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关键词: 广告费用 报刊杂志 商业广告 广告

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精选8篇)

篇1: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准确掌握高考规定的8种修辞手法的含义和特征

2、正确使用修辞格(语言运用题)

3、准确理解语境中各修辞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学习重点】上述1、2、3条 【高考命题的特点】 主要有两个特点: 1.着重考正确运用

高考考修辞,一般不考修辞方法的辨认,着重考修辞方法的运用。这类题多是在扩展题、仿写题、写对联题中出现。还有一类题是对修辞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的理解。它多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中出现。

2.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

高考考修辞,注重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有与仿写结合的,有与“连贯”结合的等等。即使考修辞方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方法的,往往多种修辞方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知识解说】(具体解说见《全程教与学》p118-120

一、常见的修辞方法简说

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异类相比,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二、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列举其作用,但需结合具体文章作出明确的判断: 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

2、描绘形象;

3、表意丰富。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借代的作用:

1、形象生动

2、引起读者联想

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 创造气氛。对偶的作用:

1、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2、用于诗词、有音乐美;

3、表意凝炼,抒情酣畅。排比的作用:

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强化感情色彩

设问的作用: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三、典型题分析

例: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有些事情我们要勇于放弃,只有放弃才是明智的。悬崖上的青松懂得不放弃平坦,就难以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风采。如果对什么都坚守,对什么都穷追不舍,则是愚蠢的,池中的鱼儿往往不知道放弃那些诱人的美味而上钩,从而把自己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这道试题兼考修辞(拟人)、仿写、扩写、“连贯”诸项,有相当的综合性。所给材料,首句表明对“放弃”的看法,后面的话都是用来证明这一看法的。根据试题规定的“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的要求,“风采”后可以接写“荒野上的梅花知道,只有放弃春天的舒适,才能赢得人们对自己的品格的赞美。”“美味”后可以接写这样的话:“池中的荷花不懂得在严寒来临之前要放弃漂亮的衣裙,从而使自己变得形容枯槁。”

四、练习及答案

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像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B(从B项的意思看,后一个“巴金”当指巴金作品的风格特点,而不是指代“巴金”这个人)】

5.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勇于直上云霄的海燕;尝试是。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对于。

【大浪迭起时,敢于勇往直前的扁舟对于懦弱者,尝试是一堵阻止前进的墙。】

6.以“风雨”为表达重点。辅以“小草”、“树木”等景物,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按下列不同要求扩写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4分)(1)表现“喜悦”心情。

【微风吹拂,春雨如牛毛,如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让漫步其间的游人感觉出春天的柔和与细腻,小草也贪婪地吮吸着雨露,柳条在轻轻摆动婀娜的身姿。】

(2)表现“忧愁”心情。

【风乍起,就掀起几片飘零的树叶,雨点像一个个小雪粒,浸入肌肤,让人不由得打了个冷战,抬起头来望望天,天色灰蒙蒙的,不知何处是归程?】

7.元宵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下面是两副元宵节对联的上联,请参照示例,然后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选出其中的一副对出下联。特别要注意上下联同位的字不要重复。

示例:上联 飞龙舞凤成夜色 击鼓踏歌皆春声

(1)一路笙歌春似海

(1)千家灯火夜如昼)

(2)银花焰吐长春景(2)火树光腾不夜城

8.写出下列句子的对句(1)闻鸡起舞

跃马争春

(2)读书千古事

修身百年功

9.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话,表达你对承诺的理解,要求与前句在句式、修辞上保持一致。

(1)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

(2)承诺如同珍珠,它的莹润是蚌痛苦的代价,也是蚌的荣耀;

1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续写两个句子,要选择新的喻体,并使全段语句连贯。青春是一首歌,她扣动我们的心弦。青春是,青春是,11.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连贯完整。我是一朵白云,亲情是包容我的蓝天;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我是一棵绿树,亲情是滋养我的土地。

12.依照下面的句式,另选一物写一句子,意思要完整,每句字数不一定要与原句相同。(5分)我是根,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向下,向下„„ 我相信

地心有一个太阳。

【我是溪水,/不知疲倦地在河床/潺潺地流淌,/向前,向前„„/我坚信/前方有我的大家园。】

含蓄语句的理解 例题:

在正确解说画线句含义或表达作用的项后括号内打“√”

王霞并不问路为什么这样长,她甚至希望路更长一些,好让她和刘健无止境地谈着贝多芬和肖邦,谈着李白和杜甫,谈着达·芬奇和塞尚。

A.好让她和刘健尽情倾诉衷肠(√)B.好让她多向刘健学习些知识()C.好让俩人彼此增进了解

()D.表现二人志趣相投

(√)E.表现二人互相帮助的诚意()F.表现王霞对刘健的爱恋之情(√)解法:

句子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表现出确定的含义,发挥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从表现手法看,有的句子直露,有的句子含蓄。理解含蓄语句的意义和表达作用,是阅读能力测试常涉及的题型。

解答这类题型,要从理解语境入手,进而理解含蓄语句蕴含的意义和表达作用。

选段记叙的是王霞的心理活动,这就是规定的语境。理解句义,要紧扣住“心理活动”分析。理解含蓄语句要透过语表,揣摩深意。理解选段中画线句,要透过“无止境地谈”,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分析这些心理活动的含义。可以看出,这是一对恋人。从王霞的角度分析。A、E都正确理解了她此时的心理活动。从画线句表达的作用分析,C、D都是正确理解。B项显然是错误理解,E项理解也流于表面。

训练: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1.阅读下文,选出对画线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苦于寻找不到拯救社会的办法,在《玩偶之家》中对娜拉出走以后往何处去未能解答。因此,列维陀夫说:“易卜生是天才的问号(?)”;肖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揭露资本主义常用幽默讽刺手法。平民看了为之感叹,统治者看了感到吃惊和不安。因此,列维陀夫就评论说:“肖伯纳却是一个伟大的的惊叹号(!)”。我国著名作家唐在分析鲁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后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

A.认为鲁迅为人直朴、刚强;作品非常感人。

B.认为鲁迅是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战士;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C.认为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作品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

D.认为鲁迅是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战士;其作品完全反映了社会现实。答:()2.阅读下文,选出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填在文后的横线上

一九六三年二月八日,美国总统府举行盛大集会,为近代流体力学的奠基人──西奥多·冯·卡门授奖。这位八旬老人参加完授勋仪式走下台阶时,由于关节炎突然发作,不由自主地向下倒去。肯尼迪总统急忙上前搀扶他。冯·卡门却婉然拒绝了。他说:“尊敬的总统先生,下坡而行者毋需扶助,唯独举足高攀者力求一臂之力。”冯·卡门的回答十分含蓄,也富有哲理,很能发人深省。它启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年龄大了,人老了,不需要人搀扶,只有那些尚能举足高攀的青年才用人搀扶。B.不用搀扶那些能高攀者,需援助那些艰难行走者。

C.不要在高攀者取得成功时才想起为他们举杯庆贺,而要在他们艰难攀登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D.不要为高攀者举杯祝贺,而要对那些艰难者伸出援助之手。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本诗前两句与后两句均为写景,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点?

解答此题,若注意到写景方法中的动静、点面问题,就能很快将答案明确为:前两句着重整体描画,写静景;后两句着重个体(雨、鱼),写动态。

3.修辞手法的分析

诗歌中常用的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等修辞手法,我们不仅要能准确地识别判断,而且要能分析其效果。如1997年高考题《望洞庭》、《题君山》的比较鉴赏中就涉及了比喻修辞格的判定与效果分析问题。

这一考查点首先要求我们能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作出准确的识别判断;其次要求我们能结合修辞运用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其效果。比如比喻,我们不仅要熟悉比喻的定义、类型,而且要能分析比喻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要能分析运用比喻所带来的更为形象生动的修辞效果。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如分析上文例3中前两句诗中修辞手法所起的作用时,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这里两处运用了比喻。前句以眉喻月,写出了月亮的清丽形态;后句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水的清澈明静。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篇2: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装,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反复,反问,反语

有互文,借代,设问,排比,夸张,双关,用典,引用,移用,象征,镶嵌,通感。1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1.比喻: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朱自清(2)拟物

①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3.夸张:

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暗 引(间接引用)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13.联想

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描写手法

环境描写 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二:渲染气氛

三: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 四: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语言描写

作用: 一:刻画人物性格

二: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三: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

四: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

心理描写

作用:

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三: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四:深化作品主题

肖像描写

作用: 一:刻画人物性格

二: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二: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动作描写

作用: 一:显示人物内心世界 二:刻画人物性格

二: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 三: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

神态描写

作用: 一: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二: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

概念: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总和。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预示人物命运;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推动情节发展。

6)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篇3:修辞手法在广告英语中的妙用

要使广告作品具有艺术性,广告创作必须遵循艺术规律,采用艺术手段来塑造产品的形象,增强广告的感染力,使其具有长久的魅力。创造广告艺术形象的手段有绘画、摄影、雕塑、音乐,还有最重要的一环:语言。形象化的语言,可以使抽象的观念变的具体化、视觉化、可触可感化。

广告创意的核心是广告语,而广告语的优劣高下则与修辞有着密切的联系。形象化的修辞手法,可以赋予物品以生命、情感、动态,使广告生动形象,具有活力和亲和力,从而引发消费者的联想,激发其购买欲。在广告英语中,各种修辞手段的运用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广告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主要有:

1. 比喻(Figure of Speech)

比喻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能使语言具体形象、鲜明生动,也可以使复杂、深奥的道理明白易懂。比喻一般包括明喻(simile)、暗喻(metaphor)和转喻或换喻(metonymy)等。

明喻是将一两种具有共同特性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本体和喻体都在对比中出现。常用比喻词有like, can be likened to, as, as if, similar to, akin to, be analogous to等。例如:Featherwater:light as a feather (法泽瓦特眼镜———轻如鸿毛) 。此句采用明喻,形象而生动地突出了Featherwater牌眼镜质量轻的特点,借此来打动顾客。又如:

What’s on your arm should be as beautiful as who’s on it.(带在你手臂上的东西应该和你手臂上的人儿一样美)。手表广告,运用明喻修辞方式,形象生动。

暗喻,又称隐喻,是广告中最常用的一种比喻方式。暗喻省略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喻词,表达更加含蓄。例如:

EBEL the architects of time (“依贝尔”手表——时间的缔造者)

该广告将“依贝尔”手表比作时间的缔造者,寥寥数词即把该手表的优秀品质反映出来。

转喻或换喻(metonymy),用一种事物的名字取代另一与之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字。例如一则洗发液广告:

Wash the big city out of hair.(洗去头发上大城市的污垢)。广告词中“the big city”(大城市)表示“the dirt of the hair”(头发上的污垢),换喻的运用使消费者在惊奇的同时加深了记忆。

2. 拟人 (Personification)

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思想或抽象概念)比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广告语中使用拟人手法能够产生一种别开生面的效果,商品被赋予生命、情感,广告更有人情味,消费者倍感亲切。例如:

Time always follows me. (Rossini) [时间因我存在 (罗西尼表) ]。将时间拟人化,强调了罗西尼手表的高品质:精确,领先,王者风范。又如:Flowers by Interflora speak from the heart.(Interflora植物园培育的鲜花倾诉衷肠)。拟人修辞法的运用,衬托了鲜花的勃勃生机。

3. 仿拟(Parody)

仿拟是英语广告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套用人们熟知的某个谚语、格言、名句,使其产生一种新的意义,在让消费者迅速地领悟新的语言意境和美感的同时,达到对其进行劝购和宣传产品功效的目的。例如:Where there is a way for car, there is a Toyota.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该广告套用了谚语“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彰显丰田车的自信,气魄,可谓汽车广告语中的绝唱。又如:

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并非每辆车都生而平等) 。

这是日本“三菱”汽车的广告,它仿用了《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一句话:“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所有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表示该汽车质量非凡。

4. 夸张(Hyperbole)

为了宣传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形象,广告词难免要“言过其实”。在广告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就是巧用两种事物的相同点,以小见大,起到震撼人心的作用。例如:

Take Toshiba, take the world. (拥有东芝,拥有世界) 。

事实上,拥有再多的东芝电器也不可能拥有全世界。这则广告运用夸张手法, 突出了东芝电器的强大功能:东芝电器,带您领略世界,享受生活。又如:

Look young in only two weeks.(两周之内变年轻)。这则广告使我们想起国内某化妆品广告语:“今年二十, 明年十八”。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广告更具感染力。

5. 双关(Pun)

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双关在英语广告中比较常用。通过在特定语境中一个词可能有双重含义,或一个词语跟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另外一个词可能存在的联系,“言在此而意在彼”, 使广告语含蓄、生动,使产品形象深入人心。请看英国劳埃德银行做的户外广告:

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s.But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钱不能长在树上,在我们“行”就能)。第二句中的branch是一个多义词,承接第一句中的trees,既可理解为“树枝”,又可理解为银行分行。广告向受众传达的信息是:到劳埃德银行存款能使钱增值。

再如一则眼镜广告:OIC,读作Oh, I see.(哇!我看见了)

这则广告生动地运用了谐音双关,同时,三个大写字母形状酷似眼镜。该广告表达了视力不佳的人戴上眼镜,看见清晰的世界后产生的喜悦之情,极富感染力。

6. 押韵(Rhyme)

押韵修辞手法使广告语言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赏心悦耳,给消费者美的享受,激发其购买欲。押韵法通常可分为头韵 (Alliteration) 、元韵 (Assonance) 和尾韵 (End Rhyme) 几种类型。

头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首字母发音相同而产生的音韵。头韵能够增加广告语的节奏感和力度。例如:

The Relentless Pursuit of Perfection. (Lexus) 。[追求完美,永无止境 (凌志轿车) ]。广告中Pursuit与Perfection压头韵,强调了凌志永远向上、不懈追求完美的企业精神。

Sweet, Smart&Sassy(蜜、美、迷)。这是美国加州Sunkist柑橘公司的广告。广告中三个单词均用“s”押头韵,读起来富有韵味。

元韵是指单词中重读元音的重复。元韵使音韵和谐、悦耳动听。例如:

Fresh-up with Seven-up. (Seven-up) [提神醒脑,喝七喜(七喜饮料)]。这则广告运用了Fresh-up和Seven-up末尾的相同元韵,巧妙地道出了一喝七喜饮料,马上提神醒脑的产品功效。再看一则玛氏巧克力广告:

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 (Mars) (一日一块玛氏巧克力,令你精力充沛、生活愉悦)。day和play元韵相同,读起来平仄有致,充满节奏感。

尾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尾元音及其后辅音相同。尾韵有助于突出广告的声律美。例如:Purina One, Second to None. (Purina One---Dogs’&Cats’food) [普力纳第一, 世上无与伦比 (普力纳第一——狗粮及猫粮) ]。one与none押尾韵,加强广告语言的音乐性,增加其感染力。

7. 对偶(Antithesis)

把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两组词语或句子并列使用称为对偶。广告词中使用对偶修辞法,能突出所要强调的内容,增强语言气势和音韵美。例如三菱电工广告词:

We integrate, you communicate.(我们集大成,您超越自我)。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读来上口,便于记忆。再看理光复印机广告语:

We lead.Others copy.(我们领先,他人仿效)。We与Others, lead与copy反衬对照,且copy(复印,仿效)一词巧妙地运用了双关修辞法,令人回味无穷。

8. 反复(Repetition)

重复使用同一词、句或段落,强调主要信息,加强语气,从而增强广告效果。例如某食品广告:

Extra Taste.Not Extra Calories. (额外的口味,却无额外的热量) 。通过重复“extra”,暗示该产品有额外的口味,却不会使人发胖,从而使该食品更具诱惑力。再看某驱虫剂广告:

Mosquito to bye bye bye (蚊子杀杀杀) 。Bye重复三次,突出该产品驱虫的强大功效反复刺激消费者,使其产生购买欲望。

Minolta finest to put you finest. (MINOLTA) [第一流的美能达,第一流的你 (美能达相机) ]。广告中两次使用finest,突出美能达相机的一流品质及其带来的一流成相效果。

9. 排比(Parallelism)

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或句子并列使用构成排比。排比句能够层层递进,营造声势。请看IBM广告:

No problem too large, no business too small. (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没有不做的小生意) 。该广告既表明了IBM公司雄厚的实力,又体现了其想顾客之所想以及事无巨细的合作与实干精神。再如某产品广告:

Designed with a computer.Silenced by a laser.Built by arobot.(电脑设计,激光消音,机器人制造)。排比句的运用使广告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除了上述修辞手法外,英文广告中还有许多常见的修辞方法,如对比、设问、引用等,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借助以上修辞手法,原本简单的广告语产生了独特的效果,或谐音谐意,琅琅上口,或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给消费者以艺术享受和美感,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其购买欲。

参考文献

[1]胡锐:现代广告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2]康文久:现代广告学教程[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8

[3]殷红梅:试论广告英语的修辞艺术[J].英语知识, 2000 (, 5)

[4]汪滔:广告英语[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篇4:修辞手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修辞手法;大学英语;写作

H319

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准确来说,修辞手法能够让我们更加准确、恰当地使用语言,同时也能够使文章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以修辞手段来表现文章的蕴意。所以,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必须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但是,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却忽视了传授给学生写作修辞手法。而且学生在日常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积累各种英语词汇和语法,忽视了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认为修辞手法对于英语写作来说可有可无,并没有起到关键性作用。我们在英语写作实践中可以发现,在英语阅读材料中修辞手法比比皆是,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英语阅读材料更加富有表现力。因此,对修辞手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改善当前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一、大学英语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1.对比修辞手法

对比修辞手法指的是把两种事物进行对比,这样能够表现两种事物的各自特征,体现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对比修辞手法由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体对比,也就是全面地对两种事物进行对比,从整体上表现二者的相异性;另一种是部分对比法,也就是针对两种事物的部分进行对比,在部分对比之后,向整体上进行对比。除此之外,还有正反对比方法,这一对比方法是对称英文句式中常用的对比修辞手法,采用恰当的反义词能够加强句子语气,体现语句的亮点。例如:汉语常用句式“利远远大于弊”,翻译成英文句式,可以这样表达“The advantages for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在这一句子中,我们可以发现theadvantages与 thedisadvantages形成了鲜明的正反对比关系

2.平行结构修辞手法

大学英语写作中,平行结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够使英语句子更加富有表现力。同时,平行结构的英语句子也更加具有节奏感,能够调节句式的结构,使读者感受到英语句式的气势。例如:“读书让我们变得聪明,锻炼让我们变得健康强壮”翻译成英文句式为:“Reading make us wise while exercise make us strong.”由此可以看出,平行结构修辞手法使整个句式更加整齐,富有张力。但是在大学英语写作中,许多学生使用平行结构修辞手法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平行结构修辞手法指的是让语法能够对应起来,通过相似的语法概念来表现句子形式,名词对名词,介词对介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这种对应方式使英语句式更加具有说服力。

3.重复的修辞手法

大学英语写作中,偶尔也会使用到重复的修辞手法,采用重复修辞手法能够起到强调的作用,突出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英语写作中的重复词语一般应用在句首或句尾,采用首尾重复的方式能够使句式连成整体。例如:“我们期望成功,并且正在为成功而努力奋斗”,翻译成英文为“We long for success and we are working hard for success.”从这句英文句式中,我們可以看出两端分居的末尾都运用了“for success”一词,这种表达方式更加具有说服力。

二、修辞手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作用

1.使英语作文句式结构更加富有变化

目前,许多英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习惯运用简单句式,经常使用英语中的常用词汇和语法,这种表现形式难以突出文章主体,使文章变得平淡乏味,这类文章在考试中非常难拿到高分。要想提高英语作文的整体质量,必须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才能让英语作文句式结构更加富有变化。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英语句式进一步了解修辞效果。例如:“So when you see someone in difficulty of in distress and in need of help,dont hesitate to give your love to him”在这段英语句式中,运用了多次介词in,使句式构成了一个平行结构整体,句式更加富有变化,同时也使语言更加流畅。

2.修辞手法能够提高英语作文语言的感染力

大学英语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能够使作文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句子的音韵更加和谐规整,调整句子结构。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分数比较高的英语作文中应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让作文的语言文字更加活泼、逼真,提高了英语作文的艺术表现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第一影响。例如:“Nowadays, energy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various sources such as oil, coal, naturalgas, solarheat, the wind and oceantides.”在这段英语句式中通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整体句式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

3.修辞手法能够增加英语写作亮点

英语写作中语句亮点非常重要,只有具备写作亮点,才能调动老师的阅卷兴趣,让老师有兴趣阅读学生的英语作文,整体语言句式更加生动、富有活力。如果在英语句式中缺少亮点,那么就会使英语句子平淡无味,难以调动阅读者的兴趣。因此,生动的修辞手法对于英语写作来说必不可少,能够增加英语句子的两点。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可以是当地运用比喻、夸张、对比和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修辞手法对于英语写作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运用对比修辞、平行结构修辞和重复修辞等各种修辞手法,才能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慧.修辞美学下的大学英语写作——以五种常见修辞手法为例[J].艺术科技,2014,27(2):167,174.

[2]范莉萍.浅议修辞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55):79-80.

篇5: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强烈的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衬映,互相补充。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篇6:景物描写作用和修辞手法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例如叶圣陶的《夜》开头写道:一条不很整洁的巷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这句景物描写用了“黄晕”、“ 模糊”、“ 惨淡”、“ 阴暗”四个形容词,来烘托小说的典型环境。说明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夜里,一个令人恐怖的夜,一个心头笼罩着阴暗的夜。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例如高尔基的《母亲》中写道:“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他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既写出母亲此次行动的时节,又烘托了紧张的气氛。而母亲“满意地听她脚下的雪发出的清脆的声音”以及“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等描写又显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兴奋之情,为塑造临危不惧的革命母亲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三、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例如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我回到四叔的书房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送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从对联和书籍的内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他懒散、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四、四、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例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门槛,但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景物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了一幅恬淡朦胧的荷塘月色图,实际上寄托了朱先生的情感。朱自清是一名新文学运动的战士,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给他心灵上投下了落寞的阴影,他既对黑暗的现实不满,又不愿投身革命,所以幻想超脱现实。他借荷塘月色抒发的正是这种幻想超脱现实的情感。

答题技巧:通过描写...,烘托了人物...心情,渲染...气氛。修辞手法作用:

比喻:(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5)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夸张: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排比: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反复: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设问: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篇7: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

(2)比拟的种类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2)借代的种类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宝剑锋从磨砺出,1梅花香自苦寒来。

小学知识积累少壮步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

*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

8.反问

“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小学知识积累少壮步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③欲穷千里目,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篇8:谈修辞手法在水景营造中的应用

关键词:水景,修辞手法,园林,景观

1 研究对象

1.1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一种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表达手段, 常常是运用简单直接或充满想象的方式对复杂抽象的想法进行阐述解释, 从而促进思想情感的传递[1]。

“修辞”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之中, “修辞立其诚也”。汉代时期, 就有学者对《诗经》中的赋、比、兴三种基本修辞手法进行过激烈的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修辞”二字的意思已与现代理解相同, 并在书中谈及很多修辞手法。到了宋代, 便有了第一部修辞学方面的专著———陈骙的《文则》。1919年修辞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32年, 国内第一本重要的修辞学著作出版———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1.2 园林水景的营造

园林水景以其千变万化的形态存在于景观设计之中, 下面以园林水景的三种特征为出发点, 对园林水景的营造加以研究。

1.2.1 多变的状态

水景较其他景观元素相比, 具有多变的状态这一特点。在园林水景的营造当中, 它既可以以最为常见的液态形式出现, 如湖泊、小溪、池塘等, 又可以以气态形式出现, 如喷泉、水雾等, 在寒冷的北方, 甚至以固态形式营造着景观, 如美丽动人的冰灯。然而抛去水景特有的物理属性状态不谈, 水景的静态与动态也是水景营造的重要方面。静态的水景, 常常投影周边的景观, 纵向延伸了景观空间, 给人宁静安详的思想空间。动态的水景, 或急或缓, 节奏鲜明, 常给人欢快、轻松的景观氛围。

1.2.2 多变的感官感受

视觉感受, 在园林水景设计时是最重要的营造依据。由于水这种物质的特殊性质, 呈现液态时的园林水景, 是通过容器的视觉特点而形成特点, 自然式的、规则式的, 根据空间需要而营造。听觉感受, 园林水景与其他景观元素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它多变的音色, 无论是缓缓流动的涓涓细流, 还是喷涌而出的惊涛骇浪。园林水景营造的同时, 一定会同时营造出不同的听觉效果。细腻的流淌, 给人轻声细语般美好的享受;欢快流淌, 给人放松惬意的快乐时光;喷涌欢腾, 给人震撼惊奇的内心感受。触觉感受, 由于水景独特的属性, 在夏天园林水景总是带给游人额外的清爽感。然而, 在营造园林水景时, 如果背离了这些感官依据, 可能会出现令人难以忍受的效果, 如在安静的居住区或办公区出现了瀑布或喷泉的噪声。

1.2.3 多变的意境

园林水景的意境, 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化氛围的地方, 变得尤为多变。“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奔腾而下, 激烈喷涌的水景, 总是给人壮观、豪迈的景观意境。“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用缓缓流水, 涓涓细流的静态水景, 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园林意境。“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色彩多变, 映射阳光的水景, 给人们营造出生机勃勃、绚烂多彩的早春意境。“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对园林水景与地形的结合, 营造出多变的园林空间, 烘托出人们常常经过百转千回后, 豁然开朗的意境。

2 修辞手法在水景营造中的应用

在城市水景的营造当中, 有很多运用了修辞的手法, 帮助景观达到更好的效果。下面以哈尔滨一些城市水景为例, 分析一下修辞手法在水景营造中的应用。

2.1 排比

跌水景观在园林水景营造中的作用如同排比手法, 是用三组或以上相同或类似的水景组成的跌水景观, 而这种手法加强了景观的节奏性和条理性, 使整体园林景观气势突显。跌水一般分为叠落、滑落和直落三种形式, 依托构筑物利用高差形成, 具有一定的方向感, 从而引导游人视线。在跌水景观的营造中, 应更注重构筑物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如材质的选择、自然式或规则式及比例组合, 从而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如哈尔滨群力新区首个建成的大型下沉式广场, 巧妙的运用了跌水景观, 水流向广场中央, 提供了一定的向心力, 汇集人们的视线, 起到了引导的作用[2]。

2.2 通感

通感手法在园林水景的营造中体现为喷泉景观。喷泉, 是运用压力将水体以各种姿态喷出, 以形成可用于观赏的动态水景。喷泉因其独特的景观表现形式, 而常常伴随其他元素进行展现, 如广场喷泉常常加以灯光和音乐的配合, 使游人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 又能从听觉方面感受景观。在炎热的夏日里, 旱地喷泉更是给游人提供多一层的触觉感受, 因而常常成为景观中最为引人聚集的景观之一。这种将多种感观体验相融合的水景营造方式, 如同通感这种修辞手法, 利用多种感觉相互交融的心理现象, 以达到令人回味无穷, 流连忘返的景观效果。图1为哈尔滨索菲亚教堂前广场旱地喷泉, 配合音乐与灯光, 这里便成为游人最为喜爱停留的地方。

2.3 夸张

夸张, 烘托气氛, 加强渲染力, 引发人的联想, 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在园林水景的营造中, 瀑布就是夸张手法的表现形式。瀑布, 是指自然或人工情况下, 水从一定高度倾泻而下, 而产生动感十足, 声音巨大的园林水景。自然式瀑布在城市景观中并不常见, 只有在较大型的自然风景区或生态公园中才会设置。而人工式瀑布, 近年来兴起于新建的城市广场或居住区, 搭配跌水景观出现, 给人很强的现代感。瀑布这种形式正是由于其存在的稀有性, 所以该类水景的营造, 给人夸张, 震撼的景观印象。图2为太阳岛风景区内的太阳瀑布, 该瀑布与大型水面相连, 气势恢宏, 自然风格极为浓厚, 成为太阳岛风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2.4 引用

引用, 通过对成语、典故等经典的引用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在园林水景的营造中, 常常引用雕塑来辅助表达景观主题, 使景观更具启发性[3]。在人工湖的设计中, 有时为了防止湖面太过空荡, 或主题不鲜明, 常在湖面点缀雕塑来增加景观效果。在这种组合方式中, 水体成为整个景观的烘托, 以背景基底的形式出现在景观当中。这种形式的水景, 因其对主题烘托的明确性, 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居住区当中。

2.5 比拟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象力, 将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启发观赏者的联想, 使景观更为生动。这种景观的营造手法, 常常是利用水体这种可任意变化形态的特点来完成。如各种样式的水池, 就可以完成各种样式的水景造型。

3 结语

在园林水景的营造中, 可以适当融入修辞手法, 利用其在文学上的表现手段塑造景观。在抽象意义下的融合, 建造出具象的景观效果, 为人们展现出一个个更具内涵和层次的园林水景。希望这种园林水景的营造方法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希杰.修辞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34-37.

[2]武传太, 许大为.哈尔滨市群力新区水体景观设计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上半月刊) , 2010 (7) :95-9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古典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下一篇:古典诗词中的写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