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本院进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患者24例,均采用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种植修复。结果 24例患者经过上颌窦底提升术共植入38枚种植体,术中无上颌窦底粘骨膜破损发生,术后无上颌窦炎症发生,无种植体脱落、修复体松动现象,患者对修复后牙齿美观、功能均满意。X线片复查显示38枚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良好。结论 上颌窦底提升术能够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问题,有效提高口腔种植修复术的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种植价值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来该院口腔科行正畸治疗上颌前部牙槽骨发育过度, 存在露龈笑并且设计拔除上颌两侧第一双尖牙作为研究对象的50 例患者, 观察组男10 例, 女18 例;年龄18~53 岁, 平均 (38.4±8.5) 岁;上前牙压低原因:露龈微笑16 例, 深覆合9 例, 其他3 例。 对照组男8例, 女14 例;年龄20~52 岁, 平均 (39.1±8.2) 岁;上前牙压低原因:露龈微笑13 例, 深覆合6 例, 其他3 例。 排除严重牙周疾病和合并有全身性系统疾病患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压低原因等基本资料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以每侧200 g口外牵引力向颌平面上后方60°牵引, 12 h/d, 每4 周复诊1 次, 连续治疗半年。
1.2.2 观察组采用镍钛弓丝排挤牙齿, 排挤整平后用不锈钢方丝更换弓丝, 一般在过长磨牙远中颊侧和近中腭侧骨板处各植入1 枚微型自攻钛钉 (昆山莱特宁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台湾亚太A-one型自攻钉, 后牙选用1.5 mm×10 mm, 前牙1.4 mm×8 mm) 若患者因前牙解剖位置、植入视野、矫治器等原因可适当调整植入位置。自攻钛钉植入牙槽骨后, 进行正畸加力。2 周后再将镍钛螺旋拉簧与种植体和主弓丝连接, 前牙区每侧以50 g牵引力加压上前牙, 后牙区每侧以150 g内收上颌, 每4 周复诊1 次, 连续治疗半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上前牙唇侧倾斜度 (U1-SN)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至PP平面距离 (U6-PP) 、上中切牙点至腭平面垂直距离 (U1-PP) 、上中切牙到NA平面的垂直距离 (U1-NA) 。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19.0 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行t检验。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U1-SN、U6-PP U1-PP及U1-NA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露龈微笑和深覆合均因牙槽骨和颌骨前后部发育异常所致, 成人生长发育已经完成, 生物适应性降低, 矫正异常的难度加大, 且易复发。 理论上可通过压低前牙和升高后牙来完成牙槽骨和颌骨发育异常的状态[3], 但升高后牙增加了改善面型和唇齿关系的难度, 不能达到美观效果。 更有学者明确指出[4], 成人面颊部不能垂直生长, 因而只能通过压低前牙完成矫正。
该研究显示, 微型种植体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提示微型种植体通过牙间支抗钉加强支抗及压低前牙获得满意的矫正效果, 改善美观, 这与张利等人[5]的研究结果相符。 微型种植体以骨骼作为支抗力的承受点, 与传统J钩相比, 微型种植体能承受更大的牵引力, 发挥更好的矫正效果。 有研究显示, 微型种植体可比传统J钩多承受100g牵拉力[6]。 同时, 承受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改善稳定性, 防止支抗牙移位发生咬和紊乱。该研究也显示, 对照组治疗前后U1-PP均无显著性变化, 提示上颌后牙水平方向未发生显著性移位。 另外, 微型种植体创伤小、 植入部位灵活、 植入操作相对简单, 孙玉刚等[7]还指出植入后还可根据需要发挥增加支抗、扭转牙齿、打开咬合等作用, 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微型种植体修复后虽可获得上述疗效, 但患者在生活中还应注意对修复牙床的保护, 逐渐适应口腔环境, 不宜过度使用, 防止移位。
微型种植体暴露于口腔的部位小巧, 患者异物感不显著, 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小, 因而可24 h使用, 而传统J钩每天需配戴, 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若患者不积极配合还可能发生脱落现象[8], 影响治疗效果。 该研究中, 微型种植体组治疗后U6-PP mm与U1-NA mm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 提示种植体支抗压低磨牙效果显著优于传统J钩。
综上, 微型种植体支抗可获得较好压低上前牙效果, 还可获得良好稳定性。
摘要:目的 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压低上前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50例来该院口腔科行正畸治疗患者上颌前部牙槽骨发育过度存在露龈笑并且设计拔除上颌两侧第一双尖牙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28例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 对照组22例给予传统正畸J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上前牙唇侧倾斜度 (U1-SN)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至PP平面距离 (U6-PP距) 、上中切牙点至腭平面垂直距离 (U1-PP) 、上中切牙到NA平面的垂直距离 (U1-NA) 均较对照组改变明显 (P<0.05) 。结论 微型种植体支抗较传统J钩可获得更为显著的压低上前牙效果, 其稳定性更好。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
参考文献
[1]冯毅.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13, 35 (3) :352-353.
[2]刘名燕, 任娟, 周斌, 等.应用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改善露龈笑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 2014, 34 (8) :580-583.
[3]金晶, 冯雪, 孙婧婧, 等.微种植体支抗内收及压低上前牙的有限元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 (16) :3038-3041.
[4]潘姗, 李建霞, 那毕, 等.比较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方法压低上颌前牙疗效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 2014, 43 (7) :788-792.
[5]张利, 李少鹏, 刘明, 等.应用微型种植钉压低前牙改善露龈笑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 2015, 13 (11) :74-76.
[6]李勤, 苏怡.微型种植体支抗负载对邻近牙根及牙周组织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3 (38) :6085-6089.
[7]孙玉刚, 田红, 陈超, 等.重度深覆 (牙合) 正畸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系统的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 2012, 52 (22) :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