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体质量管理(精选四篇)
孕期体质量管理 篇1
由于妊娠期妇女饮食的摄入除了用于自身能量补充和组织及器官功能的维持,还要供给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的生长,进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可能发生改变,使孕期体质量的控制变得困难,而妊娠期体质量的增长同样对孕妇妊娠结局和胎儿围生期结局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对于妊娠前和妊娠期体质量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 妊娠前及妊娠期体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1 妊娠前体质量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妊娠妇女妊娠前体质量指数(BMI)不在正常范围内,是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可能与妊娠期体质量增长相互作用,影响母儿结局。
1.1.1 妊娠前BMI过低
妊娠前BMI过低(偏瘦)可能导致孕妇分娩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增加,约为妊娠前BMI正常孕妇的2倍,且妊娠期间体质量增长过少会进一步增加这类孕妇分娩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可能主要是妊娠前偏瘦对胎儿的生长潜力造成影响[1]。研究显示,妊娠前偏瘦的日本孕妇发生早产的风险较BMI正常者高[1]。也有日本学者指出,妊娠前偏瘦可以防止日本孕妇妊娠期罹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
1.1.2妊娠前BMI过高
妊娠前超重会增加急诊剖宫产分娩的风险[3],妊娠前肥胖会增加妊娠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GDM)等]、剖宫产分娩的风险,导致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胎盘质量的增加[4],从而增加大于胎龄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5],还可能导致伤口感染和肩难产的风险增加[6]。但发生早产的风险可能降低[6]。
在我国北方、江苏及浙江等地,妊娠前超重或肥胖将增加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GDM以及足月前胎膜早破的风险[7,8]。在韩国,妊娠前超重和肥胖还会导致宫颈机能不全、巨大儿以及低Apgar评分的风险增加,其相关性较妊娠期体质量增长更密切[9]。
另有研究指出,妊娠前BMI每增加5 kg/m2,死胎的风险增加1.21倍,死产风险增加1.24倍,围生期胎儿死亡风险增加1.16倍,新生儿死亡风险增加1.15倍,婴儿期死亡风险增加1.18倍[10]。
1.2 妊娠前体质量对妊娠期体质量增长的影响
妊娠前超重或者肥胖的孕妇,由于妊娠前饮食习惯、妊娠前可能已经存在的胰岛素抵抗或妊娠早期胰岛素分泌敏感性增加不明显[11],妊娠期更容易出现体质量增加过多[12]。妊娠前BMI较大者倾向于妊娠期体质量增长过多;相反,妊娠前BMI较小者则倾向于妊娠期体质量增长不足[13]。
1.3 妊娠期体质量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3.1 妊娠期体质量增加过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妊娠期体质量增长过少,可能导致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和新生儿窒息的风险增加[8,9,12]。在双胎妊娠的孕妇中,20~28周体质量增加过少可能增加在32周前发生早产的风险。但是,对于胎膜早破的超重和肥胖孕妇,妊娠期体质量增长过少可能是自发性早产的保护因素[14]。且对于妊娠期间诊断了GDM的孕妇,妊娠期体质量增长过少也并没有增加小于胎龄儿等妊娠不良结局[13]。
Salihu等[15]发现在美国密苏里地区,妊娠期体质量增长低于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标准的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增加了约67%,而体质量增长高于IOM标准者的孕妇其风险则减少了约30%。OzaFrank等[16]发现,妊娠前肥胖的患者妊娠期体质量增长低于IOM标准可以降低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但增加了小于胎龄儿的发生风险,且受益并不明显多于体质量增长达到IOM标准的孕妇。
1.3.2 妊娠期体质量增加过多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在妊娠前偏瘦的孕妇中,妊娠期体质量增长过多将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17]。
在妊娠前BMI正常的孕妇中,妊娠期体质量增加过多可能导致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剖宫产分娩的风险增加,还会增加大于胎龄儿、巨大儿的发生率[12,18]。但是可能降低小于胎龄儿的发生风险[18]。在妊娠前肥胖的孕妇中,妊娠期体质量增加过多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是体质量增加正常者的2倍[19]。对于胎膜早破的超重和肥胖孕妇,妊娠期体质量增长过多可能增加自发性早产的风险[14]。
在妊娠期间罹患GDM的孕妇中,每周体质量增长超过IOM标准增加了子痫前期、剖宫分娩、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风险[20],且每周体质量增长每多增加约0.45 kg,上述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36%~83%。但是过多的体质量增加并没有降低小于胎龄儿或早产的发生风险[20]。
在中国河北、江苏及浙江等地,妊娠期体质量增长过多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分娩、巨大儿以及大于胎龄儿相关[8],在我国北方地区妊娠期每周体质量增长0.5 kg甚至更多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足月前胎膜早破和巨大儿的风险则会明显增加[7]。
1.4 妊娠期体质量增长对产后体质量滞留、肥胖及代谢相关疾病的影响
妊娠期体质量增长过多将明显增加产后体质量滞留的风险[21]。Haugen等[12]发现在挪威地区,体质量增长高于IOM标准明显增加了产后18个月体质量增长停滞大于2 kg的发生风险。
妊娠期增重过多还将导致产后BMI过高或肥胖的风险增加[21]。Fraser等[22]研究发现,分娩16年后,妇女的BMI、腰围、出现超重和肥胖的风险以及血压水平与妊娠期体质量增长存在正相关。
1.5 妊娠期体质量增长对后代的影响
妊娠期体质量增长过多是新生儿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妊娠早期体质量增长过多,比整个妊娠期体质量增长均过多者,风险可能更高[23]。妊娠期体质量增长过多还可能导致后代儿童时期BMI过大,甚至超重或肥胖[24]。Stamnes等[25]发现妊娠前BMI和妊娠期体质量增长与后代3岁时的BMI呈正相关。且妊娠早期体质量增长越多,后代儿童时期的BMI、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和收缩压等越大[26]。还有研究显示,在欧洲,妊娠前超重和肥胖的孕妇妊娠期体质量增长过多与后代18岁时的BMI过高仍存在相关性[27]。
另外,Forno等[28]发现妊娠期肥胖和体质量增长过多的孕妇,其后代儿童时期哮喘的发病风险增加。
2 妊娠前及妊娠期体质量管理的方法
由于妊娠前及妊娠期,妇女体质量的变化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寻找合适的控制体质量的方法。
目前妊娠期控制体质量增长的方法很多,但是有效性参差不齐,主要倾向于联合运用。首先,需要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妊娠期可以参照我国膳食指南,减少油脂、盐等的摄入,合理分配饮食结构和比例。例如,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在妊娠早期开始进食低升糖指数的饮食,减少能量的摄入同时增加蛋白质及膳食纤维的摄入,改善妊娠期间血糖水平;避免摄入含糖饮料,每天至少摄入适量蔬菜和水果,不吃快餐。然后,妊娠期间合理的运动安排(有禁忌证的除外)。例如,每周进行两次60分钟的有氧舞蹈及力量训练,持续12周以上[29];从妊娠早期开始,每天步行10000步等。最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体质量增长的目标,妊娠期间定期进行妊娠期保健,监测体质量增长。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我们还应该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对妊娠期体质量管理的影响。Olander等[30]发现,对肥胖的孕妇以小组为基础开展的体质量管理服务进行效果不佳的原因包括:居住地和时间不方便、需要工作而没法参加;妊娠后身体上的不适感和行动不便;缺乏兴趣以及不能着眼于体质量。因此,除了孕妇前往医院随访,监测妊娠期间的体质量增长,我们还可以采用问卷、电话或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体质量管理的实施,增加孕妇的依从性,提高干预的频率与质量。
3 妊娠期体质量管理的目标及判断。
首先,对于我国有生育需求的妇女,应该建议其将BMI控制在18.5~24.0 kg/m2范围内[31]。然后,针对已经确定妊娠的孕妇,根据其妊娠前的BMI,给出不一样的体质量增长范围。目前临床上多参考美国IOM的标准指导体质量管理,然而泰国研究者也提出了不一样的标准。
3.1 美国IOM标准[32]
妊娠前BMI<18.5 kg/m2,妊娠期间总的体质量增长为12.5~18 kg,妊娠中期及晚期平均体质量增长为0.51 kg/w(0.44~0.58 kg/w);妊娠前BMI为18.5~24.9 kg/m2,妊娠期间总的体质量增长为11.5~16.0 kg,妊娠中期及晚期平均体质量增长为0.42 kg/w(0.35~0.50 kg/w);妊娠前BMI为25.0~29.9 kg/m2,妊娠期间总的体质量增长为7.0~11.5 kg,妊娠中期及晚期平均体质量增长为0.28 kg/w(0.23~0.33 kg/w);妊娠前BMI≥30.0 kg/m2,妊娠期间总的体质量增长为5~9 kg,妊娠中期及晚期体质量增长为0.22 kg/w(0.17~0.27 kg/w)。
3.2 泰国研究者标准
Sunsaneevthayakul等[33]的研究指出,在泰国按照他们拟定的妊娠期体质量增长标准,虽然和IOM的标准有区别,但是能得到不亚于甚至更优的临床受益。他们提出:对于妊娠前偏瘦的孕妇,妊娠期体质量增长范围为10~18 kg,妊娠前体质量正常的孕妇,体质量增长范围为8~16 kg,妊娠前超重的孕妇,体质量增长范围为6~14 kg,而妊娠前肥胖的孕妇,体质量增长范围为4~8 kg。
在评价孕妇妊娠期体质量增长时,首先应该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妊娠前的体质量。既往研究对于妊娠前体质量的认定多采用孕妇第1次进行产前检查时测得的体质量值或孕妇自诉的孕前体质量。因为IOM标准推荐和指出妊娠早期体质量增长约0.5~2.0 kg左右[32],也有研究将首次产前检查时测得体质量减去上述体质量后,将得到的体质量认定为孕前体质量,这些都是不够准确的,但是现阶段没有更加客观和准确的方法。其次在判断一个孕妇整个妊娠期间的体质量增长总量是否达到IOM标准时,应该与对应孕周的标准体质量增加总量进行比较。
综上所述,由于妊娠前及妊娠期体质量对妊娠结局等的影响大,合理的体质量控制和建议尤为重要。通过让孕妇意识到体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正确的判断孕妇的营养状况,给予合理的妊娠期保健和干预,才能更有效的实现妊娠期合理的体质量增长。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超重和肥胖的人口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妇女在妊娠前或妊娠期超重甚至肥胖,对妊娠结局都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纳入现有妊娠相关体质量管理的临床研究,从体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方法、目标及判断标准等方面进行综述,我们发现妊娠前超重、肥胖及妊娠期体质量增长过多等均会增加妊娠并发症、新生儿不良结局等的风险,甚至对于妇女及其子女造成不良远期影响。通过设立合理的目标和选用适宜的判断标准,调整饮食结构和适量的增加运动,同时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增加孕妇的依从性,可以达到较好的体质量管理目标。
食物交换份法进行体质量管理的研究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度在我院产检并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中随机抽取90人, 统计其孕前体质量, 产前体质量, 胎儿出生体质量, 是否患妊娠期糖尿病、分娩孕周等, 查询其22周前接受营养门诊食物交换份法营养指导的记录, 按照是否经过食物交换份法饮食指导分组进行比较分析, 把在22周前接受过个体化营养指导的人群定为早期实验组, 从未接受过个体化营养指导的人群及20周以后接受个体化指导定为对照组。其中22周以后因糖尿病来营养门诊的又作为晚期实验组与早期实验组中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 剔除孕前有糖尿病的孕妇以及严重脏器疾患的病例。
1.2 诊断方法
24~28周用OGTT试验检查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患病情况, 即空腹抽血1次后饮用含75 g葡萄糖水, 5 min内饮完, 然后于1、2 h后分别抽血查血糖, 3次血糖有任何一项高于标准即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GDM) , 诊断标准采用ADA诊断标准 (空腹5.1mmol/L, 1 h 10.0 mmol/L, 2 h 8.5 mmol/L) 。
2 结果
(±s)
注:两组年龄, 孕次, 产次妊娠时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s)
注:两组孕期增重比较无显著性, 新生儿体质量比较有显著性
注:两组孕妇发生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巨大儿、子痫前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但是GDM发病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高热能, 高脂肪饮食对GDM的发生有影响, 孕期体质量增长对GDM发病也有影响[1]。早期进行营养指导, 合理控制饮食, 维持体质量合理平稳增长对预防妊娠期糖尿病有重要的意义。体质量增长过快, 体内的脂肪超过一定比例, 胰岛素抵抗增加, 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有关, 做好体质量管理有利于预防妊娠期糖尿病。丁丽丽等[2]选择门诊产检孕妇和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对研究组进行饮食指导, 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将住院治疗的GDM患者作为糖尿病组, 记录三组孕期的体质量值, 计算相应的体质量指数值进行两两比较, 研究结果提示通过饮食指导可以使孕妇体质量增长更合理, 有益于母婴健康。
兰枝[3]选择孕12周内的孕妇, 随机分成两组, 即自愿接受孕早期干预和未接受孕期营养干预的两组, 研究组利用食物交换份法联合血糖生成指数法指导孕妇每日总能量控制及食物选配, 并根据体质量增长情况适时调整个体化的营养指导方案, 结果表明研究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国外也有文献报道了妊娠期通过饮食指导进行营养干预, 控制妊娠期体质量增长, 能有效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期代谢性疾病, LUOTO等[4]报告了在芬兰开展的一项妊娠期糖尿病预防的群组随机对照试验, 孕8~12周, 粗筛时OGTT正常者纳入研究, 并对研究对象进行分娩后为期一年的随访, 揭示妊娠期糖尿病与分娩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
胎儿出生体质量>4.0 kg, 是病理性体质量, 成年后肥胖, 高脂血症, 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高, 胎儿出生体质量<2.5 kg, 属于低出生体质量儿, 免疫力低, 抵抗能力差, 所以控制胎儿出生体质量在理想范围内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WHO进行大规模调查发现,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在3.1~3.6 kg时, 母婴并发症的发病率最低。孕妇如果超量进食, 或高碳水化合物, 高脂肪饮食结构可能导致巨大儿, 巨大儿增加剖宫产, 产后出血风险, 理想的妊娠结局是足月分娩一个足月健康无畸形且体质量适中的新生儿[5]。
目前各医院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 有利用孕妇学校上大课的形式教孕妇合理膳食, 有的利用营养软件制定具体的食谱给孕妇, 前者没办法做到个体化, 后者采用具体的食谱, 不够灵活, 执行起来十分不方便。特别是居住偏远地方的孕妇如果要求其每周按时来门诊更换食谱十分不方便。食物交换份法是在控制总能量的同时合理分配各大类食物比例, 配合等值交换份表, 孕妇学会看表, 就能按照一定的原则变换食谱, 灵活多样。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和第三医院妇产科联合进行了一项研究:对有重度子痫前期病史的产后1~3年妇女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 常规组进行常规饮食和运动指导, 开放性咨询;强化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按照食物交换份法制定每人每餐饮食方案, 并且定期追踪强化。结果提示常规和强化干预措施均可改善重度子痫前期病史妇女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强化干预措施较常规干预措施更有效[6]。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牛健民主任提出妊娠期代谢综合征的定义: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血脂异常、高血压为主要特征, 以多种代谢性疾病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严重影响健康的临床症候群, 是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妊娠期代谢性疾病 (GMD) 是指与妊娠期代谢异常相关的, 包括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代谢综合征和妊娠期肥胖等在内的一组疾病。既然饮食治疗有利于预防妊娠期糖尿病, 并且营养干预对GDM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可以改善血脂、血糖及营养代谢, 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7], 血糖、血脂、血压又可以相互影响, 有理由相信, 科学的个体化饮食指导有利于预防除妊娠期糖尿病之外妊娠期代谢性疾病。
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还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评估, 发现孕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 影响到了对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治疗方案的执行效果, 护理人员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一对一心理护理, 可以加强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治疗方案的执行效果[8]。
本研究证实了食物交换份法饮食指导有利于控制胎儿出生体质量, 有利于预防妊娠期糖尿病, 预防其他妊娠期代谢性疾病的效果有待于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证实。另外, 为了更好地做好体质量管理, 应该同时重视孕妇的身理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同时进行将更有利于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治疗成功进行。
参考文献
[1]蔡李倩, 范岩峰, 许榕仙.孕期营养及糖尿病筛查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预测[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11) :1616-1619.[1]CAI LQ, FAN YF, XU RX.Prediction of pregnancy nutrition and diabetes screening for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2011, 26 (11) :1616-1619.Chinese
[2]丁丽丽, 程博, 杨子艳.个体化孕期营养指导对孕妇体质量的影响[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 17 (4) :81-85.[2]DING LL, CHENG B, YANG ZY.Individualized nutrition guidance during pregnancy on maternal weight[J].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11, 17 (4) :81-85.Chinese
[3]兰枝.孕早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 (6) :1084.[3]LAN Z.Early pregnant individualized nutritional guidance on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al Guide, 2011, 13 (6) :1084.Chinese
[4]LUOTO RM, KINNUNEN TI, AITTASALO M.Prevention of gestational diabetes:design of a clus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d one-year follow-up[J].BMC Pregnancy Childbirth, 2010, 10:39.
[5]方玉玲, 马红梅, 郝崧颖, 等.对初产妇实施妊娠期个体化饮食指导和营养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3) :229-231.[5]FANG YL, MA HM, HAO SY, et al.The practice of pregnancy individual diet guidance and nutrition management of primipara[J].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 2008, 43 (3) :229-231.Chinese
[6]卢契, 郑修霞.重度子痫前期病史妇女饮食运动强化干预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6) :32-35.[6]LU Q, ZHENG XX.Severe preeclampsia women's diet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 effect discussion[J].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2011, 26 (6) :32-35.Chinese
[7]尹群芳, 李清, 陈健华.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营养代谢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5) :13-15.[7]YIN QF, LI Q, CHEN JH.Effect of nutrition intervention on the nutrition metabolism of patients with GDM[J].China Medical Herald, 2010, 7 (15) :13-15.Chinese
围生期体质量管理与母婴结局的关系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选取2011年~2012年在我院建册、正规产检、住院分娩的孕妇270例,其孕前体质量指数均在正常范围(18.5≤BMI<25)。随机选取其中10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围生期体质量管理;另外17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所有孕妇均为单胎、头位、无明显骨盆狭窄、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病理产科发生(除外孕期首次出现且在研究范围内的合并症)。其中最大年龄41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年龄27.8岁。
1.2 方法:
由专人记录孕妇孕前体质量、身高和分娩前体质量,根据公式,BMI=体质量(kg)/身高(m)2[2],测量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再测量孕期体质量指数增幅(△BMI):△BMI=分娩前体质量(kg)/身高(m)2-孕前体质量(kg)/身高(m)2。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孕期增重过多、剖宫产、巨大儿、低体质量儿、产后出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另外,将对照组的不同年龄及不同文化程度的孕妇进行母婴结局的比较,看是否存在差异。将18.5≤BMI<25视为孕前体质量指数适宜,将△BMI>7视为孕期体质量指数变化超标,△BMI<5视为孕期体质量指数变化不达标[2]。
注:*P<0.05,**P<0.01
1.3 诊断标准:
参照乐杰主编的第7版《妇产科学》:新生儿体质量≥4000 g为巨大儿,<2500 g为低体质量儿。产后24 h阴道出血≥500 m L为产后出血。待产中胎心出现频繁的变异减速或2次晚期减速或羊水3度等诊断为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7为新生儿窒息。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褥感染等相关的诊断标准参见乐杰主编的第7版《妇产科学》[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的母婴结局差异:
对照组的孕期增重过多及过少的比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且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及产褥病率的发生率也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2.2 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孕妇的母婴结局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孕期体质量增重过多、剖宫产、巨大儿、产后出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另外,随着文化程度的上升,孕期体质量增重过多、剖宫产、巨大儿的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见表2、表3。
3 讨论
据统计,我国72%孕妇体质量增加超过了WHO标准,巨大儿发生率7%~10%[4,5]。孕前肥胖和妊娠期增重过多的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胎儿窘迫、剖宫产率等明显高于孕前体质量及孕期增重适宜的孕妇,甚至使子二代的内分泌系统都有影响,严重威胁母婴健康[6,7]。那么如何衡量孕妇孕前是否肥胖及孕期增重是否过多呢?在这里,体质量指数(BMI)概念的引入非常有必要,其涉及身高和体质量两方面,消除了身高差异对体质量的影响,与身体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反映了孕妇的营养状况和基础营养条件,消除了身高差异对体质量的影响,使不同身高孕妇的体质量增加有相对统一的标准,是确定孕妇体质量标准、简单、可靠的方法。
从本研究:(1)中可以看到,对照组的孕期增重过多及过少的比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且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及产褥病率的发生率也高于观察组(P>0.05)。这些数据说明,进行孕期体质量管理后的母婴结局明显更好。进行孕期体质量管理后,妊娠期增重过多的比例率明显下降(仅4%),说明孕期体质量经过科学指导后是可以控制到理想水平的。另外,进行体质量管理后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明显减少、分娩结局更理想、胎婴儿的结局也更好。
下面我们从孕期并发症、分娩、胎婴儿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孕期体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从本研究:(1)中可以看到,对照组的妊娠期并发症明显高于观察组。妊娠期并发症对母儿均有不良影响。糖尿病易造成母体早产、肾盂肾炎、羊水过多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分娩时发生难产及手术产率增加。而且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在产后5~16年内约有17%~63%发展为2型糖尿病[8]。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巨大儿发生率、胎儿窘迫、阴式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升高。易造成子代成年后出现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变化,甚至影响到子二代的内分泌系统。另外,肥胖孕妇合并妊高征发生率高,分娩时易出现头盆不称、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等并发症,难产和手术产率也提高[9]。可见,做好孕期体质量管理,可以大大降低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母婴近期及远期的结局。
从本研究:(1)中可以看到,对照组的难产发生率(剖宫产)及产后出血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体质量指数变化对分娩影响是多方面的:(1)产力因素:孕期增重过多孕妇脂肪堆积过多,腹肌、肛提肌等辅助产力多显乏力,另外,子宫也过度膨胀,出现原发性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第二产程产力不佳;(2)产道因素:孕期增重过多孕妇盆、腹腔大量的脂肪堆积,骨盆内可利用的空间缩小,产道相对狭窄,胎头在骨盆内旋转困难,增加了头盆不称的可能,从而影响胎头下降和胎儿娩出。而且其往往胎儿偏大甚至是巨大儿[10]。(3)胎儿因素:当胎儿体质量>3500 g时,持续性(横位)异常胎位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剖宫产率随之上升[10]。(4)精神心理因素:孕期增重过多孕妇,其体形相对肥胖、合并症等增加,诸多因素势必使阴道分娩困难重重。加上艰难的待产过程,使孕妇失去阴道分娩信心。可见,孕期体质量控制不佳对分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明显加大了难产的概率。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对胎儿及婴幼儿的影响。对照组的巨大儿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另外,新生儿窒息率也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国外一些研究也得出相似结论:孕妇超重及肥胖,巨大儿发生率增加,发生胎儿畸形的风险增加[11]。另外,孕前体质量指数超标的妇女不易受孕,即使受孕,其流产、早产的概率也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孕妇。即使顺利度过早孕期,其容易患妊娠并发症,易造成胎儿宫内缺氧,引起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等,直接影响了新生命质量。本次研究,我们还进行了人口学相关变量的观察。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孕期体质量增重过多、剖宫产、巨大儿、产后出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另外,随着文化程度的上升,孕期体质量增重过多、剖宫产、巨大儿的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这提醒我们产科门诊的医护人员,多关注高龄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孕妇,加强对她们孕期保健知识的宣教,督促她们参加孕期体质量管理课程,让她们充分认识孕期体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及加强自身的监测。
孕早期中医体质辨识与孕期疾病研究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和调查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4月在某社区妇科在册的孕早期孕妇共计100例。对选取的调查对象采用“中医体质与判定表”[3],由经过浦东新区中医“治未病”培训及考核合格的医务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当场回收。同时对调查对象进行高危妊娠初筛。由医生通过电话随访、收集产检医院高危转诊单和分娩信息对孕妇整个孕期进行追踪, 直至妊娠终止。问卷回收率为100%,孕期随访率为100%。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体质的评判标准。按照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标准的计算方法,对各个亚量表分别计算原始分数及转化分数,再采用最大值法对体质类型进行判定[3]。
1.2.2孕妇高危因素判定方法。孕早期初筛高危因素的标准及孕期高危妊娠诊断均按照 《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第1版)》[4]的高危妊娠筛查标准进行判定。高危因素主要包括: ⑴孕妇基本情况,如年龄、BMI等;⑵孕产史,如不良孕产史疤痕子宫不孕症等;⑶家族史,如直系亲属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遗传性疾病;⑷有无妊娠合并症,如慢性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
100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29.38±3.46)岁。学历为高中及以下占10%,大学、专科占36%,大学本科占38%,硕士及以上占16%。本市户籍占57%,外地户籍占43%。
2.2不同体质孕妇高危初筛情况
由表1可见,100例孕妇中有77例初筛正常,其中平和体质者41例(87.23%),偏颇体质者36例(67.92%);初筛高危的孕妇共有23例,偏颇体质17例(32.08%),平和体质6例 (12.77%);初筛高危孕妇和初筛正常孕妇的偏颇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偏颇体质孕妇更易出现初筛高危。
例(%)
2.3初筛正常孕妇发生高危妊娠情况
由表2可见,通过孕期随访发现初筛正常的77例孕妇中,孕期发生高危妊娠偏颇体质的有19例(52.78%),平和体质的有10例(24.39%),偏颇体质孕妇与平和体质孕妇孕期高危妊娠的发病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学认为,体质与人的疾病和健康关系密切,体质差异可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5]。现代女性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作息不规律,体育锻炼时间少等不良生活方式均与机体阴阳平衡破坏有关。
例(%)
中医体质学对中医体质类型的辨识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平和体质者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气虚体质者易患胎动不安、内脏下垂及产后缺乳等;阳虚质者易患痰饮肿胀等;血瘀质者易患出血、中风;痰湿质者易患消渴等,湿热质者易患黄疸;气郁质者易患郁症;特禀质者易患胎寒胎惊、胎弱等[6,7]。本次调查显示,100例孕妇平和体质占47%,偏颇体质占53%。初诊时已有妊娠高危因素的孕妇中,偏颇体质孕妇的比率高于平和质孕妇。
初筛正常的孕妇在妊娠期也会出现产科并发症。本调查发现,初筛正常的77例孕妇中有29例(37.66%)出现了高危妊娠。对高危妊娠之一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为9.4%~10.4%,在发达国家为7%~12%[8]。有研究表明,阴血虚型、虚热型及痰湿型体质孕妇更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9]。而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有研究发现,痰湿型孕妇更易发生糖代谢异常,通过对痰湿质孕妇进行调护,对偏颇状态进行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糖代谢异常的发生[10]。本次调查显示,偏颇体质孕妇与平和体质孕妇孕期高危妊娠的发病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颇体质孕妇高危妊娠发生率高于平和体质孕妇。
相关文章:
用管理求质量 以质量求生存 抓改革求发展02-20
保质量抓安全02-20
课时量管理工作总结02-20
管理人员绩效考核量表02-20
浅析公路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问题和对策02-20
浅谈公路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02-20
三维算量软件用于工程管理论文02-20
新产程及产程入量管理02-20
留置针管理02-20
立足常规抓管理、强化督导求质量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