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教学具体教学方法教学论文(共11篇)
篇1:汉字教学具体教学方法教学论文
汉字教学具体教学方法教学论文
在个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一些针对初中高三个水平的学习者的汉字教学具体教学方法,也是对近两年来的汉字教学的一个总结。
对于很多非汉字圈的汉语初学者来说,汉字的横平竖直实在是难以达到的标准,这其中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诸如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性格和习惯等等。但是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也应该负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随性上课、放任自流,那么学生就更不会有耐心和兴趣来学习这种复杂但美丽的文字。
汉字课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教师能否做好启蒙的工作,对于学生以后深入学习汉语有深远影响。在教学中知己知彼也很重要,让我们先了解汉语初学者在学习汉字时容易出现的主要的几大问题:
问题一:把写汉字当作画画
把汉字比作一幅幅图画,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习惯了字母文字的圆润和随意,对于横竖撇捺的方块字常常会发挥想象力,想当然地忽视笔画结构,一笔带过。
问题二:把印刷体当作手写体
让学生练字确实是件好事,但是一般来说,教材课文后的生词表汉字比较小,且是印刷体,对于从没有接触过汉字的学生来说,只会依葫芦画瓢,无法真正掌握汉字。
问题三:把一个字当作两个字
学生常常会把一个汉字写得很肥大,一个汉字的几个部分都分了家。这类学生往往对于汉字部件掌握得很好,但是在意识里没有建立汉字的架构,所以写出来的字可能不是在“睡觉”,就是在“闹分手”。
问题四:抛弃笔顺、增减笔画
前面提到教师的误区,忽视笔顺的作用,其实也是因为学生自己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任意一笔开始,这就导致了常常多一笔少一笔。
问题五:产生畏难情绪
初学者往往学习热情很高,但是也最容易丢失信心和学习的耐心,一旦他们屡屡遭受挫败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而放弃学习,这是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以上五个问题是汉字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出现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是教师往往在教授汉字的过程往往也会有一些失误和不足,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教师在汉字教学中容易产生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依托拼音,忽视汉字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汉字会给学生传递汉字不重要的错误信息。对于非汉字圈的学习者来说,拼音相对于汉字容易很多,他们往往会把拼音等同于自己的母语一字母文字,以为单纯的字母可以表述千差万别的意义。但恰恰相反,拼音只单纯表音,不能代表纷繁复杂的意义,曾经有一个芬兰学生只愿意学习拼音,不学汉字,对于同音字常常闹笑话,有一次他说“新年快乐”,后来我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说是新年快要到的意思,因为他知道“了”,所以在他的脑海里,凡是le的发音都是汉字“了”代表的意思。形成这种固有概念,对于学习者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误区二:整块汉字,不加讲解
对于初学者来说,汉字的出现是伴随着课文的安排。一旦有课文出现,汉字也就登场了。根据现在大多数教材来看,一般编写的原则侧重于交际功能。所以,这个时候出现的汉字一般来说不是最简单的,难度层次不一。如果只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识记汉字,效果是难以掌控的。
误区三:重视部件,忽视整体
有的教师非常注重汉字的构造,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十分注意部件的拆分和讲解,这固然是件好事,但是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了部首,而忽略了汉字的整体,使得学生写出来的汉字不是太大就是支离破碎,所以在强调部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汉字的整体性。
误区四:不求过程(笔顺),只求结果(汉字)笔顺存在于写汉字的过程之中,学生很容易依照样子“画”出汉字,临摹的字和正确的字一模一样,所以有的教师就会忽略笔顺的教学,认为只要学生会写这个字就达到了目的。可是,笔顺的教授在汉字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笔顺的了解和培养,可以让学生建立系统有序的汉字识记体系,可以帮助他们以后更快地掌握新词。
从认知心理规律上来看,汉字的识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从部分到整体的整合过程,而不是一个无序的认读过程。事实上,一般西方人在初次接触汉字时所采取的认读策略往往是无序的。一般都把汉字当作一个陌生的图形来处理,并没有线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概念。面对这种现状,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呢?针对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汉语中最容易出现的这些问题,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课后总结,认为对于初学者的汉字教学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从拼音过渡汉字,着重培养兴趣
对于初学者来说,兴致很高,但是学习热度也很容易降低,所以在学习者还没有对中文失去耐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可以采用很多方式,比如图片展示法、肢体展示法、故事讲解法、用途鼓励法等等。记得在一个土耳其班上讲解“女”这个字的时候,一个男生从座位上站起来双腿交叉屈膝,张开手臂,点头微笑。我顿时会意,他觉得“女”字就像一个正在谢幕的女舞蹈演员。虽然它理解的意思和“女”本身的内涵完全不一样,但是从识记汉字的角度来说,这里运用有误差的肢体语言还是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
步骤二:从笔画到笔顺,防止增减笔画
先从简单的开始。横竖撇捺点折勾。横要平,竖要直。把基本的笔画教给学生,防止学生以后遇到复杂的汉字的时候不会茫然无措,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也可以根据已有体系让他们自觉地查错纠错。其间可以简单的已学得相似的汉字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辨析和记忆。
步骤三:从部件到整体,构造方块概念
重点讲解一下常见的偏旁部首,比如说提手旁、单人旁、言字旁等等,他们的写法、他们的意义、以及常见的简单的生词。这时候可以给学生介绍汉字的结构,比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等,用田字格控制他们的汉字大小和结构。
步骤四:从第一次学习开始,提高生词“曝光率”
生词经过第一次学习以后,一定要创造条件提高它出现的频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使用或者课后布置作业。唯有常常使用,常常见到,才能够达到在无形中习得的良好效果。
无论如何,汉字终究是要花时间记忆。你可以会说这个字,知道发音。但是你不能根据发音猜想汉字的写法,这与字母文字很不一样,比如英语中的一个词你并不知道,但是只要你知道发音,你可以大致拼出单词。所以,尽管有那么多的步骤,也不能代替学习者踏实地主动地学习记忆,对于汉字初学者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才能发挥最大的学习效率。
汉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想真正掌握,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中国人来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就更加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和鼓励。一种语言,不仅仅在于声音的传递,书面的文字可能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和历史,我们作为教师,有责任把完整的汉语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赘述了以上种种,都是对个人教学经验的一个总结,还有很多粗漏之处,面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的汉字教学一定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探讨。
篇2:汉字教学具体教学方法教学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
而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汉字教学,也逐渐引起对外汉语教学者和研究者的重视。
本文从汉字结构特征入手,通过分析总结,归纳了几种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
篇3:汉字组合聚合理论与对外汉字教学
文字是记录语言符号的视觉符号系统,在某种程度上,语言符号的某些特性体现在文字符号系统中, 其两大根本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也是构成文字系统的两大主轴。汉字个体符号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孤立的、零零散散的,好像是一堆没有任何规律和理据的笔画的堆砌, 但实际上它们相互间存在组合和聚合的规律性联系, 组成一个有序而严密的系统。如何让外国学生从看似纷繁无序的汉字中梳理出头绪,培养和建立汉字符号的结构组合认知和系统聚合认知, 应成为汉字入门阶段教学的必要内容。
现代汉字的字形结构分析是分层次进行的, 从整字分解出部件,从部件分解出笔画。汉字的构形元素——笔画和部件的数量是有限的,并且都具有自己的组合模式和组合层次。合体字的结构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只有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两面包围、三面包围、四面包围等结构,其中左右结构数量最多,占一半以上。
汉字中80%是形声字, 虽然形声字中声旁和形旁的位置比较复杂,有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声居一角、形居一角八种结构类型。但义符的位置还是有明显的规律可循的。如“亻彳冫钅氵礻衤忄讠犭扌禾饣鱼 革骨纟舟目”等大部分形符一般居于声符左边;“卩刂页戈鸟”等形符一般居于声符右边;“艹爫罒竹 冖宀穴网髟 雨”等形符大都居于声符之上;“皿灬心示 廾”等形符一般居于声符之下;“冂门囗 匚”等作形符时,声符则处于包围状态;“广疒厂户尸 勹辶”等作形符时,声符则处于半包状态。“贝月巾 力足火马 石日”等形符或居于左,或居于右,或居于上,或居于下,取决于声符特点。
看到这些组合规律,我们不再对汉字系统感到杂乱无章,而是感到组合的清晰性和聚合的系统性。清代文字学家王筠说:“人之不识字也,病于不能分,苟能分一字为数字,则点画不可增减,且易记而难忘矣。”既然部件在汉字构形中非常重要,那我们在教学中应突出部件教学的重要地位。
心理学认为, 人的短时记忆一般以7个记忆单位为限,汉字的平均笔画数多超过7笔,且组合复杂,在意义上也和整字不相干,因而通过笔画学习汉字不利于记忆。有人统计:HSK词汇大纲8822个词所使用的2866个汉字的部件平均长度为2.91,如果以部件为记忆单位 ,则只需要记住两三个单位就可以记住一个字,而且部件往往具有表音或表意的功能,容易联想记忆,所以部件在记忆中充分显示出它的优势。这样汉字就不再让人觉得是一堆乱糟糟的没有任何规律和理据的笔画堆砌了。
汉字虽数量巨大,但拆分出的部件数量少得多。“汉字构形学的研究表明,在汉字使用的每个历史时期,形位的数量都大致在250~300个左右”。汉字拆分出的记忆单位越少,越有助于记忆。拆分汉字,得出基本部件和组合规律,便于外国学生识记汉字。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汉字部件分解组合的表象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很热衷于练习部件拆分和组合,正确分解和组合提高了他们对汉字字形的整体识别能力,从而获得巨大的学习成就感。在部件拆分和组合的基础上,再加强对汉字左右、上下、包围等汉字结构的认识。另外,部件拆分有利于对比分析某些形似字的异同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哀”和“衷”、“驰”和“弛”。
研究表明,外国学生识记汉字是一个先整体轮廓,后局部细节的过程,“通过不失时机地分析汉字结构的部分与整体关系,通过突出整体结构特征,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关于汉字结构认知的稳定联系线索”。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这些组合规律,使留学生建立对汉字体系的系统性认识。
在学习某个汉字的同时, 我们会自然地想到其他与之相关联的汉字。这就是心理学和认知学所说的“联想”,即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到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的三要素都会使人产生不同方向的联想,形成一组组字的聚合群。聚合使字与字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井然有序的汉字网络系统。汉字的构形元素———部件具有一定的生成能力,能帮助联想统帅一批汉字。特别是部首,如人言土口山光女日月文火心石示衣金禾走足门雨竹目等,它们“维系一个部类,统领一个集群”,构成一个个字族群。语音的声韵调方面的异同使汉字之间存在语音形式上的关联。汉语音节简单,只有400多个音节(不计声调),而汉字有几万个,必然使得汉字中的同音字较多。同样字的意义方面的异同也存在关联。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位关系、整体部分关系、等级关系、类属关系等。
可见,从汉字的构形学理论、语言的认知规律及汉字习得心理出发, 只有把汉字放在一定网络系统中进行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外国学生大多是成年人,具备完善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对某个字进行形音义方面的联系,这样一方面可以复习曾经学过的汉字,另一方面可加深对新字的认识。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强化训练 ,他们会主 动利用有 限的意义 线索 ,推知陌生 的汉字 ,提高感知 汉字、学习 汉字的能 力 ,降低认错 、写错字形 的几率。由此改变每个汉字各不相干的看法,存在于学习者记忆中的汉字是一个有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网络体系, 能逐步扩大识字量。
篇4:汉字教学具体教学方法教学论文
关键词:汉字部件;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193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推行,汉语教学在少数民族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理性的看到汉语教学还没有取得我们预期的效果,尤其是汉字的教学成为制约汉语教学推广以及发展的一大瓶颈。长期以来,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过度重视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而忽略了汉字的教学问题。有些学者也提出了读写分流的主张,认为为了提高汉语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的速度,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延缓汉字教学。而汉字正是汉语最富有魅力的地方之一,不会写汉字或者写不好汉字都不算真正学习了汉语,这也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汉字富含哲理和智慧,其学习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正视汉字教学的困难,在少数民族地区,学习汉语的学生也普遍反映汉字难记、难认、难写,汉字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汉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与我国现存的多数少数民族文字的拼音文字性质不同。拼音文字是表音文字,其基本的构成单位是一个一个的字母,通过形和音的结合来表意。通过单词的发音可以推知其书面表达形式,见到单词也可以迅速知道读音。而汉字的基本单位是笔画,是由各种各样的笔画构成的部件组成的。汉字这种特殊的性质决定了汉字教学自身的特殊性,但是其本身也有一定规律可循。现在我们的汉字教学指的是现代汉字的教学,是经过国家语言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改革后的简体字。这些简化后的汉字是由意符、声符和记号三种要素相互结合互相搭配而形成的。跟书写的字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声符,而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汉字的形音义三者比较而言,学生最先接触的是汉字的形。对于我国现在很多使用拼音文字的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来说,他们所熟知的文字是由记录音素的字母拼写而成,呈线性排列。汉字则是由笔画按照一定规则构成向平面展开的方块字,汉字笔画的形状、排列方式都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对于拼音文字来说,仅字母及其顺序的先后就可以保证其书写的正确与否。而汉字笔画的长短及相对位置的细微变化,都可以导致错别字的产生。汉字的简化使笔画不断减省,也就导致了大量形似字的产生。这也就导致了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初学汉字的时候,错字大于别字,这些错字主要是笔画的增减形成的,因此汉字部件的形体教学是不容忽视的。
二.部件形体教学的方法
在汉字教授的最初阶段,要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用最简单、最基础的汉字六书理论(主要是象形、会意、指事)来展示这些部件的形义关系,并可以借助简单的图象、实物、篆字等使学生从汉字最初的图画特征引出现代汉字的字形,让学生从图画的联想理解汉字形义的关系。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汉字与结构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汉字与结构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独立地分析汉字结构打下基础。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之后,就会使学生在汉字与结构图形之间建立起一种特定的联系初级阶段,这样再让学生学习各种形近的象形部件,如:口一一目、田一一由、刃一一刀、太一一大、木——本等等,通过老师的反复讲解,让学生学会区别这些细微的特征,从而提高汉字书写的正确性。
在学生掌握了这样的一些独体字之后,利用汉字字形相生的生成关系,展示偏旁与独体字之间的意义联系,同时,可以有意识地把在书写上具有相生联系的基本部件归为一个书写系列,以便于学生在书写时循序渐进结构教学方面 如果我们把汉字的部件教学,作为今后整个汉字教学的预备阶段,那么,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汉字的基本部件之后,就可以结合汉字(主要是合体字)进行结构的练习。汉字是方块字,学生在学习合体字的时候,就要理解汉字的一些书写规则。汉字的布局讲究方正、对称、平稳。对于母语是拼音文字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短时间内处理好汉字部件之间的空间关系不太容易,除了讲解汉字结构布局的基本规则,还应该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特性,消除学生对方块字的畏难抵触情绪,有利十学生把汉字写得整齐美观。部件位置意识的培养。汉字的部件位置安排不好,就会影响书写的美观或者写错字,少数民族学生书写汉字常会把部件上下或左右颠倒,形成汉字书写的镜像错位。并且现代简体汉字中,很多部件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部件位置的摆放不能随意改变,改变后会成为另一个字,如“杏一一呆”、“部一一陪”。
三.汉字部件教学的意义
在汉字的教学过程中,部件结构教学非常形象直观。把汉字的理论寓于部件结构教学的实践之中,使学生在对汉字实际材料的感悟之中把握汉字的特点及规律,是化零为整、减轻记忆负荷的有效方法。传统的汉字教学,无论是笔画教学,还是由独体字到合体字的教学,都是以学生对每个汉字的笔画的准确记忆为前提的,因而,记忆单位是每个汉字的每一笔画。而部件结构教学,在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的时候,就把由若干笔画构成的基本部件作为一个整体的模块来记忆。因此,它的记忆量就比记忆笔画要小得多。我们认为,在学生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部件的书写之后,再去学习其它较为繁难的部件及汉字,就会熟能生巧,举一反三。部件结构教学,为今后汉字教学中的对比、联系、区别,为形声字的教学,找到了基本点。由于汉字的相似性,使得许多汉字似是而非,这就要求我们经常进行近形字的辨析。这样,就要求学生能够抓住近形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而这,又是以学生对部件的熟练掌握和对结构的准确认识为前提的。所以,我们说,部件结构教学,教给学生以汉字对比、联系、区别的基本点。
部件结构教学,也是交给学生自学汉字,扩展汉字知识的一把钥匙。我们的教学本身,不可能教寫学生学到的每一个汉字,大量的汉字还得靠学生的自学来掌握。因此,在我们汉字教学的初级阶段,就教给学生基本部件和基本结构的有关知识与技能,使他们掌握好汉字学习的基本功,那么,在以后的汉字学习中,学生遇到新的汉字,就会分析这个汉字的部件与结构,从而知道这个新的汉字该如何书写。从汉字本身来说,越往后学,合体字,繁难的字越多,结构也就越复杂。如果学生对汉字部件与结构都能够熟练确准地掌握,那么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将会小得多。这一点,对以后长期从事汉语学习和工作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商务印书馆,1988.
2.苏培成,现代汉字的部件切分[J],语言文字应用.1995(3).
3.程朝晖,汉字的教与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7(3).
篇5:对外汉语教学 汉字教学教案
执行人:王林慧(021)
一、教学对象:一年级留学生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内容:
1、课文中汉字的读音结构写法;
2、全文内容。
四、教学目标: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掌握,学会分析汉字结构,掌握课文的汉字字读音,以及课文内容。
五、教学方法:
1、板书展示法;
2、师生互动法;
3、课堂练习法;
4、朗读法。
六、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教学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个几个生字。1.认识字形
(1)从结构认识字形 独体字:北 京 言 比
合体字(部件》=2):怎 样 觉 得 法 听 说 较 容 易 但 读 写 新 屋 班
(2)从合体字的结构认识字形
上下结构:怎 容 易 写 觉
乍 心 宀 谷 日 勿 冖 与 见 左右结构:样 得 法 听 说
木 羊 彳
氵 去 口 斤 讠 兑 较 但 读 新 车 交 亻 旦 讠 卖 亲 斤 半包围结构:屋(尸 至)左中右结构:班(王 ? 王)
此外还有左中右(做——亻古 攵)、上中下(意——立 日 心)、全包围(困——口 木)结构。(3)由歌谣认记汉字
北: 匕 东西北 京:一点一横小口京
言:一点三横扁口言
怎:乍心南北怎
样:木羊东西样
觉:三点一冖见惊觉
得:双人立于左 寸字头上又一日
法:氵去 化为法
听:口斤听
说:讠(言)兑说
比:两只匕首比长短(4)词组搭配认记
北:北京 北方 觉:觉得 觉醒
京:北京 汴京(开封)得:舍得 得失
言:语言 言语 言论 法:说法 法律 怎:怎样 怎么 听:听说 听话
样:样子 模样 说:说话 胡说
比:比较 打比方 较:较真 容:容易 容忍 易:易容 交易
但:但是 读:读书 朗读
写:书写 写字 新:崭新 新旧
屋:房屋 堂屋(古代民居)班:班长 班级 2.笔画笔顺
汉字的笔顺是“先撇后捺” 如:“容”的“人”先“丿”后“乀”
“先横后竖” 如:“读”的“十”先“一”后“丨”
(也有例外,如“北”的左部,先“丨”再 “一”)
“从上到下” 如:“写”先“冖”后“与”
“从左到右” 如:“较”先“车”后“交”
“先外后里” 如:“屋”先“尸”后“至” “先外后里再封口” 如:“园”先“口”后“元”再“一” “先中间后两边” 如:“小”先“亅”后“丿丶” 3.认识字音(跟读、带读)
北京(Běijīng)语言(yǔyán)怎么样(zěnmeyàng)觉得(juéde)语法(yǔfǎ)听说(tīngshuō)比较(bǐjiào)容易(róngyì)但是(dànshì)读书(dúshū)写字(xiězì)同屋(tóngwū)同班(tóngbān)
4.了解字义 搭配学习(相互提问)
你觉得北京怎么样?
听说学习语言比较容易,但是学习语法比较困难。
我们班的同学都在一个班级里,所以我们是——同班。那么同寝室的室友,我们可以说——同屋。
一起读书写字的人叫同班,一起住的人叫同屋。
假期快来了,你去过北京吗?你觉得北京怎么样?
你们觉得老师今天穿的衣服怎么样?
在学习汉语之前,我听说语法比较难学。David 字写得怎么样?-你觉得读课文难还是写字难?-写字难。(那么就是读书比较容易)4.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复习生字 A:你好!(问候语,相互练习)B:你好!A:你是留学生吧?
B:对,我是北京语言大学的留学生,我在那儿学习汉语。A:汉语难吗?
B:我觉得汉语语法不太难,听和说也不太难,但是读和写很难。
(听说读写)。。。
A:你好!你是留学生吗?
B:对,我是北语的留学生。你呢?(缩略词)A:我也是。
B:我们是同学。你在哪个班? A:我在1302班。你呢? B:1503班。(简答,省略句)A:你觉得汉语难学吗?
B:我觉得汉语语法不难,可是发音、汉字都很难。A:我觉的汉字最难。(难度从大到小:最难>很难>不难)B:对。我每天都写汉字。A:我也是。5.课文理解
从整体阐述A、B各是什么职业,在哪里学习,学习什么,问了什么问题。
再从第一人称角度出发,再次阐述,以便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
七、课堂练习
1.听写拼音(先由老师读,让同学上黑板写,或是进行“卡片拼字游戏”)
Běijīng yǔyán zěnmeyàng juéde Yǔfǎ tīngshu bǐjiào róngyì dànshì dúshū xiězì tóngwū tóngbān 2.写出下列汉字(让同学上黑板根据题一的拼音写汉字)北京 语言 怎么样 觉得 语法 听说 比较 容易 但是 读书
写字 同屋 同班 3.将下列汉字按偏旁归类
新 班 京 怎 写 听 玩 念 军
所 想 冠 交 断 理 您 高 亮(王、心、冖、斤)4.带领同学描写汉字(注意笔顺)
5.结束以上内容,再返回朗读一遍本文涉及的词语
篇6:汉字教学具体教学方法教学论文
【教学内容】
赞汉字。
书法作品赏析。【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增进对汉字的了解。
2、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感受汉字的美。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欣赏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教学重难点】
欣赏汉字书法,感受汉字的美.【教学准备】
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优秀的书法作品。【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载体,从古至今,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书法作品。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上课伊始就一番言简意赅的谈话,激起同学们对这堂课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阅读材料6”
1、出示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2、学生初步欣赏这两幅作品并作出评价。
3、讲讲欣赏书法的一些方法:
⑴ 整体感知,如气势、神采、章法等。
⑵ 细微观察,如用笔、用墨,字的点画、结构、线条。
4、学生再次欣赏这两幅作品,作评价。
5、教师介绍这两幅作品:
王羲之的《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著名行书字贴,相传的本子共28行,324字。《兰亭序》书法艺术很高,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全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楷书四大书体之一。碑文28行,每行54字,共1512字。碑书字体严谨,用笔干净利落,瘦劲俊丽。历代学柳体字的人,多以《玄秘塔碑》为范本。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感受汉字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欣赏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学习“阅读材料5”
1、自由阅读《赞汉字》。
2、用《赞汉字》一诗中的词语来赞美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3、读诗文,讲讲词义:连缀、顿挫抑扬等。
【设计意图】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载体,从古至今,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四、小小书法展
1、师:在综合性学习中,你们搜集了优秀的书法作品,请展示出来,让我们尽情赏析吧!
2、学生出示自己搜集的作品,交流互赏。
3、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互相赏析。
4、将学生搜集的或写的优秀作品贴在班上的展示栏里。【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五、作业
篇7:汉字字形文化研究与对外汉字教学
汉字字形文化研究与对外汉字教学
韩伟先生创立了汉字字形文化研究理论,并在此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无疑能够促使汉字字形文化研究走向更加科学的研究道路.汉字字形文化研究理论和成果对改变目前对外汉字教学效率低下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 者:刘振平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北京,100083刊 名:天中学刊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ZHONG年,卷(期):23(6)分类号:H159.1关键词:汉字 字形文化 对外汉字教学
篇8:汉字教学具体教学方法教学论文
汉字是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之一, 而汉字教学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薄弱环节, 长期以来存在着汉字教学效果不佳、留学生汉字学习效率偏低、识字量有限等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摸索, 对外汉字教学的现状有所改观, 教师们通过课堂教学实践, 结合汉字系统性、汉字字符理据、心理认知规律探索出一些对外汉字教学、帮助留学生识记、使用汉字的新路子。成果有:李大遂的《中高级汉字课教学新模式试验报告》、《汉字理据的认识、利用与维护》、《汉字的系统性与汉字认知》等。
汉字教学改革反映在教材编写上, 也有不少可喜成果。例如《汉字突破》 (周健主编) , 打破了汉字孤立教学、结构分析的框框, 巧妙地设置词组、句子这样的语境来帮助留学生学习和记忆。每课由课文和汉字知识两部分组成, 而在课文部分更为重视让学习者在句子、词语的组合中增加识字量, 一般列出一句话, 对出现其中的典型汉字 (一般是形声字) , 列出同偏旁的其他汉字及最常见的词语。比如:第二十八课“会议大厅”, “会议大厅就在前面房子旁边。”议正义、仪式;大厅“头顶电灯订单”, 前面“射箭剪刀”, 房子“地方访问防止组织模仿放心”, 旁边“傍晚榜样臂膀”。①理念新颖, 在常见组合中有效扩充汉字识字量。
这些努力和成果比较有效地促进了目前对外汉字的教学, 但是我们认为在教学内容上更要丰富汉字文化的内容, 把汉字发展史、汉字理论相关知识点讲解得更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从而增强对外汉字教学的效果。
二、目前汉字教学中对“汉字文化”的理解
关于“汉字文化”的概念, 各家有不同的说法。按王立军先生的观点, “汉字文化”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宏观的汉字文化, 是指汉字的起源、演变、构形等基本规律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微观的汉字文化, 是指汉字自身所携带的、通过构意体现出来的各种文化信息。汉字本身便是一个文化体系, 同时又承担着承载文化的使命。所以, 汉字文化研究在研究微观的同时也要将宏观的文化作为背景, 在研究宏观汉字文化时也要以微观的汉字个体作为范例。②
目前出现在留学生汉字教材中的文化内容, 微观文化、宏观文化都有所涉及, 但以微观文化居多, 根据字形字义来分析得出, 主要内容包括, 关于图腾崇拜的“龙”、“凤”等, 关于农业牧业渔业文明的“年”、“稻”、“逐”, 日常生活方面的“饮”、“食”等字, 关于汉字结构特征的探讨, 比如“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以及结合一组或多组汉字字形体讲解的玉石文化、器物文化等, 另外还有书法文化。
这些内容应该说都有教授的必要, 但是汉字文化包罗万象生动鲜活, 我们还可以更充分地挖掘, 来辅助汉字发展史、汉字知识的教学, 以便激发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汉字学习的效率。
三、利用汉字文化促进汉字教学举例
需要留学生掌握的汉字知识包括汉字的发展史、汉字造字法、汉字的书写、汉字的结构 (外部结构、内部结构) 、汉字字体等内容, 其实如果放开眼光, 在博大丰富的汉字文化的海洋中撷取难易恰当的现象来辅助这些知识点的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就能如虎添翼, 取得更好的效果, 也能给留学生提供更多更为实际的帮助。
汉字笔画、读音、字形、字体等知识都可以借助汉字文化中难易度适合的内容的介绍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略举几例:
1. 对汉字的总体态度
汉字凝聚着中华文化, 也是中华文化的一扇窗, 古代中国人对汉字心存敬畏, 从“仓颉四目”的传说到“敬惜字纸”的民俗, 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据记载, “敬惜字纸”的传统源于宋代, 认为写有字的废纸不可随意扔掉或者踩在脚下、用作其他用途, 比如糊窗户或与其他废物混杂, 而需丢入字纸篓, 专门收集后焚烧成灰, 成为字灰, 收集起来。每隔一段时间, 便开坛祭造字之仓颉, 然后将字灰送至江海湖泊, 称为“送字灰”或“送字纸”;相应地, 也出现了专为焚烧字纸的“惜字塔”, 以及专门收集、焚化字纸旧书的“惜字会”;清朝还有大量的《惜字律》, 劝人敬惜字纸。清朝《惜字律》的主要着眼点是“敬惜”写出或印出的文字, 还有劝导人们在写字时要下笔谨慎, 不要损害别人, 如清光绪十年刻本《惜字新编》。③
2. 笔画
现代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体, 笔画是汉字书写的基础, 汉字有点、横、竖、撇、折、提、钩共八种基本笔画, 一些笔画还有基本笔形之外的变体。如何使留学生更快掌握呢?对汉字笔画的理解和辨析可以结合《九九消寒图》来进行。
消寒图这种民俗来源于人们“数九”习俗。过去, 人们认为“冬至”后就进入“九”了, 于是以各种形式的《九九消寒图》来度过数九 (八十一天) 这段漫长而又寒冷的冬日。
《九九消寒图》主要有梅花式、文字式等几种:
梅花图式消寒图: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 每枝九朵, 一枝对应一九, 一朵对应一天, 共有八十一个勾好不着色的梅瓣;每天用墨笔涂满一瓣, 还可以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瓣, 八十一瓣颜色都填满之时, 也是冬尽春来、春回大地的时候了, 也有用红色涂染梅瓣的, 更给人一种暖气渐生的感觉。
描字式消寒图:在一张印好的九个双钩字上描红, 这九个字通常是“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每字九画, 九字共八十一画, 数九之中每日依次描画一笔, 等九个字描完, 春天也就来了。这种消寒图, 仅在私塾的学生中流行, 民间则很少有使用。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集结十八个九画字做成对联, 每联九字, 每字九画, 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 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 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④
上面介绍的这种描字式消寒图可以在汉字课堂上使用, 学生听明白原理后边描画这九个九画字, 边记忆汉字八大基本笔画, 在实践中学习笔画知识, 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收到很好的效果。39wi
3.字体
汉字的主要字体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 除了传统的碑帖、书法可以展示外, 还可以利用“对钱”的知识。
所谓“对钱”, 就是同一种年号名称的两枚钱, 它们的大小、薄厚、币材、边廓、穿孔完全一样, 只有书法形式不同, 我们把这种类型的钱才称为“对儿钱”。这类钱有的是楷书、行书二体成对, 有的是楷书、篆书二体成对, 有的是隶书、篆书二体成对, 等等。除钱文书体不同外, 两枚钱币币值相同, 形体对等, 即钱形大小、钱身厚薄、穿孔大小、轮廓阔狭、钱文位置、字体大小、铜质等各个方面都完全一致, 可以成双配对。
对钱是中国钱币造型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留学生欣赏它, 既可以检验和巩固字体知识, 又是一种美的享受。
四、结语
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加入鲜活生动的汉字文化内容, 可以有效促进汉字教学, 激发起留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汉]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 1963.
[2]启功.古代字体论稿[M].文物出版社, 1999.
[3]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4]韩鉴堂.汉字文化图说[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5]李大遂.中高级汉字课教学新模式试验报告[J].语言文字应用, 2011 (3) .
[6]李大遂.汉字的系统性与汉字认知[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6 (1) .
篇9:汉字教学具体教学方法教学论文
关键词:对外汉字教学 部件 结构 功能
一、对外汉字教学及其现状总说
对外汉字教学,是指以外国人为教学对象的汉字教学。对外汉字教学有着不同于一般汉字教学的独特性。首先,从教学对象的母语背景而言。对外汉字教学的对象一般都是外国的学生,根据他们的母语背景不同,又可以分为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在内的“非亚洲文化圈”,即“非汉字文化圈”。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在内的“亚洲文化圈”即“汉字文化圈”。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会产生相应的负迁移,这是影响对外汉字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次,从教学对象的年龄而言,留学生一般都是成年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容易将思维定势带入第二语言的学习中,给汉字学习增加难度。最后,受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一般从语音、词汇、语法开始,很难做到与汉字教学的同步化,学习汉字的进程很难做到从易到难。
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我们已经在全球建立多所孔子学院,“汉语热”不断升温。但是,对外汉字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伴随对外汉语学科的发展而发展,这也造成了一些学生听说和读写能力的失衡。并且针对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较少,专门的教材也比较少,对外汉字教学处于附属地位。
二、造成对外汉字教学现状的原因
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滞缓于对外汉语学科的发展。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观原因有:第一,“重语轻文”的主观思想。从对外汉语事业开始至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推崇较好的口语能力,学生们规避汉字教学的难点,忽略了汉字对汉语的反作用。第二,针对汉字教学内容的对外汉语教材较少。目前对外汉语的教材中主要以语音、词汇、语法的学习为主,汉字的学习和训练较少,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第三,对外汉字教学理论的缺失。目前我们使用的语言体系,大部分是源于西方的语言理论。这些理论虽然是科学的,但是并不完全符合汉语和汉字本身的特点。
其次,造成对外汉字教学落后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汉字本身的特点,阻碍了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成为汉语教学的难点所在。首先,就字形而言,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由笔画和部件组成的方块字,与拼音文字有较大不同。汉字的结构和组合方式对于习惯拼音文字的留学生来说具有较大困难。其次,就字音而言,汉字无法通过拼音获得准确的读音。随着时间的发展,许多汉字音符改变。据严格的统计,形声字与声韵调完全相同,准确表音的不到25%,增加了留学生学习汉字读写时的难度。并且汉字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字和多音字,如果不区分语境,汉字的辨别将出现很大困难。最后,就字义而言,虽然汉字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意符系统,但是并不严密,很多意符不能完全表达汉字的意义。尤其汉字中存在许多一字多义的现象,给留学生理解字义造成较大的困难。
三、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偏误分析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留学生书写汉字的错误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汉字部件,二是汉字结构。这也是我们汉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汉字部件偏误
(1)部件错误
部件本身书写错误,增加笔画或者减少笔画,如:本、木,日、目,大、太。由于对部件识记不清楚,模糊记忆,部件写的也模糊不清,产生汉字的错误。留学生由于缺乏部件组成汉字的意识,在学习汉字时易从整字入手,所以对于部件的错误往往注意不到,不能准确辨识汉字的差异。
(2)部件混用
形近部件出现书写错误、混用比较常见。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笔画增减发生错误。如:冫、氵,厂、广,尸、户,田、由、甲、申,口、日,日、目,木、本,等等。第二种,笔画长短、曲折形近发生错误。如:土、士,贝、见,等等。这样的偏误有很多,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经常因为观察不够细致,书写不够准确而出现错误。
(3)部件缺失
由于不熟悉部件,经常在书写汉字时缺失部件。特别是在字形较复杂的文字中,如“做”写成“故”,“想”写成“相”,“像”写成“象”。留学生对组成汉字的各个部件识别不清,凭模糊印象整体记忆,容易导致面对复杂汉字时的“粗心大意”,丢失部件而产生书写错误。
2.汉字结构偏误
(1)结构松散
对于第一次接触汉字这种方块字形的学生来说,他们更习惯于文字线性的排列方式,所以在书写汉字时,会产生结构上的错误。第一种情况:左右结构的汉字由于书写间隔较大,成为两个独立的汉字。如:把“林”写成“木木”,把“胜”写成“月生”。第二种,上下结构的汉字写成上下分家。如“霏”写成“雨、非”,把“昊”写成“日、天”。对于结构更加复杂的汉字,容易拆分成多个汉字,造成书写错误。
(2)结构混乱
学生书写汉字不规范,经常把汉字写得东倒西歪,上大下小,左高右低。这是因为留学生受母语的影响,没有掌握汉字的立体组合结构,不能将汉字部件有机组合起来,随意堆砌,产生结构混乱的问题。
四、汉字部件结构教学方法与价值
1.汉字部件结构教学方法
从汉字的部件结构入手,进行对外汉字的教学,有利于留学生更好的学习汉字。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能独立运用,并且还可以组成汉字。它是对整字进行切分得出来的,大于或等于笔画,小于或等于整字。例如“好”中的“女”和“子”是“好”部件,“昊”中的“日”和“天”是“昊”的部件。部件作为笔画和整字的中介,具有连接作用。
汉字由部件组合而成,部件又分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从部件组合的角度看对外汉字教学,有助于留学生更好的识记汉字。如:“湖”是由“氵”和“胡”组成的,“胡”还可以切分为“古”“月”“氵”“古”“月”就是组成“湖”的三个成字部件。根据汉字部件的功能类型,即汉字部件在汉字组合中的作用分类,可分为:表音部件、表义部件和非音非义部件,从功能上利于留学生理解汉字的意义。例如“木”,表示有植物有关的事物,如“林”“梅”等;“山”,表示山形、山势、以及山名等,如“岚”“崩”“崖”等。
部件按照一定的方位关系组合成汉字。方位关系主要体现在合体字中,即部件分别位于汉字的什么位置,部件与部件位置的结构关系。一般合体字的结构关系分为:左右结构(如:流、样、休),上下结构(如:花、曹、苗),包围结构。其中包围结构可以分为两面包围、三面包围、四面包围。两面包围有左上包围(如:庙、庆、房),左下包围(如:连、赶、起),右上包围(如:句、可、习)。三面包围有左上右包围(如:风、向、同),左下右包围(如:画、凶、函),上左下包围(如:区、医、匹)。四面包围(如:团、困、因)。
以上九种关系,方块结构图形依次为:
以上九种结构关系是基本的形式,还有一些汉字如“想”,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组合,“心”和“相”上下组合而成,“相”是“木”和“目”左右组合而成,是上部件“相”进行二级切分的结果。所以,汉字是由基本形式组合而成,划分出不同的层级。
汉字部件结构教学方法就是以汉字的部件为基础,按照结构关系进行教学,按照层级组合的规则进行识记,使部件结构的教学成为对外汉字教学的入口。
2.汉字部件结构教学方法的价值
(1)区分汉字形体差别,提高书写正确率
汉字形体相近,学生经常出现书写错误,以部件结构为基础的汉字教学,有效区分汉字的相似性。学生通过部件结构的学习,可以有效掌握形近部件、形近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区别和比较部件的差异,以准确掌握部件结构为前提,使学生更好的识记汉字,提高书写的正确率。
(2)符合教学规律,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汉字的结构分为笔画、部件、整字。部件是笔画和整字的中介,也是结构的核心。从部件结构的角度进行教学,不仅符合学习的心理,还符合教学的规律,为外国学生学习汉字降低了难度。学生先学习基本部件,再掌握较复杂的部件,举一反三,整体识记汉字。例如学生在学习比较复杂的汉字“啊”“梨”“谢”等时,就可以拆分成基本部件“口、木、刂、禾、讠、寸”等,从基本部件出发,熟练掌握其组合规律,循序渐进,更容易地习得汉字。
(3)形象直观,利于留学生学习
汉字的部件按照方位关系进行组合,使汉字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使学生掌握汉字的特点及规律。在实践中理解汉字的组合规则,这种立体的组合模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分析汉字结构。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出汉字的笔画名称、偏旁部首等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在灵活掌握部件组合的基础上,按照汉字结构,正确写出汉字,
(4)掌握部件结构规律,培养汉字自学能力
通过汉字部件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汉字组合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分析汉字形体、掌握汉字的结构。学生灵活地运用部件的组合规律,可以识记更多的汉字。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学生可以通过已经学过的部件去理解。从部件的组合模式、部件的表音、表义功能去分析,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形体,识记汉字的意义。举一反三,培养自学汉字的能力。
五、汉字部件结构教学的具体方法
1.合理安排部件教学的顺序
利用汉字部件进行汉字教学,必须合理安排部件教学的顺序。从基本部件到多个部件的组合,从简单到复杂,从常用到不常用,使学生有规律的掌握汉字部件,识记汉字。否则,学生对汉字的学习是抽象的,无法从本质上理解汉字的构性特点,无法成系统的学习汉字。从出现频率高,可以独立成字也可以作为部件使用的独体字入手,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日、月、目、木、人等。留学生在牢固掌握独体字后,在学习复杂的合体字时,又把它们当做部件进行新的学习,在已学习汉字的基础上进行组合记忆,利于学生识记汉字。
通过掌握基础的部件,可以更好的理解汉字结构,层层深入,逐步掌握复杂的、多个部件组成的汉字。
2.部件结构的组合
汉字是由部件组合而成,汉字是“组装型”文字,部件是组成汉字的“零件”,是大于笔画的能够独立组合成汉字的结构单位。部件又分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内涵丰富,按照一定的结构模式组合成汉字。如“原”可以看做是由“厂”“白”“小”三个部件组成。“份”可以看做由“亻”“八”“分”三个部件组成。通过记住汉字的各个部件,帮助学生记住汉字的结构。
部件结构的组合是按“三级结构”有层次地展开的。一级结构,通过笔画分析汉字的形体。在这一阶段,重点掌握汉字的笔画、笔形、笔顺,并且掌握一批独体字和基本字,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阶段,用单部件分析合体字,一些简单的合体字是由单部件组成,如“吹”,由“口”和“欠”组成。“问”由“门”字框和“口”字心组成。三级结构,用复杂部件分析复杂的合体字,如“捌”,由“扌”“别”组成,“别”就是复杂部件,由两个简单部件“另”和“刂”组成。通过种方式,留学生可以更好的识记汉字,理解汉字的结构。逐渐帮助留学生建立方块汉字的形体意识,使他们形成“汉字思维”,更好地理解汉字结构。
3.部件功能的运用
按照汉字部件的功能,部件分为表音部件、表义部件和非音非义部件。这些部件在汉字中的作用不同,所以可以起到区别字义,识别字音的作用。例如由“氵”部件组成的汉字,多表示与水有关的涵义,如:河、江、洗、海等。表义部件具有提示汉字意义的作用,对留学生记忆汉字的涵义具有积极作用。由“几”部件起到表音作用组成的汉字如:机、饥、肌。虽然部件起到表音、表义作用的价值有限,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按照部件功能识记汉字,对留学生来说具有较大作用,帮助他们较快地学习汉字。特别是对于初级阶段学习汉字的留学生来说,这样的方法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识记汉字。例如遇到复杂的汉字“菲”“霏”“匪”等,可以通过认识的表音部件“非”去猜测读音,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如“语”“话”“谈”“说”等,可以通过表义部件“讠”判断它们的涵义。然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时,防止学生“一刀切”地对汉字进行归类。对于较高级别汉语水平的留学生来说,要注意归纳和纠正。
4.部件构形方式的运用
部件按照三种基本构形方式组合成汉字,包括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教师教授汉字时,可以利用构形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汉字的整体结构模式。根据九种基本的方块构形图示,趣味教学,让学生分析汉字结构,辨别部件的组合方式,使学生更好的记住汉字的结构。例如针对复杂的合体字,可以设计“组字游戏”,将基础部件排列在一起,由留学生进行选择和组合,即能够帮助学生识记汉字的结构,区别汉字的形体,还可以运用灵活的思维能力,组合汉字,发现汉字。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部件在不同位置的变化,帮助学生记牢汉字的形体。如“主、玉”,因为“点”的位置不同形成不同汉字。“吴、吞”因为部件颠倒位置构成新的汉字,这种方法可以辅助部件结构组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还可以通过组合口诀记住汉字的结构。如“人”与“木”组合为“休”,即人+木=休。“足”与“包”组合为“跑”,即足+包=跑,等等。通过循序渐进, 由单层面的组合(如“日”+“月”→“明”)逐渐过渡到多层面的组合(如“明”+“皿”→“盟”)。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对汉字构形的记忆。
汉字部件结构教学是对外汉字教学的基本方法,从汉字部件出发,使留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汉字的结构。从笔画到部件 ,从部件到整字,掌握汉字的组合规律和层级关系,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立体结构。学习汉字部件为留学生学习汉字建立了基础,即符合心理规律又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推进留学生汉字的学习。我们应该重视对外汉字教学事业的发展,提高其地位,加大对汉字教学的研究,应用到实践中,促进留学生学习汉字。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张旺熹.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0,(2).
[3]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J].语言文字应用,1999,(1)
[4]李培元,任远.汉字教学简述[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5]石定果.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
[6]费锦昌.汉字部件探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6,(2).
[7]苏培成.现代汉字的部件切分[J].语言文字应用,1995,(3).
篇10:传统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选题缘起(意义价值)
传统的汉字识字方法有很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字难”的问题。但是很难找到一种完全适用于现代汉字教学需要的高效的方法,这篇论文就是对现有多种传统汉字教学方法的利弊综合比较研究,取长补短,以便更好的应用到汉字教学中,以促进和推动汉字教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实践指导价值。
文献综述
识字是学习一切文化知识的基础。汉字识字教学是中国文化教育的基石和起点。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汉字识字教学的优良传统。1904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指出要开设“中国汉字”一科,目的是“使识日用常见之字”。因为汉字数量之多,结构之复杂,读音、意义之难以掌握,所以汉字识字教学就一直以来成为了我国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为了更好更快的让学生认识、书写、应用一定量的常用汉字,运用相应的识字教学方法也就成为了进行汉字识字教学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汉字识字教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新阶段。学者们对其看法及研究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总结,大致上有以下三种研究:
1、从汉字本身特点出发进行了探讨: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结构单位,以形表意是汉字的根本特点,关于这一点,吕叔湘先早就指出。根据这一点,戴汝潜先生(《汉字教与学》主编)认为各种汉字识字教学法都有其各自不同特点的出发点和逻辑体系,尽管存在些差异,但是这些汉字识字教学法没有哪一种不是以汉字自身的文字学、语音学规律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即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有一些学者是对汉字起源、性质、历史演变规律等汉字本体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总结出相应的汉字识字教学方法。例如谢锡金学者在《汉字教与学》一书中提出针对文字特征的识字法--部件识字法、注音识字法、字理识字法、韵语识字法等。黄宇鸿学者在《古代汉字教学方法探索》一书中归纳出三种方法:先识字后读书法、六书析字法、归类识字法。再如霍玉生先生在《传统“六书”说用于小学识字教学的理论探讨》一文中指出,以许慎的“六书”理论为知道,根据汉
字以形表意的根本特点来教学汉字,是一种科学的汉字识字教学方法,是目前走出小学汉字识字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
2、有的学者在教学过程中直接进行试验,然后得出相关结论。例如“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识字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实验——坚持寓识字于读写之中,采取“边读书,边识字”的作法——这项试验,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努力,最终取得了明显的教学结果。再如江新学者在《“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中,是以两组识字水平相同的留学生为实验对象的,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经过3个月的教学实践,结果显示,“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一组的效果更好。潘先军学者的《对外汉字教学与小学识字教学》、马明艳学者的《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赵明德学者的《对外汉语教学改革探索》等等。
3、汉字的教学分为基础汉字教学和对外汉字教学,加上近年来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逐渐增加,对外汉字教学也逐步成为重点,所以有些学者将对汉字的教学方法研究成果重点应用到对外汉字教学上,通过观察、试验,总结出适合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例如万业馨学者的《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梁彦民学者的《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崔永华学者的《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石传良和罗音合著的《理据识字法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方法》、迟安然的《“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等等。
但是,这些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有的是对汉字本体研究不足,有的理论研究存在缺陷,亟待完善。
论文提纲
一、汉字教学基本情况
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的音、形、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的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的技能。
学习汉字被认为是学习汉语的最大难点。因为汉字与西方文字性质不一样。首先汉字是汉语书写形式的方块字,由笔画组成,难写难记,不同于西方的字母文字。其次,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具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字音和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很明显;西方文字是表音文字,文字直接记录语
音,易学易记。汉字具有这样的性质,使得小学生在认读和书写上有较大的难处。谢锡金学者在他的《综合高效识字法》一书中也提到过学习汉字存在的“三多三难”的问题,即“字多难记,形多难写,音多难读”。这三个问题就使小学生以及汉语零基础留学生学习汉字认读、书写、应用的周期延长,进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识字教学的难度。
二、汉字教学的基本方法(文章主体部分,比例70%)
1、六书理论教学法
优点: 依据汉字的根本性质教汉字, 是一种符合儿童识字心理特征和汉字性质特点的科学识字教学方法, 是走出目前小学识字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
不足:而将其运用于小学识字教学, 必须提高小学教师的古文字学水平。
2、字义教学法
优点: 它既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识字能力、理解能力的教育,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真正掌握汉字具有决定意义。
不足:只是从字义入手,对于字形字音及语法语用功能很少涉及。
3、声旁识字法:对汉字性质认识的偏误、重形不重音的偏向万业馨
4、看图识字法
5、韵语识字法
6、注音辅助法
7、语境识字法
语境识字法就是改革传统的由字引词的认知教学方法,将一篇课文所规定的新汉字融于相应的语境当中,并且通过所需的认知方式来完成汉字形、义教学任务的学字方法。
优点: 充分考虑了学生身体的学习和情感的最大满足、弥补了现行教材的不足,重视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还为汉语文诸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8、理据识字法
汉字是一种极有理性的文字。它的形体、含义、读音都有自己独特的道理。“字理识字法”就是按照汉字自身的道理, 即内在规律进行汉字教学。
优点这种识字法符合人的认记规律, 老师好教, 学生易学。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对外汉字教学, 繁体与简化字沟通等, 都有极大意义。
不足:对老师要求,理论性比较强,对儿童教学有一定的困难。
三、经验与不足
1、经验
了解教授对象特点: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年龄、心里接受能力等特点,运用不同的汉字教学方法。
理性选择字数范围:选字规范科学, 收字数量适中。汉字到底有多少, 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估计在 6 万至 8 万之间。这些字要想全部学会, 那是不可能的, 也没有必要。当今字频研究与阅读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 只要认识 2500 个常用字就可以阅读报刊中 99%的字。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在小学阶段,常用字字量在 2500 个左右。”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要求:第二阶段(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所以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选择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即可。
2、不足
汉字本体研究不足
理论研究的亟待完善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戴汝潜、谢锡金.《汉字教与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
[2]黄宇鸿.古代汉语教学方法探索[J].广西社会科学2004(8)
[3]江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4]潘先军.对外汉字教学与小学识字教学[J].汉字文化1999(2)
[5]马明艳.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
[6]赵明德.对外汉字教学改革探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3)
[7]万业馨.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0(1)
[8]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
[9]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10]石传良、罗音.理据识字法是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要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2)
[11]迟安然.《“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D].吉林大学,2012年4月.进度安排1、2012年9月15日—9月30日,确定选题和题目;
2、2012年10月1日—11月20日,完成开题报告,进行论文开题; 3、2012年11月21日—3月31日,撰写论文初稿;
4、2013年4月1日—4月30日,论文修改、定稿;
篇11:汉字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低年级第一篇说明文,由于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因而对这一篇课文我尤为重视。众所周知,说明文一向被认为是一种枯燥无知的知识性。如何突破这一狭隘的关口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成了我的目标。我在活动设计时,从教材出发,重点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特别是汉字的演变。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年龄特点,合理的安排、组织每个环节。活动从始至终都能够较连贯、较顺畅的组织,环节与环节的衔接也能做到承上启下且逐步加深。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的高。
以往,我总是追求一种固化的教学模式。我觉得语文教学无非是把一些重要的知识文化传递给学生就可以了,然后课堂上尽量讲得有趣些,学生抓紧时机学,争取在有效的时间里学到更多。我发现自己渐渐落入了俗套——一个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成绩而教学的俗套。为了评级,我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成绩提高之上,因为我忽视了课堂的教学,也不那么注重教学效果了。不管学生接受不接受得了,也不再让语文课堂成为活跃的殿堂,而是一直让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也逐渐降低了,只是在学习的压力下不断被驱赶着前进着。
但我在组织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课上,应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多关注他们活动过程中的合作交流的效率。
2.在提问时,给学生多一点考虑的时间,由于太受时间的限制,提问时有些仓促了。
相关文章:
经纬网教学初中地理论文02-04
经纬仪的安置02-04
经纬线知识点复习02-04
电子经纬仪02-04
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反思)02-04
经纬测量实训报告02-04
山海经纬软件测试笔试题和面试题02-04
经纬仪测量实习指导02-04
经纬仪使用技巧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