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修复

关键词: 动因 书法 问题 标准

艺术修复(精选六篇)

艺术修复 篇1

由于上世纪所造成的文化断裂,书法的文化根基已被消弱。如何解决书法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陌生化、隔膜化问题?书法作品商品化之后,书法的大众化已成趋势,但当代书法创作如何确定审美的理想坐标?或者说,如何建立书法审美价值相对一致的评价体系?书法作为精英文化如何面对现代大众化生活?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理论界关注和思考的。

我认为,不管是审美判断,还是文化价值判断,一切艺术标准的确立都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标准。在评价艺术时,一个相对的较为公正客观的乃至可操作可把握的标准却是存在的。但是,因为人文科学中定量研究比自然科学的定量研究要复杂得多,所以,用一种机械僵硬的“尺度”考量艺术问题,也无疑是以斤称布,徒劳而无益。美学家狄尔斯说:“诗并不企图像科学那样去认识世界,而只是在生命关系的复杂网络中揭示某一事件、人和对象的普遍意义。”书法同理。因此,我们必先认识书法的根本价值是什么。书法是文化的产物,也可以视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语言。“和而不同”,“多元互补”,中国文化的巨大包容性必得为书法的多元化格局提供依据。因此,考量书法的文化尺度,首先应当是历史的,是站在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的高度来认识书法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的文化价值;其次,应当是文化的,不仅要关注书法的艺术演变史,也要关注当下文化背景下的书法生态,从而通过当下的“话语预设”确定书法未来的可能性。换言之,当代书法标准的确立,既要着眼于书法文化传统的赓续和积累,又要利于书法在当代泛滥无归的“俗文化”中颖出,使书法表现生命意蕴的“写意精神”在中国艺术系统中发挥效力,以防止书法终极存在意义遭受贬损。

具体地说,我认为,有这几个方面值得返回常识,重新思考:

其一,“书写汉字”与“汉字书写”。“书写汉字”,指“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强调书法的文化基因,在文字断裂、文化阻隔的当代,肯定最基础层次的文字书写的价值也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作为一种文化而传承,它将恒持一个“非常”之“常”,以其固有的轨迹而迈向未来。只是应当明确,作为艺术的书法只有这一点是不够的;“汉字书写”,强调的是书法的“书写性”,即其艺术因素。书法法度的秩序化是书法赖以生存的内在依据,它在物质材料、技术层面(如字法、笔法、墨法、章法)、心情和理法上的独特性,都证明书法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指纹”,中国独到的书法“技术”是几千年文化累积的结果,在世界文化与艺术中,具有惟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书法作为艺术在其传承延衍中有不尽的“变数”难以预知,在“多元”格局中,不排除采用西方艺术观念对中国书法改造的实践,但从文化视角来看,文化猎奇的个案事实并不能预设中国书法的未来。所以,应站在为民族文化守根的本土立场上,清醒地理性地把握时代脉搏,谨慎地选择足以在书法史上确立文化身份的作品进入评价视野,这也考验当代人的文化良知和艺术眼力。

其二,确认当代书法书法史上的价值意义。马克思一再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更应该是“以人为目的”。而书法的本质功能是具有着更深刻的人文关切。这是说,人们通过书法活动,提升自我,冶铸心灵,宣泄情感、超越世俗,高蹈人文精神书法是人的生命最本质的外化形式之一,即表现在这一境层。所以,确认当代书法作品在书法史上的价值意义,即是说,真正意义的书法作品,应当是“源渊有自”的,又是“雅化提升”的;既有“技术诉求”的,又有明确“审美意味”的;既有“精神含量”的,又是高尚纯正超越世俗的。总之,既在形而下精纯的雅致的,又在形而上生动而富含魅力的。要强调法度的尊严,更要强化“人性”的尊贵,坚守“技进乎道”、“技道两进”的中国文化精神。从而遏止审美功能衍生携带的负面因素,比如以“书为心画”名义视笔墨泛滥为“创新”的“普遍主义”,也要谨防“技术至上”、“形式至上”,抽空书法文化内涵而使主体精神缺席导致的书法“诗意”文化的价值流失。时代追求日日新,艺术在许多人心目中只是一种被追赶的时髦,而真正有效的书写,则是建立在精神源性上的,是减速的,是要“比慢”而不是“加速”,所以,“耐心”将成为印证这一时代的艺术伦理。鉴此,我认为,艺术家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对艺术资源的整合、化裁、取舍、选择,尤其近几十年来,书法界对百年来新发现资源的利用和发掘,如对民间书法的吸收、雅化和提升;对传统经典文本的重新审视与涵化;打破碑帖壁垒的相互渗合以及美术化、形式化倾向,等等,都表现了这一时代书法家思维的活跃和文化进取精神,其所呈现出的多元视野,是任何时代不能比拟的。正因为如此,书法在当代文化中的价值意义也正是当代书法书法史上的意义。

第三,对书法的“诗意性”价值的文化认知。“书法是心灵的直接表现,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既是意识的,又是潜意识的”(熊秉明语)。所以,通过书法而研究人,将人作为目的,是可能的。我一直认为,书法其实是人的“心电图”,是人心灵的潜语,是中国哲学的行为性存在,是诗意的外化形式。人们通过书法的形式美寻求“书意”与“诗意”的通达,其实质是试图寻绎“书迹”与人的心灵自由的潜通暗合。如果我们把中国汉字看作是传承我们文化、维系我们血液的文化基因,那么,书法则可以视作我们的文化“指纹”。在书法中,我们可以洞见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与观念,所谓“书为心画”之谓等等。书法,即使在现代文化语境中,仍然不仅使我们保留下民族文字的造型美与“文言”的纯正、雅洁,更体现中国艺术的技道两进、节奏气韵、格调品位等文化精神,从而更大限度地存留了民族审美的诗意性特征。中国书法历来讲求的“词翰双美”,并将其认定为书法的文与艺在传统文化合逻辑发展中形成的文化品格的象征,文字内容与书法表现的内在联系、渗透、涵化便成为自觉创造的一个重要标志。书法至今都是书写文言文、古典诗词,正是因为历史的,传统文化的基因与规定发生的作用。古代文人“诗书印”整合的传统,书法中竖写习惯产生的行气、造势及章法构成所形成的整套理法规范与技术传统,即是书法发展的自足性特征,也是书法得以安身立命的本质存在。再进一步说,书法这种“诗意性”表达,正是人的生命本质的深度隐喻。从文化的认知来看,这一点恰恰是书法有别于其它艺术的独在价值。

事实上,讨论当代书法的任何问题都会涉及到对书法本质的认知。因此,我认为,当代书法价值体系品鉴标准应当建立在上述基础之上。由于书法的独特性规约了它不可以在世界艺术中找到参照系,是故对书法作品的认定不同于其他物化的艺术形式,更不同于物质产品有客观的艺术参数,它包含了人文世界的不确定因素,所以,为了便于操作与把握,在这方面我觉得应该修复传统艺术“立品”的价值认定方式,借鉴古人用“神品、逸品、能品”来确立书法的价值评判体系,并赋予新的阐释和新的内涵。我所指涉的“神品”、“逸品”和“能品”的具体含义是:

所谓“神品”,指称一种精神指向。大凡那种具有丰富的传统笔墨经验的书家,以饱满的创造激情、主体精神和丰富情感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彰显强烈个性富有审美张力的作品,可以称之。这种作品一般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

所谓“逸品”,指称一类“诗性”品格。这类作品,可以有不同审美指向,不同风格特征,但在审美品位是通于诗的。其笔墨趣味是能够臻达功性合一,绝俗弃智,自然完美的,有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即“有意味的形式”。比如“雄强”一路则可能有“沉雄”、“清雄”等,比如“雅”则可能有“古雅”、“典雅”、“优雅”等。

所谓“能品”,指涉书法作品的技术含量,“贵为其难”。这类作品可以标称中国书法艺术因素在当代的传承和延续,它以法度技巧的纯熟与高超为判断的基本准则,不一定是“惟一的”,但一定是具有高难度的。

修复关系,善用道歉艺术 篇2

张东想,他与杨宁既是老乡又是好友,在一起合作肯定没问题。杨宁工作能力很强,点子多,肯定能在工作中助他一臂之力。但是,与杨宁合作了一段时间后,张东发现,杨宁的自负让他十分头痛。

杨宁靠着张东的帮助来公司,不但不知道感激,反而为了升职而处处拆张东的台。杨宁不但在领导面前打他的报告,还对同事说他的坏话。张东十分生气,决定挤走杨宁,让他“哪里来的到哪里去”。

之后的日子,张东在工作中处处为难杨宁,并抓住他的一次失误,在老板面前大做文章。老板一怒之下,最终辞掉了杨宁。杨宁明白,自己的离职与张东有着很大的关系。从此,他就和张东断绝了来往。张东虽然挤走了杨宁,却没有胜利的喜悦。他本来是为了帮朋友,才将杨宁弄到身边,结果,不但多年的朋友反目成仇,老板还因为这件事对自己有了看法。更让张东生气的是,杨宁对于自己的行为不但不道歉,还与他断绝来往,使他感到里外不是人。

就这样,两个人各奔东西10年。2011年3月,人到中年的张东离开了原先那家公司,到一家知名的服装企业当人力资源部副总监。令张东没想到的是,就在他逐渐打开工作局面,有望坐上人力资源部头把交椅的时候,老总却从外边“空降”来一位总监。更令他想不到的是,这位新总监正是杨宁。

“老冤家”成了新上司,自己应该怎么办?最初的震惊与郁闷过后,张东开始理智地考虑自己的去留问题。张东思前想后,决定硬着头皮撑下来。因为他知道,自己年龄偏大,再跳槽将毫无优势可言。于是,张东主动找到杨宁,将之前的恩怨进行了解释,并检讨自己当年排挤杨宁的行为。而杨宁也对过去的言行道歉了,并说想找张东道歉,却又抹不开面子。就这样,在达成谅解之后,两个好朋友冰释前嫌,成了事业上的最佳搭档。

业界点评

学会说道歉,泥土也会成黄金

◎嘉宾 张振红(上海振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一直以来,这句话被人们当作自己的做人准则。但由好面子生发出的则是很多人不懂也不会道歉。更重要的是,由于关系到面子问题,许多人更是不轻易地向人“服软”。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坚信“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的道理。如果轻易地向对方道歉,那他们的面子往哪里搁?职场也是如此,同事之间有了矛盾,难见一方向另一方表达歉意,坚持“冷战”,看谁先熬不住。这熬不住的一方虽想早点“收刀”,但要开口道歉却难以启齿。张东和杨宁之间的恩怨亦是如此,本来是简单的一件事,结果让他们越弄越复杂,最终导致两个人积怨10年。好在他们在职场重逢后,最终通过道歉而冰释前嫌。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谁都会做错事。悔愧知错,主动向对方伸出橄榄枝,道出发自内心的歉意,这也正是“知耻近乎勇”的表现,并非怯懦或软弱。应该说,一个能够知错道歉的人,是具有责任感的人,因为真诚的歉疚也是知错改错的开始。因此,行走职场,我们要学会道歉的艺术。诚挚的道歉不仅能够挽回被破坏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使关系变得更为牢固、更加和谐。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道歉才能最恰当、最策略地化解同事之间的危机呢?

一是怀抱诚意道歉。我们要让对方感觉到自己道歉的诚意和悔过的决心。如果被道歉者没有感觉到对方的道歉是针对自己所犯的错误,那么这样的道歉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进一步激怒对方。当然,我们有的时候出于面子的原因,承认自己不对,需要极大的勇气,不太容易做到。不过,我们一旦决心理性地面对现实,勇敢地承担由于自己的过失所导致的后果,便会发现充满诚意的致歉对同事之间“化干戈为玉帛”是多么的重要。

二是把握好道歉的时机。假若有同事冒犯了我们,而对方没有致歉,那我们应该冷静,不要生气,应找对方主动沟通。也许,对方正为找不到恰当的道歉方式而郁闷呢。假如我们与同事发生了冲突,当对方还在生气时,不宜马上道歉。等对方气消以后,我们可以找一个适当的时机向对方表示歉意。要记住,应该道歉的时候,我们就应及时道歉,因为越耽搁就越难启齿,有时甚至追悔莫及。当年杨宁因为抹不开面子,没有就自己的言行及时地向张东致歉,从而不但痛失友谊,还失去工作。而张东,如果在杨宁说了自己的闲话后,能主动找杨宁沟通,也许就不会长达10年间“老死不相往来”了。

艺术修复 篇3

提起石窟,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大概是如雷贯耳的敦煌莫高窟。殊不知,莫高窟乃是被北魏所灭的北凉的僧人们集体西迁后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其佛像与天梯山石窟极为相似,可谓是对天梯山石窟开凿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继承。而且,据专家考察,声名赫赫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也都是源于古老的天梯山石窟。由此可见,天梯山石窟当之无愧被认为是我国早期石窟文化的代表。

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城南五十公里处,地处中路乡灯山村,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

据史书记载,天梯山石窟为姑臧僧人昊曜主持开凿,为体量巨大、气势雄浑的三层洞窟建筑,窟内所雕凿的壁画笔调清新明丽而形象逼真,佛像大气生动又细致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早在2001年即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后又被国家文物局指定为壁画、塑像修复培训基地。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如此久负盛名的“石窟鼻祖”却几经搬迁,命途多舛,损毁严重。

五十年代初,因当地修建黄羊河水库,为保护该石窟文物,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敦煌研究院和甘肃省博物馆对天梯山石窟18个洞窟中40余尊塑像和约200平方米的526块壁画实施异地搬迁,运至甘肃省博物馆保存,而另有13窟七身石胎泥塑造像因体量太大无法搬迁而被就地保存。由于当时运输条件所限,这些搬迁的文物一经迁移就受到了破坏,而且在甘肃省博物馆保存的40多年中,因为博物馆改建扩建,这些天梯山文物又经几次搬运,部分塑像和壁画已经变得面目全非。2006年,在省政府的支持和省文物局的协调下,这批被异地保存了近半个世纪的文物终于被送回了石窟母体的怀抱。

文物回归后亟待解决的就是修复的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处理过程又几经曲折。武威市石窟管理处的计划是,首先对因搬迁而破损的壁画和塑像进行修复,而石窟内原有的塑像也因年代久远损坏严重,需要进行修补。但是每年10万元的保护经费对于大量亟需修复的石窟文物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因此,维修工作进行得艰难而缓慢。

经过周详的计划之后,武威市向国家文物局提交《天梯山石窟文物保护规划》,值得庆幸的是,有关部门在对天梯山石窟进行认真考察研究后,认识到天梯山石窟不仅文物多而且珍贵,并为研究我国古代洞窟、雕塑、绘画艺术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故批复了武威市的规划。这一结果可谓众望所归。按照批复文件,国家将投入资金一亿多元人民币,计划分近中远三期共计21年完成,重点对天梯山石窟文物本体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按理说,文物修复应尽量避免对文物造成伤害,保持文物原来所固有的形制、风格,所以对佛龛、壁画采取了简单而传统的修补方法。但是石窟塑像情况比较特殊,大部分塑像随着时代与年代不同,制作形制和颜料也有所不同;加之由于保存环境受大气中有害气体等恶劣因子的长期侵袭,文物本体泥层结构已经老化,表面结构酥松,掉粉情况严重;另外,由于长期受沙尘、粉尘侵蚀,加重了彩塑和壁画表面颜料褪色、掉色,其中一部分已濒临消失的边缘。

不过从残损的塑像中我们仍可以清楚地辨认出塑像丰润的唇、笔挺的鼻梁和细长如柳叶的眉眼,端庄大气,散发出佛性的光辉。不难想象古代工匠们是如何以纯熟的技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泥塑和彩绘巧妙地结合起来的。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祖先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经过多方商议,修复工程项目组对塑像的修复提出了许多新的改进和尝试方法,以免修复工作落入保守的窠臼。

修复工作的第一步便是彻底清理塑像。然而,开门便遇上了“拦路虎”。清理掉塑像表面的尘土和灰尘后,工匠们发现,一些附着并沉积在塑像头部和面部的粘土颗粒已经钙化并在塑像的螺髻与面额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而致密的硬质层。如此一来,塑像头部与面部漫漶不清,面目全非。为了防止再次损毁,工匠们不得不一寸寸地敲打,并用软质羊毛刷轻轻刷走钙化物;对于顽固的硬质层,为了避免小螺髻及表面矿物颜料的脱落,他们就在其表面涂少许缓湿剂,待表面润湿后,用竹签将泥质层慢慢剔除,极尽小心谨慎。

清理工作告一段落之后,接下来便是将塑像断裂部位脱离及相互错位的部位复位,然后才对其重新加固修复。经过错综复杂的准备工作之后,工作人员又发现,由于断裂缝隙中存有少量的粘土硬质颗粒,它们顽固地支撑起断裂部位以上的塑身,使断裂难以复位。为解决这个难题,工匠们使出了“皮老虎”,先将缝隙处粘土粉末清除,然后采用“注水法”使其自然复位。据技术人员介绍:注水法可以避免外力对文物产生直接伤害,使断裂缝隙在重力作用下自然粘合。注水前先将缝隙处表面用脱脂棉进行封护处理,以免注射时形成流痕导致颜料脱落;然后顺着断裂处的缝隙,由外向内向缝隙内注射5%的聚醋酸乙烯乳液;待缝隙处粘土颗粒被水分润湿后,用手轻轻地托住塑像断裂处并左右轻微晃动,对断裂缝隙进行对接、磨合、合接,如此反复,直至断裂处缝隙合接。但聚醋酸乙烯乳液浓度不能高,否则有可能腐蚀塑身。了解到如此复杂而又精细的流程,我由此想到,在塑像的早期制作过程中,古代匠人们为了增加泥层黏性,通常在塑泥中加入糯米汁,其原理是利用了糯米中胶原蛋白质的粘结性。彼时的工业技术尚未起步,而祖先们运用生活中的小智慧创作出了如此伟大的艺术品,着实令人钦佩!

复位之后还要进行灌浆粘结,这样才能使断裂的塑身浑然一体。为了看起来更加美观,工匠们选择从缝隙背部进行。他们先用填充泥层将所灌浆处缝隙周围封护,再将封护填充泥层填充挤压入断裂缝隙中。由于填充泥层中添加有粘结剂,考虑到泥层本身的收缩率,他们采用厚薄适宜的泥层进行分层填充,并对其表面采取保湿封护,让其在自然状况下慢慢阴干,直至阴干后的泥层表面没有收缩裂纹为止。如此,塑像的基本面貌才显现出来。

最后的一步工作是修补。工匠们在塑身的不同部位采取了不同的修复措施。对于破损程度相对较小的,如眼珠凹缺、鼻子与披肩残缺等,他们根据塑像文物本体,选取相似的参照物来对残损处实施复原性的修补;而对严重残损、脱落的部位,如手、莲花底座,既无参照选取又无相关的资料可查,经技术人员共同讨论后决定暂时不对其实施复原性修复,而只对其进行了加固及封护处理。“将来如果有合适的时机,我们再对这些塑像作进一步还原”,技术人员如是说。看来,文物修复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任重道远。

艺术修复 篇4

关键词:生态;修复技术;现代园林;可持续发展;运用措施

随着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的日渐突出,对现代园林进行有效的生态修复技术势在必行。通过对现代园林的技术修复,还原现代园林的生态结构,提高空气的质量,为群众带来一个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

1 生态修复技术的内涵

生态修复技术是以理论作为指导,结合工程学、生物学、土壤学、生态学等相关的具体知识,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生态修复技术作为现代园林中的重点研究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众多的生态修复案例表明,在现代园林艺术中运用生态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分为单项生态修复技术和复合生态修复技术两种修复方法。单项生态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修复法进行修复。植物修复法是比较提倡运用的,这种修复法遵循科学的生态原理,以人为本,具有天然和绿色自然的修复特点。使用这种生态修复技术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园林的修复,实现环境的保护和再生。而微生物修复法主要是通过细菌或原生性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变对环境进行化学修复。由于环境的多变性可能会导致生态修复的失败,所以在环境的修复中多数会采用复合生态修复技术以确保生态修复技术的成功实施。这种方法有效的降低了修复的风险,提高了修复的效率。

2 生态修复技术在现代园林中运用的意义

运用科学技术对现代园林进行生态修复,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达到生态的平衡。在现代园林中运用生态修复技术,能够保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加强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改善空气的质量。在遇到自然環境的破坏时,也能够充分应对,使其对环境达到最小的破坏程度,保证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受污染,实现自我的再生长,保证生态物种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微生物修复法,进行植物的培养,对水体及化学污染物质进行及时有效的分解和转化,从而达到净化的效果。绿化环境的同时,减小了对人体的伤害,在现代园林中运用生态修复技术,能够为建造和谐、美好、绿色的家园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 生态修复技术在现代园林技术中的具体运用

3.1 在现代园林中运用生态修复技术的需要遵循的原则

3.1.1 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 在对现代园林进行生态技术修复时,应该注重生态的整体性和全局性。除了对考虑园林中生物的修复,还应该重点分析修复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违反国家的相关理念、政策,能否成功的进行生态的修复并使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

3.1.2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对现代园林的生态技术修复应该建立在充分了解当时的地形结构的基础上,根据近些年来,该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合理的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减少环境的污染,优化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美观程度。

3.2 在现代园林中运用生态修复技术的具体措施。

3.2.1 合理的道路设置 在对园林进行生态修复的道路设置方面,应该采用各种绿色材料对路面进行防护。一旦发生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时,路面能够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对道路的破坏,将灾难减小到最低。这种方法目前在众多现代园林设计中被广泛的应用,在城市的美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

3.2.2 有效的挡水种植 为了有效的进行排水,现代园林中一般是利用排水设备或者地表排水,但是大面积的水量排水会导致地表的严重破坏,这就要求植物的大面积种植,在进行排水时,植物能够有效的阻挡水源对于地表的破坏,使植物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进行排水,减小水流对地面的影响,保护地表不受到大面积的水流侵袭而造成破坏。

3.2.3 科学的护坡设置 在现代园林生态修复中,对于护坡的设置主要运用的是水景护坡的方法。通过在园林中设置距离水面较近的坡面,运用护坡和驳岸的理念对坡面进行保护。运用科学的理念减小对环境的破坏,一旦灾害发生,能够最大限度的消除对环境的破坏,有效的降低了园林坡面的隐患和风险。

结论

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严峻,对现代园林进行有效的生态修复成为环境保护者所要做的首要问题。生态修复技术是目前我国生态建设的一个重点的研究项目,对园林进行修复和改善,有利于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绿色、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国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娟峰.生态修复技术在现代园林艺术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4(02)

[2] 王雪.以生态修复金属为基础的寒地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营造研究[M].东北农业大学.2012(04)

[3] 苏娜,张德顺,韩永军.城市受损水体的生态修复及其对水景观的启示[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9)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修复实践 篇5

1 土壤重金属污染原因

在国家实际发展过程中, 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因为城市中垃圾较多, 并且工业生产所排放的污水中含有较多重金属物质, 导致出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 破坏了国家的生态环境,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1 大气污染

在电力生产、工业生产或是煤炭生产期间, 经常会出现大量的金属元素飘入空气中, 在沉降过程中很容易引发公路两侧土壤金属超标问题。据相关人员的调查发现,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汞元素的积累有着密切的关联, 如果大气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较多, 在植物与土壤吸附之后, 就会进入土壤内部, 严重的还会污染地下饮用水。

1.2 污水灌溉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的过程中, 工业也开始快速发展, 导致水资源浪费情况越来越严重。同时,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 大量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入河流中, 导致出现污水灌溉问题。目前, 我国工业每年都会排出650亿t污水, 在污水灌溉期间, 很容易出现土壤重金属超标的现象, 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 难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1.3 采矿与冶炼

目前, 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速度较快, 采矿范围越来越大, 并且冶炼废渣与废水的排放越来越多, 在采矿与冶炼过程中, 所排放的废水中包含很多重金属元素, 一旦被排放到土壤或是河流中, 就会出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同时, 在采矿与冶炼废渣堆放在土壤上部时, 污染范围就会呈现扩散趋势, 出现大范围污染问题, 导致出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1]。

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

在出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之后, 会对国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 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全面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 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土壤修复技术, 在提高土壤修复效率的情况下, 增强土壤的抗污染能力。

2.1 生物修复技术

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2种, 可以有效转移重金属元素, 或是将重金属元素转化成为无害的元素。

2.1.1 植物修复技术。

就是将一些可以吸附重金属的植物种植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 然后在植物成熟之后, 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 保证可以通过植物的种植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 更好地对土壤进行修复。在此过程中, 可以利用植物钝化、挥发及提取功能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有效的处理, 保证可以提高土壤修复质量。其中, 植物钝化就是利用植物根部分泌物对重金属元素进行处理, 使得重金属的活性降低, 减轻重金属的毒性, 避免重金属元素进入到人类的食物链中, 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植物挥发就是利用植物吸收重金属元素, 然后将其转化成挥发的状态。植物提取就是利用植物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匀速提取出来, 然后对植物进行收割, 有利于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2]。例如, 烟草植物可以去除土壤中的汞等。

2.1.2 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就是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处理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微生物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 将重金属转化成为毒性较低或是污染程度较低的物质。虽然微生物无法直接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 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却可以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进行化学与物理性质的转变,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良好的转化作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可以吸附土壤中的各类重金属元素, 在沉淀及吸附期间, 能够提高重金属与微生物之间的氧化反应效率, 进一步降低土壤中所含有重金属元素的毒性。例如, 蚯蚓在移动与排便的过程中, 可以有效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2.2 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就是在处理土壤重金属问题时, 利用化学中淋洗稳定固化的方式对土壤进行修复。化学稳定固化就是技术人员在修复土壤时, 将一些重金属固化剂添加到土壤中, 然后利用固化剂改变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形式, 在沉淀与吸附过程中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化学淋洗修复技术就是技术人员利用外压或是重力方式, 提取出土壤中的重金属, 然后对重金属溶液进行处理, 保证能够达到良好的土壤修复效果。同时, 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开始对材料复合效应与环境友好性进行研究, 并且得出了较多结论, 可以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提供较为有力的依据, 在分析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 磷酸盐与黏土矿物可以有效修复被重金属所污染的土壤, 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完善性[3]。例如, 利用石灰石可以使重金属以碳酸盐的形式沉淀, 减少重金属对土壤的危害。

3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实践研究

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实践研究过程中, 相关研究人员利用几个面积较大的田地开展试验工作, 并且通过煤炭、工业污水等重金属元素检测技术检测大田中重金属污染情况, 为试验提供有力依据。在检测之后, 试验人员利用各类修复方式对其进行修复, 如植物修复技术、淋溶修复技术与径流修复技术等, 在完成修复工作之后, 相关技术人员利用了石灰石与有机肥改善了被污染的土壤, 并且得到了良好的修复效果。与常规的修复技术相比, 新型修复技术可以提高土壤修复质量, 优化土壤生态系统, 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4 结语

在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作执行过程中, 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全面分析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特点, 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与质量。同时,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相关技术人员还要总结工作经验, 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 在提高土壤修复质量的情况下, 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宇.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 (46) :55-56.

[2]凌辉, 谢水波, 唐振平, 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及其在几类典型土壤修复中的应用[J].四川环境, 201 (21) :118-122.

艺术修复 篇6

汽车划痕修复专营店, 区别于传统4S店补漆耗时又耗材料, 而且价格昂贵的局面, 为车主带来全新的服务。无论什么车型的漆面划痕, 经过修复在短时间内即可复原。

项目特点

1.快速高效。该汽车划痕修复技术不需要烤漆房烘烤, 而采用先进的红外线烤灯直接烘烤, 漆面只需5—8分钟就能基本干透, 4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一处漆面划痕的修复, 当场可以抛光洗车, 相对于4S店, 汽车维修店动辄2—4天的时间涞水, 极大地节省时间, 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大幅度地提高经营者的汽车修复效率, 提高日常车流量, 增加营业收入。

2.修复还原度高。修复后的漆面与周边的漆面浑然一体, 没有衔接痕迹, 油漆光彩夺目;亮度、流平性、耐久度、颜色均衡度极佳, 可保证不龟裂, 不褪色。

3.无车型限制。汽车划痕修复不分车型、没有汽车规格的限制

4.全年无淡季。汽车划痕修复, 还有汽车美容、保养、清洗的业务一年四季都有市场。到了冬季, 由于下雨、下雪造成路况变差, 加上室外寒冷, 汽车使用时间和次数都会变长增多, 导致整个产业的营业额增加。

市场分析

随着近年来人民收入的提高, 私家车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已使汽车服务市场形成几百个亿的庞大市场, 而其中微小创伤和故障的快速修复已成为汽车维修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 汽车划痕修复, 还有汽车美容、保养、清洗的业务一年四季都有市场。到了冬季, 由于雨雪等造成路况变差, 加上室外寒冷, 都会增加车辆保养次数。在一个成熟的国际化汽车行业市场中, 汽车的销售利润约占整个汽车行业利润的20%, 零部件供应利润占20%, 其余60%利润在服务领域产生。中国汽车行业进入火爆期, 在一定时间内产业下游的服务领域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潜力, 竞争力小, 利润高, 是近年很有前景的朝阳产业。

投资条件

投资汽车划痕修复专营店, 一般投资者最低投入6.9万元, 即可开店, 其中包括汽车修复的喷漆、烤漆、喷枪以及门店装修、员工培训等。另外还有基本型店铺, 需投入8.9万元, 除包含基础设备外, 还包含汽车板筋, 汽车日常简单维修及美容等设施。此外, 还有标准型店铺, 需投入11.9万元, 在基本型店铺包含的项目外, 还包含车内消毒设备、洗车、及汽车贴膜等服务设备。最高级别的豪华型店铺, 需投入15.9万元, 在上述基础外, 还包括车灯修复等技术性修复设备。

效益估算

由于该项技术不限车型、不限型号, 修复一辆车需要时间最短48分钟左右, 基本1名技术人员一天可独立修复车辆3—4辆左右。一般一个小划痕的修复成本在10元左右, 大面积划痕 (如车门等) 成本在20元左右。根据不同车辆的型号及修复定价不同, 每辆车的利润可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刨去原料、水电租金等成本, 每天营业额可达到1500—2000元左右, 每月净利润最高可达到3万元左右。

投资提示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修复利用 下一篇:渗漏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