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评课教案设计

关键词: 评课 形容 课文 教师

《大江保卫战》评课教案设计(精选5篇)

篇1:《大江保卫战》评课教案设计

4、教师简介背景

5、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归纳整理出几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简述段意

第一段(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一段

1、范读,思考: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

概括归纳:一、灾情危急,二、奔赴战场

2、圈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词语、标点,读一读并体会。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以及三个“!”。

3、指导朗读。

4、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一读。

“日夜兼程”、“挺进”

5、指导朗读,体会子弟兵们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6、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内容。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媒体播放灾情,渲染气氛),说说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1)默读。

(2)交流概括。

(3)板书小标题:

大堤抢险

铁汉本色

勇救群众

2、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

(1)听录音、看插图、画句子,“——”画战士们是怎样做的,“~~”画战士们是怎样想的。

①交流所画的句子

②逐句交流、体会、朗读。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

(2)看媒体播放战士们抢险的场面,身临其境地体会战士们的心情。

(3)把你想到的用笔写下来,在交流。

(4)指导朗读,面对险情,战士们的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事例之二:铁汉本色

师过渡:如果第一层写的是子弟兵的群体形象,那么第二层就是特写个体形象,黄晓文的事迹。(媒体播放黄晓文的人物形象)

(1)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

(2)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准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黄晓文的事迹,先同桌说,再集体交流。

(4)体会“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动人的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5)课前搜集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事迹?

(6)再次朗读这句话。

(7)齐读第四节。

4、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们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1)轻声读第五节,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①同桌先交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

②再集体交流。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2)体会了这么多,那么在你们心目中,子弟兵们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用笔把他们写下来。再交流。

(3)朗读,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4)齐读这一节。

5、总结,引读第六节,板书铭记

英雄

6、有一首歌《为了谁》,唱的就是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让我们一起再来聆听,永远记住这群英雄,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三、回顾全文

1、概述全文的思想内容。

2、课文中哪些句段令你感动,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说话训练

1、以“当长江大堤遇险时”领起说一段话。

2、洪涝灾害后,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五节

2、摘抄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板书:

大堤抢险(面)铭记

大江保卫战铁汉本色(点)↓

勇救群众(面)英雄

篇2:《大江保卫战》评课教案设计

广西贺州市大宁镇中心小学  李志蕾  QQ:27013395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精读第一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万分危急”写通讯的开头的。

3、体会解放军官兵心系人民的军民鱼水情。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语言的条理性、准确性、生动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介绍抗洪救灾的背景导入课题。本课是一篇通讯。

2、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课题,并从读课题中指导“战”字的气概,从而奠定本课气势恢弘的教学基调。

二、质疑、解疑及入课(5分钟)

1、由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或课题质疑。

(1)学生边质疑,教师边板书记录。

(2)预设有:谁战?为什么要战?战什么?怎么战?战果如何?

2、教师质疑:

(1)这是一场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惊心动魄)

(2)是什么让战士们有迎战洪水的英雄气概?(心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3、学生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带着刚才所质疑的问题读课文找答案。

(2)扫清字音、字义障碍,可以找字词典或老师帮忙。

4、解疑。由学生看前面的质疑问题尝试答疑,教师适当点拨、鼓励,解决的就画钩。关键是从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三、学习生字词。(10分钟)

1、出示课文生字,学生试读。

2、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相机指导读准字音、进行组词,用“日夜兼程”、“惊心动魄”进行说话训练以掌握词义及用法。

3、让学生说说记字方法,对易混淆的字加以区别,确保记字、用字准确。如:

兼-嫌弃女儿。

赛-下为贝,旧时为货币,与钱有关。可活记为:比赛获胜得宝贝。与寒、塞、寨等区别之。

锋-峰、蜂、烽等区别之,换偏旁归类识记。

魄-白鬼看不见,藏在人里面。指气魄、魂魄。

4、出示课文的新词,转瞬间、日夜兼程、塌陷、崩塌、嶙峋、鏖战、肆虐、铮铮铁汉、劈波斩浪、摇摇欲坠、铭记。

5、指导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出示图片理解“嶙峋”

6、把生字词放回课文,找出需要指导的句、段,重点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如:

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

四、理清文章脉络。(5分钟)

1、已扫清阅读障碍,再读课文。自读要求: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给课文分段,并简要概括段意。

2、交流汇报。

3、板书:一、(1)  急

二、(2~5)战

三、(6)  铭

五、精读第一段。(15分钟)

1、齐读,说说体会到什么?(情况急、灾情重)

2、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万分危急”的?出示填空(在板书“急”的右边写): 涨水 急、 灾情 急、 挺进 急。

3、再想想,在这三个“急”中,作者分别是选用哪些内容和哪些词句精准的表现出“急”的?随机进行品词品句与读法指导。

①涨水 急:暴雨、大暴雨、接、转瞬间、暴怒、疯狂、撕咬、千里。这些词语既表现了急,也表现了灾情的严重。长江之歌中唱道: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有母亲的情怀……是什么让温柔的母亲河变成了暴怒的巨龙?(暴雨、大暴雨、接)出示句子:

1、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2、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江水暴涨,千里江堤即将被冲毁。

从比较中学习作者“暴怒、疯狂、撕咬”等用词语的精确,体会修辞手法(比喻)的具体、生动、形象,并从中感受到情况的危急。(练读)对于读得好的学生可以这样表扬:我觉得你把那条暴怒的巨龙带到了我们面前!你读出了洪水巨龙的狂妄,很好!那么,在肆虐的巨龙的魔爪下,我们沿江的城市和人民会怎么样?(告急)我们看看作者怎么写“灾情”急的。

②灾情 急:三个告急、三个叹号、一个省略号、两个就是。省略号指其它沿线的城市和地区,或结合长江流域图让学生补充几个地名,以体现灾情严重,与上一句中的“千里江堤”及下面的“几十万、几百万”联系起来理解,了解通讯以点带面的写法。设想一下,一旦江堤被冲毁,沿江的城市与人们情况会如何?学生自由讨论。(练读)可以这样表扬:听你读得那么好,灾情那么重,那么急,我的心里不禁为灾区的人民捏了一把汗!不仅是我们,战士们也是那么想的,我们往下读。

③挺进 急:万分危急、日夜兼程、挺进、几十万、几百万、气壮山河、战。出示句子:

1、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2、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不分白天黑夜,朝着大江赶去。

两个句子比较,品味“日夜兼程”“挺进”的用词精准与解放军战士心系人民的热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胜利,战士们与时间赛跑,体现了解放军战士心系人民,克服累、困、饿等种种困难,与洪水抢时间的英雄气概与热血精神。(练读)可以这样表扬:你也是一名心系人民(有热血精神、不怕困难)的好战士!听你读得这么急,我也忍不住想跑动起来!我们的心里也默默地为战士们加油!读得急,战士们才能感觉到我们在为他们加油,才能跑得更快!

4、齐读本段,提示注意停顿与关键词、语速与感情,要求读出灾情急、情况重、感情深的感觉。(练读)可以这样表扬:同学们个个都是优秀通讯员和优秀播音员,把老师带到了那个万分危急的情境中。

六、小结。(2分钟)

1、说说在这节课里,让你印象最深的文字或片段是什么?

2、这只是大江保卫战的序幕,感人肺腑的战斗故事还在后面呢。请同学们课后把保卫战里的事迹读一读,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找一找19抗洪救灾的文字、图片、录像或其它报道,下节课我们来开一个英雄事迹交流会。

板书设计:         22、大江保卫战

一、(1)  急:  涨水 急、   灾情 急、   挺进 急

二、(2~5)战

三、(6)  铭

篇3:《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重难点:

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人民子弟兵的伟大,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向。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1998年夏天,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为了歌颂在这件事中涌现的许多无名英雄,有人满怀激情谱写了这样一首歌,请看——(播放歌曲《为了谁》)思考: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为谁写的吗?为什么要歌颂他们?

今天我们学习22课,齐读课题:大江保卫战。

2、指课题:解释“大江”,你知道大江指的是哪里?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江,她哺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清课文思路

1、自读课文

2、读生字词

3、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第一段

1、[录像]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此时,

2、荆江出现险情!武汉出现险情!九江出现险情!长江中下游地区全面告急。情况真是……[板书:万分危急]。

A、资料: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人口密集,工矿企业林立,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我国工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地面高度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数米至10余米,完全依靠两岸3000余公里的干堤,30000余公里的支堤抵挡洪水,洪涝灾害威胁频繁严重。

B、提问:常言道:水火不留情,万一大江决堤会造成什么后果?(面临灭顶之灾,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顷刻间将淹没在滚滚而来的滔滔洪水之中,许多人将妻离子散,无家可归……)

C、如何把这种危急的情况读出来?

3、过渡: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于是――(点击课件:出示部队出发的录像和文字,齐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4、从“日夜兼程”“挺进”体会到什么?(心急如焚,急人民所急)再读,读出“急人民所急”的心情。

5、教师过渡:是啊,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胜利!所以,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将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一场气壮山河的[读题目:大江保卫战],他们将与洪魔进行殊死博斗,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读题目:大江保卫战]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官兵抢时间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你找到哪一句?[课件出示所有句子]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官兵抢险的速度快?

3、学生反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手势理解“穿梭”。

4、重点指导读:大堤,保住大堤。狂风为我呐喊……

5、过渡: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此时的官兵们怎么样?尽管伤痕累累,可是他们却全然不顾。这就是人民子弟兵(指板书)铮铮铁汉的本色。

6、我们来看一看抢险后的官兵,此时,你想对这些铮铮铁汉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书上。

7、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也充满了无比的敬意:[点课件:出对联]一起读。指导:这是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的爱呀,师范读。(读得再深情些)齐读。

8、小结:这副对联,是对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英雄形象真实写照。

9、齐读第2自然段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如果说刚才描写的是一组抗洪抢险的群英图,那第4自然段就是对连长黄晓文的大特写。

2、读第四自然段,划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做上批注。

3、全班交流。请2、3个回答。

教师相机评价:人物的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难怪令人感动。语言描写也另人物形象动人心弦。点课件)

4、从黄晓文身上,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铮铮铁汉的本色,像黄晓文这样的战士仅仅是一个吗?课文怎么说?。在那几十个难忘……事迹啊!”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你们还知道那些?

5、指导朗读。

六、回顾歌曲《为了谁》

[背景音乐《为了谁》]同学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用自己顽强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现在,你知道子弟兵到底是为了谁吗?让我们在一次深情的赞颂:(出:齐读对联)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再一次走进大江保卫战,去感受他们的感人事迹!

七、课后作业。

1、同样是写抢险,同样是塑造人物形象,第2、第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

2、大江保卫战

万分危急

篇4:《大江保卫战》评课教案设计

学习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课外收集资料和生活实践经验,他们能从生活中去感受、去学习知识。教师只需作一定的引导,通过演示音、视频课件的直观感知,学生就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进一步感知在灾难面前党和人民的血脉相连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有新中国才能做得到。

2.通过课文内容的启迪,使学生在思想和道德上有新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检测上节课的学习情况,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从音乐、视频展示作手,图文结合、情景结合,深入理解课文意思。

2.用幻灯片展示作教学辅助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词、句,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三、知识与技能

1.会有感情读课文,在看、读、欣赏中学习、领悟,以情促读。

2.学习好词、句,学习写作方法,学会做个合格的人。

3.认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多媒体教学中探究知识,去体验、理解,进行情景交融。

2. 难点是收集资料。

教学资源 各种抗洪抢险图片、音、视频资料及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

1. 这篇课文分三段,简述每段的大体意思。

2. 媒体播放灾情片段,渲染气氛。

教学活动2

学习新课:学习课文第二段

1)思考: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那几个典型事例?

2)让学生默读、思考、认真探索,体会在保卫战中动人的事例。

教学活动3

心灵感染,体验典型事迹,深化课文内涵。

1. 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

1) 看视频、看插图、画句子,战士们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找出相关句子。

2) 逐句交流,体会、朗读。出示幻灯片,让学生从字幕中感受、体会这些典型事例。

3) 观察战士们抢险的场面,身临其境的体会战士们的心情。

4) 感情倾吐: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可以发表议论。

5) 指导朗读,面对险情,战士们的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2. 学习事迹之二:铁汉本色。

1) 第1层写子弟兵群体形象,这一层写个人形象,黄晓文的事迹。出示图片。

2) 这一层主要写什么?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

3) 体会“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

4) 小结: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动人的感人的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3. 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1) 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例也是数不胜数。

2) 从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认真体会。

3) 展示幻灯片,让学生齐读句子,全方位了解子弟兵的感人事迹。

4) 拓展:体会了这么多,那么在你的心中,子弟兵们是怎样的形象?课后自己与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教学活动4

(实践活动)

1. 让我们下去再感受那首唱遍祖国大江南北的,许多人为之留下感动泪水的歌曲------《为了谁》,记住它吧!

2. 课外观看有关抢险的影视。

3.把《大江保卫战》这个故事讲给低年级的小朋友听。

篇5:《大江保卫战》教案

《大江保卫战》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能在课文中读正确,书写正确,临写美观。 2、读通课文,逐步达到熟练。 3、理清文章层次,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指导重点: 1、读好课文,理清层次,了解并能说出主要内容。 2、重点指导写好“赛、魄”字。 学生学习难点: 在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让学生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生字,把课文读2遍。 课件准备:生字词检测,课文内容,主持学生准备,三、四、五项由主持学生进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的夏天,是一个灾难的夏天,每一个经历过那场暴雨和洪水的中国人都还记忆犹新,尤其是很多的解放军战士,在洪水和灾难面前,他们奋不顾身、不怕牺牲,排除一切困难,全力紧张营救洪水中群众的英雄事迹,那场景至今让我们震撼,让我们难忘。今天就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史诗般的英雄场景中:大江保卫战(板书)读课题。 二、出示目标和学习流程 1、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2、出示学习流程:生字词―读课文―理层次,说内容―练习写字―课堂收获(1分钟) 三、检查指导:(15分钟) 1、出示生字词:日夜兼程 ( )赛 崩塌 扛( ) 惊心动魄( ) 稀泥 冲锋舟 劈波斩浪 学生先同位或小组内自我检查,再找学生展示读,集体读,小组内人人过关。 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出示“脚趾” “铮铮铁汉” “嶙峋” “一绺布条” “鏖战”,读读,再在课文中读读这些字词。 本过程以学生自我检查和学习为主。教师适当提醒或质疑一两个问题,比如:你可以很快记住这些生字是怎么写的吗?怎么记住的?“劈波斩浪”是写什么的?“铮铮铁汉”是形容谁的? 2、放声读一遍课文,感觉读不好的地方,反复读一读。 3、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订正,并适时进行指导。学生自我订正为主,也可以学生自我指导。比如:谁能读好这儿?或这儿应该怎么读?自己练习一下,再指名读。 4、自我练习读课文。要求:你喜欢哪儿?就认真练习读好。 5、学生自我展示,其他学生点评。师适时肯定或示范。 四、默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主要内容(10分钟) 出示自学提纲: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自我说说每节所讲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说。可以写标题。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怎么用几句话概括出来?(大堤抢险、铮铮铁汉、勇救群众) 本部分学习,以学生自我学习,小组讨论,中心发言为主,教师作为参与者之一,可以质疑并影响。尽可能地让学生用很简练的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示:本文主要记述了年夏天,长江沿岸遭遇洪水险情时,解放军战士在危险面前,奋不顾身保大堤、营救群众的生动感人场面,这是一曲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抗洪抢险之歌。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事件及读过后的初步感受。(这个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去说出来,在读每节内容的时候引导。) 五、指导写字:(7分钟) 1、问大家:你认为哪个字不好写美观?示范指导“赛、魄”。 2、学生练习写字:描红一遍、临写一遍。然后自我评价,同位评价。 六、再放声读一遍课文。写写收获。(5分钟) 最后出示下节课预习内容: 1、写会生字词。 2、把课文读熟练。 3、做做课后第三题。 4、思考课后第四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交流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解放军战士的英雄行为。 2、了解并认识本课的场面描写方法:面――点――面。 3、练习背诵第五节。 指导重点: 重点指导交流课文第二节和第四节。理解两节不同的写法。 学生学习难点:理解场面描写的不同效果。 课件准备:部分课文内容、课文插图、解放军战士与洪水决战的场面视频。有一个学生主持,我是主持学生的助手。 教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大江保卫战》5 1、出示学习目标。 2、出示学习流程:分节自主阅读―交流―质疑―收获 3、检查第三题的完成情况:哪些地方令你最感动?指名学生读一读。评议。 二、播放洪水场面,引导读好课文第一段。5 1、出示: 新华社消息: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2、 播放洪水到来时的`危急场面,找学生读这则消息。 3、问:大家有什么感受? 4、质疑:文中哪些词体现了情况危急呢?(疯狂的撕咬、告急) 5、你划下来了吗? 三、过渡:大江保卫战的序幕拉开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挺进了抗洪抢险的战场。让我们首先来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 学生自读第二节。8 1、出示思考:以小组为单位,研读这一节,了解在九江赛城湖大堤惊心动魄的抢险中,人民子弟兵是怎样表现的?你有什么感受?出示:这是一群的人民子弟兵。要求:自我阅读,画出有关词语,写出你的感受。同位可以互相交流。(救援神速、奋不顾身、乐观) 2、师生交流: (1)场面:“一条长龙、肩扛、穿梭、赤脚奔跑、奋然跳入、筑起人墙。” 引导概括: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想象场景)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出示:这长龙、这人墙,是指什么?他们当时有危险吗?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哪句话体现了他们的想法?齐读“大堤,保住大堤!”这句话的背后含义是什么? (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很重要,要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质疑)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指导读好这一节。 你们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当时场景的紧张,解放军战士那种奋不顾身的情形吗?学生练习、个别读、集体读,反复读。 (4)齐读“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从这幅对联中,你读出了什么?“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是一家,心连着心,是鱼水关系,在灾难面前,大家同甘苦共患难,相互依存。” 引导拓展,质疑:你们知道这句话仿照哪句话引申来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朝顾宪成的一幅名联,意即:读书不忘国家。 四、过渡:“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这是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过渡句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 课文中说谁是铮铮铁汉呢?哪儿体现呢?6 1、指名读第四节,质疑:为什么专门描写黄晓文呢?学生充分发言。 2、质疑:这儿的描写,你认为和第二节一样吗?你能说说有什么不同吗? 引出面和点的描写概念,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相当于电影镜头:一个是全景式扫视,一个是对指定人物或景物的特写。(可以播放一下,让学生具体感受。) 3、齐读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4、该怎样读好这节呢?学生自由读,展示读。 五、过渡:这样的英雄场面,你认为还有吗?学生找读课文第五节。8 质疑: 1、省略号是表示什么? 2、最后两句话,你读懂了吗?写出你的感受,交流。 3、怎么快速记忆这节内容?自由记诵这节。(可以谈谈记忆的方法) 六、齐读课文最后一节,谈谈对“铭记”的理解。“铭记”什么?能举例说说吗?3 七、总结:5 1、你们想说什么吗?我们评选感动中国人物,给他们写一段颁奖词。 在抗洪抢险中, 你们 …… 你们 …… 哪里…… 哪里 …… 为此,你们被评为1998年最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书的空白处写下来。 3、再有感情的读读课文,感受一下那让你激动地英雄场面。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相关场景词语,品析人物描写,进行具体的场面描写。 课前准备:学生每人找好一至两个描写人物的片段。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词语,出示3 电闪雷鸣 波涛汹涌 千钧一发 铮铮铁汉 劈波斩浪 大雨倾盆 巨浪滔天 危急关头 铜墙铁壁 冲锋陷阵 二、人物描写10 1、品读: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2、赏析:读了这段文字,你是否感觉到语言表达很清楚,人物形象很清晰呢?黄晓文的一连串动作及有个性的语言,很形象的描写出了一个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这段在写法上给我们的启示是:描写人物时,需要通过具体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还可以通过神态和外貌来表现,从而让读者透过文字了解其内在的品质。 例文赏析:梁好是我四姨的独生女儿,今年快四岁了。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侯,觉得这个名字很有趣,就逗着她问:“‘梁好’,你为什么不叫优秀呀?”她一听,就扬起那胖乎乎、白嫩嫩的小手,噘着嘴,瞪着眼,装出历害的样子对我说:“我打你!”大家看着她那怒气冲冲的滑稽样,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梁好长得很招人爱。稀稀拉拉几绺黄头发,随意贴在她那高高的脑门上。天热时梳成的辫子,活像两根炮竹捻儿。深深的眼窝,长长的睫毛,一对很神气的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笑起来眯成缝,一发脾气瞪得像小圆球。 3、找人物描写的片段,欣赏。 让学生分别找一段类似的人物描写,读给大家听。 三、写作训练点4 1、场面描写――点面结合 要想写好活动场面,观察中,必须做到视野要全面和细致,既要看清看整个活动的全体情况,又要善于捕捉到典型的人和事,分别逐一进行描写,做到点面结合。 “面”,是指参加活动的人整体情况,面一般是概括去描写,不必很详细和具体,常常是用用言简意明的语言,勾勒出活动的大致情形、参加活动人的表现、当时的环境气氛等等。“点”就是参加活动的典型人和典型事;抓典型就是要细致描写,精心刻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只有详细描写典型,才能突出场面的重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点面结合的写法,其实就是从整体到部分,从全景到特写。在文学写作中和电影电视的镜头处理中,这些都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2、再读课文第二节、第四节和第五节,分别找出点面描写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开窗放入大江来 下一篇:法学人生尔雅满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