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调配

关键词: 社会效益 机械设备 建筑工程 建筑施工

机械调配(精选十篇)

机械调配 篇1

1 浅析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现如今, 建筑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 不仅仅强调建筑工程有着较高质量的保证, 同时更加注重安全施工, 尤其是机械设备的大量使用, 其安全问题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就其实质性而言,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的基础工作就要合理的调配机械设备, 并详细的掌握各类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 并随时的检查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 最大限度的将安全事故的发展加以避免, 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2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2.1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各个方面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1) 不健全的管理机构。当今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仅过于追求企业经济利益, 在某种程度上将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完全忽略, 进而使得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在实际的运行中, 有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 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存在部分的施工企业为了将施工的成本, 对部分管理人员进行精简处理, 这种缺乏安全管理的机构, 从根本上不利于施工的安全进行。

(2) 落后的机械装备。一般而言, 建筑工程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的工程, 同时也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程,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有着极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施工机械设备数量的使用往往取决于施工的环境和施工的条件等。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对企业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并没有依据企业实际的需求, 在对机械设备进行购置的过程中,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尽可能的将购置的成本降低, 以至于机械装备相对落后, 有着极差的配置性, 不仅仅对施工效率没有实质性的保障, 同时对于施工的安全也没有实质性的保障。

(3) 生产管理与机械设备管理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建筑施工企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不仅仅有着施工生产上的管理, 同时也有着一定的机械设备上的安全管理, 生产管理过程中, 部分企业管理者往往更加注重施工的速度, 从根本上使得机械设备处于超负荷的运作状态, 进而使得生产管理与机械设备管理存在间接性的矛盾, 其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难以得到实质性的基础保障。

2.2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相关建议

要想从根本上保障建筑施工机械设备有着高效性的安全管理, 就要从实际出发, 从根本上出发, 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 对建筑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有目的性的管理, 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1) 完善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机制, 一方面就要对相关操作规程严格的加以遵守, 并将管理机制进行规范化的实施;一方面就要对管理方案进行严格的制定, 并对施工过程的相关细则详细的了解, 对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的使用情况严格的加以控制, 最大限度上将事故的发生率减少;另一方面则要定制机械设备质量检查制度, 并定期的检查, 本着奖罚分明的态度, 并定期开展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例会。

(2) 注重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在施工现场, 应有专人对机械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 及时的发现问题, 并定期的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 最大限度上对机械设备安全运行进行实质性的保障。

(3) 开展机械设备的安全教育。开展机械设备的安全教育, 就要从根本上将建筑施工企业职工队伍建设加强, 将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以及其业务能力最大限度上提高, 并对现场机械设别强化管理, 从根本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生产。对企业职工进行机械设备的安全教育, 提高职工对设备管理的主动意识, 进而对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行最大程度上的保障。

总而言之, 要想从根本上保障建筑施工过程中, 机械设备有着安全的运行和严格的管理, 就要对技术档案进行完善, 严格的遵守相关执行标准, 严格划分安全监督部门的权限, 努力解决生产管理和机械设备管理上的矛盾, 进而保障其安全有效的运行。

3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调配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调配最主要的目的不仅仅是将机械的利用率有效提高, 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将施工任务的质量以及其效率加以提高, 并将设备的投资额有效降低。

3.1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调配的基本原则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调配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就要保证机械设备的调配过程与建筑施工组织有着共同的特性;一方面就要保证机械设备的调配是为施工服务的, 并保证机械设备调配能够带来实质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则要保证机械设备的调配不仅仅与建筑工程项目的多变性相符合, 同时也要保证其有着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3.2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调配过程中的必要条件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调配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有着相关工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格;一方面就要尽可能的对重型机械加以采用;另一方面则要保证机械设备不仅仅有着良好的性能, 同时还要有着良好的可靠性。

3.3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调配的主要方法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调制过程主要是问题的分析、目标的确定、方案的拟定和分析、选择合理方案以及方案的真正实施。在对合理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中, 要严格的按照机械的相关施工质量指标进行, 并对施工人语与调配方案的适应度加以控制, 对施工机械间的协调性以及调配方案的经济性加以保证。在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实际的调配中, 往往对模糊综合评判法加以采用, 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 保证建筑施工机械设备调配之后有着一定的可操作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 建筑机械施工的重要基础保障不仅仅取决于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选型和配置, 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科学管理。因此在建筑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更应该将机械的最大效能充分发挥, 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生产进行实质性的保障, 从根本上推动建筑工程快速高效安全发展。

摘要:本文首先对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做了主要的阐述说明, 并结合实际, 分析了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所存在的注意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最后探究分析了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调配。

关键词: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调配

参考文献

调配奶粉有两法 篇2

我们通常喂养婴儿的全脂奶粉,是新鲜牛奶经过预热杀菌、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出粉冷却等步骤加工而制成的,奶粉体积小,含水量低(少于3%),故便于运输、携带和保存。要把奶粉中的牛奶重新恢复,就要临时加水,这是冲调奶粉的第一步。

那么怎样才能使加的水恰到好处呢?有两种方法可操作:

按重量计算 4000克鲜牛奶可制得500克奶粉,那么冲调时,就按1份奶粉加7倍重量的水即可调成牛奶。这种方法需称奶粉重量,具体操作麻烦,故不太实用。

按体积配制 由于奶粉的表观密度(包括奶粉颗粒间隙中的空气)为0.5~0.6克/毫升,因此冲调时应按“奶粉:水=1:4”,即一平匙奶粉加4平匙水的比例冲调。

由于全脂奶粉中脂肪含量较高,如果直接将水加入,往往不易调匀。故需在奶粉中先加入少量冷开水,并搅拌成均匀的糊状,然后才能加入开水稀释。

近年来,由于食品加工工艺的长足进步,出现了全脂速溶奶粉,其特点是乳粉颗粒大,冲调时粉粒下沉速度加快,而且在粉粒的表面涂布了具有乳化作用的卵磷脂(占乳粉干重的0.2%~0.3%),因此粉粒的溶解性、可湿性、分散性都有明显的改善。一般全脂奶粉中的乳糖呈非结晶的玻璃状态,吸湿性强,故奶粉容易结块,而速溶奶粉中的乳糖则呈结晶状态,吸湿性小,保质期便相应延长。冲调速溶奶粉时,只需将水直接冲入奶粉,然后适当搅拌就可以了。

由于牛乳含糖量低,所以第二步,往往还要加入5%左右的蔗糖,以提高其能量密度,最后将调配的奶粉煮沸,以消灭病菌。所以“稀释—加糖—煮沸”,便形成了冲调奶粉的三步骤。

民航空管班组资源调配分析 篇3

实践证明, 成员搭配合理的班组能够真正的实现成员间的互相交流、提示、补充和替换, 从而有效的减少个人失误以及人为差错, 使班组形成多层次安全防护系统;而班组成员的不合理搭配, 会造成成员之间的相互矛盾, 产生不合作行为, 就算班组中的每个成员都非常优秀, 也无法形成凝聚力, 导致班组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所以一种科学、合理的班组资源管理方式, 可以使空管人员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能够有效地发挥人的积极因素、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精神, 落实各种安全保障措施, 把人为差错和空管事故率降到最低。

一、空管班组资源管理原则

(一) 人员及岗位的分配规则

1. 班组成员要形成固定搭配。

班组成员如果形成固定搭配, 可以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彼此, 了解对方的管制风格, 实现更好的默契, 在合作过程中取得更佳的表现。实现固定搭配, 可以促使成员之间加强沟通与互动, 这是实现有效合作的必要前提。语言、视觉、肢体方式是班组成员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 也许只是一个眼神, 一个手势, 都能使另一方意会自己的意思。最简单的语言也能传达更多的信息。如果班组人员调动比较频繁, 彼此不熟悉管制员共同值班, 缺少默契的配合就会使工作效率受到直接限制。综上, 管制班组的成员理应形成固定搭配。

2. 班组中不固定工作岗位。

由于不同扇区的特点不同, 长期工作于某一扇区的成员如果被调到其他扇区, 必须有一个过渡期, 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因为管制工作必须在管制员熟悉航路特点的前提下才能展开。所以一个班组中不应该强制固定工作岗位, 否则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

3. 主副班搭配不应该固定。

作为一个比较封闭的职业, 管制员的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在与外界的交流比较少, 作息时间也与其他单位的人不一样。值完夜班之后他们需要在第二天的白天补眠。

(二) 能力及性别的调配规则

1. 管制水平。

各班组间的管制员水平应该保持相对均衡的态势, 这一点已经成为各空管单位的共识。管制水平涵盖多个方面, 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工作的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动机等。在进行班组成员的匹配工作时, 必须保证管制水平的相对均衡性, 这样才能降低工作错误率。

2. 工作经验。

管制员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来对相关情境进行决策, 采取一定行动, 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进入促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上。

3. 英语水平。

班组中的管制员是同时在岗上班的, 一旦遇到意外情况, 管制员无法充分了解飞行员的表达, 亟需要拥有扎实英语水平的管制员来继续指挥。

4. 性别。

正所谓“异性相吸”, 当有异性参与活动时, 比较容易收获奇妙的效果。异性间的心理需要容易得到满足, 产生喜悦感, 进而激发内在创造性和主动性。

(三) 主副班搭配规则

主副班之间实现合理搭配, 可以使交互监视效率大大提升, 促使副班更出色地发挥潜能, 降低事故发生率。

1. 过于陡峭的梯度。

新人管制员在实际过程中如果与一个技术水平高、年龄较大的领导一起合作, 需要较长的时间适应, 也需要很大的勇气才敢发表意见。与此同时, 职务低者在实际指挥过程中, 通常会缺乏足够的自信心, 犹豫不决, 承担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不利于工作表现。

2. 过于平坦的搭配。

如果管制员拥有相同的学历和资历, 在同一年进入民航管制岗位进行工作, 从事相同的任务, 很可能会导致相互攀比、互不服气的不良现象, 因为单位提拔个人的机会是有限的, 所以可能出现恶性竞争行为。不合理的梯度搭配会干扰班组成员正常的交流协作。合理的梯度搭配应该是班组成员之间在年龄、技术水平、工作经验和职务职称方面有一定的梯度, 但不能过于陡峭, 也不能过于平坦。

(四) 人际关系调配规则

在调配班组中人际关系方面, 必须妥善解决以下几点问题。

1. 调配非正式组织。

产生非正式组织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团队领导的故意行为。二是团队成员在兴趣、爱好、性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一致性, 从而产生了共同体。

2. 调配紧张的人际关系

如果班组内出现人际冲突, 会导致成员无法将注意力放在工作上面, 在工作过程中掺杂个人情感, 在需要做出客观判断时难以决断。

3. 调配过于宽松的人际关系比起过于紧张的人际关系

机械调配 篇4

从事苏格兰威士忌研究30年有余,调酒大师Andrew Ford 是世界知名的威士忌专家。在近来任职尊尼获加的国际品牌大师以及品牌咨询师期间,Andrew参与领导了为全球威士忌热衷分子而进行的威士忌导师计划。

Andrew对威士忌的热爱在他成长初期就已埋下种子。他成长在一个被酿酒厂、酒窖包围的小镇,在那里苏格兰威士忌是生活中的一部分。Andrew对苏格兰威士忌最初的兴趣源于他的姐姐。他的姐姐在酿酒厂工作,主要负责品鉴威士忌。然而,Andrew是直到在大学学习化学后才真正爱上了威士忌。

在实验室中,Andrew发现,自己继承了姐姐敏锐的嗅觉与味觉。这些天赋促使他走出实验室,走入直通工厂和酒窖中去,在那里,他开始了对于橡木,调味品和木桶的研究与实验,为调酒团队带来了更新更丰富的威士忌口味。

“我的威士忌道路始于纯粹的科学,但我的经验告诉我,你必须将调酒技术当成一门艺术。”Andrew这样说道:“虽然我们在实验室中实验数据十分珍贵,科学一直告诉我们,苏格兰威士忌太复杂了,很难单由机器进行分析。只有人本身才可以真正去欣赏、去品味。也只有靠人的品鉴、嗅觉和味觉,才能创造出尊尼获加的威士忌口味。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个调酒团队如此重要。”

《风尚周报》:自己在家可以调配威士忌吗?

Andrew:我不推荐,因为可能消费者在家中调配很难成功。一瓶成功的威士忌是我们的调配团队利用他们的调配经验和调配技艺从无数原酒当中去挑选出来,调配而成的。这是我们的消费者在家中很难做到的。

《风尚周报》:威士忌的调配技术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Andrew:没人有知道威士忌调配工艺最初是怎样被发明的,一百多年前就有了,也许是调配绿茶的人最先发明了威士忌的调配工艺。过去,苏格兰威士忌的品种很少,所以调配绿茶的人开始试着将不同的威士忌调和在一起。就这样,当人们来喝威士忌时,就算买了同一种威士忌,也会从中品尝到不同的滋味。这也是调配工艺对于威士忌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了缔造出更高品质的威士忌。

《风尚周报》:威士忌的年份代表了什么?

Andrew:年份的确也是品鉴威士忌的依据之一,并没有错。但我认为有时我们也会因为太看重年份而限制我们自己的调配技艺。尊尼获加的酒瓶身上的年份代表的是我们调酒成份中最早的一个酒的年份。其最终所有酒的成份只会比这一年份更久远,而不会比他更年轻。作为一个调配师来说,我希望有更多的选择来调配威士忌,希望是用自己所知道的现有的存酒中用最适合的酒来调配。对于我来说,相比于威士忌的年份,我更看重它的口味,以创造出最好喝的威士忌。

《风尚周报》:威士忌调配工艺中调酒大师的作用?

Andrew:任何调配师都喜欢尝试创造新的威士忌。我们的工作就是将现有的威士忌调配出更高品质、更高口味的威士忌。我们非常喜欢这个工作。调配时,我们通常会先想一下谁会去喝这一款威士忌,之后我就会去考虑所有我喝过的、知道的威士忌。并确保我们有这些存酒。我们首先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然后考虑威士忌的口味以及我们的存酒去调配威士忌。

《風尚周报》:为何打造5个主要品牌?

Andrew:五款威士忌,每一种都是不同的。调配威士忌,我们首先会去想是调给什么样的消费者喝的,然后综合考虑其口味和需要的存酒。你知道,尊尼获加有着非常庞大的存酒量。

《风尚周报》:你最喜欢的威士忌是哪一款?

Andrew:我最喜欢的尊尼获加威士忌是黑牌威士忌。

何为苏格兰威士忌

必须在位于苏格兰的蒸馏厂里制造,只能使用水与发芽的大麦做为原料(其中只允许添加其他谷类的全谷/whole grains of other cereals),而且这些原料必须:

在蒸馏厂里现地磨碎;只能利用内在的酶系统(endogenous enzyme systems)来转化为可发酵的物质;且只添加酵母来进行发酵;只能被蒸馏到体积酒精度(ABV)少于94.8%的水准,如此才能保留蒸馏产物中使用的原料与蒸馏方法所造成的香气与口味;只能装在容量不超过700公升的橡木桶中,于位在苏格兰的保税仓中进行陈年,而陈年时间不能短于三年;只能拥有因其所使用的原料和制造与陈年的方法所产生之色泽、香气与口味,且除了水与酒用焦糖(spirit caramel)之外禁止添加其他物质;1988年苏格兰威士忌法案禁止在苏格兰境内制造其他不是苏格兰威士忌的威士忌种类。

1988年苏格兰威士忌法案与欧洲烈酒定义规范(European Spirits Definition Regulation)都规定任何想要在欧盟境内销售或从欧盟外销的苏格兰威士忌,其装瓶后酒精度都不得低于40% ABV的下限。

分类

苏格兰威士忌分为两大类:为适合大众化口味而细心配制的混合勾兑型(Blended Whisky),和迎合独特口味而精制的单种麦芽型(Single Malt Whisky)。前者是调酒师根据自己的经验、风格、和大众喜欢的口味,用不同酒坊的威士忌按照不同的比例勾兑而成。后者则严格选用单一纯正来源的麦芽发酵、蒸馏、窖藏,绝不混调。这种工艺能确证每种酒的独特风格,所以价格也比较贵些。应该说,两类酒各有特点,趣味不同。

调和威士忌

由麦芽威士忌和苏谷物威士忌调合而成,目前苏格兰威士忌中一大半均为此类。酿造这种威士忌,通常先掺入各种不同的麦芽威士忌,少则几种,多则40余种,并以此决定了该酒的主要味道。然后再掺入一或两种谷物威士忌。调合威士志的特级品是以最优良的麦芽威士忌,经最佳调配而成。

生产

威士忌通常要经过选料、发芽、烘烤、磨碎、加水、发酵、蒸馏、装桶、窖藏等关键步骤。有些威士忌还要经过调酒师的勾兑混合(Blend),才能装瓶出厂。

中药调配存在的问题探讨 篇5

1.1 处方审查不严

处方关系病人安危的重要文件, 对处方的仔细审查, 是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但在实际的中药调配中, 很多调配人员都没有详细审阅处方, 对处方中存在的缺药、药名不规范、有配伍禁忌等诸多问题也就不能及时的发现。甚至对处方字迹不清楚的处方, 不加核实就妄自猜测, 造成错误用物。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1]。

1.2 调配剂量误差大

中药的剂量多少有不同的疗效, 若误差较大, 会影响中药的疗效, 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如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 虽然同是大黄、枳实、厚朴三味药组成, 但因为用量不同, 方剂名称和所治疗的病症都不同。调配时若是剂量误差大, 就可能使药的疗效发生变化。按照要求, 中药的剂量误差不得超过5%, 但目前的调配工作中, 剂量误差却高达10%~20%, 甚至有的调配员直接以手代称来进行调配, 更导致误差的增大。中药的疗效从调配开始就遇到了问题[2]。

1.3 中药互换, 漏配现象严重

中药的种类繁多, 很多药品的外观、形态很相似, 但药效并不同, 调配中不注意可能会调错药, 使药效发生改变。有些药名字相似, 但功效不同, 也不能随意更换, 如南五加皮和北五加皮、炙甘草和生甘草、北沙参和南沙参等药品, 虽然属于同一种类, 名字也只有一字之差, 疗效却大不相同, 调配当中不能互换。

有时候患者众多配方较急或者是是药物摆放不顺手准备最后补配, 但最后复合时却又忘了补上, 就造成了药品的漏配。有些复味药, 如三黄 (各) 等, 由于调配员的粗心也会造成少配的现象。

1.4 药材质量不过关

药品经营者由于中药基础知识的缺乏而无法鉴别药材的真伪及药材的养护技术不周而使药品质量下降等因素, 许多药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药品的质量问题, 也是药品质量难以保证的原因。药材掺沙、以次充优等现象会造成药品疗效的降低, 为了取得经济利益, 有的药房用地区常用药和伪劣的药品代替正品, 尤其是一些珍贵的药材, 伪劣品更是常见[3]。

另外, 自然资源的减少, 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也是药品质量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1.5 调配人员素质不高

调配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都会影响到调配工作。

有的调配员责任心不强, 调配药品时不认真, 与同事说笑, 分剂量时以手代称, 盲目猜测药方中不清楚的药品名称等或者是由于个人情绪不佳而工作散漫。注意力不集中等都可能导致调错药的情况出现。

中药的调配都有一定的比例和配伍禁忌, 有些调配员对比例掌握不清或者是对中药的配伍禁忌不清楚, 在有些不专业的医生开出了如海藻和甘草配伍禁忌的处方时, 不能加以调整而按方配药, 会影响药效, 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

2 解决中药调配问题的措施

2.1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调配人员的素质

调配人员素质的决定着调配工作的质量, 要加强对调配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和良好道德素质的建立。

2.1.1 专业素质培养

领导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以提高调配人员的整体素质。对现有的调配人员, 可以通过进修学习、在岗培训和互助小组等方式, 通过学习和互相交流帮助, 指出相互之间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 把理论和实际更好的结合起来, 更好的提高专业素质[4]。

还可以采用引进人才的方式, 增加高素质人才的比例, 从整体上提高调配员的专业素质。

2.1.2 道德素质的培养

针对调配工作中出现的工作不认真、审方不严和态度不好等问题, 加强对调配员的道德教育。调配人员要恪守中药调剂师的职业道德准则, 依法执业, 认真的对待调配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确保药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才能保证公众用药的安全、经济、有效。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 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使他们树立起良好的从业形象, 自觉的维护自身形象。

2.1.3 落实规章制度, 加强管理。

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才能赏罚分明, 有据可依。医院药品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体系, 只有对药品采购、质量检测、处方审查、药品养护等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管理, 层层把关, 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和定期的检查, 才能保证调配工作的安全合理进行。

2.2 加强药品管理, 确保药品质量

药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安全和疗效。药房要切实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药品进行调配, 以保证中药的疗效和患者的利益。

首先, 在进药时, 要对进货的渠道和药品品种进行严格的筛选, 以防假冒伪劣药品进入药房。还要对药品进行质量的检测, 这是确保中药质量的基本措施。

做好药品的养护工作。把药品的进货时间做详细的记录, 根据不同药品的性质、形态和管理技术的不同, 做好相应的管理。

2.3 建立奖励机制, 支持中药调配工作

由于传统思维重医轻药观念的影响, 很多调配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发展前景, 从而失去工作的信心, 在工作时也只是敷衍了事。所以, 可以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 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 认识到调配工作的重要性, 鼓励他们钻研业务, 不断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调配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也会给药品的调配工作提供更可靠的保证。

3 结语

综上所述, 中药调配中存在的问题, 需要从规章管理制度、调配员素质和药品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管理, 才能保证中药调配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

摘要: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中药调配作为中药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的疗效。但今年来, 中药调配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让人对中药这一民族瑰宝产生了怀疑。本文试对中药调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指出了几点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中药调配,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夏开华, 杨少春.浅析中药调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 (12) :137.

[2]韩灵国, 付立军.中药调剂中的若干问题与建议[J].中医药导报, 2005, 11 (8) :61.

[3]竹小全.浅谈医院中药房工作的质量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 19 (5) :458.

绵母羊的舍饲饲料调配技术 篇6

1 确定饲养标准

由于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绵母羊饲养标准,这里以美国(NRC)所制定的“绵母羊营养需要量”为饲养标准。由于绵母羊在妊娠、哺乳等阶段对营养的需要量不同,美国(NRC)将绵母羊1年内划分为4个不同时段:第1阶段为非泌乳期或妊娠期前的15周,第2阶段为妊娠期最后6周或哺乳单羔最后8周,第3阶段为哺乳单羔前8周或哺乳双羔最后8周,第4阶段为哺乳双羔前8周。

2 选取饲料

为了实现饲料的多种搭配,粗饲料选取羊草、苜蓿干草、玉米秸秆和稻草,拟按2:1:5:2比例搭配。精料主要选用玉米、小麦麸和大豆粕(或豆饼)。

因各阶段对可消化蛋白质的需要量不同,精料的选取种类亦不同。第1阶段和第2阶段,由于对蛋白质需求量较少,补充精料选用玉米和小麦麸,并按6:4比例搭配混合。

第3阶段和第4阶段对蛋白质需求量较大,补充精料选择玉米、小麦麸和大豆粕(或大豆饼),并按6:3:1比例搭配混合。

3 各阶段绵母羊的饲料配方及饲料投喂量

3.1 第1阶段粗精饲料配方

粗饲料(日饲喂量0.92kg)配方:羊草20%、苜蓿干草10%、玉米秸50%、稻草20%;精饲料(日饲喂量0.545kg)配方:玉米68.81%、小麦麸28.44%、磷酸氢钙2.2%、盐0.55%。

3.2 第2阶段粗精饲料配方

粗饲料(日饲喂量1.52kg)配方:羊草20%、苜蓿干草10%、玉米秸50%、稻草20%;精料(日饲喂量为0.661kg)配方:玉米46.29%、小麦麸50.38%、磷酸氢钙2.87%、盐0.46%。

使用该配方的绵母羊每天缺少胡萝卜素6.13mg,应日投喂0.2kg胡萝卜以满足需要。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使用维生素A-D合剂,按产品说明书添加。

3.3 第3阶段粗精饲料配方

粗饲料(日饲喂量1.02kg)配方:羊草20%、苜蓿干草10%、玉米秸50%、稻草20%;精料(日饲喂量1.58kg)配方:玉米65.54%、小麦麸29.15%、大豆粕2.41%、磷酸氢钙2.41%、盐0.49%。

3.4 第4阶段粗精饲料配方

酒精度调配及应用试验 篇7

绝大多数饮料酒都需要进行酒精度的调配, 使产品符合标准中对酒精度指标的要求。调酒员要做到酒精度准确无误, 必须有正确的酒精度调配计算方法及准确的计算结果, 并且有相应的以计算为依据的调配方法。一位调酒高手, 不只是调出的酒符合标准要求, 而应该能够控制总调配量及酒度的最小偏差, 调配必须一次成功。一位不熟悉调配技术的调配员, 由于不懂酒的特殊性, 用不正确的计算方法进行不准确的调配, 发生“酒多了加水, 水多了加酒”, 三番五次调配不准, 甚至造成“罐满了, 酒没了”的尴尬局面。

为了弄清楚酒精度调配计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哪一种具有简单、快捷、准确的可操作性, 使最终调配出的酒, 总调配量及酒精度偏差最小, 我们进行了计算与应用的比较试验。

试验用材料

95.0% (v/v) 酒精、纯净水 (电导率<10s/cm) 。

1000ml量筒 (分度值5ml) 、1000g药物天平 (分度值0.2g) 、精密酒精计 (分度值0.1度) 、精密水银温度计 (分度值0.2℃) 等。以及较好的恒温条件。

酒度换算技术手册, 必要的换算参数:酒精度95.0的酒精重量%为92.4044, 密度为0.8114。酒精度39.0的酒精重量%为32.4139, 密度为0.94964。纯净水密度0.99823。

例题

用95.0度的酒精、纯净水, 准确计算与调配出1000ml39.0度的酒。允许调配出的酒, 酒精度偏差±0.2% (v/v) , 总容量偏差±5.0ml。

计算及应用

A法 (容量法计算)

容量法应用:依据容量法计算应加入的数量, 准确量取95.0度酒精410.5263ml, 纯净水589.4737ml, 倒入1000ml量筒中, 摇匀, 备用。

B法 (重量法计算)

重量法应用:依据重量法计算应加入的数量, 准确称取95.0度酒精333.1176g, 纯净水616.5224g, 倒入1000ml量筒中, 摇匀、备用。

C法 (重量和容量法混合计算)

先重量法计算:

95.0度酒精需用量同B法333.1176 (g) ;纯净水需用量同B法616.5224 (g) .

后将需要的酒及纯净水重量换算为容量:

容量法应用:依据重量法计算后, 再由重量换算为容量, 按计算容量准确量取95.0度酒精410.5264ml, 纯净水617.6156ml, 倒入1000ml量筒中, 摇匀、备用。

D法 (容量法只计算酒精用量) 1000×39/95=410.5263 (ml)

定容法应用:依据容量法只计算出酒精的需用量, 准确量取95.0度酒精410.5263ml, 倒入1000ml量筒中, 再将纯净水倒入至1000ml刻度, 摇匀, 再用纯水定容成1000ml刻度, 摇匀、备用。

计算方法及计算结果的数学原理评判

A法用容量法计算, 容量法调配, 算式简单明了, 计算结果还原平衡, 配酒操作容易掌握。

B法用重量法计算, 重量法调配, 需用查表换算, 算式比较复杂, 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计算结果能够还原平衡, 应用调配使用衡器, 小试操作比较方便。

C法先以重量法计算, 再由重量换算成容量, 需查表换算, 算式较复杂, 须有一定专业知识, 计算结果不能还原平衡, 好象计算有错误, 配酒方法容易掌握。

D法以容量法只计算酒精用量, 计算简单明了。用定容法配酒, 技术难度小, 容易掌握。

实际调配样品检查 (表1)

A法调配的酒, 酒精度偏高1.1度, 总容量缩减28ml;B法调配的酒, 酒精度及总容量非常准确;C法调配的酒, 酒精度基本准确, 总容量没有偏差;D法调配的酒, 酒精度基本准确, 总容量没有偏差。

生产应用试验 (25000L俄得克配制)

A法依据小样计算方法加入的数量, 换算为25000L39.0度的俄得克所需数量, 准确泵入95.0度酒精10263L及纯净水14737L, 搅拌均匀, 检查酒精度及总容量均不符合要求, 酒精度偏高, 总容量缩减。

B法依据计算, 需准确称取95.0度酒精8328kg, 纯净水15413kg, 由于生产中没有大的衡器, 称量很不方便, 生产无法应用。

C法依据计算, 需准确称取95.0度酒精10263L及纯净水15440L, 开搅拌机搅拌均匀, 检查酒精度及总容量均符合要求, 偏差很小。

D法依据计算, 准确泵入95.0度酒精10263L, 再泵入纯净水至25000L液位刻度.开搅拌机搅拌, 再补加纯净水至刻度, 搅拌均匀, 再用纯净水定容到25000L, 搅拌均匀。样品检查酒精度符合要求, 偏差小, 总容量完全符合要求。

酒精与水混合的特殊性试验

从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及配制方法来分析, A法没有考虑到酒精与水混合后会发生体积收缩, 导致酒精度偏高;B法以重量法计算及重量法配制, 排除了酒与水混合时所发生的缩减因素, 以及温度给配酒带来的麻烦, 因此, 这种方法是最准确的, 可惜在大生产时, 计量设备不能解决。C法既解决了酒精与水混合时发生体积缩减的特殊性, 又不会在配制时有很多不便, 用重量计算再折成容量, 用容量法配制, 操作简单, 准确度高。D法实际像试剂配制法, 定容很准确, 也排除了酒精与水混合时的体积缩减因素, 定容的过程, 实际是补充缩减量的过程。

酒精与水混合时的体积与酒精度变化, 可以通过A法与C法的计算结果来求出, 也可以改变酒精度的办法, 用高度酒与水混合, 高度酒与低度酒混合, 中度酒与低度酒混合, 求出不同酒度混合时的体积缩减量或酒精度上升量。不同酒精度与水混合时容积及酒精度变化的结果见表2。如果在配酒计算时, 用容量法计算, 在纯净水需用量上再加上该酒精与水混合时的缩减量, 这个计算方法是正确的了, 所配制的酒完全符合要求。

结论

通过4种酒精度调配计算及应用比较, 用容量法计算, 容量法调配是不正确的, 不宜采用。但是, 很多厂的调酒员、核算员都在使用这个方法, 原因是对调酒量及酒精度要求不严, 调出的酒数量多一点、少一点;酒精度高一点、低一点都无所谓, 反正标准中酒精度还有±1.0的允许偏差。笔者认为, 这种想法不利于提高配酒员的技术素质。

装卸工人的调配问题计算法 篇8

传统调配装卸工人最简易的方法就是编号计算法。

1车辆比装卸点多时, 装卸工人固定在装卸点处。

2车辆比装卸点少时, 采用编号法。

具体做法如下:

a.按装卸点所需要的装卸工人数目, 由多到少把相应的装卸点编号, 按次序排列起来。

b.若有n::, ::::::::::::n个装卸点的号码, 看数到的第个装卸点需要多少装卸工人, 就派多少装卸工人在车上。在需要更多装卸工人的装卸点派出相应数目的装卸工人固定到装卸点上, 跟车装卸工人数与固定在装卸点上的装卸工人数之和应该等于该点所需要的装卸工人数。

例:某车场每天有4辆货车经过6个装卸点A1, A2, A3, A4, A5, A6, 组织巡回运输, 在A1点装货, 需要6个装卸工人;在A2点卸货, 需要4个工人, 在A3点装货, 需要8个工人;在A4点卸货, 需要5个工人;在A5点装货, 需要3个工人;在A6点卸货, 需要4

试制定出合理调配装卸工人的方案。

如果派出上述要求的装卸工人固定在装卸点上, 会因为车太少而使装卸工人大部分时间闲着无事可做, 从而造成人力的浪费;如果派出所有的工人跟车走, 这时跟车人太多, 有的装卸点用不了那么多人, 也会造成人力的浪费;如果跟车的装卸工人太少, 也会因某些装卸点的人手不够用而不能及时完成任务, 从而造成窝工。

本例中, 车辆数为4, 装卸点是6个, 是车比装卸点少的情况, 因此不要把装卸工人全固定在装卸点上, 按照编号计算法, 把所有装卸点按需要装卸工人的数目由多到少排列起来:

A3 (8人) , A1 (6人) , A4 (5人) , A2 (4人) , A6 (4人) , A5 (3人)

再根据车辆数4, 从需要工人多的一端开始数到排列好的第四个点 (即A2) , 而其需要4个装卸工人, 就派4个装卸工人跟车;A3需要8人, 就派4个装卸工人固定在A3;A1需要6人, 就派2人固定在A1;A4要5人, 就派1人固定在A4;A2, A6, A5就不需要派人了。

这样, 总共用了4×4+4+2+1=23个装卸工人。

如果派5人跟车, 总共需要装卸工人为:

4×5+3+1=24

如果派3人跟车, 总共要装卸工人数为:

4×3+5+3+2+2×1=24

这两种调配方案都比第一个方案多用一人。

所以调配装卸工人的编号计算法可以用以下四句话概括:

车比点多, 人往点上搁;

车比人少, 编号方法好;

按点需要人多少, 由大到小编编号;

车数是几数到几, 几个人数跟车跑。

编号计算法适合这样的装卸工人调配问题.设运输公司有m辆货车A= (Ai|i=1, 2, …m) 要向n个站点B={BJ|j=1, 2, …, n}装卸货物, 运输公司可以安排xi位装卸工跟着货车Ai, 也可以安排yj位装卸工固定在站点Bj处, 已知在B处需要装卸工的人数是ej。当货车Ai到站点Bj处装卸货物时, 如果跟车装卸工人的人数xi不小于ej, 那么站点Bj处不必安排固定的装卸工, 即yi=0;否则, 在站点Bj处应安排装卸工yj=ej-xi, 试问运输公司怎样调配装卸工, 即在每辆车Ai上跟车装卸工的人数xi和固定在每个站点Bj处装卸工的人数Yi分别m n为多少时, 能够使总的装卸工人数为最少。

事实上, 编号计算法应该是下列非线性的整数规划:

但在实际情况中, 车辆有大小, 装卸站点的工作环境有不同, 装卸工的素质也有差别。在前面讨论的装卸工人调配问题中考虑到这些实际的因素后, 装卸工人调配问题可以得到更大的推广和发展。

设运输公司有mA AÁi1, 2, m n B BÁj1, 2, n公司要在每辆货车上安排跟车的装卸工, 也可以在每个站点上雇佣当地的装卸工。货车Ai上跟车的装卸工必须装卸所有n个站点的货物, 最多可以跟车的装卸工人数是ci, 支付给每位跟车装卸工的费用是Pi, 在站点Bj处雇佣的装卸工必须装卸所有m辆货车到这个站点上的货物, 最多可以雇佣的装卸工人数是dj, 支付给每位雇佣装卸工的费用是qj。如果用xi表示在货车Ai上跟车装卸工的人数, 用Yj表示在站点Bj处雇佣当地装卸工的人数, 那么对i=1, 2, …m;j=1, 2, …n还要满足sixi+tjyj≥eij。这里si和tj分别反映货车Ai上和站点Bj处装卸工的工作环境和人员素质, eij反映货车Ai上货物到站点Bj处雇佣装卸工的人数yj, 使运输公司m n总的装卸费用为最小。这个问i=1j=1题为装卸工问题。装卸工问题的整数规划模型是:

xi≥0, 取整数值 (i=1, 2, …m)

yj≥0, 取整数值 (j=1, 2, …n)

上面的xi, yj, ci, d, si, tj都是正整数。pi, qj都是整数。

总之, 装卸工人调配问题数学模型及其解法在物流管理技术中应用广泛, 由编号计算法推广和发展而来的装卸工问题会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也会越来越精确!

摘要:编号计算法是传统的装卸工人调配问题计算法, 文章具体介绍了这种方法.同时也对其数学模型作了总结并对其模型作了推广。

聊聊印刷油墨的调配 篇9

油墨调配的基本原则

1.浓调淡印

浓调淡印是指将所需油墨调配得比色样颜色略浓一些,印刷时有意将墨量减少,使之达到色样要求。这是因为油墨色相受墨层厚度影响较大,用同一种油墨进行印刷,当墨层厚度变化时,所呈现的色相也会随之变化,特别是采用胶印工艺印刷时,受胶印工艺限制,墨层宜薄不宜厚。

2.用尽量少的色料品种

根据色料减色法,调配油墨时,用的色料品种越多,调配出的油墨颜色就越暗。所以,要尽量使用最少的色料品种,以保持油墨颜色的亮度。另外,还要利用好黑墨和白墨。在任何油墨中,加入黑墨会使油墨颜色变暗,加入白墨则会使油墨颜色的饱和度降低。

3.把握油墨干燥前后色相的变化

同一种油墨干燥前和干燥后的色相相差很大,特别是网印油墨。例如,调配一种浅灰色油墨,刚调好时刮出的色样颜色是符合原色样要求的,但油墨干燥后,其颜色明显变深。其他颜色的油墨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调配油墨时首先要刮好色样,待色样油墨干燥后再与原色样进行比较,防止出现油墨干燥前颜色符合色样要求而干燥后颜色又走样的情况,减少了因颜色不符而造成的损失。

4.以多为主

调配任何一种油墨都要先根据原色样确定主色,并以此为主,添加辅色,直到颜色符合原色样要求为止。如调配浅灰色油墨,应以白墨为主,再加入少量黑墨形成浅灰色油墨。如调配深灰色油墨,应以黑墨为主,再加少量白墨形成深灰色油墨。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原色样油墨颜色的构成,确定油墨的主辅关系,按照“以多为主”的原则进行调配。

油墨调配的几点做法

1.油墨印刷适性的调整

流动性和干燥速度是油墨的两个主要性能,进行油墨调配时需要特别注意。

(1)油墨的流动性

承印物不同,对油墨流动性的要求也不同。比如一种原色油墨,印刷在双涂纸上时,其流动性符合印刷要求,而印在双胶纸上时,就需要增大油墨的流动性,以适应双胶纸的印刷适性。一般情况下,表面光滑、渗透能力较差的承印物,要求印刷油墨的流动性要小,而表面粗糙、渗透能力较强的承印物,要求印刷油墨的流动性要大。

(2)油墨的干燥速度

普通油墨的干燥主要通过挥发、渗透和表面氧化结膜3种形式实现,这3种方式都会受到印刷环境温湿度的影响。所以调整油墨的干燥速度时,需充分考虑印刷环境温湿度的变化。

2.金墨和专色油墨的调配

金墨和专色油墨是两种特殊的油墨,调配方法与普通油墨有所不同,需要特别注意。

(1)金墨的调配

①胶印金墨的调配

胶印金墨分为青光金和红光金两种,通常情况下,胶印金墨不需要调配,可直接用原墨进行印刷。如需要改变胶印金墨的颜色时,可加入少量其他颜色的油墨,改变胶印金墨的色相,但不影响胶印金墨的印刷适性。例如,青光金印刷后色彩不够鲜亮,印刷品看上去黯淡无光,如果在青光金中加入少量黄色油墨,则可增加青光金的亮度。值得注意的是,其他颜色油墨的加入量一定要少,否则易调成假金墨,失去金墨应有的色彩。

②网印金墨的调配

网印金墨的品种比较多,可选性较大。一般情况下,直接选用原色网印金墨即可。当网印金墨色相需要微调时,在原色网印金墨中加入少量所需色相的油墨即可,但颜色的选择一定要适当。如需要的油墨颜色为较浅的金色,可在原色网印金墨中加入银色油墨,也可加入白色油墨,但加入白色油墨调配的金墨会给人一种“假金”的感觉,所以最好不要选用白墨。除上述方法外,利用调金油和闪银粉也可以调配出不同色相的金墨。

(2)专色油墨的调配

进行专色打样或专色印刷时,调墨人员需依据多年的经验进行专色油墨的调配。若调墨人员的调配技术不过关,会造成调好的油墨明度不对或油墨上机印刷后才发现色相不对需重新调配的情况。又由于专色油墨在胶版纸上存在很大的干退变化,且不同色系的专色油墨变化值存在很大差异,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调整,摸索干退变化规律,所以我们要对专色油墨的调配技术有充分了解,以防因单纯凭经验而造成质量事故、油墨浪费、工人重复劳动、延误工期等不必要的麻烦。

3.用好电脑配色系统

了解油墨调配的基本原理后,为了完成对色彩要求极高的产品的印刷,需要借助先进的电脑配色系统进行配色,以满足客户的验收标准。如今,客户已经不再凭借肉眼的感觉来评判印刷品是否合格,而是根据给定色块或色条的Lab标准值,并要求色差值范围均不超过±1.5。客户的验收要求显然不能凭借师傅的经验来满足,而是必须借用专业的仪器对印刷品的色块或色条进行测量,所以必须做到油墨配方的数据化和油墨配色的自动化。

印刷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选择符合产品要求的电脑配色系统。本文以爱色丽配色软件为例,介绍电脑配色系统的实际用法。通常,企业会将常用的油墨进行细化,包括的油墨颜色主要有黄、品、青、黑、绿、橘黄、深蓝、洋红等。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干退变化小、稳定性好的油墨作为配色油墨的组成。接到客户对色样颜色的要求后,首先用爱色丽分光光度计将测量的纸张颜色输入到配色系统中,再将标准数值输入配色系统,系统就会自动分析得出几组配色方案。按照系统给出的配色方案,借助展色仪将色样呈现在承印物上,之后测量Lab值,并在标准色差范围内进行调整。结果合格后,按得到的配方配墨,用于实际生产的批量打样。

由于展色仪呈现出来的印刷颜色与实际生产中所得到的印刷颜色存在一定差距,故调墨人员会测量设备实际生产出的色块或色条的Lab值,并找出变化规律,再利用电脑配色系统进行补色修正,然后上机生产,合格后将配色数据进行存储,以便日后批量生产时调用。

总之,调配油墨时,操作者不仅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摸索调配油墨的方法和经验,更要用好先进的仪器设备,这样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基于遗传算法的飞行冲突调配 篇10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遗传算法,飞行冲突

1 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

1.1 概述

本文介绍的智能管制方法就是要实现对进入某一空域的航空器进行自动的指挥,根据航空器进入时的高度速度信息,经过计算机的处理之后,给出指令,生成航空器的飞行轨迹。这只是一个智能控制的思想,在实际实现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每架飞机的指令会有很多种情况,如果在空域中有多架飞机进入就会出现相当复杂的局面。

1.2 遗传算法

1.2.1 遗传算法的原理

遗传算法一种崭新的全局优化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基于Darwin进化论和Mendel的遗传学说,它借用了生物遗传学的观点,通过自然选择。

1.2.2 遗传算法的基本步骤

目前已有许多GA的变形,习惯上把Holland于1975年提出的GA称为传统GA,它的主要步骤如下:

1)编码:GA在进行搜索之前先将变量编码成一定长的字符串(设长度为l)。2)产生初始群体:选择一个整数N作为群体的规模参数,然后从D中随机产生N个初始字符串x。3)计算适应值:适应函数表明个体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强弱,不同的问题,适应函数的定义方式也不同,计算群体P(k)中每个个体x(I,k)的适应值G(x(I,k))。4)选择:一个群体中同时有N个个体存在,这些个体哪个保留用以繁殖后代,哪个被淘汰,是根据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决定的,适应能力强的有更多机会保留下来。每个个体被选择进行繁殖的概率为

a.交换:交换是以pc概率对于选中的用于繁殖的个体,杂交信息交换。b.变异:首先在群体中随机的选择一个个体,对于选中的个体以一定的概率随机的改变字符串中某个字符的值。

2 遗传算法在空管中的应用

2.1 原理

GA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能相对容易的应用于实际问题。GA模拟应用于轨迹规划,即形成管制指令,有以下的几个步骤:

1)飞行轨迹的编码表示;2)构造适应值函数;3)研究特定轨迹规划的GA操作算子;4)进行测试,微调GA算子和参数。

轨迹规划时根据任务目标,制定出一条满足约束条件的飞行轨迹,并达到一定的优化指标,它是智能空中交通管制的核心。

2.2 算法实现过程

2.2.1 编码

编码遗传算法是一种搜索算法,设计一个适当问题解的编码描述,首先编码对问题的解决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个解代表了飞机的一系列操纵指令,使飞机完成从起始点时刻t,到目标点时刻t+I的飞行轨迹,I时到达目标点的时间约束,最后的目标点时间为t+k,k同时用来表示飞机指令序列的长度。染色体串表示飞机指令序列;t为飞机起始时刻;k为到最后任务目标的时间段数;染色体中每一段为基因表示飞机控制指令序列(1,2,3,…,16,17,18)中的某一个。这里,指令序列可按如下定义:1为(上升,低速,不等待);2为(水平,低速,不等待);3为(下降,低速,不等待);…,18将染色体解码,得到飞行轨迹及各个点的序列,这样的一条染色体表示了一架飞机的飞行指令。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上,仅仅规定飞机指令为上升、下降是不合理的,由于飞机可以使用不同的下降率,有不同的加速度,因此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加细化指令。

2.2.2 适应值函数

在运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的时候,必须建立一个指令评估函数。适应值函数是用来评估满足约束条件的可行解序列,从而产生通过该区域的飞行指令集。

Tc为时间系数:Tc=k1T

T=∑titi———第i架飞机进近使用的时间

Nc为指令系数:Nc=k2N

N为指令密度的最大值,即单位时间内发出的最多的指令。在计算指令数的时候要注意的是,两个基因中指令可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指令数就应急做一条。

k1、k2为常数,取k1+k2=1,在程序中可以取任意的值并且能通过以后的结果微调。

这就构成了适应值的函数,用于选择最忧解。

2.2.3 选择

选择的过程就是找到可行解的过程,并根据适应值按一定规则确定进入下一代子个体的过程,在形成新种群是作为其父代。即根据问题的约束条件来寻找符合条件的一部分解。

2.2.4 构成新种群

在选择了父代之后,就运用遗传算法的思想来进行搜索以及优化。

1)复制:选择适应值最高的进行复制,得到新种群中的一条染色体,这条子代染色体的基因和带有的信息和父代是完全相同的。2)交换(杂交):交换算子将被选中的两个个体的基因链按概率pc进行交叉,生成两个新的个体,交叉位置是随机的。3)变异:变异算子将新个体的基因链的各位按概率pm进行变异,对二值基因链(0,1编码)来说即是取反。

2.2.5 检测停机标准

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有许多参数值都是人为设定的,在获得最优解之后,我们需要人工验证一下最优解是否是最优最好的一个结果。

3 结论

本文主要讨论的使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最优的搜索方法来实现空中交通管制的智能化,也就是把飞机的各项信息进行处理,由计算机自动给出飞行指令。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空中交通管制方法可以自动地生成管制指令,在与飞机冲突预测技术相结合后还可以用来提供飞行解决冲突方案。

参考文献

[1]孙艳丰,王众托.遗传算法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研究发展.控制与决策,199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两山理论”下生态环境改善措施研究——来自安徽省绩溪县经验 下一篇:绩溪县临溪镇环境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