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养(精选四篇)
公路建养 篇1
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养问题, 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贫困地区资金配套问题。税费改革之后, 贫困地区农村公路资金没有了固定来源, 一直制约贫困地区的资金问题更加突出。
马永新提出, 农村公路应适当加大中央投入, 缓解配套资金不足的压力, 尤其是农村公路修建越来越深入偏远地区;张浩指出, 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中, 存在的最大问题即资金短缺;杨红梅提出, 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即为财力不足。
以上文章都不同程度的说明, 农村公路建设中资金问题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然而作为贫困地区来说, 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更是保障农村公路修建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从贫困地区资金来源出发, 指出其存在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 现行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养资金来源分析
1.1 农村公路资金来源分析
税费改革之前, 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主要由中央投入资金和地方投入资金构成, 其他的还包括银行贷款和农民投入部分。中央财政资金主要是除车购税外的国家财政预算内资金、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以及用于扶贫的以工代赈资金。地方财政投入资金主要是各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地方交通部门规费包括省 (自治区、直辖市) 交通部门规费与地市、县 (市) 交通部门规费。
税费改革之后, 取消养路费等交通规费, 开征燃油税, 且燃油税和车购税统一由税务部门征收, 作为财政资金纳入国库。交通部门不再直接支配和管理这部分资金, 而公路规费一直是地方政府用于公路建设的主要资金投入, 这一改革直接影响到了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投入。这一问题正是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养落后的主要原因。
从表1中可以看出, 2006~2010年农村公路建设中, “十一五”全社会共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9500亿元, 其中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达1978亿元, 年均递增30%。参考近几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通过计算, 得出表1, 发现地方资金投入占农村公路建设总量的80%左右, 可见地方资金投入是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
数据来源:2006~2010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1.2 贫困地区补助现状
目前, 一般地区农村公路修建补助标准为20万元/公里, 贫困地区为25万元/公里。而实际修建一公里路至少需要35万元, 每公里差额为15万元。对于贫困地区, 其财力状况只能满足于自身温饱问题, 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公路建设, 更不用说达到配套资金的标准。
2 贫困地区农村公路投资主体分析
2.1 贫困地区农村公路投资主体
《公路法》第八条规定, 县乡两级政府承担县乡级农村公路的建设、维护的主要任务。《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6]第3号令) 第四条具体规定, “农村公路建设应当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其中, 乡道由所在乡 (镇) 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指导下, 村道由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建设”。
虽然法律和规定已经明确了农村公路的承担主体, 但是贫困地区自身财力的限制并不能承担起投资主体这一责任。刘勇、张庆 (2007) 指出, 从分税制改革后, 财力主要集中于中央和省两级, 县乡财政普遍困难的角度, 提出中央政府或者省级政府应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李丽、齐小翠指出, 确定投资主体为哪级政府不能仅仅考虑受益范围, 更重要的是根据政府间职责划分的原则, 中央政府负责稳定政策、再分配政策的实施。
相对于贫困地区来说, 农村公路的修建更重要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贫困地区地方政府, 其财力状况不能达到筹集配套资金的要求, 从而使得农村公路修建一直落后与其他地区, 而富裕地区的路越修越多, 只有打破这种“马太效应”, 取得中央政府财政倾斜, 才会使得这种不平衡的发展趋于平衡。
2.2 存在问题
2.2.1 资金严重匮乏
农村公路建设所采取的政策为“凡建即补”, 由上一级政府拨付资金, 地方配套一定比例的资金。然而, 只有配套资金到位了, 上级才会拨款下来。对于贫困地区来说, 配套资金是很难落实的, 从而成为制约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发展的主要因素。
2.2.2 自然环境恶劣, 修路难度大
贫困地区大多处于地形地貌复杂的地区, 多为山区、高原、丘陵, 山高路陡, 沟壑纵横, 增加了修路难度, 同时也加大了修路成本。
2.2.3 农村公路供给不能满足需求
贫困地区现存的路大部分为民间土路, 只有行政村达到了“村村通”标准, 大多数自然村出行仍然是个问题。现有的农村公路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大部分地方因为路不通, 造成农产品不能外运, 致使不富裕的家庭越来越贫困。
2.2.4 缺乏养护意识, 养护滞后
农村公路建成通车, 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后续的养护。然而在贫困地区修理资金都难以筹措, 对于养护资金更是无从筹集。另一方面, 由于养护意识淡薄, 没有专门的人员参与, 使得农村公路年久失修, 路况越来越不好, 面临重修。
2.2.5 农村公路等级较低,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由于贫困地区财力有限, 大部分道路设计强度仅能满足一般行车需要, 桥涵构造物及防护等设施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设计标准低, 功能不完善和抵御自然灾害差等问题。
2.2.6 安全性问题突出
由于贫困地区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大部分只通行政村, 用于生产生活的路多部分仍为农村的土路、山路, 这样不仅给出行带来困难, 更多的是遇到阴雨天气出行安全问题。
3 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养资金解决办法
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 最有效的方式即为打破原有的责任主体, 强化上级政府的作用。
3.1 提高补助标准, 扩大补助范围, 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
依照贫困地区的财力状况, 中央政府应当适当的提高补助标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国家级贫困县, 逐步减少直至免除贫困地区地方配套资金, 差额部分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承担;省级政府也应适当提高配套标准, 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 解决地方政府政府无钱配套问题以及落后地区举债甚至挪用其他款项修路问题。
3.2 设立专项资金, 优先用于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
自2009年起, 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将车购税中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采取切块下达的方式, 但所采取的方式仍是“凡建即补”政策, 并未考虑公平原则, 越是富裕地区, 配套资金到位快, 农村公路修建速度越快规模越大。针对这一情况, 中央应当适当调整车购税比例, 扩大交通专项资金的支出结构, 优先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将这部分资金打入统一账户, 只用于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
3.3 转变责任主体, 建立农村公路建养长效机制
农村公路所遵循的原则“谁受益、谁建设”并不适用于贫困地区农村公路现状。贫困地区并不能够承担起农村公路修建的责任主体, 应当明确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是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共同责任, 尤其是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无法筹集到配套资金的情况下, 应当由中央政府全额拨付。
3.4 加强养护管理, 建立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
作为贫困地区的普遍问题, 农村公路“失养”严重。要打破这一局面, 必须将养护资金纳入转移支付范畴, 设立专门的养护资金账户, 将上级补助与转移支付资金中, 有专门用于养护的部分。中央和省级财政负责拨款, 地方政府统筹使用。
3.5 加强监督力度, 严格实行监督考核
首先, 要明确农村公路建养考核的重要性, 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其次, 明确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对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发展的重要性。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问题直接关系到其经济发展与生活稳定, 加大监督力度, 是促进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更好发展的有力保障。
4 结语
贫困地区农村之所以贫困,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贫困地区交通发展滞后。所以, 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只有真正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将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养资金纳入国家财政的范围, 才能彻底解决农村公路建养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红梅.甘肃省秦安县交通局, 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J].民营科技, 2009 (12) .
[2]李丽.陕西省农村公路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R].2011 (7) .
[3]王秋玲, 徐海成.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分析—基于”徐文模式”的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 2007 (4) .
[4]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养需强化政府作用[N].中国经济时报, 2012 (1) .
[5]李丽, 刘艳娜, 徐星.农村公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方式[J].2012 (2) .
[6]刘勇, 张庆.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主体辨析[J].综合运输, 2007 (5) .
[7]马永新.浅谈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筹集与管理[J].经济论坛, 2007 (12) .
关于全县农村公路建养情况汇报 篇2
尊敬的陈书记: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交通部门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各乡镇热情参与下,我们按照“市场导向、内外沟通、相互衔接、快速便捷”的原则积极开展工作,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取得长足发展。07年,万年县政府被上饶市政府评为“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县交通局被评为“全省交通系统先进单位”。现专题汇报如:
一、07年农村公路建设呈现六个“明显”特点
1、县委县政府重视农村公路建设更明显。六大战役中有基础设施战和新农村建设战等两大战役同农村公路建设直接有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珠曹公路、园区路网建设,营造了大力加强路、水、电等公共产品建设的浓厚氛围,促进了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迅速升温。
2、乡村修路积极性明显高涨。各乡镇党委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向群众承诺办理的开春之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少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等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建设工地,通过调度会、现场会和人大代表视察等形式,督促进度,检查质量,解决问题。有的乡镇对本辖区农村公路工程所发生的地方税款,采取先征后退的办法以奖代补。农村公路建设筹集配套资金是关键,各村采取了多种办法筹资。一是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上坊乡鸭脚树村通过一事一议人均出资2300元。二是把征地补贴款、土地流转款、集体山林拍卖款等集体资金全部用于了修路。三是鼓励捐资捐款。齐埠乡盘田村一位乡友得知家乡修路,他一次性拿出
40万元。争先恐后出资,争先恐后修路,成了我县新农村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新增通村公路里程明显增加。06年完成103公里,07完成190公里,较06年增加了87公里。
4、新修公路质量明显提高。通过加强培训、严把施工队伍准入关和严格控制质量标准等形式,强化了质量监管。上坊乡夏营村公路招标时,乐某花八万余元买标串标,我们发现后,请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查处,给予了乐某二万余元的罚款,并将其逐出农村公路建设市场。齐埠塘背村公路包工头谢某偷工减料,800多米面层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我们不仅强令其停工,将他赶出施工现场,而且要求业主将面层变成水稳层,又在其上面重新铺了18公分的面层,谢某为此亏本八万余元。据市交通质监站检测,07年水泥路强度比06年平均提高了八个百分点。此外,所有计划内项目的路,都铺了50公分以上的路肩和栽了行道树。
5、建设资金明显增多。为了褒奖农村修路的积极性,县财政首次预算专项资金200万元以奖代补,极大地提高了各地修路主动性、能动性。
6、养护力度明显加强。县政府出台了《农村公路养护办法》,落实了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养护机制,明确了养护责任和资金来源渠道,县财政首次给予每村2000元的专项养护经费。县交通局成立了昌盛发展有限公司,取得了省交通厅颁发的公路养护资质。公司领导10名养护工专职养护县道198公里,投入养护资金20万元。
二、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五大五少”的矛盾非常突出一是农村公路建设需求量大,而上级给的指标少的矛盾突出。全县130个行政村,已通水泥路的行政村92个。08年计划内110公里可解决未通行政村16个;提前实施70公里,解决未通行政村9个。今年完工后尚有23个行政村未
通。按未来引导的原则,只要有积极性、配套资金能够到位的,我们都鼓励他们提前实施,问题是没有扶助资金他们又做不起来,如果要提前支付扶助资金,我们要垫付700余万元。这700余万元我们争取以昌盛发展公司名义贷款,但贷款利息交通局财务可能无力偿还。能否请县委、县政府考虑昌盛公司贷款,财政予以担保,利息由财政偿还?
二是自然村修路踊跃,要求修路解决的指标量大,但国家目前未考虑通自然村的路,能挤进计划盘子的路非常少的矛盾十分突出。按国家安排,“九五”期间解决的是“县县通’’,“十五”期间解决的是“乡乡通”,“十一五”期间解决的是“村村通”,自然村“组组通”的路估计要到“十二五”期间解决。05年省里对行政村的路进行了专调,数据以电子图的形式进入到了交通部的电子网,所有上报项目必须要进入电子图,否则不予审批。当初专调时交通局班子正遇到换届,几乎无人管事,全县进入了电子图的仅280余公里。我们的村委会大多数设在公路两旁,按照规定已通水泥(油)路的行政村不予考虑。如果测量时把村委会的牌子从公路旁抬到偏远的自然村,则可以上电子图解决不少自然村的路。05年专调我县是吃了大亏的。07年我们挤出了相当一部分精力跑市里和省里,要求更改数据,在省厅市局的帮助下,重新进行了一次测量,增加了一倍的线路,使盘子扩大到了561公里。但还远远满足不了自然村修路的要求,自然村的路要修通,估计全县还需要1000公里以上的指标。此外,水库、林场的路因省里将指标直接给了水利厅和林业厅,而水利、林业又未将指标分到我县,造成指标落空,像梓埠群英水库和万年峰林场路就属于此类情况。此指标必须要通过水利局和林业局一起努力才能解决。
三是建设里程多、数量大,但严格按标准建设的路十分少的矛盾突出。06、07两年建设里程超出300多公里,但因
为各村配套资金每公里平均不足8万元,大部分路没有打水稳层。加上原来修的路基普遍只有4.5米左右,修的路都没有培路肩和栽行道树,更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路的等级标准十分低,就是乡道、县道也是如此。
四是需要养护的路数量大,养护资金少的矛盾突出。我县除高速、国道、省道外,县道8条232.553公里(公路局34.503公里),乡道21条168.749公里,村道254条561公里,由县交通局养护里程为198.05公里。市里下拨的养路经费主要由我们征缴的规费返还中解决,而实际上返还的经费变成了养人经费。交通局在册人员98人,其中局机关17人,渡管站4人,公路站22人,运管所29人,港航所9人,石镇码头7人,养路工10人;交通各项规费356万元,其中拖养费140万元,摩托车养路费130万元,运管费66万元,港航费20万元,返还规费为55%即195.8万元;除财政供给12人外,需要自己支出86人的硬性开支达218万元,其中基本工资158万元,社保金21.7万元,征收成本费用按10%计算(含车辆保险、燃油、维修等)35.6万元。收不抵支,赤字22.2万元(开支部分还不含交通局的各项办公费用)。收入养人都不够,更谈不上养路了。
五是县以上管理机构多而大,但乡村无专职机构,管理人员少的矛盾突出。县以上有交通局、还有公路局;行业管理部门有运管(局)所、海事(局)所,但乡镇仅有一个分管领导。去年,工作主动点的乡镇不仅有专职管理人员而且还聘请了养护工,如齐埠、梓埠成立了交通管理站,工作就有声有色得多。交通工作点多面大线长,乡镇无专职机构专人管事不利于工作。
三、六点建议
1、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体制。建议各乡
镇成立交通管理站,具体负责本乡镇建、养、运、管工作。
2、农村修路积极性空前高涨,尤其是自然村积极性非常高,而国家没有考虑给通自然村的路进行补贴,建议县财
政拿出一定的资金进行补贴。补贴标准和计划盘子由发改委、交通局、财政局共同负责制订,做到有规划、有计划、有标准地解决自然村小组“组组通”道路。
3、要解决好农村公路无路肩和行道树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新修路基宽度必须达到6米以上,必须有路肩行道树和排水沟,否则不予验收。对原修的水泥路无路肩和行道树的,要求各乡镇拓宽路肩和栽树,建意县委、县政府把它作为对乡镇考评的重要内容。
4、县道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建议县财政按每公里8000元养护资金列进预算。今年我们准备对206国道以北的县道进行养护,培路肩和载行道树要求各乡镇必须无偿提供土地。
5、各乡镇对乡道的养护每公里不少于5000元列入本级预算,做到专款专用。
农村公路建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农村公路包括县级公路、乡级公路和村级公路,它是连结国、省干道通往乡镇、村的公路,是传递城乡物资、经济、文化技术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公路遍及全国的每一个角落,辐射面宽,分布广,数量多;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大多处于三四级水平,还有很多的等外公路,技术等级低,交通量小;农村公路直接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农村公路建设具有明显特征:设计标准低、规划层次落后、自主性强、投资少,见效快。地方政府特别重视,广大群众积极支持。这是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内在条件。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干线公路与农村公路相辅相成,交通量的产生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若没有农村公路体系,就会抑制人们的各种生产、生活,交通量也就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农村公路为干线公路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的出行条件。在建养管理方面,却落后于国省干线。为此,对农村公路建养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自己的浅显看法和建议。
2 我国农村公路建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公路建设方面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第一,农村公路网密度和技术等级较低,工程设计规划、技术标准不够合理,各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第二,由于农村公路线短面广,有资质的单位不愿承包,只能用一些没有资质的包工头。承包商技术力量薄弱,施工人员素质低,试验设备落后,不能按技术规范把关,盲目追求进度,忽视质量,造成各道工序质量不合格,存在许多质量隐患。
第三,地方配套资金筹集困难。受当前经济形势以及国家燃油税费改革等影响,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公路的发展。
在养护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许多漏洞:
1)由于公路建设的逐年增多,养护工作量也相应增加,用于养护的经费有限。道班基础设施陈旧,大批养路工流失,使养护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落后的人工操作,保守的养护方式,只能勉强保证人们的正常通行,难以防治各种病害的发生;
3)养护队伍人员的老龄化、不稳定,工具设备落后,致使养护工作停滞不前;
4)养护管理中缺乏安保意识。必要的安全防护和交通安全保障设施落实不到位。由于农村公路重载车辆的逐渐增加,超载车辆随意行驶,路政管理不够完善,致使农村公路严重破坏,危桥的产生呈递增趋势,存在着诸多的交通安全隐患。
3 建养管理的对策
为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向深度发展,只有克服重建设轻管养的片面认识,坚持建设、管理与养护并重,才能提升农村公路的整体服务水平。
1)采取强力措施,不断加大督导力度。为实现农村公路改建工程早动员、早部署、早落实、早开工,加大督导力度,保证工程顺利完成。a.落实责任,签订承诺书。明确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应与承建单位签订《建设项目完成承诺书》,根据项目规模,明确开竣工时间、责任单位,对不能按要求完工的将采取相应的惩罚。b.定期报表,掌握进度。为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的督导、检查,应建立周统计、月报表制度,随时掌握工作动态,确保工程按时完工。
2)加强质量管理意识,创造高质量工程。a.规范化管理。实行法人管理制,成立农村公路项目法人机构;招投标工作规范化,采取以乡镇为单位招标的方式选定施工单位,吸引优秀施工队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实行施工许可制度。b.以高质量工程为目标,提高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签订“质量管理责任状”。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情况填写表格、做好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业主沟通,限时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卡片式”管理,建立质量信誉档案,参建单位及负责人、质量信誉等信息录入卡片,强化参建方的质量责任意识,使项目管理更加规范。c.加大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对各道工序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层层把关,确保施工工艺正常进行。d.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聘请1名~2名责任心强、具备一定文化素质的村民担任质量监督员,参与工程全过程管理。e.农村公路改建项目进行分片管理。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分片管理,明确负责人,加强督导检查,提供技术服务。
3)规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a.强化养护管理工作力度。树立农村公路品牌意识,打造农村公路亮点。提高养护作业效率,添置养护工程设备,提高养护作业的机械化水平。采取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养护模式,树立新典型、建立新亮点。b.做好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c.增强安保意识,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建立事故信息上报制度,强化桥梁巡查制度,对危桥及时加固维修,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农村公路桥梁的安全畅通和农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4)拓宽筹资渠道,保证用于农村公路配置的统筹款到位。资金是制约农村公路发展的关键。倡导各行业赞助、个人捐款等方式,形成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5)改革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把市场运行机制引入农村公路养护中,推行招标养护、委托养护、合同养护、承包养护等多种养护模式,以弥补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
6)为延长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应设置限宽、限高标志,限制超载车辆的通行。
7)建立养护管理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市每季度(半年)组织一次对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检查。督促县每月(季)组织一次对乡镇的检查,乡镇应每半月(或月)组织一次对管养路段的检查,检查结果应及时公布,作为拨付养护资金的依据。对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对坏的给予批评,并限时修改。有效地促进养护管理工作的经常化和规范化。
8)加强信息宣传,营造农村公路工作良好氛围。为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服务。重点报道、宣传在农村公路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作用和职能,为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
4结语
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养护是关键。“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体现了农村公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建好养护好农村公路,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发挥地方政府、各行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统一认识,坚持统筹规划,以典型带全面,建立农村公路监管制度,强化技术指导工作,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整改对策,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经常化、规范化。
摘要:从农村公路的特点入手,根据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存在着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安保意识缺乏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对策,以提升农村公路的整体服务水平。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养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潘本阔.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四川农机,2007(2):28-30.
公路建养 篇4
十堰市公路管理局
省公路局:
今年以来,我们在省公路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公路工作会议精神,以迎国检为契机,以武神生态旅游公路建设为示范,发挥典型带动效应,扎实推进全市公路建养工作,为目标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十堰市公路建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公路建养工程完成情况
(一)狠抓质量与安全,重点项目及面上公路建设安全快速推进。截止6月底,全市共完成公路建设投资5.9亿元,占年计划11.7亿元的50%。其中,完成一级公路路基41公里、路面11公里,分别占计划的50%、55%;完成省际出口路57公里,占计划的56%;完成通村公路475.7公里,占计划的47%;续建的五座隧道中,雷峰垭、花园、文峪隧
1道已建成通车,土地岭隧道已贯通,龙王垭隧道掘进990米,剩余910米;今年新开工及续建桥梁47座,已完成24座,在建20座。按照省厅、省局要求,深入广泛开展了“千名公务员下工地送法规查隐患、万里干线公路建设大巡检”专项行动、“平安工地”、“双创双优杯”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省市质检单位抽检中,全市路网工程建设质量合格率达100%,优良率60%以上,杜绝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武神公路十堰段建设。截止6月底,武神公路主体及附属工程全部完成。椿树垭隧道二衬剩余80米,路面剩余200米。累计完成总产值7.62亿元,占工可的101%。
——316国道武当山至白浪一级公路。主要路基、桥梁及涵洞工程基本完成。完成路面基层7公里,完成面层5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
——郧县至十堰一级公路。完成路基13公里,完成路面基层7.5公里,控制性工程刘家沟隧道已经掘进150米,累计完成投资2.9亿元。
——316国道西部复线一级公路。已完成工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征地拆迁工作正在进行。
——丹江至土关垭一级公路。路基已全面开工,完成路基土石方28万方,累计完成投资800万元。
(二)强力推进养护大中修工程,公路综合服务水平稳中有升。
——路面大中修工程掀起高潮。今年全市公路路面大中修总里程为213公里,其中,大修148公里,中修65公里。截至目前,路面大修工程完成基层120公里,完成面层60公里,分别占计划的81%、41%;路面中修工程完成20公里,占计划的31%。其中,郧漫路郧县段完成基层2公里、面层2公里;209国道郧县段完成基层11公里、面层4公里;郧漫路郧西段完成基层8公里,郧羊线完成基层2公里、完成面层1公里,上湖线完成基层5公里;襄关路竹山段完成基层6公里、面层6公里;316国道城区黄龙段完成基层13公里、面层13公里;鲍竹路完成基层63公里、面层24公里。在公路养护工程中,全市引进了沥青路面冷再生及水泥砼路面再利用技术,先在316国道黄龙路段进行试点,然后在全市推广,目前已取得成功。
——大力实施危桥改造和公路安保工程。2009年29座农村公路危桥已完成19座,开工24座,完工率为66%;今年干线30座危桥已完成5座,开工11座。2009年安保工程计划已全部完成,2010年市公路局预安排计划81公里,已完成30公里。
——全面加强公路日常养护和预防性养护。以316国道、襄关线、白竹线为重点,共完成植树8.465万株,绿化里程500多公里。全市大打春季路面病害歼灭战,加大了人员、设备和资金投入,完成病害处治2万余平方米,完成沥青路
面灌缝1.5万延米,进一步提高了车辆通行能力。建立公路快速反应机制,全力抢修水毁公路。截止6月底,全市因水毁造成干支公路损失约774万元,鲍双线、白竹线、兴界线、十两线等干线交通中断19次,全市投入人力1370次、机械400余台班,抢修资金200万元,确保了受灾路段安全畅通。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力推进重点建养项目建设,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当前正是全面推进公路建设、养护工程的黄金季节,我们将认真对照任务目标,倒排工期,按照旬保月、月保季、季保年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资金和技术调度,迅速在全市掀起建养项目施工热潮。重点抓好武神生态旅游公路十堰段后续建设,确保在9月底前完成所有收尾工程;武白一级公路在9月18日前完成主体工程;9月底前完成鲍竹路、316国道土关垭至鲍峡段、209国道郧县段等所有大中修工程;确保境内所有干线公路以崭新的面貌、良好的路况迎接全国干线公路大检查。
(二)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公路工程质量安全。注重细节、铸造精品、确保安全是推进公路建养工程的核心内容。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细节决定成败”的质量安全管理理念,始终把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零容忍”作为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在建工程现场安全管理,落实《隧
道安全施工十项规定》,建立健全特大桥、隧道等风险安全评估体系,重点对桥梁、隧道工程和高填深挖路段等重要部位、关键工序、隐蔽工程、薄弱环节严格进行现场监管,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程坚决推倒重来,确保施工人员和车辆通行安全。全面推行各工序、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确保质量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三)狠抓公路全面养护,努力提升国省干线综合服务水平。
我们将以迎国检为契机,大力开展“养护路政优胜杯”竞赛活动,进一步加强以日常性、预防性为重点的全面养护。抓好路面病害处置和小修保养,对于交通流量较大的近20个干线公路交叉路口,实行合理渠化,确保行车安全;加快推进安保工程实施,抓好危病桥及地质灾害路段整治工作,通过完善各类标志牌、标线、里程碑、百米桩、路口标柱等公路附属设施,提升公路服务功能;抓好五条岭、柳树垭、两河口、野人谷等13个公路养护站更新和美化亮化建设。同时,做好今年水毁防治工作,及时处置公路水毁灾情,确保汛期公路畅通。
(四)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努力打造生态环保公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推进公路建养工作的基本原则。我们将以武神生态旅游公路为样板,秉承“适用就是最好的、自然就是最美的、优质就是最省的”生态文明交通建设新理念,以构建低碳公路为目标,在全市公路建设、养护工程项目中大力推广应用新设计、新思路、新工艺、新材料“四新”技术,在设计上提倡利用老路改造,节约土地资源;在技术上推广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利用,降低工程成本;在施工上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安全、环保效能好的成套设备,改变设备单
一、配套程度不高的技术现状,以高品质手段保障高品质工程。我们要求各县市区结合公路建设、养护项目,创建“两型公路”品牌形象,在今年内每个县市区都要开展“两型公路”试点,并在“十二五”期间向全市推广延伸。通过努力,确保全市干线公路达到“畅、洁、绿、美、舒、安”标准,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国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