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增殖

关键词: 通体 滥捕 银鱼 花针

移植增殖(精选四篇)

移植增殖 篇1

1 前期准备

一是人员。2~3个善于捕捞的渔民;2人一组的技术人员 (2~3组即可) 。二是工具。2艘8.82 k W或17.64 k W配置对挂单袖网 (银鱼搬网) 的渔船;3只配置增氧设备的大盆 (1只用于放养刚捕捞上来的银鱼, 另外2只用于分盛经过挑选的成熟雌、雄亲鱼。盆中放入清新的水库水即可) 。若干毛巾、面盆、手招网 (根据每组技术人员配备3个面盆、2条毛巾和1个手招网配置) ;1台显微镜;1台小型增氧机 (为3只大盆提供增氧) ;桌椅若干 (根据需要而定) 。三是寻找银鱼集群场所。银鱼属小型群居鱼类, 繁殖季节, 分雌雄集群在避风向阳、水草稀疏、沙质底质、水质清新、水深1~3 m的浅水区活动。在捕捞过程中, 常碰到雄鱼群或雌鱼群, 不能及时捕捞到雌雄比例适当的银鱼, 而错失人工授精的良好时机。因此, 寻找到银鱼的集群场所, 有利于捕捞到足够数量, 雌雄比例搭配充分的亲鱼, 便于及时进行人工授精, 提高工作效率, 而保证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人工授精任务, 采集到足够多的银鱼受精卵[2]。

2 捕捞

银鱼的产卵适宜水温为15~20℃, 春季产卵期为3—5月, 盛期在4月上中旬, 雄鱼性腺成熟略早于雌鱼, 而雌鱼的产卵盛期只有3~10 d。天气晴朗温度高的年度, 雌雄鱼性腺成熟较早, 银鱼群体性腺成熟度高, 而可进行人工授精的时间相较也短, 应抓住时机组织人员捕捞及时进行工人授精;适逢阴雨天气银鱼性腺成熟稍迟, 银鱼群性腺成熟比例小, 进行人工授精的难度也增大, 时间也较长。银鱼捕捞上来后, 放入盛有库水配置增氧设备的大盆内, 专人用手招网选择个体大成熟度高的银鱼分雌雄另置大盆内备用[3]。自然界中的银鱼亲鱼产卵后个体显著瘦小, 不久即会逐渐死亡。因此, 在完成人工授精任务后, 不必再考虑银鱼自然繁殖因素, 要尽快组织人员捕捞银鱼上市, 以大幅度提高产量, 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3 人工授精

成熟的亲鱼可以从体形和臀鳍分辨雌雄, 雄鱼臀鳍前部鳍条增粗, 中后部鳍条呈波曲扇形;雌鱼因怀卵后腹部稍膨大, 臀鳍则呈明显的三角形。两相对照极易分清。技术人员随船操作, 2人1组分坐桌子两边, 面前各放1条毛巾供随时揩抹鱼体和手上的粘液;1只面盆放养待用的雄鱼, 1只放养待用的雌鱼, 另1只盛放受精卵。技术人员一人负责操作雌鱼, 一人操作雄鱼, 雌雄比例为1∶2。技术人员同时分别轻轻挤压银鱼的生殖腔部位, 雄鱼会有透明的精液流出, 挤压雌鱼时力度可以稍微大一点, 肉眼可以看到卵子从生殖腔中涌出;快速将二者被挤压出的组织部分轻轻相互搽抹, 然后换一条雄鱼再做1次;最后, 将3条亲鱼放到盛有干净湖水的面盆内轻轻摆动, 使受精卵留在盆内。技术简单易学, 随着技术人员操作程度的熟练, 每小时可操作20~40组亲鱼[4]。40 min后, 通过显微镜观察, 可以看到受精的银鱼卵已开始分裂, 受精卵饱满圆润, 没有受精的卵子则呈凹瘪状。成熟亲鱼怀卵量在2 000粒左右, 通过简易人工操作后的银鱼卵受精率可达85%以上。

4 银鱼卵的投放

人工授精的银鱼卵可以直接均匀投洒到湖中避风向阳、水质清新有水草、水深1~2 m、水底为沙质或人工铺沙的环境, 让其自然孵化。也可以将受精卵放在人工孵化池或网箱中孵化, 在水温15~25℃的环境下经过3~10 d陆续孵化, 孵化率可达80%以上;当稚鱼卵黄消失、仔鱼体长3~4 mm时即可平游摄食, 可在晴天选择适宜的场所将仔鱼投入湖内, 这种方法可大大提高银鱼卵的孵化率和仔鱼的成活率。

摘要:介绍了银鱼人工移植增殖简易操作技术, 包括前期准备、捕捞、人工授精、银鱼卵的投放等内容, 以期促进该项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和生产中。

关键词:银鱼,移植增殖,简易操作技术

参考文献

[1]孔令杰, 邹民, 刘忠勤, 等.大银鱼移植增殖技术要点[J].黑龙江水产, 2009 (6) :4-6.

[2]张峰.西北地区大银鱼移植增殖技术[J].科学养鱼, 2008 (12) :31-32.

[3]柴炎, 韩广建.影响大银鱼移植增殖效果的主要技术因素[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6, 21 (2) :184-188.

移植增殖 篇2

一、自然条件

锡林郭勒盟位于东径111O25'~119O58', 北纬41O31~46O45'之间, 海拔1200~1700米, 夏季平均气温18OC, 冬季气温-16OC左右, 封冰时间11月, 开河时间为4月下旬, 冬季最大冻层90~100厘米。

1. 移植水域条件

锡林河水库是一座以城市防洪、水产养殖、城市供水为主的综合性水库, 水域中有鲤、鲫、鲢、鳙、瓦氏亚罗鱼、泥鳅、麦穗等, 水底为沙砾, 水域处于草原地带, 无污染, 水体营养丰富, 溶氧高, 水质附合GB1106—1989标准, 环境空气符合GB3095—1996标准。

2. 水质

3. 移植前准备工作

测量移植水域的水温、气温、浮游生物量[移入水域浮游动物500个/升, 生物量1.8毫克/升, 浮游植物70万个/升 (采用自治区水产研究所数据) ], 作好移植用的网箱 (规格为长×宽×高=60厘米×60厘米×15厘米, 80号细纱缝制) , 在冰面上打好直径50厘米左右冰眼数个, 实测水温为6℃。

二、移植

1. 大银鱼的形态特征体细长, 前部圆筒形, 后部略侧扁, 头平扁, 吻尖呈三角形, 体无鳞, 仅雄体臀路上方具鳞, 上须骨在眼前缘向下弯曲。

大银鱼属定居型银鱼, 终身固定在一个水域中生活, 原产地为江苏太湖。在幼苗阶段摄食浮游动物 (枝角类、桡足类为主) , 当长到6厘米以上时开始转为捕食小型甲壳类、幼鱼、小虾等, 11厘米以后全部以鱼虾为食。

2. 运输包装。包装工具。聚乙烯塑料袋, 规格20厘米×10厘米 (长×宽) , 将受精卵装入袋中, 充氧后扎紧袋口, 保持水温2~8℃, 每袋装鱼卵10万粒, 置于特殊的保温瓶内, 低温运输。

3. 鱼卵质量。卵粒饱满充实, 个体无损伤, 体色透明正常。

三、投放地点及方法

1. 投放地点。选择锡林河水库西大湾, 背风向阳, 水域底质为砂底, 水面开阔的地方。

2. 投放时间。每年12月份下旬。

3. 投放方法。选择背风向阳, 水深在2.5左右, 底质坚硬、沙质的地区, 首先要在欲投卵的地方打冰眼, 将鱼卵袋全部浸泡在投放水域中, 进行缓卵, 15分钟后, 使袋中水温与投放水域温度基本一致时, 将鱼卵缓缓到入事先准备好的网箱中, (网箱大小为底面积50平方厘米, 高10~15厘米, 上面留孔, ) 每个网箱放卵10万~15万粒, 然后将网箱用尼龙绳吊入水下1.5~2.0米处进行孵化, 过7~10天把箱提起进行刷箱, 同时观察胚胎发育情况。

四、移植管理

1. 监测情况。

到第二年3月底鱼卵生长发育约70天左右时, 箱中观察到大银鱼个体, 透明3毫米左右, 线头大小, 然后把箱子全部清洗后到入库中。为了了解大银鱼在移植水域的生长发育情况, 及时跟踪监测, 每年进行二次采捕, 并对体长、体宽、体重及时监测, 每次样品数尾, 并对其称量结果计算平均值。

2. 监测及试验一览表

3. 强化渔政管理

加强禁渔期, 禁渔区管理, 限制捕捞工具, 对于用网箱捕捞的鱼具网兜进行不定期检查, 尽量避免捕捞到大银鱼, 另外防止鱼体受伤, 发生鱼病, 控制捕捞强度, 合理规定捕捞日期和捕捞工具, 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和资源的长盛不衰。

4. 鱼病防治

加强日常管理, 做到勤巡库区, 注意水质变化及浮游生物量, 真正做到“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防止鱼病发生的可能性。

五、效益及意义

1. 日常管理工作

日常监测管理工作做的较好, 真正做到鱼病“防重于治”移植水域水质好, 无污染, 水体生物饵料丰富, 移植大银鱼调整了水面经济鱼类的品种结构, 提高水域的生产力。

2. 生态效益

大银鱼生长速度快, 繁殖力强, 适应范围广, 食物链短, 世代交替快, 经济效益高, 能加速水体生态系统中能量流转和物质循环, 移植大银鱼可控制库区水质, 使水体饵料优势转变为渔业优势和经济效益, 产生生态效益。

3. 社会效益及意义

移植增殖 篇3

近年来, 研究表明葛根素具有抗白血病的作用:葛根素可以抑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其耐药细胞株K562/A02的增殖[3];葛根素注射液在一定浓度下, 能直接抑制白血病耐药细胞增殖, 并能提高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通过对耐药相关基因 (MDR1、MRP) 表达抑制而起作用[4]。但葛根素抗肿瘤的相关体内实验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葛根素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及对AKT、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并通过建立HL-6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 观察了葛根素对裸鼠HL-60移植瘤的治疗作用, 为葛根素抗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葛根素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HL-60细胞系购于武汉大学细胞保存中心。DMEM培养基购自Gibco公司, 胎牛血清由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提供。MTT为Sigma产品。抗AKT、p-AKT、ERK、p-ERK抗体购自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

人髓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培养在DMEM培养基中, 含有10%胎牛血清, 并在37℃及5%CO2环境中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

1.2.2 细胞增殖实验

采用MTT比色法, 取对数生长期HL-60细胞, 调整细胞数为1.5×105/mL, 接种于96孔培养板, 每孔200μL, 实验组分别加入0.05g/L、0.1g/L、0.2 g/L的葛根素, 对照组加入培养基, 每组设3个复孔。分别培育24h、48h、72h和96h, 实验结束前4h加入5mg/mL的MTT (Sigma公司) 10μL, 37℃孵育4h后吸去上清, 加入DMSO 100μL, 振荡溶解结晶后置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值 (OD值) , 纵轴为吸光度值, 作用时间为横轴绘制细胞增殖曲线。取96h的OD值比较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 细胞增殖抑制率%= (1-用药组平均OD值/对照组平均OD值) ×100%, 重复3次实验。

1.2.3 Western blot

取对数生长期HL-60细胞1×106个, 实验组分别加入0.05g/L、0.1g/L、0.2 g/L的葛根素, 对照组加入培养基, 48h后加入适量RIPA细胞组织裂解液, 冰上超声处理, 离心, 取上清。取30μg蛋白进行10%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并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 5%脱脂奶粉封闭后, 与抗ERK1/2及磷酸化抗体或抗AKT及磷酸化抗体孵育过夜, 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二抗, ECL化学发光底物显色。图像用Image J软件处理。

1.3 动物饲养

分组药物处理BALB/c裸鼠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 4~5周龄大, 平均体重为20g, SPF层流柜中饲养。于每只裸鼠右后肢背侧皮下接种浓度为5×109/L的HL-60细胞悬液0.2mL, 接种的当天给予按每只每次腹腔注射葛根素5mg/kg、50mg/kg进行给药, 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注射1次, 连续14d。每2天测量瘤块长 (a) 、宽 (b) 、高 (c) 三径, 按公式V=π (abc) /6计算瘤体积, 绘制肿瘤生长曲线。

1.4 抑瘤率

14天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裸鼠, 随即完整剥离瘤块, 称重、计算各组平均瘤块重量及抑瘤率。抑瘤率 (%) = (1-实验组平均瘤体重量/对照组平均瘤体重量) ×100%。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表示, 采用t检验,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葛根素对HL-60细胞生长的影响

图1表示不同浓度的葛根素作用于HL-60细胞不同时间后, 细胞的生长呈相应程度的抑制, 这种抑制与时间和剂量呈依赖性。表1表示0.05 g/L的葛根素作用96h后对HL-60细胞生长抑制率为20%, 0.1 g/L的葛根素作用96h后对HL-60细胞生长抑制率为41.2%, 0.2 g/L的葛根素作用96h后对HL-60细胞生长抑制率为74.2%。0.1 g/L与0.2 g/L的葛根素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生长 (P<0.01) 。

2.2 葛根素对HL60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图2显示0.1 g/L与0.2 g/L的葛根素作用于HL-60细胞48h后, 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的EKR磷酸化蛋白与AKT磷酸化蛋白受到明显抑制 (P<0.01) 。该结果提示葛根素抑制HL60细胞增殖有可能与抑制ERK及AKT蛋白的磷酸化有关。

2.3 葛根素对HL-6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腹腔注射葛根素14d内, 阴性对照组及5mg/kg葛根素处理组瘤块增长迅速, 50mg/kg葛根素处理组肿瘤生长较阴性对照组及5mg/kg葛根素处理组缓慢 (图3) ;腹腔注射葛根素14d后处死裸鼠后剥取瘤块称重, 结果显示葛根素5mg/kg及50mg/kg处理组对高致瘤HL6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18.5%和60.6%, 瘤块重量分别为 (3.1±0.36) g和 (1.5±0.28) g, 均低于阴性对照组, 其中50mg/kg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瘤块重量有显著性差异 (P<0.01) 。这些结果提示葛根素处理对HL-60高致瘤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且随着剂量增大抑制作用愈明显。

*, **与0g/L对照组比较P<0.01

*P<0.01

3 讨论

由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步增加, 研究抗肿瘤的药物正走向多元化方向。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白血病, 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化疗。但传统的化疗药物对患者的毒副作用大、患者耐受性差、甚至使患者出现获得性耐药等缺点。故从天然植物中筛选并研制能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已知应用于临床的中药有长春新碱、高三尖杉酯碱、三氧化二砷、紫杉醇等单体, 其它一些中药具有抗白血病细胞作用的如丹参酮、柴胡皂甙、天花粉、汉防己甲素、雄黄、姜黄素、人参皂甙等, 同时亦在进一步研究其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对阐明细胞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具有重要意义。葛根素是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中的提取物, 化学名为4, 7-二羟基-8-D-葡萄糖基异黄酮, 相对分子质量为416。葛根素作为心血管药物已经用于临床。近年来发现葛根素具有抗肿瘤作用[5]。但是, 研究葛根素抗肿瘤相关机理的报道并不多见, 并且葛根素抗裸鼠白血病移植瘤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报道用体内和体外的方法研究了葛根素对HL60细胞ERK及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及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经研究发现,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 家族成员中ERK介导的通路在维系细胞生存中起重要作用, ERK由分子量为44 kD的ERK1和42kD的ERK2蛋白组成。当外界刺激到细胞后, 便致使ERK激酶1 (MEK1) 被激活, 进而使ERK1/2磷酸化活化, 使之由细胞胞浆转移至细胞核内, 并致使核因子κB (NF2κB) 、活化转录因子 (ATF) 、活化蛋白1 (AP21) 等转录因子活化, 从而参与细胞多种生物学反应。在大多数急性白血病细胞中, ERK表现为高表达且伴有构建性活化[6]。有报道指出ERK基础活性较高与K562细胞系抗凋亡特性有关, ERK活性受抑后, 可使K562发生凋亡[7]。近年来发现的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PI3K/Akt信号通路, 研究表明, 其可以通过影响下游多种效应分子的活化状态, 从而在细胞内发挥着抑制凋亡、促进增殖的关键作用, 与人类多种肿瘤包括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8]。本研究发现浓度为0.1g/L与0.2g/L的葛根素能明显抑制人髓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增殖, 并且能抑制AKT及ERK蛋白的磷酸化。该结果提示葛根素可能通过抑制AKT及ERK信号通路的活化而抑制HL60细胞增殖。另外, 本研究采用HL60细胞建立AML裸鼠移植瘤模型, 对不同剂量的葛根素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剂量5 mg/kg的葛根素抑制肿瘤生长效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而剂量为50mg/kg的葛根素处理能明显减缓肿瘤生长速度, 减少移植瘤体积, 其抑瘤率达到了60.6%。参照新药研究对肿瘤药物药效学的评价标准[9], 对白血病治疗抑瘤率大于30%为有效, 可以判定50mg/kg的葛根素腹腔注射对AML裸鼠移植瘤有明显疗效。根据体外实验结果, 葛根素能抑制AKT及ERK蛋白的磷酸化, 所以葛根素能抑制移植瘤生长是否与ERK及AKT信号通路有关, 尚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一定浓度的葛根素在体内能有效抑制高致瘤HL-6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的生长, 从而为临床应用葛根素治疗白血病建立了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33) :234.

[2]黄筑艳, 赵延涛, 李焱.葛根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医学, 2007, 22 (6) :829.

[3]陈进伟, 骆蓉, 张广森, 等.K562/A02耐药细胞NF-κB活性测定及葛根素部分逆转耐药效应的初步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6, 27 (7) :482.

[4]陈小红, 高瑞兰, 林圣云, 等.葛根素注射液对K562/Adr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及机理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 25 (9) :1926.

[5]焦鹭.葛根有效成分S86019对HL-60细胞的分化诱导及细胞周期移行作用的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0, 11 (2) :83.

[6]Kim SC, Hahn J S, Min YH, et al.Constitutive activation ofextracellu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in human acute leukemias:combined role of activation of MEK, hyperexpression of extracelluarsingal regulated kinase, and downregulation of a phosphatas[J].Blood, 1999, 93 (11) :3893.

[7]Kang CD, Yoo SD, Hwang BW, et al.The inhbition of ERK/MAPKnot the activation of JAK/SAPK is primarily required to induceapoptosis in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mic K562 cells[J].LeukRes, 2000, 24:527.

[8]Douglas A L, Faina B, Cindy J Y, et al.Frequent mutation ofthe PIK3CA gene in ovarian and breast cancer[J].Clin CancerRes, 2005, 11 (8) :2875-2878.

移植增殖 篇4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LNT采用南京振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国产LNT冻干粉剂(天地欣);卵巢癌细胞株SKOV3购自北京大学医学部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系;小牛血清购自天津生物制品公司;乙二胺四乙酸(EDTA,分析纯)、二甲亚砜(DMSO,分析纯)购自北京化学试剂厂;胰酶、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唑氢溴酸盐]均购自Sigma公司;MEM(Minimum Essential Medium)培养基购自Gibico公司;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多克隆抗体及SP试剂盒购于北京嘉德生物试剂公司。

1.2方法

1.2.1 LNT的配制(1)用于体外试验:将LNT冻干粉末用DMSO溶解,用含10%新生牛血清的MEM培养液稀释成所需浓度,DMSO终浓度<0.01%,对照组为采用相同方法配制的不含LNT的溶液;(2)用于体内试验:将LNT冻干粉用生理盐水溶解并稀释成所需浓度,对照组为生理盐水。

1.2.2 LNT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生长的影响

1.2.2.1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培养首先,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复苏,从液氮中快速取出SKOV3细胞的冻存管,迅速放入37℃恒温水浴内,1分钟之内细胞冻存液融化后,在无菌超净台上打开冻存管,将冻存细胞液转移至细胞培养瓶中,加入含10%小牛血清的MEM细胞培养液,轻轻地平摇细胞培养瓶,然后将细胞培养瓶放入37℃、5%CO2的细胞恒温培养箱内培养。6h后,取出细胞培养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贴壁情况,弃去含有细胞冻存液的细胞培养液,重新换上含10%小牛血清的MEM培养液培养,24h更换细胞培养液一次,取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待用。

1.2.2.2绘制LNT对SKOV3细胞抑制作用的生长曲线选择对数生长期的成骨样细胞SKOV3,消化后,加入一定体积的含10%血清的MEM细胞培养液,计数,计算培养瓶中SKOV3细胞的浓度,用一定体积的含血清MEM细胞培养液将细胞调至一定浓度后,用微量取样器铺入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2×104个。LNT按照不同浓度共分4组。每组设5个平行孔,LNT浓度分别为20μg/ml、25μg/ml、30μg/ml、35μg/ml,对照组为不加LNT等体积的培养液。台盼蓝染色,培养5d后记录活细胞数。每孔重复计数3次,取均值,于坐标纸上绘制生长曲线。

1.2.3 LNT对卵巢癌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1.2.3.1卵巢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取4~6周龄裸鼠,于小鼠肩胛区皮下注射2×105/ml SKOV3细胞0.5ml。种植2周后,选择形成直径1~2cm的瘤体的小鼠待用。

1.2.3.2移植瘤的肿瘤抑制百分率考察将卵巢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的裸鼠随机分5组,每组5只。参考临床应用LNT治疗肿瘤的剂量,设定4个LNT组,分别为1.0mg/kg(I组)、1.5mg/kg(Ⅱ组)、2.0mg/kg(Ⅲ组),2.5mg/kg(Ⅳ组),以顺铂(DDP)组为阳性对照(15mg/kg)。腹腔给药,连续给药10d,停药2d后,脱颈处死小鼠,剥离出肿瘤,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百分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对照组平均瘤重)×100%。

1.2.4 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卵巢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中剥离出肿瘤经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后,进行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评价:以胞核内出现明显红色者为阳性标准,低倍镜下确定5个不重复染色阳性高密区,高倍镜下(400×)计数200个细胞中阳性细胞数,取均值,其中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即为PCNA标记指数(PCNALI)。

1.2.5卵巢癌皮下移植瘤诱导新生血管计数每只裸鼠选取背部2点,每点真皮浅层注入5×105/ml SKOV3细胞,随机分4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LNT组为1.0mg/kg(Ⅰ组)、1.5mg/kg(Ⅳ组)、2.0mg/kg(Ⅲ组),2.5mg/kg(Ⅳ组),2.5mg/kg(Ⅳ组)于接种第1、2、3、4和5天分别腹腔注射,第7天脱颈处死小鼠,分离小鼠背部皮肤,解剖显微镜下(10×)计数朝向瘤体方向生长的血管数。

2结果

2.1 LNT对卵巢癌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

在培养天数相同时,LNT三组活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量效关系明显,即随着LNT浓度升高,SKOV3活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说明LNT抑制了卵巢癌细胞的生长(见图1)。

2.2 LNT对卵巢癌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LNT组瘤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NT组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可见LNT抑制动物体内卵巢癌的生长。其中2.0mg/kg(Ⅲ组)抑制作用较明显,与顺铂(DDP)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注:给药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P<0.01,*P<0.05

3讨论

随着近年来对中药研究的不断发展,发现一些中药中的成分有抗肿瘤的作用,为研发抗肿瘤的新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多糖又称为多聚糖,由单糖聚合而成,其分子量一般为数万甚至达数百万,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膜,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一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是由醛糖或酮糖通过苷链连接在一起的多聚物,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100多种中药中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及免疫促进作用,如LNT[3,4,5]。LNT由于是单一组分,质量易于控制,且具有疗效高,剂量低,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受到医生的青睐。

本研究中,体外实验选取不同剂量的LNT分别作用于SKOV3细胞上,观察LNT对SKOV3细胞的生长影响作用并绘制其生长曲线,结果显示,LNT对SKOV3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随着LNT作用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明显增大,卵巢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的体内实验,也证实了LNT能明显抑制实体肿瘤的生长,并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说明LNT有较好的抗卵巢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昕,张强,梁彦龙.LNT的抗肿瘤和降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药事,2008;22(2):149

[2]姚磊,王静,赵海田.LNT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甜菜糖业,2004;3:27-30.

[3]顾康生,官佳宁,姚阳.国产LNT对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肿瘤,1997;17(6):3

[4]欧阳学农,王文武,余宗阳,等.香菇多糖联合抗生素治疗恶性肿瘤围化疗期肺部感染120例临床观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8):9351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移植特点02-21

毛发移植02-21

移植造林02-21

皮瓣移植02-21

绿化移植02-21

卵巢移植02-21

组织移植02-21

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方法02-21

胰岛移植02-21

整体游离移植02-2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移植特点 下一篇:卵巢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