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安全事例案例分析

关键词: 事例 数学老师 小学 学生

小学校园安全事例案例分析(精选6篇)

篇1:小学校园安全事例案例分析

小学校园安全事例案例分析

资中县龙江中学 罗春

叙事:2008年11月,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刘某没完成作业。其数学老师张某罚这位学生站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学生不服气,嘴中嘟嘟囔囔。其数学老师气急败坏,一耳光狠狠打过去。学生回家后称耳鸣、头疼、恶心,经医院诊断为耳膜破裂。学校对这名老师记大过处分,同时向学生郑重道歉,赔偿医药费及精神赔偿费39000元。

反思:这起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是老师,是老师的急功近利、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爱心。

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观念所致。一直以来,家长对不听话的孩子大都是采用暴力方式来进行教育的,认为“不打不成材”、“严师出高徒”、“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易变坏”。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下,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就理所当然了。

其次,是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有些教师觉得自己收入低,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白学那么多知识,因而产生了万事不如意的感慨,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向学生发泄。

最后,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一种负面作用。有些学校领导认为,只要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搞上去,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行,甚至暗中支持和鼓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做法。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去善待每一个犯错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重新扬起希望的风帆。

篇2:小学校园安全事例案例分析

三湖二小

卢爱生

2008年10月,某小学三年级(1)班的学生,在一次早读课时吵闹不休,老师一怒之下,罚全班同学用胶纸贴住嘴巴。此事引起了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部分被罚学生的家长纷纷到教育局投诉。小孩子上课吵闹是不应该,但也不是什么滔天大罪,老师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肉体上受到伤害,心灵上也从此蒙上一层阴影。

2010年11月,某小学六年级(2)班进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后,有五位同学成绩不及格,其数学老师王某罚这五位学生站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并把试卷挂在胸口,让全校师生观看,结果造成这五位同学中有两位不肯去上学,一位学生要求转学。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体罚,还是变相体罚,都是一种侮辱人格的行为,它会对未成年学生造成严重的后果,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他们的人格尊严,恶化师生关系,造成家校不合,不利于双方共同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当然,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历史因素。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玉不琢,不成器”、“教不成,师之惰”,历来崇尚“师道尊严”、“师徒如父子”,老师于是拥有了惩罚学生的权力。近代资产阶级虽然鼓吹“自由、平等、博爱”,但也允许体罚。第二,社会因素。中国社会具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新中国成立后,教师被称为“人民教师”,还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另一方面,整个社会也对教师在人品和学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为此不少中小学教师心浮气燥,心理失衡,导致悲剧发生。

第三,教师因素。(1)教育观念落后。(2)法制观念淡薄,我国虽已颁布了不少法律法规,如《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但不少中小学教师对其中的法律条款并不了解。(3)心理状况不良。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教学一线的教师有50%以上存在心理问题。(4)缺乏良好的师德。他们工作不甚热爱,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学生缺乏起码的爱心和耐心,尤其是对问题学生,民主意识很差,不能平等地对待,而是凌骂于学生之上,任意处罚学生。(5)自身素质低下。

第四,学生因素。(1)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①品行性问题行为②违纪性问题行为③违法性问题行为(2)中小学生中不少具有叛逆性格,导致体罚和变相体罚。

第五,家长因素。有的家长对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采取授意、赞同态度,也有的家长对此显得无奈、或予以默认。

第六,学校因素。在“应试教育”的机制影响之下,考试分数与升学率成了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也成了评价一位教师水平优劣的主要标杆,学校也只能将重担压在教师身上,与教师的名利捆绑在一起,从而迫使教师采取各种非正常的、非科学的、急功近利的手段来对付学生。

篇3:浅谈小学校园安全管理

一、建立安全管理队伍, 明确职责, 将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落实

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安全管理队伍, 加强领导, 这是安全工作稳步推进的基础与前提。因此, 作为学校的领导, 我们要高度重视, 选取得力教师, 组建一支强大的安全管理队伍。如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教务主任担任副组长, 教导处、少先队与各年级组长为成员所组成的安全管理小组。一是管理小组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安全无小事, 管理小组对校园安全工作要高度重视, 认真负责,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喊口号”层次, 而是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与强烈的责任心来付诸实践。二是明确职责全面落实。一校之长要具有较强的管理意识, 要明确分工, 将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拧成一股绳, 使大家能够各司其职, 做到事事有人管, 处处有人管, 不留安全管理死角, 不留任何安全隐患。如近年来多地发生学校踩踏事件, 对此, 我校在组织学生进行运动会、外出游玩等集体活动时, 总是让专人来负责各年级学生的组织与疏导工作, 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正是有了这样一支有力的安全管理小组, 才能使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 为学生打造一个安全而和谐的校园, 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有法可依, 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保障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那么管理工作也很难有序进行。为此我校根据上级精神与相关文件, 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规范有效、易于操作的安全管理制度, 以使安全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从而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对教师的管理。明确教师的责任,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二是对学生的管理。进行系统的防水、防电等安全教育, 使其懂得遵纪守法。我校发动广大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管理制度的制定, 这样制定的制度更具操作性、更具民主性, 能够激起学生与教师一起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 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与自身的责任。我们除了要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同时还要加强对各项管理工作的监督与监管,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绝对不留安全隐患。如我校都组织专门人员对校内的教室等各个地方进行全面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一旦发现有管理人员玩忽职守, 绝不姑息, 严肃处理。对于尽职尽责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鼓励, 在全校进行通报。这样将全校师生完全纳入管理工作中来, 使每个人既成为管理者, 同时又是被管理者。这样更利于教师与学生积极配合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 使广大师生共同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责任性, 从而使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为全校师生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健全安全管理内容

我们坚持以校为本的管理理念, 针对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对安全教育的内容总结如下。

1. 自我保护。

小学生安全意识低, 自我保护能力差。近年来发生过多起学生走失、被拐卖等事件。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我们要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 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突发情况, 如何学会自救。

2. 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多地发生学生食物中毒事件, 这为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对学生加强食品安全卫生教育, 教育学生不从外面的摊点随意购买食物与饮料, 不吃发霉变质的东西。

3. 行路安全。

学生的生活并不只局限于校园内与家庭中, 当学生外出时, 也会面临一些危险。对此, 我们要向学生加强交通法规教育, 要让学生遵守交通法规, 如靠右行驶, 在路上骑车时不与他人比赛, 不随意车载其他同学等, 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4. 活动安全。

要教育学生在参加学校或社会所组织的各类集体活动时, 尽量不要拥挤, 以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 要互相谦让, 互帮互助, 保证自己与他人的人身安全。

四、加大安全宣传力度, 强化安全意识, 让安全深入人心

安全意识并不是一两次说教就可以形成的, 我们要抓住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契机, 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加大安全宣传力度, 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1. 组织安全知识讲座。

我们可以从卫生防疫、交通局等有关单位聘请相关人员来我校进行安全专题教育。我校与当地的交管部门达成协议, 每年我们都会聘请他们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这样的专题活动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 发挥广播与各种宣传栏的辐射效应。

教室的黑板报、学校的宣传栏、广播站这些都是很好地宣传安全教育的平台, 我们要加以重视, 充分运用, 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安全的氛围。同时, 我们鼓励学生积极投稿, 发表自己对安全教育的认识与看法。学生积极参与, 真正参与到了安全管理工作中来,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开展安全主题班会。

我校举办“安全进校园”的主题班会, 创设学安全、讲安全的班级氛围, 让全班学生加强对安全的认识, 增强安全意识。在班会中, 我们可以现实中所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为切入点, 让学生认识安全的重要性。

4. 开展安全知识竞赛。

在全校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大赛, 评出安全个人奖与班级奖, 在全校内形成一种学安全、讲安全的安全氛围, 使学生对安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篇4:小学校园安全事例案例分析

一、事实的叙述与分析

食用事例1:巴西坚果与转基因大豆,发生于美国,发端于科研论文。

大豆是营养丰富的食物,营养来自于其富含的氨基酸,但是大豆中的氨基酸中缺乏含硫氨基酸。巴西坚果(Bertholletia excelsa)中有一种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蛋白质(2S albumin)。为进一步提高大豆的营养品质,1994年1月,美国先锋(Pioneer)种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尝试了将巴西坚果中编码2S albumin蛋白的基因转入大豆中,文章摘要发表于《细胞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1994, Suppl 18A: 78)。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中的含硫氨基酸的确提高了。

但是,要对这种大豆进行产业化开发就必须明确人食用是否安全,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并且由各国制定法规加以规范。转基因作物必须按照法规要求的开展食用安全性评价并得到食用安全的结论才有可能获准商业化。在研究人员对转入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基因的大豆进行了测试之后,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同样会对这种大豆过敏,蛋白质2S albumin可能正是巴西坚果中的主要过敏原,研究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6, 334:688-692 )。

因此,先锋种子公司立即终止了这项研究计划。此事后来一度被说成是“转基因大豆引起食物过敏”,并作为反对转基因的一个主要事例。但实际上,“巴西坚果事件”恰恰说明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管理和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具有自我检查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能有效地防止转基因食品成为过敏原。事实上,巴西坚果被认为是人类天然的食物,它本身就含有这种过敏原,因此,天然食物也并非对所有人都是安全的。

食用事例2:普斯泰(Pusztai)土豆事件,发生于英国,发端于电视新闻。

1998年秋天,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科学家阿帕得•普斯泰(Arpad Pusztai)通过电视台发表讲话,说他在实验中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食大鼠,随后,大鼠“体重和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此言一出,即引起国际轰动,在绿色和平等环保NGO的推动下,把这种土豆说成是“杀手”,并策划了破坏转基因作物试验地等行动,焚毁了印度两块大的试验田,甚至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非转基因试验材料也遭破坏,以致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无法答辩。欧洲因此掀起反转基因食物热潮。

普斯泰的实验遭到了权威机构的质疑。英国皇家学会对“普斯泰事件”高度重视,组织专家对该实验展开同行评审。1999年5月,评审报告指出,普斯泰的实验存在失误和缺陷,主要包含六个方面:不能确定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对实验用的大鼠仅仅食用富含淀粉的转基因马铃薯,未补充其他蛋白质以防止饥饿是不适当的;供实验用的动物数量太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欠缺统计学意义;实验设计差,未按照该类实验的惯例进行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恰当;实验结果无一致性。通俗地讲,该实验设计不科学,实验的过程错误百出,实验的结果无法重复,也不能再现,因此结果和相应的结论根本不可信。

普斯泰是在尚未完成实验,并且没有发表数据的情况下,就贸然通过媒体向公众传播其结论的作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不久之后,普斯泰博士本人就对此不负责任的说法表示道歉。Rowett研究所宣布普斯泰提前退休,并不再对其言论负责。

食用事例3:孟山都转基因玉米事例一,发生于法国,发端于科研论文。

2007年,法国分子内分泌学家Seralini及其同事对孟山都公司转抗虫基因玉米的原始实验数据作过统计分析,文章发表于《环境污染与毒物学文献》(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07, 52: 596-602),得出老鼠在食用转基因玉米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当时,一些科学家和监管机构就指出他们的工作存在着大量的错误和缺陷。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6位毒理学及统计学专家组成同行评议组,对Seralini等人及孟山都公司的研究展开复审和评价,认为,Seralini等人对孟山都公司原始实验数据的重新分析,并没有产生有意义的新数据来表明转基因玉米在3个月的老鼠喂食研究中导致了不良副作用。评议组并在《食品与化学品毒理学》上发表了评价结果。

2009年,Seralini及其同事再次把欧盟转引的美国孟山都公司的实验数据重新做了一个粗浅的统计分析,在2009年第7期《国际生物科学学报》上发表文章,文中指出,食用了90天转基因玉米(抗除草剂玉米NK 603、抗虫玉米MON 810 和MON 863)的老鼠,与食用转基因玉米不到90天的老鼠,其肝肾生化指标有差异。据此把这种差异解释成食用转基因玉米后造成的。

该文章发表后,便受到了监管机构及同行科学家的批评:法国生物技术高级咨询委员会指出,Seralini及其同事发表的论文中仅列出了数据的差异,却没能给予任何生物学或毒理学上的解释,而且这种差异仅反映在某些老鼠和某个时间点上,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此外,Seralini及其同事没有进行独立实验,仅仅是对孟山都公司原始数据做了重新分析,显得粗略、证据不足,或解释错误,根本不足以推导出转基因产品会导致某些血液学上的、肝肾的毒性迹象这样的结论

总之,Seralini等人的论文没有任何新的科学信息。另外,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通过对Seralini等人论文数据的调查分析指出,此论文的统计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等方面的相关数据之间缺乏一致性,且没能给予合理解释。该机构同时认为,喂食转基因玉米后老鼠表现出的差异性是符合常态的。对于这篇文章最大的质疑在于,Seralini等人的实验结果仍然和2007年发表的文章一样,不是建立在亲自对老鼠进行独立实验的基础之上,文中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仍然是借用来源于孟山都公司之前的实验,他们仅仅是对数据选择了不合适的、不被同行使用的统计方法作了重新分析,因此结果和结论都是不科学的。

食用事例4:孟山都转基因玉米事例二,发生于奥地利,发端于研究报告。

2007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兽医学教授约尔根•泽特克(Juergen Zentek)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孟山都公司研发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NK603和转基因Bt抗虫玉米MON810的杂交品种进行了动物实验。在经过长达20周的观察之后,泽特克发现转基因玉米对老鼠的生殖能力存有潜在危险。

事实上,关于转基因玉米是否影响老鼠生殖的问题,共进行了3项研究,而仅有泽特克负责的其中一项发现了问题。该研究结论发布时,尚未经过同行科学家的评审,泽特克博士在报告时自己都表示,其研究结果很不一致,显得十分初级和粗糙。

欧洲食品安全部评价转基因安全性的专家组最近对泽特克的研究发表了同行评议报告,认为根据其提供的数据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同时,两位被国际同行认可的专家(Drs. John DeSesso和James Lamb)事后专门审查及评议了泽特克博士的研究,并独立地公开申明,认定其中存在严重错误和缺陷,该研究并不能支持任何关于食用转基因玉米MON810和NK603可能对生殖产生不良影响的结论。

食用事例5:俄罗斯之声转基因食品事件,发生于俄罗斯,发端于电台新闻。

与其说是一个事例,倒不如说是一则虚假新闻。2010年4月16日,俄罗斯广播电台俄罗斯之声以“俄罗斯宣称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称,由全国基因安全协会和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所联合进行的试验证明,转基因生物对哺乳动物是有害的;负责该试验的Alexei Surov博士介绍说,用转基因大豆喂养的仓鼠第二代成长和性成熟缓慢,第三代失去生育能力。俄罗斯之声还称“俄罗斯科学家的结果与法国、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结果一致。当科学家证明转基因玉米有害时,法国立即禁止了其生产和销售”。

实际情形是怎样的呢?通过目前掌握的资料了解到,Alexei Surov博士所在的Severtsov生态与进化研究所并没有任何研究简报或新闻表明Alexei Surov博士曾写过这样的信息,俄罗斯之声报道的新闻事件也没有在任何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研究论文。此外,俄罗斯之声用的标题是“俄罗斯宣称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而其他新闻报纸则用的是“一个俄罗斯人宣称……”。显然“俄罗斯宣称”与“一个俄罗斯人宣称”是有显著区别的。至于新闻中提到法国禁止了转基因玉米的生产和销售,这与事实不符。法国政府并没有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下禁令,而恰好相反。欧盟已经于2004年5月19日决定允许进口转基因玉米在欧盟境内销售。

食用事例6:广西迪卡007/008玉米事件,发生于中国,发端于网络媒体

无独有偶,这一事例是发生在中国的一则虚假新闻:从2010年2月起,一篇题为“广西抽检男生一半精液异常,传言早已种植转基因玉米”、署名为张宏良的帖子在网络上传播甚广,引发了不少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恐慌。文章称:“迄今为止,世界所有国家传来的有关转基因食品的负面消息,全都是小白鼠食用后的不良反应,唯独中国传来的是大学生精液质量异常的报告。”

从帖子的标题到内容,作者显然试图将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与种植转基因玉米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这也正是导致公众恐慌的根本原因。其中,广西种植转基因玉米之说,作者依据的材料是有网络报道称“广西已经和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从2001年至今在广西推广了上千万亩迪卡系列转基因玉米”;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之说,则依据的是广西新闻网2009年11月19日登出的报道:广西在校大学男生性健康抽检,过半抽检男生精液不合格。但从了解的情况来看,第一个说法不属实,第二个说法虽有明确出处,但和转基因没有关系

迪卡007/008为传统的常规杂交玉米,而不是转基因作物品种。对此,孟山都公司、广西种子管理站、农业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予以了证实。

2010年2月9日,美国孟山都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迪卡007/008玉米传言的说明”。说明指出,迪卡007玉米是孟山都研发的传统常规杂交玉米,于2000年春天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品种认定,2001年开始在广西推广种植;迪卡008是迪卡007玉米的升级品种杂交玉米,2008年通过了审定,同年开始在广西地区推广。广西种子管理站在随后的“关于迪卡007/008在广西审定推广情况的说明”中确认了这一说法,并介绍,2009年迪卡007/008的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区玉米种植总面积760万亩的14.5%和3.5%。

2010年3月3日,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网上关于“农业部批准进口转基因粮食种子并在国内大面积播种”的消息不实,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

对于广西抽检男生一半精液异常的说法,确有出处,即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性学科主任梁季鸿领衔完成的《广西在校大学生性健康调查报告》。从广西新闻网那篇文章的内容来看,研究者根本没有提出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与转基因有关的观点,而是列出了环境污染、食品中大量使用添加剂、长时间上网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因素。这从另一个材料也能得到印证。参与完成该报告调查的梁季鸿的助手李广裕根据该调查报告完成了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217例广西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精液质量分析》。在论文最终的结论中写到:“广西地区大学生精液质量异常的情况以精子活率和活力低比较突出。其精子的活率明显低于国内不同地区文献报道的结果。广西地区大学生精子活率、活力低及精子运动能力减弱,可能与前列腺液白细胞异常,精索筋脉曲张,支原体、衣原体感染,ASAB(+)有关。”

生态安全事例1: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事件,发生于美国,发端于科研论文。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昆虫学教授洛希(Losey)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称其用拌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杂草叶片饲喂帝王蝶幼虫,发现这些幼虫生长缓慢,并且死亡率高达44%。洛希认为这一结果表明抗虫转基因作物同样对非目标昆虫产生威胁。

然而,洛希的实验受到了同行科学家们和美国环境保护局的质疑:这一实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并不反映田间情况,且没有提供花粉量数据。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组织昆虫专家对帝王蝶问题展开专题研究。结论认为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在田间对帝王蝶并无威胁,原因是:(1)玉米花粉大而重,因此扩散不远。在田间,距玉米田5米远的马利筋杂草上,每平方厘米草叶上只发现有一粒玉米花粉。(2)帝王蝶通常不吃玉米花粉,它们在玉米散粉之后才会大量产卵。(3)在所调查的美国中西部田间,转基因抗虫玉米地占总玉米地面积的25%,但田间帝王蝶数量却很大。

同时,美国环保局在一项报告中指出,评价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应以野外实验为准,而不能仅仅依靠实验室数据。

生态安全事例2:墨西哥玉米事件,发生于墨西哥,发端于科研论文。

2001年11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微生物生态学家David Chapela 和David Quist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在墨西哥南部Oaxaca地区采集的6个玉米品种样本中,发现了一段可启动基因转录的DNA序列—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同时发现与诺华(Novartis)种子公司代号为“Bt11”的转基因抗虫玉米所含“adh1基因”相似的基因序列。

实际情况如何呢?墨西哥作为世界玉米的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当时明文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只是进口转基因玉米用作饲料。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国际间的广泛关注,绿色和平组织甚至称墨西哥玉米已经受到了“基因污染”。

然而,David Chapela 和David Quist的文章发表后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批评,指其实验在方法学上有很多错误。经反复查证,文中所言测出的“CaMV35S启动子”为假阳性,并不能启动基因转录。另外经比较发现,二人在墨西哥地方玉米品种中测出的“adh1基因”是玉米中本来就存在的“adh1-F基因”,与转入“Bt玉米”中的“adh1-S基因”序列并不相同。

对此,Nature杂志于2002年4月11日刊文两篇,批评该论文结论是“对不可靠实验结果的错误解释”,并在同期申明“该文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发表”。

同时,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也发表声明指出,通过对其种质资源库和新近从田间收集的152份玉米材料进行检测,并未在墨西哥任何地区发现“35S启动子”。

二、结论

通过对以上这些所谓“转基因安全性事例”的剖析,大家可以知道:

1.“巴西坚果”事例中的转基因大豆在研究阶段就已经中止,该事例表明生物技术育种技术体系可以自我检查和自我调控,能够做到确保安全。

2.其他的事例均被权威机构否定,因为这些事例发端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存在缺陷和失误,所以实验结果和结论是错误的,不足为信,因此只是所谓的“事例”。但是有些或不明真相或别有用心的组织、机构和有些人云亦云的媒体却经常断章取义地把事件的发生和经过抛出来吸引眼球、误导老百姓,从来不提及事件最终被权威机构否定的结果。

3.特别是发生于俄罗斯和中国的两例,发端于电台和网络媒体,根本就是虚假新闻,但是却被以讹传讹,混淆视听,误导了公众。

责编/宋晖

篇5:小学校园火灾的经典事例

据印度官方消息称,印度小学大火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90,另有数十人受伤。火灾现场惨不忍睹,印度当局高度重视救援工作,并对校方进行了处理。

据悉,目前已经确认有45名男孩和43名女孩丧生,另两人身份不明。消防人员透露,这些遇难的学生多在6-12岁之间,很多被活活烧死。

篇6: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案例

悦庄中心小学侯宗蕾

背景:

我们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加上刚刚入学对学校的环境、纪律不熟,作为班主任的我,每天都为学生的安全提心吊胆,特别是课间休息、午饭后休息这段时间和学生的饮食。

过程:

一、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的安全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一)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靠右行。

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二)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l.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5.不在走廊、楼梯追逐、打闹、做游戏。

6.注意来往学校的车辆。

7.午饭后不能离开校园,如果有病、有事,必须跟值日教师请假。经允许才能离开校园。

8、不带弹弓、小刀等危险性玩具到学校里玩。

9..在教室里休息不要追逐、推拉、打闹,防止课桌椅的碰撞,造成意外伤害事故。

10.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不得私自玩单杠、双杠等危险性的体育活动项目。

三、学生饮食的安全注意事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从而引起腹泻。

2.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3.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4.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最好是喝白开水。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校园安全预防校园欺凌 下一篇:校园网络安全的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