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数学教学反思

关键词: 合情合理 过激 礼仪 语境

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数学教学反思(共6篇)

篇1: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数学教学反思

老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展示,要通过肯定学生的展示以培养学生的自信。

在一节课上,坐在我身边的一女孩(我了解了一下,她是一个考五十多分的学生),课上认真的在做着老师布置的两道题目,我看了她做题过程,做的很好。老师让完成任务的同学举手时,她也怯怯的举起了,老师看到她举起手时,很高兴的说“xxx也完成了,不错,请你来回答吧?”她起来说了两道题的答案,但解释第一题时因为紧张出了口误,老师就没让她解释第二道,(可能怕耽误进程或以为她不会吧)就让另一生回答了。课后,我与她交流了一会,我问她:“老师若让你讲的话,你会讲吗?”她肯定地说:“会!”“那老师为什么不让你讲了?”“可能嫌我讲的不如他们好吧!”我鼓励她说:“你做题时我也看到了,你都会做,不应是考五十分的水平,考90分以上是没问题的。自信一点,肯定能考好的!”她很激动的点了点头。我在想,若老师不是给了她希望又让她失落的话,她也很可能就此有了一个质的变化。(当然,课后的交流中,我和这位老师就此做了交流。)再纵观我们的课堂,你我是不是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做着类似的事呢?我们的学生不是不能优秀,是因为长期缺少别人的关注而不自信,因为不自信而不敢表现,因为不敢表现而落后。所以,老师别怕学生展示时出错,没关系,错了我们可以教。学生不想或不敢展示,这才是老师要害怕的问题。

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学生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充满自信的去学习、工作、生活。(注:这是我总结中的一点,我也需要反思我自己,有时我也做不好,力争改好!)

篇2: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数学教学反思

老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展示,要通过肯定学生的展示以培养学生的自信。

在一节课上,坐在我身边的一女孩(我了解了一下,她是一个考五十多分的学生),课上认真的在做着老师布置的两道题目,我看了她做题过程,做的很好。老师让完成任务的同学举手时,她也怯怯的举起了,老师看到她举起手时,很高兴的说“xxx也完成了,不错,请你来回答吧?”她起来说了两道题的答案,但解释第一题时因为紧张出了口误,老师就没让她解释第二道,(可能怕耽误进程或以为她不会吧)就让另一生回答了。课后,我与她交流了一会,我问她:“老师若让你讲的话,你会讲吗?”她肯定地说:“会!”“那老师为什么不让你讲了?”“可能嫌我讲的不如他们好吧!”我鼓励她说:“你做题时我也看到了,你都会做,不应是考五十分的.水平,考90分以上是没问题的。自信一点,肯定能考好的!”她很激动的点了点头。我在想,若老师不是给了她希望又让她失落的话,她也很可能就此有了一个质的变化。(当然,课后的交流中,我和这位老师就此做了交流。)再纵观我们的课堂,你我是不是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做着类似的事呢?我们的学生不是不能优秀,是因为长期缺少别人的关注而不自信,因为不自信而不敢表现,因为不敢表现而落后。所以,老师别怕学生展示时出错,没关系,错了我们可以教。学生不想或不敢展示,这才是老师要害怕的问题。

篇3: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数学教学反思

“没有花钱的不是,只有钱花的不是”

营销管理者都有巨大的压力:老板让你花钱,不管钱多钱少,要效果。做营销的比较痛苦。我两年前说过一句话:做营销的死无葬身之地。

因为第一,没有人可以做到百战百胜。第二,随着行业发展,传播难度越来越大,这时候就需要不断学习。第三,老板给你钱让你去干,很多老板可能不太管营销,但是很多老板愿意插入到非常细节的执行环节。当你把钱花下去的时候你的效果到底怎么样,经常是产品卖得好了,老板说“研发好”“渠道好”,想起来了,“营销做得还不错”。但是一旦卖得不好,一定找市场。

比如,如果京东现在流量不好,新客户的发展不好,老客户的服务不好,老板肯定第一时间找我。

没有花钱的不是,钱花下去一定会有效果;只有钱花的不是,钱花的不是地方。当整个行业发生变化,媒体发生变化,消费者、受众发生变化的时候你没有观测到,还是用传统的以前所谓成功的方式,那就糟了。

不要轻易否认传统媒体的价值

现在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同业里很多人对互联网营销极度崇拜,觉得传统营销、传统媒体基本上就要被砸碎了。我身边的媒体记者站朋友也纷纷跳到互联网公司,又从互联网公司去做自媒体。

但是当我在操作一个产品,操作一个营销活动,这么多年下来以后,我的第一个感悟就是:千万不要忽视传统媒体的营销价值,因为我们做任何营销的时候,都是一种组合。大家也可以看到,那些所谓从来不做传统的、落后的硬广的互联网公司在做什么,这里就不再点评了。没有那么绝对。消费者的媒体消费习惯确实在发生变化,但是传统媒体、传统营销依然有价值。

看到这样一个观点,熟悉我的朋友可能会非常吃惊,因为我从2000年就开始做互联网营销,目前大家看到的所有的互联网广告形式(画中画、对联、摩天大楼、富媒体……)我在联想都是第一个做。2000年11月我在联想,当时还是一个中小企业,就开始用EDM方式做营销,到现在14年了。但是当你对营销了解越深的时候,真的不能轻易否定某一类媒体的价值。

媒体的传播价值和营销传播路径在变化

2013年,老板老质疑我,为什么流量增速在下降?从2007年我开始给京东做顾问,到2009年正式加入京东,那个时候的流量是每天8000单,到现在双11一天访次上亿。

但是2013年开始,整个流量的结构和增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去调取数据,大吃一惊:以前我们认为流量的重仓来源里有一个代表性的网络媒体,结果一年时间流量下滑20%,让我感觉非常恐惧。研究后发现,这背后是媒体消费习惯发生变化了。

当年我向老板汇报说我们要做互联网广告,2000年的时候我手里有800万元,是中国互联网广告第二有钱的公司,第一是Intel。

2001年我就成为中国最有钱的网络广告主,每年1000万元,那时候去新浪、搜狐,10万元、20万元的广告位随便挑。但是现在跟门户的合作,再用以前方法做就彻底完蛋了。门户的流量增速、流量结构、用户关注度已经发生变化了。如果作为一个一线的营销人员,不能够非常敏锐地发现这个问题,半年时间,后果一定是灾难性的,尤其像京东这种以互联网营销为主的公司更是如此。

现在无线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也非常可怕,需要我们不断观测。

传播也是同样的道理。

2014年1月,央视春晚,我们和小米都拿了1分钟的广告。黎万强原先的计划是,大年三十晚上央视广告播完,再在互联网开始传播。我说大年三十大家忙着吃饭,紧接着走亲访友,那样做传播效果未必好。

我的建议是:腊月二十五就开始在网上传播,直接把这个事做实了,三十晚上有人正好看了,会有一个仪式感,紧接着会形成一些传播。

后来实际操作结果证明,这个方案效果不错。

我想说的是,即使像我们这些比较熟悉互联网营销的人,每一个具体的案例,在传播节奏和路径上都要有所变化。

没有组织保障,互联网思维就是扯淡

我是互联网思维坚定的反对者,尽管我们公司部分领导也在肯定。我不认为存在我们可以抓得住的互联网思维。就跟说什么叫爱情,定义不了。定义不了的东西全是扯淡。

但是有一种东西是传统企业要考虑的,就是组织——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

我孩子还小,玩乐高玩具,我发现乐高这家公司特别可怕:他们的产品有几大系列,其中的零配件都可以自由组合。所谓的互联网企业,或者互联网化的思维,其中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有互联网化的组织结构,能够自由拼装。

我们一定要反应快,而要反应快一定是要跨部门,打破原来的流程。一个组织,突然让它去做一件事情,它的反应速度一定是它的企业组织行为决定的。无论是互联网企业(其实我认为京东并不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还是一家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做很多互联网式的操作的时候,灵活随需的组织变化以及流程优化是第一位的。

篇4: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

那一日,已有许多日子未见的铁心风风火火地来找我,告诉我,他有女朋友了,从他那毫无掩饰的神秘、幸福的笑容里,我猜到了,他一定很幸福。

他还是像从前一样大大咧咧,高兴地不停地拍着我的肩说:“为我祝福吧!我终于寻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小岛了,飘泊的日子太苦了,我决定泊岸了,你知道我有多高兴吗?”望着他开心的样子,我没有说什么。我又能说些什么呢?面对着这样一个多年来自己一直暗暗地深爱着的,却一直也没有勇气说口的已是别人的男朋友的他,我只能抑住快要流出的泪水,勉强地回他灿烂一笑。

“你还是那个老样子,固执得像一个难解风情的小冰块。任性得像一匹无人能驯服的小野马。”他完全不理会我内心的感受,显示着他的春风得意,自顾尽兴地说着,“总有一天,你会化成一池清欣柔美的春水,变成一只乖巧听话的小羔羊,成为一只依人的可爱小小鸟……”我不敢抬头看他,生怕我的眼睛会不经意间泄露了内心的隐痛。

铁心慢慢地握住了我颤抖的手,怜爱心疼地嗔怪着“看着我,我的好妹妹”他第一次这么认真地与我说话,第一次离我这么近,近得能感到他呼出的暖暖的气“你这个桀骜不驯的小傻瓜,你知道不知道?你让我捧在手里爱你爱得好辛苦,你让我含在嘴里爱你爱得好心痛。你让我爱你爱得有些恨你呢,为什么总是躲躲避避着我几次好容易鼓起勇气与你提起的这个话题?为什么不能大胆告诉我,其实你早已爱上了我?为什么总不肯承认自己的这份感情呢?为什么?嗯——?是不是不相信我?”

我再也忍不住地哭出声了,“我是不相信我自己,我怕……”

没等我说完,铁心一下子把我拉入他的怀里,紧紧地拥着,柔柔地哄着我:“我的好妹妹,别哭了,是哥哥不好,不该惹得妹妹哭泣,哥哥刚才是有意激你的,不要哭了,为什么要无缘无由地轻易地否定了自己?为什么要不相信自己?以后不准这样了,听见了吗?不然,错失的美好是不会再寻回来的哟。”他习惯地用食指刮着我的鼻子,我流着泪,拼命地点着头……

篇5:教师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实验成果

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王红

案例背景:

没有尊重就没有平等,尊重也是教育的重要原则。尊重学生在道理上老师们都会认同,可在教育实践中真正做到却很难。大多数的教师是爱学生的,可是爱并不等于尊重。

案例描述:

我上六年级年级的科学公开课《滑轮》时给了我一个深切的体会。定滑轮的学习是一个很简单的实验,先用弹簧秤直接拉钩码,读出此时弹簧秤的数据,再经过往不同方向拉钩码的实验,读出弹簧秤的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课堂上当学生说完实验方案后,我就请学生动手做实验,好几个组很快得出了“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我心里暗暗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而高兴,很快地实验结束了,在接下来的汇报中,出现了意外,有个组提出了“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的结论时”,别的小组的同学都开始议论起来,我叫他们上讲台把实验展示了一下,结果弹簧称的数字真的比原来的要小。这种实验记录根本不是我预先设想的,因为我需要的实验数据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于是我赶紧下了一个结论:从数据上看你们这组的实验是失败的。在否定了学生的实验成果后,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我立即肯定了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是正确的,还投影出事先准备好的我演示实验的数据,并暗自庆幸自己课前早有准备。

案例反思:

这节课上完以后,我自我感觉良好,因为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热情都很高,全班所有学生都投入了学习活动,都动手做了实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都有新的发现,都能提出一定质量问题,学生发言积极,都能围绕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表现出发现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满足感。可是听课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达成教学内容,否定了学生的实验成果,绕过学生的实验成果抛出自己理想化的数据,这种做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同时他们还指出: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但要激励学生动手,更应该激励和引导他们去动脑。即使学生实验失败,也要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后明白,他们失败的是有意义的,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地去探索。晚上回到家,在对教案进行修改的时候,我细细回想自己对这节课的定位,又想到自己在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伎俩,越来越觉得不是滋味。为了能真切地了解学生当答案被老师一下子否定时内心的想法,我在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当实验结束以后,老师指出你的实验结果是错误的,你的心里会有哪些想法?当我拿到学生交上来的问卷以后,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这组真糟糕,老是出错”,“我们真笨”,“真没劲,又错了”,“我觉得自己没有错啊,实验步骤又没出问题,结论就是这样啊?不明白!”这些语句使我的心里充满了内疚,我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也许我否定的不仅仅是这个问题的答案。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场所,教师不应该像球场上的主攻手一样急于评判、急于给一个标准答案,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一个成功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维的时间。学生的错误是重要的资源,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藏着创新的火花教师直接告诉答案最多只能是传授知识,更不能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就算明知道是错误的我们也应该把纠错的权利还给学生,留给学生时间和余地去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虽然不是轻易就能获得的教学行为。但朝着这一行为努力,很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教学结果。让在纠错的过程中不但获得知识、技能的生成,也能满足学生想成为探索者的强烈需要。在后来的课上,我也再次叫那天被我当场否定的小组回答问题,可是小组的同学都互相推让,都不愿意当汇报员,我问谁是管理员,一个女同学

篇6: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数学教学反思

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

我们今天讲快乐教育,经常讲我们的童年很快乐。可是,我们的童年真的快乐吗?至少我一点都不快乐。回忆一般都是虚幻的、快乐的,“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们谁不是一路考试拼上来的?我们小时候也有那么多作业,我们小时候还吃不饱饭,有时候还被老师揍两下。

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我实在想不通,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凭什么对注定将要接替我们的子孙让步,我想不明白。

现在,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励,这当然是可以的和应该的。那么,惩戒呢?教育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单凭鼓励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也不相信。有位校长说,家长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看孩子的日记。我不敢苟同。为什么不让看?我从小的日记父母就看,也没把我看傻了。

现在的孩子骂不得、说不得、批评不得,一点挫折就接受不了。小时候,我的老师惩戒过我,但我们的感情到今天都很好。现在对孩子一味表扬,那惩戒呢?

我们讲跟国际接轨,接轨了吗?我是在欧洲留学的,我们常讲欧洲的教育怎么怎么好。好啊,大家看看英国的好学校规矩严到什么地步。我在某个地方看到一条资料,在没有经过核实的情况下只能是“据说”: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大意是“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说白了,就是可以适当地揍。

大家都说新加坡的教育好,我也好几次看到报道,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室后面墙上经常悬着一把戒尺。据说,孩子表现不好,按规定打三下,只许打手心,不许打手背,必须两个老师在场的时候才允许执行。真希望中国的教育专家能够去那里切实地考察一下。

应试是最基本的素质

我们教育的主体思路是对孩子不停地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我觉得教育不能再一味让步,我们对孩子要真的负责任。不要迎合社会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应试教育,那能够截然两分吗?应试是最基本的素质。

人类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美国也不公平,中国也不公平。就中国而言,很重要的一条公平线就是高考。如果说按照所谓的素质来招生,那么,所谓寒门子弟有多少能进北大、清华?一个孩子连公平竞争都竞争不过人家,还说素质很高,谁会相信?所以,不要迎合社会上有些所谓的专家的话。

我现在提倡恢复全国高考,而且是裸考,不要加分。高考制度之所以不能改,是因为我们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坏的制度。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它是最不坏的制度。

问题是,我们面临的矛盾我们必须自己心里清楚。有人问我:“钱老师,您这几年讲国学,讲《三字经》、《弟子规》,您觉得推广《三字经》、《弟子规》的最大难处在哪里?”我一般的说法是希望有关部门大力推广,进入学校。其实这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按照一些名校的标准培养孩子,那么,这些孩子到社会上恐怕90%要吃亏。你把按照《弟子规》那样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放到社会上看看,很可能就吃亏!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出了大问题。谁能否认?我们要讲传统优秀文化的最根本的理由也正在于此。

我自己也在教书,跟学生有接触,我想告诉大家,对于中国的教育,我们要有一种极度的忧患意识。所以我想,我赞成对孩子真的要严格。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那就很可能成为大师级人物。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绝大多数人是不得不学,是为了某种目的去学。

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的。中国30年的发展创造了物质财富、社会发展的奇迹,是谁干出来的?

而现在,孩子进一步,社会让一步;孩子进一步,老师让一步;孩子进一步,家长让一步。这样的教育怎么行?更何况,现在的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冲突,根本就不能按照一般的教育学理论思考。

教育要跟社会“对着唱”

我父亲受过很好的教育,但他就看不得儿子教育孙子。有一次,我教训孩子,我父亲在旁边就有些不愉快。我儿子说:“爸爸,你为什么用这种口气跟我说话?”我说:“因为你错了。”他说:“错了也不能用这样的口气跟我说话。”我说:“《三字经》没读过?”他说:“你不就是想说 ‘养不教,父之过’吗?”我说:“是啊。”他说:“你前两天不还讲《弟子规》的吗?《弟子规》里说‘守孝悌,次谨信’,你都不让你老爸高兴,凭什么我让我老爸高兴?”这件事就说明,我们正面临着根本的冲突。作为家长,我倒是希望如果我儿子的老师看他不成器,揍他两下,罚站一会儿,这是应该的。教育部就应该定出这样的规则,对学生要有适当的惩戒。

我们现在都说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赞扬他,鼓励他有自信,这是对的,但是不能过度。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将来到社会,他面临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毁。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残酷的,要准备受到很多委屈。

如果校长惩戒确实犯了错的我的孩子,甚至揍他几下,我会感谢老师。我相信,大多数老师是有大爱的。我希望老师一手拿着胡萝卜,一手还得拿着大棒。再不要简单地这么说了,快乐教育、快乐学习、成功教育,都成功还了得?

我觉得,教育是最真实的事情,不应该去揣摩家长、孩子的心思,不停地对孩子让步。我觉得我现在非常羡慕我父母,他们敢骂孩子、揍孩子,但是我们依然爱他们。今天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哪怕是一个眼神。

我讲《弟子规》讲到“守孝悌”时,叫我的助手搜索一年以内的“不孝、杀父”的反面例子,然后打印出来,以备我选用作反面例子。不一会儿,助手告诉我:打印纸不够了。我们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恐怕未必应该全然简单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教育是应该跟社会“对着唱的”。是社会在教育“教育”,还是“教育”在教育社会?

应该是“教育”在教育社会。现在是社会在教育“教育”,这样教育的本体性就不存在了,教育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就不存在了。我们这个民族原来给教育赋予那么高的地位和价值,在今天都已经被打乱了。

我们这个社会最后一道防线是教育。我们不要轻易向社会让步,我们也不要轻易向我们的孩子让步,也不要轻易向家长让步。我们这个社会要赋予校长、老师更大的权利、更高的荣誉、更好的待遇,但是也应该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轻易词语造句 下一篇:我不再轻易放弃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