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精选八篇)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256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68例, 女88例, 年龄11~70岁, 平均年龄 (44.51±4.45) 岁。排除临床明确诊断、外伤后继发急性腹痛、或生命体征不稳的危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56例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实验组男76例, 女52例;年龄11~68岁, 平均 (42.74±6.23) 岁;对照组男82例, 女36例, 年龄13~70岁, 平均 (44.96±7.12) 岁。
1.2 方法
采用PHILIPS-HD-11-XE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凸阵探头 (2~5 MHz) , , 腔内探头 (4~9 MHz) , 线阵探头 (5~13MHz) 。临床症状表现较轻的患者, 嘱其主动摄取充足水量, 直至膀胱内注满液体。如患者症状较重, 则需被动接受生理盐水灌注, 至膀胱注满。行超声检查时, 患者取平卧位, 对患者的泌尿系统、盆腔等进行常规性检查扫描, 检查过程中逐步加大探头压力, 减少胃肠内气体对扫描结果的干扰, 保证图像的清晰度。对于各脏器出现的病变情况, 仔细观察相关病灶的大小、形态、性质以及与周边组织间的关系, 作出判断。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 根据检查申请单上所列项目有选择地进行检查。实验组患者均接受全面腹部超声检查, 对腹腔主要脏器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胃肠道、肝胆胰脾、阑尾、肾、输尿管、膀胱、子宫附件等, 阑尾作为必查项目如不能明确诊断, 应进行针对性深入检查。所有超声检查结果均与其临床最终诊断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对比
见表1。
2.2 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
对照组诊断符合102例, 符合率79.7%, 实验组诊断符合116例, 符合率90.6%, 组间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一般而言, 任何一种急腹症在超声检查中都会出现相对独特的声像特征, 这也是超声检查可做为此类疾病诊断手段的理论依据, 超声医师在对相关脏器进行检查后即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对于不同病因和年龄段的急腹症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4]。
急腹症涉及脏器范围较广, 在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够典型的情况下, 有选择性进行片面检查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现象[5]。全面腹部超声检查要求医师扩大检查范围, 及时对诊断做出修正, 对患者腹部脏器状态与腹痛间的关系做出全面评价, 利于不典型病例的检出。传统的超声检查内容基于临床医师通过患者症状体征及体格检查对急腹症病因所作出的判断, 但由于急腹症患者一般起病急、症状重, 常无法配合医师进行体格检查, 并准确地对疼痛部位进行描述, 因此影响了临床医师的判断正确率, 而超声医师一般情况下只检查申请单上的所列出的检查部位, 很少进行全腹检查, 在此种情况下如果临床医师的最初判断有误, 则导致漏诊误诊现象[6,7,8]。在该组中有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在传统腹部检查中未发现阑尾病变, 行全面腹部超声检查时发现病变阑尾, 将其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该组研究结果最终显示,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组诊断符合116例, 符合率90.6%, 显著高于传统超声检查组102例 (79.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事实证明, 若传统的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为阴性结果, 往往会误导临床医师判断失误、再次选择对其他系统进行超声检查或转而选择CT、MRI等较昂贵的影像学检查方法[9]。若能事先使患者接受全面腹部超声检查, 及时获知患者腹部脏器的整体情况, 便可帮助临床医师及时做出正确判断, 能够避免再次检查, 从而减轻患者的精神与经济负担。
与传统的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相比,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的特点与优势主要在于: (1)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并非简单的选择性检查的叠加与组合, 而是在全面检查的前提下突出重点, 重点检查与腹痛相关的疾病, 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泌尿系统结石、急性附件炎、黄体破裂、宫外孕等。 (2) 超声医师的作用由被动变为主动, 不仅仅是作为临床医师诊断结论的验证者, 而是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独立做出诊断, 避免因病变部位典型超声影像表现或症状体征的缺席而出现漏诊或误诊。
由于急性阑尾炎在各类疾病中最为常见且临床误诊率较高, 因此, 对每位急腹症患者都应常规检查阑尾。但由于阑尾检查难度较大, 大多数超声医师在临床医师未明确将阑尾列为检查项目的情况下都不会主动去检查阑尾, 很容易延误诊断从而造成穿孔, 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0]。该组研究中, 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出现4例急性阑尾炎漏诊, 而在全面腹部超声检查中只有1例发生误诊。其次对于急腹症中占有较高比例的泌尿系统结石和妇产科疾病而言,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也远高于传统的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
综上所述, 与传统的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相比,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避免发生漏诊误诊现象, 在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同时又具有便捷、无创等优点。其可作为急腹症常规检查, 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许茹.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7) :1552-1553.
[2]刘晓.普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腹腔镜的应用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1) :1461-1462.
[3]任海云.在小儿急腹症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35) :78-79.
[4]郭朝锋, 王晓静, 薛洁, 等.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12) :920-923.
[5]范震岩.小儿急腹症诊断中超声影像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3 (22) :36-37.
[6]张晓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9) :150-151.
[7]卢伟军, 赖小伟, 汤培芬, 等.超声与多层螺旋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9) :1499-1501.
[8]李家源.影像学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5) :59-61.
[9]周大庆.病史询问在外科急腹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2) :351-352.
超声检查在腹部急诊中的诊断价值 篇2
2006年3月~2007年4月腹部急诊B超患者241例,年龄3~82岁,男138例,女103例,其中外伤性急诊患者84例,急腹症患者157例。
使用仪器:Acuson128XP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
检查方法:常规腹部、泌尿、妇科等检查体位及扫查方法,对外伤患者各脏器的形态、大小、包膜的完整连续性、内部回声等仔细观察,常规探查腹腔是否有积液。
结 果
外伤性急诊患者84例中,脾脏损伤9例(合并腹腔积液4例),肝脏损伤5例(合并腹腔積液1例),肾脏损伤5例,膀胱破裂1例,腹腔积液2例(后经手术证实1例为肠系膜血管损伤,1例为肠管破裂合并膀胱破裂)。
急腹症患者157例中,急性胆囊炎和(或)胆结石39例,肾积水或泌尿系结石24例,先兆流产10例,异位妊娠9例(经手术证实),胰腺炎4例,胃扩张2例,胎死宫内2例。
讨 论
腹部实质性脏器的损伤最多见的为肝、脾、肾脏的损伤,可以是实质与包膜同时损伤,也可是实质内的挫裂伤(包膜下血肿及实质内血肿)。
腹腔有一些组织的损伤一般超声检查不能直接发现。本文中1例腹腔积液患者,肝胆胰脾肾均未见明显异常回声,仅在腹腔内探及明显游离液体,很难明确损伤部位及脏器,如后经手术证实肠系膜血管损伤。
腹部空腔脏器损伤,如膀胱破裂有时可直接显示损伤部位。对骨盆骨折的外伤患者如若显示不清,可向膀胱内一边注入生理盐水一边扫查,一般可发现膀胱破裂部位;肠管破裂因胃肠道内容物及气体进入腹腔,也可探及到腹腔积液浑浊,膈下游离气体可受体位、探查手法及经验等因素影响。
在急诊超声检查中最常见的是胆囊炎、胆结石,胆囊炎胆结石表现为胆囊体积增大,以前后径增宽为主,薄壁或厚壁均可见,囊内有单发或多发结石,呈游离状,也可嵌顿于胆囊颈部,同时也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内外胆管扩张。
以往泌尿系结石以静脉肾盂造影及腹部平片检查为主,随着超声检查的普及及发展,超声检查泌尿系结石特异性好,阳性率高,不仅可以显示结石部位,而且还可提示积水程度。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的急腹症之一,表现为子宫轻度增大,附件区肿块,子宫直肠窝、盆腔积液等,能在肿块内显示妊娠囊是诊断异位妊娠的确凿证据,本文9例宫外孕中只有1例于子宫左侧探及孕囊回声,内可见胚胎及胎心搏动。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检查仍以其方便、经济、无创、快捷等优点成为现代医学影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急诊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无论是外伤还是急腹症患者,超声都是首选的检查手段。
尤其是外伤后腹腔空腔脏器的损伤,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不多,在排除实质脏器损伤后,结合腹腔积液特点,可提出可能诊断,再结合其他检查加以验证。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急腹症患者2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122例, 其中男71例, 女51例, 年龄4~70岁, 平均年龄 (45.0±2.6) 岁;观察组患者123例, 其中男65例, 女58例, 年龄5~73岁, 平均年龄 (36±10.3)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型号为Hitachi7000, 探头型号:4~9 MHz的腔内探头、5~13 MHz的线阵探头, 2~5 MHz的凸阵探头。
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面腹部超声检查, 检查的主要项目包括:阑尾 (主要是急性阑尾炎) 、盆腔、腹腔、子宫附件、输尿管、膀胱、胃肠道、肝胆胰脾肾等, 对腹部的主要脏器做一个全方位的评估, 将检查重点放在和急性腹痛有关的疾病类型方面, 比如阑尾如果不能确诊, 应该再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腹部超声检查, 项目根据医生的选择性检查肝胆胰脾肾、腹腔、盆腔、阑尾子宫附件、膀胱、输尿管等。对照组患者对于医生是否进行更广泛的检查不加以干涉。超声检查时间:即检查开始到检查结束的时间段, 如果进行多次超声检查的患者应该将每次检查的时间进行累加;诊断时间:即医生接诊直到诊断结果出来的时间段, 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均要和最终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而临床诊断结果是以长期的临床随访得出的结果为准。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检查时间, 检查时间包括患者开始检查 (上检查床) 到检查结束 (下检查床时间) ;诊断时间, 即患者在接受诊断到诊断结果出来的时间段;符合率指的是患者检查诊断结果与确诊结果的符合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有7例不符合的情况, 对照组患者有17例患者出现不符和的情况, 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31%、86.07%,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平均检查时间为 (16.38±1.33) min, 平均诊断时间为 (2.01±1.40) h;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检查时间为 (10.13±4.32) min, 平均诊断时间为 (2.68±1.74) h,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两组患者的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中超声诊断阑尾炎患者35例, 漏诊1例, 所占比例为2.86%34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 因此在临床医师选择性检查时排除检查;对照组患者的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30例, 经二次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出的患者5例, 经三次超声检查时诊断出的患者2例, 漏诊6例, 所占比例为20.0%, 两组患者的漏诊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940, P<0.05) 。
3 讨论
通过全面的腹部超声检查, 医师能够将患者腹部的脏器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 然后再根据检查结果逐项进行排除, 该种诊断方法能够使医生在检查过程中找出非典型的病症, 比如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腹部疼痛检测出阑尾异位, 本次研究过程中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诊断符合率和诊断时间两方面优于传统的超声检查, 观察组患者有7例出现误诊或者漏诊,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的误差率为5.69%。传统超声检查是根据医生对于患者病情的判断人为的缩小检查范围, 该种检查方法一方面要求医生要有丰富的临床检查治疗经验, 同时对于患者的病情描述要非常准确, 否则很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情况, 本次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患者有17例出现误诊或者漏诊, 误差率为13.93%, 相比之下传统的选择性超声诊断的漏诊率较高, 因此非常容易延误患者的病情, 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研究资料表明, 如果选择性腹部检查项目没有包括病变的脏器或者部位, 那么在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时, 为了求得准确的病因医生往往会采用其他辅助检查手段和二次检查;而全面腹部超声检查, 将腹腔内所有的脏器全部进行扫描, 医生能够掌握患者所有情况, 然后病因也一目了然, 节约了检查和诊断时间,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同时在检查过程中还能发现其他严重疾病, 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2,3]。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的优点:①超声医师完全可以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独立诊断, 同时根据正常的声像图对病症进行排除。②全面腹部超声检查能够全面而又突出重点的对腹部实施检查, 同时检查时间非常快, 能够全面的呈现导致患者腹痛的所有病症[4]。
综上所述,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由于检查项目多, 所以检查时间较传统的超声检查时间稍长, 因此可能会增加医生的工作量, 但是急腹症的患病率在临床中发病率非常低, 因此医生进行检查时都可以接受, 另一方面该种检测手段大大降低了医生的诊断时间, 而且诊断的符合率明显提高, 因此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春英.腹部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3, 13 (2) :264.
[2]张富, 周芳, 谢学健.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常见急腹症诊断价值的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 23 (19) :91-93.
[3]王颖.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15) :2991-2992.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 篇4
关键词:急腹症,全面腹部超声,腹部超声检查
临床上急腹症较多发, 通常以腹部病理改变为主要表现特点, 兼有全身性病理反应[1]。该病会引起全身性反应并且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目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手段有超声、X线、CT、MRI等, 其中以超声诊断应用频率最高。近些年来关于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和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评价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次试验旨在探究急腹症采取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 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式,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30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急腹症诊断标准[2]。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150例。对照组中, 男性77例, 女性78例, 年龄16~52岁, 平均年龄 (39.33±7.12) 岁;试验组中, 男性78例, 女性72例, 年龄17~53岁, 平均年龄 (39.76±7.23) 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两组均采用Hitachi7000、Hivision Preiru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 根据申请医师所选择的检查项目如肝胆胰脾、肾输尿管膀胱、子宫附件、阑尾、盆腔、腹腔等项目进行检查[3] (即由临床医师主导的、传统的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4,5]) 。试验组患者采用全面腹部超声方法检查, 其核心是超声医师在临床医师给定检查项目的基础上结合患者超声表现及症状增加存在其他可能性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全面检查患者腹腔内部的主要器官, 除对照组检查范围之外还须检查包括淋巴结及其他和急腹症相关性较强的部位。
1.3 观察指标[6,7,8]
1.3.1 临床诊断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每一种急腹症类型的例数, 诊断包括病理诊断和超声诊断, 通过两者的对比, 计算每一种急腹症类型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符合率=符合例数/每一种急腹症总例数) 。
1.3.2 临床时间指标。
包括两项内容———超声检查时间和诊断时间, 前者是指超声科医生开始进行超声检查至检查结束的时间, 后者是指主治医生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开始诊断至诊断结束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平均诊断符合率为90.67%, 高于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 (74.6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检查时间和诊断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检查时间为 (15.66±2.32) min, 明显长于对照组的 (9.88±3.67)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试验组诊断时间为 (2.01±1.21) h, 短于对照组的 (2.78±1.37)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3 讨论
研究表明, 超声检查急腹症可获得独特的超声图像, 对急腹症有较高的甄别意义[9]。全面腹部超声检查首先明显扩大了急腹症患者的检查范围,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或者纠正主治医生对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判断, 有效降低了漏诊率和误诊率。通过病例的搜集分析可以发现, 传统方法不能涵盖患者腹部准确病变部位, 比如CT或者MRI等, 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延误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因此, 全面超声检查更加注重对急腹症患者的整体性把握, 尤其在重点检查部位和医生初步诊断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下, 全面检查优势更加明显。全面腹部超声检查较传统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具有显著的优势: (1) 全面腹部超声不是选择性超声检查的机械相加, 而是要全面检查的同时明确重点项目。首先检查的重点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腹痛类型, 比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等急腹症, 其次全面的检查可以更加明确病变部位, 排除其他部位确实无病变; (2) 全面超声检查其核心是超声医师在临床医师给定检查项目的基础上结合患者超声表现及症状中存在其他可能性的检查项目, 此时超声医师具有主动地位, 不仅是验证者, 更是独立诊断者[10,11,12]。本研究中, 对照组和试验组中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有23例和25例, 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91%和92.00%, 临床研究表明该病在急腹症中的误诊率较高, 发生误诊的严重后果为阑尾炎穿孔, 对于患者生命安全威胁性极高, 因此阑尾是超声检查的必查项目。表1中还表明急腹症中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和肠道肿瘤采用传统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也偏低, 分别为66.67%、75.00%, 如果仅仅依靠医生的主观性选择而涵盖到肠系膜淋巴结炎和肠道肿瘤检查的可能性较低, 因此可能导致漏诊的发生。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在本次试验中, 试验组的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首先是诊断符合率方面, 试验组中, 肠道肿瘤、胃肠道穿孔、肠梗阻、肠套叠、卵巢肿瘤破裂以及黄体破裂六项急腹症的诊断符合率均达到了100%, 总的诊断符合率为90.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7%。其次是时间指标方面, 试验组的检查时间和诊断时间分别为 (15.66±2.32) min、 (2.01±1.21) h, 较之于对照组诊断时间明显缩短, 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 对于急腹症采用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更高, 检查时间较长, 但是明显缩短了诊断时间,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朝锋.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6 (12) :920-923.
[2]郭梁.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3 (1) :56-57.
[3]李世樱.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前言杂志, 2015, 5 (7) :39-40.
[4]朱振华.浅谈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诊断急腹症方面的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 (10) :52-53.
[5]谢朝晖.螺旋CT与CR腹部平片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 2014, 20 (4) :109-110.
[6]狄红艳.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常见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26) :3549-3550.
[7]沈会丽.分析急腹症患者行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6, 3 (12) :2376-2378.
[8]卢伟军, 赖小伟, 汤培芬, 等.超声与多层螺旋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9) :1499-1501.
[9]STAMMBERGER HR, KENNEY DW.P aranasal sinuses:Anatomic terminology and nomen clature[J].Ann Oto Rhinol Laryngol, 2011, 167 (suppl) :7-16.
[10]李世樱, 何庆兰.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 7 (5) :39-42.
[11]KHAN MA, COM BSCS, BRUNT EM, et al.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cann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Ann Nucl Med, 2009, 14 (2) :121-126.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急腹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7-78岁,平均年龄为(34.55±20.45)岁;其中外科急腹症11例、内科急腹症10例、妇科急腹症9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8-79岁,平均年龄为(34.88±21.38)岁;其中外科急腹症12例、内科急腹症11例、妇科急腹症7例。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伴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具有开放性腹部损伤者。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采用迈瑞彩超机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凸阵探头频率为2-5MHz,线阵头频率为5-13MHz,腔内探头频率为4-9MHz。在进行盆腔检查时需用导管注入生理盐水以充盈膀胱。所有患者取仰卧位,观察组行全面腹部超声检查,脏器官有胆、胰、肝、胃肠道、脾、阑尾、输尿管、肾、盆腹腔,女性患者还需检查子宫附件。对照组单纯行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脏器官主要为肝、胆、脾、胰或盆腔、肾输尿管、膀胱或阑尾。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符合率观察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超声诊断时间和临床诊断时间
观察组超声诊断时间长于对照组,临床诊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延迟诊断率和选择其他检查方式发生率
观察组均一次性完成超声检查,延迟诊断率为0%;对照组出现5例二次腹部超声检查、2例三次腹部超声检查,延迟诊断率为23.33%(7/3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2例选择CT、X线检查,占6.67%(2/30),对照组6例选择CT、X线检查,占20.00%(6/30),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急腹症患者的各脏器官病变性质主要有炎性、穿孔性、破裂型以及出血性等。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腹痛,并且依据神经支配和传导途径可分为内脏性腹痛、躯体性以及感应性腹痛。在对此类患者进行诊断时需有效定位,对疾病性质和病因进行准确诊断[4,5]。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前面腹部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其原因主要为全面超声检查可有效增大诊断范围,对患者机体各部位进行全面排查,对可疑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因此诊断准确率更高。而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的范围小,发生漏诊和误诊率较高。本研究中,观察组超声诊断时间长于对照组,临床诊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全面超声检查的检查时间更长,其与扫描范围更广,扫描项目更多相关。观察组延迟诊断率和选择CT、X线检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与耿保阳[6]等研究结果相似。说明观察组延迟诊断率低,并且可有效降低再次使用其他诊断措施的概率。
综上所述,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应用于急腹症临床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缩短临床诊断时间,降低延迟诊断率和选择其他检查方式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海波,贾晓娟,周娅.阴式探头经直肠探查在无性生活史青春期女性妇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4):110-112.
[2]张利,彭清海.妇科急腹症患者采用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02):246-248.
[3]王琳,郭燕鑫.经腹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妇产科急腹症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1):2078-2080.
[4]张华伟.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健康前沿,201 5,23(11):90-91.
[5]王春华,禄琴梅,黄叶,等.经腹部及阴道超声联合应用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2):3686-3687.
全面腹部超声对急腹症的诊断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1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入院编号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50例, 观察组51例。对照组中27例为男性, 23例为女性, 年龄7~78岁, 平均年龄为 (35.5±20.4) 岁, 其中15例为妇科急腹症, 20例为内科急腹症, 15例为外科急腹症;观察组中26例为男性, 24例为女性, 年龄10~77岁, 平均年龄为 (35.6±20.6) 岁, 其中14例为妇科急腹症, 22例为内科急腹症, 14例为外科急腹症。两组的疾病类型和性别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运用飞利浦HDI400型超声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 通常情况下, 线阵探头和凸阵探头的频率分别为5~13 MHz和2~5 MHz, 检查前, 将300 m L生理盐水注入盆腔导管内, 使膀胱保持充盈状态。对照组主要给予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 将申请医师选择的检查项目作为基本依据, 对阑尾、肝胆胰脾、腹腔、肾输尿管膀胱或者盆腔进行选择性检查。观察组则运用全面腹部超声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肾脏、肝胆胰脾、输尿管、胃肠道、盆腹腔以及阑尾等, 对于女性患者, 还需要对子宫附件进行检查, 如果初步检查无法确定病因, 还需要进行针对性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以下2点: (1) 诊断符合率。患者经超声诊断后, 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判断依据, 对两组的超声诊断符合率进行计算; (2) 超声检查时间。开始超声检查至结束检查时间; (3) 临床诊断时间。从患者就诊到确诊时间, 包括临床诊断和超声检查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 运用 (±s) 来表示计量资料, 运用t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 运用%表示计数资料, 运用χ2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超声诊断符合率对比:
两组均顺利完成检查,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 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诊断时间对比: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 观察组的超声诊断时间明显较长,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临床诊断时间较短,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急腹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 通常情况下, 如果将学科类别作为基本依据, 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分别是妇科、内科、儿科以及外科;如果将病变性质作为基本依据, 则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一般包括穿孔性、炎性、梗阻性、破裂、损伤性、出血性以及绞窄性等[2]。急腹症患者发病后, 临床特征以急性腹痛为主, 由于传导途径和神经支配的不同, 腹痛的类型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比较常见的有感应性腹痛、内脏性腹痛以及躯体性腹痛等[3]。当前临床上在诊断急腹症时, 通常坚持“定因诊断、定性诊断、定位诊断”的基本原则, 要求“快、准、稳”, 患者入院后, 需要询问患者的病史, 并将患者的病史资料作为诊断的基本前提, 但是由于患者的病因复杂, 所以还需要运用相关辅助检查手段, 包括腹部超声检查、CT检查等[4]。在本次研究中,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但是超声检查时间长, 其原因主要为:全面腹部超声检查以全面检查为基本前提, 检查范围广, 临床医师与患者的体格检查、临床表现以及病史相结合,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 虽然延长了超声诊断时间, 但是缩短了临床诊断时间,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避免再次运用X线或者CT检查。由于急腹症具有病情严重、起病急等特点, 再加上涉及较多的脏器, 临床特点缺乏典型性特征, 如果单纯对患者进行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 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概率较高[5]。临床研究资料表明, 全面腹部超声能够使检查范围扩大, 及时更正初诊医师的判断, 全面评价患者发生腹痛与腹部脏器病变的关系, 从而降低发生误诊或者漏诊的风险[6]。此外, 相比较选择性腹部超声而言, 全面腹部超声还可以将患者的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作为基本依据, 准确判断患者病情, 提高诊断符合率。
综上所述, 临床上运用全面腹部超声对急腹症进行诊断, 不仅可以缩短临床诊断时间, 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为临床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马澜竹.全面腹部超声诊断急腹症的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 (5) :43-44.
[2]朱振华.浅谈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诊断急腹症方面的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3 (10) :52-53.
[3]李世樱, 何庆兰.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电子版) , 2015, 7 (5) :39-41.
[4]屈德丽, 邓雪颖, 薛尉佳.分析急腹症患者采用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意义[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 (19) :3837-3838.
[5]Schultz H, Qvist N, Mogensen CB, et al.Discharge from an emergency department observation unit and a surgical assessm-ent unit:experienc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abdominal pain[J].J Clin Nurs, 2014, 23 (19) :2779-2789.
超声检查在腹部外伤中的应用体会 篇7
关键词:超声检查,腹部外伤
在急诊急救工作尤其是外伤抢救过程中, 腹腔脏器损伤受损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一旦诊断确立, 患者需急诊手术治疗, 现就白城市洮南神经精神病医院2002年以来超声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符合率, 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
为白城市洮南神经精神病医院2002年至2011年诊治的腹部外伤患者36例, 包括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及转院的患者 (即所有能随访得到结果的患者) , 其中肝破裂10例, 脾破裂18例, 肾挫裂伤5例, 胃穿孔1例, 2例腹腔可见液性暗区, 未见明确脏器损伤。患者多因车祸、坠落、挤压、刀刺等伤及腰腹部, 病程长短不一, 病情轻重不等, 临床表现为不同部位的压痛而进行超声检查, 使用飞利浦HD3及尖端影像彩色多功能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MHz。
1.2 分析标准
完全符合超声明确诊断为该病者与手术后结果相符;基本符合指超声诊断提示间接征象, 如腹盆腔积液 (血) 等。
2 结果
从腹腔脏器损伤与手术结果可以看出来, 诊断符合率最高者为脾破裂和肝破裂, 其次是肾损伤, 再次是空腔脏器损伤。损伤原因有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 直接损伤又分为顿挫伤和锐器伤。顿挫伤多为车祸、坠落、殴斗等所致;锐器伤均为打架斗殴直接用凶器刺伤所为。
3 讨论
3.1 脏器损伤声像图改变
(1) 形态和局部改变:脏器损伤因损伤程度和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 脏器损伤后短时间内会增大、形态异常, 如形态饱满、边缘圆顿;局部包膜损伤者可出现包膜缺损或突出, 壁厚呈双边常提示脏器存在水肿;脏器边缘有暗区或内部回声不均匀。 (2) 内部回声改变:受损器官内部回声改变各有其特点, 肝、脾、肾等实质性脏器损伤时常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 中等回声, 高回声, 混合回声等多种形态的回声, 多为条形、楔形或不规则形;包膜下血肿常在脏器边缘部位包膜下出现液性暗区, 形成血块时出现局部不规则增强的团块或条形回声;空腔器官如胃、胆囊、膀胱、子宫等穿空破裂时, 局部被大网膜包裹形成不规则、不均匀增强团块回声[1]。 (3) 损伤的器官因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原因不同声像图表现亦略有不同。相当一部分患者中无法显示特征性表现, 只能根据间接征像和病史及参考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当外伤患者盆腹腔肝脾间隙、髂窝等处出现包块、小网膜囊积液 (血) 或盆腔膈下出现游离气体及假性囊肿形成, 破裂口处嵌入增强回声等声像图表现, 应首先考虑脏器损伤[2]。
3.2 漏误诊原因
综上分析漏误诊原因主要为: (1) 损伤小, 未见明显的直接征象; (2) 出血量少未能发现间接征像; (3) 了解病史不详细, 未能很好分析其他临床检查结果; (4) 仅按申请单上医嘱检查, 未能扩大检查范围; (5) 在没有直接征像和间接征像时盲目诊断; (6) 检查时不仔细, 未能重视相关检查结果; (7) 发现可疑征像未溯本求源; (8) 调整仪器状态欠佳, 未能有效利用仪器的各种功能, 致使处于超声远场的微小病灶漏诊; (9) 扫查技巧不全面, 在扫查过程中应不断变换扫查和改变声束方向, 将远场变成另一个切面的近场, 可清楚显示各脏器全面图像, 减少漏、误诊[3]。
3.3 超声诊断在腹部脏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诊断以直观、无损、经济、方便、结果快并可反复多次检查, 对腹腔实质性器官破裂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因此超声医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耐心细致询问病史及受伤时间和部位, 倾听患者主诉, 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 对受伤部位、重点部位作多切面、多方位检查; (2) 检查范围不能局限于申请单上所列部位, 应当全腹检查; (3) 腹部损伤时偶伴多脏器损伤, 检查时不能只满足于一处受伤部位的发现而遗漏其他脏器的损伤; (4) 受伤时间短的患者当时未发现异常, 也不能掉以轻心, 而应随时观察定期随访, 有利于迟发性脏器破裂的检出[4]; (5) 对肝脾外伤保守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做超声定期观察, 主要观察腹腔出血情况, 如腹腔内无回声区宽度进行性增加则必须行手术治疗, 无回声区宽度不增加或减少则可继续保守治疗。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1023-1024.
[2]赵长林, 朱玉红, 陈金春.彩色B超诊断143例腹腔脏器破裂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5, 7 (2) :123-124.
[3]何静.超声检查在腹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5, 7 (5) :353-354.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160例受检查者纳入本次研究样本。160例研究对象中,年龄34~68岁,平均(42.5±5.5)岁。160例研究对象主要因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排液以及经期异常等问题来院治疗。大部分患者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的现象,存在经期异常的问题,部分研究对象有下腹疼痛,对其下腹部进行检查可发现包块等。有60例患者属于绝经患者,其余100例患者属于未绝经患者。160例研究对象中手术治疗116例,其余44例接受刮宫治疗,160例研究对象结束治疗后均接受标本采集,同时进行病理学检查。
1.2 方法:
选择飞利浦HD-11超声诊断仪针对160例研究对象开展腹部超声检查,将诊断仪的探头频率调整为3.5MHz。引导患者选择平卧位,在该体位下接受相关临床检查,正式开始检查工作前,综合分析患者实际状况,保持患者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在对患者进行平扫检查时,应针对患者子宫开展常规检查,观察患者子宫形态,记录患者子宫大小以及内膜等信息,确认其子宫有没有肿块存在,重点检查患者子宫内膜实际厚度,记录具体的子宫内膜回声信息。同时,检查研究对象子宫内部有无团块存在,如发现团块,对其具体大小、回声以及边界等进行全面观察,并详细记录相关信息[1]。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数据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检查结果:
160例研究对象中,有16例研究对象腹部检查结果显示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宫腔内部出现增强回声区,或者存在减弱回声区,患者子宫在形态方面存在不规整的特点,患者子宫内膜出现严重增厚,患者宫腔线存在不规则回声。本研究中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有78例,此类患者子宫内膜存在不规则增厚现象,患者回声杂乱,存在囊状回声,患者子宫形态相对较为饱满。本研究中属于子宫内膜炎的患者有20例,此类患者接受超声检查后发现,其子宫体出现增大现象,患者宫腔内部有存留物质,其残留物质存在强回声或者低回声反应,患者子宫内膜线出现粗化反应,其宫腔内部存在液体,不存在回声区,患者子宫壁没有出现显著改变。本研究中子宫内膜息肉20例,该类患者宫腔内部有不均匀的强回声反应,存在团块物质,一般表现为水滴状团块,患者子宫内膜出现增厚现象,同时存在不对称的问题,部分患者存在宫腔积液的问题。本研究中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6例,其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宫腔分离,可观察到中等回声团块,对团块具体边界进行观察可见其边界比较清晰,向宫腔方向突出。
2.2 超声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对比:
子宫内膜增生的腹部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的有92.3%,子宫内膜息肉腹部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的有86.7%,子宫内膜炎的腹部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的有91.0%,子宫肌瘤以及子宫内膜癌的相符率分别为84.6%和80.0%,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增生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其他疾病。
3 讨论
子宫内膜病变指的是出现在子宫内膜的病变,此类病变属于区域性病变,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其分为炎症、肿瘤、损伤以及癌变等不同类型。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群子宫内膜厚度小于10mm,绝经之后其子宫内膜厚度会出现适当减小,通常会小于5 mm[2]。近年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女性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子宫内膜病变发病率日益上升,其他子宫内膜病变发病率也不断提高。现阶段,对于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诊断十分重要,通过采用超声检查手段,可以提高病变检出率,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3]。本研究结果显示,160例研究对象中,有16例研究对象腹部检查结果显示为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患者78例,子宫内膜炎患者20例,子宫内膜息肉20例,子宫肌瘤患者26例。对于子宫内膜增生的腹部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的有92.3%,对子宫内膜增生的诊断准确率最高。本研究结果与潘俊腾等[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意味着,对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腹部超声检查有极高的灵敏度,诊断准确度较高,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明清.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初步诊断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学,2013,19(1):45-48.
[2]蔡瑜,张萍.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8):1055-1056.
[3]赵君萍.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比较[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7):120-121.
相关文章:
安全工作全面提升方案02-18
牙克石市第六小学2016年秋季开学专项督导自查报告02-18
二公司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月”活动02-18
机车全面检查改范文02-18
全面加强医院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研究02-18
科学教育方法02-18
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