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面试教案

关键词: 化合价 化学式 面试 教案

初中化学面试教案(精选10篇)

篇1:初中化学面试教案

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面试教案: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化学式与化合价》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 生已经学习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质化学式的写法,这位过渡到本课题起到了铺垫作用。为之后学习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整个教 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式的涵义;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能用化学是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求化学式;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物质的组成;能看懂某些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化学式,知道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2.用化学是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利用化合价求化学式。3.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会应用解决问题。

二、说学情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数字的基本运算能力有一定的把握,这为化学式的 有关知识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三、说教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采用谈话法与讲解法。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面向全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 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 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我将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前面学过的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引入: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我们前面学习的氧气、二氧化碳这些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把教学 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二)新授 1.化学式的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81页相关内容,对于化学式的定义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以H2O为例,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化学式的意义,教师进行指导并及时指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讲解,得出化学式的定义及其意义。

讲解结束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意义是否相同?为什么?并组织学生讨论符号H、2H、H2、2H2各 具有什么意义?在学生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我进行归纳总结: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意义不同,因为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 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呈现练习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错误,针对这些错误我进行指导并归纳总结,从而引出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需要注意的事项。2.化学式的学习

学生学习了化学式,为化学价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实验测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及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如不是这个数目之比,就不能形成 稳定的化合物。在化学上,就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引导学生看课本83页 表4-6“ 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针对表格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问题如下:(1)化合价有几种?是哪几种?(让学生明白元素化合价有下负之分)

(2)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多少价?氢元素通常显几价?金属元素通常显什么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什么价?

(3)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多少?(4)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多少?

在此基础上,组织两个活动。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合价记忆比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准,评出“记忆之星”;活动二:让学生编写能帮助记忆的的化合价韵 语、歌谣。活动结束后,展示同学们的化合价韵语、歌谣或快板。通过活动,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在学习了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之后,应用化合价来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练习的方式完成此部分知识的学习。练习如下:根据在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已知氧元素为-2价,计算二氧化硫(SO2)中硫的化合价和三氧化二砷(As2O3)中砷元素的化合价。练习结 束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读作某化某,如:NaCl读作氯化钠。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如:CO2读作二氧化碳。3.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引导学生复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了解相对分子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一样,也是相对质量。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讨论,从而引出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相关内容。由于计算比较简单,启发学生自己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纠正错误。

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教学完成之后,可让学生传看几种商品(如医药、化学试剂、洗涤剂、食品等)的标签或说明书,教给学生如何查看它们的成分、含量或纯度,并适当讲解化学试剂按纯度分级的情况。

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的问题请关注宏鹏教育官网。

篇2:初中化学面试教案

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教案材料之初中化学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辽宁教师招聘公告信息

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讲解]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板书]

(二)物理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

[讲解]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板书] 1.熔点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板书] 2.沸点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板书]

3、密度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实验1-5]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布置作业:习题1、2、3、4、5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讲解]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板书]

(二)物理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

[讲解]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板书] 1.熔点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板书] 2.沸点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板书]

3、密度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实验1-5]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布置作业:习题1、2、3、4、5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2014辽宁教师招聘考试公告汇总

篇3: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的过渡

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过渡如此艰难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从教材的内容上, 初中化学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 理论性不强, 抽象程度不高, 更多的是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一些粗浅的认识或描述, 运用一些形象思维来帮助学生记忆, 学生不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例如高中化学必修一有关物质的量—摩尔的内容时, 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它所表示的单位一不一样, 自然单位也就不一样。但对学生来说抽象程度高, 难以接受, 所以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的开始。

2、从教法上找原因, 在初中化学入门时, 常常为了让学生记忆一些东西方便而不注意化学原理的渗透, 使学生往往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到了高中阶段当理论进一步深化及应用的时候, 学生觉得一下怎么听不懂, 初中学习化学的程度跟高中衔接不上。我感觉我们教师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做法: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化学的衔接, 就开快车, 赶进度, 有的把教材过早深化延伸, 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 忽视学生思维发展的适应性和渐进性, 学生也一下消化不了, 因此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3、更关键的原因是学生自身。初中学生到了高中以后, 他们不能再像初中那样过多地依赖老师, 高中的科目又多, 不能有很多时间对同一知识重复多次等很多的不适应, 导致他们刚开始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特别是有些学生本身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就较差。

基于以上原因, 很多学生没有很好完成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的过渡, 对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 怎么办呢?

1、找到初中化学和高一化学知识上的连接点

我在备课时, 仔细研究初中化学课本, 知晓学生对已有化学知识的了解, 并使之过渡到高中化学, 与此同时给学生介绍本门学科的特点以及它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引发学生的足够重视和兴趣。同时介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及注重事项, 使学生转变学习方法思维方法, 找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如, 我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 学生在初中阶段认为氧化和还原是两个对立的化学反应而不知道他们还有统一的一面, 我帮助他们分析在同一化学反应中, 有一个物质失去氧一定会有另一个物质得到氧, 两者既对立有统一, 缺一不可, 从而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这样既理解了概念又对他们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在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促进知识的衔接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标准,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以及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 我都做了相应的改变。比如, 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我们化学课上的难点, 同时在重点内容上增加学生的形象记忆同时我在学生实验的设计上增加一些新进的仪器、激发学生实验创新的意识, 突破以往的实验模式,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不断去探索新知, 学会学习, 学会思考, 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的学习中。

3、逐步在学习化学的方法上和学生打成共识

我们在讲完离子反应以后, 学生需从本质上理解高中阶段的化学反应, 通过离子反应掌握反应的本质。离子反应反映的是一类化学反应而不是某一个化学反应。这时可以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一些化学反应, 方法有了, 学习也就容易一些了。

引导学生知道概念的运用、迁移、内涵和外延, 促使概念系统化。对元素单质、化合物一条线记忆。指导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方法找出知识的共性、差异性及递变规律。如碱金属元素要从代表物—钠出发, 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性、递变性、特殊性的归纳方法并加以运用, 以掌握科学地学习化学的方法。

篇4:高一化学和初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课程为何难衔接有很多原因。目前在校的高中学生都是初中“课改生”,在初中成绩很不错,但是上了高中感到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学得吃力,而且教师教得也费劲,主要问题是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初中课改教材调整了很多内容,内容通俗、简单;部分教学内容删除了,降低了难度、深度和广度,理解、接受和掌握起来更容易了。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齐全,学生很少注重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课时充足,进度较慢,讲授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盲点以及学生消化和巩固时间较多。

高中教材内容抽象概括,牵涉知识面广,受高考限制,教師一般不敢降低难度,初高中教材难度差距加大。高中教材知识点增多、时间紧,教师只能讲重点和规律,没时间反复强调重难点内容和知识盲点,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巩固与强化,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一新生还按照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完成作业困难,积压的盲点越多,越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从而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考试成绩不好。

如何解决初、高中化学课程体系衔接的问题,帮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特点是高一教师应该注重的问题,所以,高一的化学教师要重视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上的不同,应注重以下几点:教材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以及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

一、做好教材衔接

高中化学教师要坚持课改要求,改进课堂教学,与初中化学老师进行交流,尽快了解新课改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完成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及初、高中课程改革的衔接

高一化学教师应熟悉初、高中教材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解决和未解决,哪些知识点在高中需要拓宽和加深。通过衔接初、高中教材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初中化学知识,做到对高中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二、做好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中化学要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之上深化,知识密度、深度和难度加大,内容比较抽象。刚上高中的学生学习习惯、自学能力相对较差,高一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接受更多的知识,但课上消化的时间少。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高一化学教学难度、进度不要太快,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节奏,由慢到快,把握整体学习的进度,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并放慢速度多练、多写、多体会,从而达到应用掌握的水平。

教学上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教师应掌握教材、大纲,通过摸底测验,摸清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尽快克服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利用教材上的图片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社会、生活和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化学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生学会知识,是为了学生课外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给予学生各种知识的具体指导,照顾一些传统学习习惯,尽可能地留时间给学生复习,消化新的知识。高一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高一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作业和实验规范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高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与初中差异很大。高中学习要改变初中学习方法,使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明确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听课,集中注意力听课,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应让学生重视知识和规律的形成,不仅仅对结论死记硬背。课后复习是关键的一环,通过教材和听课笔记,对课堂的内容进行总结,找出记忆规律和要点,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加以解决,最后巩固练习。有问题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尽量做到独立钻研。在做中练,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理解消化情况,并针对性地指导和查漏补缺,备课时、讲课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高中学习能力利用远强于初中,体现尤其是化学实验上。要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和规范,敢于实验,做好化学基本操作和实验设计的准备工作,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

总之,我们要认识高一化学和初中化学学习上的特点和实际困难,帮助学生由初中化学跨到高中化学台阶。做好化学教材知识衔接,做好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使学生为高中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学习各种知识及技能。

篇5:初中化学面试教案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初中化学《化学真奇妙》说课稿]

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真奇妙》。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

《化学真奇妙》是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课题包括“化学改变了世界”、“神奇的化学变化”和“物质构成的奥秘”三部分内容。本节课是学生进入化学学习的第一堂课,所以教材从身边的化学引入,通过实验,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特征。本节内容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在他们心中树立:生活折射化学,化学服务生活的理念。

(过渡:基于对教材的认识,下面我再说一说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说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新学科的学习充满了学习兴趣,并且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接触过大量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例,但是并没有引起他们的过多关注,也不能与概念相联系。因此教学开始不宜要求过高,可以通过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逐步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能力。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特征,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身边的化学物质,体会化学带给人类生活的便利,提高学习兴趣;通过水分子微观学习,体会微观世界的奇妙,初步建立微粒观。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的特征。【难点】

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过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采用了:)

五、说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实验演示法、讲授法。

(过渡:下面详细说一下我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物品,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引入中学化学的第一堂课,能够使新学科的学习不陌生,同时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化学改变了世界

简单介绍身边化学物品后我会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说一说哪些是来自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哪些是来自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在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带给生活的便利之后,再让学生假设周围所有的化学物品一瞬间消失,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学习兴趣。

2.神奇的化学变化

这部分知识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首先我会展示一张纸的三种变化(揉皱、撕碎、点燃),引导学生观察,并让

学生根据小学科学中已初步了解的“是否生成新物质”将三种变化进行分类,回顾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概念。

对于才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尚不具备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因此,接下来我将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在演示的过程中,我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根据现象来总结结论。通过水加热沸腾变成水蒸气、将块状的硫酸铜晶体研碎这两个实验让学生了解物理变化的特征是物质的状态虽然改变了,但是没有出现新的物质。接下来我会依次演示教材中的四个化学变化的实验:通过点燃镁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将锌粒放入稀盐酸中、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这四个实验帮助学生透过发生的现象如颜色、状态、气味、沉淀、发光、发热等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

学生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会向学生提问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到底会出现什么变化?分析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物理变化,而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让学生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间的一些联系。

这部分的内容采取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物质构成的奥秘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明确两个基本知识点:①物质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原子能构成分子;②认识到分子、原子很小。但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化学以及微观世界,所以我会从身边常见的水来讲解,结合多媒体以及水分子的微观模型,让学生直观感知水分子的组成,初步建立微观意识。讲解一滴水中的水分子个数,以及水分子的表示形式、组成等让学生体会分子很小以及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原子更小。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熟悉所学的概念,我会通过PPT展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请同学们判断变化的类型,并说明理由,然后描述其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概念理解的片面性而导致判断错误,也可能因为接触时间过短引起概念混淆,在描述上出现错误。我都会

耐心指下,在及时纠错的基础上点明错因,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同时因为题目素材与生活联系密切,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的结尾,我主要引导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使学生对后续的学习产生兴趣,最后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同学课后去发现身边更多的化学变化。

七、说板书设计

篇6:初中化学面试教案

2015年山西教师资格面试《初中化学》备课纸

1.题目:燃烧的条件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提问环节。

(2)教学过程中需要实验或者其他教具进行演示即可。(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更多教师资格面试开始尽在山西教师招聘网

山西教师资格面试考试

篇7:初中语文面试教案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本节课主要的授课目标,需要学生达到的基本能力。如读准、认识、正确书写生字,理解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何种方式来完成何种教学目标。如通过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修辞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程学习,在情感价值上要求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和提升。如学习生活的积极态度。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堂课使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类似于知识与能力。如读准、认识、正确书写生字,理解词语。

难点: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但是难度稍大的知识。如运用排比造句。

4.教学方法

直接写出讲课方法,无需阐述。如讲授法。

5.教学过程

(1)导入

根据导入方式进行书写,格式为:通过......方法,导入课程。如通过故事导入课程。

(2)新授(该部分学生可根据自己个性化的讲课思路,进行调整)

①一读学生听录音或教师范读。使学生扫除阅读障碍,理解大意;(古诗类需加上释题及作者介绍环节)

②二读分段或分角色朗读。找出每段写作特色或情感,注意朗读节奏与情感表达,古诗意象均可;

③三读整体阅读,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抒**感。

(授课过程注意互动,可以采用分组、辩论、角色扮演以及其他形式进行)

(3)总结

通过提问总结课程

(4)作业布置

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作业,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5)板书设计

篇8:利用化学实验增强初中化学魅力

一、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

教师和学生由于受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仍处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认识下。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新背景下,这种观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部分学校的化学老师只重视教授学生化学理论知识,对于化学实验只做简单地解说。教材中的实验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践,验证教材给出的结论,让学生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很多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画实验”。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地观察实验现象,会在实验前将实验结果告诉给学生,这样虽然可以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记忆,但是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些老师不重视实验结果,在实验结束后并未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理论的解释和分析,这样造成了学生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的认识不足。这些现象的存在既不利于素质教育在各大学校的推广,不利于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利用化学实验增强初中化学魅力的方法

1.优化教学方案,增强学生在化学课中的主体性作用

把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案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增设分组讨论的教学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积极讨论和探索,主动学习。把教材作为辅助的工具,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在小组或者本班内积极探讨, 老师只需要及时引导和归纳讨论结果,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的兴趣,使他们将学习当作一种良好的习惯。

2.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中

学校在安排课程表的课时分配的时候,要扭转以往实验课时少、理论课时多的现状,相应地提高实验课时在化学课时中所占的比重,使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保持在恰当合理的比例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加强对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由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的直观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并未能真正体现,致使实验未能完全地发挥其教学作用。因此,把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弥补了其不足,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录像、动画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和要求有一定的了解, 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避免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操作,同时也使他们对实验的内容和操作技巧有一定的熟悉度。化学实验课程与化学理论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化学实验教学课安排在理论教学课之后,这样能够很好的发挥出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

3.引用新式的化学教学实验模式 ,建立计算机模拟 PBL教学模式

根据现行的教学的现状, 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习内容,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计算机模拟PBL新型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该模式下,老师通过对技能训练实验进行示范和讲解,使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技术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很好的避免他们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出现失误。计算机模拟PBL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在校园网上进行相关的模拟实验,为学生提供探索开放的具有主动性的学习工具,把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作为基础,让学生在学校建立的网站上主动的解决问题,充分的发挥出校园网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这样既能和很好的达到化学教学所要求实验效果,减少了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节省了学校的实验器材的开支。学生在新型的化学教育模式的教育和影响下,能动地发现和认识新事物和新知识,养成一定的实践能力,为自己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优化设计化学实验的内容和模式,能够改善教师对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培养化学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理解基础的化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改变学生传统的功利主义的学习理念,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初中化学的魅力,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实验学习的重要性和化学实验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素质教育的新阶段,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优化化学实验,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动手和创新的能力,增强初中化学的魅力。本文先分析目前初中化学的现状,然后提出化学实验的优化方法。

篇9: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二、初、高中教材中知識的承继和衔接

(1)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②同素异形体。③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④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级教材的第三章就已经开始出现,在讲解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高一年级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进行加深、完善:氧化一一还原反应。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地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级时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3)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年级时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①反应原理;②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高、初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做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教师应:

(1)通览教材、大纲。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复习内容及订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3)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该从高一开始。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时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另外,就是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也是学好化学的重要问题。最后想说的是:“兴趣”和信心是学好化学的最好的老师。这里说的“兴趣”没有将来去研究化学、做化学家的意思,而主要指的是不反感,不要当做负担。“伟大的动力产生于伟大的理想”。只要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重要,他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并逐步对化学感到兴趣。有了一定的兴趣,随之信心就会增强,也就不会因为某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而泄气,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学生信心就会不断地增强,学生也就会越来越认识到“兴趣”和信心是你学习中最好的老师。

篇10:初中英语面试教案万能

Students will know Lin Fei’s daily life and some good habits at their home.Ability aim:

Students will improve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Emotional aim:

After this lesson students would like to learn to arrange their life and form good habit in the daily life.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Teaching Key Points: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is passage by listening and make a time line of Lin Fei’s life.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describe their own life style of the school day?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up

Do a survey: ask students to fill the questionnaire(with different daily activities and time point, students just need to mark the activities in their time)and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share.Step 2 Pre-listening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Lin Fei’s day and ask students “what does Lin Fei do in a day? Step 3 While-listening

Play the tape recorder and ask students some question.Q: What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his school and home? Play the tape recorder another time and give students some other questions to practice their listening again.Q1: When should Lin Fei go to school? Q2: How long will it take Lin Fei to ride to the bus station? Listen to the tape for the third time and then students should describe Lin Fei’s daily life in their own words.They will have 3 mines to prepare it.Step 4 Post-listening

Ask students to look their questionnaires which they fill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and give them 5 min to make a short story of their daily life, later some students will share the stories in front of the class.Teacher should give them a guidance of health life style.Step 5 Summary and homework

Summarize this lesson with students, and then ask them to design a new schedule of their daily life after the class, they will share during next lesson, they also need to read the new passage two times to consolidate the new knowledge.Blackboard Design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初中化学优秀教案 下一篇:初中化学专题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