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时间

关键词: 极限点 工作制 弹性 员工

弹性时间(精选四篇)

弹性时间 篇1

(一) 教学活动方面我国幼儿园大多数受分科教学的影响, 在教学上较为严格地按照课时时间进行管理, 教内容分为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和健康五大领域, 虽然提倡整合教学, 但根据每次活动归属的领域有其自己的重难点和教学要求, 而且绝大多数幼儿园采用集体教学法, 这样使很多老师习惯用小学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幼儿园小班活动时间一般为15分钟, 中班20-25分钟, 大班半小时间左右, 然后就要进行其它活动。如以中班数学操作课为例:老师要准备各种教具等操作材料, 安排幼儿的桌椅座位, 发放教具, 进行教学指导, 快到20分钟了, 老师又要匆忙收拾各种教具, 因为幼儿到了下一个活动时间, 老师会因为这些准备收拾处于忙乱状态, 不能从容应对各项活动, 这样效果就打了折扣。由于每项活动都有时间要求, 所以慢慢形成了一个怪圈, 老师根据时间要求疲于应付各项活动, 幼儿没有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对于慢热型的幼儿来说, 他似乎刚刚反应过来或是刚刚对所学内容有点兴趣, 教学活动就结束了, 或是有的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内容很感兴趣, 正在探索的兴头上, 活动结束了……所以许多教学活动都是流于形式, 点到为止。有的老师为了达到教学效果让幼儿死记硬背, 而真正应该培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往往被忽略掉!这种方式不仅老师教的累, 幼儿学起来没有兴趣, 更是让幼儿从小养成了做事草草了事的不良习惯。

(二) 园所管理方面幼儿园为了管理上的需要都制定了幼儿一日生活表, 园所不同, 一日生活表会有些不同, 园长也力求把时间表调整的合理, 但无一例外的是, 都有时间表把幼儿的一日生活分解成许多小项, 一环紧扣一环。这样有利于统一管理, 所以教师是否能按时间表来进行日常工作, 成为考核的一项指标, 老师看着辛苦忙碌, 园所井井有条都在为幼儿服务, 而实际与幼儿园的办园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明确提出园长要防止和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如果幼儿园园长不转变观念, 仅仅把自己作为一名管理者, 而不是领导者更是一名教育者, 那么, 要想做到园长的专业标准是很难的。

二.幼儿园弹性时间管理设想

幼儿园实行弹性时间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正确的做人做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十分贴切的说明了学会知识和会学知识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注的是给予孩子多少“鱼”, 一旦老师停止给予, 学生也就没有“鱼”了。因此孩子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而我们正是要打破这种模式, 让孩子们学会“渔”, 要求老师更关注的是幼儿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以此为目的, 在学前阶段, 孩子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去欣赏、探索、动手操作, 从而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具体做法可以总析入下:

1.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模式, 相应增加探索和操作时间。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 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 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老师可以根据五大领域的要求, 整合多种资源, 丰富活动, 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 老师最需要的是学会等待, 等待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去发现探索。幼儿的心灵是自由的, 是在一种开放的冲动或是情感的引领下进行的, 这是幼儿内在的需要。一百多年前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明确告诫我们学会等待, 对于幼儿的成长不能着急。在实行弹性时间管理后, 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准备教学材料, 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操作和探索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灵活掌握教学活动, 从容教学, 使各领域达到自然整合, 力求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发挥出来, 孩子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 思维更自由, 想象力、创造力就会得到培养, 老师再也不会因为要在有限时间里达到预期效果而让幼儿进行简单的模仿或识记, 她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 发现有趣的现象, 老师在其中主要是引导的角色, 相比之前的死教, 会轻松有趣, 这样不仅老师减轻了职业倦怠感, 幼儿得到多维丰富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他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实行弹性教学活动时间, 对幼儿和老师的要求其实是更高的, 首先, 要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因为弹性时间管理会让集体喝水等这样的生活活动减少, 要求幼儿形成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解决, 只是对个别特殊孩子多加注意。这在开始也许很困难,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 会发现孩子慢慢的变得自觉了, 老师也没那么累了, 有一种在家里自由温馨的感觉, 有利于师幼身心健康。这种活动模式, 避免走过场, 实质是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其次, 弹性时间管理, 让教学活动更深入, 使幼儿从简单的模仿走向大胆的探索、想象和创作。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良好的生活习惯, 自我控制、管理能力, 为其今后人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转变教育观念, 园所实行弹性时间表

园长是幼儿园的灵魂人物, 园长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园所的发展方向, 园长应该以幼儿为本, 努力探索怎样科学管理, 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基于幼儿园本身的特点, 我们可以尝试给出大块的参考时间, 老师在这个参考时间内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真正做到自主管理,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展示教学、管理个性;园长在对老师的考核上, 应该重点放在对幼儿的态度、习惯、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 把考核作为一根指挥棒, 指挥老师的教学方向。园长主要考虑的是办园特色, 教师队伍建设, 推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等重大问题。

摘要:由于传统教育模式和观念的影响, 现今幼儿园更多的还是注重知识的传授, 有较为严格的活动时间, 这使得孩子的幼儿园生活缺少童趣, 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所以必须用新的思维方式来审视目前幼儿园的管理模式。而弹性时间管理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探索空间, 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弹性时间,幼儿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红雷.小学弹性化时间制度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刘封.对幼儿园教学活动时间进行弹性管理的思考与尝试[J]新课程 (中) , 2011

[3]封安东.课堂时间教学观[J]当代教育科学, 2005 (22)

弹性时间 篇2

研究人员得出了惊人的发现。他们发现,相比完全在办公室中工作的人,在工作和家庭出现冲突之前,实行弹性工作制的在家办公者每周可以多挤出19个小时工作。研究的主持者之一是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家庭生活学院教授、工作家庭问题资深研究人士希尔(E. Jeffrey Hill),

全部工作都在办公室中完成的人在工作了38个小时后开始抱怨工作与家庭出现冲突。不过希尔发现,那些通过在家办公延长了工作时间、而不是在办公室花更长时间的人,在开始感到压力之前可以工作57个小时(把在办公室和在家工作的时间都计算在内)。时间的计算是根据两组员工──在办公室工作和实行弹性工作制、在家办公室的人──中各有25%表示工作与家庭出现冲突的时间。研究结果将发表在本月的《家庭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上。

这个基本模式在我看来是真的。自多年前开始在家办公以来,我发现自己比关在编辑部里可以快乐地工作更长时间。不过,研究中显示的19个小时差距──相当于每周多两天──确实让人吃惊。

浅谈劳动法中的弹性工作时间制 篇3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工作方式的快速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提速,传统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受到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越来越多的工作者向往脱离传统的“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调整最适合自己作息习惯的生物钟,由此,“弹性工作时间制”应运而生。

关键词:弹性工作时间; 表现形式 ;可行性措施

一、弹性工作时间制的概念及背景

弹性工作时间制是指在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或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的前提下,员工可以灵活地、自主地选择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以代替统一、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的制度。 这一制度最早20世纪60年代由德国的经济学家哈勒提出,当时是为了解决职工上下班的交通拥挤问题,70年代在西方国家逐渐普及。在我国,由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这种制度,目前在很多中外合资企业和一些高科技的企业应用较多。2008年开始,北京市交通委为了缓解北京的交通压力,拟对某些行业(如IT行业、科研单位等)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制,鼓励在家网上办公。自此起,弹性工作时间制逐渐在我国得到更多的适用。

二、弹性工作时间制的主要形式

传统的工作时间,一星期五天,从上午9点到晚上5点,一年48周到50周。我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这种传统的工作时间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不理想。如何将传统工作时间转化为弹性工作时间,有以下几种形式:

(1)建立自主型组织结构。在这种组织结构中,为改善工作组织,组织建立弹性作制,让员工可以自主地决定工作时间,决定生产线的速度。如瑞典的VOLVO公司为发挥团队合作的效率优势,从1988年开始,员工实行8-10人一组,灵活合作,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一切(包括生产时间、休息时间等)。

(2)工作分担方案。该计划允许由两个或更多的人来分担一个完整的全日制工作。比如,企业可以决定一周有40小时的工作,由两个人来分担。其中一个人上午工作,另一个人则可以在下午工作。

(3)臨时性工作分担方案。主要在企业困难时期采用,企业用临时削减员工工作时间的方法来对付临时解雇员工的现象出现。比如,为了防止不得不解雇30名员工,企业的400名员工愿意每人每天只工作7小时,每周拿35小时的工资。

(4)弹性工作地点方案。只要员工能够完成单位指定的工作任务,以电子通讯为手段与单位沟通,单位允许员工在家里或在离家很近的其他办公室中完成自己的工作。例如远程办公,利用PDAs 、电脑网络手机等设备。

(5)核心时间与弹性时间结合。企业可以决定,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由核心工作时间(通常为5个小时)和前后两头的弹性工作时间组成。核心工作时间是每天某几个小时所有员工必须上班的时间,弹性时间是员工可以自由选定上下班的时间。例如某个公司规定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核心工作时间可以由上午9 点到下午3点(午餐休息1小时除外),而办公室的实际开放时间为上午6点到下午6点。在核心工作时间内,所有员工都要来到工作岗位,但在核心区段前后的弹性时间内,员工可以任选其中的3小时工作。

三、弹性工作时间制在我国的存在形式及相关法律规定

1.对一些特殊工作实行不定时计算工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

1995年颁发的《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 》就对弹性工作时间进行了法律层面的规定。第四条企业中的高管、长途运输人员等,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第五条:企业中符合条件的职工,可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2.非全日制用工和劳务派遣等形式对传统劳动时间的突破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此外规定的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都是对传统“朝九晚五”劳动时间的一种突破。这些无疑为弹性工作时间今后的引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为我们几年后企业劳动时间的设计提供指引的方向。

3. 对计件工作的劳动者和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者的规定

《劳动法》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劳动合同法》第十五条规定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四、弹性工作时间制存在的缺陷及在劳动法上的可行性解决措施

(1)在范围上:应该扩大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制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企业,也应考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市外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

(2)弹性工作时间制应有适合其的固定土壤,随意跟风实行不考虑企业的现状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应,甚至会造成企业的管理混乱,实力有所折损。所以在立法上应该对用人单位有所要求。用人单位一定条件,才可以申请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制。

(3)在监督管理上,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工时制度管理工作,并对劳动行政部门弹性工作时间制度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劳动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用人单位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监督检查,建立用人单位执行工时情况定期检查和信息公布制度,并将用人单位执行工时制度情况纳入企业信用监督机制。

弹性时间 篇4

高聚物流变特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1,2]。如何利用短时间内得到的试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对材料的长期力学响应进行有效预测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实验以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聚氯乙烯材料为对象, 采用GABO EPLEXOR 500N动态热力学谱仪对聚氯乙烯材料的动态黏弹性能[3,4,5]进行了实验研究, 分析了聚氯乙烯材料动态黏弹性能特征参数随载荷频率的变化规律, 并利用分数阶Zener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 该分析方法对于确定材料的本构方程、预测寿命、分析结构的生热损伤和破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6]。

1 实验

将1 mm厚的聚氯乙烯板材机械加工成50 mm长、5mm宽的条形拉伸试样。利用德国GABO EPLEXOR500N动态热力学频谱仪对聚氯乙烯试样进行频率谱扫描测试。测试采用应变控制的拉伸形变模式, 上下夹头间距为20mm, 静态应变控制为1%, 动态应变控制为0.05%。动态黏弹性能频率谱测定分别在9个恒定温度 (15℃、35℃、45℃、55℃、65℃、70℃、75℃、80℃和85℃) 下进行。在动态黏弹性能频率谱测定过程中, 动态载荷振幅固定, 载荷频率以对数递增的方式从0.1Hz增加至100 Hz, 获得不同温度水平下试样的储能模量E′和损耗模量E″随载荷频率的变化情况。

2 结果分析

2.1 聚氯乙烯动态模量主曲线分析

不同温度水平下聚氯乙烯的储能模量E′与载荷频率f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储能模量E′表征材料在形变过程中由于弹性形变而贮存的能量。由图1可以看出, 储能模量E′值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而增大, 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聚氯乙烯试样的储能模量E′值随温度和频率的变化范围为2.40~2262.94MPa。材料的储能模量E′随温度和频率的变化规律与Furuta[7]、Placet[8]、Jiang[9]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一般来说, 对于黏弹性固体材料, 其储能模量E′均随测试频率的增加而增大[10]。何曼君等[11]指出材料的力学松弛行为通常受到测试频率和测试温度的共同影响。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 聚氯乙烯试样的分子链段运动滞后于外力变化的程度增大, 内耗减小, 材料刚性增强, 表现出玻璃态的力学性质, 在宏观上表现为储能模量E′值升高。

不同温度水平下聚氯乙烯的损耗模量E″与载荷频率f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损耗模量E″表征材料在形变过程中因黏性形变而以热的形式所损耗的能量。由图2可以看出, 当测试温度较低 (15℃、35℃、45℃、55℃、65℃) 时, 试样的损耗模量E″值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呈现出减小的变化趋势, 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当测试温度较高 (70℃、75℃、80℃、85℃) 时, 试样的损耗模量E″值则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而增大, 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当测试温度较低时, 材料处于玻璃态, 分子链段处于“冻结”状态, 内耗小;随着测试温度升高, 材料的分子热振动加剧, 内耗增大;而当测试温度继续升高时, 分子链段由短程的扩散运动发展到自由移位, 链段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 自由体积增大, 材料的内耗减小。因此, 聚氯乙烯材料的损耗模量E″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在进行时间-温度等效性分析前, 首先需要选择构成主曲线的参考温度。本实验取55℃作为动态模量主曲线的参考温度。在参考温度55℃下测得的储能模量E′与频率f关系曲线和损耗模量E″与频率f关系曲线在主曲线的频率坐标上不发生移动, 而将高于或低于这一温度下所得试验曲线沿频率轴向左或向右水平移动, 使所有曲线彼此叠合连接在一起, 构成参考温度55℃下宽阔频率范围内的储能模量E′主曲线 (如图3所示) 和损耗模量E″主曲线 (如图4所示) 。在参考温度55℃下, 聚氯乙烯动态模量主曲线的频率范围跨越20个数量级 (10-10~1010 Hz) 。储能模量E′主曲线很光滑, 储能模量E′值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大, 当频率较低时储能模量E″值增幅明显;而当频率升高到104 Hz后, 其值逐渐趋于稳定。损耗模量E″主曲线在频率约为10-4 Hz时出现峰值。虽损耗模量E″主曲线存在少量离散的数据点, 但主曲线总体上较为光滑, 变化趋势明显。由此可见, 时间-温度等效原理在小应变条件下能够描述聚氯乙烯的动态黏弹性力学行为。

引入分数阶Zener模型对聚氯乙烯的动态模量主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分数阶Zener模型由分数阶Maxwell模型和Hooke弹簧元件并联组合而成, 如图5所示。

分数阶Zener模型的本构关系式可表示为:

式中:D为Riemann-Liouville分数导数算子。

对式 (1) 作傅里叶变换, 得到分数阶Zener模型的动态力学响应:

分数阶Zener模型的动态黏弹性能表征参量即储能模量E′和损耗模量E″表达式如下:

为简化计算, 根据经验通常取E=E2[12]。由式 (3) 可知, 当ω趋近于零时, 有E′ (ω=0) =E1;而当ω趋近于无穷大时, 有E′ (ω→∞) =E1+E。结合图4中试验数据, 得E=2502.74MPa、E1=1.01MPa。将E和E1的取值代入储能模量E′计算式 (3) 和储能模量E″计算式 (4) , 再分别对图3所示宽频域内储能模量E′主曲线和图4所示宽频域内损耗模量E″主曲线进行拟合。由图3可以看出, 分数阶Zener模型在载荷频率跨越了20个数量级 (10-10~1010 Hz) 的宽频域范围内仍能较好地描述聚氯乙烯材料的储能模量E′, 拟合优度的确定性系数可达到R-square=0.9898;而分数阶Zener模型在宽频域范围内对聚氯乙烯材料损耗模量E″主曲线的拟合优度决定系数为R-square=0.7460, 总体上能够描述材料损耗模量E″的变化趋势。

2.2 温度移位因子分析

在构成主曲线时, 各实验曲线在频率坐标上的水平位移量用温度移位因子aT来表征, 其代表每一个黏弹性单元的移动量, 表示在某一温度下材料的松弛时间占参考温度下松弛时间的比率。温度移位因子aT是温度的函数, 除通过试验数据平移的方法获得温度移位因子aT值外, WLF方程式 (5) 和Arrhenius方程式 (6) 也常被用于对材料动态黏弹性参数主曲线的温度移位因子aT进行分析。

式中:aT为温度移位因子;T为测试环境温度;Tref为选取的参考温度;C1、C2为材料经验参数;Ea为材料活化能;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测试温度。

图6为聚氯乙烯动态模量主曲线的温度移位因子aT的WLF方程拟合曲线 (虚线) 和Arrhenius方程拟合曲线 (点线) 。由图6可以看出, 当测试温度低于参考温度55℃时, 温度移位因子aT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而当测试温度高于参考温度55℃时, 温度移位因子aT的绝对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表明, 在构成主曲线时, 测试温度与参考温度越接近, 该测试温度下的试验曲线进行水平移动的距离就越短。当测试温度高于参考温度时, 温度移位因子aT为负值, 说明随着温度升高, 材料分子运动的松弛时间缩短, 即对应于较高的交变载荷频率。与温度移位因子aT试验值相对比, 当温度低于45℃时, Arrhenius方程拟合值高于试验值, 误差较大, 而WLF方程拟合曲线与试验数据较为接近, 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温度移位因子aT进行预测;当试验温度处于45~75℃范围内时, WLF方程拟合曲线和Arrhenius方程拟合曲均能较好地描述温度移位因子aT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当测试温度高于80℃时, WLF方程拟合值低于试验值, 且变化趋势与试验数据变化趋势误差较大, 而Arrhenius方程拟合曲线变化趋势与试验值变化规律更为吻合。

3 结论

本实验利用GABO EPLEXOR 500N动态力学热分析仪对聚氯乙烯材料进行了不同温度水平下0.1~100 Hz频率范围内的频率谱扫描测试。以55℃作为参考温度, 运用时间-温度等效原理对不同温度水平下聚氯乙烯试样的频率扫描曲线沿频率坐标轴进行了平移, 绘制了以55℃作为参考温度的聚氯乙烯动态模量的主曲线, 并利用分数阶Zener模型对主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 得到了各拟合参数。此外, 本实验利用WLF方程和Arrhenius方程对温度移位因子aT进行了数据拟合分析, 总结了各方程的适用温度范围。

摘要:利用动态力学分析方法对聚氯乙烯的动态黏弹性能展开了研究, 根据时间-温度等效原理建立了以55℃为参考温度的聚氯乙烯动态模量主曲线, 利用分数阶Zener模型对动态模量主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时间-温度等效原理适用于描述一定温度范围内小应变情况下聚氯乙烯的动态黏弹性力学行为, 且分数阶Zener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宽频域范围内聚氯乙烯动态模量随频率的变化规律。给出了WLF方程和Arrhenius方程的适用温度范围。

关键词:聚氯乙烯,动态黏弹性能,时间-温度等效原理,分数阶Zener模型

参考文献

[1] Luo Yingshe, Yu wei, Liu Chenyang.An overview and reflections about the XVI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rheology[C]//Advances in Rheology.Beijing, 2012罗迎社, 俞炜, 刘琛阳.第十六届国际流变学学术大会概况及其思考[C]//流变学进展.北京, 2012

[2] Wang Shiqing.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A hopeful future of polymer rheology in China[J].Scientia Sinica Chim, 2010, 40 (1) :16王十庆.挑战与机遇:聚合物流变学在中国的前途[J].中国科学:化学, 2010, 40 (1) :16

[3] 过梅丽.高聚物与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热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4] He Chengdong, Zhang Zuoguang, Li Yubin, et al.Dynamic viscoelasticities of CF/GF hybrid reinforced epoxy composites under high load[J].Acta Mater Compos Sinica, 2007, 24 (2) :73

[5] Yin Shuiping, Yu Min.Dynamic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polymer under static and dynamic load[J].J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Techn, 2010, 30 (12) :142殷水平, 余敏.静动载荷下聚合物材料的动态流变特性[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0 (12) :142

[6] Zhang Zuoguang, He Chenghong, Li Yubin, et al.Dynamic viscoelasticity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s under high load:Effects of static and dynamic loads[J].Polym Polym Compos, 2007, 15 (4) :297

[7] Yuzo Furuta, Yoshihiro Obata, Kozo Kanayama.Thermalsoftening properties of water-swollen wood:The relaxation process due to 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s[J].J Mater Sci, 2001, 36 (4) :887

[8] Vincent Placet, Joёlle Passard, Patrick Perré.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green wood across the grain measured by harmonic tests in the range 0~95℃:Hardwood vs.softwood and normal wood vs.reaction wood[J].Holzforschung, 2007, 61 (6) :548

[9] Jiang Jiali, Lu Jjianxiong, Yan Haopeng.Dynamic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wood treated by three drying methods measured at high-temperature range[J].Wood Fiber Sci, 2008, 40 (1) :72

[10] Quis D.On the frequency dependence of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of wood[J].Wood Sci Techn, 2002, 36 (4) :335

[11] 何曼君, 陈维孝, 董西侠.高分子物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血管弹性02-21

弹性测量02-21

弹性管理02-21

弹性学制02-21

企业弹性预算方法探讨02-21

弹性恢复02-21

弹性预算管理02-21

弹性振动02-21

简单一样可行02-21

引入可行性02-2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血管弹性 下一篇:弹性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