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演讲观后感范文

关键词: 感触 演讲 观后感 老师

白岩松演讲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篇1:白岩松演讲观后感范文

李校长领导我们观看了白岩松老师的“幸福演讲”,我的感触很深。白岩松老师说现在的社会进步了,生活条件好了,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条件好了很多,所以,人们就开始思索“什么是幸福”了。他的很多话和观点都发人深省。比如在白岩松老师看来,现在我们中国人生活好了,现代了,小康了,幸福好像却不如以前那么易得了;而且,他还讲到了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幸福感。我感到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到底什么才是幸福呢?其实,幸福二字对我们这些教师并不陌生,我们求实的老师都是幸福的老师,因为张校长,李校长一直在关注着大家的幸福指数。他们想方设法使我们这些老师幸福的工作,生活。我们每个年级段,办公室都如一家人一样和谐,温暖,幸福。对我们来说,求实就是我们的家,同事们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今,听了白岩松老师的演讲,再结合着我们每个求实人的经历,我想我更找到了“幸福”的答案。用白岩松老师的话说,幸福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主观意识。每个人对于幸福的感知力都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地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就如张校长经常所说的,其实简简单单便是快乐。心态很重要,我们每个人如果都能拥有一个简单,大度的心胸,一个平和,知足常乐的心态,我们便能很容易的找到幸福与快乐了。其实,我们有让人满意的工作,有爱我们的领导,有真诚的.同事,还有一群纯真可爱的孩子,我们哪还不幸福呢?!而且,没有人愿意与整天哀声叹气、愁眉苦脸的人在一起,总是喜欢与开朗、乐观的人在一起;学生们对我们也是这样;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我们阳光了,那么学生也会有阳光的心态。当学生有更积极、阳光的心态,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更好。当学生有更高的志趣,更开阔的眼界时,他们的思维就比较流畅,思考问题就比较有深度,他们在写作、解答的时候,角度站就比较高。我们每一位老师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带给学生怎么样的教育,那么,我们就有责任与义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另外,都说健康是福。拥有健康不一定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这就意味着失去一切。张校长特别关心我们的健康,她总是告诉我们:健康是1,其他一切是0,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可能将自己的一切做到十分。我们都明白,健康的身体,是我们生活、生存的基本。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可由于我们长年累月处于脑力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中,平时又疏于锻炼身体,不会合理的调节生活节奏,致使很多老师的身体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比一般人更理解健康身体的含义,从而拥有更多的健康知识,注重身体的保健与锻炼。让自己的身心放松,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总之,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自我的一种体验。白岩松老师说得好:“幸福就像你脚上的鞋子,幸不幸福,只有你自己知道。”所以,如果我们使自己在一种幸福的状态下工作生活,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工作是快乐的,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可爱的。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会更加用心工作,会收获更多的幸福。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幸福,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才可以把幸福播撒向人间!

篇2:白岩松演讲观后感范文

今天看了一个视频,是白岩松演讲的关于医德的问题,在这个演讲里,我们也能透过医德来看师德,一开始的时候演讲中说到了这个世界上的职业最重要的两个道德就是师德和医德,其他的都可以用职业道德来概括。当然,这个两个职业也是非常伟大的职业,医生是救治病人的身体,教师会帮助人类的精神。

在这段演讲里,白岩松提到了一个参加考试时的女孩在这个考试的过程中,她选择了宁可牺牲自己,也要照亮他人。当然,对于教师来说,这句话也同样的适用,不是有这么一句诗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讲的是老师,老师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在这个演讲之中,白岩松老师说一个其他的例子,说是有一个医生华医生他自己的行医历程中,每次再去给病人听诊时,都会先把听诊器在自己的怀里捂热,再进病房,这样的小细节一次可能很简单,但是能一直坚持多么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当然,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把握每一件小细节,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我们的小朋友有情绪时,那么你就要去观察他是因为什么?去观察细节,找的问题出现的原因已经解决方法。这也是属于我们教师的师德。爱孩子,经常去帮助,总是在抚慰,我觉得这句过在教师的工作中也是同样适应的!

当然,自己要要不断的去成长,对得起自己老师的称呼,非常感谢孩子们,给了我做老师的机会!

篇3:白岩松演讲观后感范文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成果显著,全球的目光也逐渐地投向中国,中国与在世界各个层面的交流与日俱增,所以有很多外国的著名人物来到我们的大学做演讲来进行交流。同时我国的著名人物也去到国外的大学演讲交流。白岩松央视著名主持人在耶鲁大学的演讲《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演讲口译所遵循的口译原则应能体现出该语言形式的宣告性和目的性。本文的理论依据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理论,该理论在口译工作中可以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目的论概述

目的论由汉斯·威密尔在1978年首先明确提出,后来克里斯蒂安·诺德等人将其补充并发展。该理论认为,“翻译(包括口译)是一种交际性言语和非言语符号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威密尔认为单靠语言学是解决不了翻译的问题。他根据行为学的理论提出翻译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翻译时,译者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因此,翻译不仅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且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一种为实现特定目的的复杂活动”。人们平常所说的翻译目的可能有很多种。根据威密尔的分析,翻译的目的有三种:一是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基本目的;二是目标语环境中译文的交际目的;三是使用特定翻译策略或翻译程序的目的。其中,译文最重要的是交际目的。从交际功能来看,译文只要达到了翻译任务规定的交际目的,就可以说完成了目标。

目的论中有三个原则: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是指翻译行为取决于翻译目的,译员必须了解原文要实现的功能;连贯性原则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意义”;忠实性原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存在语际连贯,译文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忠实性原则从属于连贯性原则,而若这两条原则与目的性原则有冲突时,以目的性原则为主。

三、目的论视角下白岩松演讲口译中的翻译策略

将这三个原则与演讲口译结合后,口译就是以演讲者的情感目的及演讲稿的社交目的为主来进行翻译。若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调整才能更好地达到目的,我们就以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为指导;针对这些目的可使用的策略主要有:直译法、增译法和省译法。

1、直译法

直译就是把源语的语言形式以及其文化形式等完完全全地保留在了目的语中的一种翻译方法。直译法是最常见的一种翻译方法,其优势显而易见,有如下三点:首先,直译法很简单明了,内容清晰易懂,其次,直译法较为完全地保留了原文的文化特色及句子结构,第三,直译法可以丰富译文的表达方式。在白岩松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其口译不乏采用了直译法,如:

(1)这个时候我已经从边疆的小城市来到了北京,成为一个大学生。虽然我们今天在中国依然有很多的人在抨击中国的高考的制度,认为它有很多很多的缺陷,但是必须承认正是高考的存在,让我们这样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译为:At this time I had already come out of the little border town to Beijing as a university student.Although we have many people in China today criticizing China’s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s and see many manydeficiencies in it,it must be said that it is such a system that allowed very ordinary people like me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change our lives.

(2)面对面永远要好过背对背。译为:face-to-face was always better than back-to-back.

例句1和2都是典型的采用了直译的方法,完全地保留了源语的语言形式和风格,很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并且也符合源文的语言形式与风格。在口译现场工作中,直译法的用法很常见,而直译法也充分体现了忠实性法则,就是指译文与原文要存在语际连贯。这也就是说译文应忠实的体现原文的信息。当然,忠实性法则从属于连贯性原则,而这两个原则又都从属于目的法则。在满足前两个法则的基础上,译文应忠实传达原文信息。

2、增译法

增译法就是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在白岩松耶鲁演讲中也采用了增译法。如:

(1)但是在中国当时是一个很大的迈进,因为过去的价格都是由政府来决定的。译为:but it was a big deal in China,a huge step,because before that the prices were decided by the government.在此句中“中国当时是一个很大的迈进”若要直接译出,难免译文生涩,词不达意,此处,译者采用了增译的方法,译为“a big deal in China,a huge step”,可以看到,译员增加了“a big deal”,这样处理就是遵循了连贯性法则,既要传达原文信息,又要使译文为听众所接受。

(2)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需要。译为:There was a bit of me in you and a bit of you in me,we needed each other.本句为了更连贯而且更易被目的与读者所接受,所以使用了增译法,增加了“there be”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论坛)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这一点很符合目的论中的连贯性法则,就是指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对译员而言,凡是有被这条原则的翻译行为都应摒弃。

3、省译法

省译法即省略原语中重复的语句,用简洁的译入语将原语意思表达明了。在白岩松耶鲁演讲的译文中,就有不少省译法的例子,如:

(1)但是当时很遗憾,不仅仅是我,几乎很多的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梦想,因为当时中国人,每一个个人很难说拥有自己的梦想。因为梦想变成了一个国家的梦想甚至是领袖的一个梦想。译为:But sadly,not only for me,but for almost all Chinese,we did not know such a dream.It was hard to describe each Chinese as having his or her own dream.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

(2)经常有人说美国怎么怎么样,美国怎么怎么样,译为:America was like this and like that,在译文中很明显译者省略了第二个“美国怎么怎么样”的翻译,在源语中重复了两遍的“美国怎么怎么样”是一个意思,虽然译者在这里只译出一个,但已经完整地传达了意思,同时还为翻译争取了时间。在汉译英中,省译法的用法极为常见,源语中出现了典型的汉语表达,一般这种表达都会给译员带来或多或少的障碍。当遇到例句中汉语惯用表达时,译员应根据任务目的及时做出调整,略去不便英语听众理解的表达,将核心意思译出。这也是目的理论的精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译员在口译的过程中并不拘泥于其原语的语言风格与形式,而是充分考虑了目标语读者的接受情况,根据译语所要表达的意思的连贯和目的,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传递,这也正是目的理论的精髓所在。由于口译现场工作的时间紧迫性,目的理论能很好地填补其缺口,使口译工作更好的完成。所以目的理论对译员的口译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当然,本文仅分析了目的理论在白岩松耶鲁演讲的口译中的意义,其他理论是否支持并对其他的演讲口译起指导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摘要:口译工作者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担任着演讲者与目的语听众之间的唯一媒介。本文以德国著名翻译家汉斯·威密尔(HansVermeer)创立的目的理论为基础,结合白岩松耶鲁演讲口译稿,来探讨一下目的理论中的忠实性法则、连贯性法则、目的性法则对口译技巧中的直译、增译、省译等翻译策略的启示

关键词:目的论,口译,技巧

参考文献

[1]Christiane Nord.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 Explained[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47-49.

[4]方圆,孙炳文.目的论对官方记者招待会口译的指导[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11(6):216-217.

[5]林雅琴.从释意理论的角度看温家宝剑桥演讲口译的策略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Z1).

篇4:白岩松哈佛大学演讲 听后感

——白岩松带给我的思考

白岩松——我的偶像。他是央视著名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任《焦点访谈》、《新闻周刊》、《感动中国2008》等节目主持人,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他在主持的时候,总是皱着眉头,表情凝重;他的评论总是有着标新立异的修辞,咄咄逼人的口吻,像专家一样的评论,似学者一般的反问,最后一定会引出自己的希望与思索。白岩松总是机敏、犀利的,他的节目很深刻却并不呆板,有些活泼却并不媚俗,他是独一无二的。白岩松睿智,社会责任感十分强烈。他的语言是华丽的,是富有诗情画意的,但那双藏在眼镜后的小眼睛却透露着一句话:他的思想更深邃,更沉稳。他所做的一切都让我认知到:我想要做地个朴实无华,一身正气,真诚的爱自己的祖国,爱人民;决不做哗众取宠的人,真是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白岩松,这也是我期望中的自己。

白岩松的成长历程正巧见证了中国从贫困落后到改革开放致富的历程。他在耶鲁大学做演讲时说,他出生的那一年正好是马丁·路德·金先生遇刺的那一年。他的“我有一个梦想”并没有因为他的倒下而坍塌成泡沫。它真正地站了起来。不仅仅是在美国,也站在了全世界。只是很遗憾的,在当时并没有几个中国人知道这个梦想。因为在当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很难说拥有自己的梦想,大家关心的只是“今天我是否可以吃饱”。

等到了他十岁的时候,我们的国家依旧十分落后,梦想似乎离百姓是很远的。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或许连对“梦想”这个词语都还很陌生。当时的经济是萧条的,萧条到冬天异常寒冷。因为眼前根本也就没有希望。但也是在这一年,我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这让百姓的生活开始有了希望,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这正是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开始,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开始。

在白岩松30岁的时候,中美之间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在那一年,克林顿访问了中国。这件事情大大拉近了中美两国的距离,中国再也不觉得美国是遥远的,渐渐地中国与美国之间关系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而,两国之间却总像是用望远镜在观望彼此。而事实就在这样的远距离观察中扭曲,或者一些本应是美好的事情却被无限放大,变得夸张,变得不实际。但是,我们也会一直有一个梦想:为什么我们总是要通过望远镜看对面的世界?我们想要用自己的眼睛去了解真实的世界,想要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世界上的人们内心的声音。或许,这也是处在彼岸国家的梦想吧。虽然现在网络媒体十分发达,但我相信只要是媒体就一定会有一部分夸大的成分。如果只是透过媒体在看待中国,看待世界,我相信那一定是片面的,有时会让人产生另一种偏见。

在我看来,白岩松就是一个成功的人。首先,他是一个有深度的人。他的话语常常能够带给我启发,让我开始思考人生。他曾经讲过一个寓言故事,其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它说: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如果我在人生生活的道路上走得太快,走得太远,会不会让我忘记当初出发的原因。于是,现在的我总是想要生活慢一点再慢一点,可以让我充分的享受它,领悟它,也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反省自己的生活,憧憬自己的未来。其次,白岩松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经历过挫折,走偏过自己的道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结束后,白岩松离开了《东方时空》,他当时认为自己可以出台已经准备了三个月的新栏目。但是,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因为各种原因,节目并没有播出。白岩松感觉到了迷茫与失落,心情十分低落。但是他不会被困难与挫折所打败,他的心态开始释然,自信、幽默的白岩松又回来了。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自己的梦想而放弃电视的这一经历,因为他相信他会在另一条道路上看见不同的风景,只是那儿的风景确实不尽如人意罢了。另一点,白岩松是个会做人会生活的人。他说他的座右铭是: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他说过:人只有一个一辈子不会更改的职业,那就是做人。只有把人这一撇一捺写大,才能做好别的事情。他还说过:当一个人和另一个总体素质差不多时,为什么这个人就比那个人优秀呢?就是因为这个人发的附加值比另一个人高。白岩松总是能把自己生活的体会总结成话语,而那些语句又确确实实能够讲进人的心里。白岩松是个爱家的人。因为在他的理解中,家就是哪里有妈那里就是家。

我对于白岩松的崇拜并不是一种迷恋明星,追逐光芒的那种盲目的追求。而是从白岩松的身上,我总是能够领悟到一些什么。他像父亲一样,每一句话语总是透露着一种深沉的爱。他就像兄长,每一句话语总是提点着正走在路上的我。

篇5:白岩松的演讲

那一年,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马丁〃路德〃金先生遇刺。虽然,那一年他倒下了,但是“我有一个梦想”的这句话却真正地站了起来,不仅在美国站了起来,也在全世界站了起来。

我要讲五个年份,第一要讲的年份是1968年。

那一年我出生了。但是,那一年世界非常乱,在法国有巨大的街头的骚乱……在美国也有,然后美国总统候选人罗伯特〃肯尼迪遇刺了(他的哥哥约翰〃肯尼迪总统在1963年遇刺)。但是,的确这一切的原因都与我无关(哄堂大笑)。

那一年,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马丁〃路德〃金先生遇刺。虽然,那一年他倒下了,但是“我有一个梦想”的这句话却真正地站了起来,不仅在美国站了起来,也在全世界站了起来。但是,当时很遗憾,不仅仅是我,几乎很多的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梦想。因为当时中国人,每一个人很难说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变成了一个国家的梦想,甚至是领袖的一个梦想。中国与美国的距离非常遥远,不亚于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但是我并不关心这一切,我只关心我是否可以吃饱。

很显然,我的出生非常不是时候,不仅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对于世界来说,似乎都有些问题(众笑)。

1978年,10年之后,我10岁了。

我依然生活在我出生的地方,那个只有20万人的非常非常小的城市。它离北京的距离有2000公里,它要想了解北京出的报纸的话,要在三天之后才能看见。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存在新闻这个说法的(众笑)。

那一年,我的爷爷去世了。而在两年前的时候,我的父亲去世了。所以,只剩下我母亲一个人抚养我们哥儿俩,她一个月的工资不到10美元。因此,即使10岁了,梦想这个词对我来说,依然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我从来不会去想它。我母亲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建立新的婚姻,是她一个人把我们哥俩抚养大。我看不到这个家庭的希望,只是会感觉,那个时候的每一个冬天都很寒冷。

就在我看不到希望的1978年的时候,不管是中国这个国家,还有中国与美国这两个国家之间,都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那是一个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该记住的年份:1978年的12月16日,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那是一个大事件。而在中美建交两天之后,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那是中国改革开放31年的开始。

历史将两个伟大的国家、一个非常可怜的家庭就如此戏剧性地交织在一起,不管是小的家庭,还是大的国家,其实当时谁都没有把握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

接下来的年份,该讲1988年了,那一年我20岁。

这个时候我已经从边疆的小城市来到了北京,成为一个大学生。虽然,今天在中国依然还有很多的人在抨击中国的高考制度,认为它有很多很多的缺陷。但是,必须承认正是高考的存在,让我们这样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当然,这个时候美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很遥远的国家,它变得很具体,它也不再是那个过去口号当中的“美帝国主义”(众笑并鼓掌),而是变成了生活中很多的细节。

这个时候,我已经第一次尝试过可口可乐,而且喝完可口可乐之后会觉得中美两个国家真的是如此接近(众笑)。因为,它几乎就跟中国的中药是一样的(众笑)。

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非常狂热地去喜欢上摇滚乐。那个时候,正是迈克尔〃杰克逊长得比较漂亮的时候(哄堂大笑)。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开始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为,改革已经进行了10年。

那一年,中国开始尝试放开很多商品的价格。这在你们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中国当时是一个很大的迈进,因为过去的价格都是由政府来决定的。

就在那一年,因为放开了价格,引起了全国疯狂地抢购,大家都觉得这个时候会有多久呢?于是,要把一辈子用的食品和用品,都买回到家里头。

这一年也就标志着中国离市场经济越来越近了。当然,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市场经济也会有次贷危机(众笑)。

当然,我知道那一年1988年对于耶鲁大学来说是格外的重要,因为你们耶鲁的校友又有一个成为了美国的总统。

我说:“看样子美国需要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有的时候要从语言开始”。“对于中美这两个国家来说,面对面永远要好过背对背”。

接下来又是一个新的年份:1998年,那一年我30岁。

我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更重要的是,我已经成为一个1岁孩子的父亲。我开始明白我所做的许多事情不仅要考虑我自己,还要考虑孩子及他们的未来。

那一年,在中美之间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主角就是克林顿。也许在美国你记住的是性丑闻。但是,在中国记住的是,他那一年访问了中国。在6月份他访问中国的时候,在人民大会堂和江泽民主席进行了一个开放的记者招待会,然后又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个开放的演讲,这两场活动的直播主持人都是我。

当克林顿总统在上海即将离开中国的时候,记者问道:“这次访问中国,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他说:“我最想不到的是这两场讲座居然都直播了(笑)。不过,直播让中国受到了表扬,而美国却受到了批评(众笑)。”当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批评。在北大的演讲当中,由于整个克林顿总统的演讲,用的全是美方所提供的翻译。因此,他翻译的那个水准远远达不到今天我们翻译的水准(听众大笑并鼓掌表示对现场翻译的感谢)。我猜想有很多的中国观众,是知道克林顿一直在说话,但是说的是什么,不太清楚(众笑)。

所以,我在直播结束的时候,说了这样的一番话:“看样子美国需要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有的时候要从语言开始”,美国包括美联社在内的很多媒体都报道了我的这句话。但是,我说的另外一句话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报道?我说:“对于中美这两个国家来说,面对面永远要好过背对背。”

当然也是在这一年年初,我开上了人生的第一辆车。这是我在过去从来不会想到的,中国人有一天也可以开自己的车。个人的喜悦,也会让你印象很久,因为往往第一次才是最难忘的。

这一年,也是中国梦非常明显的一年。它就像全世界所有的伟大梦想,注定都要遭受很多的挫折才能显现出来一样。无论是期待了很久的北京奥运会,还是神舟七号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行走,那都是很多年前,我们期待了很久的梦想。

接下来,我要讲述的是:2008这一年,这一年我40岁。

很多年大家不再谈论的“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了,但是在这一年我听到太多的美国人在讲。看样子奥巴马的确不想再接受耶鲁占领美国20年这样的事实了(耶鲁大学一直盛产总统,而出身哈佛大学的奥巴马终结了这一事实)。

他用“改变”以及“梦想”这样的词汇,让耶鲁大学的师生在他当选总统之后举行游行,甚至庆祝。在这个细节中,让我看到了耶鲁师生的超越。

这一年,也是中国梦非常明显的一年。它就像全世界所有的伟大梦想,注定都要遭受很多的挫折才能显现出来一样。无论是期待了很久的北京奥运会,还是神舟七号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行走,那都是很多年前,我们期待了很久的梦想。

但是,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让这一切都变得没有我们期待中的那么美好。这个时候中国人对于生命的看待,我相信跟美国人和世界上一切善待生命的民族都是一样的。8万个生命的离开,让整个2008年中国人度日如年。

我猜得到在耶鲁校园里头,在每一个网页、电视以及报纸的前面,也有很多的来自中国的人,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为这些生命流下眼泪。但是,就像40年前,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却让“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站得更高,站得更久,站得更加让人觉得极其有价值一样,更多的中国人也明白了,梦想很重要,但是生命更重要。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度过了自己的40岁的生日。

那一天,我感慨万千。虽然,周围的人不会知道(众笑)。因为时间进入到我的生日那一天的时候,我在直播精彩的比赛。24小时之后,当这个时间要走出我生日这一天的时候,我也依然在直播。但是,这一天我觉得非常的幸运。因为,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40岁,让我意识到了我的故事背后的中国梦。正是在这样的40年的时间里头,我从一个根本不可能有梦想的,一个遥远边疆的小城市里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可以在全人类欢聚的一个大的节日里头,分享以及传播这种快乐的新闻人,这是一个在中国发生的故事。

而在这一年,中国和美国相距并不遥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需要。布什总统据说度过了他作为总统以来在国外、一个国家待得最长的一段时间,就是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菲尔普斯在那儿拿到了8块金牌,而他的家人都陪伴在他的身边,所有的中国人都为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祝福。当然,任何一个这样的梦想都会转眼过去。在这样的一个年份里头,中美两国历史上几乎是第一次同时发出了“我有一个新的梦想”的时候,如此的巧合,如此的应该。美国面临了一次非常非常艰难的金融危机,当然不仅仅是美国的事情,也对全世界有重大的影响。

昨天我到达纽约,刚下了飞机,我去的第一站就是华尔街,我看到了华盛顿总统的雕像,他的视线是那么永久不变地在盯着证券交易所上那面巨大的美国国旗(众笑)。而非常奇妙的是,在这个雕像后面的展览馆里正在举行“林肯总统在纽约”这样的一个展览。因此,林肯总统的大幅的画像也挂在那上面,他也在看那面国旗(众笑)。我读出了非常悲壮的一种历史感。

在离开那个地方的时候,我对我的同事说了这样一句话:“很多很多年前如果美国发生了这样状况的时候,也许中国人会感到很开心。”因为,大家会说:“你看,美国又糟糕了!”(众大笑)但是,今天中国人会格外地希望美国尽早地好起来,因为我们有几千亿的钱在美国(鼓掌,众大笑),我们还有大量的产品等待着装上货船,送到美国来,如果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好起来的话,在这些货品的背后,就是一个又一个中国人增长的工资,是他重新拥有的就业岗位,以及家庭的幸福。因此,你明白,这不是一个口号的宣传。

在过去的30年里头,你们是否注意到了,与一个又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紧密相关的中国梦。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在过去这30年的时间里头,让个人的命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一个边远小城市的孩子,一个绝望中的孩子,今天有机会在耶鲁跟各位同学交流,当然也包括很多老师和教授。中国经历了这30年,有无数个这样的家庭。他们的爷爷奶奶依然守侯在土地上,仅有微薄的收入,千辛万苦。他们的父亲母亲,已经离开了农村,通过考大学,在城市里已经有了很好的工作,而这个家庭的孙子孙女也许此刻就在美国留学,三代人,就像经历了三个时代。但是在中国,你随时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现场的很多个中国留学生,他们的家庭也许就是这样。对么?(鼓掌)

那么,在我们去观察中国的时候,也许你经常关注的是“主义”、“社会主义”或其他庞大的政治词汇,或许该换一个视角去看13亿个非常普通的中国人。他们并没有宏大的梦想、改变命运的那种冲动,依然善良的性格和勤奋的那种品质。今天的中国是由刚才的这些词汇构成。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头,中国人看美国,似乎在用望远镜看。美国所有的美好的东西,都被这个望远镜给放大了。经常有人说美国怎么怎么样,美国怎么怎么样,你看我们这儿什么时候能这样(众笑)。

在过去的好多年里头,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在看中国。但是,我猜测可能拿反了(哄堂大笑,热烈鼓掌)。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缩小了的、错误不断的、有众多问题的一个中国。他们忽视了13亿非常普通的中国人,改变命运的这种冲动和欲望,使这个国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鼓掌)。

但是,我也一直有一个梦想:为什么要用望远镜来看彼此?我相信现场在座的很多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最真实的美国,用自己的耳朵去了解最真实的来自美国人内心的想法。无论再用什么样的文字也很难再改变他们对美国的看法。因为,这来自他们内心的感受。当然我也希望非常多的美国人,有机会去看看中国,而不是在媒体当中去看中国。你知道,我并不太信任我所有的同行(众笑,鼓掌)。

开一个玩笑。其实美国的同行是我非常尊敬的同行。我只是希望越来越多的美国的朋友去看一个真实的中国。因为,我起码敢确定一件事情,即使在美国你吃到的被公认为最好的中国菜,在中国却很难卖出好价钱(众笑)。就像很多很多年之前,在中国所有的城市里流行着一种叫加州牛肉面,加利福尼亚牛肉面。相当多的中国人都认为,美国来的东西一定非常非常好吃。所以,他们都去吃了。即使没那么好吃的话,由于觉得这是美国的也就不批评了(大笑)。这个连锁的快餐店在中国存在了很多年,直到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美国,在加州四处寻找加州牛肉面(众笑)。但是,一家都没有找到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知道,加州是没有这种牛肉面的(笑)。

于是,这个连锁店在中国,现在处于消失的过程当中。你看,这就是一种差异。但是,当人来人往之后,这样的一种误会就会越来越少。

所以,最后我只想再说一句。

40年前,当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的时候,他的那句话“我有一个梦想”传遍了全世界。但是,一定要知道,不仅仅有一个英文版的“我有一个梦想”。在遥远的东方,在一个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中国,也有一个梦想。它不是宏大的口号,并不仅仅在政府那里存在,它是属于每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国人,而它用中文写成:“我有一个梦想!”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白岩镇魏旗中心小学家长学校教案 下一篇:白岩松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