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的那些日子

关键词: 日子 共勉 新学期 孩子

考证的那些日子(精选五篇)

考证的那些日子 篇1

一、201年月日晴

新学期开学了, 送走了六 (3) 班的孩子们, 回想和他们一起阅读的日子, 有收获, 也有快乐。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 却有些许淡淡的失落——好想和孩子们一起“漂书”。面对新的面孔 (四年级一班) ,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习惯培养起来。

“心动不如行动”。今天是上课第一天, 干脆把窦桂梅老师的图画书课件《我的爸爸叫焦尼》找出来, 结合一页一页的图文静静地讲述, 孩子们静静地听。也许是画面和文字深深地烙进了他们的心田, 教室里悄无声息……

【“漂书”伊始, 孩子们没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我用“领读”去感化他们, 让他们每天都能感受书香的气息, 接受书香的浸润。目的是想营造一种“悦”读的氛围。】

二、201年月2日晴

开学近四周, 说实在的, 每天想方设法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好累。大概计算了下, 四周来, 一共给孩子们讲了关于朱熹、鲁迅、莎士比亚、泰戈尔读书的故事, 读了18篇“小小说”, 背了20句读书名言。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也给孩子们读到160页了。呵呵, 有成绩吧!

今天第二节课后, 谢秋月——一位挺爱学习的孩子来向我借《城南旧事》, 她说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了, 非常想读。问能不能先借给她。看来我的努力没白费, 有人来向我借书读了。我一阵窃喜——这就是我想要的。我说这本书反正我在读, 别着急。我把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拿出来, 向她推荐了看这本书的理由, 最后叮嘱:“咱们得讲诚信, 十天内还给老师哟!”这孩子, 拿到书, 看把她高兴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用“领读”开启了学生的需要阅读之门……开始的时候主动找我借书的人并不多, 慢慢地, 通过老师的“诱惑”“神秘” (闭口不谈借书二字, 让学生需要后自己来找我) “故弄玄虚” (来向我借的时候和孩子讲条件, 不答应不借, 以此来激发孩子的读书欲望。) 及少数几个爱读书同学的影响, 需要读书的孩子一发不可收拾, 一拨接着一拨产生了看课外书的欲望。我准备的书开始在部分孩子中“漂”起来。】

三、201年10月25日阴

今天是周五, 课程辅助活动结束后, 又有两个孩子来向我借曹文轩的《草房子》。看来昨天对作家曹文轩的介绍起了作用。还好, 早有准备。“老师借你们书可是有条件的哦, 读完后一定要把你读的书推介出去, 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 一句感言也好, 一段推荐词也好。一句话, 要让第二个同学来借老师的书。答应就借, 不答应就不借”, 没想到这两个孩子答应特别爽快。“那好, 来, 吴思懿看《草房子》, 王瑜香看《山羊不吃天堂草》。都是曹文轩写的, 你们俩交换着读, 看后还给我, 再把这本书推销出去。”

【拿到我的书的孩子是幸运儿, 一个接一个传递下去。我们把它称作“放漂”。我推荐的书也是幸运儿, 她一步不停地开启了自己的环球旅行。】

四、201年11月日阴

没想到我精挑细选的三十二本书, 一个月不到全部借完一个轮回。班上67个孩子已有45个找我借过书了。“孩子们借去的书到底读得如何?喜不喜欢?我心里实在没底气。要不开一个读书汇报活动?”我寻思着。

五、201年11月12日阴

孩子们准备了一周的“荐书”活动如期举行。经过各小组筛选出来的10名同学依次上台介绍了自己看过的觉得最值得看的书目、作者、主要内容、推荐理由。谢秋月、吴思懿同学还介绍了自己读《城南旧事》、《草房子》的经历和方法, 脸上洋溢着读书的快乐, 让人羡慕不已。最后, 我也向孩子们推荐了一本极好看的动物小说——沈石溪的《狼王梦》。

【“荐书”活动也是孩子们的一次集体“漂书”。其实在早前我就设计了读书卡片, 来向我借书的人读完一本书后把书连同卡片一起“漂”给下一位喜欢的读者。卡片包括“书名、主人、读者签名、阅读时间、推荐理由”, 目的是想让书在孩子间“活”起来。再通过这样的“漂书”平台, 能激起孩子们读书的欲望, 让“心”动起来。】

六、201年12月日小雨

我不断地为孩子们推荐好看的书, 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推荐会。近段时间, 我发现孩子们的书包里曹文轩的书多了起来, 像《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叶圣陶、沈石溪、杨红缨的书也在班上大量涌现, 甚至有人还看起了司汤达的《红与黑》、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等。孩子们读完这本还想读那本, 一发不可收拾。偷着空主动读书的人越来越多, 越读越爱读, 越读越想读, 就连平时最坐不住的“小顽童”郎弘也能安静地捧读《再被狐狸骗一次》。

【当大部分孩子有读书欲望后, 老师一定要适时地“保漂”。要循循善诱, 引导他们“好读书”, “读好书”。】

七、201年1月日阴

前些天, 班上有几个孩子来问我借好书看。我不解, 同学书包里都有那么多书, 怎么不去找来读?你猜他们怎么说?“我们都不知道谁有什么书, 也不知道什么书好看啊!”我说:“这个好办, 让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书名、作者、推荐理由统计起来交给组长, 再由组长统计后交给班长, 让大家相互借着读。‘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嘛!”。班长吴思懿把统计的书目交给我时, 让我吃惊不小——居然有325本课外读物。心里那个甜啦, 难于言表。于是, 花半天功夫设计图书目录表格, 聘请管理员、联络员、登记员, 宣读管理办法……一天时间全搞定。在不经意间组建了“班级虚拟图书室”。

【“班级虚拟图书室”是为了让书漂得更远, 更有效, 更实在。】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让分享成为一种常态!让学生们徜徉书海, 让孩子们分享智慧。希望这样的一段漂书经历, 会让孩子们懂得“一日无书, 百事荒芜”的真正含义, 会让孩子们体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真正内涵。希望, 孩子们能与书一辈子快乐地“漂”下去!

摘要:通过“漂书”, 把每个孩子都领进书的海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让分享成为一种常态!让孩子们徜徉书海, 分享智慧。

那些日子之后的日子诗歌 篇2

烈日抽打大地

蚂蚁装疯,卖了一些股票

信仰破碎。多余的玻璃折射血色的光

离开脸蛋,接受眼泪与韭菜

整个夏天粗暴,分不出男女

分明是岁月惊悚。狼在微笑

音乐的爱翻出黑白照片

姥姥十八。潮湿的裤裆守望纯粹的爱

莲花耗尽美丽。谁听到深夜的马长啸

自由公平来得幼稚。礁石的胡须

鞭挞黎明。池塘的.胸膛挂上旗帜

那一场胜利是打鼾的沙漠

出发最终在门牙掉落时搁浅

红得发紫的影子,忘记了身份

包纸的火,变成了一块冰

推开偷情的心智,赎回一些良性

哭泣的笑容推陈出新

唯有船的额头撞向侥幸

含羞草盛开娇艳的羞涩

压抑多年的春梦,贴着大地

俘虏大嗓门的路况崎岖

前程不可收拾的亢奋,明亮未来

翘起孤独的坚强,一针见血

开启无垠新鲜的一鼓作气

考证的那些日子 篇3

一、家访加强了家校结合理念的落实

我每次家访都揣着明确的目的到每一个家庭中, 像我第一次接触的学生, 我的家访目的是:1.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对学生到校的时间有个大致的了解, 以至于开学后对学生回家时间有个粗略的估计;了解父母的情况和家庭的生活状况等。2.了解家庭的教育情况。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后对学生的学习就有了针对性。3.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包括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 等开学后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做学生的工作。通过家访让家长明白了,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庭、学校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家校结合的理念成为教育孩子的原则。

二、增强了家长对班主任的信任

通过和家长半个小时左右的交流, 能让家长认为班主任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是很重要的, 只有这样, 家长才会放心把孩子交给教师, 所以用真心对学生的关心来感染家长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不可能装出来, 教师要真心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 当走进孩子家庭的那一刻, 家长就会感觉到我们是一位负责任的教师。当家访结束的时候, 我们就由陌生人成为了在一条“战线”上奋斗的朋友了, 这就能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赢得很大的主动权, 在今后的工作中家长就会对班主任工作表示理解, 家校结合就会非常顺利。有位男生的家长对我说:“曲老师您就把xx当成您自己的孩子, 该管的管, 该说的说, 我们全力支持您的工作, 我们信任您!”还有位学生家长由于孩子管理问题在学校和我交流时哭得泪流满面, 这不是对班主任的信任和依赖吗?一次家访我刚踏入家门, 家长第一句就说:“老师您好, 孩子上学这么多年您是第一位来家访的老师!”这说明家访是多么的有必要, 家校结合是非常好的教学策略。有的家长对鼓励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动力:“曲老师您是孩子上学以来, 甚至我上学以来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你每次开家长会我听得都非常认真, 就怕拉下一句话。”这给我的工作既是一个肯定, 也是推动我今后工作的动力。

三、学生会感觉到自己很重要

当你家访的时候, 家长、孩子和教师在一起触膝相谈, 这个时候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我在班里很重要的感觉, 这对今后的学习和班级生活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班里有这样一个问题学生, 他的母亲非常忙, 我电话约了四周才得以成行, 家访结束后效果还不错, 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说明家访对问题学生的管理更是有必要的。通过多次家访和家长的交流, 通过和学生心交心的交流, 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就会慢慢改正。家访时一定要注意, 要让学生在身边, 不要让他感觉教师来到家里是告状的。

四、要在家访上多下功夫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做好家访工作我认为要做到一下几点:1.当接任一个新班时, 一定要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家访, 制定可行的家访目标。一定要到学生的家里, 千万不要认为可以电话联系、网络联系家访, 因为电联和面对面的效果是有很大区别的。2.对问题学生要经常家访, 问题学生的管理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难解课题, 一两次说教是不起作用的, 多次家访就会发现家校结合的力量能够让问题学生的心里感到温暖以至于他会自觉地悔悟问题得以改变。3.每个学期都要家访一次学生, 这样学生的成长轨迹才会更清晰。4.对优秀生要家访, 和家长探讨让学生更优秀的办法, 让优秀的孩子更加优秀, 这是培优工作的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总之, 家访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一个良好的办法, 认真做下去就会从中体会到做班主任工作的快乐和做教育的幸福!

摘要:本学期我接任了初二一个年级的班主任工作, 起初觉得班主任工作无从下手, 思考良久觉得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第一要务。结合我之前的工作经验, 了解北京、了解学生、了解北京学生的家庭教育就成了我的第一项工作。暑假开学前我提前十几天就来到学校, 决定对我班的所有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家访。

关键词:班级管理,家访,落实

参考文献

[1]王菲.浅谈班主任如何把握家访艺术[J].华章, 2012 (23) .

军训的那些日子 篇4

军训结束了,想想那些日子,很难忘。火辣辣的太阳,严厉的训练,以及可爱的教官......。军训刚开始的时候天天盼着军训快点结束,可是当军训真的结束了却又舍不得,于是我们纪念那些逝去的军训的日子。

军训期间,感触很多,教官您的严厉诙谐幽默,以及别具一格的军训教学方式不仅让同学们心悦诚服,更是让我们记忆犹深。

记得,军训的第一天,初见教官,感觉挺面善的,于是,大部分同学对教官的管理并不是很重视,但是,没过多久,教官的“真面目”露出来了,随着教官强有力的口令,“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同学们先开始愣住了,但随后便马上步伐一致,端正的站着。三十分钟过去了,同学们汗水交织,一声休息仿佛雪中送炭,教官说同学们表现很好,因此让我们比别的连队多休息了十分钟。接下来,教官又叫同学们练蹲下起立,就这样,一起一立,没过多久,同学们就有些不耐烦了,于是教官为了消除同学们的抵触心理,提出玩游戏,游戏规则为回答问题式奖励,教官向同学们提问,回答对一个休息五分钟,果然,同学们兴致勃勃。教官提问的第一个问题是:„鸦片战争是哪一年发生的?有和重大意义?‟底下你一言我一语,但是终究没有人回答上来。接下来,教官又提问了一系列关于政治历史的问题,问的同学们一头雾水。原以为,文科生很强势,却不想也有全军覆没的时候。就这样,时间在很快被消磨掉了。等到中午,教官提出检查内务,呵呵,有好多人都急了,中午饭都没有吃,便急忙赶回宿舍,扫地,拖地......,准备好一切等待教官的检查,不一会,教官在热心同学的带领下,一一进行了检查,或许是初到女生宿舍的缘故吧!教官有些害羞,但教官还是对同学们整洁的内务提出了表扬,这令大家很高兴。

第二天,教官总结了前一天内务的检查情况,整体很好,个别宿舍有待进一步学习内务整理,还有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今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训练的最后一天了,明天就要进行汇操表演了,教官告诉大家,明天我们七连第一个上场,说实话,同学们心里多少有些紧张,不过教官并没有像别的连的教官一样,对我们进行加强训练,而是和我们玩游戏,聊天。教官告诉我们,有付出就有回报,要相信自己,而且只有五分钟的汇报表演时间,所以同学们明天不要紧张。

第六天,终于等到汇操表演了,但是,天空却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雨越下越大,但同学们的汇操表演却异常认真,汇操结束了,院领导以及部队领导对我们汇演进行了评价及评比。虽然,我们七连没有获奖,但我们依旧很高兴,因为我们曾一起努力过,因此我们不后悔。

考证的那些日子 篇5

一开始, 我是抱着完成上级任务的态度来对待辅导员工作的。认为不过是走走形式罢了, 只要批改一下作业, 发些贴子与学员作一些基本的交流就可以交差了。没想到一打开远程培训网我才发现, 原来这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从此, 我完全投入其中一发而不可收拾了。在与学员们的交往过程中, 他们也给了我意外的收获, 让我又重新燃起努力学习的斗志。

我当辅导员, 一开始并不一帆风顺。第一个困难就是必须重新学习。辅导员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学员提供在线辅导、答疑、作业布置与批改。必须认真学习才能更好地做好辅导工作。培训的内容对我来说是全新的, 这样, 我就既当教师又当学员。开始时我很担心, 压力挺大, 如果不把培训内容钻研透, 怎能做好辅导工作呢?打开网页进行学习后, 我静下心来, 不再焦虑, 慢慢地我对它们着迷了。我所学习课程有《对英语课程总目标的认识与分析》、《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关于任务型教学》、《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关于小学外语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 等等。这些都与我的英语课堂教学息息相关, 对我的英语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不可能随时随地得到专家的亲临指导, 但通过网络我能聆听专家们的专题讲座, 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网络让世界变小了, 有了网络, 才让我有机会聆听象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张连仲、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孟雁君、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程晓堂等著名专家的专题讲座。专家们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分析让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也明确了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开放的交流平台, 拓展了我的生活空间, 让我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 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也让我明白了知识的海洋是多么的广阔, 人要不断地学习, 充实自己, 勇于创新, 不然就会停滞不前, 被社会淘汰。

我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如何让学员们认识到教师非学历远程培训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与交流之中。起初, 很多学员不愿意报名学习, 一是因为思想观念还转变不过来, 认为这种学习不必要, 不理解;二是全县很多乡镇学校的网络不通, 根本就上不了网, 且很多教师家里没有电脑, 学校的电脑数量又有限;三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根本不会用电脑, 且这一部分人一般年纪又比较大, 要让他们短时间内能学会用电脑绝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怎么办呢?我们每个辅导员都有一份培训学员的详细资料, 要让学员学习, 就得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为了做好这一工作, 我们与培训中心管理人员一起下乡走访, 协调各个学校的管理工作, 对学员进行上网学习操作指导, 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共同学习过程中, 与学员的交流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印象最深的是箭道坪小学的一名英语老师, 她是第一批学员。我第一次跟她联系, 问她为什么不上网学习, 她回答我:“你们搞这些学习有什么用?还不如让我把时间多花在教学上!”又说“我们一天到晚都在忙教学工作, 哪有时间来学习?”言谈中发现她对参加网上学习有一种本能的拒绝。然而上级部门要求学习又无可奈何, 她还是上网学习了。她本人不会用电脑, 是请人代“挂的”。这是一开始时很多不会用电脑的学员共同的办法, 就是请会用电脑并有上网条件的老师或熟人代为打开继续教育网的学习网页, 以累计学习时间。我耐心地劝她, 要自己学习, 人不学习是要落后的, 况且培训的内容有很多实用的英语教学方法, 有专家指导, 也有专家的讲座等, 对教学相当有利。后来有一天在学员联系栏里, 收到了她发给我的一条信息:“吴老师, 你好!我现在可以上网学习了, 这是我自己打的字。”原来箭道坪小学为了做好教师远程培训这项工作做了很大的努力, 把学校的计算机室充分利用起来, 组织教师分批轮换上网学习, 同时学校的计算机辅导员也对教师进行电脑辅导。过了几个星期, 我终于在网上看见该教师独立完成的作业了, 她的作业总是很及时, 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看得出是认真学习之后的感悟。再后来, 还可以看到她发的电子教案、教学反思、每一次学习之后的体会, 在交流论坛里还不时地看到她的发言。她还经常跟我在网上交流, 探讨课堂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组织的艺术。她说:“吴老师, 我现在觉得网络真是太美妙了!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而且还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在网上, 她变得越来越活跃, 我为她感到由衷地欣慰!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佛山有哪些大学佛山所有大学名单 下一篇:那些句子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