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工艺(精选四篇)
种植工艺 篇1
1 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1.1 叶子色彩配置
每个园林在建设的过程中,都会特别关注外表所呈现出来的美观度,尤其是各类花草树木,叶子的色彩配置将会直接影响到参观人的心态,对该区域的整体影响也比较大。叶子色彩的配置中,多数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2类。第一类,植物的叶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绿色,但是到秋季来临时,叶子就会变得枯黄和脱落,从而完成自身生长的交替。叶子色彩的配置,应具有区域化的特点,不同的种植区域,选择不同的叶子颜色,但在范围上要有效把控。第二类,植物的叶子呈现为不同的颜色特点,有些植物的叶子甚至会随着昼夜的更替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在自身的形状和美感上,也表现为较大的不同,从而能够在园林景观上呈现出较多的样式。
1.2 植物的形状配置
现在很多园林景观在建设过程中,都会充分考虑到植物的形状特点,由此更好地规划植物栽种范围、数量,从而间接地提高外在美感。笔者认为,在园林景观的植物形状配置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所有的植物都要根据自身的生长情况、未来的生长效果进行配置。例如,美人松就是非常有欣赏价值的一种树木,并且能够保证空气净化和园林内部的水源涵养。但是美人松比较适合单一的种植,不要在同一片的区域中种植太多,否则会对美感造成影响。可以在美人松的周围栽种小型的花草,不仅衬托了美感,同时还完成小型生态的循环。第二,植物的形状配置当中,还要考虑到日后的修剪工作。园林景观建设与纯粹的生态建设存在不同,不可能任由所有的植物随意生长,而是会阶段性地修剪,保持植物的枝繁叶茂。在配置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日后修剪,从而完成花草树木的有效规划。
2 园林景观的种植
目前,国内很多地方都在持续开展园林景观建设,但一味地在外部表现上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提升种植工艺,结合植物的生长情况、具体的功能等,完善种植方案,为园林景观的后续拓展提供较多的帮助。
2.1 选择种植季节
园林景观一般是在城市内部建设的,在环境方面并不占优势。为了保持园林景观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应合理选择种植的季节,针对不同的植物类型,选择匹配的季节来种植,从而加强后续的维护。首先,并非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在春季种植,部分植物在夏季、秋季种植后,可以更好的生长,在价值上也比较突出。其次,植物的种植季节要考虑到当季的天气变化情况。例如,部分植物虽然适合在夏季种植,但夏季除了阳光充足外,降雨也比较多,尤其是在南方城市,降雨量会在夏季迎来高峰。此时,应分析该地方的降雨量和光照等指标,观察该季节种植能否得到理想的效果,之后开展具体的种植工作,避免出现差错。
2.2 种植方法的选择
现阶段的技术发展较快,很多种植技术都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申请的专利也较多。但是,并非所有的种植技术都可以广泛的应用。例如,无土种植技术已经获得了业界的肯定,但由于成本较高,且在园林景观中应用时,很容易受到参观者的影响,外部的保护如果不足,则会遭到天气的破坏。建议在选择种植方法时,把经济成本、绿化效果等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在植物种植时还应考虑到“适地适树”的原则。植物种植应尽量使用乡土树种,方便以后的养护管理。近年来随着园林景观的发展,很多园林选择从国外引进不同的树种,虽然可以增加植物的多样性,但却为后面的养护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不仅这样,有的树种被引进到另一个地方,因改变了其生长环境导致生长缓慢。打造园林中漂亮的景观,还要考虑到植物的生态要求。不仅要满足植物的生长环境,还要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因地制宜,这样植物才能生长得更好更快。
3 总结
本文对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配置以及种植工艺展开讨论,目前很多园林都获得了较大进步,改善了空气质量和城市生态环境。日后,应深入研究植物配置方法和种植工艺,推动园林景观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迟建敏.浅谈城市园林绿地植物景观建设及绿化中的植物配置[J].吉林蔬菜,2014(11)
种植工艺 篇2
一、植前土壤改良等处理
(1)种植前应对该地区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化验分析,采取相应的消毒、施有机肥和客土等措施,响应招标文件土壤改良的有关要求,并确保土壤PH值位于适合大都数植物生长的5.8~6.8之间。
(2)种植地的土壤含有建筑废土及其他有害成分,以及强酸性土、强碱土、盐土、盐碱土、重粘土、沙土等,均应根据设计规定,采用客土或采取改良土壤的技术措施。
(3)绿地应按设计要求构筑地形。对草坪种植地、花卉种植地、播种地应施足基肥,翻耕25~30cm,搂平耙细,去除杂物,平整度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种植穴的挖掘
(1)种植穴挖掘前,应向有关单位了解地下管线和隐蔽物埋设情况。植穴定点放线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位置必须准确,标记明显,也应标明中心点位置及树种名称(或代号)、规格,行道树定点遇有障碍物影响株距时,应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进行适当调整。
(2)挖种植穴的大小,应根据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和土壤情况而定。穴必须垂直下挖,在规定深度内上口下底相等。
(3)在土层干燥地区应于种植前浸穴。挖穴、槽后,应施入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
三、苗木运输
(1)苗木运输量应根据种植量确定。苗木运到现场后应及时栽植。
(2)苗木在装卸车时应轻吊轻放,不得损伤苗木和造成散球。
(3)起吊带土球(台)小型苗木时应用绳网兜土球吊起,不得用绳索缚捆根颈起吊。
(4)土球苗木装车时,应按车辆行驶方向,将土球向前,树冠向后码放整齐。
(5)裸乔木长途运输时,应覆盖并保持根系湿润。装车时应顺序码放整齐;装车后应将树干捆牢,并应加垫层防止磨损树干。
(6)花灌木运输时可直立装车。
(7)棵根苗木必须当天种植。裸树苗木自起苗开始暴露时间不宜超过8h。当天不能种植的苗木应进行假植。
(8)带土球小型花灌木运至施工现场后,应紧密排码整齐,当日不能种植时,应喷水保持土球湿润。
(9)珍贵树种和非种植季节所需苗木,要根据业主要求在合适的季节起苗种植,或采用容器先假植后定植的方法,以确保成活率。
四、种植前的修剪
(1)种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宜将劈裂根、病虫根、过长根剪除,并对树冠进行修剪,保持地上地下平衡。
(2)乔木类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具有明显主干的高大落叶乔木应保持原有树形,适当疏枝,对保留的主侧枝应在健壮芽上短截,可剪去枝条1/5~1/3。无明显主干、枝条茂密的落叶乔木,对干径10cm以上树木,可疏枝保待原树形;对干径为5~10cm的苗木,可选留主干上的几个侧枝,保持原有树形进行短截。枝条茂密具圆头型树冠的常绿乔木可适量疏枝。枝叶集生树干顶部的苗木可不修剪。具轮生侧枝的常绿乔木用作行道树时,可剪除基部2~3层轮生侧枝。常绿针叶树,不宜修剪,只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生长衰弱枝、过密的 轮生枝和下垂枝。
五、灌木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
带土球或湿润地区带宿土裸根苗木及上年花芽分化的开花灌木不宜作修剪,当有枯枝、病虫枝时应予剪除。枝条茂密的大灌木,可适量疏枝。分枝明显、新枝着生花芽的小灌木,应顺其树势适当强剪,促生新枝,更新老枝。
六、苗木修剪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种植工艺 篇3
关键词:人工种植;金莲花;多糖;提取工艺;药用品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O657.32;R28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332-02
植物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衰老、抗肿瘤、抗凝血和降血糖等作用,可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和保健食品。植物多糖来源广泛,毒副作用低,安全性好,无致癌作用[1-2]。金莲花为毛茛科植物金莲花(TrolliuschinensisBunge)的干燥花及其花蕾,味苦、性寒、无毒,可治口疮喉肿、浮热牙宣、耳疼目痛[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莲花具有抗菌、抗病毒等活性,用于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烧、急性鼓膜炎、尿路感染等其他炎症。文献报道,金莲花中主要含有黄酮类、有机酸、糖类、蛋白质等[4]。目前,对金莲花的开发研究多限于野生金莲花蛋白质、黄酮类、有机酸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药理活性研究[5-9],而对人工种植金莲花多糖的提取分离报道不多。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野生金莲花已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近年来,各地广泛进行人工种植金莲花。试验通过测定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西北中药材有限公司人工种植的金莲花多糖含量,并与野生金莲花多糖含量进行比较,判断其药用价值,为人工种植金莲花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材与前期处理
人工种植金莲花采自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西北中藥材有限责任公司种植基地;山西五台山、河北承德、长白山、内蒙古赤峰的野生金莲花购买于宁夏明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由注册药剂师赵建军鉴定。将试材放入恒温箱中,60℃烘干至恒质量,取出自然阴干、粉碎,过80目筛,依次用石油醚、丙酮处理2次,除去脂类和色素,再用80%乙醇处理2次,除去单糖、低聚糖苷类等物质,干燥至恒定质量,备用。
1.2主要仪器与试剂
UV-24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生产;FW-177型中草药粉碎机,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XH-300A微波催化合成/萃取仪,北京祥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pHs-2C型精密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生产;RE-52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生产;L-S电子天平,精度0.1mg,梅特勒-托利多仪器公司生产。苯酚、98%H2SO4、NaOH、葡萄糖、无水乙醇、CHCl3、正丁醇等,均为国内产分析纯(AR);水为纯净水。
1.3试验方法
1.3.1标准曲线的建立取适量葡萄糖于烘箱内,105℃烘干至恒定质量[10];精确称取10mg葡萄糖,加纯水溶解并定容到100mL,配制成0.1mg/mL的标准溶液;分别移取标准液0、0.1、0.2、0.4、0.6、0.8、1.0、1.2、1.4、1.6mL于25mL具塞刻度试管中,以纯水补至2.0mL,顺序加入5%苯酚溶液1.0mL和浓硫酸5.0mL,振摇均匀,静置20min;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波长490nm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横坐标(D)、葡萄糖含量为纵坐标(C),获得标准曲线方程为C=0.0833D-0.00067(r=0.9993),葡萄糖标准品在0.01~0.16mg/mL之间,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1.3.2金莲花多糖的提取准确称取预处理的金莲花样品1.00g,加适量纯净水于50℃浸泡,按不同液料比、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和浸泡时间等条件进行微波提取,以4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将滤渣在同样条件下再浸提1次,合并2次所得滤液,减压浓缩;向浓缩液中加入1/4倍体积的氯仿-正丁醇(V∶V=4∶1),混合20min,35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重复5~6次,至中间无明显沉淀为止;将上清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至刻度,作为供试样品溶液。
1.3.3多糖含量的测定取样品液0.1mL,置于25mL容量瓶中,按照制作标准曲线溶液的方法配制样品溶液并定容至25mL,用UV-2450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490nm处吸光度,计算多糖提取量和多糖含量,计算公式为:多糖提取量(g/mL)=多糖质量浓度(mg/mL)×10-3×稀释倍数;多糖含量(%)=多糖提取量×100/金莲花样品质量。
1.3.4提取工艺研究分别考察液料比、微波辐射时间、微波功率和浸泡时间4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的影响;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提取过程中液料比(A)、微波功率(B)、微波辐射时间(C)和浸泡时间(D)进行优化工艺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单因素对金莲花多糖提取的影响
2.1.1料液比对多糖提取的影响称取预处理人工种植金莲花1.00g各5份,分别取料液比(g∶mL)为1∶10、1∶15、1∶20、1∶25、1∶30,固定微波功率400W、浸泡时间60min、微波辐射时间30min进行多糖提取。结果表明,多糖提取率开始随料液比的增大而增加,当料液比大于1∶20时,随着料液比的增大,多糖提取率反而逐渐减小;料液比为1∶10、1∶15、1∶20、1∶25、1∶30时,多糖提取率依次为1.21%、1.29%、1.41%、1.39%、1.36%。这是因为随液料比增大,溶剂与原料接触充分,二者的传质作用增强,多糖的提取率增大;当液料比大于1∶20时,随料液比增大,微波功率相同条件下,提取液温度呈下降趋势,致使多糖提取得率反而下降。因此,确定金莲花多糖提取适宜的液料比为1∶20。
nlc202309032136
2.1.2微波功率对多糖提取的影响称取预处理人工种植金莲花1.00g各5份,固定微波辐射时间30min、液料比1∶20、浸泡时间60min,超声功率分别为300、350、400、450、500W进行多糖提取。结果表明,随微波功率增大,多糖提取率增大,当功率超过400W时,多糖提取率增大趋于缓慢;功率分别为300、350、400、450、500W时,多糖提取率分别为1.19%、1.46%、1.78%、1.79%、1.81%。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微波功率增大,物系升温加快,固液传质速度加快,对细胞破坏作用增大,有利于多糖浸出,但功率过高,瞬间加热作用会使液体沸腾溢出。为节省能源,微波功率选取400W为宜。
2.1.3微波辐射时间对多糖提取的影响称取预处理人工种植金莲花1.00g各5份,固定微波辐射功率400W、液料比1∶20、浸泡时间60min,微波辐射时间分别为10、20、30、40、50min进行多糖提取。结果表明,多糖提取率初始随微波辐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微波辐射时间在30min时,提取率最高,当辐射时间大于30min时,多糖提取率反而下降;微波辐射时间分别为10、20、30、40、50min时,多糖提取率分别为1.39%、1.42%、1.53%、1.51%、1.48%。这可能是因为多糖热稳定性较差,随微波辐射时间延长,部分多糖变性,使多糖提取率降低。因此,确定适宜的微波辐射时间为30min。
2.1.4浸泡时间对多糖提取的影响称取预处理人工种植金莲花1.00g各5份,固定微波辐射功率400W、液料比1∶20、微波辐射时间30min,浸泡时间分别是20、40、60、80、100min进行多糖提取。结果表明,多糖提取率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当浸泡时间大于60min时,随浸泡时间的延长,提取率增大明显趋于缓慢;浸泡时间分别是20、40、60、80、100min时,多糖提取率分别为0.73%、1.08%、1.86%、1.87%、1.89%。为节约时间,确定适宜浸泡时间为60min。
2.2多因素正交试验对金莲花多糖提取的影响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3水平4因素L16(34)正交试验设计(表1),确定金莲花多糖提取最优提取工艺。结果由表2可见,影响金莲花多糖提取的主要因素是微波辐射时间,各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C>B>D>A,即微波辐射时间>微波辐射功率>浸泡时间>料液比;结合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最佳多糖提取工艺条件为A2B3C2D2,即料液比1g∶20mL、微波功率400W、微波时间30min、浸泡时间60min。
由表3可见,微波辐射下提取金莲花多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微波辐射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和浸泡时间对多糖的提取无显著影响。因此,提取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微波辐射时间,浸泡时间可适当缩短。
2.3验证试验
取适量粉碎后的金莲花,在正交试验所得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得到多糖提取率为2.53%(n=3)。
2.4不同产地金莲花与人工种植金莲花多糖含量比较
金莲花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新疆、四川、云南、东北、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山西、河北是传统的金莲花道地产地和栽培地[9]。从宁夏明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购买河北承德、山西五台山、内蒙古赤峰、长白山产的野生金莲花,在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下进行提取,得到多糖提取率分别为2.71%、2.62%、2.54%、2.48%(n=3),与宁夏隆德人工种植的金莲花多糖提取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3结论
利用直观法分析微波辐射下提取金莲花多糖,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微波辐射时间>微波辐射功率>浸泡时间>料液比,金莲花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微波辐射功率400W、微波辐射时间30min、浸泡时间60min。
与河北、山西、内蒙古、长白山产野生金莲花多糖含量比较,宁夏隆德西北中药材有限公司人工种植的金莲花多糖含量与野生差异不大,完全能满足药用。不过,影响金莲花多糖含量的因素比较多,除人工种植与野生栽培方式能引起多糖含量差异之外,可能还与产地气候、采摘时间、土壤养分等因素有关。
参考文献:
[1]LeeBC,BaeJT,PyoHB,etal.BiologicalactivitiesofthepolysaccharidesproducedfromsubmergedcultureoftheediblebasidiomyceteGrifolafrondosa[J].EnzymeandMicrobialTechnology,2003,32(5):574-581.
[2]DuXJ,ZhangJS,YangY,etal.Purification,chemicalmodificationandimmunostimulatingactivityofpolysaccharidesfromTremellaaurantialbafruitbodies[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B,2010,11(6):437-442.,
[3](清)赵学敏,闫冰.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56.
[4]刘召阳,罗都强.金莲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0,41(3):370-373.
[5]张丽娟,张贵君,李仁伟.金莲花蛋白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菌活性的初步测定[J].天津中医药,2007,24(1):63-65.
[6]朱登祥,安芳,王书华.牡荆苷对人食管癌EC-109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J].中草药,2012,43(9):1781-1784.
[7]AnF,YangGD,TianJM,etal.AntioxidanteffectsoftheorientinandvetixininTrolliuschinensisBungeinD-galactose-agedmice[J].NeuralRegenerationResearch,2012,7(33):2565-2575.
[8]梁永锋.金莲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含量比较[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1):5296-5298,5302.
[9]梁永锋.不同产地野生与人工种植金莲花黄酮含量的比较及提取工艺[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9):253-255.
[10]董鈺明,唐兴文,张树江,等.红毛五加多糖的含量测定条件和提取工艺优选[J].中南药学,2006,4(2):86-88.
种植工艺 篇4
纵观雷州半岛历史, 雷州蒲草及其蒲织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 但学术界对其的有关学术研究投入却极不对称, 缺乏应有的研究。 前人除了民国岭南大学邵尧华对其栽培技术写有一本小册子[2]外, 其余论述仅在有关贸易史料中零零星星地散布。 雷州半岛的蒲草种植与蒲织传统工艺, 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科技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其蒲织传统工艺的流程要点近乎失传, 有必要进行发掘、保护、传承。 本文在前人研究[3,7]基础上, 结合史料[1,8,11]及当地文化部门的相关材料[12], 通过田野调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 对雷州半岛蒲草种植与蒲织传统工艺进行考察, 复原其蒲草种植与蒲织传统工艺流程。
一、雷州半岛的蒲草种植
雷州半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湿润气候, 境内水田适宜种植蒲草。 蒲草是一种多年生水生植物, 种类繁多, 有三菱草、棍子草、大籽草等。
蒲草编织的凉席俗称“草席”, 所以俗称“席草”。生长旺盛优良的席草可长达数米, 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用这种长草编织的大床草席解决了以往拼接草席铺在弹簧床垫上容易在中间位置断裂的难题, 因此非常珍贵。 席草品质优良、坚硬结实、纤维含量多而密, 具有一定弹性。 席草需水喜阳, 生长周期较长, 一年一收。但席草的种植并不难, 一般是春种冬收。现将种植步骤和技巧归纳如下:
1.育苗
席草种植尚未规模化, 基本都是农户个体零散培种, 传统的育苗法是原田育苗 (又称 “原址留蔸育苗”) 。 一般选用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的滩涂地作为留种田, 且里面生长的席草品性纯正、生长健壮、根旺芽多、无病虫、无倒伏。 留种席草的收割要适时, 一般早于非留种田的。 一是提前八天左右排干田里的水, 待田里泥面硬皮, 再于晴天早晨割草, 且保留十五厘米左右高的草蔸。 若不是傍晚割草, 则需在草蔸上覆盖一层薄薄的稻草, 以防草蔸晒伤枯萎。 二是尽早注入浅水, 以不淹没草蔸为宜。 为保持田间湿润, 灌注时间最好为采割次日。 三是看苗施肥, 育苗期间至少追肥两次。 第一次在采割后第四天左右, 或用清水稀释的人畜粪尿浇淋草蔸, 或追施尿素或40%复合肥, 以促进草蔸根系快速发达, 早分蘖芽;第二次在移栽前半个月左右加施40%复合肥, 以便壮苗, 同时及时防除病虫草害。 幼苗长到五十厘米左右, 说明原田育苗已完成。 这种留老蔸再生苗繁殖的育苗方法, 多用于继续栽种的年轻草田。 育出的种苗也可移载别田。 这极易使席草的个体生育不良, 根茎老化, 种性退化, 生存力降低。
若席草的种性严重退化, 则要选用新田育苗 (又称“良蔸另址育苗”) , 以便席草提纯复壮。 这是当今大田第一次栽种种苗最为常用的培育方法。 基本步骤是选择水源条件好、两年内未种植席草的肥沃砂壤土或水田作为秧苗床, 大小约为需栽种大田的十分之一, 并提前翻耕。 接着将采割后部分优良的席草母桩, 分株寄植于这块专用秧田里。 在最终将新生草茎移栽之前, 要多次杀灭杂草, 适时播撒尿素, 长期浅水勤灌, 切勿断水晒白秧田, 以壮根促芽。 移栽大田前十天左右减少灌溉, 进一步促使根系快速健壮、抽芽, 增强抗逆性, 且易于起种。 与传统的“原田育苗”相比, “新田育苗”的席草秧苗健壮有力, 白根旺, 潜芽多, 病虫害轻, 移植到大田后成活返青快, 分蘖早, 有利增产。
总之, 不管哪种育苗方法, 采割后都要湿润灌溉, 均需防止草蔸被践踏, 都应搞好病虫害防治, 均需消除杂草, 都要追肥壮苗。
2.生长特性与整田
席草生长特性和水稻类似, 但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更为苛刻。 整田需结合其生长特性。
(1) 日照和水温
席草属于长日照作物, 需水喜阳。 在生长的前期和中期主要是分蘖期, 均需要较强的日照。 在生育后期, 若有连续阴雨, 阳光稀少, 草茎更能快速生长。 一般来说, 水温在十八和二十五摄氏度最有利于分蘖和草茎生长。 若水温过低, 分蘖和长茎都会缓慢甚至停止。 如果水温过高, 草茎也会停滞, 还会梢尖发红。
(2) 水分和土壤
席草的需水量很大, 几乎为水稻的两倍。 在其生长的整个周期, 田块的含水率都要保证在百分之五十左右, 保持土壤湿滑。 这样更有利于席草放根分蘖, 壮芽抽茎。 因此, 席草更适宜生长于土层深厚肥沃、排水好、蓄水强的田块。 土壤的PH值最好是介于六和七之间。
此外, 席草忌连作。 要提高席草的生产水平, 就得实行轮作, 一般连耕不超过三年, 最多五年。 如果在一个田块中连续多年单纯耕种席草, 不但会妨碍席草的根系生长, 也会加重病害, 以致大大减产和降低席草质量。 比如, 选择上年种植水稻的田块, 收割后适当深耕, 促进水稻秸秆还田, 成为有机质, 大增土壤肥力。
因此, 种植席草的大田应该排灌方便, 渗透性能好, 酸碱度适中, 土质肥沃, 有机质丰富且土层深厚, 最好选择上年非种植席草的粘质水田或沙壤山坑, 以免因连作造成减产。 在移栽席草之前, 先适量撒施新鲜石灰, 以减少病害。 再深耕并耙平田块, 尽力做到田面平整, 泥土细而不烂。 然后, 添加腐熟的猪粪等土杂肥, 或撒播其他化合肥作为基肥, 使草田肥力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以促席草增产。
3.插栽
席草栽种有着严格的农艺要求, 最好的栽种时节是春天 (农历二月) , 推迟则影响产量。
草苗的疏密程度事关成年草的质量。 如果任由密集草苗长大, 则成熟席草直径很小。 用这样细小的席草编织, 纹路比较紧密, 编织面更加光滑, 牢固耐用, 但是编织相同宽度的用草量会大增, 编织速度缓慢。如果成熟席草比较粗, 一般草苗时的密度过低。 用这样粗大的席草编织工艺品, 编织速度较快, 纹理较大, 编织面比较粗糙, 用草量较少。 这种情况仅发生在仍需继续栽种的年轻草田。 只需根据席草的生长状况做适当的调整, 同时兼顾施肥和防除病虫草害即可。 如果老蔸抽长的新草苗过密, 则不利于分蘖成长, 就得像水稻补苗 (俗称“做贴”) 一样, 空手或用木耙、铁钩将其中多余的席草拔掉。 如果席草苗过疏, 则要从另外的草田中移苗补缺。 这样能科学调节草苗生长所需的疏密度, 培育出更优良的席草。
此外, 手工插种看似简单, 但要想席草长得好、长得壮, 就要运用一些插秧技术, 其中席草秧苗插种深度的控制关系着草田生产的成败。 太深会减弱宿根分蘖能力, 导致生长缓慢。 太浅会造成分蘖过旺, 草茎细软易倒伏。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需新栽的大草田。 每次移栽前半天都要重新推泥, 好待浮泥沉实后载插, 让种苗更快放根长苗。
如果新栽大田的席草秧苗来自于原田育苗, 则先按十五厘米左右的深度片块截取种苗, 每块约20×12厘米。 接着将每块新苗草茎捆扎, 并运送到蓄有八九公分浅水的大田里, 并将其散落的抛在田里备栽。 栽插时要将种苗从苗块中分离出来, 同时剔除病苗残苗。每分一次称为一离, 每离含草苗五至六棵。栽插席草种苗与水稻插秧类似, 五指并拢, 四指朝上, 拇指朝下, 秧苗置于中间, 握住秧苗的根往上三至五厘米处, 将秧苗往下插入水中。 这要特别注意规格, 深度以四厘米左右为宜, 最佳株行距一般为25×15 厘米。 过稀会影响产量, 过密则茎细易倒。 若插得过浅或不牢, 草苗易受风吹歪或漂倒, 返青困难。 同时, 将每一离青葱似的幼苗拦腰折断, 并将尾部插入泥中。 这样既能避免幼苗被风吹倒, 又能使被折幼苗枯烂为肥。 然后, 以左右一点五米的宽度, 逐行倒退栽插, 直至插满整块草田。 有熟练插秧技巧的人插得很均匀, 横竖都在一条线上。 其中, 横行和竖行都俗称“一弓”。
如果新栽大田的席草秧苗来自于新田育苗, 则插栽手法类似需要移栽的原田育苗。 只是秧田里的幼苗拔取方法略有不同。 一般是提前将育苗田灌满水。 等田皮滑软泥烂时, 直接将席草种苗连根拔起, 抖去泥砂或洗净根部污泥, 剔除霉株和病苗。 接着, 将十株左右的干净幼苗捆成一撮 (俗称“一把”) 。 如果起苗前没来得及灌水润田, 则用锄头或铁铲插入种苗根下十至十五厘米处片块取苗。 等取苗结束后, 再一起移至需要栽种的大田。 当然, 在起苗时可以剪去种苗草尾, 以促进根系生长与分蘖。 但剪切的技术要求较高。 若留茎高度过低, 会使地上草茎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使席草茎数及单株草茎净重下降, 不利于增产。 故应预留二十三厘米左右的草茎。 这可以省去折茎入泥的工序, 但需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 并连续一周流水灌溉, 以降低水温便于根须快速生长, 种苗旺盛抽芽发育。
总之, 席草插种讲究时间适宜, 深浅合理, 疏密均匀。深浅以不倒为原则, 深不没茎。这样幼苗处于通风良好、土温较高、营养丰富的泥层中, 根系分蘖早、返青快。 种苗只有均匀分布, 单株秧苗的营养面积和受光率才能保持均匀一致, 大田的席草生长才能整齐一致。
4.灌溉
席草移栽后, 要及时浇水定根。 移栽后一周内要薄水保芽, 最好实行流水灌溉, 以降低水温便于根系重放, 萌芽生长。 当草蔸重抽嫩芽, 应适当灌五厘米左右的浅水护苗返青。 最好是保持薄水勤灌, 间隙露田, 以促分蘖。 接下来的两个月内仍要以浅水灌溉为主, 若遇春寒来临则灌十六厘米左右的深水护苗防冻。 在第三至第四个月之间, 最好间歇灌溉, 多露少灌, 保持泥土干湿交替。 比如, 在“清明”雨水前进行短暂晒田, 然后实行浅水灌溉、湿润为主。 五月下旬以后, 再适当加深田间水层。 尤其是立夏后宜灌十二厘米左右的深水, 促使有效草茎伸长和成熟, 抑制无效草茎的萌发。同时, 有利于草茎基部洁白柔软、泥沙少、色泽好, 无红锈。 用这样的席草编织的凉席或工艺品边缘美观, 经久耐用。 最后, 在收割前十天左右排干草田的水, 等待收割。
总之, 席草种植要浅水栽插, 薄水萌芽, 湿润促孽, 足水增长, 枯水采收, 最忌深水长灌。 因为深水长灌会导致草田土壤性质改变, 有机物分解成有机肥的同时, 也产生各类还原性有毒物质, 抑制席草根系呼吸, 从而妨碍根部对营养的吸收, 容易造成根部变黑、早衰甚至腐烂, 严重影响草茎的产量和质量。
5.追肥
席草生长期很长, 需肥量较多, 且各个生育期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 在施足基肥和完成大田移栽后, 应根据席草的长势长相和需肥规律确定追肥时间和剂量, 一般需多次追肥。
在栽后十天左右, 席草处于生长前期, 植苗较小, 需肥较少, 一般应少施。 此时应进行第一次施肥, 俗称“促早分蘖肥”, 一般施加尿素或清水稀释的人畜粪尿, 增加发根量, 以促萌芽分蘖。 在席草生产前中期, 即移栽后一个月内, 草苗根须快速加深, 需肥较多, 必须进行第二次追肥, 俗称“增蘖返青肥”, 又称“春肥”。最好在晴天时用稀释的人畜粪尿混合浓度适中的复合肥, 以水送肥, 效果良好。 在席草成长中期, 即在三月和四月之间草茎快速长大, 应多施勤施人畜粪尿或草木灰, 俗称“促蘖伸长肥”。 第四次追肥俗称“促稳保长肥”, 时间多为清明雨水前后。 种植户会根据田基科学追肥, 提高成草率。 若草田碱性较强, 则添加化合肥;若偏酸性, 则施白肥。 立夏后, 第五次追肥俗称“防衰保青肥”, 可施用适量尿素、氯化钾。 每次施肥前须放浅田水, 均匀撒施, 逐渐落干后再进行灌水。
总之, 席草大田施肥要适施“促早分蘖肥”, 重施“ 增蘖返青肥”, 增施 “ 促蘖伸长肥”, 巧施 “ 促稳保长肥”, 不忘后期“防衰保青肥”。 施肥目的是前期早发匀长, 安全过春寒;中期多分孽, 茂盛健壮;后期保持翠绿, 不腐烂早衰。 次数并非既定, 可看苗补施或略施。施用的肥料种类也并非一成不变, 根据大田的生长情况, 可酌情平衡肥种。 如果大田前茬秸秆还田率低, 有机肥不足, 基肥不够, 苗肥缺少, 则要把握好促分蘖、促长肥的施加时间, 科学平衡氮、磷、钾的施用量。 若农业土肥部门能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和不同生育期需肥规律, 研制席草专用肥, 就能进一步简化施肥程序, 促进席草经济的发展。
6.防害
本地大部分大田移栽的席草幼苗都来自“新田育苗”, 提高了育苗水平和移栽质量。 但席草生长期长, 群体茂密, 加之中后期高温高湿, 十分适宜病、虫、草害的发生和蔓延, 严重威胁席草的产量和质量。 而且部分种植地或肥力较差, 或除草不尽, 或排灌不便, 造成草害泛滥, 或虫害严重, 或病害不断。 杂草与席草争肥抢水夺光, 阻碍席草吸收养分。 因此, 必须加强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1) 病害
席草容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和茎枯病。
1) 纹枯病
在水温过高、氮肥过多的情况下, 席草易发生纹枯病, 发病时间多为三月底至四月初。 席草受纹枯病危害的部位一般变成灰白色, 脆而易折, 影响成草的质量。 一般在五月上旬至六月上旬, 每亩选用150 毫升5%井冈霉素喷施防治, 每隔十天左右防治一次, 连续防治两至三次。
2) 茎枯病
席草具有无限分蘖特性。 当草茎拔长充实后, 如果养分特别是氮肥不足时, 老草茎的养分就会转给新生草茎, 导致枯梢。 若受害席草的枯尖现象严重, 则其草茎品质自然下降。 对此, 应采取必要措施预防枯梢。第一, 控制四月中旬以前的分蘖量, 促进四月中旬至六月上旬的分蘖、多发和快长。 第二, 四月中旬至收割前十天左右, 依席草的长势和质量多次追施氮肥, 以促进草茎长度增加, 保持草茎绿色, 提高草茎品质。 第三, 若气温偏高, 则清晨灌三厘米左右浅水, 增加湿度, 减少水分蒸发量。 然后傍晚再给大田排水通气, 保持根系吸收能力, 以减轻枯梢。
(2) 虫害
席草容易受威胁的虫害主要是席草螟。 该虫将其针尖大小的幼虫注入席草根茎, 向上蛀食茎髓, 引起植株枯死。 可在五月中下旬至六月初, 分别选用30 毫升氯虫苯甲酰胺 (康宽) , 兑50 公斤清水喷雾防治。 施药次数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施药两次左右即可。
(3) 草害
席草从二月开始移栽, 到年底收割。 期间, 生长的杂草种类多、数量大、危害重。 一般在移栽返青后, 用手扶正席草幼苗植株、移苗补缺时, 兼顾清除杂草。 接着在三月底至四月初, 提倡化学除草, 一般不提倡人工拔草。 因为席草的尾部顶端如针, 容易刺伤俯身拔草人的眼睛。 防除草害的药剂、时间和剂量由杂草的种类和生长期决定。 常见的杂草主要有稗草、莎草等20 余种。 一般可以每亩用100 克38%丁苄或100 毫升50%丁草胺拌土, 灌水后撒施, 保持水层5 天以上。
二、雷州半岛的蒲织工艺
每一件蒲草编织品都是难得的艺术品, 手法或稚拙或成熟, 卖相或粗犷或细腻, 色彩或质朴或柔媚, 工序或简洁或繁复。 席草必须经过种植、采割、晾晒、储存、挑拣、舂草、煮染、按样图编织和定型等工序, 才能成为蒲草编织品。
1.采割
席草的成熟可通过“看”和“摸”来判断。 若肉眼看到大部分席草已停止生长, 草茎外表的颜色淡化, 由浓绿转为翠绿或青绿, 草茎表皮由无光泽转为柔滑光亮, 草尖顶端二十厘米左右开始枯萎, 草籽变为深褐色, 或部分草茎出现枯梢, 说明席草已经成熟。 凭多年的实践经验用手触摸草茎, 若地上草茎由柔软、光滑变为坚硬、粗糙, 说明即可开镰收割。 成熟席草的草茎充实, 富有弹性, 表面发亮, 草茎基部开始空心老化, 长短不一, 一般在一米一和三米之间, 三米以上的相当罕见。
席草在秋末冬初开始采割, 一般都集中在冬末。采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品质和经济效益, 故应注意保护资源, 不可过度采割。 这不但要把握好采割时间, 也要注意采割质量。 此外, 由于席草的草尾部尖锐呈针状, 俗称“草尖”, 采割时得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以免“草尖”伤到眼睛。
若过早收割席草, 则达标成草少, 晒成低。 若过晚采割, 晒成虽高, 但韧性较差。 最适宜的收割期为十二月。采割时要选用锋利的割草刀。若留种育苗, 则要预留一定高度的草蔸。否则, 齐泥割断草株。每割好一把席草, 应随即洗草。 否则, 草茎上的污泥和赃物干燥后较难清理。 具体方法是双手握紧草茎顶部四十厘米左右的地方, 先抖掉长度小于三十厘米以下的矮草 (俗称“草脚”) , 再随手洗去粘在草茎上的泥浆及各种渣屑。 抖草时, 手不能握得太高, 以免将部分中长草抖掉, 造成浪费。 但也不能握得太低, 否则不易抖掉“脚草”, 影响质量。 最后, 将洗净的鲜草整齐地扎成捆, 运出大田及时晒干备用或销售。
2.晒草
干燥是席草生产的重要环节, 决定席草色泽优劣、经济价值高低, 直接关系着席草的茎秆韧度、储藏时间和编织质量。 新鲜席草含水量大, 一般在65%左右。 若没经晒干就直接储藏, 则容易霉烂变质, 甚至发臭。 因此, 采割前必须注意天气预报, 掌握天气变化, 最好在大晴天当天割当天晒。 但本镇许多村民都不种植席草, 一切用草均在市面购买, 要做到“当天割当天晒”实属不易。 暴晒无须复杂工艺, 可以消毒除菌, 使席草逐渐干燥, 最终达到茎杆硬直, 折之易断, 色泽绿中泛白的标准。
除采割后就地暴晒外, 人们一般选择宽敞平坦、艳阳高照、 无车辆行人穿行的地方作为席草晒场, 比如水泥楼顶、草坪和沙滩。 因刚采割的席草水分含量高, 且表皮附有蜡质阻止水分蒸发。 为使席草色泽鲜艳, 第一天晒草时, 最好将草松捆后摊薄、摊匀平行暴晒。 每隔三小时左右翻动一次, 尤其是中午时分更要勤翻, 使草茎各部位干燥一致。 有经验的草农, 会将一些草木灰撒在草茎上, 利用灰的微碱性溶解席草表皮蜡质, 加速水分蒸发, 使席草保持本色应市。 为了节省暴晒时间和储存空间, 部分编织“单个席”的村民, 先将非常长的席草暴晒半天, 再将其移到道路上, 让来往车辆将其碾压至又扁又软。 有的人甚至直接将席草铺在马路上, 同时暴晒和碾压。 不过, 这样的席草质量和编织效果会大打折扣。
晒草要坚持晒得迟、收得早的原则, 不宜让席草在晒草场地露天过夜, 以防回潮, 傍晚必须将席草收起, 并趁燥在草尖三十厘米左右的地方捆扎。 然后将捆好的席草提起来, 尾朝上, 蔸头连续往地上夯, 使得席草之间能紧压。这样捆成的席草很紧, 特别牢固。每捆席草重约五斤, 晒干后余重一般为两斤左右。 第二天晒草开始, 可晒厚一点, 将席草基部向阳散开, 摊成扇形。 若太阳大, 晒草场地好, 一般晒足两天即可。 若席草干燥度不够, 应继续晒至草茎不再缩小, 节目突出, 草茎表面青中泛白。 不过, 大家一般都会坚持多晒一天, 这样更有利于长期储藏。 但是, 席草晒干后就不能继续长时间暴晒。 否则, 席草容易被晒成黄褐色, 严重影响质量和美观。
使用烘干机干燥席草, 不但干燥快、色泽好、均匀一致, 且不受天气影响, 质量稳定, 长期储藏不易变色, 并能节省劳力。 但由于经济水平较低和操作规模过小, 本镇至今仍是人工晒草。
3.储藏
席草晒干后, 一般都要进行储藏。 储藏期越长, 席草越发光洁、柔韧, 手感更光滑。 若用当年晒干的席草进行编织, 则草质较次, 韧性较差, 成品手感粗糙, 观感不好, 耐用性能较低。 若用储藏时间长的席草编织, 所得成品更紧实密集, 柔软光滑, 牢固耐磨, 不易变形。 村民一般都用储存期至少超过一年的席草进行编织。
通过三朝翻晒后, 重新将席草捆成小束, 再将小束干草绑为三十斤左右的大捆, 以便堆成大垛, 进行储藏。 最好选用防潮、干燥、密封的谷仓、房子或木质阁楼作为储藏地点。 若要长时间储藏, 一般先在地面铺一层薄膜, 或用木头在离墙三十厘米处简单搭建高约三十厘米的基架, 再垫上一层晒热的稻草或废席草, 以防席草受潮变质。 然后开始堆放成捆席草, 若一层席草茎基部向外, 草尾向里, 则下一层的茎基部向里, 草尾向外, 并依此交替规律层层上叠。 堆码完成后, 前后左右都要塞满稻草或废席草, 就连最上面的一层, 也要用废席草或稻草盖好。 不论捆草或铺草, 废席草都是最佳的选择。 因为稻草, 容易招引老鼠撕咬。席草入库后, 要密封门窗, 防止光照、风雨和潮湿空气对席草的损害。 在高温干燥天气, 偶尔打开门窗, 排除席草在贮藏过程中散发出来的潮气。 如果条件允许, 可安装抽风机, 定期排除潮湿空气。 不过, 为图方便, 村民几乎都是直接将大捆的干席草藏匿于室内干稻草垛中。 只有在需要编织前才将其翻出, 期间不曾有任何打理。
4.筛选
成熟席草本就参差不齐, 粗细不一。 加上简单稻草垛储藏, 草质更是良莠不齐。 所以在编织之前, 就必须根据实际需要, 分类筛选席草。
席草根据长短尺寸, 大致可分为长草、中草、短草和废草 (俗称“草脚”) 。 长草一般超过2 米, 常被用来编织大的“单个席”。 依雷州的婚嫁风俗, 白色 (原色) 的大“单个席”, 是男方结婚时的必备品。 长度在一米至两米之间的叫中草, 一般被用来编织小的“单个席”或“接席” (又称“凑席”) 。 短草的长度在于三十厘米和一米之间, 常被用来编制编幅较小的枕头席和工艺品。 长度在三十厘米以下的为废草, 或被直接扔掉, 或用来捆扎东西, 或填充防潮。
席草根据的品质色相, 可分为老草和嫩草 (俗称“尖草头”) 。 粗细适中的老草品相优良, 纤维含量多, 比较珍贵, 一般被用来编织自用凉席。 这样的凉席平整光滑, 坚硬结实, 美观耐用。 嫩草的基部叶鞘比较容易脱落, 草茎基部颜色偏白, 且容易受潮变黄。 一般老草的草茎基部都比中间部分粗, 而嫩草的却恰恰相反。 且嫩草韧性普遍较差, 质地较软, 不便单独编织。故嫩草一般用来混搭粗壮的席草编织, 或被剪掉草茎基部用来编织面积较小的工艺品。
席草按草茎的粗细程度, 分为粗草 (俗称 “草母”) 、中草和细草 (俗称“草仔”) 。 其中, 粗草编织成品比较粗糙, 品行较差, 多用来编织“帆牌”包装物品。 细草编织用草量大, 编织速度慢, 一般被用来编织面积较小的“枕头席”。
成熟的干席草根据颜色不同, 分为白草和草红。白草常被用来编织原色席或花席, 一般不需煮染, 除非用于编织自用花席。 草红一般呈褐色, 或部分草茎碎烂, 韧性很差, 常被煮染后编织花席, 销往市面。 或不经煮染, 直接编为“帆牌”。
5.煮染
如果要编织花席或彩色工艺品, 就必须先煮染席草。 要顺利煮染, 就必须做好去锈、闷润、椿平、除鞘、分草等前置工序。
(1) 去锈
席草若出自不同批次或不同大田, 其品相也不尽一致。 由于不同草田的灌溉方式不同, 水源不同, 有的全部草头无红锈, 有的是部分草头有红锈。 因此, 去锈不是必要工序, 且去锈的多为白草。 虽然, 席草根部的红锈可以随着椿平去叶鞘掉落绝大部分, 但仍然影响美观。 故最好的去锈方法是水洗, 一般在席草闷润前进行。 先将席草伞状靠墙撑开, 草头朝下, 或平放在倾斜的地面, 草头处于低势地面。 接着用水冲湿带红锈的草头部分。 然后, 用硬刷子不断洗刷红锈, 同时用清水冲走红锈。 然后扶正席草, 尽快滴干所挂水珠。
(2) 闷润
闷润是进行舂平的必经工序。 只有给干席草洒水, 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润, 才能将半湿的席草椿平。给干席草洒水是一个很讲究的活, 水量要恰到好处, 浸润时间也要很精确。 这没有任何的书面说明, 完全是靠经验口头传承。 水多了, 会延长下一个工序的处理时间。 水少了会直接导致蒲草掉瓤 (俗称“破麻”) 和不规则破损, 从而影响编织速度和成品美观。 人们常常将干席草分成小把, 大小以普通成年人的两个手掌能掐过为准。 再在蒲草尾部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处将其捆扎, 或伞形叉开斜靠墙根, 或平放地面伞状摊开。然后, 用嘴含水并均匀喷洒, 或用未曾启用的农药喷洒枪雾化喷洒。 期间, 至少要翻转席草一次, 必要时要往捆扎的地方加大水量。 喷洒完成后, 将湿润的席草成垛堆放在阴凉的地方, 或就地用塑料膜将草垛团团包住, 闷润三个小时左右。
(3) 椿平
椿平有利于去除叶鞘, 是煮染和编织的必要工序。 椿平是个实实在在的体力活, 人们一般用几十斤重的木槌 (俗称“草棰”) 将已经浸润的硬席草砸扁变软。 先是将事先绑好的席草平放再宽大的石板上, 同时要用一只脚踩在上面以固定蒲草。 接着提起大木槌, 再松手扶住木锤并让其自由落下砸压蒲草。 一提一砸为一个动作组合。 每完成一个组合, 就要往前或往后挪动上边的脚。 几个来回过后, 就要翻转蒲草, 以免因受力不均而损烂。 如果不会用力的话, 不但会砸烂许多蒲草, 手掌还会起泡, 甚至会砸到自己的脚。 期间, 不忘将席草提起来, 尾朝上, 蔸头连续往地上夯, 使得席草更加整齐。 夯草这个动作俗称“顿草”, 出现在席草的采割、处理和编织全程。 当然也有人运用圆柱体石块代替木槌, 在石板上来回牵拉翻滚碾压席草, 直至薄扁柔软。 不过, 现在很少运用这两种方法。如果大批量的席草需要椿平, 人们一般选择将席草铺在马路上, 任由车辆碾软, 期间要多次翻转、拾掇席草。 鉴于该法比较危险, 现在人们大多选择车辆稀少的村道, 聘请专门的拖拉机或小四轮货车来回碾压席草。
(4) 除鞘 (俗称“脱草裤”)
成熟席草的基部都有或长或短的叶鞘 (俗称“草裤”) 。 一部分叶鞘在晒干过程中掉落, 但仍有一部分粘在根部稳固如初。 因此, 主要的除鞘工作是在椿平之后。 当席草被椿平过程后, 叶鞘变得更加松动, 在夯草过程中自然脱落。 余下的部分叶鞘要靠人工去除。双手紧紧抓住草尾偏中的地方, 用力将席草的基部甩在墙角、大树等竖立的坚硬物上, 以去除一部分叶鞘。接着将席草平放地上, 左手按住草茎中部, 右手五指张开形似耙子, 快速往外扒除松动叶鞘。 此后, 若还有紧紧粘住的叶鞘, 就必须用食指和拇指紧紧握住单根草头, 往外滑动去除。
(5) 分草
整理已除鞘的席草, 清除其中的烂草。 接着将席草整齐分成小撮。 每撮能够编织半尺长的编织面。 然后, 将席草宽松收拢成束。 因为扁软的蒲草在煮染过程中会吸水膨胀, 这样捆扎便于上色。 若照平常一样紧紧捆住, 则被捆的地方无法上色。
(6) 煮染
先用大锅装满四分之三的水, 煮开, 再将两种染料按1:1 的比例放入水中。 一般都是将席草染成绿色和红色。 绿色是用一茶匙绿粉配一茶匙黄粉调制而成。 若黄粉放得多, 则最终颜色是绿中带黄, 甚至偏嫩黄。 若绿粉比重大, 则染出的是深绿色。 同样, 用一茶匙红粉配一茶匙刀锈调制红色。 若刀锈放多, 则染出的颜色类似玫瑰红。若红粉多, 则染出的为褐红色。其中的黄粉和刀锈相当增色剂。 等染料完全融化并均匀混合, 再用少量席草染色取样。 如果色泽不如意, 则反复添加染料, 直到满意为止, 最后才将席草批量浸入染剂中煮染。
在整个煮染过程中, 要借用一个木杈和一个木棍不断翻搅席草, 以便席草均匀上色。 必要时还得用手搓动席草捆扎地方, 使其充分浸染。 木杈整个部件特别简单, 主要包括杈齿、把两个部分。 木杈主要是将席草压入沸腾的开水中浸染, 而木棍主要是翻转席草让其均匀着色, 并提起席草。 提起席草时, 要在大锅上方停留片刻, 让多余的染剂流入锅内, 以免浪费。 然后, 将漂染好的席草放在地上, 凉透后即可进行暴晒干燥。
同一批席草煮染出来的颜色都是红色和绿色, 但同色席草的色泽深浅和亮度还是有所差别。 因为不同人染出来的蒲草颜色不尽一样, 就算同一人在不同时间或不同锅次染出来的也不大相同。 因此, 主染者多为经验最丰富的女性, 以尽量确保同一锅次的蒲草颜色一致。
6.编织
蒲草编织大部分都是徒手完成, 只有极少部分需要借助平钩针 (俗称“穿针”) 、剪刀, 小刀等工具。 立体的工艺品大多以“木块模型”为据, 或以“铁丝模子”为衬, 耗时依编织复杂度而异。 蒲草编织的主要方法是将蒲草分成纵横两个方向, 交织形成纹理。 为纵向的蒲草称为“经”, 横向的蒲草称为“纬”, 纵向的蒲草排列叫“布经”, 横向的蒲草编织叫“编纬”。 这里以蒲草编制无盖盒子为例, 介绍雷州半岛的蒲织传统技艺的实现流程。
(1) 布经 (俗称 “打柴草”)
1) 将蒲草分为方向相反的两部分并列平放在编织者的前面, 一部分蒲草的根部 (俗称“草头”) 朝向编织者, 另一半的根部则远离编织者。
2) 用脚压住放好的蒲草, 并在上面横放甲、 乙两根蒲草, 最好选用粗大的蒲草 (如草头) 。
3) 将蒲草的尾部 ( 俗称 “ 草尾”) 放在横放的蒲草甲、乙上面, 并分成两部分, 分别的蒲草相对应。
4) 编织者用脚压住靠近自己的那段蒲草, 在两根蒲草甲、乙间采用“挑一压一的方法”挑起甲、乙下面的经条 (蒲草) , 压下甲、乙上面的经条, 最后沿着手指织入蒲草丙, 整理完成“布经”。 (以“纬条”作为参照, “纬条”托起“经条”称为“挑”, “纬条”盖住“经条”叫做“压”) 。
5) 在整个起头工作结束后, “布经” 的三根蒲草甲、乙、丙要拆掉。
(2) 编纬
“编纬”就是在“布经”的基础上, 编织蒲草工艺品的方法, 编织的开始叫“起头”。 传统的“编纬”方法分为“平编”和“绞编”。
1) 平编
“平编”是蒲草编织的主要方法, 俗称 “织”, 具体手法又细分为“平步”和“杂步”。 蒲草工艺品绝大部分都采用平步法编织。 主要有“直格法”和“斜纹法”, 主要区分点在于连续织入“纬条”时“经条”的“挑”、“压”关系。
直格法特点是“挑”和“压”的蒲草数量相等, “织”的数量为一。 若“挑”、“压”和“织”的蒲草数量全等, 则称为方格法, 是“直格法”的特殊情况, 很少被采用。 比如“挑一压一直格法”, 在布经的基础上, 挑起一根“经条”压下一根“经条”的方式织入一根“纬条”, 再以第一根“纬条”相反的“压挑关系”编入第二根“纬条”。 第一个根“纬条”的“压挑关系”代表单数“纬条”的压挑方向, 其相反的“压挑关系”则代表双数“纬条”的压挑方向。 如此循环编织一定数量的“纬条”后, 将“纬条”紧密收拢, 就形成了均匀的方格编纬。
斜纹法是最常用的“平编”方法, 主要采用“挑二压二斜纹法”和“压二挑二斜纹法”, 两种方法经常被混合交替采用, 以下为斜纹法的编织步骤, 以4 为周期循环编织, 每个周期中固定顺序的“纬条挑压关系”固定, 编织一定宽度后, 将纬条排列紧密, 就可形成平整光洁的斜纹编面。
杂步法俗称“脚花”, 主要用来平衡“平步”, 同时划分区域、勾勒图案轮廓和编角 (俗称“屈角”或“弯角”) 。 一般根据形状决定“杂步”的编织方法。 常见的蒲草工艺品多为正方形、圆形和矩形。
2) 绞编
“ 绞编” 又称 “ 缠绕”, 俗称 “ 钩边”、 “ 缠边” 或 “ 闭棋”, 主要用于工艺品的“边”和“把”的部分, 一般编织结束, 为了防止蒲草脱落时采用, 采取“压一挑二”或“压二挑二”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和方向缠绕蒲草, 其中压的“一”或“二”可以用一硬物代替。 以硬物为“中芯”的最终效果是只见蒲草, 不见“中芯”。 其中“压一挑二”编出来的边叫“单倍棋”, “压二挑二”编出来的边叫“双倍棋”。 “双倍棋”的效果比较饱满美观, 经常被采用。 具体做法是先用“模具铁丝”将双层蒲草分开, 最外面的蒲草用来绞边, 此时不用压蒲草。 如果没有“模具铁丝”, 则要压一根或两根蒲草。
7.定型
蒲草工艺品编织的特点是经纬交织, 互相穿插掩映, 经纬同时操作, 往前编织, 可形成不同的交叉编织纹。 每个工艺品的编织都必须经过布、编、扣、抽、修、整等过程。 其中“抽”可以决定工艺品的形状, 整体线条的松紧适度、流畅决定着编织面的工整。 而“整”则是为工艺品做最后的修饰, 例如割掉多余的蒲草。 蒲草编织工艺品的精品必须是蒲草粗细均匀, 编织紧密均匀, 席面光滑而结实。
三、结语
民间草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3]。 而雷州半岛蒲草编织历史悠久、特色鲜明, 是当地人民千百年来创造、传承和享受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蕴涵着丰富的地方风土人情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意韵。 但我们在调研中却发现蒲织传统工艺技术的现状几乎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其发展令人担忧。 面对蒲草种植与蒲草传统工艺面临湮灭的状况, 应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呢?我们认为, 第一, 当地政府应该重视并加强雷州蒲织的宣传力度, 使广大市民认识到雷州蒲织的传统手工艺价值和民族文化价值, 并通过开发使生产者能够从中获利, 从而使他们愿意保存传统手工艺。 第二, 商业化, 即与旅游开发结合在一起, 使此传统手工艺品走进市场, 走向世界, 从而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 第三, 注重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促进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型, 通过发掘传统手工艺的现代性价值适当地转变其使用功能。 第四, 适应当代社会需求, 实现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与改良发展。
摘要:雷州半岛的蒲草种植与蒲织传统工艺, 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科技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其蒲织传统工艺的流程要点近乎失传, 有必要进行发掘、保护、传承。通过对雷州半岛蒲草种植与蒲织传统工艺的考察, 复原其蒲草种植与蒲织传统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