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夜行观后感(精选12篇)
篇1:草地夜行观后感
《草地夜行》是我读过的故事中最感人的一篇文章。他讲述了老红军为了帮掉队的小红军追赶队伍、走出草地而陷入泥潭壮烈牺牲的事。表现了老红军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
文中写到: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漫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就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可他怎么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的背着我向前走这段话让我知道了当时的天气如此恶劣,老红军仍然背着我艰难的行走。体会到了老红军的坚强和他舍己为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太多!有的老爷爷再上车的时候没有座位,就会有人主动让座,还有的小朋友摔伤了就会有人把他扶起,四川地震了,我们所有的人都捐钱,南方雪灾了,我们热心的帮助他们……这些不都是老红军精神的再现吗?
读完课文,我掩卷深思,老红军虽然牺牲了,但他那种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篇2:草地夜行观后感
我原来心里总是有一个疑问——参加革命的战士每天行千里路,还吃不饱,穿不暖,睡不足。甚至要吃草根、吃树皮,一定很辛苦,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放弃呢?读了这篇文章后,才明白战士们为什么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也不放弃革命。因为他们的心中装着的不是他们自己,是别人,是全中国的老百姓。他们宁愿自己受苦甚至牺牲宝贵的生命。我们今天的生活不就是这样的人用生命换来的么?想到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理解了老师为什么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时,我真想大声疾呼:同学们,不要再扔掉你吃剩的饭菜,不要再扔掉用剩的铅笔,不要再扔掉那还是崭新的文具。我们扔掉的不是剩饭,不是铅笔,不是崭新的文具,扔掉的是先辈留给我们的财富,是光荣的传统。
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篇文章,老战士的形象不断的在我眼前浮现,越来越高大。啊,老战士国家需要你这样的人,社会需要你这样的人,人民需要你这样的人。您,虽然死了但您舍己为人的品格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永远激励我们。
篇二:草地夜行读后感这几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了一篇《草地夜行》的文章,令我深受感动。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老红军为了让小红军走出草地,自己英勇牺牲了的事。我读到:“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时,我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我不由自主地对这位小战士产生了一种无比敬佩的感情。这是一位多么顽强的小战士啊!他面对着极大的困难,仍然坚定地向前走,真是坚强、勇敢的人。然而在我的学习中,也经常有这一类的事。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去学奥数,我们来到春雨学校的办公室,放下书包,便跑出去玩,只有李硕洋一个人留在办公室里,专心致致地做着周老师不置的奥数题。他左手摸着脑门,右手握着笔,旁边的桌子上堆起了一层刚演算过的草稿纸。我看见李硕洋的额头上似乎出现了几丝皱纹,我轻轻地来到他身边说:“李硕洋,遇到难题了吧,让我来帮帮你。”他摇摇头说:“谢谢你,我一定会做出来的。”过了一会儿,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把这道难题做出来了。通过这一事例,让我知道了,只要去克服重重困难,就一定会成功。学习了《草地夜行》这篇文章后,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并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困难就像一只“纸老虎”,被“纸老虎”所吓倒的是懦夫的行为,那他一定会一事无成;如果困难越大,你越不向它低头,越要去攻克它,那你一定会成为一个胜利者。
篇三:草地夜行读后感前几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丰碑》、《飞夺泸定桥》、《草地夜行》等几篇课文,我最喜欢的是《草地夜行》。
文章内容是这样的,在茫茫的草海,有一个红军小战士,他非常饿,一点食物都没有,他把皮带都吃了,可是他还是饿,他跟着队伍走,他一步一挨,身上还扛着枪,压得他喘还气来,就要掉队了,前面有一个同志向他走来,说:“快点走吧!要是像你这样走,走三年也到不了陕北”。他把我的枪拿了下来,背到了他的身上,让我快一点走,我紧紧的跟着他,可是我还没跟上,他说:“我背你吧!”他背着我走呀走呀!忽然他猛的往下一沉,他说快离开我,我掉到泥潭里了,他使颈一顶,把我顶到一边去,他说:“一定要记住革命!”就这样一个同志为了革命,为了帮助战士牺牲了。
篇3:《草地夜行》读后感
这篇文章写得是:小红军要追赶过草地的红军队伍,行走中碰上了出来寻找掉队小红军的老红军。老红军认为小红军走得太慢,就把他背在了背上。突然,老红军和小红军都掉进了泥潭。老红军把小红军顶了上来。老红军临死前对小红军说:“要・・・・・・要记住革命・・・・・・”
从老红军掉进泥潭到老红军说的话,这个情节使我最感动。我们要向革命老前辈学习。虽然我们远离长征时期,但是我们要让长征精神时刻激励我们。
篇4:草地夜行读后感400字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一位小红军在走草地时,因为他非常地劳累,已经走不动了,但他仍然坚持着,用自己两条僵硬的双腿拖着沉重的身体。迎面走来一位老同志,他是来找小红军这些掉队的小鬼的。通过谈话,小红军很敬佩他。天快黑了,他们赶紧赶路,但小红军跟不上,老战士把他背到背上,背着他往前走。走着走着,老战士突然掉进了泥潭,怎么也救不上来,他变成了一尊泥像。小红军既伤心又难过,但他没有停下来,他坚强地向通向陕北的路走去。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学习老战士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更要学习小红军的知恩图报。有的人把别人给予他的物质、精神礼物当做是应该的,就像在公共汽车上,别人让给你一个座位,你却认为这是应该的。一下子坐在那里,连声“谢谢”也不说,你知道别人心里是什么滋味吗?我们还要学习小红军吃苦耐劳的精神。小红军也就比我们大那么一两岁,但却和我们的生活相差如此悬殊!我们每天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要老师多留一点作业我们就不高兴;不留作业就高兴的不得了!而小红军每天吃不上饭,可我们还挑食呢?小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那么遥远的路上从来没有怨言,可我们只要走那么一点点的路就累得不像样。我们和他真是天壤之别呀!我们是不是太幸福了?
篇5:《草地夜行》阅读答案
2、老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陷入泥潭的?
3、“小鬼”怀着怎样的心情向前赶路?
篇6:草地夜行阅读答案
2.sàng mò wù
3.陷入 火焰 吞并 蚕蛹(答案不唯一)
4.顶 甩 拉 抓 陷 体会“略”
篇7:《草地夜行》读书心得
这句简短而朴实的话却如此打动人心,为了落下部队的“小鬼”,为了革命,宁愿牺牲自己。这是宝贵的自我牺牲精神啊。
我曾经心中有一个疑问:参加革命的战士每天跋涉万里,吃不饱,穿不暖,睡不着,甚至吃草根,吃树皮,一定很辛苦,但他们为什么不放弃呢?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为什么士兵们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也没有放弃革命。
是因为他们的心中装的不是自己的,是别人的,是全中国的老百姓的。他们宁愿受苦,甚至牺牲他们宝贵的生命来换取和平。
我们今天的生活不就是这些人用生命换来的吗?当我想到这句话,我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的真正含义。明白为什么老师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这时,我看到每次总是把食物浪费的同学,还有趴在课桌睡觉不然就是开小差的同学,还有哪些不爱学习,天天只想玩游戏,虚度光阴的同学,我真想大喊一声:同学们,不要再扔掉你吃剩的饭菜,不要再扔掉用剩的铅笔,不要再扔掉那还是崭新的文具。我们扔掉的不是剩饭,不是铅笔,不是崭新的文具,扔掉的是先辈留给我们的财富,是光荣的传统。
篇8:草地夜行阅读答案
2.sàng mò wù
3.陷入 火焰 吞并 蚕蛹(答案不唯一)
4.顶 甩 拉 抓 陷 体会“略”
篇9:《草地夜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险,使学生受到红军战士无所畏惧,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的精神的感染。
2.通过按事情的发展过程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艰险,体会出老红军为了革命,为了小战士,那种无所畏惧,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使学生受到感染。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以红军长征为题的课文《丰碑》,谁来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此种类型的题材《草地夜行》 板书课题:草地夜行
二、自由读文,进行预习
1. 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 学习本课生字:
嚷 陕 魁梧 可恶 哗哗
3. 划分段落,同学评判
三、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记叙了长征途中,老红军为了救我,牺牲了自己的感人故事,赞扬了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也表现了小红军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四、作业
1. 写生字。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文情境,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整体的角度对课文有一个认识,对理解课文内容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包括,回忆内容,理清层次。
1.导言:引入课文情境。
2.抓课题,理清层次。
抓住课题的重点词“行”理清层次。(板书) 一人行 二人行 一人行
二、理解课文情境,深入体会。
一人行:
小红军一个人在稀烂的路上,疲惫,饥饿,艰难地行。这部分写出了道路的艰险,“我”的艰难,是故事的发生。采用默读,轻声读,指名读的办法使学生再现那小战士在草海艰难行走的画面。
1.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板书:稀烂的路 一步一挨)
2.小战士目前的困难是什么?
3.这段的意思是什么?
二人行:
随着老红军的出场,这部分情节有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老红军千方百计地帮我赶路;老红军背我走,献出了生命。帮我行,老红军使用了三个办法,学生在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往往是读得懂内容,体会不深,老师在引导学生找出老红军语言,动作后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办法使学生理解内容,体会老红军对我的帮助。
1.导言:就在“我”极度疲惫情况下,老红军来了。
2.抓外貌,体会老红军的同样饥饿疲惫。
3.抓“迎面”,体会同志情。
4.抓我与老红军之间的对话和老红军的动作,体会老红军千方百计地帮我。(分角色读)
板书:激励行 哄着行 催我行 帮我行 背我行
第二部分:老红军背我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也是最扣人心弦部分,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品质的表现。老红军在遇到危险那一瞬间心里考虑的是“我”,是革命。可是书中没有直接地表达出来,是通过他的话语,行动而展现的。因此带着学生品味老红军的语言,动作以及“我”的心理是体会文章感情的关键。
1.引言:随着夜幕的降临,行军更加困难,我们不禁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发生了什么情况?
2.抓语言,体会老红军的心理。 他的心里只是有“我”和革命。
3.抓动作,体会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品质。
板书:顶 甩
4.体会我的心理:朗读课文。
一人行:
我化悲痛为力量,迎着风雨前进,在老红军的鼓舞下我已经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1.体会是一幅什么画面? 板书;光明大路 迈开大步
2.“要记住革命”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不同?
三、落实训练点。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全文的训练点,通过概括段意,归纳内容实现,从中体会文章的主次。
1.各段的意思是什么?
2.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篇10:草地夜行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我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通过读词、读文画句子,使他们不仅看到了草地,而且能想象出草地的艰难,从而对草地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草地的憎恶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个教学环节通过让学生读书,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我觉得学生们的热情高涨。他们在讨论的同时不仅学到了课文上的内容,也增强了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我让他们展示时,我说老红军怎样帮助小红军?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竭尽全力”。对,我迅速的写下了学生的回答。竭尽全力是前几天我给学生讲的一个故事中的一句话。学生学以致用。而且受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说,学习任何知识,都不能仅局限于书本,适当的补充课外知识,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这也符合新可标中的综合性学习。
篇11:草地夜行课文教学实录
《草地夜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小战士赶上队伍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草地夜行课文教学实录,我们来看看。
草地夜行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体会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难点:
长文短教,克服平推的教学结构。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创设情景: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提到“草地”你会联想到什么?
(绿油油的青草,绿毯一样的草坪……)
今天咱们学的这篇课文也与“草地”有关,但文中的“草地”与我们现实生活中见到的草地一样吗?谁能说说你了解的红军长征过的“草地”是什么样子?
放.课件,老师对照影片进行描述:
是的,过草地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最艰难的一段日子。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到处笼罩着迷蒙的浓雾,散发着腐臭的气息。最可怕的是这每一块草皮下面都有可能是深不见底的泥沼,一不小心陷进去,很快就会被污泥所吞没。这里的气候极为恶劣,时而烈日当空,时而大雨倾盆,时而冰雹骤至。我们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环境中发生的。
二、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围绕“行”是怎样展开情节的?
(简单反馈:一人行——二人行——一人行)
三、学习课文,导出重点。
1、`在茫茫草海中,小红军独自一个人行军,请同学们读读第一段,思考:小红军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怎样行军的?
(出示投影)
(学生抓重点句,谈体会,重点体会“伸”。)
板书:困难重重 一步一挨
2、你能通过朗读把小红军这种艰难的处境读出来吗?
3、就在这可怕的草地上,小红军一个人艰难地行进着。课文最后一段还是写小红军一个人行军,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最后一段,看看:这时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红军又是怎样行军的?
(出示投影) 板书:困难更大 迈开大步
过渡语:小红军此时依然是一个人行军,风雨交加,困难更大了,然而他却迈开大步勇敢向前。是什么给了小红军无穷的力量?我们应从那段中找答案?
四、深入学习,体会重点。
1、(出示投影):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把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情节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这些情节为什么令你感动?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讨论:
简单处理12、13节,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14、15节中老红军的言行。
1) 14节:
a、学生结合老红军的言行谈体会。
(出示投影)对比,老红军当时为什么不这样说?
(老红军在陷入泥潭的一瞬间,首先想到的是小红军的安危,“小鬼,
快离开我!”脱口而出,充分显示了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b、师生分角色朗读。(生齐读)
2) 15节:
a、引导学生重点体会一“顶”、一“甩”两个动词,及老红军的语言。
可追问:一“顶”、一“甩”这两个动作,对小红军和老红军有什么
不同的结果?
(可以使小红军尽快脱离危险境地,而老红军却陷得更快、更深。面对死亡,老红军毫不犹豫的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小红军,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一“顶”、一“甩”两个简单的动词,使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
b、体会语言;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红军拼尽全力喊出“要记住革命”,饱含了希望小红军克服困难,走出草地,赶上部队,继续革命。充分表现了老红军忠于革命的崇高精神。)
3、谁能将这震撼人心的一幕通过朗读再现出来?
4、在听同学们读时,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当时的画面了吗 ?让我们再带着想象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
5、师生对读:
从相识到永别,是那么短暂,我甚至还来不及熟悉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一切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陌生。但是他的一言一行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师:当天色渐渐暗下来,草地上到处都潜伏着危机,老红军是怎么说的?
生读。
怎么做的?
生读。
师:当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草地上伸手不见五指,风雨
交加。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他却是怎么做的?
生读。
师:当他突然深陷泥潭,情急之中,脱口而出的是?
生读。
师:当我们二人身处险境,命系一发时,他又是怎么做的?
生读。
师:他拼尽最后一丝气力,大声说?
生读。
师:茫茫的草海上又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舍生忘死帮助我的老红军永远地
去了,被这可恶的草地吞噬得无影无踪了。此时,我的心请是怎样的`呢?
生接读。
师读:风呼呼的刮着……黑暗笼罩着大地。
生读:“要记住革命!”……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7、同样是这片茫茫无边的草地,同样是这位孤身一人的小红军战士。此时环境更加恶劣,前方的道路更加艰险,然而他却迈开大步勇敢向前呢?这个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
(是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和“要记住革命”的嘱咐鼓舞了小红军的斗志,增强了信心,增添了力量。)
8、重点体会:(出示投影)
“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 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
提问:分明是在茫茫无边的草地上,分明是在风雨交加的漆黑之夜,为什么小
红军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呢?(引导学生体会“通”的意思与1节
中的“伸”相比较。)
(这里的“光明大路”具有象征意义的,是小红军受到老红军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感染后,对革命充满了信心,觉得前途一片光
明,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9、这段中几次出现了“要记住革命”,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 是老红军对小红军的嘱托;
第二次“要记住革命”已成为小红军的坚定信念。)
10、句子练习:
老红军虽然牺牲了,却留给了我们很多,(出示投影)“虽然老红军牺
牲了,但是……”
五、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同学们,正是无数个像老红军这样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战士,才使我们的队伍坚不可摧;也正是有了无数个像老红军这样的无名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才使我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伴着那瑟瑟秋风、踏着那片片落叶,如果我们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去缅怀英雄,你会对英雄说些什么呢?(出示投影)
今天我们的作业就是:“英雄我想对你说……”可以是一句赞美的话、一首缅怀的诗、一封怀念的信。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可敬可爱的英雄们吧,让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板书设计:
21草地夜行
困难重重 “要记住革命” 困难更大
篇12:草地夜行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由有感情地朗读引出理性的思考,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学习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体会幸福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认识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在本文中的读音,积累相关词语。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通过对环境、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简介背景:过草地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最艰难的一段日子。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到处笼罩着迷蒙的浓雾。最可怕的是在每一块草皮下面都可能是深不见底的泥潭,一不小心陷进去,很快就会被吞没。那里的气候十分恶劣,时而烈日当空,时而大雨倾盆,时而冰雹骤至。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70年多前在这种环境下发生的感人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三、阅读课文,引出重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小红军在行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想的。
板书:困难重重一步一挨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老红军和小红军之间的对话(第3~10自然段),找出令自己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
(1)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动,为什么让你感动?
请为大家读一读。
(2)老红军见到“我”为什么大声嚷?是批评“我”吗?
请大声读一读他的话。
板书:见面激励谈话鼓劲
(3)老红军为什么要背“我”走?
板书:天色渐暗背上“我”赶路
(4)老红军掉进泥潭后,是怎样舍己为人的?(引导学生抓住动作和语言来体会老红军的优秀品质。)
(5)认真朗读描写老红军牺牲那一刻的句子,体会其中的含义。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红军拼尽全力喊出“要记住革命”,饱含着他对小红军的希望:克服困难,走出草地,赶上部队,继续革命,充分体现了老红军忠于革命,献身革命的崇高思想境界。
“顶”和“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老红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沉着冷静,竭尽全力帮助小红军脱险。
板书:突陷泥潭临终嘱咐
(6)两人从相识到永别是那么短暂,甚至还来不及熟悉老红军的音容笑貌。可是他们的言行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上。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吧。
请同学们先自己选好角色练习朗读,然后小组分角色朗读。(播放音乐,学生朗读,老师巡视指导。)
3.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还是一样茫茫无际的草地,仍是孤身一人的小红军,此时此刻的环境更加恶劣,道路更加险难,他为什么会迈开大步向前进呢?这与文章开头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细细体会一下。
老红军的牺牲以及他的嘱咐,激励了
红军下定决心:一定要赶上革命队伍。请同学们用心朗读,读出小红军的决心。
四、感悟深化,拓展延伸
1.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文章中心的。
作者对周围景物的描写,对人物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的描写,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别具匠心,意味深长,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请把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内容读一读,再想一想今天的幸福生活,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说吗?(播放音乐)
3.大家还知道什么感人的长征故事,请讲给同学们听听。(推荐自己读过的长征故事)
五、认识生字,扩展阅读
1.出示要认的字,学生自己认读。
2.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认一认要认的字。
3.教师出示字卡,检查认字情况。
4.出示“落”,学习它在本课中的读音“là”,再分别用“lulà”的音练习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