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中国周边安全问题
形势与政策中国周边的安全问题
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
和睦友好外交政策一直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外交政策。这项侦测不仅需要考虑国家核心利益,和中国所处于的周边众多而且诊治形势宗教信仰众多国家中的独特的政治环境;对于安全和环保等众多问题,拥有一个好邻居是目前最佳的途径。而拥有安全的周边环境的事实表明,和睦友好外交是正确的。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政治军事安全稳定、经济安全以及非传统安全等内容,一般指传统意义的周边安全环境,主要是政治和军事安全。环境周围区域多边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冷战结束后,地区多边合作发展良好;一系列的多边组织会议和论坛兴起,区域经济、政治和安全在中国和邻国关系中表现的很重要。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层次的区域多边合作。总体表现为区域多边合作是时代的潮流。这也是一个影响中国未来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而中国周边的行为,是在变化和发展繁荣的过程。因此,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不不长期保持稳定,是一个动态的现象。
通常,人们谈论“地源”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的关系:他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指是不同地区之间,国家的地理情况。由于地理环境之间的不同。需要考虑了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制约关系后中国国际关系十分复杂,在研究所相邻的国家时,地理环境不但是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关系,还应该包括少数种族、政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等社会自然因素。其中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首要因素。我们知道政治关系是人类政治生活与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它是空间特性和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并且拥有它的特定属性。政治行为可以控制地理环境,政治行为也可以控制权力给特定利益和权利为核心的安全以及以空间关系的地理环境的竞争和用于协调的过程,发展它甚至可以通过地理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领导人的政治对话,来谋求诉诸于公共权力来公平、公正地分配国家利益。与国内政治生活不同的是,在国际政治生活中,没有一个公共权威的存在,政治行为体之间无法谋求诉诸于公共权力来公平、公正地分配国家利益,竞争就构成了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地理空间中开展竞争是地缘政治的重要特征,这种竞争可以分为对抗性型竞争、妥协型竞争和合作型竞争三种,由此而促成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也可分为对抗型的、妥协型的和合作型的三种。
迟迟无法解决的领土争端可能导致持久的冲突或危机。中国拥有极长的国境线周边国家中有许多与中国有领土争端,这是一个影响的周边安全环境稳定的重要的原因。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和绝大多数陆上邻国解决了划界问题并签署了相关条约。其中,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等国,在冷战结束之后成功地完成了边界条约的签署、边界的勘界工作。但是仍然有部分边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主要是中印边界问题。关于海上领土争端的权利和利益,中国和越南在冷战的结束后签署了在北部湾划界协定。然而,中国与邻国的海上领土争端依然有一些尚未解决,其中包括中国与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南中国海领土争端,尤其是南沙群岛领土争端,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东海大陆架的划界和东海油气开发等问题上的争端。一些领土争端有日趋国际化的倾向,某些外部大国和地区多边组织介入其中,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
如果争端不能很好的解决,中国将很难应对和处理与一些邻近国家的关系,我们不能保证中国处于一个长期和良好的安全环境。不仅如此,领土争端可能导致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国际危机,威胁中国的安全环境。中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只能通过高度的政治智慧来解决,只有解决好双边与多边的领土问题,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
以下是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下如何应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新挑战的思路。以硬实力对抗周边的挑战。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大程度上认为中国目前UDP是世界第二,再加上中国军事现代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因此中国的综合实力也应是第二。而既然中国有这样的硬实力,中国就不必再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应该以硬实力对抗挑衅中国的周边国家,在解决领土争端中有所作为,以实力求和平。如前所述,以硬实力手段解决周边的争端问题,尽管可能彰显中国维权的不可动摇决心和意志,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威慑效应,但从长远看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第一,它会刺激亚太地区的军备竞赛,加剧中国周边的紧张局势。目前中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军备竞赛比较突出的地区。中美之间为了抢占战略先机,在外太空、深海、网络和远程投射以及防御领域展开了竞争;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也不断演练和提高军事装备,为本地区可能的军事冲突做物质上的准备。中国如果利用军事手段或者通过硬实力的进一步提高达到阻遏本地区对中国的挑衅,可能只会加剧这一趋势,从而加强中国的安全困境。第二,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小国对中国的疑虑和恐惧心理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否与中国有领土、领海争端,这种疑虑心理都一定程度存在,据此它们认为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很难走成功。但多年来在中国和平发展、和谐世界、和谐周边战略的宣传下,以及中国周边外交实践的努力下,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认为中国可能会走和平崛起的道路。但是如果中国以硬实力手段解决地区冲突,则会使中国是本地区“威胁意像”重新达成。一旦这样的意像形成则很难改变,对中国整体外交战略实施也将构成障碍。
区域多边合作的发展,将对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产生极大的影响。首先,区域多边合作的发展将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中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例如,在建的2010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深化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目前,日本和韩国的自由贸易区谈判过程中,如果能克服政治障碍,可能会在未来成为现实,并且和东盟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一道构成东亚自由贸易区。其次,区域多边合作的发展也会增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例如,冷战后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建立了上海五大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以促进中国与该国的政治关系,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密切合作关系。再次,区域多边组织越来越重要的中国周边行为体。比如,东盟已经成为中国需要认真对待和打交道的周边行为体之一。中国是东盟的对话伙伴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且加人了东盟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例。再次,区域多边组织成为日益重要的中国周边行为体。
最后,区域多边合作是一种社会化过程,它必然会改变中国的观念与行为。
第二篇:浅析中国周边局势
摘要: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就充满坎坷。由于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由于我国邻国最多,因此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战略主题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目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主要有: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之间的问题,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中日关系存在历史问题、钓鱼岛主权之争和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南海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存在岛屿主权和海域划分问题,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中印关系存在严重领土争端,美国力图建立新的反华包围圈以全面遏制中国发展。
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展开了角逐。这也进而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中亚五国在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持边疆地区的稳定,这对于我国西部安全形式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及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也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中日关系与中国安全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统治并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行为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进入21世纪,日本决定建立对付“中国海军舰艇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更是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的“进攻”的政策转变。主要防范对象由苏联转变成朝鲜和中国。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 南亚与中国安全
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目标是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之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到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更直接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着重大关系。
东南亚与中国安全
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中国南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
总结:
(一)增加经济安全观念。就是把经济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之中,做好预防,保障国家须介安全免受威胁,或把威胁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不受破坏性的冲击。
(二)把科学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打造创新国家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由传统的主要依赖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扩张来完成发展的途径向以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制度创新,为主的新途径,经济发展以人为本,追求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
(四)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用信化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全面提高我国整个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以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增加社会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更多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五)进一步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战略以及中部崛起战略。这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必经之路。
(六)加强金融全权制改革,监对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加以完善,特别是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革,使金融体制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从而规避和降低金融风险、改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篇:浅析朝鲜核问题与中国国家安全
2012 届学士学位论文 浅析朝鲜核问题与中国国家安全
学
院
政法学院
专
业
国际政治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2012 年 4 月 21日
浅析朝鲜核问题与中国国家安全
摘要:朝美矛盾的不断升级导致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爆发。这不仅影响着东北亚的安全局势,也影响着中国的国家安全。为了解决朝鲜核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斡旋,促使美国、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参与六方会谈,经过多年马拉松式的六方会谈,美朝双方达成的协议一再地被推翻,而六方会谈的议题也越来越接近朝核问题的实质,但随着朝鲜退出六方会谈,朝核问题陷入僵局。目前,朝核问题的主要困境是重建信任问题,中国应尽可能地让朝鲜融入国际社会中来,改变发展核武器的冒险行为,同时也要使美国和朝鲜在这方面达成共识,使朝鲜核问题和平解决。
关键词:朝核问题;国家安全;对策
Analysis of the North Koean Nuclear Issue and China’s
State security
JIANG Xue Abstract: The confrontion between USA and DPRK resulted in the first outbreak of the nuclear crisis on the Korean Peninsula.This not only affects the security situation in Northeast Asia , also affects tthe state security of 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the China Government persuaded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South Korea, DPRK, Russia to participate in the Six Party Talks on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After many years of a marathon six-party talks, the Six Party Talks are more and more close to the essence of the issue, but the North Koean nuclear issue came to a deadlock because of the exit of DPRK from the Six Party Talks. At present, the major problem of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is to rebuild trust,China should let DPRK return into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as far as possible, and depart from the dangerous way to develop nuclear weapons, and also make the United States and DPRK conclude in the peaceful resolution of the North Koreanuclear issue,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a peaceful settlement of the North Koean nuclear issue .
Keywords:the North Koean nuclear issue ; state security ; countermeasure
目 录
引言 ..................................................... 1
一、东亚火药桶——朝核问题 ............................... 1
(一)朝核问题的原因 ................................... 1
(二)朝核问题的本质 ................................... 2
(三)朝核问题的演变 ................................... 3
二、朝核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 4
(一)朝鲜半岛是中国的重要战略要地 ..................... 4
(二)朝核问题是影响大国的变量 ......................... 5
(三)朝核问题可能引发核竞赛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 6
三、中国应对朝核问题的对策 ............................... 6
(一)重建信任,加强国际合作与协商 ..................... 7
(二)始终坚持半岛无核化,构建稳定的东北亚格局 .......... 8
(三)加强政治互信,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发展 ............... 8
(四)加强国防建设,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 9 结语 .................................................... 10 参考文献 ................................................ 11 致谢 .................................................... 12
引言
近年来,朝核问题成为全球安全的热点问题,朝核问题使得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周边安全。其代表作有韩献栋的《朝鲜半岛的安全结构》,孟庆义、赵文静、刘会清合著的《朝鲜半岛:问题与出路》,主要涉及美中日俄与朝鲜半岛关系的历史脉络、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朝鲜半岛与周边相关大国、朝鲜半岛局势的未来走向,但关于朝核问题与我国的国家安全方面的研究尚未深入。
从十九世纪的“隐士之国”,到如今活跃在国际舞台上被美国称之为“流氓国家”的朝鲜,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中的一员,朝鲜是如何利用“核牌”成为当今亚太乃至整个世界的焦点的?回答这一问题,对研究朝鲜核问题和中国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朝鲜是连接亚洲大陆和日本诸岛屿的天然通道,是海洋国家向大陆扩张的必经之路。冷战后,朝鲜不可避免的受到美、日、韩这三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封锁,朝鲜打出核牌,试图改变朝鲜地困境。作为对朝鲜半岛安全有着特殊影响力的大国之一,中国应积极参与并致力于朝鲜核问题的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主要困境是重建信任问题,中国应尽可能地让朝鲜融入国际社会中来,使美国和朝鲜双方重建信任,使朝鲜核问题能和平解决。
一、东亚火药桶——朝核问题
(一)朝核问题的原因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朝鲜在苏联的帮助下,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核工业基地和6个核研究中心,在宁边核研究中心朝鲜从前苏联引进了第一座800千瓦的核反应堆。1990年4月,美国国防部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发现朝鲜本土有70多个弹坑。朝鲜的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这是核问题产生的物质基础。
朝鲜核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二战之后,朝鲜战争的爆发使美朝关系一直降到冰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巨大变化,朝鲜失去了能够依赖的保护伞——苏联,中国则自顾不暇,韩国迅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美国对于改善美朝关系表现冷淡,而朝鲜国内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朝鲜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中。为了改变朝鲜的
1
劣势,朝鲜试图改善美朝关系,但美国态度冷淡。1990年卫星拍摄的核弹坑照片引起了美国的格外关注,美朝才开始了对话,朝鲜认为只有核武器才能弥补与韩国的差距,才能更好地与美国的进行对抗。
朝鲜核问题的产生也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经济的停滞不前激发了朝鲜的社会矛盾。朝鲜1945年以前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的典型农业生产国,1946年之后颁布土地改革法,1947~1948年实行了2个国民经济一年计划,但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使朝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冷战时期,朝鲜受到美国等大国的经济政治封锁,国内经济陷入严重困难之中,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朝鲜的经济就已经开始停滞不前。冷战后,美国对朝鲜采取敌视态度,对其进行封锁,朝鲜从1990年开始了连续9年的经济负增长。国内的经济困境,使朝鲜认识到只有解除韩国、美国、日本的封锁,才能实现国际关系正常化,才能确保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朝鲜在整体实力无法与美日韩三个国家相比的情况下,冒险性地打出了核牌。
严重的能源危机也是朝核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朝鲜的能源以煤炭为主,由于采煤技术落后,朝鲜国内煤炭生产量呈递减的趋势,朝鲜的电网也因此受到威胁。朝鲜同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需要进口石油,但外汇缺乏导致朝鲜原油进口极不稳定,并呈减少趋势。2005年原油进口量为408.6万桶,2006年为384.1万桶,比2005年减少了6%,2005年原油在一次能源中 所占的比重为6%,而2006年则下降4.4%。①为了解决能源危机,朝鲜向国际社会提出援助请求,但能源危机依然没有得到解决。面临着这种种严重的生存考验,朝鲜决定把能源政策的基本方针从煤炭和水力发电转向核能开发,进行核试验。
(二)朝核问题的本质
从根本上看,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的意愿从根本上说是要追求最高层次的国家安全。一个国家的生存和根本利益面临严重的军事威胁而又缺乏其它有效的保护手段时,就容易走上核武化之路。②在美、俄、中、日这四大强国包围下,朝鲜对周边环境的变化有很强的灵敏性,在核时代,朝鲜利用“核”这张王牌掌握主动权,表面上 ①李雪威.朝鲜能源危机及俄朝能源合作[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6):35 ②王晓波,宋金泉.朝核问题:内在逻辑与中国的外交政策选择[J].国际观察,2011,(3):52
2
牵制了美国,朝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实际上,朝鲜把自己放在一个极端危险的境地,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朝鲜核问题是冷战东西两大阵营对抗的产物,也是美朝矛盾的延续。冷战结束后,美国对朝鲜采取敌视态度,美国的战略重心也从欧洲转移到了亚洲太平洋地区,驻韩美军和军事演习的出现使刚刚脱离战争朝鲜感到威胁,朝鲜要提高国际地位,要在东北亚拥有话语权,就要打破美国的封锁和制裁,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从根本上解除美国对朝鲜威胁,而研发核武器就成为了首要的选择。
(三)朝核问题的演变
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于乔治·布什政府时期,当时的美国对朝鲜问题采取了一种“半岛问题内部化”政策①,就是以韩国为主导,逐步吸收统一朝鲜。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就开始为韩国提供核保护。到了20世纪末,朝鲜失去苏联的核保护,又面临美国、韩国和日本的封锁,美朝矛盾愈演愈烈。1990年4月,美国国防部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但朝鲜坚决否认,斥责美国无端怀疑,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
这次危机直到比克·克林顿上台后才得以解决。1994年7月,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②,主旨为利用冷战后总体对美国有利的国际形势,加强介入全球各地区政治事务的力度,实现和巩固美国的领导地位,之后美国一直在加强应对地区性的不对称性威胁。1994年10月,美国与朝鲜签署关于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承诺提供两座轻水反应堆以换取朝鲜冻结核设施,朝核危机延迟了爆发。
2001年1月,乔治·沃克·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把朝鲜归为邪恶轴心国家的行列,美朝矛盾尖锐。2002年10月,美国宣布朝鲜“已承认”铀浓缩计划,指控朝鲜正在开发核武器,并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随后,朝鲜宣布重新启动已经冻结的宁边核设施。2003年1月,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
2003年8月,为使朝核问题和平解决,中国政府积极斡旋,促成有朝鲜、韩国、 ①詹德斌.美国朝鲜半岛政策60年[J].环球2010,(20):34 ②王福春,张与斌.西方外交思想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256
3
美国、日本、俄罗斯参加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2005年9月,六方会谈达成首份共同声明,朝鲜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核计划,11月各方达成“行动对行动”原则。但到了2006年10月,朝鲜宣布成功进行地下核试验,六方会谈陷入僵局。2007年的第五轮六方会谈,在中国的斡旋下,美朝双方不断调整政策,试图解决朝核问题,但成效不大。
2009年,奥巴马政府刚刚上台,对朝鲜的关注不大,韩国李明博政府也刚刚上台一年,朝鲜抓住时机,大打核牌,以韩国抛弃阳光政策为由对韩国大加鞭挞,朝韩关系急剧恶化。2009年1月17日,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发言人发表声明说, 朝鲜同韩国进入全面对抗状态,韩国随之下令提升海、陆、空三军警戒级别,南北军事关系由此骤然紧张。2009年5月朝鲜宣布进行第二次核试验,朝鲜为避免局势的恶化,便主动改善同美韩日以及中国的关系,但是9月30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再次强调,朝鲜“在任何情况下都永远不放弃核计划”。①朝鲜的做法否定了六方会谈,破坏了国际反核扩散统一战线。朝鲜核武技术的日趋成熟表明一种新的国际政治状态——“朝鲜半岛有核化”②正在逐渐成型并得以固化。
朝核问题一直处在一个怪圈中,一旦朝鲜认为受到威胁就会打出“核”牌,而关于威胁的判断都是朝鲜自身的判断,这与美国一直对朝鲜所施加的压力有关,但也不得不承认朝鲜有着极端的冒险性质,朝鲜绝不会放弃对强大军事力量,特别是对导弹和核威慑能力的追求。朝鲜反复声明朝鲜是“不得不进行拥有核武器所必需的核试验”,同时朝鲜希望能利用核威慑获得,包括美国在内的相关国家的经济援助和安全保障,这对朝鲜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实际上,拥核是其战略决策,弃核是其战术运用。③
二、朝核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朝鲜半岛是中国的重要战略要地
朝鲜位于东北亚的战略要冲,北部与中国为邻,东北与俄罗斯接壤,南部以军事 ①张琏瑰.朝核2009:胜负成败岔道口[J].世界知识,2009,(22):39 ②王晓波,宋金泉.朝核问题:内在逻辑与中国的外交政策选择[J].国际观察,2011,(3):52 ③蔡建.朝核危机再起,中国如何应对[J].世界知识,2009,(9):28
4
分界线与韩国相邻。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朝鲜的北部以鸭绿、图们江与中国山水相连,朝鲜与中国有着1334公里的边界线,中国和朝鲜自古就存在一种的互为援助、唇齿相依的特殊关系,每当朝鲜局势动荡之时,中国总会被卷入其中。二战后朝鲜半岛被人为分裂,南北部成为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府。
1950年的朝鲜战争再次凸显了半岛的地缘政治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当时,朝鲜在苏联的授意下向三八线以南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武装侵犯,韩国没有做好作战准备,其盟国美国开始干涉朝鲜半岛事务,中国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出兵参战,经过3年的朝鲜战争,使朝鲜半岛恢复到战前的相持状态,遏制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但也为朝鲜核问题埋下了祸根。战后,朝鲜和韩国的损失惨重,经济凋敝,南北关系降到冰点,两地人民结下世仇,不再谈及南北统一。日本在战争中大发横财,和美国成为盟友,韩国为改变国内经济问题,也逐渐向美国靠拢,朝鲜处于美国、韩国、日本的封锁之下。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继续将朝鲜作为遏制俄罗斯的战略口实,不断扩大亚洲的影响力,强化日美韩三国之间的关系,不断围堵中国,利用南海问题、东海问题、台湾问题、藏独、疆独、人民币升值问题和贸易制裁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插手亚洲事务,甚至是中国内政,这对中国周边安全形成了严峻的考验。从战略高度来看,朝鲜一旦失控,中国的国家安全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二)朝核问题是影响大国的变量
朝核问题是多方利益的博弈,也是影响大国的变量。朝核问题对朝韩两国的关系有着直接的影响。朝核问题的爆发影响着东亚的安全格局,也牵动着韩国的神经。近年来,朝韩两国的关系有所缓和,2003年韩国成为在朝鲜对外贸易中除中、日之外的第三大贸易国。韩国担心朝鲜在崩溃的情况下会对韩国造成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无法回的损失,认为朝鲜有发展和民用核反应堆的能力与权力。
朝鲜核问题也影响着中美关系的发展。在朝核问题上,无核化是中美之间的共同目标。朝鲜直面中国边境,是中国的最后一道战略防线,朝鲜把核试验基地设在离中国最近的宁边地区,又把导弹部署在中朝边境,对中国安全造成消极影响。如果朝核
5
问题无法解决,那中国将失去安全屏障,《2006年中国的国防》指出:“朝鲜试射导弹,进行核试验,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局势更趋复杂严峻。”①同时美国也不希望看到朝鲜拥有核武器。但是在解决朝核问题的方式上,中国与美国的态度不同,美国一直强调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核扩散问题,但却不放弃对朝鲜的敌视态度,中国强调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朝鲜核问题。因此,如何处理中朝关系与中美关系的平衡是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关键。
朝鲜核问题引发了东北亚的危机,朝核问题的产生打破了东北亚的地区安全,使东北亚各国有了采取自卫防御的借口,美日韩在军事领域达成合作,近年来在东北亚地区举行多次军演,美韩两国从2012年开始每年定期举行两次海军反潜联合军演,韩国决定在2015年前成立海军反潜司令部。日本和韩国也多次表示了发展核武器的愿望。俄国也主动加入到解决朝核问题的队伍,而这些行为又加剧了朝鲜自身的不安全,使得东北亚的安全变得更加脆弱。
(三)朝核问题可能引发核竞赛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核军备竞赛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整个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率先制造出了原子弹,之后,以美、苏、英、法等国为主,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核军备竞赛。二十世纪末,南亚次大陆掀起了一场印巴核竞赛逆流,国际局势一度紧张。如果朝鲜公开使用核武器和导弹,就会给东北亚国家发展核武器的借口,这严重挑战了东北亚的安全格局。而且朝鲜在拥有核武器之后,可能会在多骨诺米牌的作用下,使东北亚笼罩在核竞赛的阴云中。
朝鲜的核试验为日本发展军事力量提供了口实。2006年,日本外相在朝鲜发射导弹时说:“要感谢金正日。”二十世纪
六、七十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大国的确立,日本开始重新谋求世界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复苏。作为战败国,日本不可以研发使用核武器,但是日本完全有这个研发能力,日本的工业也具备这个制造能力,日本目前已有69座核电站,55座正在使用,分布在日本的18个区。朝核问题一旦恶化,日本研发核武器也就有了借口。
①新华网.2006年中国的国防[OL].[2006-12-29].http://bbs.cqzg.cn/thread-505780-1-1.html
6
同时,韩国也有走向核武器之路的意图。从之前坚决反对朝鲜核试验到允许朝鲜民用使用核反应堆的改变,韩国担心自身环境受到威胁,希望可以使拥有核反应堆合理化,而且韩国比朝鲜更有能力发展核武器。2009年6月,在朝核问题再次爆发的时候,韩国《海军科技》发表文章,举例称韩国的“首尔”号核潜艇的性能远远超过中国最新研发的核潜艇。在这种多骨诺米牌效应下,随着核武器继续扩散,中国将处于众多核国家的包围中,这必定会引起中国国家安全危机。
三、中国应对朝核问题的对策
(一)重建信任,加强国际合作与协商
2012年3月28日胡锦涛主席在首尔核安全峰会上提出:“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推进核安全国际法律文书的普遍性,推广核安全标准和规范,积极提供核安全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核安全技术水平。要求标本兼顾、综合治理,消除核扩散及核恐怖主义根源,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热点问题和国际争端。”
目前,朝核问题的主要困境是重建信任问题。1994年美朝签订了《美朝核框架协议》,在协议签订前期朝鲜关闭了宁边的核设施,开放了全境将近30处设施供IAEA核查。对此,无论是美国还是IAEA,当时都是满意的。但是美国以资金的分担和筹集一直存在严重问题为借口,致使重油无法如期如数提供朝鲜,两座轻水反应堆建设也严重滞后。最后导致朝鲜秘密发展浓缩铀计划,这既是双方缺乏信任的体现,同时也给美韩两国再进行时的对话的信心造成一定的打击。
作为朝核问题解决的主要机制和对话平台,六方会谈有着重要的作用。六方会谈的议题在不断接近朝核问题的实质,对朝核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中国政府经过多方斡旋,与相关国家进行磋商并协调立场,共进行了一系列马拉松式的六方会谈。中国主张在互利、互信的基础上,建立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合作关系,以合作的方式谋求共同利益和解决冲突。
在六方会谈的框架上,美国和朝鲜对会议拥有否决权,但是其他参与国仅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劝解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经济落后的小国,朝鲜
7
在会谈之初就存在实力悬殊下的战略和利益的不对等。在如何解决朝鲜问题上,美国有多种选择,而朝鲜只能在保障自身生存环境的前提下做出选择。在这种矛盾下,美朝之间无法建立谈判的政治互信,六方会谈的进程也一再曲折。
(二)始终坚持半岛无核化,构建稳定的东北亚格局
只要朝鲜的现状无法改善,朝美双方一天不达成共识,朝核问题就会一直存在,朝鲜在《9.19共同声明》中就提到了“无核化”的目标就无法实现。离开朝鲜半岛稳定而做出的无核化猜想都是难以实现的,从长远来看,中国要成为一个大国,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就必须将自己对朝鲜一个国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置于对国际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之下。
朝鲜核问题出现之初,中国认为是美国强硬的态度才使朝核问题不断恶化,在全球霸权主义的指导下,美国的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朝鲜就不可避免的面临来自美、韩、日三个国家的压力。中国批评美国对朝鲜的敌视态度与和平与发展的发展主题相背离。
同时,中国也对朝鲜的极端冒险主义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谴责。要解决朝核问题,必须使朝鲜无核化,朝鲜的经济、能源、国家安全等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不能姑息迁就朝鲜的极端冒险政策。随着中国对自身国际地位和国家利益认识的加深,中国开始积极主动加入解决朝核问题的队伍中。首先,继续提供会谈场所,并利用自身独特的外交优势,促使有关谈判能在谈判桌前达成;同时,发挥大国的榜样,积极主动地在美朝之间进行沟通与调解。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应化被动为主动,能基于自身利益大胆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既要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同时也要尽到大国的责任。在关键时刻,中国还可以继续采取经济援助,与朝鲜在改革开放的经验上进行交流,为构建稳定的东北亚格局而奋斗。
(三)加强政治互信,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发展
美朝多次会谈没有取得实质的进展,一个主要原因是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国家之间沟通不够。亚洲问题专家蒂姆·比尔认为,“美国继续视朝鲜半岛危机为其遏制中国战略的一部分,如果美朝之间的对抗消除了,那么美国在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地位就
8
会变得廉价,而那正是美国非常担心的事。”
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之后,在中国主动召集下,2003年8月在北京召开首次六方会谈,但是会谈一度陷入僵局,在第一轮六方会谈上,朝鲜没有遵守承诺,在向美国的核文件中仅涉及钚项目的内容,而向中国提交的核申报清单更是大打折扣,不包括任何关键性的核计划。首次六方会谈给中国敲响了警钟,只有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达成的协议才不会被个别国家所篡改。2007年第五次六方会谈艰难得达成了《2.13共同文件》,但是在美朝之间的博弈和互相妥协下,六方会谈的成果就在美韩的单方面的推诿中被放弃了。
2012年3月的天安门号事件和11月的延平岛事件也体现了国家之间政治互信薄弱。以天安号事件为例,在还未调查清楚之前,美国要遣“乔治·华盛顿号”在黄海演习的消息从韩国传出,朝鲜和韩国也迅速作出反应,东北亚局势一度恶化,各种传言也甚嚣尘上,中国就主动利用中美、中朝的外交优势,希望和平化解危机。5月24日,胡锦涛主席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提出,中美应该通过双边渠道和各种多边机制加强地区热点和全球问题上的协调,推进在核安全上的磋商和合作。这次战略对话后,中美重申了2011年《中美联合声明》中的相关谅解,希望早日重启六方会谈,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
(四)加强国防建设,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朝核问题涉及的国家的利益过于复杂,朝核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明朗化,为防止朝鲜的态度反复所造成的“突发事件”,中国应继续保持与美朝双方的沟通与协调,维护六方会谈的有效运行,使信息渠道畅通。“天安号”事件后美国的突然发难,使中国认识到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之前,一切事情都有能发生,只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做后盾,中国才有信心和实力面对美国施加的压力,才能迅速的解决突发问题。
2012年中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强后盾。要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
① ①今日俄罗斯.美国想利用朝鲜半岛危机来遏制国.[OL].[2006-12-29].http://roll.sohu.com/20120224/n335 740601.shtml
9
坚决完成反恐维稳、处置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将加强与各大国的战略对话,增进战略互信,继续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周边各种合作机制、多边事务和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继续努力。
①结语
从十多年来朝核危机演变的曲折历程来看,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朝鲜是不会轻易弃核的,但是朝鲜弃核还是有可能的。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博弈当中,相关国家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中国作为六方会谈东道国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六方会谈的在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接近朝核问题的实质,只有尽早得重启六方会谈,才能尽快解决朝鲜核问题,才能避免在“核多骨诺米牌”作用下,引发东北亚地区的核扩散。
在朝核问题的前景充满变数的今天,中国要继续致力于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尽可能地做耐心、细致的劝解工作,让朝鲜和美国能在谈判桌上达成共识并作出努力,为中国周边安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国应尽可能地让朝鲜融入国际社会中来,改变发展核武器的冒险行为,同时也要使美国和朝鲜在这方面达成共识,能使朝鲜在放弃核武器之后能和平过渡到国际社会中来。中国将继续努力尽早解决朝鲜核问题,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
① 新华网.政府工作报告[OL].[2006-12-29].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lh/2012-03/15/c_11 1660147_5.htm
10
参考文献
[1]孟庆义,赵文静,刘会清.朝鲜半岛:问题与出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李雪威.朝鲜能源危机及俄朝能源合作[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06). [3]王晓波,宋金泉.朝核问题:内在逻辑与中国的外交政策选择[J].国际观察,2011(03). [4]蔡建.朝核危机再起,中国如何应对[J]. 世界知识,2009(06). [5]新华网.2006年中国的国防[OL].[2006-12-29].http://bbs.cqzg.cn/thread-5 05780-1-1.html. [6]今日俄罗斯.美国想利用朝鲜半岛危机来遏制国.[OL].[2006-12-29].http://ro ll.sohu.com/20120224/n335740601.shtml. [7]林晓光.朝核问题研究:从六方会谈到地方安全机制[J].和平与发展,2009(03). [8](美)格兰姆·文斯顿.核恐怖[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9]韩献栋.朝鲜半岛的安全结构[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0]龚克瑜.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国家利益、作用和前瞻性思考[J].国际观察,2008(05). [11]朴柔拏.论朝核问题中的中国外交战略选择[J].理论界,2009(09). [12]詹德斌.美国朝鲜半岛政策60年[J].环球2010,(20). [13]杨效敏.核大国竞赛内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14]新华网.政府工作报告[OL].[2006-12-29].http://news.xinhuanet.com/20121 h/2012-03/15/c_111660147_5.htm. [15]六方会谈与美朝博弈分析[J].和平与发展,2008(04). [16]张琏瑰.朝核2009:胜负成败岔道口[J].世界知识,2009,(22). [17] 王福春,张与斌.西方外交思想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环境浅析++
1当前我国周边国际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2国防建设与创新发展;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形势浅析
中国在外交上一向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和平相处,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形势并不容乐观,我们应该做好应对复杂关系形势的准备。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简单分析中国周边目前的形势。
首先是日本。
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其次是美国。
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之后是朝鲜半岛。
半岛相关国家的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们必须积极关注之。
最后是俄罗斯。
北亚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但是,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将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从以上几个国家分析来看,中国周边国际形势有好的发展,但是也有潜伏的危机,中国的周边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且挑战大于机遇。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应该勇敢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面对挑战,不断壮大自己。
第五篇: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摘要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风险与机遇并存。一方面不断有国家前来挑衅:一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美关系的竞争性凸显;二南海危机,中日对钓鱼岛的博弈,菲律宾等国的搅和,使得南海面临巨大的危机;三是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妄图再次获得对外发动战争的权利;四是朝核危机,朝鲜核试验挑动世界和平的神经;五是韩国不顾中国反对,执意安装“萨德系统;然而,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下,中国在保护和平方面的能力也日益强大:一是中国主导亚投行,一带一路,极大推动了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二是俄罗斯等国加快与中国的战略协调与合作。
关键词
亚太再平衡,钓鱼岛,日本军国主义,朝核危机,萨德系统,国际合作
1 / 8
摘要 ...................................................................................................................................... 1 关键词 .................................................................................................................................. 1 危机四伏 ............................................................................................................................... 3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 3 日本军国主义抬头 ......................................................................................................... 4 南海危机 ....................................................................................................................... 4 萨德系统 ....................................................................................................................... 5 迎来机遇 ............................................................................................................................... 6
亚投行 ........................................................................................................................... 6 一带一路 ....................................................................................................................... 6 中俄友好 ....................................................................................................................... 7 结论 ...................................................................................................................................... 7 参考文献 ............................................................................................................................... 7
2 / 8
危机四伏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东亚政治安全格局正处于十字路口,面临进入“冷战”新阶段还是维持目前政治安全平衡的选择。自冷战结束后在东亚形成的政治安全的平衡格局,近年来遭受到来自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强烈冲击,东亚政治安全格局出现“冷战化危险”。中美在各领域的冲突虽呈上升趋势。日、新、韩、菲、越等国利用美国的“亚太再平衡”谋取私利,侵犯甚至严重侵犯中国国家利益。美国大选给我们带来更多不确定的信息。可以预期,美国大选后,中国周边外交将遭遇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更大冲击,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2017年是一个历史转折的重要年。
命运堪忧!但历史的演绎不是简单的交替轮回,新世纪即将上演的现实活剧决不能照搬旧世纪已经过时的剧本。尽管东亚磕磕绊绊甚至局部动荡的情况难以避免,但基本趋势只能
3 / 8
更像20世纪下半叶的欧洲,而不会更像20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只有在维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东亚地区秩序走磨合、调整、渐进的重构之路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东亚大多数成员的“人心所向”。
日本军国主义抬头
当前,日本安倍政府是以右翼势力为代表的政府,这伙右翼势力投机取巧,通过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已经遭到日本民众、在野党派和国内主流媒体的强力反对。不过铁了心的安倍已经不顾及民众的感受了!如果右翼势力一直在日本执政,军国主义就会复活,未来肯定会发动战争。
2016 年 1 月 6 日在朝鲜宣布进行了第四次核试验后,中美两国都高度关切,国际社会聚焦于东北亚的安全局势。1 月 16 日,日本政府公开声称将与菲律宾、越南两国分别签署情报(共享)保护协定。这是日本首次与东盟成员国签署此类协定。三方预计将在2016 年内完成协议的正式签署。日本此举给人以一种“趁火打劫”之意,欲将火势向南推进,对中国形成战略威胁。有舆论认为,日本意图与越南、菲律宾实现情报共享,实际上是在拉大东盟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战略上的不信任。这让我们必然将其视为一个别有用心的情报共享协定, 虽不同于以往日方已经缔结的一些军事同盟协定,意味着日、菲、越三国将在防卫装备品的性能和他国军队的行动等方面实现情报共享,这其实是在破坏南海局势的稳定,公然搅局南海。
历史上的日本军国主义给我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伤害,我们不得不提防。
南海危机
南海拥有中国"四海"中最大的海域,其主权利益和海洋权益至关重要,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南海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南海安全遭遇严重威胁,尤其是美国等域外国家的竭力干预,致使南海问题呈现出复杂化、尖锐化、国际化的趋势。美国南海政策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从默认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转变为中立和不介入,再从有限介入转变为深度介入。当前美国鼓励和纵容对中国南海岛屿有领土要求的少数东盟国家采取强硬立场,企图以南海问题为抓手形成问题型联盟,强化美军在南海
4 / 8
地区的军事存在和作战能力,以“航行自由”为借口干预南海争端。南海已经成为中美地缘战略竞争的前沿。美国采取“预防性防御”战的博弈,美国利用盟国和伙伴国制约中国。
面对进一步恶化的南海局势,中国应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积极开展安全合作,寻求最大安全公约数;同时,中国须加强能力建设,保持战略定力,敢于反制挑衅行为,坚决遏制南海危机,有效推进南海的和平、安全与发展。
萨德系统
近期,随着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和远程火箭发射,东北亚局势紧张升级,而美国为进一步谋求其导弹防御系统前沿部署,不顾中俄极力反对,借机强力推进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 全称为末端高层防御系统,英文简称THAAD) ,势必会严重影响东北亚战略态势平衡,并对东北亚海域弹道导弹突防带来新的威胁。德国部署萨德系统地基,雷达工作在前沿部署模式下对中国沿海东部海域发射弹道导弹突防构成了很大预警探测威胁。借助萨德系统地基雷达数据,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战略预警可提前至中国沿海东部海域发射弹道导弹飞行助推段,其对弹头和诱饵释放过程的覆盖也将同时大大提高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目标识别能力。
萨德系统影响中美的战略平衡,构成中国周边环境威胁。
5 / 8
迎来机遇
亚投行
作为中国的一项对外大战略,已经从倡议的提出步人到务实的推进阶段。这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安全和社会文化的整体性战略,但首先在经济合作领域发力,它以互联互通为支撑基础,以周边国家为起点和重点,在2014年,中国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 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丝路基金等
一同时也对于周边经济产生了明显的刺激应,中国已经成为了亚洲经济发展关键的动力之一,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期。 一带一路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日益上升并外溢。中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也是新旧矛盾的交汇点。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
6 / 8
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朋友圈不断扩大。以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崛起,日益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变量。
中俄友好
作为与中国有最长边界线的邻国,俄罗斯的军事动向始终牵动中国人的注意力。2016年,与中国毗邻的俄罗斯两大军区——中央军区和东部军区实施了规模空前的演习训练与编制装备革新,有相当多的部队投入叙利亚反恐前线,同时出动部队参加与中国友军进行的多场双边、多边联合演习行动。正如俄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前俄罗斯外长伊格尔·伊万诺夫发表的题为《俄中关系走向质变》的文章,2016年是《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它不仅经过了时间考验,还对在实践中堪称“新型大国关系”表率的俄中关系产生全方位的重大积极影响,“作为当年直接参与该文件起草的亲历者,我坚信该条约完全能够列入21世纪俄罗斯外交最重大的成就之列”。
中俄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加深,大大缓解了中国的安全压力。
结论
中国周边安全局势的稳定在相当程度上,离不开中国的战略忍耐以及中国推进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所做出的努力。为维护中国主权以及海洋权益,中国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看准形势,站稳脚跟。南海地区利益相关国家都应该促进争端的和平解决。各相关国家的领导人应及时联手应对“安全困境”,以双赢博弈的思维方式来替代的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
在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我国对于周边环境的认识也在持续的发扎中,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程度的不断加强,我国对于周边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加强。如果仅仅同过去相比,那么我国周边环境明显产生了极大的优化和进步,但是倘若是建立在对于一个崛起大国持续深入发展的要求而言,我国周边环境显然难以令人满意,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屹,田昕清. 美国主导的亚太同盟格局与南海博弈论——浅析当前南海利
7 / 8
益格局[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6,(06):52-55. [2]王世涛,邢晓莉. 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对中国沿海弹道导弹影响浅析[J]. 飞航导弹,2016,(09):41-45. [3].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5):“一带一路”与周边战略[J]. 世界知识,2015,(06):75.
8 / 8
相关文章:
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排查02-19
校园周边安全范文02-19
校园周边安全排查总结02-19
校园周边安全小结02-19
论当今中国国防与周边形势02-19
非党员青年教师02-19
银行业务拓展与创新02-19
化工企业环保征文范文02-19
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02-19
化工环保材料论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