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信息

关键词: 披露 会计信息 环境 会计

企业环境信息(精选十篇)

企业环境信息 篇1

一、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由于我国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环境意识还比较薄弱, 企业环境会计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其相关研究还不够系统, 对于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没有设立统一的标准。其次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缺少专门性的环境会计准则。国家虽然在环保方面已经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 但这些法律法规的覆盖面还不全面、完整, 而且现行的环境法规对于与环境相关的会计事项并不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环境因素考虑也很少。最后, 由于环境污染信息具有隐蔽性,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 往往不会主动自愿地披露对自愿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加之国家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 造成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和虚假。

从企业内部来看, 管理者披露环境信息的意识相当淡薄,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注重于企业的损益状况, 忽略了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没有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优化, 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 环境信息的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不显著, 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对企业形象会产生负面影响, 并且环境保护在经济方面产生的收益有时可能大大小于其支出, 很多企业不愿对相关环境信息进行披露。最后是我国企业缺乏环境会计人员。总的来说, 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而来的是资源开发不合理、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等问题, 而这一切与我国资源的无偿耗费和对污染防治的不加计量、不加披露有关, 由此可以看出, 实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已刻不容缓。

二、影响成因分析

现在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有许多不同的理论解释, 这些理论或者侧重于信息不对称, 或者侧重于信号传递, 或者是侧重于受托责任, 从不同方面解释了上市公司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 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而信息贫乏的人员, 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针对环境保护领域中的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信息不对称模型也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因为对于造成环境污染和破环的主要责任者来说, 企业拥有更多的环境信息, 而且具有选择披露与否的动机;但对于与环境有着直接利害关系的各利益群体, 包括政府主管部门、机构投资者、债权人、当地居民等, 他们对企业所造成的环境影响方面的信息则明显的处于劣势,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就给企业提供了信息优势。

而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 虽然企业的资本主要来源于股东, 但是也要对与企业有关的政府、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履行相应的责任。因此, 利益相关者需要企业提供除了财务信息以外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来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身所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没有尽到社会责任履行和披露的企业会收到法律的制裁、资本市场的唾弃与社会公众的谴责。这都会督促企业更加重视环境责任的履行和披露, 并把它作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受托责任理论认为, 在环境危机日益加重的今天,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将受托责任观引入环境治理, 可以得到一个环境受托责任的子概念, 它是企业在经济受托责任的基础上建立的关于企业对于环境造成污染的受托责任。所以, 企业层面的环境委托受托关系的存在, 决定了以环境信息披露为核心的企业环境会计存在的客观性和必要性。环境会计的产生, 将受托人履行环境责任的信息公开, 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环境信息不对称问题, 满足委托人的需求, 让委托人直接监督受托人, 从而促进公共受托环境责任的有效履行。所以说, 公共受托环境责任关系, 是以环境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环境会计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它也是推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不断发展的直接动因。

因此环境受托责任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直接动因, 作为受托方的企业或公司, 有责任向与环境资源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各利益群体, 报告受托的环境资源的相关信息;信息不对称理论则是政府和学者主张环基于环境业绩评价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环境信息治理的客观依据, 它阐明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下, 完全依靠企业自律可能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 必须依靠法律法规和政府机构的强制措施才有可能使企业露完整、相关的环境信息为相关各方进行决策所用。

在相关文献研究方面, Chee W.Chow指出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压力来源于消费者、环境保护组织、法律制裁压力、媒体舆论的、环境保护风险等。Buhr认为企业外部的社会公众可以评价和控制一个企业的“正当性”, 而公司要证明其自身的正当性则有必要将其进行的环境活动披露给社会大众。相比“政治经济理论”, “正当性理论”能更好的解释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原因。Depoers发现: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水平与资金成本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我国, 李建发, 肖华认为环境问题所表现的环境绩效和环境影响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两个主要问题。而李晚金, 匡小兰, 龚光明认为环境信息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企业为防治污染所建立的专项基金;因恢复环境所发生的资本支出;因超额排放所交的罚款;为环境污染所缴纳的治理费用;因环境损害所做的赔偿与补偿。蒋麟凤通过对中国和日本两国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分析, 相关的环保法律和法规 (包括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 国家制定的环境会计准则, 推行企业环境会计的基础以及公众的环保意识及舆论宣传等方面) 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这一时期的研究开始偏向实证分析, 各个学者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 成果斐然。

总的来看, 我国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重污染行业;从内容来看, 披露的环境信息主要为历史信息, 而且披露的内容不完整, 避重就轻;从对法规的遵守来看, 对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的遵守差强人意;从环境信息披露的主动性来看主要是强制性披露;从披露方式来看, 各个企业各自为营, 披露的方式不统一;从发展程度看, 与国外相比, 披露还稍显稚嫩;从相应的监督来看, 相关的环境审计还不成熟;从惩罚程度来看, 罚款的力度很轻, 对企业没有更深程度的打击。综上所述, 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对于无论是政府、债权人、投资者等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还是企业的管理者都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行政和法律手段会影响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 而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也需要从内部来提高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

三、结论与建议

规模大、业绩好的上市公司倾向于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 通过信息传递揭示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价值, 它们也倾向于采取自愿披露环境信息的方式与投资者进行沟通, 赢得投资者的赞誉, 这己经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塑造较好的“环保形象”和增值“环境商誉”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 当我国上市公司当存在较大的融资需求时, 也倾向于向外界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 这说明了公司开始重视社会大众的反应, 保护公司的社会形象, 同时满足了对法律法规的遵守。针对我国实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实施环境信息公开后出现的问题, 可以考虑加强政府在环境信息公开和披露方面的责任, 积极完善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 加大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 增加企业的内部成本等措施, 使那些破坏环境和因此不主动披露的企业主动的保护环境, 主动的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

参考文献

[1]Buhr, N.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legislation and annual report disclosure:the case of acid rain and Falconbridge[J].Accounting, Auditing&Accountability Journal, 1998, 11 (2) :163-190.

[2]Chee W.Chow, Adrian Wong-Boren.Vo luntary financial disclosure by mex ican cor porations[J].T he Accounting Review, 1987 (7) :533-541.

[3]Depoers.A cost-benefit analysis o f voluntary disclosure:some empir ical evidence from Fr ench listed companies[J].The European Account ing Rev iew, 2000 (2) :245-263.

[4]耿建新、刘长翠.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J].审计研究, 2003 (3) .

[5]蒋麟凤.中日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动因比较及启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01) .

[6]纪珊、王建明.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分析[J].经济师, 2005 (5) .

[7]李建发、肖华.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J].会计研究, 2002 (4) .

2018年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篇2

(一)基础信息

1.企业名称: 佳木斯市恺乐农药有限公司 2.组织机构代码:71661417-1 3.法定代表人:宋海军

4.生产地址: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风区长安路1015号 5.联系方式:0454-6113815 6.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化学农药

7.产品名称及规模:氟磺胺草醚原药,生产规模年产1000吨

(二)排污信息

1.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 废水:COD、氨氮,排放方式直接排放

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方式直接排放 2.排放口数量:废水排放口1个,编号WS-00023 废气排放口1个,编号FQ-00038 3.2018年1月排放浓度:COD16.96mg/L,氨氮0.24mg/L,二氧化硫48.4mg/m3,烟尘8.05mg/m3 2018年2月排放浓度:COD18.46mg/L,氨氮0.53mg/L,二氧化硫33.36mg/m3,烟尘8.72mg/m3 2018年3月排放浓度:COD17mg/L,氨氮0.84mg/L,二氧化硫66.09mg/m3,烟尘9.16mg/m3 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18年1月COD86.18kg,氨氮1.24kg,二氧化硫326.12kg,烟尘54.24kg 2018年2月COD82.62kg,氨氮2.54kg,二氧化硫229.12kg,烟尘57.48kg 2018年3月COD77.35kg,氨氮3.83kg,二氧化硫1820.6kg,烟尘239.3kg 5.执行的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三)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污染防治设施包括废水治理设施一套和废气除尘设施一套,污染防治设施自建成以来,运行正常。

(四)建设项目环保行政许可情况

年产1000吨氟磺胺草醚原药项目:2010年5月12日由黑龙江省环保厅作出环评批复《关于佳木斯市恺乐农药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氟磺胺草醚原药项目及其配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黑环审[2010]136号),2012年8月29日由佳木斯市环保局出具验收批复《关于佳木斯市恺乐农药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氟磺胺草醚原药项目及其配套工程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佳环验[2012]52号)。

废水治理项目:2007年8月13日由佳木斯市环保局作出环评批复《关于农药废水治理及回用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核意见的复函》(佳环建审[2007]66号),2010年6月17日由佳木斯市环保局出具验收批复《关于佳木斯市恺乐农药有限公司农药废水治理及回用工程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佳环验[2010]26号)。

锅炉扩建项目:2009年8月7日由佳木斯市环保局作出环评批复《关于佳木斯市恺乐农药锅炉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的复函》(佳环建审[2009]092号),2013年12月30日由佳木斯市环保局出具验收批复《关于佳木斯市恺乐农药锅炉扩建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佳环验[2013]49号)。

(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已按《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制定《佳木斯市恺乐农药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佳木斯市恺乐农药有限公司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已备案。

信息社会环境下企业的信息安全防范 篇3

【关键词】信息社会,企业,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151-01

一、我国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网络安全本质上指的是网络信息安全,目前的公共网络存在着很多安全漏洞,涉及到诸多领域。只要涉及到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可用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可控性,都属于网络安全研究范围内的。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主要是黑客攻击、电脑病毒、数据监听和拦截。

1、黑客攻击

黑客通过技术手段,选择有漏洞的路径,进入网络或者个人电脑窃取数据信息、破坏文件或程序,阻碍合法用户使用网络,对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威胁。

2、病毒入侵

电脑病毒隐藏于文件或程序代码内部,并自动复制,通过网络、磁盘进行传播扩散。

3、数据监听和拦截

直接或间接获取网络中特定的数据,并分析数据,以此来获取所需信息。

二、企业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

企业信息安全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信息的安全和人为的因素。企业信息安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1、信息环境

影响信息环境的因素是外部网络环境,外来攻击分为闯入、拒绝服务、信息窃取三类。最为常见的是闯入,黑客通过第三方电脑闯入企业主机内,使用主机内的信息。他们通过搜索系统寻找软件或者磁盘的漏洞或者配置错误,从而侵入系统。

2、系统软件和数据信息

系统软件中,对信息安全构成影响的是系统设计漏洞和程序兼容性的问题,这些漏洞和问题会使系统出现故障,给黑客入侵带来条件。系统安装的应用软件中,应用软件设计开发的错误和漏洞,也会造成数据错误或者丢失。

数据信息往往存储在硬盘上,硬盘的故障,软件的故障,病毒入侵,黑客入侵,人为破坏都有可能使数据丢失。

3、人为原因

人为的一些因素对信息安全的影响最为深刻,在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的人员如果操作不当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数据丢失,导致巨额资金打造的网络安全机制形同虚设。

三、企业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功能的前提之下,在网络系统的不同层面进行安全规划,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企业采取的信息安全措施包括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漏洞扫描技术。

1、防火墙技术

系统安全最为常见的技术就是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意思是在外网和内网之间架设一个防火墙隔离开来。

对于企业来说,设立防火墙必须要设定网络安全策略,网络安全策略是用来过滤交换信息,对外网和内网之间的数据传递信息进行筛选,符合条件的可以继续访问,不符合条件的不能进行交流活动。但防火墙仅限于外网访问内网时使用,内网安全还是要通过控制和管理实现。

2、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用来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内网的资料信息被外网破解。数据加密技术分为数据传输、存储和完整性的识别和密钥管理。数据加密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所在。

3、入侵检测技术

通过网络或者系统内的关键点采集信息,分析这些信息中是否有非法企图或其他行为,并做出回应。

4、漏洞扫描技术

自动检测远端和内部,查询各个服务端口,记录目标的响应,收集特定项目的有用信息。

四、信息社会环境下企业的信息安全防范的长远策略

1、加强信息安全意识

我国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逐步提高,但是将信息安全问题提到议事日程的情况并不是很多,每当发生网络安全威胁时,很大程度上是安全管理疏漏引起的,很多企业的信息网络系统于毫无防备的状态。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增强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2、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一个信息化程度非常高的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不单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同样是一个管理模式的问题。很多病毒、漏洞出现之后,网络中会及时出现相应的杀毒补丁或插件。企业要形成良好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系统安全维护措施,即是技术与制度相结合,制定恰当的管理策略,并认真执行,才能够提高企业的信息安全。

总结

信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评定一个企业甚至国家的重要指标。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安全的信息系统,所以说,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黎继子,刘春玲.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信息安全防范策略[J].CAD/ 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8(1):22-24

[2] 周学广,刘艺.信息安全学[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195-214

[3]明丽宏.我国互联网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J].vocational technology. 2010(2):60-64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析 篇4

社会经济发展至今, 人们在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反思中已充分认识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促使人们要求企业担负环境责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呼声亦越来越高, 传统的企业会计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环境会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 是从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培育出来而独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分支。它是会计学的新兴分支。环境会计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又称绿色会计 (Green Accounting) , 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 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 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环境会计既要考虑其对象的经济效益, 还要考虑其对象的环境效益, 并要能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环境会计的计量既有货币计量又有实物计量。环境性质的会计信息不同于财务性质的会计信息, 它具有公益性、社会性, 特别在经济转型期与可持续发展的交织之际,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二、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建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既包括环境会计要素的披露, 又包括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对环境会计要素披露模式的构建以及对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模式的构建。

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环境会计要素

环境会计要素一般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及“环境收益”等与环境相关的会计要素, 这些与环境相关的会计要素的概念是在传统会计要素概念范围上的一种扩展。在实务中, 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方面可以借鉴财务报告的思路, 利用财务报表, 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来揭示因环境问题引起的财务影响;另一方面可以编制专门的环境报告来提供企业的环境绩效状况。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披露模式:

(1) 在现有会计报表内披露

1) 单列项目。在现有的会计报表内增加项目, 以某种合适的项目对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单独披露, 例如, 在资产负债表中设置若干单独的项目, 以反映企业拥有的环境资产、出于环境保护目的所提的环境负债等;在利润表中增设专门的项目, 以反映全部或部分的环境支出, 披露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导致的收益, 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设置项目, 列出全部或部分的环保支出等。

2) 非单列项目。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和实务中, 将有关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 直接计入现有报表的有关项目之中, 不进行单独揭示。例如, 向政府交纳的排污费视同一般的共同性费用计入成本费用, 用于环境保护的设备列为一般的固定资产等等。现在看来, 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环境会计的要求, 不能适应新的情况的需要, 因此, 需要对现有的财务报告加以改进, 以揭示环境信息。

(2) 编制单独的环境会计报表或独立环境报告

目前, 编制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书的实践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展开, 在西方发达国家, 一些大型公司已经开始连续编制环境报告书, 如日本的王子造纸公司、松下电器集团公司、美国的巴科斯塔公司等。但是, 由于环境报告书产生的时间不长, 其编制还处于尝试阶段, 因此, 对环境报告书必须具备的内容、基本格式等基本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 按照披露的详细程度, 可以分为综合式环境会计报告和具体式环境会计报告。

1) 综合式环境会计报告。综合式环境会计报告是将环境会计信息集中在一起, 以文字、数字、图表的方式, 全面披露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

2) 具体环境会计报告。具体环境会计报告是指通过建立规范的环境报告体系, 将环境会计的有关内容分别设计环境报表进行单独报告。如对企业专门设计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损益表、环境现金流量表等。

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环境绩效信息

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模式除了披露环境会计要素信息外, 企业还必须对环境绩效予以说明和报告, 并且环境绩效的披露同样应该是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 不过其内容主要以非货币性信息为主。考虑到我国现状, 应该以披露环境绩效信息为主, 构建环境绩效披露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将环境绩效信息分散到现有的信息披露工具之中进行披露。一般意义上讲, 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年度报告、中期报告都可以以其中的某一或几个部分对环境绩效予以披露。

(2) 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形式, 对环境绩效通过编制独立的报告来予以披露。单独编制的环境报告可以同时使用文字、图形、表格等多种方法。

目前, 流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报告主要是将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集中在一起, 即以环境报告书这种工具, 以文字、数字和图表的方式全面披露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这种方法虽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开支, 但应该是未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发展方向。联合国环境计划委员会 (UNEP) 建议的企业独立环境报告模式, 其中既包括了环境会计要素披露, 也包括了环境绩效信息披露, 甚至还包括了与利益相关人之间的关系状况等, 可见内容是比较全面的, 我国企业可借鉴这一模式。但是, 鉴于我国目前的情况和现实条件, 可对环境报告进行简化。

三、实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1. 健全法律法规, 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目前我国还没有法律法规明确的把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列入要求。所以, 应加强对与企业环境会计关系更为密切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 增强实务的操作性和统一性。应做到以下几点:1.修改《会计法》。《会计法》是会计工作最高层次的规范, 将环境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 以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是会计理论付诸实践最强有力的手段。2.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具有约束力的规范, 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 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 将会有效地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3.建立环境制度。环境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 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 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2.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监督职能

(1) 环保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应该对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做出技术性基础规定, 并会同国家证券监管部门对污染企业上市进行环境审核, 以促使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进一步规范。

(2) 网络。随着网络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在快速接近因特网。网络信息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及时、保存便捷、人性化等多种优势。通过网络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很明显的节约了成本, 并且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

(3) 媒体。媒体的监督是指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对经营者的监督, 具有及时、全面、影响大的特点, 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监督形式。由于媒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具有导向作用, 所以能够对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约束

(4)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应该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 并对上述部门进行监督, 以确保上述部门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监督的有效顺利实施。

3. 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促进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同步发展

国外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已向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等方面纵深发展。我们应在了解其环境会计发展历史、现实状况, 把握其来龙去脉的基础上, 紧密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 有目的、有针对地吸收和借鉴有益于我国的环境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同时, 认真研究我国的实际情况, 积极拓展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新领域, 提高环境会计理论水平, 加强与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 减少开发中的重复劳动, 加快我国环境会计理论、实务的发展。

4. 加强审计监督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 往往存在着不能全面、如实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可能性。而社会公众要求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要具有合法性、公允性。因此企业环境报告质量的可验证性特征要求有独立的第三方对报告进行审计。对于企业环境报告而言, 环境审计是一种对企业提供的环境报告真实性和公允性进行验证、核实和评价, 并将评价的结果以审计报告的形式传递给有关环境利益关系人的过程。将环境审计报告包括在企业环境报告中有利于他们了解和监督企业的环境受托责任, 以便于他们进行相关的决策。

5. 加强对环境会计的宣传教育

实施环境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 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内容复杂。政府除了加强法律的强制作用外, 还应该调动社会各界做好环境保护宣传, 除应特别重视新闻媒体的作用外, 股东、社会公众、环保组织也是促进企业提供环境会计报表的主要因素。政府可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环保宣传,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和环境的危机感。

6. 培养专业人员

环境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新学科, 且涉及环境学、环境经济学等多种交叉学科知识, 而我国现有会计人员大多只具备会计方面的基本知识, 对环境会计的认识仍有很大缺陷, 缺乏专业人员, 造成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状况不佳。在此, 笔者提议培养专业的环境会计师, 他是一个不同于会计师的职业, 他不仅需要具备会计师的专业知识, 还必须具备环境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所以对其素质和能力有很大的要求, 而且需要国家和有关部门给与大力支持。这些人员专门对各企业进行环境评估, 监督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综上所述,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产物, 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无限生命力。我们应在了解和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的理论, 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通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完善, 实现环境资源的损耗和补偿的良性循环,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 由于环境会计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各项理论与实践还很不成熟和完善, 所以, 我们在选择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 必须坚持将环境活动财务绩效信息和环境绩效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以价值量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形式披露财务绩效;另一方面以实物量为基础的环境报告形式揭示环境绩效。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成熟和完善, 再逐步选择独立的环境报告方式。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将于国际接轨, 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路苹.企业污染环境会计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 (03)

[2]周剑.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J].经济视角, 2006 (2) .

[3]张旭丽, 张巨勇, 王亮.论环境会计、环境规制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06)

[4]朱琴芬.新制度经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5]魏素艳, 肖淑芳, 程隆云.环境会计:相关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6]方丽娟, 耿闪清, 杨文林.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国外研究综述[J].会计之友, 2007 (5) .

[7]牛冬梅, 陈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07 (5)

[8]李洪光, 孙忠强.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5, (10) .

关于加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提案 篇5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737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加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环境保护部办理 提 案 人:曾华 主 题 词:环保,企业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2008年,中国环保部发布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等规定,分别就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环境信息公开、监督和责任等做出了明确要求。办法的实施使我国的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还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数起在社会影响较大的严重污染事件(如云南曲靖陆良铬渣污染、广西河池镉污染事件等),充分凸显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缺位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及其环保部门出于招商引资政绩的考虑,对这些建设项目和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督促和监管不到位,使得大多数企业(包括一些著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跨国公司)对环境信息公开的要求都选择了沉默或者逃避态度,既没有主动承担起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社会责任,也没有事先把污染物排放的有关信息按规定向社会公开,甚至还有极少数企业利用政府部门监管中的漏洞,故意隐瞒信息偷排污染物,最终激起当地民愤或群体性事件。二是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缺乏相应具体规范。尽管国家环保部发布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中对企业环境信息自愿公开的范围、内容等都提出了要求,但并没有对不履行环境信息公开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也没有规定企业环境信息自愿公开的时间要求等细节,加上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事实认定困难,因此企业出于经济利益不会自己主动公布,而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又没有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从而造成人民群众无法了解与自身健康和生活环境有关的污染事实真相。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实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和监管的认识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不仅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而且也是促进企业完善社会责任制度的抓手和组织开展清洁生产的有力手段。做好这项工作才可能改变我国目前在环境保护中“重事后治理、轻事前预防”的被动局面,只有企业排污信息透明化,公众才能更有效地行使监督权,政府部门才能在污染治理中有的放矢,投资者才能全面掌握企业表现。因此,积极推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每个深受环境污染困扰的人民群众的迫切希望。

二、制定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社会责任追究制度

将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工作与建成后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结合起来,逐步明确大中型企业在环境信息公开中的社会责任,把企业一把手列为第一责任人,依法主动向社会公布企业三废治理和污染物排放等情况,认真承担起保护周边环境优美的重大责任,并纳入年终考核目标。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也应该发挥技术支持优势,及时公布环境保护进展,对于可能产生环境污染隐患的重点企业应规定日常环境指数并在网上天天披露,重大环境第一时间追踪式通报,使周边群众的知情指数保持在90%以上。若出现隐瞒企业环境信息情况,造成生态环境污染事件的,应当对直接责任人依法进行经济或行政处罚。

三、提升《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层次

由于目前实施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作为一项部门性法规,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存在层次较低,强制性不足,常常存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和监管工作得不到重视等问题。而保护生态环境问题又是涉及到人类生存的大问题。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组织修改《环境保护法》,积极推行环境会计,完善环境污染成本核算方法和程序,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主要内容纳入环境会计管理体系,增加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强制性和针对性。

四、尽快制定《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相应地方性配套实施细则

建议各省、市环保管理部门尽快制定出台与《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配套的相应地方性实施细则,明确各部门分工,规范与指导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行为。同时各地环保部门应当改变工作作风,深入到基层企业,协助企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并有针对性的确定企业环境信息公布执行方案,并在各种媒体上公布,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国西部地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与监管制度体系,让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放到阳光下,全面接受社会监督,防范于未然。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初探 篇6

关键词:环境会计;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会计应运而生。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通过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的影响,来鼓励并约束企业注重环境保护,从而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我国学者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大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以葛家澍教授等在《会计研究》1992 年第5 期上发表的《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一文为代表,国人开始渐渐知悉“绿色会计”这一从西方传来的新思潮,直到最近几年,由于环境问题不断凸显,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有所提高,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才出现了升温的迹象。

在环境会计的相关范畴中,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最先进入实务界,其不仅能满足利益相关者获取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信息的需求,还能督促企业更好地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治理环境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的方式及内容不规范。由于国内目前缺乏明确的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可以选择在年度报告、单独环境会计报告、内部工作会议记录、董事会报告、会计报表附注以及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等地方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披露内容主要以非货币形式为主,以描述性为主。

(二)披露信息企业所占比例小,可信度低。相比国家强制规定上市公司要披露的财务报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目前总体比例偏低且主要集中在重污染企业和国有企业,这两种企业迫于国家法律法规压力,不得不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而真正自愿报出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实属凤毛麟角。

许多企业虽然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但实际上信息的可信程度较低。一方面,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并未经过权威第三方机构如政府、环保部门或其他组织鉴证,仅凭企业“自说自画”,可信度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企业往往“报喜不报忧”,能提升公司形象的信息就进行披露,而对一些不利消息则选择了不报出。

(三)国内对环境会计重视程度不高。外国绿色会计发展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利益相关者对环境方面的重视程度很高,企业为了显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企业形象,往往自愿在自身的网站上设立环境专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有关环境会计方面的信息。而反观我国,利益相关者们更多关注的还是企业是否盈利、自身的利益是否最大化等传统的会计信息,相较之下,并不能带来直接利益的环境会计则鲜少人问津。

不仅如此,我国政府对环境会计也不够重视。目前国内环境会计仅能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来进行实务操作,而这其中能提供给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者的信息可谓是少之又少。

三、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策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成本效益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尚缺一套完善的环境成本效益评价体系供企业及评估机构使用,应争取建立一系列标准的环境成本及负债、资产的估算方法,让企业及机构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对资源价值或污染损失价值进行估算,从而编制出更加系统及规范的环境会计报表和环境审计报告,准确地反映出企业在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效益情况,供政府及社会监督。

(二)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不规范、内容可信度低等问题,归根结底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约束。我国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体系,让企业披露信息时有法可依、有规矩可循。例如信息披露模式可以借鉴外国优秀经验,按企业不同分为两种模式:对重污染企业采用独立环境报告模式,详细系统地披露环境部分的会计信息;对其他污染较轻的企业则可以使用补充环境报告模式

(三)培养和提高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公众环境意识。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是环境会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纵观国外环境会计发展的历史,国民环境意识越高,环境会计发展越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越普遍及规范。当国民普遍意识到环境资源的珍贵及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之时,也就是我国环境报告制度取得长足发展、日渐完善之时。

四、结束语

距离环境会计在我国发展成熟、普遍应用于大中小企业这一目标,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不论是政府的带头作用、专家学者构建的理论体系还是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他们都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建设的必备条件,要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体系,这三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 谢思.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 商,2014,08:109.

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篇7

一、环境会计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1.环境会计的产生。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资源的迅速耗竭,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环境问题上升为全球性问题。1972 年联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大会,并且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87 年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首次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由此,遏制和降低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引发了会计对社会经济环境的思考,从而产生了环境会计。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可能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以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满足使用者对于企业环境信息的需要,有助于他们做出相应的决策。它应遵循客观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二、核电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必要性

1.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落实党中央科学发展观。核电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是落实党中央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目前,中国能源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但由此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严重。中国政府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发展以核能、风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一座百万千瓦燃煤机组每年排放二氧化碳约588 万吨,排放二氧化硫约4.8 万吨,排放氮氧化物约2.2 万吨,排放烟尘约0.9 万吨,排放灰渣约45 万吨。而对于相同容量的核电机组而言,以上排放量均为零,企业的环境效益明显。

2.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体现出核电的经济性。中国核电企业在计算发电成本时已经将核电站退役费、乏燃料处置费、中低等放射性废物处置费、辅助安全设施的运行维修及折旧费用等外部成本全部计算在内,而其他发电方式,如煤电、水电、天然气发电等的成本核算中通常没有核算外部环境成本。如果所有企业都进行环境会计核算,就可以准确衡量企业的外部环境成本,从而充分体现出核电的经济性

3.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宣传核电安全环保清洁能源的形象。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有助于宣传核电安全环保清洁能源的形象,减少项目建设的阻力。长久以来,由于核电行业的特殊性,普通公众对核工业总有一层神秘感,一些人甚至谈“核”色变。事实上,为了保证核电机组的安全,核电企业投入了巨额的资金。核电企业通过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可以减少公众的恐慌心理,从而减少核电站建设中的社会阻力和舆论压力。

4.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树立核电企业良好形象。由于涉及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核电企业更加迫切需要建立规范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介绍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和产出,消除社会公众的疑虑,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核电企业还应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促进社会就业,从发展质量上下功夫,苦练内功,重视内涵,在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实现发展目标,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和不断提升核电企业的形象,从而被社会所认可。

5.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决策的需要。构建核电企业环境会计系统,可以从环境会计的角度反映和核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成本和效益,并以会计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国家经济政策、配置社会资源提傀决策依据,也有利于合作伙伴、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了解情况,从而消除顾虑,更好决策,巩固关系

三、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中国的环境会计理论大部分是对西方环境会计理论的介绍、模仿和局部的创新,能够根据中国国情提出有见解的、有针对性的理论较少。另外,建立环境会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方面都需要完善、充实,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中国环境会计的研究往往是偏重于某部分,环境会计的研究方向不是很明确。

由于环境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其核算对象的复杂化,计量部分没有突破,使环境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政府应成立由经济、环境、资源、会计管理、法律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机构,对环境会计理论、自然资源成本、环境影响成本、产品市场规律、法律体系变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欧美国家理论创新上已有所进展,实践上已得到初步尝试,值得中国核电企业借鉴,从而加大中国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创新、发展和完善。

四、建立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1.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核电企业环境会计报告披露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环境财务信息;二是环境绩效信息[2]。环境财务信息主要是环境要素的信息,环境会计要素是设定环境会计报告中财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环境财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能够用货币量化,在财务报表内作为正式项目反映的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会计信息,属于货币量化反映的内容。环境绩效信息主要反映企业不能用货币量化,无法在财务报表内作为正式项目反映,但可以以其他形式披露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会计信息,多数与定性或以实物、技术指标量化的内容。

2.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1)补充环境会计报告。补充报告模式是指在现有的财务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有关环境会计科目、扩充会计报表体系和报告内容的方式来达到披露环境信息的目的。因此,补充报告可以起到弥补现行财务报告中环境信息披露不足的作用[3]。第一,在现有的会计核算中增加与环境有关的会计科目。第二,在现有的会计报表中增设有关环境信息项目。第三,在现有的会计报表附注基础上增加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2)独立环境报告。独立环境报告是设立单独的环境会计报表和独立的环境报过来披露核电企业环境信息,它对以自然量为基础的环境信息综合采用文字、图表进行单独披露。

单独编制环境会计报告,分为两大部分,对于核电企业内可以定量化的环境会计信息可以采用专门的会计报表形式披露,不能量化的信息则采用非特定形式的报告形式披露,两者相互补充[4]。此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将环境会计信息摆在了与传统财务信息同等重要的地位,便于利益相关者增加其社会责任,加强环境管理,全面了解相关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完善核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途径

1.建立环境会计的规范标准。一是修改《会计法》,在其中增加环境会计的内容。自然环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资源,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都有使用环境的权利和保护环境的义务。核电企业的环境行为后果就应该纳入会计核算系统,就能通过财务报告使得核电企业环境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公允性得到真实反映。 二是完善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环境会计财务报告必须披露的内容。三是建立环境会计制度。结合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设和研究,组织研究与之相配套的绿色会计制度,以绿色GDP的核算方法、核算原则、核算精度为中心,与国际同类研究接轨,形成统一的绿色计量标准。财政、审计、法律、计量等部门应组织专家就会计核算体系和计量体系进行调研,为环境会计的实施在制度方面做好准备。

2.建立相关的制度体系。环境会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含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涵盖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推行环境会计制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使其具有一定的约束强制性。要建设环境会计制度,也要建设与环境会计制度配套的相关制度体系。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至少有环保审核制度、传统会计信息与环境会计信息的融合与协调制度、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环境会计人员在岗教育制度、环境会计奖惩制度等等需要建设。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篇8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策建议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1.国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方面,西方国家起步早,重视程度高于我国。现将国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健全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发达国家针对上市企业披露其环境会计信息制定了详细的法律法规,对环境违规违法行为都有详细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规定。二是严格的外部监督。美国的上市公司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要求下必须按规定披露环境信息。三是较强的自觉性。西方国家的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较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营有很大的影响力,加之他们对于环境信息的要求较高,因此企业为了拓宽融资渠道,有披露环境信息的驱动力。并且,在严厉的环境法律的约束下,企业为了提高企业形象,也会积极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

2.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一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比例。总体披露的比例偏低,各行业披露比例分布不均,重污染行业的披露比例较高。二是披露方式。通常,企业除了在年度报告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也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三是披露内容。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主要包括环保投资及支出、环境认证、环保政策等方面。披露的积极信息多,负面信息少,且内容变化不大。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披露比例不高。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企业总体上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较少,且行业分布不均。

2.披露内容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因为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引导,各企业对环境信息的处理不尽相同,可比性较差;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多采用文字描述的方法,外部监管不到位,致使可靠性难以保证。

3.披露内容的信息价值低。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不完整,且缺少定量的具体描述,因此,信息使用者很难有效地利用已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科学的决策。

三、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

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行为有约束和指导作用,对于保障公民和组织的权利及履行其义务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造成了企业责任不明确,求助无门,逃避法律制裁的情况;使得利益相关者权利意识薄弱,未能积极地对企业起到督促作用。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还很不完善,不仅表现在涉及方面较窄,具体规定也不够详细,指导性意见居多,强制性规定较少。

2.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披露环境信息的自主性较差。信息披露可能暴露公司的资源性成本等商业机密。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企业会尽量减少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3.利益相关者的环保意识薄弱。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对于环保问题的敏感性较差,进而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不高。缺少了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企业的自主性大大降低。

4.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研究滞后。由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如何对环境财务信息(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收益)进行确认和计量、如何对环境业绩信息进行有效客观的评估,均缺少统一、规范、操作性强的计量方法。

四、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1.借鉴国外先进的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经验,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会计理论对环境信息披露有指导作用,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起步较晚,应该虚心学习国外经验,加以比较,以便更好的运用和创新。

2.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我国立法部门在环境会计制度的制定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缺,导致企业对环境报告中应披露的内容不明,更难以在企业内部建立环境会计体系。为此,国家立法机关和职能部门应尽快完善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第一,完善会计法。第二,制定环境会计准则。明确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范围,统一披露形式。

3.加强政府监管力度。以美国为例,美国对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监管的是环境管理署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由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环保总局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监管工作。应当明确各责任部门的责任,同时,各部门之间要加强交互合作,使企业在引导下有序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另外,要严格执法程序,加强执法力度。

4.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增强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力。当利益相关者提高了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后,对于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需求也会随之加大。为了提高融资率,保持股价平稳,提升企业形象,企业对于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因此,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环境教育;鼓励和扶持绿色机构的发展;引导金融机构采用环境标准等等。

参考文献

[1]何晶晶.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之友,2011,(11).

[2]张敏.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12,(11).

[3]董延安,姜琳敏.西方发达国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较与启示[J].会计之友,2011,(9).

[4]黄丽,彭卉.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0,(7).

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动因解析 篇9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的《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报告》 (ISAR) 把环境成本定义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 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 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核算和披露环境成本的数据信息对企业本身和利益相关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体现为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两个方面。

(一) 环境成本内部职能从企业的自身角度出发, 会计系统核

算和分析的环境成本可以用来考核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和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环境成本高的企业面临着可能由于政府的环境法规干涉和迫于社会舆论压力丢失产品市场的高风险, 那些污染严重的企业无疑属于夕阳产业, 所产生的污染程度受到政府、顾客和相关机构的关注, 将会以强制的行政手段加以限制, 从而导致收益性的降低, 并逐步退出市场范畴, 如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原材料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利用环境成本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良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 减少“外部的不经济性”, 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 环境成本外部职能企业外部是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政

府拥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 是综合经济管理的总控制台, 代表社会公众对环境资源进行管理, 以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资源利用率。政府通过环境成本了解企业的环境信息, 整体评估企业的存在价值, 衡量企业产出和消耗的“性价比”, 从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金融机构、居民和供应商有着与政府相类似的功用。

二、环境成本内容

本文认为从企业承担环境成本的动机角度可以将环境成本划分为环境修复成本、环境潜在成本和环境投资成本。

(一) 环境修复成本

环境修复成本是指企业出于道义或行政指令对已经发生的环境破坏的修复所承担的成本支出, 不形成任何资产的增量或收入增量。如“三废”排放的净化、重大事故的破化损失和资源消耗失控造成的污染等。不管企业是出于道义或出于政策要求, 承担环境修复成本具有强迫性, 是企业承担环境成本的底线。对环境修复成本的计量可采用恢复费用法, 恢复、更新或补偿由于环境污染而被破坏的生产性资产或第三方关系人。

(二) 环境潜在成本

环境潜在成本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同步发生, 为了保持环境现状不发生改变所应承担的成本支出, 可能会形成资产的增量或收入增量。如环境检测费用支出、环境保护人员的工薪、环境治理设备的购入等。环境潜在成本与当前企业业绩有一定的配比性, 属于经常性支出, 企业要维护生产经营现状就必须被迫承担环境潜在成本。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承担潜在成本的支出, 就会将其恶化为环境修复成本, 由被迫承担转化为强迫承担, 这种性质上的转化直接影响企业形象。

(三) 环境投资成本环境投资成本是指企业为提高产品的竞

争优势, 增强企业生产力, 预防未来出现的修复成本和潜在成本所承担的成本支出, 通常会形成资产的增量。如购置有助于改进产品环境属性的设施或设备等。环境投资成本的支出可以看成是一种预期可以从政府、金融机构、供应商等外部环境获取相应收益的投资行为。投资即带有一定的主动性, 企业的环境观念直接影响环境投资成本在环境总成本的份额。

如果企业的环境修复成本占环境成本的比重较大, 说明企业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 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前景暗淡;如果企业的环境潜在成本比重较大, 说明企业的生产力处于均衡水平, 目前发展平稳;如果企业的环境投资成本比重较大, 说明企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受社会关注度较高。

三、环境成本从需求信息到供给信息转变

目前, 在我国环境成本还是一个需求占主导地位的市场, 即外部社会环境需求指导企业承担环境成本, 然而只有由需求到供给的转变才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一) 主动披露环境成本有利于树立企业公众形象

企业公众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企业产品的性价比, 对企业的可靠性, 对企业的良性的综合的认知和反应。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赚取最大的利润, 而且要成为一个提供安全产品, 重视民众消费安全的企业, 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企业公众形象与企业效益同样重要。是否主动披露环境成本充分体现了企业是否具有社会公民意识, 是否是一个具有道德形象的企业。在企业公众形象的塑造中, 主动承担环境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企业应该明白, 破坏环境的后果不应只是环境成本的支付, 还有更加昂贵的道德成本。

(二) 主动披露环境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由于企业承担较高的环境成本, 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能得到充分的提高, 避免了社区、政府对排放物的担忧, 从而能够得到社会和政策的支持, 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同时为企业赢得较好的品牌声誉, 提高销售业绩, 从长远来看, 将逐步提高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企业主动披露环境成本会更多的获得竞争机会, 因为环境优化企业能够比其他企业更快地得到新产品的环保许可, 先一步将产品打入市场, 获得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的利润, 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峰:《生态环境成本与企业内部化的博弈探析》, 《天津大学学报》2008年第9期。

[2]杨代友:《企业的环境成本及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管理研究》2005年第9期。

[3]肖序:《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篇10

一、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我国资源环境严峻现实的要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消耗日益加剧,而环境管理相对滞后,客观上把发展生产力建立在过度索取自然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补偿普遍不足,造成全球性自然资源存量锐减,生态平衡被破坏,环境污染恶化。动摇了国家发展经济的自然物资基础,制约了经济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出现了十分不协调的局面。因此,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是改善资源环境的必然要求。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持续经营的需要

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和政府环境法规的日趋完善,企业经营者所思考的除了维持企业成长及获利外,如何永续经营成为现在每家企业都必须面对的议题。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和环境业绩、环境形象的关系日益紧密。对企业的广大利益方来说,环境信息已成为他们进行决策所必需的信息。为了满足利益各方的信息需求,为了更真实、完整地对外披露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也为了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企业有必要对外披露环境信息。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

根据环境会计的实践和有关理论论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环境会计要素信息和环境绩效信息。

(一)环境会计要素信息

环境会计要素信息主要反映企业能够用货币量化、应在财务报表内作为正式项目反映的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会计信息,属于货币量化反映的内容。

1、资产要素中增加“环境资产”,环境资源作为环境资产加以确定的标准,一是环境资源未来效用的可靠性,二是环境资源计量的可能性,三是环境资源的地域性。

2、负债要素中将企业承担的环保社会责任加以确认确认环境负债时,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虽然不存在法律义务而企业负有推定义务,或有在法律义务基础上的推定义务。在这种情况下确认的环境负债,企业管理部门必须做出负担有关成本的承诺。

3、所有者权益要素中将自然资本、环境资源收益、绿色利润等加入其中。

4、在收入要素中除了确认传统的生产经营所得带来的收入外,还包括企业在推行环保政策、积极治理污染时所享受到的国家给予的补贴、奖金和税收减免,企业回收的“三废收入”,其他单位和个人缴来的环境损害赔偿费或罚金收入以及实施环保措施后企业形象、信誉度的提高而带来的社会效益等。

5、费用要素不仅仅计算经济成本,还包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以及耗用资源和排污而被征收的生态环境补偿费、治理费、环境研究与开发费等环境保护支出等。

6、利润要素中环境效益并不体现环境资产的增加,相反,环境效益的产生往往会伴随环境资产的减少而减少。

(二)企业环境绩效信息

企业环境绩效信息主要反映企业不能用货币量化,无法在财务报表内作为正式项目反映,但可以以其他形式披露的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会计信息,其更多的属于定性的或以实务、技术指标量化内容。反映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企业简介和企业所在社区的特征描述。其目的是使信息使用者以及社会公众对公司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并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来评价公司的环境业绩;

2、企业环境法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企业执行环境法规的结果、成绩和未能执行的原因。

3、企业环境质量情况。主要包括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环境质量指标的达标率、发生污染事故的情况、环境资源的耗用量、有毒有害材料物品的使用和保管情况、厂区绿化以及有偿或无偿承担的其他绿化任务等。

4、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主要包括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和主要污染治理情况、本企业所建立的环境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情况、污染物回收利用情况,其他污染治理措施和事项。

三、我国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相关措施

我国的环境问题已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时候,因此,构建适用我国实际情况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已迫在眉睫。鉴于我国企业环境披露水平的低下,我国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采取如下循序渐进的措施:

(一)在传统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可采用文字说明、补充资料、附注等形式,揭示一些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在会计核算上,可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取得与环境会计有关的资料,直接形成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

(二)尽快建立、健全环境法律法规,制订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加大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强制力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信息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法可依,并为环境信息披露提供统一的标准。证监会可强制要求所有上市的对环境影响突出的行业公司出具环境绩效报告。因为现在上市融资是许多公司的目标,而在股市上限定那些环境处理好的公司才能融资,那将大大刺激许多尚未上市的公司加速改造自己的环保设施,加大环保投入。

(三)政府应该设立专项绿色补贴,对那些立足于环保的企业进行补偿,弥补它们为环境而做出的努力。这些绿色补贴主要来源于那些污染严重企业高额的排污费、税收及罚款等等。这样良性的循环将促进我国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孟凡利, 《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相关理论问题》, 《会计研究》, 200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企业营销环境研究 下一篇:企业环境会计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