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管理中的严与松
谈谈班级管理的严、细、实、恒论文
班级管理工作事务繁琐,要求较高,当班主任不容易,当一名好班主任更不容易。下面结合自己的班主任经历,浅谈班主任工作的感受。一 一个严字,决定了班主任将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下面简析严的含义。
1制度严:
熟话说,不立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制度是决定人成才的关键。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
2执行严:
严师出高徒,精致的汽车的各个零部件都是按严格的数据,精密的操作来完成的,即过程决定结果。
二 细是工作标准,工作要求,决定着结果的成败。
1思考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足以看出思考的魅力,作为班主任必需要做到未雨先缪,思考在先。
2观察细
班级是群集集体,学生较多,什么样的学生都有,班主任必需要有较高的洞察力,要善于观察班级的一些特殊群体,以便对症下药。
3落实细
班级工作即管理工作,管理贵在落实,即要落在各个环节都要细。
三所谓实
1扎实
班级工作比较繁杂,但每件事情都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2求实
所谓求实就是要做实事,不摆花架子,不做样子,追求实效。要抓铁有痕,踏雪有印。
四所谓恒
1态度恒
班主任工作要持之以恒,一鼓作气,防止出现断层。
2心态恒
班主任工作还要摆正心态,不论学生出现什么问题,都要心平气和,保持恒心。
第二篇:班级管理中的SOP-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SOP
担任班主任以来,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日常学习和常规活动中,总有学生做事情达不到要求,虽然每次我都千叮咛万嘱咐,可我的提醒只能让学生维持“三分钟热度”,过后他们依然我行我素。
对于我的唠叨,学生听得心烦,时间长了,我自己也觉得很没意思。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能够按照规范把事情做好呢?经过观察,我发现,其实大部分学生不是不想达到要求,而是因为缺乏一个可以参照的明确具体的操作规范。
于是我在班级管理中借鉴企业SOP管理理论和方法,尝试了一年,效果很不错。
SOP是英语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的缩写,即标准操作程序。具体来说,就是将某一事情的标准要求和操作步骤以统一的格式描绘出来,用以指导和规范日常工作。SOP理论的核心是把操作程序细化、量化、标准化。SOP理论在现代企业特别是服务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到接电话,大到企业研发销售,都会用到SOP理论。
我首先把SOP管理理论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听,并提出了在班里运用SOP理论进行管理的想法。学生们听了,都非常支持。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把班里最容易做而往往做得不好的擦黑板工作作为试点,以检验SOP理论是否适用于班级管理。于是我们制订出了班级擦黑板的SOP:
第一步、用黑板擦把黑板全面擦一次,要求不留下死角;第二步、用干净的湿布再擦一次;第三步、把黑板下面挡粉笔灰的槽子清理干净;第四步、把洒在地上的粉笔灰打扫干净;第五步,用拖布将扫过的地面再拖一次。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效果非常显着。于是我们决定把SOP理论应用到班级工作的其他方面。我和学生一起制订了作业的SOP、学校活动的SOP、自习的SOP等等。
学生不完成作业、不交作业、抄袭作业可能是每位老师都遇到过的问题。怎么杜绝这一现象呢?我和学生一起制订的作业SOP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首先将全班学生根据学习成绩平均分为10个小组,每组6个人;然后每个小组民主选出一位组长,每天负责检查组员完成作业情况,并提醒大家第二天把作业放在书包里;学生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作业交给组长;组长负责将作业交给科代表,科代表再将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科任老师的批改情况直接反馈给我。
这样一来学生没有了诸如“忘记带了”、“生病了没完成”等借口,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SOP管理使班级面貌大大改观,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有怨言,觉得SOP管理太过严格,产生抵触情绪。
为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使班级SOP得到充分落实,我做了以下工作:先找学生谈话,使他们认识班级SOP的重要意义。然后和学生一起体验SOP给班级带来的好处,让学生们尝到SOP的甜头。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每个学生都看到了SOP给班级带来的变化,大部分学生对SOP管理不再反感。
第三、让每个学生慢慢将外在的SOP转化为自己的内在习惯。第
四、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制订适合自己情况的SOP。比如,有一位学生自己制订了读书SOP,效果非常好。
一年下来,这个原来不起眼的班级,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个作风优良、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班集体初步形成,实现了由规范管理到自主管理的升华。
第三篇:班级管理中的“三个结合”-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三个结合”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它既要求班主任立足现实,努力搞好实际工作,又要求班主任放眼长远,加强学习、研究与探索。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应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结合。
一、严与宽相结合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或变相体罚。心虽善良,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就不再属于“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严格管理班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要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依法治班”。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第一堂班会课的必学内容。在学习“日常行为规范”及各项校规的基础上,要组织学生自己制订相应的班规。这样才能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自觉遵守。并且事后的补救,往往不如事前的预防有效。
2、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
班主任在对待班干部和普通学生上,在面对优秀生和后进生上,在运用批评和表扬上,在实施奖励和惩罚上,在处理问题和事件上,在给予关心和照顾上,在评写操行和鉴定上,在推举先进和模范上,在提供条件和机会上,以至在某些细枝末节问题的处置上都要抱以公心,处理公正。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建立起应有的威信,才能赢得全体学生的拥戴,也才能获得对每一个学生提出教育要求的权利。
3、要注重“首因效应”和持之以恒。
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第一次”之类的事情。对第一次犯错误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机会加以改正,但对屡犯的学生,要态度坚决,不给情面。另外,要避免犯“冷热病”,时紧时松。长期坚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严还必须与宽有效地结合起来,灵活处理。在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奖与惩相结合
奖与惩是班主任管理学生最常用的方法。奖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是良好行为的强化物,是一种有利的教育方法。惩是一种消极的强化,即通过否定学生的某种行为,使他情绪上受到一种被惩罚的体验,以抑制原有的反应,禁止他的不良行为。班主任必须掌握奖与惩的“度”:一味地奖,会导致学生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听不进不同意见,经不起打击,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不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一味地惩,则容易挫伤学生自尊心,导致学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对班主任产生敌对情绪和逆反心理,丧失自信心和上进心。
正确的奖应该做到:(1)严肃认真,恰如其分;(2)因人而异;(3)适当、适度和适时。(班级管理 )应该使学生感到表扬是要经过争取才能得到的,又使他们看到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被班主任和集体认同。同时,一个学生做了好事,应及时表扬,否则就会出现反应消退的趋势。
正确的惩应该做到:有理、有节、有度。批评学生时要摆事实,讲道理,入情入理,以理服人;要正面引导,多加勉励,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要注意分寸,留有余地。不要讽刺挖苦,随意责骂,造成对立;不要全盘否定,警告驱逐。
奖可以不断强化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惩可以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只要灵活运用,奖惩结合,就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堵与导相结合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班主任采取“堵”的方式较多,如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以避免学生受校外不良因素的影响;或制订严厉的惩罚措施以控制学生的越轨行为等等。采取“堵”的方式减少学生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是必要的、有利的。但仅靠“堵”是不行的。“堵”必须与“导”相结合,以“导”为主,以“导”为前提。通过引导,让学生增强明辨是非与自我教育的能力。我认为做好“导”的工作,需要“四多四少”:
1.多民主,少强制。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制订规章制度、进行民主评议、换选班干部和处理班级事情,而不是单从班主任的主观愿望出发,强制学生这样做或那样做。
2.多激励,少批评。
善于发现学生的自身优点、长处,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善于用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处罚。
3.多引导,少说教。
不单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并具体指导学生去做。有时还需要班主任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
4.多用情,少用气。
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而不应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或者有意冷淡疏远。
一句话可以说得人笑,也可以说得人跳。方式有别,其效果截然不同。班级工作中,“堵”与“导”都只是手段,我们要以“导”为主,辅之以“堵”,追求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四篇:班级管理中的几何原则-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几何原则
文/周晓芳
对班主任来说,班级管理是头等任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注意方式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班级管理中的几条几何原则。
一、“正方形”原则
几何学中的正方形,是指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方方正正”这个词包含公正无私的涵义。班级管理中的“正方形”原则,简单说就是依法治班,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管理需要“法制化”,班级管理也需要“制度化”。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合情合理的班级制度。但是有了可依靠的制度还不够,班主任还必须遵循“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处理问题时不偏不倚,完全依法治班,才能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这就好比正方形,一旦一个角度有偏移,或者一条线出现一丝一毫的倾斜,就不再成为正方形。班级管理也一样,班主任必须一碗水端平,严格按制度办事,才能真正发挥班级制度作用,避免其沦为一纸空文。
所以,班级管理中的正方形原则,便是以制度为管理依据,依制度行事,不变形、不扭曲,如此才能达到建设良好班集体的目的。
二、“圆形”原则
几何学中的“圆”,是指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常常与棱角分明的“方”相对,因而常常被赋予柔性、讲究技巧、避免损害性摩擦等文化意义。而班级管理中的“圆形”原则正是借用了这层文化意义,即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在遵循班级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尽量采取柔和的、富有技巧的方式方法,将可能出现的伤害或对班级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圆形”原则提醒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刚柔相济。刀再锋利,如果一碰就断,也就毫无作用。如,当学生逆反情绪严重时,必须先进行心理疏导,助其释放不良情绪之后再进行思想教育,或者先让其冷静下来,再委婉地进行点拨。如果一味地硬碰硬,必然费力不讨好。达不到效果不说,严重时还会两败俱伤。教育本身是一种唤醒、一种激励,也是一种约束和规范。青春期的学生逆反心理强,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些见解或主张也许并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但班主任却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如果强行采取高压政策,往往会事与愿违,甚至加大教育工作的难度,而“以柔克刚”却往往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立体”原则
几何学中的“立体”是一个与“平面”相对的概念,其特征是通过视觉可见物体或图形有多个层次。班级管理中的“立体”原则,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班级是立体的、多维的,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是一个个立体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情感丰富而复杂。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以立体的方式进行。
班级如同社会,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复杂性对班主任的管理策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班主任工作 )面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性质不同的问题,班主任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处理,一定要避免平面化的“一刀切”。
我们常常把教育分为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其实这五个方面本身就是一个立体的不同侧面,分割开来各自为战,必将破坏教育的完整性,也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教育效果;只有全方位、多层次地将各种教育因素融合渗透进日常教育的点点滴滴中,才能塑造立体的、完善的个体。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中的几何原则,简单说就是在依法治班时要“方”,在处理具体个案、解决棘手问题时要“圆”,在实施教育、制定教育计划、策划教育活动时要“立体”。
第五篇:班级管理中的几何原则-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几何原则
新秧对班主任来说,班级管理是头等任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注意方式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班级管理中的几条几何原则。
一、“正方形”原则
几何学中的正方形,指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方方正正”包含公正无私的涵义。班级管理中的“正方形”原则,简单说就是依法治班,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管理需要“法制化”,班级管理也需要“制度化”。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合情合理的班级制度。但是有了可依靠的制度还不够,班主任还必须遵循“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处理问题时不偏不倚,完全依法治班,才能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这就好比正方形,一旦一个角度有偏移,或者一条线出现一丝一毫的倾斜,就不再成为正方形。班级管理也一样,班主任必须一碗水端平,严格按制度办事,才能真正发挥班级制度作用,避免其沦为一纸空文。
所以,班级管理中的正方形原则,便是以制度为管理依据,依制度行事,不变形、不扭曲,如此才能达到建设良好班集体的目的。
二、“圆形”原则
几何学中的“圆”,是指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常常与棱角分明的“方”相对,因而常常被赋予柔性、讲究技巧、避免损害性摩擦等文化意义。而班级管理中的“圆形”原则正是借用了这层文化意义,即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在遵循班级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尽量采取柔和的、富有技巧的方式方法,将可能出现的伤害或对班级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圆形”原则提醒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刚柔相济。刀再锋利,如果一碰就断,也就毫无作用。如,当学生逆反情绪严重时,必须先进行心理疏导,助其释放不良情绪之后再进行思想教育,或者先让其冷静下来,再委婉地进行点拨。如果一味地硬碰硬,必然费力不讨好。(班主任 )达不到效果不说,严重时还会两败俱伤。教育本身是一种唤醒、一种激励,也是一种约束和规范。青春期的学生逆反心理强,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些见解或主张也许并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但班主任却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如果强行采取高压政策,往往会事与愿违,甚至加大教育工作的难度,而“以柔克刚”却往往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立体”原则
几何学中的“立体”是一个与“平面”相对的概念,其特征是通过视觉可见物体或图形有多个层次。班级管理中的“立体”原则,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班级是立体的、多维的,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是一个个立体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情感丰富而复杂。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以立体的方式进行。
班级如同社会,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复杂性对班主任的管理策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性质不同的问题,班主任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处理,一定要避免平面化的“一刀切”。
我们常常把教育分为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其实这五个方面本身就是一个立体的不同侧面,分割开来各自为战,必将破坏教育的完整性,也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教育效果;只有全方位、多层次地将各种教育因素融合渗透进日常教育的点点滴滴中,才能塑造立体的、完善的个体。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中的几何原则,简单说就是在依法治班时要“方”,在处理具体个案、解决棘手问题时要“圆”,在实施教育、制定教育计划、策划教育活动时要“立体”。
相关文章:
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02-08
班级管理中的个性教育02-08
班级管理中的误区02-08
管理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02-08
班级管理中的逆向思维02-08
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手段02-08
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02-08
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02-08
班级管理中的严与爱02-08
班级管理中的诚信教育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