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音乐喷泉(精选6篇)
篇1:去看音乐喷泉
去看喷泉作文
今天姑姑带我们到大庸桥公园看喷泉。到了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我们先去玩了碰碰车,我开车,妹妹坐在旁边,我们玩了很久,又站在塔边照相。姑姑看见了公园里的灯全都亮了,她叫我们快过去看喷泉,我们赶快去了。喷泉开始了,好漂亮啊,有各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等等。多么美丽的喷泉啊!随着动听的音乐声,有的.像冲天炮一样冲上天空,成了一个大水柱。有的像花瓣一样一开一合,美丽极了。有的像一个皇冠,一层比一层高。还有一股喷泉横扫过来,我们的身上都溅满了水花。看的人高兴得跳起来,拍手喝彩。多美丽啊!我们都看得眼花t乱,心里特别高兴!很晚了,我们才挤上公共汽车回到家里。去看喷泉作文250字
中国大学网 小学生作文网
篇2:去看音乐喷泉
为了这一天,我已等待多时
一年的光阴,认识多少人
又忘记多少人。唯有你
总在梦里,频频向我招手!
良辰美景俱佳,那就出发吧
你已在枝头等我,风情万种
你不开,我不来。你若开
我一定会不远万里,踏着春风
与你相约,在这多情的四月
看,满山遍野都有你的身影
打开一朵,又打开一朵
千朵万朵满是你的笑脸
我醉了,醉倒在你的雪白里
醉倒在这场盛大的花事相约里!
就让我用颤抖的手
触摸一下你温暖的`肌肤吧
并在温柔的对视里
嗅遍你全身的幽香,并
看尽你所有的灿烂和幸福
多年以后,我都不会忘记
这一次奇妙的相逢
即使你已憔悴,落红遍地
我依然相信:有你在
每一天都会是春天!
篇3:一起去看海
黄大才子曾经是我的后桌,是个爱海的人。我曾问他:“大海是什么样的?”他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有句话说,谁能在青春的时候懂我的青春。谁能够,醉笑陪君三千场,不诉离殇?我们最终还是断了联络。如今我们散落天涯,转身只见斑驳。
几年后我终于看到了黄大才子所痴狂的大海。除了蓝还是蓝,蓝得透心。温热的日光忽然猛烈,金色从空中倾泻而下,海,瞬间变成了火丛。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多年以前是谁告诉我要一起去看海,畅想我俩手拉手在巨大夜幕笼罩下的霓虹中奔跑。谁与我盟誓,无论时间怎样逃离,也不能停息我们对海的热情,像病入膏肓的信徒,即使在最后一刻也要做到虔诚如初。
篇4: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看并领悟
高楼和发现;看墙后的,看房内的;看危险的;看男人爱的女人和孩子们;去看并享受着快感;去看并被震撼;去看并领悟。”
这是上世纪最著名的一本杂志——《生活》杂志的办刊核心。在互联网冲击下,在媒体形势波谲云诡的今天,这本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杂志已经销声匿迹,成为时代周刊集团旗下的一份电子杂志。但它对于这个行业的描述今日仍旧激动人心。这是芮成钢为什么选择这份职业的原因,也是我们应该看待问题的角度。世界应该有趣,而不是只有成功者。
他只是希望自己自由,并且更有意思——这是他采访了上百个制造成功故事的名人之后,最坚持的原则。
他让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心甘情愿花20万美元让他以公派的方式留学耶鲁一年,并因此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耶鲁世界学者”。
他在全球著名的达沃斯论坛上为一个患白血病的朋友向顶级制药公司高管寻求帮助,并因此成为诺华全球总裁来中国一定要见的人。
他24岁前已经采访了200位世界政治、经济、学界的顶级人士,成为“采访外国政商领袖最多的中国记者”,并因采访与许多人成为忘年交,比如刚刚托女儿去他新书发布会捧场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就是他“出来一起喝喝酒”的朋友之一。
他英语好到让人嫉妒得想学日本武士切腹,但他却只用汉语拼音Rui chenggang做英文名。他开一辆中华车,因为曾用博客把星巴克请出故宫而名噪一时。他刚刚31岁。
他是芮成钢。
而这些,都不是他追求的,他只是希望自己自由,并且更有意思——这是他采访了上百个制造成功故事的名人之后,最坚持的原则。
你们需要的不是职业规划和成功,而是选择的权利和冒险的动机
跨国500强企业的高管,金融巨擎的中国首席代表,包括一位美国极富传奇色彩的资本运作高手,曾三次请芮成钢吃饭,希望他成为自己在中国的业务负责人,芮成钢谢绝了。“我不喜欢那种生活。让我拿一个比现在高出好几倍的薪水在国贸19层以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进进出出。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的吸引力。”这个长句子他说得异常流利,显然已经经过反复思考,成为个人信条。
本以为芮成钢是一个对自己的未来考虑得非常现实又周详的人。他接触的每个人都有能力给他一个塑造截然不同的职业生涯的机会。但是在采访中却发现。他似乎没有什么明确的人生规划,只要求“有趣和自由”,而所谓自由,就是拥有选择的权利,随时可以抛下一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包括他现在的工作。这也是为什么芮成钢现在都坚持租房子住的原因。他希望人生不要这么快固定下来,仍旧充满冒险的可能。
芮成钢的座右铭是美国小说家菲兹杰拉德所说的:“The test of a first rate of intelligence is to have two opposed ideas al the same time and still retain the ability to function,”(最高的智慧莫过于在自相矛盾的情况下仍能够发挥作用)这似乎能解释为什么我觉得他是一个追求“严谨与进步”和“自由与散漫”的共生矛盾体了。
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他终日与全球知名人士打交道,论起朋友动辄就是某国政要、某金融巨头、某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另一方面,他恰是因为与这些人靠得近,所以更能看清真实。“看得越多,越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在芮成钢的眼中。镜头里宽敞的白宫总统椭圆形办公室不过是用广角制造出效果的小房间,“只有我们演播室一半大,”他比画了一下三十多平方米的演播室,“白宫西翼的门尤其矮,一米九的人进去都要低着头。”而金融大鳄索罗斯在他的想象中是一个多么野心勃勃的人物,结果一见面,却发现是个面慈心软的和善老人,对挣钱已经亳无兴趣,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做慈善。这些人和事都更让芮成钢想清楚,他需要的是什么。
他说,“我有时会在晚上开车去香山,站到山顶上往下看,会发现你所焦灼的、在意的或者犹豫不决的事情,那些职场上的狂喜和刺痛,人生的喜怒哀乐都被北京二环三环四环五环的万家灯火所包围着。一旦你跳出了那个圈。它们就不重要了。”
芮成钢有个朋友是宇航员。发现号航天飞机的机长,搭载航天飞机无数次升空。芮成钢问过他一个问题:从太空看地球什么感觉。那个朋友回答:地球这么一个小东西,在太空里很脆弱。那么多行星随便碰一下就没了,我们还在星球上打仗,彼此跟彼此过不去——“其实他和我站在香山顶上看北京的感觉很像,很多平常你特别在意的事其实没那么重要。人生嘛,和那个用手握住沙的故事一个道理,太用力把握反而容易失去,所以有很好,没有也没关系。”
我就像一个10年都坚持车零件的车工,不管天生资质如何,肯定有自己的积累
“开始之前。结束之后。”如何面对这两个时段,足以考验一个主持人的天分。而芮成钢的天分恰在于他不把自己定位为主持人——他介绍自己工作经历的习惯说法是:过去的10年我一直在做财经记者。工种没有变。
他说:“打个比方,我一直在做一个车工,10年来一直在练习如何去车一个零件,我没有去做钳工、水暖工或者焊工。不管天生资质如何。就一个10年车工工人来说,对如何才能更好地去车一个零件,肯定有自己的积累。”这就是他的天分。
“在我们小时候,一个主持人可以又做财经节目,又做文艺节目,甚至我记得有个北京台的主持人星期一做新闻,星期二做财经,星期三做文艺。星期四做体育,一个人什么都做,我觉得那个时代正在逐渐离开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是专业记者,假设我是一个球迷,有非常好的关于体育的观点,我就能够通过很多渠道像专业的媒体从业者那样,成为大众获得信息的平台。”芮成钢说。
以前我们没有那么多娱乐产品与手段,大家最大的消遣可能就是看电视,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因此有可能成为大家都喜欢和关注的对象,今天已不可能。众多先决条件需要你必须深谙你所播报的话题,能针对问题有自己的分析和观点,能够适宜地向专家抛出专业的问题,并且要可以找到你所关注领域的专业人士做智囊团去共同探讨问题的本领。
“做这行一定要有一种专业精神,专注于一个领域。别想着什么出名主持什么,什么火播报什么,‘想被更多的人看到。被更多的人喜欢’本身没有错,但今天不再是一个‘广泛受欢迎时代’,媒体从业人员要做到‘了解’一个专业领域所需要的知识储备也越来越高,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各方面都很强的人,只能把一件事做好。”
趁年轻的时候,要让自己高高兴兴地做一些最有意思的事
芮成钢很赞同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一句话。“我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流者。但是我交流最伟大的内容。”他用学英语举例子,很多人只是片面地注意英语的发音是否标准、说得是否流利。“其实关键是内容,是语言背后的思考、观点和内在的逻辑。语法错误没关系,发音不对没关系,中国口音没关系,关键在于是不是值得听的内容。”他说。
此外,通过这些年的采访,芮成钢发现他接触的高端之中,人们形容另一个人棒的最高评价不是他的身家背景,不是因为他是首富或者某某公司的高层,而是说“这个人很有意思”。“后来在耶鲁读书,我也注意到,这是一个在美国知识阶层很多人认同的标准说法。反过来,当说一个人boring,那就是批评他最狠的话了。所谓有意思,应该是代表有某种思想、判断和激情的人,他可以是任何职业。但是同这样的人一起交谈,你能得到一些新的想法和角度。”芮成钢说。
他觉得耶鲁法学院遇到的那几个一毕业放下几十万美元的高薪、准备来中国两年四处游历一下的法学博士是有趣的,他们能说出“钱,以后有的是机会挣,趁年轻的时候,要让自己高高兴兴地做一些最有意思的事”;而那些“考不考大学,考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毕业找什么工作,让家人、学校甚至社会替我们选择,搞得自己最后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对什么真的感兴趣”的学生是无趣的;那些“大学一毕业就攒钱、找父母要钱、借钱买房子。把自己变成一个不敢冒险、小心谨慎,天天想着供房供车,失去了年轻人该有的朝气、勇气和随之而来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的学生是无趣的;那些评价人只会把兴奋点集中在财富和地位上,很少去真正感觉一个人的精彩之处的人、媒体和社会是无趣的。
篇5:去看天边
老爷爷,那是什么地方呀?
——那就是津市。
哇——小屁孩嘴张得老大:津市就在天边里!
小伢崽居住的澧县城和津市挨得很近,同在澧水边上。好奇的他就常去河边登塔眺望东去的澧水。想像着这水到了津市,是怎样的向天之涯跌落下去,形成壮观的瀑布。山底下还有太阳的老窝,老窝里还孵着几个小太阳。
终于在星期六中午放学后,小家伙逮着机会邀上个小伙伴,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行走在去津市的马路上了。那时还真是名副其实的马路,走的多是马车,只要跟赶马车的老人家说一声搭车,就可爬上车去。淡蓝色的天空浮着白色的云,车往东走,云往北移,而两旁的行道树则往后退,还有,右边远远的山,也在往后挪动。两个50后拿出笛子,悠扬的吹起来。天上的小鸟也来凑热闹,在上空盘旋追逐,发出欢快的鸣唱。路边的绿树上知了在长鸣,赶车的老汉是个趣人,他问小朋友说:蝉儿哪里喊?
小伢崽说:蝉儿在树上喊。
他纠正说:蝉儿在壳里喊。乌龟有壳哪么不喊?
两小小朋友说:乌龟的壳太硬了。
他说:它在水洞里。青蛙在水洞里为什么又喊?它是敞口。撮箕是敞口它哪么又不喊?它是竹子做的。笛子是竹子做的它哪么又喊,笛子有眼……原来他在说童谣。两个小把戏冰雪聪明很快就学会了,马车颠簸的路上老少有问有答,驱散了旅途的昏昏欲睡。
到津市了。劈面一座大山,傍水而立,黛蓝色的山体清朗朗历历在目。第一次看见山这么紧挨着城,感觉天边也就很靠近了。大街上摆摊的、挑担的、推车的,摩肩擦背,嘈杂拥挤。特别打眼的是卖熟食的煎的、炒的、炖的,蒸笼里堆起的,铁锅里烹煮的,馄饨担氤氲的,香味撩人,直往喉咙里钻;卖水果的摊上摆的、篮里装的、盆里盛的,红的杨梅樱桃,黄的枇杷香蕉,绿的葡萄杏子,看见颜色心就花了,秀色可餐,两个小家伙拼命的咽着口水——想不到天边里还这么繁华。小伢崽瞧着熙来攘往的人,附在同伴的耳边说:
这就是天边里的人!
两个小把戏就盯着这些人看,充满了好奇。街那头烟霭里,迷离惝恍,行人踏着虚空。小孩儿指着说:
你看那一拨人,从天外来也说不定。
那就是天外来客呀!
小伙伴越说越神秘,脑壳越挨越紧,声音越说越轻。有时还说得一惊一乍的。
俩小伢就象两条小鱼,在人群里钻,钻过长长的一条街,来到河码头。那河码头大啊,用条石砌成的石阶长长的,一级一级的石阶多得不厌其烦的延伸到水里去,轮船像一座楼房,朝趸船靠过来,一声汽笛金箍棒一般向天空捅去,震得两个崽伢子往后一退,吓了一跳。
宽宽的河水直向圆圆的太阳升起的地方流去。
小家伙看得入神,指着太阳那头:你看那水,到了天边里,哗——滚下去了!我们从上边往下看,唉呀——脚可要站稳啦!
去不得呀!小同伴突然害怕了,怕到了天边收脚不住,栽到天底下去。
小屁孩也惊出了汗,到底没敢去。天边就成了一个永远着迷的话题,永远保留着憧憬,保留着神秘,只要一说起,就来了精神,来了劲。
去摸那云【2】
下过大雨后没有风那云也走得飞快!
还有,神怪小说和电影把它渲染得更加使人着迷,那是怎样的一片云呀,孙悟空可以踩上去,在天空中行走自如,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真是不可思议!!
天上的云高不可攀,也就作罢,可是山腰上的云就离我们近多了,山是可以爬上去的,因此只要有机会去了大河边,对岸山腰上的云最能勾住少年那探奇猎险的心,人虽然不能过去,一颗不安份的心已经托起了那片云。
这样的想法一直抓住我的心。
自从我下放到了一个小山村,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那年我正奔16岁,村里安排我放牛,小山头对面,是一排高山,正是正月里,早晨的太阳照在上面,灿烂清晰,恰好有一朵白云就在山体上附着。啊!我欣喜若狂,我终于能这么近的观赏它了,一种欲望冲撞着我,把牛赶过去,我要采一朵云,解开我多年藏在心里的那个谜。
说去就去。一道深谷算什么,陡峭的山算什么!我把牛牵下深谷,系于树下,开始爬那大山。哦哟,那山真陡,全是棱角突出的乱石,乱石中还有才被砍削过的细竹桩,我脚着草鞋,小心地攀援而上,不时石头被踩落,扑通扑通地滚出一道烟尘。尽管走得小心,也难免被竹桩刺着,血流出来了,手上也划出了口子。细竹桩走过了,岩石也大了些,稳当了些。但是山更陡峭更难走了,太阳也更火辣。我真热了,衣服脱得只剩下单衣单裤,汗珠还是大颗大颗地往下掉。我歇了歇,扭过头来,看我放牛的小山头,已经到我眼皮底下去了,那些村庄、群山全成了缩小的盆景。再看山脚,啊呀,已是万丈深渊!我想坐下来歇一会,忽然一惊,不行,我怕坐下去安逸了,失去再爬山的勇气。一步一步的虽然走得艰难,但那片云是越来越近了,而且比远看时面积要大得多。
我终于好像是走进那片云了,白茫茫的一片,凉爽温润,但没有触摸物体的感觉,分明是些气体,确切地说,是一团雾气,我以为是我判断错了,在里面穿行了一会,用手一路撩着走,什么也没有落下。我决定继续往上攀,穿过这团雾,我要寻找那片云。我又出现在阳光中,再抬眼看去,已经没有了那片云,我忽然有些惊慌,难道它消失了吗?我感到失望,再向下看去,呀!我脚下不正是那片云吗?白白的柔柔的一团,我现在正踩在云的上端,可惜对面小山头上没有我的伙伴,否则他们就会看到我腾云驾雾的模样。我敞开喉咙,大声地呼喊:“我摸到了云!——”
我终于能够坐在云上头,居高临下俯看这片云了,过去很羡慕孙悟空,羡慕逐日的夸父,补天的女娲,羡慕那些伟大的壮举,现在我也能眼观六路,心鹜八极,随心所欲走天下啦。
有了这片云,我哪里不能去?“——老阳来也!”
去追那月【3】
月亮当空,我们泛舟洞庭湖上。溶溶的月光,把浩渺的`洞庭湖朦胧成一个梦幻世界,远处水天相接,扑朔迷离,令人神往。
天上明月行空,水中静影沉璧,好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写照!平滑的水面上,一轮满月软软酥酥地颤动,吻着船头。我的同伴探身向前,企图将它捧进船舱。只见船头沉了一下,那团柔软可爱的月亮就滑了进来。我们拍掌、欢呼、几乎要跳跃。但欣喜之余,那轮满月仍在船头,软软酥酥地颤。“追上它!”我们起了一个念头,要载上这迷人的月亮,驶向那水天相接的仙境里去。
我们奋力划浆,搅起的水花犹如满天星斗,在月亮的周围溅落。“追呀,划呀!”吼声如雷,我们年轻人有的是热力,有的是激情。我们相信马上就会追上它。
可是别看它近在眼前,好象唾手可得,但要真正得到它,并非易事。无论我们怎样用劲、加速,它始终走在前头,若即若离,吸引我们追了一程又一程。周围的游船,一个个都落在后面。“哈哈,我们划到了最前面!”抬头看看,那个令人神往的水天相接仍是遥遥在前,而这个调皮的月亮也仍在楚楚相依,永远给我们一个前进的诱惑。
起风了,月亮迸散成一条闪耀发光的水银路,我们的船,就滑行在水银路上,我停住桨,对同伴说:“你看,月亮真是个有情人呢,她一路给我们铺银镶玉。”
“要我来说,她倒象一串银链条,要牵引我们到那迷人的天堂里去。那里一切都是美的。”
同伴指着前面被月色神化了的水天迷宫,那里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远处隐隐地传来闹声,袅袅地好似从仙境里传来。
我们如痴如醉,咀嚼着“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句话的含意:那个诱人的远方,只要我们追求,它就向前延伸,它是永远不给我们满足吗?而这个神奇的月亮,是专门来吸引,给我们以激情以力量吗?
从此,我记住了这个月亮的启示。
篇6:一个人,去看海。
习惯了一个人,厌倦了一个人,却又享受着一个人,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的独处,一个人的思索,一个人的落枕而眠,一个人的清凉夜晚,一个人的走走停停,一个人的说说笑笑,一个人的痴痴傻傻。
夜,那么静,静的让人有点想流泪;生活那么苍白,苍白的让人有点无力;现实那么残酷,残酷的让人有点悲哀,感觉那么清晰,清晰地让人有点虚伪;疼痛那么真实,真实的让人麻木……
感觉生活中总缺少点什么,却又不知道缺少什么。也许是激情,也许是奋斗。也许只是自己内心追随的一份感觉。
于是,想要去追随那种感觉……
我想一个人,一个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个人去看海,没有计划,没有行囊,没有告别,什么也没有,只是想走,所以就走。
一个人上路,没有方向,没有归期。因为没有人等待。
一个人听歌,没有灯光,没有打扰。因为一切都静止。
一个人独坐,没有烦恼,没有忧伤。因为没有思念。
终于来到了海边,任海浪肆虐着我的身躯,海风吹打着我的脸庞。一个人,眺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本以为辽阔的大海可以容纳我的一切忧伤。然而,却依旧如平常一样,什么也没有。
一个人,坐在樵石上,看着落日从海平面一点一点落下,落日的余辉将整个海平面映的彤红彤红的,在慢慢地变淡,变紫,最后变蓝,直到消失……
整个夜幕降临在大海上,夜的到来给海凭添了一份灵动。海的涛声给夜凭添了一份忧愁。一整夜,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歌曲。任凭海风吹动着我的发梢。海浪击打着我的脚丫。就这样,感受着大海带来的悲伤,忧愁,欢喜,以及静谧……
一个人,坐在樵石上,一抹阳光刺穿了黑夜,刺穿了黎明,刺穿了风,刺穿了云,刺穿了大海,直达我的眼底。太阳就这样一点点升起,不徐不疾。整个天空从白到蓝到紫再到红。最后阳光洒满了整个大海,温暖了我的脸庞,坐了一夜的我,第一次感觉到阳光是如此的温暖。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渐渐地,真的习惯了一个人。
习惯一个人的雨季里,没有伞的日子里,学会了奔跑,学会了躲避。学会了照顾自己。
习惯了一个人睡觉,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存在,忘记了世界,忘记了过去的过去,忘记了一切……
渐渐地,真的习惯了一个人的世界。
因为
一个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