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翻转课堂,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无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着眼于学生的高效学习。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无机化学探究式教育特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无机化学探究式教育特色论文 篇1:
高等中医药院校“无机化学”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索
摘 要:无机化学是中医药类高校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以及生物技术制药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本文阐述了高等中医药院校无机化学精品课建设中立体化教材体系建立的意义和必要性,梳理分析了立体化教材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取得的进展。
关键词:无机化学;高等中医药院校;立体化教材
一、无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与立体化教材体
系建立的意义
无机化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开设范围涵盖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以及生物技术制药等专业。由于其授课对象是大学新生,因此在帮助新生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要求均不同于普通高校化学系学生,他们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接受和掌握大量的无机化学知识及实验技能,学生面临的压力是所学内容多、跨度大、时间短,很难抓住重点,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此外,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剧增,使得学校在教师、教室、教学资源等方面空前紧张,学生获得教师指导的机会大大减少。因此以纸版教材为核心的普通教材建设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无机化学知识,逐步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
无机化学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首批校级精品课程。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无机化学的教学质量,保证无机化学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在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和建立一套适合实际需要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无机化学立体化教材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无机化学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
立体化教材又叫一体化教材,是近年来提出的教材建设新理论。“九五”以来,我国高校教材建设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仅为高校教学提供一本平面纸版教材和CAI课件的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和适应当前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教育部领导对教育技术工作极为重视,并提出把教学改革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和教学带来了新气象和新格局。在诸多改革中,教材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为教材是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立体化教材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完善教材建设工作的一个新理念。将各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媒体和资源有机地整合,形成立体化教材,形成纸质(主教材、教学参考书等)、电子和网络出版物(电子教案、CAI课件、试题库、电子书、资料库等)、学科网站相互配套,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1]。
目前全国理工科院校的化学类课程的立体化教材都已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3]。但中医药类高校化学类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工作还很薄弱。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及其相关专业本科人才对无机化学知识素养及能力要求与理工类院校的要求不同,因此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也应有所区别。充分考虑到中医药院校无机化学课程学时少以及与药学、生物科学联系紧密的特点,在两项省级教改课题和多项校级教改课题的资助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无机化学教研室致力于无机化学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在重点建设纸版教材的过程中,以课程教学辅助网站的建设为补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构建了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无机化学立体化教材体系。
(一)纸版教材的建设
纸版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纸版教材是教学的核心,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具,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的主教材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贾桂芝教授担任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无机化学》。该教材的编写理念是突出中医药院校学科专业的特点,强调其应用性以及与中药学相关专业的关系,力求做到既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又给学生展现中药知识的背景,体现出中医药学科的特色,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5年的教学实践,教师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该教材在使用中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建议和意见,进行过多次修改,重新出版后已经进入“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的遴选行列。
为使学生在学时少、教学进度快的情况下仍可达到“知识面宽,信息量大”的教学要求,我们配合主教材专门编写了《无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为学生剖析知识点和典型问题,并结合课程的难点和重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习题来加深理解。
(二)网络辅助教材的建设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日益普及,各高校几乎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络,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可以随时向学生提供上网服务。此外在教学楼、图书馆以及学生宿舍内部都有网络接口,这些条件使无机化学课程网络教材建设成为可能。因此我们借助校园网络,运用数据库、媒体制作工具、网页制作工具建立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无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4],全面实施了网络辅助教学。网站主要设立了以下四个板块。
1.教学文件。包括授课教师简介、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介绍课程基本要求、考试方法、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学习重点内容、学习方法等,方便学生随时了解授课教师、教学要求和进程,促进学生提前制订学习计划,建立正确的方法和计划,有的放矢,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2.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主要介绍为学生指定的课程参考书,教师自行研制的电子课件,无机实验基本操作录像、同步习题练习、教学内容背景知识介绍等。在学校教改资金的资助下及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课程组制作了实用、内容丰富的电子课件。课件内容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上尽量采用动画、视听、图片等内容,学生可以随时下载电子课件,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前预习、课后复习,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条件。课堂教学内容背景知识介绍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充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资源板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由被动灌输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3.交流论坛和留言板(无机化学BBS):我们利用目前非常成熟的论坛架设技术[5],建立了师生交流论坛。交流论坛可以使师生交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既可以同步与学生在线答疑,也可以异步(留言答疑)为学生解惑。当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首先在论坛上寻找相关的答疑过程帖子,如果没有相关问题的解答,即可发布新的问题与教师交流互动,大大提高了答疑的效率,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与此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论坛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意见,教师可以通过交流论坛及时得到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我们在辅助教学网站的应用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交流论坛不仅是师生之间交流,同时也是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网站。一些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就得以解决,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营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4.学科前沿。该板块将本学科一些最前沿的知识介绍给学生,利于培养学生对前沿知识的敏感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关注技术进步和技术前沿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网络教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网络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中人数及地点的限制,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 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重点,促使了学生内因作用的发挥, 使他们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 符合人类认知的发展规律。我们的网络辅助教学实践表明,教学网站是一项十分受学生欢迎的第二课堂活动,是纸板教材的补充与延伸。既能使学生全面了解无机化学的教学,也能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学网站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资料丰富、方便快捷、无时空限制的互动窗口。
在建设无机化学精品课的过程中,课程组在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充分体会到,立体化教材体系可为师生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促进学生由被动接受向自主探究学习转变,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水平。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工作已成为教学改革和精品课建设深入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费显伟,曹忠链,费琳琪.教材建设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支
撑和推动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6,(8).
[2]杨芳珠,杨国华.物理化学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与改革
实践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8,(1).
[3]杨慧芳,任书霞.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探索——以《无
机化学》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2).
[4]赵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J].江苏
科技信息,2011,(3).
[5]郭玲香,胡明星.高分子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制作[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6,(5).
作者:闫静 贾桂芝 贾力维
无机化学探究式教育特色论文 篇2:
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等院校无机化学实验研究
摘 要 基于翻转课堂,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无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着眼于学生的高效学习。
关键词 翻转课堂;无机化学实验;自主学习;MOOC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in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YANG Yu-ling, YANG Yu
vate the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focus on students’ efficient learning.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auto-
nomous learning; MOOC
1 引言
无机化学实验课作为应用化学系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专业实验课,是后续物理化学实验课、分析化学实验课、有机化学实验课等课程的重要基础。此课程涵盖了化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化学元素的各个方面,知识点众多。所以,无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21世纪初开始兴起的一种将传统课上教师讲授与课下学生学习进行转换的新型教学模式。知识的传授通过任务清单,借助信息技术在课前完成,而知识的内化过程则是由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个别指导、小组合作、师生探究完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网络丰富的课程资源,灵活互动地学习交流。
2 在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引入MOOC等网络资源的必要性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被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广泛采用,大部分时间以教师作为主体,在实验课堂上讲解实验知识和进行操作演示。在这样的“填鸭式”教学中,学生机械地进行实验操作,缺乏思考,当然也记不牢实验的内容,结果导致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效果不理想。在无机化学实验考试中,很多学生出现对实验设备名称记忆不清、会遗忘操作过程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有效地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实践表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合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因此应该引进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情况,东北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学时数由原来的80学时调整到64学时,内容包括元素各论和化学基本原理两大部分。同时,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也为了更好地应对MOOC等在线课程的兴起对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将“无机化学资源共享课”和“无机化学虚拟实验室”等优质网络资源引入无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中。合理且有效地调动及利用课外时间,节约出学生课内学时,由此开展师生合作探究式和问题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
3 无机化学实验课翻转课堂教学中不确定因素的调控
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质量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而这一教学环节恰恰是在教师的关注之外。教师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呢?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些都是翻转课堂最为重要的问题,不仅要面对,还需要考虑如何解决。采用江苏省苏州市电教馆馆长金陵设计的“学习任务单”,根据实验课教学内容设计实验的学习指南、问题设计、学习资源、学习测试、学习反思等,有效地监控学习过程。
4 无机化学实验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基本特征
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探究者,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只是对学生的学習进行设计和指导。
2)课堂时间的分配。减少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对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给予充分的保证,在保证基本知识展示量的基础上,增强课堂中师生的交互性。
3)学生角色的转变。借助于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知识延伸,可以自我控制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容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流程设计 在上课前,教师将教学视频放在QQ空间或者公邮里,供学生自行下载观看。教学视频基于教学目标和学情,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创设学习环境和情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和时间进行学习,懂了的快速跳过,没懂的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和做笔记。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可用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作业的展示。因此,翻转课堂有利于师生深层次互动,教师有机会对学生进行分别指导,开展因材施教。具体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案例分析 以“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实验为例,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无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情况。
1)课前。在课前一周,学生先要进行自主的学习过程,可以通过下载教师发布的学习素材作为参考资料展开。先由课件掌握“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实验的基本原理,再借助视频了解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步骤。会设置一些测试题分布在整个观看过程中,学生通过相关测试,才能进行下面的学习;未通过者,需要重新学习相关知识。最后,在课前学生需要完成有关思考题,如:本实验采用的是排水法测定氢气的体积,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如果操作不当,装置出现漏气现象,需要怎样处理?类似的预见性题目的思考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久而久之,就养成独立思考、设计实验的能力。在课前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养成记录问题的好习惯,先尽可能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如果仍有未解决的问题,可以拿到课堂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适当要求学生准备相关问题,以供讨论。
2)课堂。课堂主要包括三步,即课前预习、课中操作和课后总结,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开展。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讨论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实验素材学习中发现的未解决的问题;要在学生讨论后进行总结,对于不规范、不全面的回答给予纠正和补充。对于实验操作步骤中的注意事项,教师必须反复强调,因为学生预习观看和真正的操作过程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这个实验中,保持内外大气压一致是学生普遍容易忽略的环节,教师应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察自己的示范练习,通过示范练习加深学生的印象,并通过关于错误操作的讲解,帮助学生成功地完成实验。
在实验进行阶段,学生根据操作规程进行,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和变化并进行规范记录。实验报告的书写能力也是学生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当然,实验进行阶段的效率的提高也有赖于良好的预习。只有通过有效预习,大脑对实验内容有了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全神贯注于实验操作和现象的观察。实验进行阶段,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对于一致性错误进行总结记录。教师可以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能自己思考出实验中的错误,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如为准确读取氢气的体积,实验中收集的氢气要恢复到室温,而很多学生此时急于记下实验数据,忘记温度的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不同温度,体积的读数是不同的呢?由此提醒学生对实验温度进行控制。
在实验结束后,实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根据记录的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总结,点评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操作表现等。
3)课后。教师和学生课后可以通过QQ群及时讨论有关实验的问题。学生在书写实验报告时需要对实验中的问题或错误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给定实验成绩时要充分考虑课前预习、课上操作和课后实验报告总结的情况,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核心特点 问题驱动的研究性学习是无机化学实验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特点。基于“共同主题—选择性专题—系列化问题”的课程平台,支持“教”“学”交互。这种学习共同体,研究性学习大致分为六个阶段。
1)主题凝聚阶段:教师提出学习主题。
2)任务选择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问题。
3)合作研究阶段:学生根据问题,明确学习目标,通过QQ群及时讨论有关的问题。
4)碰撞交流阶段:学生形成见解和强化理解,借助已有知识,能够说清楚认识。
5)小组展示阶段:学生组内形成共识,分工协作展示。
6)内化运用阶段: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用于解决问题。
5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具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水平得到全方面提升。
运用翻转课堂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翻转课堂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过程有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如N族元素性质实验,学生自学内容包括氧化物的结构以及哪些氧化物具有离域Π键。学生可以通过教材和资料查到氮的六种氧化物的结构,再分析离域Π键的情况,此时会遇到问题:NO2有两种结构,哪一种趋于合理?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查找资料。有人会提出NO2的键角问题,不是预想的120°,而是134°,原因是什么?学生采用讨论、分组交流等形式解决问题,由此增强合作学习能力。
运用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当今时代的大学生要面对激烈的竞争,语言表达能力对未来工作至关重要。大学生不仅要有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还需要具有表达问题的能力。课上的讨论过程和小组发言都是翻转课堂的重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都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概括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建立信心。无论是课堂交流还是在线问答,多种形式的交流都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显著增强教学效果,改进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 翻转课堂最大的特色就是课上师生的交流、互动。通过语言的碰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能力,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频繁的互动交流也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但是总有基础薄弱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教师尤其要关心这些学生,多做心理辅导。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大胆发言,因此,教师应积极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看作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种需要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尤其强烈。”教师在课堂上要循循善诱,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碰撞,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6 结语
本文尝试把翻转课堂引入无机化学实验中来,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并结合实践应用,有效提高了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还有一些环节需要完善,在探索的路上需要创新的勇气、坚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金陵.用“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3):20.
[2]赵妍.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基础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中国轻工教育,2015(5):81-85.
项目来源:2018年东北农业大学“大北农学者计划”教育学人基金项目暨校级教育教学研究入库项目“基于混合学习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翻转课堂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编号:JYXRRK2018020)。
作者:杨玉玲、杨昱,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无机化学教育(150030)。
作者:杨玉玲 杨昱
无机化学探究式教育特色论文 篇3:
化工专业无机化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无机化学是化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结合专业性质和学生特点,列举了近年来笔者对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措施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认知及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工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无机化学是化工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 1]。我们的授课对象是刚刚进入大学的朝气蓬勃的大学新生。本课程立足于学生有着深刻印象的中学化学知识基础,教学时间涵盖两学期[ 2] ,64学时涉及广泛的内容,既有基础理论部分,又有涵盖重要化合物组成,结构,代表性规律的元素部分[ 3] 。因此,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大学生对专业的看法及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还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我们结合学生的情况和化工专业的特点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进,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要阐述。
一、精选基本教学内容
如上所述,无机化学的内容包含基本原理和元素化学两部分。本课程是新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和已有的基础知识,避免内容庞杂。所以,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归纳和充实,对于中学化学里讲述过的知识,例如化学平衡的特征、溶液的酸碱性的表征、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化学原理的定性部分只做大概回顾,在本课程里着重讨论他们的定量计算;而对于配合物的分步解离平衡、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等内容在后续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课程中会详述,在无机化学中则以定性讲述为主。我们将教学基本内容概括为以溶液(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为基础,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为主线,平衡(酸碱平衡、化学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为重点,分区(s区,p区,d区,ds区)讲述,重点分明,条理清楚。特别是元素无机化学部分,具有“内容丰富、体系繁杂、历史悠久”的特点[ 4] ,讲好和学好元素化学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创新的能力至关重要。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也在反复研究教材、查阅资料、精选内容,这样才能做到高屋建瓴,视野开阔。如果讲课过程中始终局限于课本,只会把课上得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授课内容中要注意引进补充内容,增加例题,使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主又高于课本,体现教师的水平和特色。同时,某些知识点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进行调整。例如,在讲述碳族元素的时候可以给化工专业的学生增加煤化工的基本知识为他们的后续课程做铺垫,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己总结。
二、有针对性地强化教学重难点 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多,学时少,不可能使学生牢记所有物质的性质和代表性反应。因此,教学中我们尽量突出重点即基本原理的阐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即使到高年级,学生遗忘了本课程的具体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也能受用终身。教学的难点包括抽象难懂的内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
例如,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是历届学生公认的难点。我们在教学中从回顾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开始引进薛定谔方程,结合传统的轨道含义和学生在高中了解的电子云引进量子力学中电子的运动状态。对相关的4个量子数的取值和应用增加大量示例,并形象地和学生所在寝室结合分析,层层深入,使学生建立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正确概念。而配位化合物的计算这样容易出错的地方,我们会预先给出错误的实例,加深学生印象,有助于内容的强化记忆。实践证明:有针对性地攻破难点、突出重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因材施教,适当引申,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不可否认,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也注重了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特点。对优生、学困生、中等生做到心中有数,充分考虑到他们在接受知识和技能时方式和速度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同时,在元素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采取适当变革的态度在教学内容上创新,适当地加入现代化学的重大发现或教师的科研项目,开阔学生的眼界,启迪思维,避免死记硬背。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对自然界存在的元素及主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反应规律有了一个总体了解,也了解了一些在当今环境、能源、生命、材料等领域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材料。
例如,在讲配合物的应用时从人体血红蛋白结构入手,衍生出与配合物密切相关的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人造血液、人体微量元素、抗癌药物及机理;在碳族元素中加入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及钻石的相关知识;在硼族元素中加入各种宝石的图片及铊元素的中毒示例等。从学生渴望求知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很接受这些新的“窗口”,通过这些知识与公式原理的相互渗透,使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面目一新,并为学生在今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作中的“临窗远眺”乃至“破窗而出”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四、实现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巧妙结合 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大大增加了有效时间内传授知识的信息量,而且重点突出,准确生动。例如,在原子结构这一章中,波函数的概念比较晦涩。如果单单依靠教材上的平面图片,学生很难领会。而引进三维动画并配以文字说明,就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有助于理解。同样,分子结构中原本较为复杂的原子成键和杂化过程,体现在课件上辅以各种分子结构的立体图形和网络上下载的文献图片,学生也能迅速地领会和应用了。
在元素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发挥了更强大的作用:各种递变规律,代表性物质的颜色,特征反应都可以涵盖在多媒体讲义上,直观而形象。当然,多媒体课件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建立在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之上的。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如此多的优点,学生特别是作为刚接触多媒体教学的新生往往会对授课教师提一些意见,如讲授速度过快,学生没有思考时间,缺乏吸引力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板书教学必须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与多媒体课件和教师条理清楚的讲述融为一体。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采取“课件讲主体,板书讲细节”的方法,对于定量计算部分在黑板上仔细阐述,使学生充分理解,少走弯路。课堂讲课环节中,我们还注意采用专题讨论[ 5] ,课堂提问,小讲座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了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五、适当引入双语教学
掌握好英语是每个大学生的必要的任务,而专业英语对于学生来说同样重要[ 6] ,进入高年级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时完成课程设计或毕业论文乃至日后的深造无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英语。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对一些专业英语很感兴趣,因此,适当引入专业英语和相关资源在我们教学实践中也有所尝试。
例如,在配位化合物的命名中,会用到表示数量的前缀,如mono——表示“单,一”,di——表示“二,双”,tri——表示“三”,tetra——表示“四”,penta——表示“五”等。熟悉这些前缀对后续有机课程的学习大有帮助。而在元素部分,不同价态离子的表示也屡见不鲜。例如氯离子(Cl-)的命名为chloride,而次氯酸根(ClO-)的命名为hypochlorite,亚氯酸根(ClO-2)的命名为chlorite,氯酸根(ClO-3)的命名为chlorate,最高价态的高氯酸根(ClO-4)的命名为perchlorate,其他离子的命名也与氯元素的规律很相似。
对于常见的元素性质,例如熔沸点,溶解度,标准电极电势,电离能等我们也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英文然后加以引导并给出正确答案。同时,网络上广泛的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我们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例如网站http://chemed.chem.purdue.edu/genchem/topicreview上提供了化学专题的简要回顾,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大有帮助,而在网站http://www.webelements.com上则可以得到周期表中元素及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对元素化学的学习很有帮助。
以上是我们近年来从事无机化学教学工作的有益探索,为衡量化工专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学习效果,上学期的考题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和基本理论解释的准确程度、掌握的熟练程度及应用的灵活程度,而下学期的考题则以测试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考试结果表明:85%的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较好,所有学生都能较好地应用无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60%以上的学生在优良层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对学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学生对专业均较为喜爱,且在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等课程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理解、归纳能力,具有较高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实验素质。
参考文献:
[ 1] 李静萍,许 力.工科无机化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 J].甘肃高师学报,2003(5):71—73.
[ 2] 陈建芳,唐正平,苏娇莲.无机化学内容重组及分布教学浅议 [ J].大学化学,2005(2):13—15.
[ 3] 余国琮,李士雨,张凤宝.化工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 J].化工高等教育,2006(1):8—11.
[ 4] 李 夏.元素无机化学探究式课程建设的构思 [ 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12):111—112.
[ 5] 陈若愚,朱建飞,王国平.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 [ J].化工高等教育,2007(6):32—34.
[ 6] 王慧龙,牟文生,孟长功.工科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J].化工高等教育,2007(2):42—44.
作者简介:陈 阳(1976—),湖北武汉人,讲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无机化学教学及清洁能源
作者:陈阳 邱江华
相关文章:
大学生责任德育意识调查论文02-15
化学教学理论下创新教育论文02-15
管理者责任意识培训大纲02-15
校园的卫生,我们的责任 国旗下讲话02-15
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管理论文02-15
做人要有责任意识国旗下发言稿02-15
创新意识下现代企业管理论文02-15
校园管理下网络文化论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