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竞赛题及答案

关键词: 经类 水方 竞赛题 茶叶

国学竞赛题及答案(共6篇)

篇1:国学竞赛题及答案

茶有醒酒的功能。√ 据《茶经》,水方的容量是一斗。√ 陆羽幼时被杭州西湖边的和尚收养。× 按四部分类法,《茶经》属经类。×

陆羽是竟陵人,也即今天的湖北天门人。√

陆羽认为,芽叶成卷状的茶叶品质要比芽叶舒展平直的好。√

据《茶经》可知,煮茶以江水为上。× 据《茶经》,茶叶制作不精,反而会致病。√ 交床主要用于支起釜 √

陆羽认为饮茶可以“荡昏寐”,即可以令人神智清醒。√ 扑主要用于焙干茶叶。×

《茶经》中对当时人们习惯的饮茶方法——“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提出了批评,陆羽认为这样的茶如同倒在沟渠中的废水。

焙茶的棚一般分三层。×

陆羽认为,煮茶以井水为下。

√ 一般认为,《茶经》成书于唐朝“安史之乱”之前。× 《茶经》作者陆羽是宋代人。× 扑是竹子做的。√

《茶经》第七章“茶之事”,辑录了自上古神农氏到唐代中叶数千年间有关茶的事,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根据《茶经》记载,陆羽认为煮一升茶水应当分为六碗。× 荠苨可以入药 ×

宋人沈括的《本朝茶法》属于()类茶书著作。

A.专题

B.地域

C.汇编

D.综合

“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荡昏寐,饮之以()。”括号中应填入的字是

A.茶;酒

B.汤;酒

C.酒;茶

D.汤;茶

据《茶经》,半干的茶应放在()焙烤。

A.上棚

B.中棚

C.下棚

D.交床

据《茶经》,“夹”可以

A.保持茶叶的色泽。

B.保证茶叶的完好。C.增加茶叶的香味

D.延长茶叶的贮存期

《茶经•七之事》引《枕中方》,说苦茶和()一起炙烤,可用来治疗多年的瘘疮。

A.蜈蚣。

B.蝉翼

C.蛇蜕

D.蝎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第一个“明”的意思是

A.显明

B.明白

C.明亮

D.明显

据《茶经》,用银铸造釜的弊端是

A.易碎

B.易污。

C.侈丽

D.不洁

据《茶经》,铸造釜时,内侧抹土是为了

A.便于吸热。

B.增加摩擦

C.利于茶香。

D.易其摩涤

据《茶经》,鹾簋的揭是()做的 A.瓷

B.木

C.竹

D.铁

据《茶经》,“夹”是用来()的 A.采茶

B.炙茶

C.运茶。

D.贮茶

茶的形状千姿百态,根据《茶经》推断,下列不属于上品的是

A.如霜荷者

B.如胡人靴者

C.如浮云出山者

D.如犎牛臆者

据《茶经•七之事》所引《广雅》,想煮茶喝,先

A.风干,使其变得干爽

B.炙烤,使其变为红色

C.水浸,使其去掉浮尘

D.捣碎,使其变成粉末

《茶经•七之事》引《孺子方》,说苦茶和(B)一起煮服,可治小孩无故惊蹶。

A.桔梗

B.葱须

C.韭菜

D.艾叶

据《茶经》,巴山峡山的“穿”是()为之。

A.编芦苇

B.剖竹。

C.纫穀皮。

D.刊木。

《茶经•茶之源》论茶生长的土地,“上者生(),其次生(),下者生()。”括号中依次应填入的选项是

A.阴林 坡谷 烂石

B.栎壤 黄土 烂石

C.黄土 坡谷 栎壤

D.烂石 栎壤 黄土

据《茶经》,寿州瓷黄,故茶色

A.红。

B.紫

C.黑。

D.青

据《茶经•七之事》引《宋录》,王子尚拜访昙济道人于

A.三台山

B.玉峰山

C.八公山

D.灵鹫山

《茶经•七之事》引傅巽《七诲》,没有提到

A.黄梨

B.石蜜

C.朱橘

D.杨梅 《茶经》描写煮茶沫饽的变化,没有使用()作为喻体

A.浮云

B.青萍

C.波纹

D.枣花

据《茶经》,铸造釜时,内侧抹土,主要是利用其()的特性。

A.滑。

B.软

C.粗。

D.易碎

据《茶经》,越州瓷宜茶,茶作

A.紫色

B.黄色

C.红色

D.白红之色

陆羽认为茶叶的制作,从采摘到封存,一共要经过几道工序?

A.五

B.六

C.七

D.八

陆羽认为,杭州出产的茶叶是几等品?

A.上

B.次

C.下

D.又下

《茶经•七之事》引《桐君录》提及几种可以代替茶的植物,下列不属于其中的是

A.木槿花

B.瓜芦木

C.天门冬。

D.大皂里

《茶经•七之事》引《艺术传》,说单开道所服药有()之气。

A.菊、桐、桂。

B.茶、松、蜜

C.菊、桂、茶

D.松、桂、蜜

以下四位唐代人中,《茶经》卷七“茶之事”涉及到的是

A.唐太宗

B.李勣 C.李白

D.杜甫

据《茶经》,巾是以()为之

A.毛线布。

B.粗绸布。

C.粗丝绵。

D.蚕丝缎

《茶经》认为,好茶水是什么颜色?

A.无色

B.淡黄

C.绿色

D.暗红

据《茶经•七之事》,一位老妪以卖茶所得钱散给孤贫乞丐,此事载于

A.《广陵耆老传》。

B.《搜神记》

C.《宋录》。

D.《桐君录》

纸囊的作用主要是

A.防止茶香散失

B.防止虫子蛀茶

C.防止茶叶被污

D.防止茶叶受潮

公元758年,陆羽旅居升州,寄居在的意思是

A.鸡鸣寺

B.栖霞寺

C.钟山寺

D.灵应寺

据《茶经》,用银铸造釜的好处是

A.干净。

B.轻巧

C.耐用。

D.实惠

以下哪种不属于《茶经》中记载的茶具

A.灶

B.穿

C.承 D.壶

都篮内侧的竹篾作

A.矩形

B.三角方眼

C.圆眼

D.椭圆

据《茶经•七之事》,“寂寂掩高阁,寥寥空广厦”引自

A.司马相如《凡将篇》。

B.左思《娇女诗》

C.鲍令晖《香茗赋》

D.王微《杂诗》

《茶经•七之事》引《夷陵图经》提及产茶的山名,下列不属于其中的是

A.黄牛

B.荆门

C.女观

D.玉峰

《茶经》说风炉设三格,其中一格有翟。翟指

A.毛翎

B.木炭

C.水鸟

D.火禽

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属于()类茶书著作。

A.专题

B.地域

C.汇编

D.综合

《茶经》提到因六气过度而得疾病,即“六疾”。所谓六气,不包括

A.阳。

B.雨

C.明。

D.云

《茶经》说煮茶时,“其沸,如鱼目”。“鱼目”指

A.茶末

B.气泡

C.水汽

D.水珠 生在哪种地域的茶树被陆羽认为较好?

A.山石经长期风化而形成的山间土壤。

B.砂质土壤

C.黄土中

D.肥沃的黑土中

“篣筤”为《茶经》中所列举的几种茶具,下面注音正确的是。

A.báng liáng B.páng láng C.páng liáng D.báng láng

根据《茶经》记载,白茶山位于

A.杭州

B.绍兴

C.永嘉

D.扬州

《茶经•七之事》引《桐君录》提及几个地方的人好饮茶,下列不属于其中的是

A.武昌

B.庐江

C.岳阳

D.晋陵

《茶经》引《登成都楼诗》云:“芳茶冠六清。”所谓六清,不包括

A.蜜。

B.水

C.醴。

D.浆

下列不是陆羽的别号的是

A.广成子

B.竟陵子

C.东冈子

D.茶山御史

下列属于专题类茶书著作的是

A.余怀《茶史补》

B.冯可宾《茶笺》

C.朱权《茶谱》

D.徐献忠《水品》

据《茶经》,用铁铸造釜的好处是

A.简易。

B.干净。

C.耐用。

D.雅致。

据《茶经》,制作漉水囊的材质包括

A.青竹

B.碧缣

C.红绢

D.翠钿

E.黄木

下列《茶经•七之事》记载的茶人茶事中,与茶的功效有关的是

A.《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B.《尔雅》:“其饮酒醒,令人不眠。”

C.刘琨《与兄子南兖州史演书》:“吾体中溃闷,常仰真茶,汝可置之。”胡

D.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

E.《枕中方》:“疗积年瘘,苦茶、蜈蚣并炙,令香熟,等分,捣筛,煮甘草汤洗,以末傅之。”

据《茶经》,鍑的制作材质包括

A.瓷

B.银

C.石

D.铁

E.铝

据《茶经》,籝包括

A.甑

B.篮

C.盘

D.筥

E.笼

据《茶经》,()两地的“穿”是用竹子制作的。:

A.淮南

B.巴川

C.岭南

D.江东

E.陇西

山水煮茶,以()为上。

A.石池快流者。

B.乳泉慢流者

C.乳泉快流者

D.石池慢流者。

E.湍急涧水。

据《茶经》,采茶人背的籝容量有()数种

A.五升

B.八升

C.一斗

D.三斗

D.二斗

下列《茶经•七之事》的记载,可以让后人初步了解茶叶贸易情况的有

A.闻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为廉事打破其器具。又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困蜀姥何哉?

B.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C.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

D.“今西园卖醯、面、蓝子、菜、茶之属,亏败国体。”

E.寂寂掩高阁,寥寥空广厦。待君竟不归,收领今就槚。

据《茶经》,风炉的装饰包括

A.狮象

B.方文

C.曲水

D.垂蔓

E.连山

陆羽认为茶在什么情况下会导致身体不舒服?

A.茶的采摘时间不对

B.喝茶用的器具不对言。

C.喝茶的时令不对

D.茶的制造工艺不精。

E.茶叶中混入了野草

据《茶经》可知,茶的四大品种

A.粗茶

B.散茶

C.末茶

D.饼茶 E.细茶

据《茶经》,筥一般是用()做的 A.丝

B.竹

C.藤

D.草

E.木

据《茶经》,岭南产茶之地包括

A.福州

B.播州

C.建州

D.韶州

E.吉州

据《茶经》,黔中的()产茶。

A.思州

B.袁州

C.播州

D.夷州

E.费州

下列《茶经》提到的爱喝茶的人,属于晋代的有

A.张载

B.韦曜

C.左思

D.刘琨

E.扬雄

《茶经•茶之源》说人参“中者生上党、新罗”。

×

《茶经》最后一卷名曰“茶之图”,汇集了历代饮茶图。

×

今天的读者无法知晓《晋中兴书》的内容。

×

“黄金满籝,不如一经”一语出自《史记》。试和殿试。

×

《茶经》全书共有十一章。

×

《茶经•茶之源》说人参“下者生高丽”,其中“高丽”是唐朝时周边的一个小国,即今天的韩国。

×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书、世家、列传四个部分,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末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

陆羽逝世于湖州。

×

《晋中兴书》已散佚。

据《茶经》,熟盂的容量是一升。

×

《神农食经》今有《四库全书》本。×

浙江杭州的虎跑泉水适宜煮茶,在五大名泉里位列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南朝女诗人鲍令晖为茶所写的诗为

A.《香茗赋》

B.《雪煎茶》

C.《咏茶》

D.《对茶》 《茶经•七之事》引《神农食经》,说长期喝茶可以

A.固齿养心。

B.护肝润脾

C.有力悦志

D.宁神益智

据《茶经》,木杓一般用()为之

A.枣木

B.松木

C.梨木

D.桃木

《茶经•七之事》所引《凡将篇》,没有提到

A.松果

B.漏芦

C.白芷

D.茱萸

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的哪样道德观为广大茶人所信奉?

A.天人合一

B.和静怡真

C.仁者爱人

D.精行俭德

据《茶经•七之事》所引《广雅》,想煮茶喝,先

A.风干,使其变得干爽

B.炙烤,使其变为红色

C.水浸,使其去掉浮尘

D.捣碎,使其变成粉末

陆羽认为,淮南道出产最好的茶叶在 A.光州

B.黄州

C.扬州

D.滁州

《茶经》说草木并在一起的“荼”字出自

A.《本草》

B.《开元文字音义》

C.《尔雅》

D.《玉篇》

陆羽曾参与编撰颜真卿主编的 A.《历代人物志》

B.《吴兴志》

C.《切韵》

D.《韵海镜源》

据《茶经》,荆州的茶叶主要生于(江陵)县山谷。

A.麻城

B.黄山

C.宣城。

D.黄梅

下列不属于《茶经》篇目的是

A.之饮

B.之事

C.之造

D.之时

下列出自《茶经》的是

A.若杭湖心水,吴山第一泉,郭璞井,虎跑泉,龙井,葛仙翁井,俱佳.B.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C.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

D.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造者味佳

陆羽出演过参军戏。

×

巴川峡山的穿是竹子做的。

×

据《茶经》可知,茶当作饮料始于颛顼。

×

陆羽与著名诗僧皎然有交游。

×

古代常有“茶博士”之名,这是指对茶文化了解很深的高学历人材。

×

《茶经》:“灶,无用突者。”突指烟囱。√

×

6.判断题

神农氏又称炎帝。√ 盖碗起源于晋代。×

陆羽认为,煮茶若用江水,应取离人远者。

×

中国首创的“茶道”观念在明朝时传入日本和朝鲜。

×

《茶经》说茶生长的地方以黄土为上。

×

陆羽认为,上等的茶碗产自

A.滁州

B.湖州

C.越州

D.杭州

“鹾簋”是《茶经》列出的茶器,其正确读音是

A.chā gèn

B.cuó guĭ

C.chā guĭ

D.cuó gèn

据《茶经》,涤方的容积是

A.七升。

B.八升。

C.九升

D.一斗。

《茶经•七之事》所引事典,夏侯恺死后觅茶饮事载于

A.《神异记》

B.《搜神记》

C.《异苑》

D.《续搜神记》

据《茶经》,宣城县雅山出产茶叶。下列不是雅山别称的是()

A.鸦山 B.崖山

C.鸭山。

D.丫山

陆廷灿的《续茶经》属于()类茶书著作。

A.专题。

B.地域

C.汇编

D.综合

据《茶经》,浙西的茶以()为上。

A.宣州。

B.睦州

C.杭州。

D.湖州

西南蜀地方言,对茶的称呼是

A.檟

B.蔎

C.茗

D.蕙

据《茶经•七之事》所引《食忌》,茶与()同食,令人体重

A.桔

B.葱

C.韭

D.艾

公元758年,陆羽旅居升州,寄居在的意思是

A.鸡鸣寺

B.栖霞寺

C.钟山寺

D.灵应寺

一般认为,《茶经》初稿主要完成于

A.南京

B.无锡

C.湖州

D.岭南

下列属于地域类茶书著作的是

A.冯可宾《茶笺》 B.屠本畯《茗笈》

C.沈立《茶法易览》

D.刘源长《茶史》

陆羽《茶经》说茶的叶像

A.丁香

B.蔷薇

C.女贞

D.栀子

据《茶经》,邢州瓷白,故茶色

A.红。

B.紫

C.黑。

D.青

据《茶经》,铸造釜时,内侧抹土是为了

A.便于吸热。

B.增加摩擦

C.利于茶香。

D.易其摩涤

根据《茶经》记载,茶最为盛行的朝代是

A.周B.汉

C.晋

D.唐

据《茶经》,山南的茶以()为上。

A.梁州

B.峡州

C.襄州

D.金州

据《茶经》,“夹”是用来()的 A.采茶

B.炙茶

C.运茶。

D.贮茶

陆羽认为,淮南道出产最好的茶叶在 A.光州

B.黄州 C.扬州

D.滁州

穿依据重量,分大、中、小三等。?×

据《茶经》可知,烤茶饼的火,用木炭最好。

×

阴山坡谷中生长的茶叶较好。

×

《茶经》说,茶具规又名模。

×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是“精行俭德”的人文追求。

×

据《茶经》,铸造釜时,外面抹沙是为了

A.保护釜底。

B.增加摩擦

C.吸收炎焰。

D.稳固位置

据《茶经》,畚是以()卷而编之

A.麦秸

B.贝叶

C.白蒲

D.青竹

《茶经•七之事》引弘君举《食檄》,没有提到

A.木瓜。

B.蒲桃

C.橄榄。D.悬豹

据《茶经》,鹾簋一般是()做的。

A.瓷

B.木

C.竹

D.铁

据《茶经》,用瓷铸造釜的弊端是

A.笨重

B.易碎

C.不洁。

D.粗俗

陆羽在()方面没有取得什么成绩

A.史学

B.方志

C.医学

D.音韵学也

据《茶经》,()用瓷铸造釜

A.洪州

B.兖州

C.莱州。

D.扬州

陆羽认为,种茶就像

A.种瓜

B.种豆

C.种稻

D.种树

据《茶经》记载,茶作为饮料相传始于

A.神农氏

B.周公

C.晏子敬

D.孔子

《茶经•七之事》引《本草》提及茶的效能,下列不属于其中的是

A.去痰

B.利尿

C.消食。

D.明目

下列不属于专题类茶书著作的是

A.徐渭《煎茶七类》

B.田艺衡《煮茶小品》

C.申安老人《茶具图赞》

D.陆羽《茶经》

据《茶经》,洪州瓷褐,故茶色

A.紫。

B.红

C.黑。

D.青

《茶经•七之事》所引事典,秦精入山遇毛人事载于

A.《神异记》

B.《搜神记》

C.《异苑》

D.《续搜神记》

据《茶经》,“夹”一般是()做的。

A.梨木。

B.红木。

C.枣木。

D.青竹

“茶性俭”,指茶叶中可溶于水的物质不多。

×

交床以“卍”字交之。

×

晋灭吴,吴主孙亮投降,被封为“归命侯”。

×

交床的中心是实的。

×

陆羽认为茶的滋味甚寒。

×

陆羽认为,喝茶要趁热。

×

陆羽认为,生长于山林野外的茶叶品质不如园林培植的好。

×

据《茶经》,鹾簋是用来()的。

A.贮茶

B.贮水

C.贮炭

D.贮盐

《茶经》中卷七“茶之事”章辑录了许多前代茶事,下列茶事典故没有收入的是

A.孙皓赐韦曜茶以代酒

B.刘琨饮真茶以治病

C.官吏禁止蜀中老妇卖茶粥

D.王褒《僮约》约定僮仆应烹茶。

《茶经•茶之煮》:“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为二沸;(),为三沸。”括号中依次应填入的是

A.腾波鼓浪 涌泉连珠

B.腾波鼓浪 声如洪钟

C.涌泉连珠 声如洪钟

D.涌泉连珠 腾波鼓浪

据《茶经》,铸造釜时,外面抹沙,主要是利用其()的特性

A.粗

B.涩

C.小。

D.硬

《茶经•七之事》引孙楚《歌》,没有提到

A.茱萸。

B.姜桂

C.黄菊

D.白盐

纸囊主要用来

A.引火 B.防潮

C.焙茶

D.贮茶

一般来说,煮水一升,用竹匙挑起茶叶末

A.一平方寸

B.两平方寸

C.三平方寸

D.四平方寸

据《茶经》,()用石铸造釜

A.洪州。

B.兖州

C.扬州

D.莱州

据《茶经》,鍑最好以()为之。

A.瓷

B.木

C.竹

D.铁

据《茶经》,茶之笋者,长

A.四五寸

B.两三寸

C.七八寸

D.八九寸

据《茶经》,衡州的茶叶主要生于()、衡山二县山谷。

A.衡东。

B.安仁。

C.茶陵

D.衡阳

《茶经》全书总计()字。

A.6000多

B.7000多

C.8000多

D.9000多

荠苨的根像

A.橘子

B.人参

C.蔷薇

D.灵芝

下列属于汇编类茶书著作的是

A.陈继儒《茶话》

B.刘源长《茶史》

C.黄儒《品茶要录》

D.冯可宾《茶笺》

陆羽之名,得自于《易经•渐卦》。√

×

《茶经•七之事》所引事典,认为西园卖茶亏败国体的是

A.桓温。

B.江统

C.王肃

D.扬雄

下列人物没有在《茶经》中出现的是

A.司马相如

B.刘琨

C.左思

D.李白

据《茶经•七之事》所引《广雅》,喝茶时不加

A.橘子。

B.姜

C.葱。

D.蒜

据《茶经》,“杵臼”一名

A.硾

B.碓

C.碾。

D.磙

《茶经•七之事》所引事典,虞洪遇丹丘子事载于 A.《神异记》

B.《搜神记》

C.《异苑》

D.《续搜神记》

根据《本草•菜部》的记载,苦茶又名

A.荼

B.选

C.春衣

D.霜华

E.游冬

据《茶经》,规的形状包括

A.尖

B.三角

C.圆

D.花

E.方

陆羽认为,采茶较好的时期是

A.一月

B.二月

C.三月

D.四月

E.五月

据《茶经》,熟盂的质地可以是

A.瓷

B.铝

C.银

D.铁

E.砂

1.判断题

据《茶经》可知,煮茶以江水为上。× 2.判断题

《茶经》第七章“茶之事”,辑录了自上古神农氏到唐代中叶数千年间有关茶的事,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3.判断题

据《茶经》,熟盂的容量是一升。× 4.判断题 巴川峡山的穿是竹子做的。× 5.判断题

烤茶饼的火,硬柴火是首选。× 6.判断题

《茶经•茶之源》说人参“下者生高丽”,其中“高丽”是唐朝时周边的一个小国,即今天的韩国。

× 7.判断题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书、世家、列传四个部分,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末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8.判断题

交床以“卍”字交之。√ 9.判断题

陆羽认为,采茶最好在雨天。× 10.判断题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11.判断题

据《茶经》,浙东以明州所产茶叶为最佳。× 12.判断题

扑主要用于焙干茶叶。× 13.判断题

阴山坡谷中生长的茶叶较好。× 14.判断题

陆羽认为,芽叶成卷状的茶叶品质要比芽叶舒展平直的好。√ 15.判断题

《晋中兴书》已散佚。√ ? 16.判断题

今天的读者无法知晓《晋中兴书》的内容。× 17.判断题

据《茶经》可知,烤茶饼的火,用木炭最好。√ 18.判断题

古代常有“茶博士”之名,这是指对茶文化了解很深的高学历人材。× 19.判断题

焙茶的棚一般分三层。× 20.判断题 棨是用来穿茶的 √ 21.单选题

《茶经•七之事》引《桐君录》提及几个地方的人好饮茶,下列不属于其中的是 A.武昌B.庐江 C.岳阳 D.晋陵 22.单选题

《茶经•七之事》引孙楚《歌》,没有提到 A.茱萸 B.姜桂C.黄菊 D.白盐 23.单选题

以下四位唐代人中,《茶经》卷七“茶之事”涉及到的是 A.唐太宗 B.李勣 C.李白 D.杜甫 24.单选题

煮茶需好水,我国有五大名泉适合煮茶,排第一位的是 A.趵突泉B.惠泉C.观音泉D.中泠泉 25.单选题

《茶经•七之事》所引事典,称茶还不配给酪作奴仆的是 A.桓温B.江统 C.王肃D.司马相如 26.单选题

一般来说,煮水一升,用竹匙挑起茶叶末

A.一平方寸 B.两平方寸 C.三平方寸 D.四平方寸 27.单选题

公元758年,陆羽旅居升州,寄居在的意思是 A.鸡鸣寺 B.栖霞寺 C.钟山寺 D.灵应寺 28.单选题 29.单选题

据《茶经》,宣城县雅山出产茶叶。下列不是雅山别称的是()A.鸦山 B.崖山C.鸭山D.丫山 30.单选题

据《茶经》记载,茶作为饮料相传始于 A.神农氏 B.周公C.晏子敬 D.孔子 31.单选题

浙江杭州的虎跑泉水适宜煮茶,在五大名泉里位列 A.第一B.第二 C.第三 D.第四 32.单选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第一个“明”的意思是 A.显明 B.明白C.明亮D.明显 33.单选题

据《茶经•七之事》引《宋录》,王子尚拜访昙济道人于 A.三台山 B.玉峰山 C.八公山D.灵鹫山 34.单选题

下列属于地域类茶书著作的是 A.冯可宾《茶笺》B.屠本畯《茗笈》C.沈立《茶法易览》D.刘源长《茶史》 35.单选题

据《茶经》,鍑最好以()为之。A.瓷B.木C.竹D.铁 36.单选题

《茶经》说,茶具规是用()制成的。A.木B.铜 C.铁 D.石 37.单选题

《茶经》引《登成都楼诗》云:“芳茶冠六清。”所谓六清,不包括

A.蜜B.水 C.醴。D.浆 38.单选题

据《茶经》,畚是以()卷而编之 A.麦秸 B.贝叶C.白蒲 D.青竹 39.单选题

据《茶经•七之事》所引《晋书》,桓温为()时,性俭朴 A.扬州牧B.兖州牧C.扬州参军。D.兖州参军 40.单选题

生在哪种地域的茶树被陆羽认为较好? A.山石经长期风化而形成的山间土壤。B.砂质土壤C.黄土中 D.肥沃的黑土中 41.单选题

《茶经》说煮茶时,“其沸,如鱼目”。“鱼目”指 A.茶末B.气泡C.水汽 D.水珠 42.单选题

据《茶经》,铸造釜时,内侧抹土是为了 A.便于吸热。B.增加摩擦C.利于茶香 D.易其摩涤 43.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茶经》中所列的煮茶用具的是 A.风炉B.滓方C.杵臼D.都篮 44.单选题

西南蜀地方言,对茶的称呼是 A.檟B.蔎C.茗D.蕙 45.单选题

《茶经•七之事》引弘君举《食檄》,没有提到 A.木瓜B.蒲桃 C.橄榄D.悬豹 46.单选题

一般认为,《茶经》初稿主要完成于A.南京 B.无锡C.湖州D.岭南 47.单选题

陆羽曾参与编撰颜真卿主编的 A.《历代人物志》 B.《吴兴志》C.《切韵》 D.《韵海镜源》 48.单选题

《茶经》说草木并在一起的“荼”字出自 A.《本草》B.《开元文字音义》C.《尔雅》 D.《玉篇》 49.单选题

陆羽在()方面没有取得什么成绩 A.史学B.方志 C.医学 D.音韵学也 50.单选题

据《茶经》,涤方的容积是 A.七升。B.八升C.九升D.一斗 51.单选题

据《茶经•七之事》,一位老妪以卖茶所得钱散给孤贫乞丐,此事载于 A.《广陵耆老传》。B.《搜神记》C.《宋录》D.《桐君录》 52.单选题

据《茶经》,铸造釜时,内侧抹土,主要是利用其()的特性。A.滑B.软 C.粗 D.易碎 53.单选题

《茶经》提到因六气过度而得疾病,即“六疾”。所谓六气,不包括A.阳B.雨 C.明 D.云 54.单选题

.据《茶经》,“夹”可以 A.保持茶叶的色泽。B.保证茶叶的完好。C.增加茶叶的香味D.延长茶叶的贮存期 55.单选题

《茶经•七之事》引《桐君录》提及几种可以代替茶的植物,下列不属于其中的是 A.木槿花B.瓜芦木C.天门冬 D.大皂里 56.单选题

《茶经•茶之煮》:“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为二沸;(),为三沸。”括号中依次应填入的是 A.腾波鼓浪 涌泉连珠B.腾波鼓浪 声如洪钟C.涌泉连珠 声如洪钟D.涌泉连珠 腾波鼓浪 57.单选题

下列属于专题类茶书著作的是 A.余怀《茶史补》 B.冯可宾《茶笺》 C.朱权《茶谱》 D.徐献忠《水品》 58.单选题

“篣筤”为《茶经》中所列举的几种茶具,下面注音正确的是。A.báng liáng B.páng láng C.páng liáng D.báng láng 59.单选题

荠苨的根像 A.橘子B.人参C.蔷薇D.灵芝 60.单选题

根据《茶经》记载,白茶山位于 A.杭州B.绍兴 C.永嘉D.扬州 61.单选题

据《茶经》,()用石铸造釜 A.洪州 B.兖州 C.扬州D.莱州 62.单选题

据《茶经》,邢州瓷白,故茶色

A.红 B.紫C.黑 D.青 63.单选题

《茶经》认为,好茶水是什么颜色? A.无色B.淡黄C.绿色 D.暗红 64.单选题

下列出自《茶经》的是 A.若杭湖心水,吴山第一泉,郭璞井,虎跑泉,龙井,葛仙翁井,俱佳.B.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C.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D.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造者味佳。65.单选题

据《茶经》,衡州的茶叶主要生于()、衡山二县山谷。A.衡东B.安仁 C.茶陵 D.衡阳 66.单选题

“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荡昏寐,饮之以()。”括号中应填入的字是 A.茶;酒B.汤;酒C.酒;茶 D.汤;茶 67.单选题

据《茶经》,山南的茶以()为上。A.梁州 B.峡州

C.襄州 D.金州 68.单选题

以下哪种不属于《茶经》中记载的茶具 A.灶 B.穿 C.承 D.壶 69.单选题

据《茶经》,寿州瓷黄,故茶色 A.红。B.紫C.黑。D.青 70.单选题

下列属于综合类茶书著作的是 A.陈继儒《茶话》B.冯可宾《茶笺》 C.朱权《茶谱》 D.刘源长《茶史》 71.多选题

据《茶经》,籝包括 A.甑B.篮C.盘D.筥E.笼 72.多选题

据《茶经》可知,茶的四大品种为 A.粗茶B.散茶C.末茶 D.饼茶 E.细茶 73.多选题

山水煮茶,以()为上。A.石池快流者。B.乳泉慢流者C.乳泉快流者D.石池慢流者。E.湍急涧水。74.多选题 据《茶经》,黔中的()产茶。A.思州B.袁州C.播州D.夷州E.费州 75.多选题

据《茶经》,下列属于穿茶的器具包括 A.釜B.规C.棨D.贯 E.扑

76.多选题

下列《茶经》提到的爱喝茶的人,属于晋代的有

A.张载B.韦曜C.左思 D.刘琨E.扬雄 77.多选题

碾可以用()制作。A.橘木 B.梨C.桑D.石E.桐 78.多选题

《茶经》中提到的与茶有关的历史名人有()A.神农氏 B.鲁周公C.姜子牙D.晏婴 E.刘琨 79.多选题

下列典籍,《茶经•七之事》提及的有 A.《墨子》 B.《桐君录》C.《本草》D.《世说新语》E.《茶陵图经》 80.多选题

根据陆羽的说法,下列属于茶的异名的是 A.檟B.蔎 C.茗D.蕙E.荼 81.多选题

据《茶经》,风炉的装饰包括 A.狮象B.方文 C.曲水D.垂蔓 E.连山 82.多选题

据《茶经》,制作漉水囊的材质包括 A.青竹B.碧缣C.红绢 D.翠钿E.黄木

16.判断题

鲍照著有《香茗赋》。× 18.判断题

《茶经》,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一部专著。√ 34.单选题

据《茶经》,札的形状像 A.木筷B.圆石。C.长枪。D.巨笔 35.单选题

位列我国五大名泉的观音泉在 A.今山东济南B.今江苏苏州C.今江西镇江 D.今湖南长沙 56.单选题

“鹾簋”是《茶经》列出的茶器,其正确读音是 A.chā gèn B.cuó guĭ C.chā guĭ D.cuó gèn 58.单选题

《茶经•七之事》引陶弘景《杂录》,称苦茶可以 A.强身健体B.轻身换骨C.醒目清神D.生津养肺 73.多选题

《茶经•五之煮》用()来形容煮茶时的茶沫 A.青苔B.绿藻C.菊英D.青丝E.碧波 75.多选题

《茶经》说不用膏木和败器煮茶,膏木指 A.桂B.桑C.槐D.柏 E.桧 76.多选题

据《茶经》,用于制作“育”的材料包括 A.木B.铜 C.竹D.铁E.纸 77.多选题 下列属于茶之“九难”的有 A.火B.水C.器D.末E.造 79.多选题

《茶经》中说“茶有九难”,下列不正确的做法是 A.阴采夜焙,非造也B.碧粉缥尘,非末也C.外熟内生,非炙也D.飞湍壅潦,非水也 E.膻鼎腥瓯,非器也 81.多选题

据《茶经》,下列器具之中,()是用木制作的。括 A.炭挝 B.涤方C.具列D.水方 E.瓢 77.多选题

据《茶经》,瓢又名 A.牺B.杓 C.酌D.桷E.瓞 12.判断题

交床以“卍”字交之。√

71.多选题

据《茶经》,“则”一般使用 A.海贝之类B.蛎蛤之类 C.竹制的匙子D.小木板E.尺子 74.多选题

下列属于《茶经•六之饮》提到的爱喝茶的人是 A.谢安B.司马相如C.张道陵 D.杜甫 E.晏婴 13.判断题

陆羽认为,“三沸”以上的水不合适烹茶。√ 19.判断题

公元775年,陆羽在杭州建造青塘别业。×

32.单选题

陆廷灿的《续茶经》属于()类茶书著作。A.专题。B.地域C.汇编D.综合 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属于()类茶书著作。A.专题 B.地域C.汇编D.综合 宋人沈括的《本朝茶法》属于()类茶书著作。A.专题 B.地域 C.汇编D.综合

54.单选题

据《茶经》,铸造釜的时候,需要 A.内抹沙,外绑竹 B.内抹土,外绑竹 C.内抹沙,外抹土D.内抹土,外抹沙。67.单选题

据《茶经》,剑南的茶以()为上 A.绵州。B.蜀州。C.彭州D.眉州 75.多选题

《茶经》说煮茶最好用炭火,其次是用劲薪烧火。“劲薪”包括()之类。A.桑B.槐 C.柚D.桐E.枥 17.判断题

盖碗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 53.单选题

《茶经》中提到的“交床”的功用是 A.夹烤茶饼B.支放茶锅C.贮放茶末D.称量茶叶 64.单选题

《茶经》:“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此处“绿钱”指 A.铜钱B.青苔C.一种绿色的水虫。D.像铜钱大小的碧叶 71.多选题

据《茶经》,竹荚的制作材料可以是 A.桃木B.柳木C.蒲葵木D.柿心木E.松木 73.多选题

据《茶经》,“承”又名 A.台B.硾C.砧。D.模。E.衣。77.多选题

8、根据《本草•木部》记载,茶的药用功效有 A.利小便B.去痰渴热 C.止痛D.令人少睡 E.止痒 80.多选题

除了《茶经》,陆羽另著有 A.《谑谈》B.《吴兴图经》C.《沧浪诗话》 D.《武林山记》 E.《字韵指掌》 12.判断题

据《茶经》,长期喝瀑涌湍漱煮的茶水,会得颈疾。√ 20.判断题

欧阳修《泷冈阡表》,“阡表”,即墓表,是一种记述逝者功德的文章。阡,墓道。√

25.单选题

《茶经•六之饮》主要论述 A.烹茶方法B.茶叶种类 C.烹饮用具D.饮茶风俗 26.单选题

《茶经•茶之造》中说到制茶的流程,下列正确的是 A.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B.采之——捣之——蒸之——焙之——拍之——穿之——封之C.采之——拍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 D.采之——蒸之——穿之——拍之——蒸之——焙之——封之 75.多选题

据《茶经》,吃茶可以有效缓解 A.胃挛B.脑疼 C.口渴 D.目涩 E.四肢烦

据《茶经》,瓢的制作方式有 A.凿石B.穿玉C.剖瓠D.刊木E.缀贝 85.多选题

陆羽一生足迹到过 A.常州B.南京C.江西D.岭南E.甘肃 1.判断题

《茶经》中对当时人们习惯的饮茶方法——“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提出了批评,陆羽认为这样的茶如同倒在沟渠中的废水。√ 4.判断题

《茶经》指出夏天喝茶,冬天不喝茶,这不是真正的饮茶者。√ 78.多选题

根据《茶经》记载,有关茶的产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山南以峡州上 B.淮南以光州上C.浙西以杭州上D.剑南以眉州上 E.浙东以越州上 79.多选题

下列各项属于《茶经•七之事》记载内容的有 A.茶的起源B.茶的产地C.茶诗D.与茶有关的社 E.茶的功效会风俗 48.单选题

陆羽认为,邢州瓷不如越州瓷。下列不是其理由的为 A.若邢州瓷类银,越州瓷类玉 B.若邢州瓷类雪,越州瓷类冰C.邢州瓷粗,越州瓷细 D.邢州瓷白而茶色丹,越州瓷青而茶色绿 79.多选题

据《茶经》,风炉由()铸成。A.铜B.铁 C.锡 D.银 E.铝

篇2:国学竞赛题及答案

“与子偕老”中“偕”的意思是“携手”。× 2.判断题

《诗经》在古时候又叫《诗三百》。√ 3.判断题

“自求多福”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意思是由得你自生自灭吧。×

4.判断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意思是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5.判断题

“鸠占鹊巢”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召南•鹊巢》,写出了人们对占着鹊巢的鸠的厌恶之情。√ ×

6.判断题

《诗经》中《陟岵》描写的是父亲如何思念自己。×

7.判断题

“高山仰止,景行行之”意思是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表示对德高望重者的敬仰。√ × 8.判断题

“黍离之悲”出自《诗经•王风•黍离》,指对国家残破、今非昔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

9.判断题

《周礼•春官》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诗。√ 10.判断题

《君子于役》表现的是对丈夫的怨恨。

×

11.判断题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战国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2.判断题

《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13.判断题

《诗经•曹风•蜉蝣》抒发了天地浩瀚和人的渺小之感。×

14.判断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愁,以哀景写欢乐,相反相成,效果奇妙。√

15.判断题

“杨柳依依”出自《诗经•小雅•采薇》,写出士兵当年离家时恋恋不舍的情感。√

16.判断题

成语“人言可畏”出自《诗经•郑风•将仲子》中的“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17.判断题

《诗经•卫风•木瓜》反映的是一般的礼尚往来的情形。√ × 18.判断题

《诗经•七月》是一首爱情诗。×

19.判断题

成语“孔武有力”出自《诗经•郑风•羔裘》,形容人勇猛有力。√

20.判断题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中的“寤”的意思是睡眠。√

21《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9.判断题

“竹苞松茂”出自《诗经•小雅•我行其野》中的“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11.判断题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诗经•周南•卷耳》中的“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2.判断题

成语“胡天胡帝”出自《诗经•鄘风•君子偕老》,原形容服饰容貌像天神一样美丽,后也表示尊敬崇仰;也有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

21.单选题

成语“新婚燕尔”出自 A.《召南•草虫》B.《邶风•谷风》C.《周南•桃夭》 D.《邶风•终风》 22.单选题

《诗经》中十五国风是指 A.十五国的风俗人情B.十五首优秀民歌C.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D.十五国的宫廷颂歌 23.单选题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之死矢靡它!” 选出填写正确的一项 A.在彼河侧B.实维我仪C.实维我特D.不谅人只 24.单选题

“秋水伊人”这一意象出自 A.《卫风•氓》B.《秦风•蒹葭》C.《小雅•采薇》 D.《大雅•生民》 25.单选题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诗经》 A.《大雅•荡》 B.《卫风•硕人》C.《卫风•氓》 D.《齐风•南山》 26.单选题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嗣音”的意思是 A.写诗应和B.唱歌回应C.杳无音讯 D.捎个口信 27.单选题

下列《诗经》中的各篇,借喻为其主要表现手法的一篇是 A.《卫风•氓》B.《魏风•硕鼠》C.《秦风•蒹葭》 D.《郑风•将仲子》

29.单选题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出自《诗经》 A.《王风•燕燕》 B.《邶风•谷风》C.《小雅•采薇》D.《陈风•月出》 53.单选题

下列哪一首诗是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 A.《大雅•江汉》B.《小雅•黄鸟》C.《大雅•皇矣》D.《鄘风•柏舟》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 选出填写正确的一项 A.实劳我心B.远送于南C.伫立以泣D.泣涕如雨 68.单选题

《诗经》中《 国风 》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 A.西周初期B.西周末期 C.战国时期D.春秋时期 71.多选题 下列《诗经》作品中,属于悼亡诗的有 A.《唐风•葛生》B.《小雅•蓼莪》C.《郑风•将仲子》D.《卫风•有狐》 74.多选题

《诗经•魏风•硕鼠》中表现农民受尽剥削、不堪重负的诗句有 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B.三岁贯女,莫我肯德。C.硕鼠硕鼠,无食我苗。D.逝将去女,适彼乐国。75.多选题

怨刺诗主要保存在 A.大雅B.颂C.国风 D.小雅 76.多选题

《卫风•氓》

A.是我国诗史上最古老的一首弃妇诗B.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兴C.告诉人们不要自主择偶 D.景物描写很出色 77.多选题

《诗经》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有 A.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B.比,以彼物比此物。C.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D.拟,把物比拟成人。78.多选题

下列《诗经》作品中,属于哲理诗的有 A.《秦风•终南》B.《小雅•无将大车》C.《小雅•鹤鸣》D.《卫风•伯兮》 79.多选题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在表现形式上的主要特点有 A.以四言为主B.常用重章叠句C.多用比兴手法 D.每首诗一韵到底 80.多选题

下面各句中加括号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81.多选题

下列诗篇中反映了民生疾苦的有 A.《诗经•邶风•北风》B.《诗经•齐风•鸡鸣》C.《诗经•郑风•风雨》D.《诗经•豳风•七月》 82.多选题

《诗经•鄘风•柏舟》反映了 A.对父母之命的反抗B.对新婚的祝福C.对爱情的执着D.对婚姻自由的追求 83.多选题

下列哪些成语出自《诗经》 A.信誓旦旦B.一日三秋C.辗转反侧D.一箭双雕 84.多选题

“颂”分为 A.周颂B.鲁颂C.夏颂黄D.商颂 85.多选题

《王风•黍离》一诗的主旨是 A.亡国之思B.失意之悲C.身世之慨 D.兴亡之感

21.单选题

《鹤鸣》是一首 A.爱情诗 B.农业诗 C.哲理诗D.弃妇诗 26.单选题

《诗经》“大雅”中的《公刘》、《緜》、《皇矣》、《大明》和()等篇,叙述了周族的传说和早期历史。A.《大雅•板》B.《大雅•文王》C.《大雅•生民》D.《大雅•民劳》 32.单选题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出自《诗经》 A.《小雅•鹤鸣》 B.《卫风•氓》C.《小雅•棠棣》D.《豳风•东山》 40.单选题

琼瑶的《在水一方》歌词的内容、意境完全脱胎于 A.《邶风•静女》B.《秦风•蒹葭》C.《周南•汉广》D.《陈风•泽陂》 41.单选题

“桃之夭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选出填写正确的一项 A.有蕡其实B.其叶蓁蓁 C.灼灼其华D.行道迟迟 46.单选题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悠悠”的意思是 A.流动的样子B.思绪波动的样子C.长久的意思D.思绪不断的样子 47.单选题

“万寿无疆”这个成语出自《诗经》 A.《周南•汉广》B.《豳风•七月》C.《魏风•木瓜》D.《齐风•南山》 54.单选题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 选出填写正确的一项 A.薄言掇之B.薄言有之C.薄言捋之 D.薄言袺之 58.单选题

“(),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选出填写正确的一项 A.月出皓兮B.月出照兮C.月出皎兮D.月出明兮 59.单选题

《诗经》中《周颂》的全部和《大雅》的大部分创作于 A.西周初期B.西周末期C.春秋中期D.战国时期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与子同仇。” 选出填写正确的一项 A.修我戈矛B.修我矛戟C.修我甲兵 D.修我矛盾 63.单选题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出自下面哪首诗歌 A.《卫风•氓》B.《豳风•东山》C.《小雅•采薇》D.《大雅•生民》 72.多选题

《诗经•邶风•击鼓》反映了()的思想感情。

B.思念家乡,思念亲人C.保家卫国,建功立业D.厌恶战争,反对战争 80.多选题

经》篇什中,哪些属于思妇诗? A.《诗•豳风•七月》B.《诗•豳风•东山》C.《诗•卫风•伯兮》D.《诗•王风•君子于役》 81.多选题

下列诗篇中反映了民生疾苦的有 A.《诗经•邶风•北风》B.《诗经•齐风•鸡鸣》C.《诗经•郑风•风雨》D.《诗经•豳风•七月》 82.多选题

《诗经》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国风》,它的大部分作品创作于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小心翼翼”这个成语出自《诗经》中的

A.《周南•汉广》 B.《大雅•大明》 C.《魏风•木瓜》 D.《齐风•南山》

29.单选题 东汉末年,经学大师()为《毛诗》作笺,因此《毛诗》开始流行。

A.伏生 B.郑玄 C.蔡邕 D.朱熹

34.单选题

《诗经•卫风•伯兮》是一首

A.怨妇诗 B.思妇诗 C.征战诗 D.爱情诗

36.单选题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中“僚”的意思是

A.轻浮 B.洁白 C.美好 D.清晰

39.单选题

《诗经•关雎》中诗句“钟鼓乐之”是表示

A.对爱情的追求 B.对祖先的祭祀 C.对婚姻的庆贺 D.对君子的赞美

41.单选题

下列《诗经》作品中运用对比手法的是 A.《大雅•生民》B.《小雅•北山》C.《大雅•公刘》D.《大雅•大明》 52.单选题

“邂逅相遇”这个成语出自:A《诗经·郑风·野有蔓草》:“B.《大雅•文王》C.《卫风•淇奥》D.《秦风•蒹葭》 58.单选题

《王风•大车》中塑造的形象是 A.勇敢争取爱情的女性B.婚姻遭遇不幸的女性C.辛勤劳作的农民D.勇敢善战的士兵 71.多选题

《诗经•邶风•柏舟》中表达内心的不满、忧愁、怨恨的诗句有

A.耿耿不寐,如有隐忧。B.我心匪鉴,不可以茹。C.我心匪石,不可转也。D.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73.多选题

《小雅•蒹葭》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 A.赋、比、兴B.对比映衬C.象征D.比喻 81.多选题

《陈风•月出》 A.是一首双声叠韵的诗B.诗中形容月色洁白明亮C.是一首月下怀人的诗D.诗中形容女子容貌美好

初中段试题 第一关《诗经》(第48题/共85题)

48.单选题

没用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的作品是

A.《秦风•蒹葭》 B.《秦风•无衣》 C.《鄘风•相鼠》 D.《大雅•生民》

初中段试题 第一关《诗经》(第64题/共85题)

64.单选题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中的“朋”的意思是

A.朋友 B.朋党 C.遍及 D.相比

69.单选题

《伐檀》与《硕鼠》艺术特点的相同之处是

A.四言诗

B.比喻贴切

C.重章叠句

D.宗庙祭祀

初中段试题 第一关《诗经》(第48题/共85题)

48.单选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

A.《小雅•车舝》 B.《小雅•鹤鸣》 C.《豳风•东山》 D.《邶风•日月》

60.单选题

“蟋蟀在堂,岁聿在莫。今我不乐,()。”选出填写正确的一项

A.日月其辉 B.日月其除 C.日月其迈 D.日月其韬

65.单选题

《小雅•斯干》对宫室的描写,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

A.赋 B.比 C.兴 D.颂

74.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十五国风的有

A.齐风 B.楚风 C.秦风 D.鲁风

33.单选题

成语“绰绰有裕”出自《诗经》

A.《小雅•鹤鸣》

B.《小雅•角弓》

C.《豳风•东山》

D.《卫风•氓》

78.多选题

下列《诗经》篇什中,属于征夫诗的有

A.《诗•秦风•蒹葭》

B.《诗•豳风•东山》

C.《诗•卫风•伯兮》

D.《诗•小雅•采薇》

25.单选题

没用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的作品是

A.《秦风•蒹葭》 B.《秦风•无衣》 C.《鄘风•相鼠》

D.《大雅•生民》

71.多选题

《诗经•秦风•蒹葭》中体现“伊人在水一方,求之不得”的诗句是

A.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B.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C.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D.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初中段试题 第一关《诗经》(第1题/共85题)

1.判断题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的意思是:因为看到你的车来,我就用财物贿赂你,请求你把我带走。√

初中段试题 第一关《诗经》(第67题/共85题)

67.单选题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出自

A.《邶风•柏舟 》 B.《小雅 •谷风 》 C.《卫风•氓》 D.《小雅• 何草不黄》

初中段试题 第一关《诗经》(第21题/共85题)

21.单选题

“信誓旦旦”一语出自下列哪篇作品

A.《蒹葭》 B.《离骚》 C.《东山》

D.《氓》

初中段试题 第一关《诗经》(第23题/共85题)

23.单选题

《诗经》中《周颂》的全部和《大雅》的大部分创作于

A.西周初期 B.西周末期 C.春秋中期 D.战国时期

初中段试题 第一关《诗经》(第78题/共85题)

78.多选题

下列《诗经》作品中,反映恋爱和婚姻的作品有

篇3: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管理现状研究

关键词:学校体育,竞赛管理,现状

学校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体育运动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教育竞赛管理状况反映学校体育运动水平高低,良好的学校体育竞赛管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1]。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的组织与管理显得与时代的发展有点格格不入,凸现出一些弊端和问题,如竞技性强、娱乐性低、参与者少和参与积极性不高[2],导致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本文结合学校体育竞赛的功能及“终身健康体育”的指导思想,针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管理的现状,探讨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管理提供思路及参考。

1 学校体育竞赛管理的概念与分类

1.1 学校体育竞赛管理的概念

学校体育竞赛管理,是指学校为实现体育竞赛的目标或任务,组织开展的正规或非正规、有组织或自发组织的以教育和增强身体素质为目的的各种类型的体育竞赛活动。学校体育竞赛管理不仅仅从属于学校体育管理,从某种角度又属于学校教育管理的范畴[3]。

1.2 学校体育竞赛管理的分类

第一类是有组织的正规体育竞赛管理,主要是为提高体育竞技水平,按奥运模式、正规竞赛规程进行的体育类竞赛管理,其中主要包括全国、各省市的运动会或学生体协所组织的体育联赛,如CUBA联赛、全国大中小学生田径锦标赛、校运会等大型的体育竞赛管理。

第二类是自发组织型的非正规体育竞赛管理,指以系部、班级、寝室、协会等自发组织的各种小型多样的校内业余课余时间的体育比赛,活动竞赛规则可以是正规的亦或是自定协商制定,管理则完全是学生之间的自发管理,如班级篮球赛、足球赛等[4]。后者是前者的有效延伸和补充。

2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的开展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学校的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存在普及率不够高、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等现象,主要是与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体育活动或过份强调文化学习有关,这种现象在中、小学尤为严重,加上场地设施、经费不足等因素,大多学校对体育工作冷落,导致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和管理体制存在着系列不足。

首先,学校体育竞赛管理观念相对落后,跟不上时代脉搏。现代的学校体育课程,已摆脱了以往的教学理念,确立了多角度多维度的教学理念模式,虽然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相比以往,有了较大改革创新,但是,学校体育竞赛管理的工作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目前大多数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大多数的学生对体育运动还是充斥恐惧心理和排斥情绪,对参与体育活动和竞赛有排斥和抵触情绪。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管理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存在片面强调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观念,这种指导思想在片面注重体育生物学功能的同时,忽视了学校体育竞赛的心理和社会功能性的开拓,使学校体育陷入“体育即育体”的意识狭路[5]。

其次,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由于经费、场地设施的不足,致使我国的学校体育竞赛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过去管理模式,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的管理呈现多头运行管理、相互推诿、整体管理不协调的现象,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此外,场地问题和经费不足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管理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学校学生的年人均体育经费不足7元,在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和农村学校,学生的人均体育经费则不足3元,即使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地区,也常因体育经费短缺问题,导致只有30%左右的学校按最低要求配备较为齐全的体育器材设施。如果学校的体育经费缺乏,体育器材设施不能配备齐全,会导致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更加滞后,影响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和管理,相关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水平也变得更加落后。

3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管理的现状

3.1 有组织的正规体育竞赛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学校有组织的正规体育竞赛管理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主要体现在教育职能部门与学生体育协会、学校之间的管理职责较为混乱,教育职能部门对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开展干预太多,没有充分凸显发挥出学生体育协会及学校的主体功能作用,各体育协会成员的组成,大部分由各省市教委等职能部门的体育行政人员组成,这种人员组成,导致各部门的工作管理协调缺乏必要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影响体育协会和学校自身积极性的发挥,使得体协的行政色彩较浓,执行力不强[6]。

其次,学校的体育竞赛管理还缺乏规范的规章制度,导致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竞赛法规和有效的监督立法体系,从而对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和经费的使用缺乏立法监督和监管。目前的制度和管理办法过度重视竞赛的规模、名次和成绩;现有的赛制、分级、资格等比赛制度不够合理,例如中小学比赛只分一个组,大学比赛主要以本、专科来划分等,导致参赛学校不多,影响学校参赛的积极性。校际体育竞赛的分组不够科学合理,容易挫伤学校参赛的积极性,忽略了体育竞赛的教育本质功能和主体作用,不利于学校体育竞赛的长远开展[7]。

3.2 自发组织型非正规体育竞赛管理的现状

传统体育竞赛组织模式影响,学生在开展自发组织非正规的体育竞赛活动时,在组织管理上缺乏创新性,竞赛内容形式较为单一枯燥,缺乏专业有效的指导,只是在场地、时间、人数上有别于正规的比赛,在组织管理上还是偏重竞赛的竞技性,竞赛的形式内容较为单一、枯燥、缺乏吸引力和创新性。

其次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缺乏积极的引导和指导,甚至部分学校对学生开展自发组织的体育竞赛没有任何指导和引导,学校更多的局限在安全问题教育上,限制了自发组织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

最后,学校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不足限制学生自发组织体育竞赛的开展。走访调查发现,目前许多学校的体育场馆都是对外承包,学生在课余的时间使用学校的场馆器材设施,需要自己付费。如某高校的羽毛球馆和游泳馆归属于学校的后勤管理集团,集团则把场馆对外承包,学生在使用这些场馆设施时需要自己付费。由于场馆太少,远不能满足学生运动的使用需求,课余休息或周末时间,球场边会站着很多因为没场地进行运动的观望学生学生开展班级或协会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如果没有提前派人预定场地,就会因为拿不到场地,导致整个竞赛活动不能进行,严重影响了自发组织体育竞赛的组织与开展。

4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管理的对策

4.1 转变管理观念,完善管理制度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学校体育竞赛项目竞技性强,管理形式比较单一,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单一行政管理形式;竞赛项目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竞赛内容形式单一,与国家提倡的全民健身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指导思想相背,忽视了体育竞赛对学生教育的本质功能,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学校体育竞赛的良性开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校体育竞赛的开展和管理也更趋向于多元个性化的表征,学校的体育竞赛工作的管理理念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因此学校的体育教育要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就体育竞赛制度改革而言,学校要转变管理观念,完善体育竞赛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把体育竞赛管理工作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倡导健康体育的终身体育价值观,实施多元化管理,把体育竞赛活动实施有效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轨道。

4.2 提高管理效率,加强立法监督

完善体育竞赛管理制度,在于建立合理的立法监督检查制度体系,完善的制度和有效的立法监督,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目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学校体育竞赛管理中充当的是双重角色,即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这种角色不利于体育竞赛管理的开展,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有的放矢,政府部门应该负责宏观管理,即放手管理权力,只在大局上把握方向;学生体协和学校等相关部门负责具体计划的制定,具体方案的落实,即微观管理,宏观与微观管理相结合以提高管理效率

4.3 完善设施建设,发挥制度功效

政府对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大部分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不完善,学生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农村学校情况尤为严重。受学校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影响,阻碍了学校体育竞赛管理功能的发挥,限制学生自发组织体育竞赛的开展。

资金和场地器材设施是体育竞赛活动组织和开展的基础,重视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是促进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基础,只有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监督体育经费的合理合法使用,才能完善体育场馆建设设施,改善场馆的配备,改善学生运动的场地环境,提高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的质量。作为学校要善于合理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最大的发挥制度的功效,端正人才培养的价值观,保障体育场地设施资金的有效利用和投入使用,建立科学有效的校园评估体系,把体育设施建设作为办学条件、办学特色的评估考核内容,以督促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使用

4.4 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快体制改革

学校作为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的具体执行体,要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制度法规,以保障教学训练竞赛、学生课余锻炼活动的有效有序进行,在有据可依、有法可循的基础上加强落实体育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以加快体育竞赛活动的管理体制改革。此外作为体育竞赛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体,学校要结合管理任务和具体管理目标,细致分工、层层落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和岗位制度,以加快体育竞赛活动的体制建设步伐,使体育竞赛活动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李祥主编.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黎文普.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改革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5:93-96.

[3]张楚廷.学校管理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卢元镇.中国社会体育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5]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M].上海:商务印刷书馆出版社,2006.

[6]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篇4:国学竞赛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01.D 02.B 03.C 04.B 05.C

06.A 07.A 08.C 09.C 10.D

11.A 12.B 13.C 14.B 15.C

16.D 17.D 18.C 19.C 20.A

21.B 22.D 23.A 24.A 25.B

26.C 27.A 28.D 29.D 30.C

31.B 32.C 33.B 34.D 35.B

二、多选题

36.ABD 37.ABCD 38.BC

39.ABCD 40.ACD

三、判断题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题目解析

以下题目在“2015年上海市食品安全有奖知识竞赛”活动试题中错误率较高,特对题目进行详细解析。

3.下列有关野生蘑菇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 )

A.吃野生蘑菇的时候最好和大蒜同煮,可以去毒。

B.只要充分掌握识别毒蘑菇的技巧就不会中毒。

C.野生蘑菇无法从外观、气味等方面辨别是否有毒。

D.野生蘑菇中毒也没事,多休息就好了。

解析:通过外观、气味等无法辨别毒蘑菇,因此,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毒蘑菇的毒素并不能通过烹调去除,如果吃了蘑菇身体有不适感,千万不可大意,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6.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由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下列哪种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尤为突出?( )

A.细菌性污染

B.食源性寄生虫感染

C.食源性化学性中毒

D.食源性真菌毒素中毒

解析: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由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包括化学性污染、微生物污染和物理性污染。其中微生物(细菌性)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尤为突出。中国2012年上半年的一项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显示,平均每年有

2亿多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平均6.5人中就有1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由此可见,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8.上海市地方标准规定,冷鲜鸡在运输、贮存和销售过程中,应全程将其放置在0℃~4℃温度范围内,冷鲜鸡的保质期限不得超过几天? ( )

A. 3天

B. 7天

C. 6天

D. 8天

解析:上海市地方标准《冷鲜鸡生产经营卫生规范》中明确规定:冷鲜鸡最长保质期不超过6天。

9.织纹螺因含有( )易导致食物中毒,原卫生部2012年便发公告明确要求,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A.砷

B.汞

C.河豚毒素

D.贝类毒素

解析: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蛳螺”、“麦螺”或“白螺”等,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织纹螺的外形特征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食用含有河豚毒素的织纹螺易导致食物中毒,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至3小时。该毒素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13. 下列4种合格的食用植物油中,相对最不适合作为较长时间高温煎炸烹调用油的是?( )

A.花生油

B.棉籽油

C.葵花籽油

D.棕榈油

解析:一般情况下,葵花籽油是这四种食用植物油中不饱和度最高的一种油脂,油脂不饱和度越高,在长时间的高温煎炸过程中就越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相对而言产生更多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氧化劣变的速度相对来讲也越快。

Food and Life 2015-04

25 食品与生活 2015-04

24. 根据加工工艺,市面上销售的食用油主要可分为“浸出油”和“压榨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浸出油的加工工艺是化学浸出法,应用化学萃取的原理,用有机溶剂与油料接触萃取出食用油

B.压榨油是用物理压榨法分离的食用油,比浸出油安全

C.压榨油是油料经去杂、去石后进行破碎、蒸炒、挤压,让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这个过程生产的油脂是合格的油脂产品

D.以上都正确

解析:“压榨油”是用物理压榨法,油料经去杂、去石后进行破碎、蒸炒、挤压,让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这个过程生产的油脂只是“毛油”,还需经过各种后序加工处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才是合格的油脂产品。

30. 进入市场销售的猪肉必须具备哪些文件?( )

A.县级以上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B.屠宰加工企业的生产许可证

C.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

D.以上都需要

解析:《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屠宰的生猪,应当依法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并附有检疫证明。

32. 关于巴氏杀菌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购买时不仅要看生产日期,还应看是否放置在冷藏环境

B.购买回家后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

C.在保质期内可以放心饮用

D.饮用前温热即可,不必完全烧开

解析:巴氏杀菌乳虽已经过杀菌处理,可以直接食用,但若不及时冷藏储存,极易变质,因此买回家后需及时放入冰箱。加热牛奶的温度应控制在40℃~50℃为宜,不能长时间加热、煮沸。牛奶中的蛋白质在长时间高温下,会结胶变性,其生理活性和被人体吸收的效率都大大降低,影响乳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即使在保质期内的巴氏杀菌乳,如果储存不当,还是会腐败变质,消费者发现保质期内的牛奶出现颜色异常、结块、有异味、分层等现象时都不宜再饮用。

35. 关于食品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品安全必须零风险

B.含有防腐剂的食品不一定是不安全食品

C.纯天然食品一定安全

D.吃了含有致癌物质的食物就会得癌症

解析:食品安全不可能达到零风险、100%安全;只要按照国家标准添加防腐剂的食品就是安全的食品;纯天然的食品无法知晓食品的生长环境是否有污染等因素,因此纯天然的食品不一定安全。无论是何种致癌物质,只有达到一定的量之后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偶尔吃到少量致癌物对健康没有太大影响

40.购买食品 时,发现以下哪种情形的不要购买?( )

A.超过保质期

B.未标明烹调方法的食品

C.胖听的罐头食品

D.包装破损的食品

解析:包装破损的食品容易受到污染,不宜购买。罐头食品因腐败变质后才会出现胖听现象,因此不宜购买。《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推荐标示的内容为:根据产品需要,可以标示容器的开启方法、食用方法、烹调方法、复水再制方法等对消费者有帮助的说明。因此,未标明烹调方法的食品是安全的食品,可以购买。

44.新鲜黄花菜中含有龙葵毒素,能引起人呕吐、腹痛、血尿等中毒症状。( )

A.对

B.错

篇5:国学知识竞赛答案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A)

A诗经B唐诗三百首

2、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B)

A郭沫若B艾青C郁达夫D朱自清

3、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选自曾被称为唐绝句“压卷之作”的诗中:(B)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李白的诗风是(B)

A沉郁、雄浑B豪迈、奔放C通俗、易懂D狂傲,不训

5、下列哪些是李白所作(ABCD)

A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B群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D吾爱盂夫子,风流天下闻

6、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A)

A苏轼B王安石C范中淹D欧阳修E晏殊F黄庭坚

7、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B)。

A谢灵运B陶渊明C王维

8、先秦两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通过人物描写来反映历史面貌的是(B)。

A《左传》B《史记》C《国语》D《汉书》《战国策》

9、《史记》属于什么体史书(C)

篇6:国学知识网上竞赛答题附答案

A、善于描写隐秘难言的爱情心理 B、政治上的讽谕与抒情相联系

C、借托史事,寄寓吊古伤今之意 D、以华美辞藻取胜,抒写艳情

27、柳宗元一生的转折点是: ( B )

A 、参加永贞革新 B、被贬永州司马 C、进士科中第 D、被贬柳州刺史

2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于杜牧的: ( A )

A、咏史诗 B、伤别诗 C、纪行诗 D、写景诗

29、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是: ( B )

A、寻求诗律新变 B、恢复风雅传统 C、讲求彩丽竞繁 D、倡导应制咏物

30、李贺在唐代诗坛被称为: ( D )

A、诗佛 B、诗仙 C、诗圣 D 、诗鬼

31、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色是: ( B )

A 、气骨内敛,意沉调响 B、气貌高古,清雅闲淡

C 、气势壮大,刚健明朗 D、有气端翔,音情顿挫

32、著名的元代杂剧《西厢记》取材于: ( B )。

A、《任氏传》 B、《莺莺传》 C、《柳毅传》 D、《南柯太守传》

33、借助虚字造成回环往复艺术美感的对偶句是: ( C )

A、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B、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4、成语“千疮百孔”最初是形容什么破烂了不堪修补?( C )

A、衣物 B、社会局势 C、儒家经典 D、家具

35、陆游《关山月》中,与“笛里谁知壮士心”在意义上构成对比关系的是: ( B )

A、三十从军今白发 B、沙头空照征人骨

C、遗民忍死望恢复 D、朱门沉沉按歌舞

36、李翠莲这个人物出自:( D )

A、杂剧 B、诸宫调 C、传奇 D、话本

37、与黄培芳、谭敬昭并称为“粤东三子”的清代作家是:( C )

A、汪中 B、袁枚 C、张维屏 D、严复

38、《牡丹亭》中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坦”,表达了:( C )

A、对春天的赞美 B、对世道衰微的感叹

C、对青春虚度的伤感 D、对爱情的向往

39、下列作品中,以词代信的是:( D )

A、《金缕曲》(此恨何时已) B、《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C、《点绛唇》(燕雁无心) D、《金缕曲》(季子平安否)

40、《董西厢》属于: ( C )

A、杂剧 B、散曲 C、说唱 D、话本

41、下列写雁的词句,出于咏雁词的是:( B )

A、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B、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C、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D、雁不到,书成谁与

42、周密《观潮》一文选自他的:( A )

A、《武林旧事》 B、《齐东野语》 C、《O洲渔笛谱》 D、《浩然斋雅谈》

43、钟惺《浣花溪记》中所写的浣花溪位于现在的: ( C )

A、湖北武汉 B、贵州贵阳 C、四川成都 D、甘肃天水

44、吴伟业《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其中第一句是指 ( D )

A、崇祯帝自缢 B、明朝灭亡 C、李自成战死 D、吴三桂弃关投清

45、龚自珍《咏史》“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中,“团扇才人”是指:( C )

A、名妓 B、高官 C、文人 D、盐商

46、《浣纱记》唱词中,表达了范蠡、西施归隐之念的是:( D )

A、山深地僻,花飞鸟啼,伤心过处,双双蹙着翠眉

B、君恰妇,妾又行,做浮花浪蕊

C、谁知道戈挽斜晖,龙起春雷,风卷潮回,地转天随

D、伴浮鸥溪头沙嘴,学冥鸿寻双逐对

47.“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心经》)句中,“色”是何意?

A、颜色 B、万物

C、女色 D、欲望

48.“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出自

A、《孟子》 B、《论语》

C、《荀子》 D、《易经》

49.“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自下列哪部兵书()

A、《孙子兵法》 B、《吴子兵法》

C、《六韬》 D、《鬼谷子》

50.汉武帝继位,推行政治改革。淮南王刘安撰《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初刘安献《内篇》,上爱密之。

《淮南子》在《四库全书》中,被分在杂家,属子部。问,《淮南子》主旨思想遵循()

A、法家 B、道家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演讲稿-----树立法制观念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下一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是党委办公厅的迫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