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经济价值(精选六篇)
外语经济价值 篇1
高校外语教学,其实质就是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异国文化和多元价值。由于教学的主体对象是全体大学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急剧转变和逐渐确立的过程中,因此,外语教学就应当透过语言外在形式,将价值观引导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将知识、技能的培养与对文化及其多元价值的批判,借鉴有机融合起来。
二、进行价值观引导的具体途径
就大学生而言,外语教师,外语教材及大学外语教学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所受重视程度往往是非常高的。将价值观引导和人生观教育融入日常的大学外语教学过程中,其效用无疑比单纯的政治思想理论教育要好得多。具体途径如下:
1. 选择合适的外语教学内容。
在外语教材与课文的选取上,需本着传递正能量的原则,强调个体对自然与社会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人们对真善美境界的追求。如好多大学正在使用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该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反映当代生活实际的主题展开。例如,第三册书,第一单元Changes in the Way We Live,讲述了一个美国作家,为了实现自己的农场梦,甘愿选择放弃中产阶级富足的物质生活,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光有梦想是不够的,要付诸行动,而且任何一个梦想的实现都伴随着艰辛与坚持。第二单元Civil-Rights Heroes,讲述了美国民权运动最初阶段,为了帮助黑人获得自由,在秘密的地下运输网络中,涌现出来的大批英雄。让学生能体会到,当下的幸福来之不易,都是无数的前辈英雄奋斗的结果,应当珍视生活,并作一个乐于助人的人。第六单元The Human Touch,Text A The Last Leaf,既能让我们学习世界著名作家欧亨利精美的写作语言,又像我们展示了人性的真实和善良。
除了大学英语教材以外,高校外语教师还经常会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听力材料及四、六级考试习题,这些内容的选取,也应慎之又慎。我国当代的大学生,从80年代开始,就或多或少地有着崇洋媚外的心理,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是好的,因此出现了越来越热的出国潮,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出国都是盲目的,只知道自己要走出去,认为出去了就万事大吉了。面对这种情况,做为外国语言与文化的传播者,高校外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了解西方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在选取这些课外阅读材料时,应以介绍国外的文化、科技及社会现状为主。如2013年四级考试样题中的阅读理解——词汇考量部分就介绍了让学生们很吃惊的美国现状:在美国有六分之一的人口面临着饥饿的问题,而他们并不都是失业者,其中36%的人所生活的家庭里,还有一个成年劳动力。通过对这种材料的阅读,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到,国外除了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样也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从而客观地评价西方世界,客观地看待出国问题。
2. 通过主题讨论等教学环节引导大学生价值观。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除了要注意学生在发言中的语言知识的运用是否正确,还应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做更深层次并有创意的思考,使学生逐步增加自信。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的第三册第五单元Giving Thanks,文中主人公在感恩节当天,分别给还健在的曾经给予他极大帮助的三个人,他的爸爸、奶奶以及小学校长写了一封感谢信,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三个人在给他的回信里,却对他表示感激万分,因为他们的行为得到了认可。通过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讨论感恩以及如何随时随地发现美好、赞扬他人。
3. 不断提高教师自身德育素质,提升育人能力。
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教学思想的统一。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努力实施师德建设工程、教师人文蓄养提升工程,努力建设具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外语教师队伍,提高外语教师德育的热情,自觉主动地研究把握学科的育人特点和规律,是外语教师以独特的学识智慧和人格魅力肩负起育人使命。
外语教师要正确把握外语教材中牵涉到价值观等德育的内容体系和引导方法,提高教学各环节落实的能力。外语教师在教研、课堂教学等各种不同范围和不同类型的教研活动中,加强对教材中牵涉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和相关因素的研究,探索课程标准和价值观引导的有机结合点,把价值观引导的具体要求落实到外语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才能真正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结论
高校外语教师须通过选取合适的外语教材,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以及提高自身德育素质等有效途径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引导。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既要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更应以德育人,以德化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进而培养他们思想创新、自我发展的自觉意识,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在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不断培养、加强和提升创新思考能力、正确科学的价值判断分析能力与思想认识水平。
大学外语课,其教学内容大多是西方原版文献资料,是学生最多接触西方价值观的课堂,外语教师应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协调和理清各种价值观之间的区别、差异和冲突,形成能支配和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等各个领域的价值观基本理念,为他们在认识事物、评价事物以及做出行为选择的过程中从价值观的层面上提供思想和行为的标准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宋飞.《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大学外语研究文集第2集.沈阳出版社,2005.
[2]叶澜.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经济管理专业外语单词 篇2
2、Economic system reform 经济体制改革
3、Social system reform 社会体制改革
4、Fiscal fixation system reform 财税体制改革
5、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行政体制改革
6、The administrative and law enforcement system reform 行政执法体系改革
7、The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reform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8、The cultural system reform 文化体制改革
9、The judicial system reform 司法体制改革
10、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reform 科技体制改革
11、the ecology system reform 生态体制改革
12、the positive energy of reform 改革的正能量
13、anti corruption uphold integrity 反腐倡廉
14、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 经济责任审计
15、economic pattern 经济模式
16、economic over heat 经济过热
17、economic panic 经济恐慌
18、economic plunder 经济掠夺
19、economic protection 经济保护 20、economic depression 经济萧条
21、economic slack 经济衰退
22、economic slide 经济滑坡
23、economic resource 经济资源
24、economic prediction 经济预测
25、economic soar 经济腾飞
26、economic punishment 经济制裁
27、economic report 经济报道
28、economic power 经济实力
29、economic potential power经济潜力 30、economic pressure 经济压力
31、economic profit 经济利益
32、economic cooperation 经济合作
33、economic competition 经济竞争
34、economic crisis 经济危机
35、economic prosperity 经济繁荣
36、economic cost/invest 经济投资
37、economic crime 经济犯罪
38、economic court 经济法庭
39、economic cycle 经济周期 40、economic data 经济数据
41、economic decision 经济决议
42、economic demand 经济需求
43、economic discrimination 经济歧视
44、economic diplomacy 经济外交
45、economic disharmony 经济失调
46、economic embargo 经济禁运
47、economic expansion 经济膨胀
48、economic giant 经济巨人
49、economic structure 经济结构 50、economic take-off 经济起飞
51、the emerging market economic 新兴市场经济体
52、the developing economy 发展中的经济体
53、the economy in transformation 转型中的经济体
54、the high-income economy 高收入经济体
55、Economics of New structure 新机构经济学
56、the continuing innovation of technology 技术的不断创新
57、the upgrade of industry 产业的不断升级
58、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he labour productivity 劳动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59、the late-mover advan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后发优势经济增长 60、gradual double-track system 渐进的双轨制 61、shock treatment 休克疗法
62、the subsidy policy of special production 特殊产品补贴政策 63、comparative advantage 比较优势 absolute advantage 绝对优势 64、potential advantage 潜在优势 65、growth potential 增长潜力
66、comparative potential 相对潜力
67、catching-up and overtaking strategy 赶超战略 68、developing creating strategy 发展和创新战略 69、human capital 人力资本
71、the total amount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总量
72、the Asia-Pacific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 73、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经济创新发展
the reform and growth of economic 经济的改革与增长 74、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and interconnectivity 加强全方面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hard connectivity 硬联接 soft connectivity 软联接
people to people connectivity 人与人联接
APEC Business Travel Card APEC商务旅行卡 75、economic reformation 经济改革 76、new economic新经济
77、economic of innovation 经济创新 78、tolerated support 包容性支持 79、urbanization 城镇化
80、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人口的合理分布
81、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resource 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82、adjust the space layou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调整经济发展空间布局 83、atmosphere controlling 大气治理
84、decentralization of metropolis 去中心城市化 85、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渤海经济圈 86、the Capital Economic Circle 首都经济圈 87、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区域发展战略
88、sustaining economic growth and promoting employment 保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89、AIIB-Asia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90、econometrics 计量经济学
91、economics of management 管理经济学 92、economics of agriculture 农业经济学 93、economics of industry 工业经济学 94、economics of commerce 商业经济学 95、economics of consumption 消费经济学 96、economics of energy 能源经济学
97、economics of environment 环境经济学
98、economics of human capital 人力资源经济学 99、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信息经济学
100、economics of innovation /creation 创新经济学 101、economics of population 人口经济学 102、produce more but consume less 高产低耗 103、advanced with the times 与时俱进
104、all-round well-off society 全面小康社会 105、planned market economy 计划市场经济 106、free market economy 自由市场经济 107、monopoly capital 垄断资本 108、financial market 金融市场 109、financial crisis 金融危机
110、crisis of confidence of 信任危机 111、crisis management 危机管理
112、financial incentive/stimulus 金融刺激 113、4 trillion Yuan fiscal incentive 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114、inflation/expanding of currency 通胀
115、increase the domestic demand to pull up the economic growth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Bretons Wood System-fixed exchanging rate 布雷顿森林体系 116、consumer economics 消费经济学 117、consumer’s association 消费者协会
118、consumer’s satisfaction 消费者满足(顾客满意)119、consumer Protection Act 消费者保护法 120、consumer Bill of Right 消费者权益法
121、consumer price index(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122、shopping confidence index 购物信心指数
123、stabilize the real estate market and stock market 稳定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 124、optimization of the economics structure 经济结构优化
125、we are competitors,friends but not enemies 我们既是竞争者又是朋友但不是做人 126、environment protection 环境保护
127、reduction of exhausted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减少废气和二氧化碳排放 128、energy conservation,emission control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节能减排环保 129、high growth,high pollution 高增长高污染 130、resource saving enterprise 节能型企业 131、resource hungry country 资源匮乏国家
132、stat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tandard 国家环保标准 133、SEPA-Stat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 国家环保局
134、SASAC-The 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国资委 135、NDRC-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国际发改委
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非政府组织 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 非营利组织 136、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可持续发展 137、non-renewable resource 不可再生资源 138、pollution intensive goods 高污染产品 139、tariff barrier/wall 关税壁垒
140、overall national power/strength 综合国力 141、per capital cultivated land 人均可耕地
142、real income per capital 人均实际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 143、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面对新机会和挑战 144、a controversial issue 有争议的议题
145、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social development 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 146、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经济高速发展 147、the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先进的科学技术 148、(in)all aspects of human life 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全球化时代外语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 篇3
外语教育政策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的要素、内涵和特征属于教育政策、公共政策的价值研究范畴。在社会生活领域,完整的现实性的价值关系至少需要三个方面的要素:主体及其需要、客体及其属性、价值关系的构成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来自于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离不开客体,客体懒以依存的外部世界作为人生存和发展的境遇场,具有满足人需要的属性;价值也离不开主体,没有人的主观需求,任何客体都变成没有价值的存在,反言之,只有和主体的需要联系起来,客体才拥有价值的属性;价值最终产生于人们实践的过程,价值主体和客体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实现相互统一,从而建立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即价值关系。就外语教育政策而言,其价值主体主要包括以下三类:外语教育政策决策主体、外语教育政策执行主体和外语教育政策利益主体。外语教育决策主体主要是政府及其教育机构和官员,以及外语教育咨询机构、教育组织和个人;外语教育执行主体主要是政府教育机构和外语教育组织;外语教育政策利益主体主要包括政府———追求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教育组织———追求群体利益、个人———追求个人利益。外语教育政策客体除了一般公共政策客体所包括政策问题(社会问题)和目标团体这些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因外语教育政策的价值客体侧重强调政策活动作为中介和工具满足人们教育需要和利益的意义,外语教育政策的客体还包括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目标团体教育需要而进行的教育政策实践活动。外语教育政策价值关系因利益主体的不同、主体需要和诉求的多样而呈现多元化特征。
外语教育政策价值关系的多元化使得外语教育价值研究作为对教育政策及其活动所进行的价值判断,主要解决譬如“期望什么”、“喜好什么”、“为什么期望”、“谁来制定政策、由谁来负责这套教育系统的运行”、“谁出钱,出多少,为什么付钱”、“资源如何分配,为什么这样分配”、“利益如何实现,实现的程度”这类涉及到教育政策背后的期望、教育政策环境的利与弊、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国家权力和社会各群体利益的分配、利益分配的价值原则等问题。哲学意义上,教育政策价值揭示了教育政策主体同教育政策客体之间的一种需要与满足的逻辑关系,体现了各教育主体间在权力主导、利益分配、期望达成上的角逐较量。外语教育政策的价值内涵是通过外语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设立、教学模式和各种课内外外语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外语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成就的评价等具体步骤来揭示这种政策主体和政策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教育政策作为调整关系的一种手段,所调整的价值关系的性质决定政策价值的内容。外语教育政策从国际形式和国家安全角度出发反映教育权力的分配和调整时表现出教育政策的政治价值;涉及外语教学中教育资源的配置时表现了外语教育政策的经济价值;为了加强外语教育管理、规范外语教育活动的外语教育政策表现了其教育价值和人的发展价值;调整国家、社会群体、学校、个人之间利益关系的政策则表现了其社会价值。外语教育政策的所有这些价值最终是要通过外语教育政策的内容和执行过程得以体现的。
外语教育政策价值的基本特征是其价值选择性。外语教育政策中对做什么、不做什么、鼓励什么或禁止什么,从国家政策层面、民族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规定,实质上就是政策制定者基于特定历史时期不同主体需求、权力制衡和利益分配所做出的一种价值选择。这种价值选择是一种集体选择或政府选择,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在自身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它蕴涵着政策制定者对于政策的期望或价值追求,体现了政策系统的某种价值偏好,表达了外语教育政策追求的目的与价值。其次,外语教育政策价值具有“非历史性”的特征。教育政策等公共政策一般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采取、制定的权宜之计。从历史研究视角,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外语教育政策对另一个时期的外语教育政策不具有可比性和较高的参考价值,因为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国内情况、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都不尽相同,甚至有时是截然相反的。例如中国1953年取消英语专业,施行俄语一刀切的外语教育政策就是时代的特定产物,因为政策“决策者的决策顺序是首先满足社会现实需要,其次满足学理需要,最后满足政策群的横向和纵向一致性的要求。”相反,国际间外语教育政策的共时研究因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而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研究价值。第三,外语教育政策价值的另一个特征表现为教育政策价值的合法性,也称之为合目的性。外语教育政策的合法性是对其价值选择是否是对社会范围内的教育利益进行了合理分配,是否能使利益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得到充分表达和满足的一种检验和评价。外语教育政策的合法性特征本质上是外语教育政策价值选择的合目的性,价值选择符合主体的需要、利益诉求、价值理想的政策抉择。不合法、不合目的的外语教育政策终将退出历史舞台。例如加拿大在其英国殖民统治和建国初期,曾采取强硬的同化政策。这一治国理念反映在国家语言教育政策中,集中表现在对法语的压制和同化。但这种极端的盎格鲁化的语言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无法满足社会现实需要,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endprint
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外语教育政策不断根据我国不同时期国家战略发展、社会经济需要的不同特点进行着调整和改变。全球化时代,在国际主流外语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观照下研究影响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制定价值取向的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外语教育价值理念从“内生化”向“全球本土化”的转变。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不仅要有政策内生化的战略考虑,还要符合本国语言教育、发展的历史传统和实际现状,关注全球化对语言学习者从语言知识的“输入”到语言能力的“输出”转变的强调。要以国际先进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为参照,以增强国民综合素质,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其次,外语教育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我国传统外语教学依据外语《教学大纲》所描述不同层次学生应该掌握的具体单词量、语法点、阅读速度等外语语言知识的离散性量化规定组织编写外语教材、出试卷、统计学生的通过率、评价学习者外语水平。这种传统把学习者外语语言综合能力用相互独立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来划分,使我国外语教育长期陷入“应试教育”、“耗时低效”的泥潭。我国应借鉴《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用“能做什么”(can-dostatements)对外语语言能力进行定性整体描述的评价理念,从战略高度指导全国的外语教学不应仅从词汇量、语法规则等分散的语言知识技能来衡量学习者的外语语言能力,更应衡量学习者在一定语境下使用外语的综合能力。
全球化时代,我国外语教育政策伴随着外语教育改革实践的推进需要加快进行优化调整,这不仅关系着能否培养和储备适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家安全战略需要的合格外语人才,也关系到我国外语教育能否健康持续发展下去。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应该秉承动态、开放的原则,在加快转变价值理念的前提下,从加强外语教师教师培训制度和资格认证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外语教育考试评价体系两方面入手,切实推进新世纪我国外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系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4):6-13
[2]沈骑.当代东亚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的战略特征与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11(9)64-68
外语经济价值 篇4
一、外语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 一)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够透彻。外语教师普遍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不够透彻, 只是人云亦云, 并没有真正懂得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而导致在面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教育时心里没底, 无法生动形象地进行讲述, 使学生难以接受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有些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大肆宣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言论, 导致学生工作部门花大力气开展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功亏一篑。
( 二) 社会主义信仰不够坚定。当前, 由于受到外国文化和社会快速变迁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在价值追求上偏向功利化、物质化, 既趋近于发达国家价值观, 也认同本民族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外语教师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 有些外语教师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熏陶, 开始崇尚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观念。更有甚者以这些思想代替了社会主义信仰, 从而导致其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 三) 知与行脱节。虽然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但很多外语老师却不愿在现实生活中按照要求践行它。他们崇尚自由与民主, 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觉的自我约束。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只关心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物, 对党和国家的事情毫不关心, 对于新闻媒体所报道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漠不关心。并且他们认为牺牲个人利益换取党和国家发展的行为是不切实际的。
二、外语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成因
( 一) 外语教师自身的问题。外语教师缺乏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 他们普遍认为不再需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生活和工作中, 一些外语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向学生宣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也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外语教师一般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 并且还有成家立业、赡养父母等问题, 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的不断增加, 外语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 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也越发的不足。
( 二) 西方各种各样社会思潮的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 人们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日益深入,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也不断加剧, 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也越发的激烈, 西方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不断冲击着高校外语教师的核心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冲击。面对西方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 外语教师无法正确认识、理解和判断西方社会思潮、在思想上对社会主义信仰出现疑惑和彷徨, 无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 三) 社会环境的冲击。在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 各种社会环境冲击着外语教师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诱发了“功利主义”, 引起外语教师重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忽视内在精神的洗礼, 人生理想和职业信念不坚定, 道德行为趋向功利化等。使得很多外语教师奉行拜金主义、不再以为人民服务和教书育人为信条, 影响到其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与践行力度。
三、提升外语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在西方各种各样社会思潮和本国社会环境的冲击下, 外语教师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加强社会主义信仰, 才能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 一) 拓展宣传和教育方式。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夯实外语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牢固的基础。组织外语教师开展专题研讨会和交流会, 通过提交学习心得体会等方式, 引导外语教师正确认知、深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还可以组织外语教师观看“感动中国人物”等强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 二) 加强社会主义信仰。提升外语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必须加强外语教师的社会主义信仰, 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只有教师有了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 才能保障国家的前途命运。教师必须增强理论信念, 切实将个人的价值目标与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结合, 在实现国家伟大复兴的同时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 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 三) 发挥外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高校中教师才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 只有外语教师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自觉性,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只有教师主动在思想政治、专业水平、道德修养等方面、自觉地发展自我、充实自我, 才能在职业活动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只有使他们自发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所在,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陈晓飞.当代青年的价值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求索, 2007, 6:66~68
[2]马静.思政课青年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 2015, 8:36~39
外语经济价值 篇5
送生招生简章
根据我校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和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2016年我校继续从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具有外语类保送资格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外语类保送生。
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生资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突出的外国语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
1、具有外国语保送资格,在教育部公示的保送资格学生名单范围内。报名由个人申请,所在中学推荐。
2、中学所学外语为英语的可以报考我校英语类三个专业和外语类(非英语专业)所有专业。
3、中学所学外语为日语的可以报
考我校日语专业。
4、考生根据专业兴趣和我校招生计划自由报考,中学审定,按照英语类和外语类(非英语专业)两个类别分别报考,每个类别可以报考三个专业志愿,专业志愿之间是平行志愿。
5、考生体检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且体貌端正、口齿清晰、听辨正常。
6、英语类的英语专业要求报考学生形象气质好,口齿清晰流利,对新闻播音有兴趣,有志于从事财经新闻工作。该专业学生大学期间需在美国学习一年(在美国学费为10000美元左右,生活费自理)。
我校2016年外语类保送生招生计划为100人(根据生源情况予以调整),招生专业和专业计划如下:
1、上报名:获得中学推荐资格的考生,凭我校下发的认证码登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招生()上报名系统,填写并打印申请表。
上报名时间:2016年12月28日-2016年1月4日。
2、除递交上报名申请表外,考生还需邮寄如下报名材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外语类保送生申请表》:申请表包括所在中学用表、推荐人用表和外语教师用表。请申请者从报名系统内下载并打印(A4纸)上提交的三份申请表。
《个人陈述》:要求考生本人用相应语种手书,内容需全面阐述申请我校的理由,同时可介绍个性特点与个人爱好,专业志向与才能以及未来规划等方面情况。字数不超过1200字(A4纸三页以内)。并将考生一张一寸免冠照片粘贴于陈述结尾落款处。
其他:成绩单复印件(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个人获奖证书复印件、发表作品等体现考生情况的证明材料。
请于2016年1月4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以中学为单位统一通过邮政特快专递将所有申请表、个人陈述以及成
绩单复印件等要求的申请材料(A4标准)寄至: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生办公室(邮编:100029),并在信封上注明“外语类保送生”字样。学生所递交的申请材料一律不再退还。
如果在申请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大家通过以下方式和我们联系:
咨询电话:010-64492178
传真:010-64493866
电子信箱:zhaosheng@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招生:
注:考生可通过上报名系统或本科招生随时查询材料是否邮寄到我校,以及初审结果、测试安排、录取结果等相关信息。
1、材料初审:我校将组织专家教授对学生提交的保送生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初审结果将于2016年1月9日后在我校本科招生上报名系统内公布。
2、考核方式:初审通过的考生需参加我校举行的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
为:语文、数学和外语,面试内容为语言能力测试。
测试时间为2016年1月15日(考生报到时间为1月14日)。测试具体安排详见我校本科招生,测试地点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内。
3、确定拟录取名单:根据报考类别,考生按测试总分排队,按照招生计划和报考志愿顺次录取,录取中参考考生的综合素质、获奖情况。考生总分相同的情况下,外语成绩高的优先选择所报专业志愿。
外语经济价值 篇6
【关键词】外语教育 区域经济 影响
一、语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语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交叉边缘学科。语言经济学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Jacob Marschak于1965年提出,认为语言与经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语言使用具有经济学本质的因素,它具有与其它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价值、效用、费用和效益。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者们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了语言经济学学科,使其成为研究语言与经济关系普遍性规律的重要理论。它所涵盖的主要内容为:
1.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它能够帮助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而外语学习就是对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投资。
2.外语或者第二语言的学习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经济投资。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由于受到经济的影响,会选择学习某一特定的语言。一方面,要考虑学习某种外语的投资费用,即为了学习某种外语所花费的时间及费用;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学会某种语言后的预期效益,即该门外语是否拥有比较好的发展和使用前景,是否能够有机会被广泛地使用。
3.语言有经济价值高低之分。语言经济价值的高低取决于某种语言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使用程度高低,一种语言的使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其供求法则的制约。语言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以语言为媒介,学会其他知识和技能并以此获得经济效益;除此以外,语言的经济价值还体现在利用学成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从事语言相关的工作并且以此获得的经济效益。语言的经济价值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市场对某种语言的需求和使用程度、人际交往的频率以及该地区跨文化交际的融合度等等。
从语言经济学的观点里我们不难看出,语言与经济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活动是一种互动行为,离开语言,交际很难进行。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除了能够满足人们交流的需要,对经济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外语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表明外语教育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投资形式,可以带来预期效益。
二、外语教育是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外语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和物质条件,同时,语言的自身特性、个人发展的需要及市场的需求都决定外语教育是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外语教育应该顺应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满足社会对高质量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持续需求,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1.语言的自身特性。语言是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积累信息的主要工具。语言既是一个国家、地区的窗口,也是桥梁。作为窗口,它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现状;作为桥梁,它能够使人们跨越国界、民族、文化进行无限的沟通和交流,语言已经越来越紧密地与经济发展结合在了一起。
2.个人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满足社会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这也让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个人对外语的学习是对经济发展所做出的一种积极反应,也是劳动力市场供需导向的结果。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也在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注重“专业+语言”的培养模式,使语言学习与企业需求及市场经济挂钩。
3.市场发展的要求。语言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淮安市对外贸易也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外语教育作为人们对外沟通的桥梁,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社会对外语相关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外语教育和学习的必要性,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外语人才的培养。
三、外语教育对淮安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淮安市地处江苏苏北,在苏北地区淮安的发展一直处于中上游。总体而言,淮安市经济发展仍然是内需型经济。十二五以来,淮安市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旅游业也取得了重大发展,外语教育在淮安市区域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为本市经济发展有针对性地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带动本地区经济、技术的发展,外语教育在淮安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语语言消费对淮安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语言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某种语言水平而展开的消费行为,其中包括参加各种语言培训班,购买相关学习资料,参加语言水平测试等。其中英语语言消费在所有外语教育中所占比重最高,而且学生年龄也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很多家庭从孩子幼儿园期间就为孩子报名英语培训班,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群体。另外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也为淮安市区域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2.外语教育推动淮安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语言与文化是紧密结合的,外语教育的大众化有助于地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推动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对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促进淮安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淮安市扩大了对外开放,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发展也有了新的突破。淮安市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几条在建的高铁项目势必会为淮安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而随着淮安市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加,生产要素(信息、知识、资本等)呈现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外语作为对外宣传淮安文化的工具,对本地的经济和旅游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外语教育对淮安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其他国语言为基础的经济我们称之为外语经济。外语经济始终贯穿于对外经济的各个领域,对本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加强本地区域的外语教育,一方面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引进外资,扩大进出口贸易。通过外语的学习,学习者不仅掌握了某种语言,还可以更多地了解国外的文化习俗、贸易习惯、高新技术、商业规则等等,从而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减少贸易摩擦和争端,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外语教育在引进外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4.外语教育为淮安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淮安市对外交流的逐渐发展,外语类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长,外语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各类培训机构、翻译公司、外贸公司、外资企业、出国留学中介、旅行社等都稳步增加,这些机构数量的增加,直接为来本市工作的毕业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维护了地区稳定,为淮安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5.外语教育有力地推动技术革新和改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强调自主创新和技术革新,企业必须把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把重点放在技术改造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上,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而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外语通常是先进知识和技术的载体,技术革新人员、科研人员需要具备和不断丰富、更新外语知识,以便拥有更高水平的外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及时了解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加快区域产品及技术的更新速度,提高自身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外语教育在推动技术革新和改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语
现代经济增长研究表明,教育特别是外语教育是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外语教育是极具经济价值的投资,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淮安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对外经济贸易交流的增多,外语已成为本地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媒介,对区域性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淮安应该结合本地区的发展需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努力加大外语教育投资,以此拉动本市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三军,邓燕.从语言经济学看外语教育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9:309.
[2]刘红玉.外语经济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助推作用[J].新乡学院院报(社会科学版),2012,(2):133-135.
[3]胡豹.淮安市外贸依存度研究[J].学术论丛,2008,(48):78-79.
[4]吴琼.外语教育与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以语言经济学为视角[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87-89.
相关文章:
绿色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论文02-04
供应链平台运营方案02-04
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分析论文02-04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02-04
电力供应安全生产论文02-04
段喜中解决问题阶段讲话02-04
黑臭河涌原位治理生物修复技术02-04
广州市河涌管理规定02-0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分析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