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关键词: 意外事故 废弃物 医疗 应急

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共11篇)

篇1: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为了加强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防止医疗废弃物意外泄露后造成环境污染、人员伤亡,以及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医院成立医疗废物意外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成员包括各科室负责人。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工作职责:负责全院医疗废物意外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会议,果断做出决策;解决防范和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非常时期的责任制管理。

二、防范制措施

(一)认真督导检查,防范意外事故发生

由医院废物领导小组对医疗废物处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以预防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强化培训,提高责任感

加强医疗废物安全处理的宣传教育。开展经常性演练等,以提高医院规范处理医疗废物的能力。

(三)建立医院突发医疗废弃物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1、各科室发生医疗废物处置事件后,应立即报告院长,由办公室在48小时内报告县卫生局、环境保护局。发生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个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患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1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市环境保护局报告。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并逐级上报。当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2、任何科室和个人对突发医疗废物处置事件不许隐瞒、缓报和谎报。

3、医院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及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医院突发医疗物处置事件应急处理程序、措施

(一)接到突发医疗废物事件情况后,应迅速组织相关人员确定流失、泄露、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二)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露、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对泄露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无害化

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三)发生感染性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时,由污染轻区域向污染重区域进行。

(四)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戴有防渗透性的口罩、防护眼镜。可能污染身体时,应穿防渗的隔离衣。

(五)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方可进行工作。

(六)如果有人员被艾滋病污染的医疗废物伤害,专家组应根据程度进行评估,决定是否进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七)处理工作结束后,领导小组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平和县人民医院

2011年7月12日

篇2: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突发一些不在预期的事故,为了避免事情更糟,往往需要预先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那么优秀的应急预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疗废弃物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疗废弃物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1

为防止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由于医疗废物遗撒、流失、泄漏、扩散导致的传染病传播或环境污染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以及市,区环保部门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的有关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指挥本单位医疗废物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果断作出决策。解决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非常时期的责任制管理。

二、日常管理机构

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由医务科长具体负责,成员由医务科、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医教部、护理部、保卫科人员组成。在应急状态下,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院医疗废物的日常管理和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承担业务指导与组织协调,对应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控和督导。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承担相关文件的起草和文件发布工作。合理调配医院资源等。

三、预防控制措施

1.认真督导检查,防范意外事故发生:医务科,院感办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医院日常医疗废物处理工作进行抽查,院感办坚持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反馈、指导整改,以预防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

2.强化培训,提高责任感: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医疗废物安全处理的宣传教育,定期考核,开展经常性演练等,以提高全院职工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3.控制措施

(1)发现包装袋破损发生泄漏时,应及时增加包装袋层数,若是漏入储存桶内,必须到规定的地方对储存桶清洗并进行消毒处理,若是漏入运送车内,必须将车推到规定的地方清洗并进行消毒处理。

(2)发现储存桶破损或车厢破损,应立即更换或修补。

(3)发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应立即增加包装层数或更换容器。

(4)发现医疗废物撒漏到地面,应先清除撒漏物,然后对地面进行清洁消毒。

(5)在进行泄漏事故处理时,严禁工作人员用手直接接触医疗废物。

(6)若发生运送车翻倒,医疗废物大量泄漏现象,应及时通知周围人员远离,控制污染区域,以免扩大污染,并及时清除,清洁、消毒,事后应对工具进行清洁、消毒。

(7)运送车上要有备用医疗废物储存桶、包装袋、及包扎带、消毒和清洁工具。

(8)医疗废物运输单位有备用运输车辆。

(9)工作人员应在加强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事故处理。

(10)对事故进行登记和报告制度。

4.报告流程

(1)发现医疗废物泄漏、流失、扩散和严重遗撒事故时,要立即报告医院医疗废物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和医务科、院感办。医疗废物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立即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2)院感办、医务科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组织有关人员尽快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3)保卫科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尽快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封锁,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止扩大污染。

(4)医务科、院感办立即组织人力对污染现场进行消毒、处理,尽可能减少污染对病人、医务人员及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其他无害化处理。

(5)对感染性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进行消毒。

(7)处理工作结束后,医院医疗废物应急处理小组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汇医资料,并完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四、处罚原则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试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医疗废弃物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2

1.危险废物意外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应急指挥室成员。

2.危险废物意外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成员职责。

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应急指挥室成员: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各组组长:负责灭火、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全场职工:负责现场医疗救护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事故发生后,等待急救队或外界的援助会使微小事故变成大灾难,指挥部应经常组织应急救援演练,让每个职工都应按应急预案要求接受应急基本培训,使其在发生事故时能采取正确及时的行动。

3.污染事故现场防范措施

对已确定的风险源和污染隐患,首先从设计、安全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等方面采取防范措施,这是减少环境风险的基础。然后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1)对已确定的风险源和污染隐患,企业在考虑厂内职工和厂外敏感目标的安全的前提下,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境和防火、安全方面的规定确定厂区的总平面布置:

①将危险废物临时存放处生产装置区分离设置

危险废物临时存放处与生产设备保持适当距离。

危险废物临时存放处与集中办公区分离。置在非主导风向。

④临时存放处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气体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设施内要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用以存放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应设计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1/5。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必须分开存放,并设有隔离间隔断。

(2)设置1000m3事故池。危险废物进入水体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对泄漏源进行保护,同时将含有危险废物的废水导入事故池。

(3)警示标识

危险废物临时存放处设置明显警示标识。由风险区所在车间安全负责人负责日常管理和检查。

(4)事故排水应急措施

企业设置应急事故池1000m3。为了控制和减少事故情况下毒物和污染物从排水系统进入环境,本项目的污水、清净下水、雨水排水系统等在排出装置前设立闸门,对清净下水、雨水排放管前设立缓冲池和切换设施,事故时切换至事故池收集处理,杜绝事故废水直接进入地表水体。在危险废物临时储存设施设置地面围堰,将含有危险废物的废水全部收集至事故池。

危险废物进入厂内污水管网后,首先切断污染源,根据泄漏点区域及时收集或回收污染物料,关闭雨水和清下水外排阀,含汞废水进入本厂事故池,经活性炭过滤器吸附,监测达标后再排入厂内污水设施。

4.水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危险废物进入厂内污水管网后,首先切断污染源,根据泄漏点区域及时收集或回收污染物料,关闭雨水和清下水外排阀,含汞废水进入本厂事故池,在分析事故废水含汞浓度后,经活性炭过滤器吸附,监测达标后再排入厂内污水设施。

废水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在危险废物进入厂内污水管处,离危险废物临时储存设施最近管网阴井、出现超标的雨水排放口、污水调节池或污水处理装置的尾水排放口中,视事故不同情况,分别设置事故废水监测点和监测因子。

5.应急预案的分级与响应

5.1应急预案的分级

根据可能的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建立分级的应急预案是必要的,应急预案分级体系与事故分级对应也包括3级:

Ⅰ级(厂外级)应急预案

Ⅱ级(厂级)应急预案

Ⅲ级(车间级)应急预案

分级的依据主要是事故的大小和应急救援的能力。

5.2事故分级

根据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需要,将事故分为I、II、III级。

(1)一级事故:是指后果特别重大,且发生后能持续一段时间,事故控制及其对生产、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依靠厂内自身力量不能控制,需要地方救援力量才能控制的事故。

(2)二级事故:是指后果重大或特别重大,且发生后能持续一段时间,事故控制及其对生产、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依靠车间内自身力量不能控制,需要厂部或相关方面救援力量才能控制的`事故。

(3)三级事故:是指依靠车间或现场就能控制,不需要救援的事故。

5.3应急响应

5.3.1在发生危险废物进入水体等环境污染事故后,发生事故的岗位带班长要按照车间事故预案的要求,立即上报车间调度和公司调度,同时组织当班人员进行现场处理,将危险废物转移到安全区域。

5.3.2公司调度接到报告后,立即要求化验人员对危险废物泄漏的区域进行分析化验,同时要求污水处理设施当班人员根据化验结果及时将含x废水导入事故池。

5.3.3污水处理设施当班人员根据化验人员化验事故池中含汞浓度,用活性炭过滤器吸附其中的x,达标后,再将事故池中废水排入厂内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处理。

5.3.4如果出现暴雨等自然灾害,发生危险废物进入水体事故,企业应急指挥部要及时通报污水处理厂,以便污水处理厂采取应对措施。

企业平时应备足备齐各项应急物资和制订周密的对策方案,在不可抗拒事故(暴雨、洪水等)发生时,采取疏导和构筑围堤等方式,防止企业产生的污水逆流影响京杭运河。

6.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

火警:119

治安:110

急救电话:120

电力公司:

消防中队: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联系电话:

医疗废弃物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3

为了加强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防止医疗废弃物意外泄露后造成环境污染、人员伤亡,以及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医院成立医疗废物意外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成员包括各科室负责人。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工作职责:负责全院医疗废物意外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会议,果断做出决策。解决防范和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非常时期的责任制管理。

二、防范制措施

(一)认真督导检查,防范意外事故发生

由医院废物领导小组对医疗废物处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以预防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强化培训,提高责任感

加强医疗废物安全处理的宣传教育。开展经常性演练等,以提高医院规范处理医疗废物的能力。

(三)建立医院突发医疗废弃物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1、各科室发生医疗废物处置事件后,应立即报告院长,由办公室在48小时内报告县卫生局、环境保护局。发生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个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患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1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市环境保护局报告。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并逐级上报。当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2、任何科室和个人对突发医疗废物处置事件不许隐瞒、缓报和谎报。

3、医院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及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医院突发医疗物处置事件应急处理程序、措施

(一)接到突发医疗废物事件情况后,应迅速组织相关人员确定流失、泄露、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二)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露、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对泄露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三)发生感染性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时,由污染轻区域向污染重区域进行。

(四)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戴有防渗透性的口罩、防护眼镜。

可能污染身体时,应穿防渗的隔离衣。

(五)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方可进行工作。

(六)如果有人员被艾滋病污染的医疗废物伤害,专家组应根据程度进行评估,决定是否进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篇3:手术室火灾的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在各种灾害中, 火灾是最常见、最普遍严重威胁公众安全。“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的方针[2], 对于所有火灾都是适用的, 其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首先要做好预防火灾的各项工作, 防患于未然;二是火灾绝对不发生是不可能的, 一旦发生, 我们应该有切实可行的方法, 及时、有效地扑救, 将火灾的危害降到最低。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和抢救的场所, 在手术进行中的患者, 绝大多数都在麻醉下暂时失去了行为能力, 而且离开手术室这个特定的医疗环境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很难及时安全撤离。为了保证事故发生时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把设备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手术室火灾应急预案。

1 手术室火灾潜在原因分析

火灾发生的三要素包括热源、燃料 (易燃物) 、助燃剂或氧气。而在手术室中这些要素是必然存在的, 只要进入手术室, 患者及医务人员即处于这些危险因素之中, 火灾风险与医疗风险需要医患双方共同来面对和承担。

1.1 大量并逐渐增多的电子仪器设备, 如手术中使用的电刀、激光、热凝装置、光纤灯源都为高温热源。

1.2 手术室大量使用的纱布、手术敷料、布类手术衣单等棉布类, 一次性输液导管、麻醉机螺纹管路等塑料耗材, 以及医用酒精等挥发性消毒剂都是易燃物质。

1.3 氧气与笑气是助燃剂。

2 手术室火灾防范措施

由于深受火灾之害, 美国特拉华州威尔明顿的克里斯蒂娜医疗系统 (christiana care health system, CCHS) 根据火灾三角分析了火灾原因:富氧环境 (涉及到75%的手术室火灾) ;酒精准备涂液 (涉及到4%的手术室火灾) ;热源 (70%的火灾涉及到电烙术, 10%的火灾涉及到激光, 20%的火灾涉及到光源、除颤器、高速电钻) 。我们在做好手术室常规消防配备的前提下, 手术过程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控制富氧环境

在实施头面部、颈部和上胸部的手术时, 尽量避免采用传统的100%输氧。随时观察患者术中氧饱和度, 如果在不接受额外氧气供给的情况下, 患者就可以保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 那么可以只将室内空气作为开放性输氧源。如果麻醉状态下患者氧饱和度不能保证, 则可以选择使用喉面罩或气管导管, 以提高氧气的利用率, 降低周围氧气浓度。当电刀笔与面罩近距离操作时 (如颈部、胸部手术) , 要严防电火花诱发燃烧[3]。

2.2 谨防酒精残留

尽量选择不含酒精的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如果使用酒精擦拭皮肤来进行手术部位准备, 在达到消毒目的前提下, 减少酒精使用量, 并且在酒精充分挥发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通常酒精适量时, 干燥时间需2 min以上。使用过的酒精纱布、棉球置于妥善处, 不要以酒精纱布擦拭手术电刀。在使用完毕后, 迅速拧紧酒精瓶盖, 并将其从无菌区移走, 置于妥善处。

2.3 医疗设备与电路定期检查

不少火灾都是由于设备或电路老化, 设备电源接触不良或忘记关闭电源引起的[4]。要定期对电器设备和输电线路进行检测、维护或更换, 保证电器接地线, 防止短路, 保持手术室地面干燥, 防止用电设备漏电。

2.4 带电手术器械用前常规检查

带电手术器械在每一次用于患者前, 必须开机进行检查。开始使用时, 输出功率先设定为最小, 然后根据手术需要逐渐加大, 在适合使用范围内, 宁小勿大。不使用热源时可以调到待机模式, 不要随意关闭器械的故障报警提示音或指示灯。手术过程中, 器械暂时不使用时, 需将其置于专门存放带电器械的专用工具袋内, 不可将橡胶手套、带酒精敷料等置于带电的电极或烧灼器之上。

2.5 其他

有电池储备的医疗设施, 备用电池及时充满, 随时备用。

3 手术室火灾应急处理

通常情况, 手术室在进行手术时容易发生火灾, 而且更加难以处理。我们主要针对手术实施过程中的火灾进行应急预案的制定, 预案要求注重细节, 便于操作。

3.1 冷静评估

手术室人员发现火灾时, 首先冷静判断起火原因、火势大小、能否自行扑灭。

3.2 正确呼救

根据火灾情况选择报警部门, 利用固定或移动电话通知医院值班人员, 请求援助。呼救时简要说明报警部门及姓名、起火位置、火势情况、火灾现场情况 (是否手术进行中, 患者与火灾现场距离) 。

3.3 组织救援

医院值班人员在组织本院急救的同时拨打119。在119到来之前先行连接水源, 清理障碍, 并派专人等候119, 以便引导。

3.4 自我防护

医务人员发现火情, 不要莽撞开门, 可以先用手背试门的温度, 基本正常方可开门。要以湿毛巾或湿敷料遮盖口鼻或衬垫于口罩内, 以阻止烟尘吸入。有患者的手术间, 关死门窗, 并用湿敷料、衣单捂严, 不停地向上泼水, 防止烟气侵入, 争取时间结束手术, 等待救援。

3.5 积极自救

手术室人员根据情况先进行自救, 火情如较小, 立即使用干粉灭火器控制、扑灭;如认为不能自行处理, 或火场周围有易燃易爆物, 立即组织人员, 分头行动, 一边控制火情, 一边撤离危险物。

3.6 撤离准备

如果临近手术间正在手术, 第一时间通知手术医生, 要求手术、麻醉医生、护士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因火灾极有可能引起断电断氧, 手术会随时中断, 手术医生尽最大可能快速终止、关闭手术, 如手术确实短时间内无法终止, 可寻求最佳方案利于转移。麻醉医生评估患者情况, 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利用简易呼吸器呼吸, 启用监护仪、麻醉机的备用电池工作, 确保患者安全。器械护士迅速清点敷料器械, 以防慌乱中遗留体内造成进一步损伤, 准备大量无菌敷料以备撤离时包扎。

3.7 撤离时机

火灾发生, 若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撤离, 可能贻误最佳的时机, 从而对患者造成伤害。一般医务人员很难作出判断[5], 预案要求现场医务人员利用现有工具3 min内不能扑灭, 且消防人员没有达到现场, 医院领导可以下达命令进行撤离。如果消防人员已经到达, 则由上级主管领导及消防专家作出决定。

3.8 疏散次序

本着“先患者、后医护、先轻伤, 后重患”的原则疏散, 对于较小或已经及时关闭的手术, 麻醉允许的情况下先行疏散;如果火势在短时间内无法控制, 同时火场附近有重大手术不能关闭, 在得到上级领导的明确撤离命令后开始行动。将患者妥善置于手术推车上, 麻醉护士于头侧, 利用简易呼吸器保证患者氧气供应, 手术医生携带拥有充电电池的便携式监护仪, 护士保护液路通畅。众人合力将危重手术患者推离火场, 迅速转移到就近方便抢救和用药的场所。

3.9 就地隔离

对于不能脱离现场的重大手术或抢救手术, 在火灾可能威胁到患者及所有在场医务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下, 医务人员不可擅自留下患者, 自行撤离。可以将手术患者转移至相对安全的区域, 关上防火门, 就地隔离, 继续施救, 等待救援, 灾情迅猛时, 需要得到上级领导和消防专家的撤离命令, 最后撤离。

3.10 里外接应

医院总值班在接到火灾呼救后, 积极组织救援, 引导消防人员, 疏导围观群众, 安抚患者家属;组织医务人员接应疏散, 安排患者到已经做好准备的相关科室做进一步的救治。

4 总结

防患于未然, 对于所有的灾难都是真理。对于手术室火灾, 我们首先可以做的是预防, 其次才是应急处置。我们各级医疗机构, 应该结合实际, 制定与本部门相适应的火灾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医院有明确的主管部门, 制定强有力的制度, 定期组织检查, 评估分析, 进行相关人员培训, 不断完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室火灾的发生率与处置失误

医疗机构如果想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必不可少, 若想在火灾发生时应对有序, 消防演习也要定期进行。想要我们的职工积极预防火灾、适当应对火灾, 需要医院上下共同努力, 当然离不开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医院应该制定长期规划, 定期关闭一间手术室进行消防演习, 轮流安排适当的人员进行医疗业务以外的安全培训课程。演习的内容包括每位团队成员的适当反应, 具体到第一步做什么, 第二步做什么;灭火器和消防警报的位置;灭火器、消防器械的正确使用;如何正确判断火势及自己的能力等等。对每次演习活动要有分析、有评估、有记录, 及时发现应急预案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使预案内容固化到每个名医务人员思想中, 成为火灾现场人员的下意识行为。

只有火灾预防、演练工作常抓不懈, 才能使我们科室人员对火灾保持高度警惕。一旦火灾发生, 医务人员才能临危不乱, 有条不紊地进行救援, 使患者及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最大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文燕.攻坚手术室火灾顽疾[J].中国医院院长, 2012, 7 (4) :47-5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实施条例细则》第二条[S].1987-3-16.

[3]魏革, 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区出版社, 2005:126-181.

[4]陈健珍.手术室火灾潜在危险因素与防范[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12 (13) :411-412.

篇4:浅谈未成年人意外事故防范措施

关键词:未成年;意外伤害;安全防范

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电视、网络的普及、校园意外伤害不断出现,特别是学生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时而有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给人们带来了恐惧和不安,对那些未成年的少年儿童来说,更加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有责任去抓好这些义不容辞的工作,我们要深入抓好这项工作,还孩子们一个宁静、安全、快乐的生活空间。为此,我参加了关于此项科研课题的研究,通过研究实践,收获颇丰,下面将自己的感触及防范措施略谈几点。

由于学校是中小学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可以说他们白天的整日生活多数是在學校度过的,所以,学校成为他们发生安全隐患的主要地方。为此,学校在预防意外事故发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保护少年儿童发生意外事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学校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预防呢?

一、检查好设施和设备的管理

对那些危房、旧校舍要建立安检,还有各种校园的建筑,比如球篮、秋千、木马等一些体育器械,都要认真地排查,发现问题就要及时修理和撤换,以防孩子们用时出现危险。学校领导和后勤人员要分工责任,建立科学的防范机制。

二、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好流窜到学校伤害学生,因此,要做好防范工作,坚持时刻不能离开岗位,24小时要坚守值班执勤,发现问题及时控制事态发生,要检查好学校的用电线路和各种电器,防止触电发生。做好消防工作,对那些应急灯和指示标牌要保证不损坏,及时检查更换,对各个通道要保持畅通,要组织学生训练各种逃离方法,教给学生一些紧急处理的方法。

三、强化饮食安全

学生的饮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现在的孩子好吃零食,这些零食往往都是过期变质和生产质量低劣的食品,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养成不吃零食的习惯。对食堂要定期及时检查,一旦发现饮食中毒要及时拨打120或快速处理,以免发生危及生命的事故。

总之,孩子们的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作为学校、家长,乃至社会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时时刻刻地去关爱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成长问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时刻提高安全意识,使祖国的花朵鲜艳怒放!

作者简介:战宏,男,就职学校:吉林省扶余市三井子镇第一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研究。

篇5: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作者: 九亭幼儿园发表时间: 2006-9-20浏览量: 1427

一、幼儿意外事故防范措施

(一)预防烫伤

1、暖水瓶,开水壶,热饭,菜,汤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2、不允许幼儿进食堂,保育室,锅炉房等危险地区。

3、给幼儿漱洗前,一定要试好水温(用手背试水温)

4、幼儿进餐,饮水或成人喂药时,温度要适宜,手摸杯子不烫手为宜。

5、冬季取暖期间,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

(二)预防外伤

1、清除园内房屋,场地,玩教具的不安全因素。拐角。器械边缘要圆滑,墙面要软处理。大型玩具的造型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并且每周检查一次,发现隐患立即停止使用,及时修复。

2、教师组织户外活动要随时观察每个孩子。活动范围不要太分散,要在教师的视线内,避免过于疲劳或保护不到所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3、幼儿使用的设备要稳固,桌椅板凳没有毛刺,饮水桶,毛巾架等要固定好。

4、剪子,刀子,针等锐利物品要放在成人专用材料柜内(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5、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游戏形式,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逐渐使他们过渡到自我保护阶段。

(三)严防异物入耳,鼻,气管等处

1、幼儿活动时,认真观察幼儿,防止误把玩具当食物吃进肚子或含在口中。

2、户外活动时注意幼儿是否捡了石子,小棍等物品,如发现要及时清除,防止幼儿把异物塞进口,鼻,耳中。

3、如发生异物进入耳,鼻,气管事故,教师不要随便采取措施,弄清楚情况后,再进行排除,如园内解决不了,应及时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并立即通知家长。

4、每天晨午晚检查时要询问孩子是否带有异物,必要时由教师集中保管,5、幼儿睡眠时,带班教师要随时巡视幼儿睡眠情况,观察幼儿是否在被子里吃豆,巧克力糖等食品或玩玩具,防止食品和玩具进入气管。

6、为幼儿创设愉快,宽松的进餐环境,使幼儿在情绪稳定愉快的状态下安静的进食或吃水果,防止食品误入气管

7、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携带各种饰品。

(四)防止中毒

1、儿童活动室内不准存放有毒物品,如消毒液,洗涤剂禁止存放在卧室及活动室内,要放在幼儿摸不到的专用物品柜内。

2、教育幼儿不把物品放在嘴里,防止塑料或其他材料的玩具或物品造成中毒事故。

3、食堂每日购买的食品,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防止图便宜购买腐烂变质食品。

4、所有物品必须妥善保存。保健室统一管理幼儿园的药品,专用药品柜上锁。需服药的幼儿,家长把药品交给保健老师,保健老师登记好服药幼儿姓名,剂量。服用前,保健老师要仔细核对,防止误服,错服。

5、做好服药记录工作。如幼儿有异常情况和服药反映要有明确记录,及时采取措施。

(五)防止走失

1、建立接送制度。接送孩子时家长要与老师见面,把孩子送到老师手里。固定接送人员,家长如遇特殊情况需委托他人接送孩子时应与班上老师提前联系或书面委托。

2、门卫监守岗位,发现没有家长带领的孩子,不得出幼儿园大门。

3、户外活动回班交接时,老师及时清点人数。

(六)防止触电

1、电视,录音机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

2、洗衣机用后及时断电。

3、电源插座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4、经常检查电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二、立应急机制

幼儿园如发生以下意外事故,按以下方法及时处理:

1、发生意外事故,第一时间上报园领导。

2、教师及时弄清楚情况,并将幼儿送保健室处理。如保健室不能排除危险,立即将幼儿送入附近医院救治。送幼儿园必须由三人负责:班主任,保健老师及一名行政人员。

篇6: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幼儿意外事故防范措施

(一)预防烫伤

1、热水,热饭,菜,汤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2、不允许幼儿进食堂,锅炉房等危险地区。

3、幼儿进餐,饮水或成人喂药时,温度要适宜,手摸杯子不烫手为宜。

(二)预防外伤

1、清除园内房屋,场地,玩教具的不安全因素。拐角。器械边缘要圆滑,墙面要软处理。大型玩具的造型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并且每周检查一次,发现隐患立即停止使用,及时修复。

2、教师组织户外活动要随时观察每个孩子。活动范围不要太分散,要在教师的视线内,避免过于疲劳或保护不到所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3、幼儿使用的设备要稳固,桌椅板凳没有毛刺,饮水桶,毛巾架等要固定好。

4、剪子,刀子,针等锐利物品要放在成人专用材料柜内(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5、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游戏形式,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逐渐使他们过渡到自我保护阶段。

(三)严防异物入耳,鼻,气管等处

1、幼儿活动时,认真观察幼儿,防止误把玩具当食物吃进肚子或含在口中。

2、户外活动时注意幼儿是否捡了石子,小棍等物品,如发现要及时清除,防止

幼儿把异物塞进口,鼻,耳中。

3、如发生异物进入耳,鼻,气管事故,教师不要随便采取措施,弄清楚情况后,再进行排除,如园内解决不了,应及时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并立即通知家长。

4、每天晨午晚检查时要询问孩子是否带有异物,必要时由教师集中保管,5、幼儿睡眠时,带班教师要随时巡视幼儿睡眠情况,观察幼儿是否在被子里吃

豆,巧克力糖等食品或玩玩具,防止食品和玩具进入气管。

6、为幼儿创设愉快,宽松的进餐环境,使幼儿在情绪稳定愉快的状态下安静的进食或吃水果,防止食品误入气管

7、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携带各种饰品。

(四)防止中毒

1、儿童活动室内不准存放有毒物品,如消毒液,洗涤剂禁止存放在卧室及活动

室内,要放在幼儿摸不到的专用物品柜内。

2、教育幼儿不把物品放在嘴里,防止塑料或其他材料的玩具或物品造成中毒事

故。

3、食堂每日购买的食品,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防止图便宜购买腐烂变

质食品。

4、所有物品必须妥善保存。保健室统一管理幼儿园的药品,专用药品柜上锁。需服药的幼儿,家长应认真填写服药记录,不会写的家长应把药品交给主班老师,主班老师登记好服药幼儿姓名,剂量。服用前,主班老师要仔细核对,防止误服,错服。

5、做好服药记录工作。如幼儿有异常情况和服药反映要有明确记录,及时采取措施。

(五)防止走失

1、建立接送制度。接送孩子时家长要与老师见面,把孩子送到老师手里。固定接送人员,家长如遇特殊情况需委托他人接送孩子时应与班上老师提前联系或书面委托。

2、孩子入园后,主班教师应清点幼儿人数,核对未到和已到人数是否吻合。

2、门卫监守岗位,发现没有家长带领的孩子,不得出幼儿园大门。

3、户外活动回班交接时,老师及时清点人数。

(六)防止触电

1、电视,录音机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

2、洗衣机用后及时断电。

3、电源插座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4、经常检查电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二、应急机制

幼儿园如发生以下意外事故,按以下方法及时处理:

1、发生意外事故,第一时间上报园领导。

2、在园领导及主班教师的协商下应立即将幼儿送入附近医院救治,送幼儿必须

由二人以上负责。

3、联系家长,讲明事情原委,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随同救治的人员随时向园领导汇报事情进展状况。

篇7:意外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

一、目的为了确保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使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二、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施工队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时的控制,包括高处坠落摔伤、高空落物砸伤、火灾烧伤、爆炸伤害、机械伤害、触电、中暑、食物中毒等的控制。

三、组织职能

本施工队成立意外伤害事故急救指挥小组,负责本预案的实施,具体分工如下:1、2、3、行救治和送治。

四、资源配置

熟练的救护人员,救护设备,通讯联络国家工具。

五、应急准备

1、施工队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足够的救护设备。

2、施工队成立相应的应急指挥小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3、指挥小组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检查,确保救护设备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补充。

4、通过技能培训,施工队进行一次意外伤害的救护演习;通过演习检查并改进意外伤害的急救预案。

六、应急响应

1、意外伤害发生时,应确定意外伤害的类型,立即报告以外伤害救护指挥小组;意外伤害救护指挥小组启动意外伤害急救预案。

2、救护组负责负伤人员的救护处置,根据伤情确定是现场施救还是送医院救治或请医护人员现场组织施救。

3、如需送医院救治或请医护人员现场施救的联络组负责拨打120急救电话通知附近医院,报120时要讲清地点、伤情严重程度、人数、伤害类型,并派人引领急救车到达现场。

4、指挥小组要负责现场的指挥、救护、通讯、车辆调度等工作。

七、现场急救措施

1、现场急救

(1)、调查事故现场,迅速使伤员脱离危险现场。

(2)、初步检查伤员,采取有效的止血、防止休克、包扎伤口、固定、预防感染、止痛等措施。

(3)、呼救,迅速呼叫救护车,送医院救治。

(4)、如果没有发现危及伤员生命的病症,可作第二次检查,施行必要的急救、稳定病情、降低并发症和伤残的措施。

2、烧伤人员急救

(1)、伤员身上燃烧的衣服难以脱下时,可让伤员躺在地上滚动,或用水浇,扑灭火焰。

(2)、肢体烧伤的,可把肢体直接浸入水中灭火降温,以保护身体组织免受灼伤。

(3)、用清洁包布覆盖烧伤面做简单包扎,避免创面感染。

(4)、伤员口渴时可给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5)、经现场处理后的伤员要迅速送医院治疗。

3、严重创伤出血伤员的急救

(一)、止血:

(1)、压迫止血:先抬高伤肢,然后用消毒纱布或棉垫覆盖在伤口表面,在现场可用干净的手帕、毛巾等代替,再用绷带、布条等包扎止血。

(2)、指压止血:根据出血部位,分别采用指压面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额动脉、股动脉、胫前后动脉止血。

(3)、弹性止血带止血:当肢体动脉创伤出血时,一般的止血包扎达不到理想止血效果,而采用之;先抬高肢体,使静脉血充分回流,然后在创伤部位的近端绑上弹性止血带,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以免扎紧止血带时损伤皮肤。止血带必须定时放松,以免造成肢体坏死。

(二)、包扎、固定:

创伤处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绷带包扎,既可保护创口预防感染,又可帮助止血;肢体骨折时,可借助绷带包扎夹板来固定受伤部位上下二个关节,以减少损伤、疼痛,预防休克。

(三)、伤员搬运

经现场止血、包扎、固定后伤员,应尽快正确地搬运转送医院抢救。

(1)、肢体受伤时,应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

(2)、在搬运严重受伤伴有大出血或休克的伤员时,要平卧运送

伤员,头部可放置冰袋或戴冰帽。

(3)、在搬运高处坠落伤员时,若疑有脊椎受伤可能时,一定要使伤员平卧在硬板上搬运,不准只抬伤员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伤员。

4、急性中毒的急救

(1)、不论是轻度中毒还是严重中毒人员,应尽快使中毒人员脱离中毒现场、中毒物源,排除吸收的和未吸收的毒物。

(2)、根据中毒途径采取相应措施:

A、皮肤污染、体表接触毒物的:

如在现场接触油漆、涂料、沥青、外加剂、化学物品等有毒物品中毒时,应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的微温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头发、指甲等,对不溶于水的毒物用适宜的溶剂进行清洗。

B、吸入有毒气体:

如进入下水道、地下管道、地下的或密闭的仓库、化粪池等密不通风的地方施工,或环境中有有毒、有害气体以及焊接作业、油漆、涂料、保温施工时中毒的,应立即使中毒人员脱离现场,在抢救和救治过程中应加强通风和吸氧。

C、食物中毒:

如误食腐蚀性毒物、河豚鱼、发芽土豆、未熟扁豆、变质食物和酒精等中毒的,对一般神志清楚者,用300—500ml微温水灌肠催吐,直至吐出物为清亮为止;对催吐无效或神志不清者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D、伤病员心跳骤停的急救

在施工现场的伤员心跳呼吸骤停,即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呼吸

停止的应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体外心脏挤压法急救。

E、现场急救设备

(1)、应急电话:医疗急救—120、火警—119、匪警—110。

篇8: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关键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方法,层次分析法(AHP)

1 引言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是否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衔接性,是关系到一旦发生事故时,能否有效指导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等事故预防措施的具体体现。

为指导各级安监部门做好应急预案评审备案工作,2009年,国家安监总局出台了安监总局17号令的配套文件,即《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做了规定。把应急预案评审分为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类型,形式评审主要用于政府有关部门对报备案的应急预案备案时的审查。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由参与评审的专家来共同完成,要形成结论性的专家评审意见,即是否同意预案报有关部门备案,本文主要讨论要素评审。《指南》共给出了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每个表由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三栏组成,参与评审的专家们通过在评审意见栏填写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自《指南》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各行业领域均按照要求开展了应急预案评审工作,通过实践发现《指南》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 存在问题分析

自《指南》实施以来,笔者多次参加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评审,通过实践发现《指南》存在以下不足。

2.1 评审项目的设置存在交叉重复现象

如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中第1项“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的评审内容3“能够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与第3项“预防与预警”的评审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现象等。

2.2 对评审项目的重要性未加区分

事实上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每个被评审项目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应当有所区分。比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与煤矿生产企业、地下非煤矿山与露天非煤矿山在编制预案时的侧重点显然是不同的。

2.3 未明确要求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现场审查

在参加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评审中,由于《指南》未明确要求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现场审查,大多数企业在组织专家进行预案评审时,在操作程序上仅对预案文本进行评审,没有对预案涉及的生产经营单位现有应急救援队伍、物质装备和器材等进行审查。因此,预案体系涉及的人员、物质等有没有按要求配备到位,预案中提到的应急救援处置方案措施能否执行到位,就无法证实,而这些恰恰是应急预案体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4 评审结论的形成主观性太强

评审方法没有把定性与定量结合,不好形成评价结论。如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中共给出了20个评审项目,虽然参与的评审专家可以很明确的在评审意见栏里选择填写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但是,究竟有多少个项目符合才可以判断该预案符合要求,可以通过评审,或者有多少个项目不符合可以判断该预案不予通过评审,需要对预案做重大修改后重新组织评审,没有量化标准,不好界定。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参与评审专家中比较有权威的专家或者政府部门的人员主观确定,主观性较强。

3 改进措施

3.1 对《指南》进行修订

3.1.1 修改完善现行要素评审表

建议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各级政府、有关安全监管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专家以及具有多年现场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对《指南》中要素评审表的评审要素内容修改完善,分行业领域进行调查,按照煤矿、危险化学品生产、危险化学品经营、非煤矿山等类别分别设置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附件要素评审表。

3.1.2 增加现场审查要素评审表

对一个单位的应急预案评审,实际上是对这个单位应急预案体系进行评审论证,当前普遍认为应急预案体系就是指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以及现场处置方案所构成的文本体系。这是最近几年来大多数人对应急预案体系理解的一个误区,应急预案体系不应当紧紧指各类应急预案文本构成的体系,而应当包括各类预案所涉及的机构、人员、物质器材装备及各种配套制度等。因此,根据工作实践,对应急预案体系的正确理解应当是: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文本及其涉及的应急机构、人员、物质、装备和器材、培训演练、奖惩制度等保证预案实施的条件。建议在《指南》中增加现场审查要素评审表,审查项目主要包括:各类预案涉及的应急机构、人员、物质、装备和器材、培训演练、奖惩制度等保证预案实施条件的落实情况。

3.2 对应急预案进行综合评价打分

3.2.1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应急预案评价模型

为增加应急预案评审结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应急预案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分值给出评审结论,给评审组提供结论支持。结合工作实践,给出如图1所示的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应急预案综合评价模型。

3.2.2 评价分值的计算

定义:对预案评审要素采用5分制打分法进行打分,设参与某次应急预案评审的专家有p人,应急预案综合评价分值为Y,一级评价指标有m个,第i个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矩阵为ωi=(λi),第i个一级评价指标的n个二级指标权重系数矩阵为

ωi=(λ1λ2λn)

,第j个专家对第i个一级评价指标的n个二级指标专家评分值矩阵为Fi=(a1,a2,…,an),(1≤ai≤5,aiN)),则,

Y=1pj=1pi=1mωiFiωi(1)

3.2.3 评价结论

如果Y<3,结论:不合格,该预案不符合要求,需做重大修改,重新评审;

如果3≤Y<4.5,结论:基本合格,该预案基本符合要求,原则同意通过评审,对有关要素修改后报有关部门备案;

如果Y≥4.5,结论:合格,该预案符合要求,同意通过评审,报有关部门备案。

4 应用实例

下面以安徽省淮南市某化工生产企业的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评审为例说明。

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工作实际结合《指南》中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所列的评审要素,结合工作实际,确定评价指标预选集,制作专家问卷,发放给淮南市有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等安全生产专家,汇总后,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确定评价指标预选集合,并把大多数人的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求意见,收回后经统计分析,得到如表1所示评价指标体系。

4.2 计算权重和一致性检验

参与本次应急预案评审的相关安全生产领域的专家共有十位,分别对专家的打分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计算,得出每位专家的建议权重值,并对判断矩阵进行检验,全部通过一致性检验。参与预案评审的每个专家,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代表着各自领域对应急救援要素的关注度,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对其重要性应不加区分,对计算所得的各位专家的建议权重进行算术平均,即得出专项应急预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如表2。

4.3 建立评语等级和评价分值标准

按照建立评语等级和评价分值的原则,结合工作实践,为增加评价结论的细致性,使评价分值更精确,本研究采用5分制打分法,把评价分值标准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优秀、良好、合格、一般、差,对应的分值分别为5、4、3、2、1。

4.4 计算评价分值

把参与本次评审的10位专家的打分结果和上面计算得到的评价指标权重,代入公式(1)计算得到Y=3.78,3≤y<4.5,结论:该预案基本符合要求,原则同意通过评审,对有关要素修改后报有关部门备案。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是当前加强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措施,根据工作实践,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的《指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评审项目设置不合理、未进行现场审查等。可以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对《指南》的要素评审表按照行业分类进行修改完善。指出了当前对应急预案体系理解存在的误区,在评审工作中增加现场审查环节,对切实提高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把综合评价应用到应急预案评审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对应急预案进行综合评价打分的方法,根据分值给出评审结论,解决了应急预案评审时评审结论形成的主观臆断性,得到的结论更科学合理。

5.2 展望

由于本研究中对预案评审要素的修正调查的专家范围仅限于淮南市范围内的安全生产专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需进一步完善,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面向全国范围内开展调研,充分征求安全生产领域的专家意见,得到统一标准,指导全国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参考文献

[1]魏利军,吴宗之等.一种简单可行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12):45-50

[2]王君磊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7,(6):49-51

[3]陈子彤,刘向菊.基于AHP的企业经营者平衡记分卡指标权重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7,(8):40-42

[4]董亮,胡治严.经理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估[J].统计与决策,2007,(6):163-164

[5]刘鹤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物流绩效评价[J].集团经济研究,2007,(233):106-107

[6]梁烜.桥梁状态综合评价及预测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6

[7]郭齐胜等.系统建模[M].北京:国防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8]Wang Ting,etc.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for Busi-ness Process of Machinery Manufacture Based on DEA/AHP Hybrid Model[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Engineering,2007,20(3):91-97

[9]Qian Yu,etc.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Chemical Products Using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pproach[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071,5(1):81-87

篇9: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求援;同时向县卫生局、环保局报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通报。同时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1、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第一发现人以最快的速度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情况后立即报告有关的主管部门;

2、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3、组织有关人员尽快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4、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5、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6、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7、工作人员要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篇10: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为强化安全工作,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发生安全事故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事态恶化,把损失或伤亡减少到最小程度,落实责任,强化责任,追究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处理指挥机构

1、领导小组成员及下设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1人

副组长:2人成员:5人

(2)抢险突击队:

队长:1人 成员:5人。

(3)救护小组:

组长:1人 成员:4人

(4)管理小组:

组长:1人,成员:2人

二、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一)、报告程序

1、实行首见责任报告制。凡发现有安全隐患、可预见、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安全事故第一目击人,必须及时报告上级领导。

2、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的成员以及事故涉及的直接责任人,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理工作。

3、对重、特大事故,应立即报告上层公司领导及政府政府部门,公安局110指挥中心,120救助中心。电话、口头报告在第一时间进行,书面报告在12小时内逐级上报。

4、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原因的初步判断、已采取的措施、控制情况、报告人、报告单位等。

(二)、对事故现场必须严格保护,阻止一切破坏现场的行为。因紧急情况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作出标记,详细记录。

(三)保持通讯联络

(四)、事故调查

事故发生后,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积极组织人员及时开展对事故原因彻底调查,做出初步结论。

三、事故处理与信息反馈

(一)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上层领导应组织相关人员,及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认真整改。

1、领导小组召开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上层领导应组织相关人员,及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坚持原则,提出整改措施。

2、对发生突发事故时不报、迟报、漏报、误报信息,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员,在处理突发事故中玩忽职守,不听指挥,不认真负责,或临阵脱逃救灾工作者,通过调查核实后,按照有关规定提交上级部门,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对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和部门责任人,按照有关制度规定进行处理,对问题严重的,提交上级部门根据事故的性质,依据国家有关安全责任追究的规定进行处罚。

4、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将事故原因、经过和处理情况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5、召开总结、表彰会议。对在突发事故的抢救、指挥、信息报送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并向上级部门提出推荐表彰建议。

(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管理目标,杜绝安全隐患和事故的发生。

四、具体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一)、发生火警、漏电、房屋、围墙倒塌等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1、发生漏电情况后,第一目击人要迅速用电话与盛蔚同志联系,立即切断电源,或亲自关掉总电闸,有责任阻止任何人靠近漏电地点。

2、发生火警,第一目击人应大声呼喊报警,周围人员必须立即响应,自发地、果断地使用灭火器,水灭火。若有受困人员,要首先救出,同时,报告上级领导,离现场最近的领导,接到报告者,必须无条件组织力量扑救。确保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如果火势蔓延,可打“119”救援。

3、围墙、房屋出现倒塌迹象时,目击人应采取措施,禁止人员靠近,并与救援小组同志联系,出现围墙、房屋倒塌事故后,第一目击人迅速查看现场,若有人员受困、受伤应全力抢救并立即报告领导小组或救护小组负责人,救护小组必须最短时间内赴现场救护。轻伤速与县医院联系,严重的与120急救中心联系,做到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抢救伤员。

(二)、不法人员,精神病患者进入园区实施暴力、抢劫制造噪音,扰乱秩序事件应急预案。

1、发现陌生人进入园区无目标乱转,目击者要积极报告安保或离现场就近的任何领导。

2、接到报告者,要无条件地迅速组织人力,赶赴现场阻止事态发展。阻止无效时,应报告城关派出所或“110”,及时将其逐出园区。

3、阻止精神病人扰乱秩序或施暴的办法:首先进行耐心的劝阻,力争不激怒病人,在无效的情况下与其家人联系,联系不上时,可采取强硬措施拉出园区,关好大门。

4、对付不法人员的办法:(1)组织多人力量进行阻止制服;(2)封锁大门要道;(3)与派出所联系;(4)记准不法人员外貌特征、口音特征,保护好现场,以利于追查或追捕。

(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突发摔伤、患病、打架等情况,现场的值班领导、值班人员或安保人员要迅速控制事态,采取果断措施,把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2、根据事态发展情况,迅速报告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3、如果伤情、病情紧急,迅速与医院联系,并由救护小组迅速送往医院治疗。

4、迅速与家人取得联系,如情况许可由家人陪同去医院。

5、记录有关与本事件相关过程及证人证言。

6、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并书面报告上级领导或安全负责人。严重事故由公司领导小组负责调查,并向上级报告。

篇11:危险废物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危险废物事故 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2017年6月20号

危险废物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为确保在发生危险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等意外事故时能及时、迅速、有序地处理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保障公司人员和环境安全,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预案。本预案适用于全厂危险废物

一、危险废物意外事故确认

危险废物意外事故是指危险废物在产生、收集、储存、处理等环节上出现了扩散、流失、遗漏、人员受伤等情况,启动本公司事故应急预案处置。

二、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分级根据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发生后导致的人员伤亡情况及环境污染程度分为三级:

一级:发生危险废物流失、扩散、泄漏时需紧急处理的。

二级: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导致厂区环境污染(50-200平米)和人员受伤,需对受伤人员紧急救护和区域污染紧急处理。

三级: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导致2人以上人员受伤,需对受伤人员提供危险救护和现场救援的;导致厂区200平米以上污染,需紧急处理的。

三、应急指挥与职责

1、安全负责人为主要负责人,各部门经理参加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

2、行政人事部负责对上级部门报告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情况,协调专家组的鉴定工作,保障信息畅通。

3、生产经理负责组织好人员抢救和家属安抚工作,负责协调事故现场监测和控制措施效果评估

4、采购负责意外事故处理时危险防护用品的供应

5、设备部负责危险废物的集中、收集、转贮、防止损失加重。

四、危险废物意外事故防范措施

1、危险废物分类贮存,不得混合。

2、危险废物贮藏间外必须贴有“危险废物”字样标识。

3、固体危险废物必须包装完好,不渗漏。

4、液体危险废物必须容器密封,有盖。

5、危险废物贮存时应采取防渗漏和防外溢措施。

6、设备和外驻在设备维修或施工是中产生的危废需集中存储,不得倒入/丢弃于厂内、外空地、草地、地下管网。

7、废弃不用的空油桶送危险废弃库集中存放和处置,避免流入地面和排入下水道。

五、意外事故的应急响应意外事故发生后,应急事故指挥小组根据意外事故不同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一级响应:

1、意外事故现场立即进行处理,对遗撒危险废物再收集,必要时采样检测。

2、若属于危险化学品少量遗撒,立用抹布立即清理,抹布按照危险废物处置。

3、乳化液少量泄漏,用抹布立即清理,抹布按照危险废物处置。

4、事故部门拿出事故报告和整改方案。二级响应:

1、意外事故现场立即进行处理,对遗撒危险废物再收集,必要时采样检测。

2、若属于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环境污染达到50平米低于200平米,立即用抹布和黄沙处理,产生抹布按照固体废弃物处置,集中收集处理。

3、乳化液大量泄漏,环境污染达到50平米低于200平米,立即用抹布和黄沙处理,产生抹布按照固体废弃物处置,集中收集处理。

4、如果事故现场有受伤人员,事故处理应优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

5、EHS专员对事故现场进行管制。

6、行政部门24小时内向消防、公安、安监、环保等政府部门汇报。三级响应:

1、意外事故现场立即进行处理,对遗撒危险废物再收集,必要时采样检测。

2、若属于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环境污染达到200平米以上,立即用大量的抹布和黄沙处理,产生抹布按照固体废弃物处置,集中收集处理。

3、乳化液大量泄漏,环境污染达到200平米,立即用大量沙土吸附,产生的废沙土按照固体废弃物处置,由专业危险废弃物处置公司处理。

4、如果事故现场有受伤人员,立即拨打120、119,立即组织抢救受伤人员。

5、EHS专员对事故现场进行管制,做好环境监测。

6、行政部门立即向消防、公安、安监、环保等政府部门汇报。

六、结束应急响应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安全文明办案学习心得 下一篇:施工电梯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