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实施效果跟踪研究

关键词: 调解机制 省市 实践经验 调解

怎样有效解决医疗纠纷是困扰全世界的难题, 随着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在国内的兴起, 许多省市都陆续建立了具有各自地方特色的第三方调解机制。借鉴宁波等地的实践经验, 结合海南的实际情况, 2010年9月海南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简称医调委) 正式成立, 开启了海南医疗纠纷的第三方调解机制。1

一、机构情况

确保调解的专业性及公正性, 海南省医调委挑选和聘请了575名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学专家、75名法学专家、25名保险专家, 参与医疗过错鉴定、患者法律援助、保险赔付表决等工作。2为了进一步将调解工作扩大至各市、县, 在每个市、县挑选一名兼职调解员, 负责医疗纠纷发生后的调查取证等工作。海南省医调委是一个专职从事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的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 不隶属于任何行政机构, 业务上受卫生、司法、保监等行政部门指导, 调解免费。

二、调解程序

医疗纠纷发生后, 参保医疗机构及时通知医调委, 人民调解员即赶往现场, 并通知赔处中心参与处理。如医患双方同意接受医调委调解, 双方填写《调解申请表》。人民调解员将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医疗纠纷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 并在3个工作日内根据调查材料形成初步调解处理意见。同时, 根据患方索赔金额和案件初步认定进入简易、快赔和一般赔偿处理程序。3调解成功后, 医患双方在调解员的见证下签署医疗纠纷调解协议。调解协议成功签订后, 医疗责任保险公司就必须根据调解协议将赔偿款打入患方提供的账户中。这种调赔结合的创新机制不但解决了调解成功后赔偿的问题, 也维护了患方的合法利益, 保险公司替代医疗机构对患方进行赔偿, 既可以规范医疗纠纷赔偿的项目和数额, 也可以使医疗纠纷从院内转移到院外, 保证医院的正常工作, 更好地治病救人而不是花时间和精力处理医疗纠纷。

三、成效

截至2012年4月, 海南省医调委已受理330例, 成功调解医疗纠纷241例, 进入调解阶段74例, 引导进入法律诉讼15例, 已协助当事医疗机构通过保险赔偿患者金额949万元4。第三方调解已成为海南化解医患矛盾的主渠道之一。2013年海南省医责险保费收入3047.96万元, 同比增长16.44%, 提供保险保障11.47亿元, 同比增长43.02%, 赔款金额2102.07万元, 同比增长33.08%。共承保医疗机构1070家, 增加333家;二级医院增加9家, 承保覆盖率95%;2013年海南省医调委共受理医疗纠纷案件555起, 患方诉求赔偿额达1.1亿元, 成功调解达成协议案件355起, 达成协议赔偿患方金额1562.25万元。5

通过对海口、三亚等6个市县15家医院分医务人员和公众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海南省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在初现成效的同时, 存在着宣传力度不够、沟通效果不理想、不公正等问题。下面就相关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一) 肯定与认可

1.海南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制度获得医患双方肯定

调查显示, 64.32%的医务人员认为第三方调解是解决医疗纠纷的一种有效途径, 有42.81%的公众表示认同。在参加过医疗纠纷调解的医患双方中, 37.12%的医务人员认为自从进行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以后, 所在医院“医闹”发生率确实明显减少。

2.对医调委的调解满意度比较高

有6.25%的医务人员选择对医调委的调解很满意, 有46.52%的医务人员选择满意;有11.84%的公众选择很满意, 58.71%的公众选择满意。医调委的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的努力得到了医方和患方的认可。

3.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获得认可

海南公立医疗机构必须投保, 鼓励其他机构投保6。有82.74%的医务人员认为不论公立医疗机构还是私立医疗机构都应该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其中有53.04%的医务人员认为应当强制推行医疗责任保险。77.55%的公众则认为医疗机构都应当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42.27%的公众选择强制推行医疗责任保险。

(二) 问题与建议

1.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社会认知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调查显示, 有34.54%的医务人员和43.81%的公众不清楚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在医患双方中的认知度有但比较有限。需要通过媒体加强宣传, 进一步让大众了解第三方调解这种医疗纠纷的解决方式。一方面司法机关、新闻媒体要引导患者一方理性对待医疗纠纷, 向他们介绍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这种纠纷解决办法的优势和好处, 另一方面, 医疗机构也加强医务工作者的法制教育培训, 正确对待医疗纠纷。

2.医调委调解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整体素质偏低

调查中有51.78%的医务人员认为在其参加过的调解中调解员表现出了良好的沟通能力, 对另外的比如丰富的调解经验、良好的法律素养等素质评价比较低;公众对调解员是否具有以上素质的选择全部在50%以下。因此加强调解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一是加强调解人员人文素养的培训。尊重医患双方, 提高沟通能力, 耐心帮助医患双方处理好医疗纠纷, 化解医患双方的矛盾。另一方面, 要做好调解人员的考核筛查工作, 挑选真正有责任心、品行公正的医学、法学、保险等专家才能胜任医疗纠纷的调解工作, 让医患双方在调解员的主持下进行有效的沟通, 从而顺利解决医疗纠纷, 缓解医患矛盾。

3.调解的公正性受到质疑

有48.20%的医务人员认为在医调委调解公正, 只有36.21%的公众认为调解公正。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调解员个人品格不公正, 调解员中的许多专家本身都是医生, 会不会对医疗机构有一定的倾向, 这一点令患方表示怀疑。这就要求在筛选调解员的时候真正选择态度中立、品行公正的专家。另外, 医调委也需要相关行政机构和社会公众及广大媒体的监督, 以保障调解的公正, 从而使该项制度得到更好的实施。

4.调解未结案率偏高, 公众二次选择医疗调解的积极性不够

73.62%的医务人员选择调解按时调结, 选择调解未能按时结案的有22.71%;有57.22%的公众选择按时调结, 未能按时结案的占41.69%的人选择。结合前面的调查来看, 调解员的沟通能力不够、品格不端, 对调解赔偿方案不满意等等都是导致调解结果欠佳的重要原因。这也能解释在问及会不会二次选择第三方调解的时候, 只有27.26%的公众会选择二次经过医调委来调解, 21.91%的人明确选择不会, 另有50.83%的人选择不确定。

除此之外, 在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过程中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如迫于外界的各种压力, 医调委在赔偿数额上对患方有所倾斜;医调委运作经费问题等等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解决。

摘要:海南借鉴国内宁波等地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实践做法, 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第三方调解机制。本文尝试跟踪研究海南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在实践中的运作情况, 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议, 希望有助于海南该机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海南

参考文献

[1] 苏玉菊.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海南模式”的现状与改革[J].海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5) .

[2] 李华.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优化策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 2012.

[3] 刘加良.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实践模式及其启示[J].政治与法律, 2012 (5) :149-156.

[4] 蔡蓓慧, 姚丁铭, 胡嘉佩, 张泽洪.温州市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实施效果跟踪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 2011 (6) :13-16.

[5] 郑雪倩, 高树宽, 王将军等.我国部分地区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 2012, 16 (7) :5-7.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音乐老师个人工作总结 下一篇:行政纠纷解决制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