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尊敬老师”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共8篇)
篇1:“孝敬父母、尊敬老师”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孝敬父母、尊敬老师”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价值观,它的基本内涵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为了丰富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快乐成长,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如何尊敬长辈、体谅父母、关心他人。在学校的统一部署要求下,我们三年级决定有计划地开展、落实好此次经典诵读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培养阅读兴趣。从朗朗上口的经典诵读中,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朗朗上口的句子,平仄押韵的韵律,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经典诵读,有利于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3.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这样做会让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的提升。
4.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初步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
5.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老师之爱,感受父母之情,师生之情,体验亲情和师生情的无私和伟大。6.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老师、体谅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关心老师,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做起。
三、诵读措施
1.诵读活动在时间安排上以活动课程课时为主,由语文教师具体负责。
2.每周一、三、五早晨(7:50—8:00)进行10分种的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
3.每天下午上课前5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4.组织学生观看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5.开展了“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的主题演讲诵读活动。6.各班办一期“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为主题的手抄报。7.开展一次向老师献真情活动,给老师写一封信,或提一个建议,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四、诵读内容 1.集体统一:《弟子规》
2.各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如:成语故事、美文赏读等。
五、诵读要求及标准
1.总体要求:读音准确、合辙押韵,体会古诗词的韵味。2.具体要求
(1)各班级自己制定出具体的经典诵读工作计划。
(2)语文教师适当渗透,主要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
(3)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将学校活动与年级、班级活动相结合,以活动促发展。
六、总结评比
实行星级评价(★★★★★),演讲时声音洪亮(★),演讲时态度自然,语速语调合适(★★),合辙押韵,能读出古诗词的韵味(★★),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得星数,最多给5颗。
七、资料积累
在此次诵读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会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积累好诵读活动的一系列过程性资料,如:班级活动的方案、活动照片、及时总结好的做法等等,以利于进一步开展诵读活动。
篇2:“孝敬父母、尊敬老师”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的:
通过组织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及近现代经典诗文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培养学生博览群书、诵读国学经典的良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增强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
三、组织领导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贵在天天诵读,持之以恒。广大教师要怀抱历史使命感,增强时代责任感,积极组织,认真落实,确保此项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经研究决定,成立宿州应用技术学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赵
辉
副组长:高方忠
谢万友
陈计聪
张传玲
组
员:
戴龙臣
徐冰川
高
飞
吕学忠
周健
王
文
许
昌 孙凤昆
梁
杰
孙纳新
李
丽
徐
刚
王
晔
解
志
李百川
谢
峰
戴福恒
马
伟
桑
磊
胡方华
王
焱
刘光明
关
涛
赵曙光
各专业组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此项活动的领导,做到责任明确,责任到人,确保诵读活动顺利进行;要严格初赛选拔,不得随意指定参
加决赛人选;要以这次比赛活动为契机,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掀起中华经典诵读的热潮,真正让广大师生阅读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
四、比赛时间及地点:
预赛时间:
2017年4月17日---
4月21日
地
点:
实训楼多媒体教室
决赛时间:
2017年4月26日---
4月27日
地
点:
校操场
五、参赛对象及内容:
1、对
象:全体师生(除高三对口四个班级、15幼师)。
2、内
容:
分自选内容和抽选内容,自选诵读内容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及近现代经典诗文、《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朱子家训》等。抽选内容均选自本学期校“每周弟子规诵读”的内容。
六、比赛方式:
比赛分自选背诵、抽背两种形式:
(1)自选:全班齐背,可穿插舞蹈、吟唱、书画等其他艺术表演艺术表演形式。
(2)抽背:在“每周弟子规诵读”的诵读篇目中,任意抽取内容(自选的内容除外)。每班班长抽选内容后,全班齐背。
七、比赛程序
1.初赛
初赛由各专业组自行组织进行。各专业组要在全组师生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此基础上组织进行初赛,初赛都采用相同的比赛形式,根据相同的评分标准来评奖。
2.决赛
初赛后,德育干事将确定参加决赛班级名单上报政教处,决赛学校统一组织进行。
八、比赛规则
1.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2.诵读作品自选,但必须是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3.参赛选手必须脱稿朗诵。诵读时可加音乐伴奏,伴奏音源由选手自备。
4.每个参赛班级比赛时间限制在5--7分钟以内。(超时将酌情扣分)
5.评分标准: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自选占60分,抽选占40分,具体评分细则:
a.作品内容(10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0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2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20分):遵守纪律,上下场迅速有序。衣着得体,体态语速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声情并茂,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能引起观众共鸣。
e.抽选内容(40分)根据班级学生参赛人数、会背人数、熟练程度、发音吐字语速感情等临场表现得分。
6、全部评委所评得分需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取小数点后两位。如分数再雷同,以班级人数多者优先。
九、奖励方法:
1、依据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按参赛班级数的50%评集体一、二、三等奖数名,颁发奖状、奖品。
2、指导教师奖的评定:
本次比赛活动,指导教师由各班班主任担任。获集体奖的班级,教师获得相应指导教师奖励。
十、评委:
十一、决赛后勤工作安排:
(1)分数统计:周健
解志
张东
(2)奖品、奖状准备:
孙纳新
刘
芳
魏自礼
(3)宣传报道: 吕学忠
张大道
(4)集队:各班班主任
(5)音响:王
斌
刘
伟
(6)纪律卫生:徐刚
杨玉玲
十二、其它要求:
1、各班班主任高度重视,组织学生扎实开展读书活动,保证学生读书时间,积极参加本次比赛活动,扩大学生知识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提升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2、各班教师要认真选材,努力创新形式,悉心指导,丰富内容,确保比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各班将自选背诵篇目于初赛前上报给专业组德育干事,以便初赛顺利进行。
4、初赛结束,德育干事把专业组比赛方案、结果报到政教处。
十三、对教师组的要求:
教师组直接参加决赛,以专业组、科室为单位集体诵读,诵读时间8分钟左右;比赛时可自备道具、配乐、服装等,形式多样,有感染力、可视性。鼓励全员参与。比赛满分为100分,成绩统计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按其它成绩的平均分降序排列,确定等第,进行奖励。
教师组评分标准:(100分)
(1)精神饱满,衣着得体,手势恰当;(10分)
(2)普通话发音规范,吐字清晰;(20分)
(3)正确把握朗读内容,感情基调处理得当;朗读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适宜;富有韵味和感染力,现场效果好。(60分)
(4)诵读形式富有创意。(10分)
本次活动为进一步全面推进和深化诗文诵读,营造书香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广大师生平时认真安排、组织。
政教处
语委办
二0一七年二月二十日
“中华经典诵读”评分表
参赛班级:
比赛规则: 1.抽签确定出场顺序。
2.诵读作品分自选和抽选,必须是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3.参赛选手必须脱稿朗诵。诵读时可音乐伴奏,伴奏音源由选手自备。
4.每位参赛选手比赛时间限制在5-7分钟以内。(超时将酌情扣分)
评分标准:
序号
评分类型
评分细则
分值
作品内容(10分)
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节目形式(10分)
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语言技巧(20分)
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临场表现(20分)
遵守纪律,上下场迅速有序。衣着得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声情并茂,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能引起观众共鸣。
抽选内容
(40分)
抽选内容根据班级学生参赛人数、会背人数、熟练程度、发音吐字语速感情等方面得分。
选手最后得分:
附诵读推荐篇目
诵读内容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及近现代经典诗文、《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朱子家训》等。
《致橡树》
《雨巷》
《春》
《荷塘月色》
《再别康桥》
《岳阳楼记》
《念奴娇.赤壁怀古》
《醉翁亭记》
《春江花月夜》
《将进酒》
《绿之歌》
《妈妈,我不敢回头》
《丁香花》
《海燕》
《我爱这片土地》
《邂逅》
《你是人间四月天》
《一棵开花的树》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满江红》
《匆匆》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纸船---寄母亲》
《绿》
《雪》
《迟暮的花》
《多情自古江南雨》
《升旗》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
《红烛》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陋室铭》
《爱莲说》《长恨歌》
《琵琶行》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沁园春.雪》
《故都的秋》
篇3: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促进新课程改革下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倡导阅读传统经典,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永安中学乡村少年宫特举行“漫步书林 享受阅读” 中华经典美诗文诵读、默写比赛活动
二、活动主题:
“漫步书林 享受阅读”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
三、活动时间:2012年3月16日至4月16日
四、参赛要求:
三到九年级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比赛,每班最多三个节目(两个个人,一个集体)。每班必须在3月6日前上报男女生各一名参加个人诵读比赛,集体朗诵以班级为单位,人数不超过20人。诵读篇目自选(优秀经典诵读书目),不拘一格,要求紧扣主题,形式多样,精神饱满,突出个性,注重实效。参赛时间每个节目控制在2-4分钟,如需配乐请自备。
五、活动组织
1、组织领导:永安中学教务处、政教处。
2、组织实施:永安中学语文教研组、校图书室。
六、评分标准及办法:
1、遵守纪律,上下场迅速、有序。(1分)
2、作品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向上。(1分)
3、诵读时脱稿,朗诵熟练,声音洪亮。精神饱满,姿态大方。(1分)
4、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能很好把握朗诵节奏。(2分)
5、正确把握诵读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引起观众共鸣。(4分)
6、诵读形式富有创意,整体呈现生动,富有表现力(如配以适当乐曲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的朗诵),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1分)
7、计分办法:本次评选采取10分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所有评委分数的平均分为参赛队(队员)最后得分。
七、主持人:万欢
八、奖项设立
个人奖:一等奖一名 二等奖两名 三等奖三名 优秀奖两名 集体奖:按名次颁发奖状
九、评委
小学组:肖英 雷文敏 苏文静 于杏枝 邵芬芳
中学组:屈艳 凌晨 于凌 阳旭静 李学辉
记分算分:潘奋强 附:流程
1、主持人报大幕词。
2、宣布评分标准。
3、介绍评委。
4、正式比赛。
5、宣布比赛结果及发奖。
6、结束 有序退场
附:主持词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篇4: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经典美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教材。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品质,按照县语委办的通知精神,学校决定开展“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活动。
二、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促进新课程改革下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倡导阅读传统经典,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术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汉语言文学的艺魅力,宋家初级中学特举行“漫步书林 享受阅读” 中华经典美诗文诵读比赛活动。
三、活动主题:
“漫步书林 享受阅读”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
四、活动时间:2012年3月16日至4月16日
五、参赛要求:
七到九年级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初赛,每班两个节目(最多三个节目)。每班必须在4月6日前上报参赛节目名单参加学校个人诵读比赛。诵读篇目自选语文篇目(优秀经典诵读书目),不拘一格,要求紧扣主题,形式多样,精神饱满,突出个性,注重实效。参赛时间每个节目控制在2-4分钟,如需配乐请自备。
六、活动组织
1、组织领导:宋家初级中学教务处、政教处。
2、组织实施:宋家初级中学团支部、语文教研组
七、评分标准及办法:
1、遵守纪律,上下场迅速、有序。(1分)
2、作品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向上。(1分)
3、诵读时脱稿,朗诵熟练,声音洪亮。精神饱满,姿态大方。(1分)
4、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能很好把握朗诵节奏。(2分)
5、正确把握诵读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引起观众共
鸣。(4分)
6、诵读形式富有创意,整体呈现生动,富有表现力(如配以适当乐曲或以
其他富有创意形式的朗诵),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1分)
7、计分办法:本次评选采取10分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所有评委分数的平均分为参赛队(队员)最后得分。
八、主持人:谈际兵陈杰
九、奖项设立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两名
十、评委
汪进春曹文彬吴世奇崔丽张静
记分算分: 钱从林
附:流程
1、主持人报大幕词。
2、宣布评分标准。
3、介绍评委。
4、正式比赛。
5、宣布比赛结果及发奖。
6、结束有序退场
宋家初级中学团支部、语文教研组
2014年4月16日
附:主持词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篇5: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促进新课程改革下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倡导阅读传统经典,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特举行“漫步书林 享受阅读” 中华经典美诗文诵读比赛活动。
二、活动主题:
“漫步书林 享受阅读”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
三、活动目标
(一)通过诵读经典,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储备,促进知识更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中华灿烂文化。
(二)通过诵读经典,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全人格,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通过诵读经典,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亲近经典诗文的理念,以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一生对经典文化的向往。
(四)通过诵读经典,促进学生提高记忆能力,积淀经典文化。记忆力是可以通过锻炼开发而不断提高的。让学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可以培养记忆能力,积淀经典文化。
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生的终身负责,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环境”的读书活动,要精心组织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通过诵、背、书、唱、演、画等形式,把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活动渗透到校园生活之中,愉悦学生的稚嫩心灵,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1.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制定诵读方案,选择诵读内容,每周专门开设1节经典诵读课。各年级有所侧重,七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和习惯,八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和能力,九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创造性。
2.定期展示诵读成果。学校对各班学生的诵读成果进行各类展评,评选 “中华经典诵读小明星”、“中华经典诵读优秀班级”、“中华经典诵读优秀指导教师”、“中华经典诵读优秀家长”,既促进了经典诵读的经验交流、体验共享,又促进学生古诗文诵读活动的蓬勃发展。
3.开展师生共读活动。鼓励教师与学生共阅一本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1可以通过书信往来、课余聊天、网络对话、查阅笔记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发现学生阅读中的实际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或寻找学生阅读中的闪光之处,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体会阅读的快乐。
4.开展课前一吟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学生见缝插针,积少成多。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5.举行知识竞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举办擂台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热情。擂台赛的内容可以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可以是诗句接龙,也可以是你问我答,或者是对诗竞赛,或者是其他各种古诗方面的游戏。
6.举行阅读欣赏竞赛。每学年举行一次古诗文阅读欣赏竞赛,出一定数量的古诗文阅读欣赏题,以竞赛促使学生扩大古诗文的诵读量,提高鉴赏能力。
四、活动过程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中三个学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经典诗文诵读工程”。诵读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教材规定篇目以及校本课程中的推荐篇目和学生的互荐篇目。
八年级:深化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举办经典背诵擂台赛、经典文化知识大赛,既有趣味,又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每个班级开辟“诗园”园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开展主题诵读报告会,引导学生交流诵读体会。在各种活动中,指导诵读方法,提高诵读能力。
九年级:指导学生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可以开展“我与经典有约”征文大赛、读书明星评比,以及合唱、诵读表演、相声、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指导学生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演绎经典诗文,培养阅读的创造性。
五、活动措施
(一)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1.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主要由班主任、语文教师和班干负责,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校外主要由家长负责,指导和督促学生的诵读。倡导家长积极参与“父母孩子共读好书”活动。以此为学生的诵读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提高家长的人文素养,推动社会的进步。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横向联系。通过课内阅读指点方法,培养兴趣,激发热情,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外涉猎更宽阔的阅读领域。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就适时介绍一些与课内阅读相适应的品位高、对学生有益的书刊,诸如《朱自清散文选》、《呐喊》、《散文选刊》、《读者》、《青年文摘》等,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语言、把
握艺术的构思、辨析人性的美丑善恶,学会对作品进行剖析和评价,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全面提高鉴赏能力。
3.推荐与自选相结合。教育部推荐了初中阶段必读书目,《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了背诵古诗的篇目,教材规定了要求背诵的经典诗词、文言文和现代文。另外教师可以从诸子百家的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经典中选择适宜学生诵读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语文经验各不相同,他们选择课外的经典诗文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书目和互荐书目,指导阅读欣赏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的思想自由灵活地徜徉在学海与书山之中。
(二)科学进行活动评价: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班级和学校三个层次的活动水准进行评价,评价中注重多角度、多层面、多主体。通过评价对阅读活动进行监控和调节。
1.制定学生诵读比赛细则。教务处制定各类比赛的评分细则,有些比赛中还可采用评委现场打分和点评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对获奖学生给予相应的表彰,并将其成绩记入素质教育报告书中。
2.制定学生诵读先进班级评比细则。教务处制定先进班级评比细则,从班级学生参与诵读的人数、诵读的数量、活动组织情况、参与比赛的获奖人次、等第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价。这样,既促进了班级和教师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又引导班级和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制定学校诵读活动评估细则。教务处从全校学生参与诵读人数、投入诵读的时间、诵读的范围和内容、方法和习惯、认知与体验等诸多方面,制定评估细则。通过观察、坐谈和阅卷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对学校组织诵读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估,积累经验,改进不足。
六、活动时间:2011年5月16日至5月27日
七、参赛要求:
八、九年级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比赛,每班最多三个节目(两个个人,一个集体)。每班必须在5月26日前上报男女生各一名参加个人诵读比赛,集体朗诵以班级为单位,人数不超过20人。诵读篇目自选(课内外美文,美诗,名作名篇,优秀经典诗词均可),不拘一格,要求紧扣主题,形式多样,精神饱满,突出个性,注重实效。参赛时间每个节目控制在2-4分钟,如需配乐请自备。
八、活动组织
1、组织领导:海宏中学教务处、政教处。
主持人:高玮
2、奖项设立八、九年级:个人奖: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两名
集体奖:按名次颁发奖状
3、评委
八年级:韩校长韩正军李雪梅魏永霞王雪梅
九年级:刁校长刘小平封 勇孙莉媛任敏
记分算分:孙承凯
附:评分标准及办法:
1、遵守纪律,上下场迅速、有序。(1分)
2、作品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向上。(1分)
4、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能很好把握朗诵节奏。(2分)
5、正确把握诵读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引起观众共鸣。(4分)
6、诵读形式富有创意,整体呈现生动,富有表现力(如配以适当乐曲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的朗诵),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1分)
7、计分办法:本次评选采取10分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所有评委分数的平均分为参赛队(队员)最后得分。
连云港市海宏中学
2011年1月5日
篇6:“孝敬父母、尊敬老师”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各年级、各班级:
为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优良传统,加深青少年对祖国文化的理解,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展示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切实加强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举办“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华夏文明”学生经典诗文诵读表演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塑造美好心灵”为主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通过学习、诵读经典名著,引导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和文化品味。
二、参赛对象
一年级至八年级全体学生
三、竞赛时间、地点
时间:2015年10月27-29日上下午的大课间(视天气情况提前或推后)。每个课间进行两个年级。
地点:学生列队在学校操场观看,比赛场地在主席台。
四、比赛方法:
1、比赛分组:中学部:六至八年级为甲组。小学部:一至五年级为乙组.2、评分标准:(100分)
(1)创意:(40分):选材切合主题,组稿主题突出,整体设计新颖。学生可视诗文内容进行相应的服装及舞台站位设计。
(2)普通话(10分):普通话标准流畅;吐字清晰圆润,表达自然流畅;音量适中,语速得当,能正确反映诗词、散文文意。
(3)诵读技巧(30分)诵读语速、节奏、重音、音高处理有对比,有变化,不呆板;肢体语言丰富且得当;表情自然,感情真挚饱满,不做作。
(4)舞台效果(20分):上下场有礼貌,迅速,表演认真投入,具有较强感染力,总体效果好;配乐与诵读篇章的意境、节奏相符。
3、比赛形式及要求:(1)本次比赛以年级组为单位参加,每个年级一个节目,根据自定主题选择合适的诗文,时间限定在8至10分钟。(古诗、现代诗、散文均可)主题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即可。
(2)形式:全员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能够体现中小学生精神风貌。
(3)要求:各年级组长、班主任密切配合,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指导,编排队形,选择合适的朗诵材料并进行整合。
(4)上报材料包括:年级
节目名称
领诵学生姓名
整体朗诵的材料 包括中间的串词。
(5)材料上报时间:2015年10月20日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传至廖琪邮箱。
4、评比办法:比赛采用评委打分制。
甲组评选出 一二三等奖各一名。乙组评选出一等奖一名 二等奖两名 三等奖两名比赛加分 5、4、3。
篇7:“孝敬父母、尊敬老师”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祖国颂——中华古诗诵读比赛”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使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加深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为了积极推广普通话。经学校研究决定,由少先队大队部、语文组共同负责开展此次诵读比赛。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长:薛银广
成员: 苗怀岳 樊安元 语文教师
二、诵读内容
有关热爱祖国、歌颂祖国、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激励青少年蓬勃向上的经典诗词,各班级自选篇目,可以是诗文,也可以是其它的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文章,可以个人朗读,也可以是集体朗读。
三、参赛对象和形式
(一)参赛对象
1、全校各班学生,有兴趣的教师也可以参与。
2、每个班选拔3—4名或1—2组选手参赛。
(二)参赛形式:
分为个人诵读和集体诵读两种形式
1、个人诵读,选择经典诗文篇目进行朗诵。时间不超过5分钟;
2、集体诵读,选择经典诗文篇目进行朗诵。人数在4—30人之间,时间不超过7分钟。
3、表演形式不限,可将同类精短诗文组合成板块进行串联诵读,也可穿插舞蹈、吟唱、书法、表演等其他艺术样式,以进一步提升诗文诵读的艺术表现力。
四、赛制和奖项设置
比赛将于10月13日下午14:15举行。
本次比赛设一等1名,二等2名,三等3名。
五、工作要求:
各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开展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要积极组织和动员课任教师,本班学生参与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开展诵读指导和训练。全面提高参赛人员的综合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并且请各位语文教师做好辅导工作。
各班将参赛选手名单及节目单于本月12号交到李玉涛老师处,节目顺序于13号中午到校长办公室抽签!
六、比赛评委:
赵俊平张建青李贞银郭庆先陶瑾宋学玲
七、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北才小学
篇8:“孝敬父母、尊敬老师”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征文比赛活动方案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工作。我校决定组织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征文大赛。
一、活动主题:让书香溢满校园
二、活动对象:3-9年级学生
三、活动目的。
1、让学生养成诵读国学经典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高品质感悟国学精华。
3、提高学生朗读和鉴赏能力。
四、征文指导写作时间:2012.12.10—2012.12.14(第14周)。
五、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五、活动要求:
1、征文写作要求。
①、以“让书香溢满校园”作题目进行作文,统一用作文本上的纸书写。
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④、征文不得抄袭,必须是原创。
⑤、字数要求:3-4年级400字以上;5-6年级600字以上;7-9年级800字以上。
⑥、获奖作文再用学校统一下发的稿签纸誊写,并张贴展览。
2、征文上交要求:第14周3-9年级的作文课,由语文教师对学生征文的撰写作专项指导,作文课结束后由语文教师挑选10篇优秀作文上交到德育处参评。3-6年级由高素梅负责组织人员评阅,7-9年级由宋文华负责组织人员评阅。
六、奖项设置:
1、3-4年级为低段;5-6年级为中段;7-9年级为高段。
2、分低中高三段设奖,每段分别设置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优秀奖20名。
3、根据班级获奖情况设置征文优秀指导奖5名.(奖励指导教师)
七、作品展览时间:2012.12.17日下午(第15周星期一下午),由德育处宋文华和高素梅负责展览工作。
八、拍照和摄影::张廷辉 宋文华。
九、颁奖时间:2012.12.31日(第17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