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稳定破坏应急预案

关键词: 交通量 边坡 公路 防护

电网稳定破坏应急预案(共6篇)

篇1:电网稳定破坏应急预案

电网稳定破坏应急预案

1)电网稳定破坏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报告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的程序,组织全厂力量赶赴现场进行事故处理,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迅速恢复电网稳定运行。2)负责向国电新疆分公司及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报告本厂的事故情况和事故处理进展情况。3)各应急小组在电网稳定破坏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按职责分工,赶赴现场组织事故处理。首先,要按照保设备的原则,保障安全停机,避免重大设备损坏事故,尽快保证系统稳定运行。4)事故处理期间,要求各岗位尽职尽责,联系渠道要明确畅通,联络用语要规范,认真做好有关情况的记录工作。5)全厂所有生产单位,对事故发生的现象、设备损坏情况和事故处理经过一定要记录清楚。6)负责宣布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启动和结束。7)组织和提供事故恢复所需要的备品备件,组织事故恢复所必须的生产车辆,组织实施事故恢复所必须采取的临时性措施。8)协助完成电网稳定破坏事故(发生原因、处理经过、设备损坏和经济损失情况)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工作。9)根据系统接线及电网结构的变化及时对本预案的内容进行相应修改,并及时上报中国国电新疆分公司。10)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定期组织必要的事故演练。11)对事故中暴露出的问题,在设备上可以进行整改,并及时汇总。12)各应急小组受上一级主管领导的指挥,负责本预案的执行。13)每年要组织进行一次演练。7.危急事件的预防 7.1电网稳定破坏事故的分析: 电网稳定破坏一般是由于电网内负荷突然大幅度变化,大型机组失磁、突然跳闸、非同期并列、调节系统失灵及电网间联络线路发生短路故障引起的。7.2电网稳定破坏事故的预防: 1)正常运行时值长应合理安排机组运行方式,严格按照调度下发的日负荷曲线控制机组出力,严格按照调度下发的电压曲线控制机组无功,监视220kV母线电压、频率正常,电网联络线潮流不超稳定限额,联络线无大量的无功功率交换。2)机组及电网各快速保护、稳定装置正常投入,合理安排各台机组负荷分配,集控值班员应加强对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运行情况的检查,并做好系统故障、电网稳定破坏的事故预想。3)当送出系统线路检修时,应按照电网检修方式投入或退出相应的保护连接片,并严格按照调度下达的负荷曲线控制机组上网电力,合理安排各台机组的有功功 率、无功功率,并做好线路跳闸、控制不及时而导致电网稳定破坏的事故预想。4)夏季雷雨季节,应做好多条输电线路同时跳闸导致系统稳定破坏的事故预想。5)220kV皇林一线、皇林二线、林远线线路重合闸方式按照调度命令投退。6)机组并网时,应严格执行倒闸操作票制度,严防非同期并列以及发电机全电压启动。7)任一条线路停运时,严格按照调度要求投入或退出安全自动装置及保护装置。8.应急预案的启动 1)当发输电系统发生振荡或频率、电压发生异常(频率超出50±0.5Hz范围,电压高峰时超出240kV范围、低谷时超出230kV范围,且采取措施无效时,应及时启动本预案。2)值长汇报生产副总经理和发电部主任,并及时汇报新疆电力调度通信中心。3)该预案由生产副总经理宣布启动。4)各运行岗位人员按照本预案进行处理。5)各应急小组人员及时进入现场进行应急处理。9.危急事件的应对 1)公司厂级领导、各生产部门主任、各值总值长、运行值长及各专业专工、应清楚掌握本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各岗位生产人员应熟练掌握本应急预案中本专业、本岗位的相关部分。2)明确电网稳定破坏的处理原则。10.频率失稳的处理原则: 1)新疆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规定发输电系统频率不得超出50±0.2Hz范围。为保持电网频率正常,值长应严格按照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下发的日负荷曲线控制机组上网出力,使发用电保持平衡。2)当频率超出50±0.2Hz范围时,应立即退出机组AGC,调整系统有功功率,恢复系统频率正常,并汇报新疆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并依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命令进行调频。3)频率异常的情况下,在调整有功功率的同时应相应调整发电机无功功率,防止因无功功率不足导致系统稳定水平降低,或无功功率过剩导致过电压。4)电网频率降低的情况下,在增加发电机出力时应注意联络线潮流不能超出稳定极限。5)若电网频率异常已严重危及厂用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则应果断地将本厂机组与系统解列,并立即汇报新疆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值班调度员。12.电压失稳的处理原则: 1)电网无功功率应分层、分区、就地平衡,尽量避免联络线长距离、大容量的无功功率输送。2)吉林台一级水电站电厂母线电压高峰负荷不得超出240kV,低谷负荷不得超出230kV,值班员应监视220kV出线及母线电压在调度要求范围之内。3)正常运行时应按照“逆调压”的原则进行调压,即在高峰负荷时调整电压逼近电 压曲线的上限运行,在低谷负荷时调整电压逼近电压曲线的下限运行。4)若电压超出上述范围,应立即汇报新疆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并依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命令调压。5)在系统电压升高时机组可能进相运行,此时值班员应监视机组进相深度不能超出发电机出力规定的数值。6)系统电压升高一般发生在负荷低谷,线路轻载的运行方式下,若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命令本厂拉线时应注意考虑当时的联络线潮流,防止拉掉线路后带掉机组。7)若电压异常已危及厂用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则应立即将本厂机组与系统解列,并立即汇报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值班调度员。13.电网发生失步振荡的处理原则: 1)在发电机非同期并列或运行中突然失磁、调节系统失灵等情况下,应按照本厂运行规程的规定,果断地将该机组与系统解列,并立即汇报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值班调度员。2)吉林台电厂机组正常情况下稳控装置必须投入,且励磁调节器处于自动方式下运行。《新疆电网调度规程》规定:若电厂与主电网发生失步振荡,应立即减少发电机有功功率,并检查强励动作,以便使发电机重新拖入同步。若采取上述措施仍无法将发电机拖入同步,应立即汇报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并依调度命令执行。3)当输电线路故障跳闸时,稳控装置要动作切机,若达到切机定值而 稳控装置拒动时,应果断地手动减少发电机有功出力。切机后应加强监视联络线潮流不超稳定极限,220kV母线电压、频率正常,以防在事故处理过程中系统再次失去稳定。4)当线路操作时,调度要求本厂按照该条线路检修且稳控装置退出的情况下控制机组上网出力,并退出稳控装置,值长应严格按照调度命令执行。在投入稳控装置时应确证系统操作已进行完毕,以防稳控装置投入后系统操作造成误切机组。5)系统发生振荡,值长应立即汇报新疆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并依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命令进行处理。若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下令暂不解列,则本厂应按照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命令进行调整,具体原则如下: 1.若频率升高,应立即自行降低出力,使频率下降,直至振荡消失或频率到50±0.1Hz为止; 2.若频率降低,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使频率升高,直至50±0.1Hz; 3.检查机组强励动作。4.若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下令解列220kV三条出线或保护已动作将220kV三条出线解列,则按照 本厂《吉林台电厂全厂停电处理预案》执行,主要有以下几点: 1).值班员首先根据控制屏的光字信号、开关跳闸情况、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情况并结合事故前的现象正确判断事故原因,并立即汇报值长。2).继电保护人员应立即将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的详细情况、故障录波结果、故障测距详细情况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汇报,以缩短事故处理时间。3).值长询问值班员确认跳闸机组厂用电已正常切换至35KV变电所供电,保证机组安全停运。4).值班员应立即就地检查全站开关跳闸情况,若开关未全部跳闸,在确认升压站全站停电的情况下,将未跳闸的开关全部断开,并立即汇报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值班调度员。5).在判断出事故原因后,值长应立即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值班调度员汇报 事故经过,保护动作及开关掉闸情况。6).值长应及时申请将系统稳控装置第一、二套退出。7).事故原因查清、事故现象记录完整后,应立即将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进行一次复位。8).系统事故发生后值班员应检查220kV各断路器SF6气体压力及油压正常、开关引线接头及厂用电系统、直流系统、升压站 及各高压启动变压器运行正常。9).在系统恢复的过程中,值长应安排好运行方式,严防发电机全电压启动、非同期并列,值班员应加强监视220kV母线电压、频率,防止恢复过程中系统再次失去稳定。

篇2:电网稳定破坏应急预案

本预案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危急事件的预测、预防为基础,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核心,以全力保证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为目标,以建立危急事件的长效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危急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2、概况

2.1电网稳定破坏是指电网中并列运行的发电机之间失去同步或电网中频率、电压失去稳定。具体的现象是发电机和联络线电流表、功率表周期性剧烈摆动,电压表在正常值附近摆动,发电机发出不正常有节奏的轰鸣声;电网频率、电压超出调度规定的范围。

2.2辽宁大唐国际锦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地处辽宁南部,现已安装两台300MW机组,共有二回出线,一回线为南山一号线,二回线为南山二号线,终点是锦州南山变。

3、应急预案内容

3.1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3.1.1应急指挥机构

总指挥:XX

副总指挥:XXXXXXXX

机构成员:XXXXXXXXXXXXXXXX

XXXX

3.1.2各专业应急小组:

1、运行应急组:XXXXXXXX

XXXXXX

2、继电保护应急组XXXXXX

3、电气专业应急组XXXXXXXXXXXXXX

4、热工专业应急组XXXX

5、汽机专业应急组XXXXXXXXXX

6、锅炉专业应急组XXXX

7、物资保障组XXXX

8、通讯保障组XXXXXXXX

9、安全保障组XXXX

10、消防救援组XXXX

11、后勤保障组XX

12、保安救援组XXXX

3.1.3职责:

(1)电网稳定破坏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报告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的程序,组织全公司力量赶赴现场进行事故处理,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迅速恢复电网稳定运行。

(2)负责向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报告本公司的事故情况和事故处理进展情况,大唐锦电公司要向大唐国际汇报情况。

(3)各应急小组在电网稳定破坏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按职责分工,赶赴现场组织事故处理。首先,要按照保设备的原则,保障安全停机,避免重大设备损坏事故,尽快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4)事故处理期间,要求各岗位尽职尽责,联系渠道要明确畅通,联络用语要规范,认真做好有关情况的记录工作。

(5)全公司所有生产单位,对事故发生的现象、设备损坏情况和事故处理经过一定要记录清楚。

(6)负责宣布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启动和结束。

(7)组织和提供事故恢复所需要的备品备件,组织事故恢复所必须的生产车辆,组织实施事故恢复所必须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8)协助完成电网稳定破坏事故(发生原因、处理经过、设备损坏和经济损失情况)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9)根据系统接线及电网结构的变化及时对本预案的内容进行相应修改,并及时上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10)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定期组织必要的事故演练。

(11)对事故中暴露出的问题在设备上可以进行整改的及时汇总进行整改。

(12)各应急小组受上一级主管领导的指挥,负责本预案的执行。

(13)每年要组织进行一次演练。

3.2危急事件的预防

3.2.1电网稳定破坏事故的分析

电网稳定破坏一般是由于电网内负荷大幅度突然变化,大型机组失磁、突然跳闸、非同期并列、调节系统失灵以及电网间联络线路发生短路故障引起。

3.2.2电网稳定破坏事故的预防

(7)(1)正常运行(即两台机组方式)时值长应合理安排机组运行方式,严格按照调度下发的日负荷曲线控制机组出力,严格按照调度下发的电压曲线控制机组无功,监视220KV母线电压、频率正常,电网联络线潮流不超稳定限额,联络线无大量的`无功交换

(8)(2)机组及电网各快速保护正常投入,按照稳定切机装置切机方式合理安排各台机组负荷分配,集控值班员应加强对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运行情况的检查,并做好系统故障,电网稳定破坏的事故预想。

(9)(3)当送出系统线路检修时,应按照电网检修方式投入稳定切机装置相应的方式压板,并严格按照调度下达的负荷曲线控制机组上网电力,合理安排各台机组的有功、无功,并做好线路跳闸,控制不及时而导致电网稳定破坏的事故预想。

(10)(4)夏季雷雨季节,应做好多条输电线路同时跳闸导致系统稳定破坏的事故预想。

(11)(5)220KV系统重合闸方式应与切机方式相配合。

(12)(6)机组并网时,应严格执行倒闸操作票制度,严防非同期并列以及发电机全电压启动。

3.3应急预案的启动

3.3.1当发输电系统发生振荡或频率、电压发生异常(频率超出50±0.2Hz)且采取措施无效时应及时启动本预案。

3.3.2值长汇报生产副总经理和发电部部长,值长及时汇报调度。

3.3.3该预案由生产副总经理宣布启动。

3.3.4各运行岗位人员按照本预案进行处理。

3.3.5各应急小组人员及时进入现场进行应急。

3.4危机事件的应对

3.4.1公司级领导、各生产部门部长、运行值长、各专业主管、专工、各机组长及主值应清楚掌握《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各岗位生产人员应熟练掌握《应急预案》中本专业、本岗位的相关部分。

3.4.2电网稳定破坏的处理原则

3.4.2.1频率失稳的处理原则:

(1)调度规定发输电系统频率不得超出50±0.2Hz范围。为保持电网频率正常,值长应严格按照调度下发的日负荷曲线控制机组上网出力,使发用电保持平衡。

(2)当频率超出50±0.2Hz时应立即汇报调度,并依调度命令进行调频。

(3)频率异常的情况下,在调整有功出力的同时应相应调整发电机无功,防止因无功不足导致系统稳定水平降低或无功过剩导致过电压。

(4)电网频率降低情况下,在增加发电机出力时应注意联络线潮流不能超出系统稳定极限。

(5)若电网频率异常已严重危及厂用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时,应果断的将我厂机组与系统解列,并立即汇报调度值班调度员。

3.4.2.2电压失稳的处理原则:

(1)电网无功功率应分层、分区、就地平衡,尽量避免联络线长距离、大容量的无功功率输送。

(2)大唐锦州热电公司母线电压高峰电压不得超出242KV,低谷电压不得超出209KV,值班员应监视220KV母线电压在调度要求范围之内。

(3)正常运行时应按照“逆调压”的原则进行调压。即在高峰负荷时调整电压逼近电压曲线的上限运行,在低谷负荷时调整电压逼近电压曲线的下限运行。

(4)若电压超出上述范围,应立即汇报调度,并依调度命令调压。

(5)在系统电压升高时机组可能进相运行,此时集控值班员应监视机组进相深度不能超出发电机出力图规定的数值。

(6)发输电系统电压升高一般发生在负荷低谷,线路轻载的运行方式下,若调度命令我厂拉线时应注意考虑当时的联络线潮流及稳定切机装置切机方式,防止拉掉线路后造成稳定切机装置误切机组或在升压站设备检修的情况下造成拉线后带掉机组。

(7)若电压异常已危及厂用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应立即将我公司机组与系统解列,并立即汇报调度值班调度员。

3.4.2.3电网发生失步振荡的处理原则:

(1)发电机非同期并列或运行中突然失磁、调节系统失灵等情况下应按照本公司运行规程的规定果断的将该机组与系统解列,并立即汇报调度值班调度员。

(2)大唐锦州热电公司机组正常情况下PSS装置必须投入,且励磁调节器处于自动方式下运行,若电厂与主网发生失步振荡,应立即减少发电机有功,并检查强励动作,以便使发电机重新拖入同步。若采取上述措施仍无法将发电机拖入同步,应立即汇报调度并依调度命令执行。

(3)当发系统联络线故障跳闸时,稳定切机装置要动作切机,若达到切机定值而稳定切机装置拒动时应果断的手动切机。切机后应加强监视联络线潮流不超稳定极限,220KV母线电压、频率正常,以防在事故处理过程中系统再次失去稳定。

(4)系统发生振荡,值长应立即汇报调度,并依调度命令进行处理。若调度下令暂不解列,则我公司应按照调度命令进行调整,具体原则如下:

1)若频率升高,应立即自行降低出力,使频率下降,直至振荡消失或频率降到49.5Hz为止;

2)若频率降低,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使频率升高,直至49.5Hz以上;

3)检查机组强励动作。

3.5生产、生活维持和恢复

电网间联络线恢复正常运行方式或电网频率、电压恢复正常后由生产副总经理宣布结束危急行动,进入正常的管理轨道。

篇3:电网稳定破坏应急预案

近年来,陕西省电力公司(公司)按照国家对应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及国家电网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等有关要求,健全了应急组织体系,逐步建立了包括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在内的26项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完成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初步建成了公司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在重大灾害和事故发生时(如“5.12”地震),为公司及时进行抗灾救灾、降低灾害损失,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应急预案还存在责任不够明晰、可操作性不强、发生综合事件时各预案间衔接不够细致等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应急预案能够在应对突发事故时达到理想的处置效果,必须对预案的有效性进行预先评估。

1 应急预案评价方法

1.1 故障树分析法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为研究民兵式导弹发射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开始对事故树进行开发研究。随后故障树分析法(FTA)被用于航空工业和以原子能工业为中心的其他产业部门。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关于核电站灾害性危险性分析报告——拉斯姆逊报告,大量和有效地应用了FTA,引起了广泛关注[1]。这种方法在安全评价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和应用FTA,目前该方法得到普遍推广。

FTA技术提供了一套科学分析和计算的方法,常用来解决复杂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如用于核电站、航天技术、石油化工企业中成套设备等[2]。FTA是以人们对从结果推断可能原因的思维方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3],可实现对引发事故的各种基本原因进行分析。FTA以系统所不希望发生的事件(顶上事件)作为分析的目标,逐层推溯到所有可能的原因[4]。事故树进行整理和化简后,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定性、定量分析主要是求出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即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产生影响的组合方式与传递途径。

事故树由输入符号和关系符号组成,用以分析系统的安全问题或系统的运行功能问题。FTA使用布尔逻辑门产生系统的故障逻辑模型来描述设备故障和人为失误是如何组合导致顶上事件的。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如下所述[1]:

(1)熟悉系统。要详细了解系统状态及各种参数,绘出工艺流程图或布置图。

(2)调查事故。收集事故案例,进行事故统计,设想给定系统可能要发生的事故。

(3)确定顶上事件。要分析的对象事件即为顶上事件。对所调查的事故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找出后果严重且较易发生的事故作为顶上事件。

(4)确定目标值。根据经验教训和事故案例,经统计分析后,求解事故发生的概率,作为要控制的事故目标值。

(5)调查原因事件。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和各种因素。

(6)画出事故树。从顶上事件起,一级一级找出直接原因事件,到所要分析的深度,按其逻辑关系画出事故树。

(7)定性分析。按事故树结构进行简化,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8)求出事故发生概率。确定所有原因发生概率,标在事故树上,并进而求出顶上事件发生概率。

(9)进行定量分析。

1.2 完备性评价方法

完备性评价方法主要借鉴刘吉夫等学者的研究成果[5]。故障树分析法的关键是建立故障树。应急预案标准故障树的建立步骤及内容见图1。

在本研究中,分析对象为电力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因为研究目的是应急预案完备性评价,所以作为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应急预案不完备被确定为标准故障树的顶上事件。

在应急预案标准故障树中,用动宾句表达和描述每个事件:以“未”、“没有”作为否定词,以“启动”、“开始”等作为谓语动词,以“分级响应”等作为宾语动作。在事件定义中,只考虑是否有该项行为事件。

参照调研所得电力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及前述相关资料,将应急预案不完备性分为4部分: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响应、后期处置。应急预案不完备性评价的故障树事件间也按照这4部分来组织,建立的总体评价模型见图2。

在标准故障树中,事件都以符号表示。符号与各事件的对应关系见表1。

在故障树中,基本事件的权重可以依据经验和统计数据从概率角度确定,也可以从故障树的结构方面来确定[6]。由于缺乏应急预案启动和执行后的分析数据,所以本研究从故障树结构方面确定基本事件的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ei)为事件ei的权重;ej为事件ei的直接上层事件;t为事件ej的直接子事件数量。

为了直观地得到应急预案的不完备度,可以对评价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

式中:m为标准故障树的最小割集的数量;n为待评价预案缺失基本事件的数量。

按照式(1)的方法,计算得到标准故障树各基本事件的权重,如表2所示。

为了进行事故树定性、定量分析,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写出它的数学表达式。把顶上事件用布尔代数表示,并自上而下展开,就可得到布尔表达式。图2所示电力应急预案标准故障树,未经化简的事故树,其结构函数表达式为:

利用布尔代数化简法,将上式归并、化简,得到35个最小割集:{A11}{A12}{A14}{A15}{A16}{A31}A33}{A35}{A36}{A37}{A42}{A43}{A44}{A132}{A133}{A135}{A 136}{A 137}{A211}{A212}{A213}{A214}{A321}{A322}{A341}{A343}{A345}{A346}A1311A1312}{A171A172}A411A412}{A 1341A 1342A 1343}{A221A222A223}A 3421A3422A 3423}{A 34411A 34412A 34413A 342A 343}。

至此,我们得到了电力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标准故障树、标准故障树基本事件及其权重、标准故障树最小割集数量等评价应急预案完备性必需的数据。

应急预案完备性评价的流程如图3所示。

2 完备性评价

以陕西电网应急预案系统和全国部分城市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为例,对电力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完备性进行评价研究。对这些应急预案进行文本分析,然后参照表2中的标准故障树的基本事件,可以得到被分析预案缺失还需要完善的基本事件,并根据式(2)计算出被分析预案的不完备度。本研究共分析应急预案10个,得到如下结果,结果呈现了被分析应急预案缺失的基本事件、权重及所属应急环节。

2.1 陕西电网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1) A14,未进行风险评价,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1341,没有提供信息记录保障,权重1/3,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3) A222,未发布预警信息,权重1/3,属于监测与预警环节;

(4) A34411,未对群众采取安全防护,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5) A34412,未对应急人员安全防护,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6) A34413,未对群众安置转移,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7) A44,未进行保险理赔,权重1,属于后期处置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8.57%。

2.2 处置西安市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1) A14,未进行风险评价,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137,没有提供技术保障,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3) A1341,没有提供信息记录保障,权重1/3,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4) A346,未维护治安,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5) A34411,未对群众采取安全防护,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6) A34412,未对应急人员安全防护,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7) A44,未进行保险理赔,权重1,属于后期处置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13.02%。

2.3 社会稳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 A14,未进行风险评价,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133,没有提供医疗卫生保障,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3) A171,未建立监测网络,权重1/2,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4) A1341,没有提供信息记录保障,权重1/3,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5) A1342,没有提供应急电力保障,权重1/3,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6) A1343,没有提供通讯保障,权重1/3,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7) A221,未对事故分类分级,权重1/3,属于监测与预警环节;

(8) A222,未发布预警信息,权重1/3,属于监测与预警环节;

(9) A31,未对响应进行分级,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10) A35,未响应社会预案,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11) A34411,未对群众采取安全防护,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12) A34413,未对群众安置转移,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18.25%。

2.4 电力通信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 A136,没有提供经费保障,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1312,没有提供其他力量介入保障,权重1/2,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3) A35,未响应社会预案,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4) A36,未进行信息发布与新闻报道,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5) A346,未维护治安,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6) A34412,未对应急人员安全防护,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13.17%。

2.5 重要变电站、发电厂全停应急预案

(1) A1341,没有提供信息记录保障,权重1/3,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1343,没有提供通讯保障,权重1/3,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3) A221,未对事故分类分级,权重1/3,属于监测与预警环节;

(4) A31,未对响应进行分级,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5) A36,未进行信息发布与新闻报道,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8.57%。

2.6 陕西省电力公司重要客户停电应急预案

(1) A14,未进行风险评价,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136,没有提供经费保障,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3) A137,没有提供技术保障,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4) A1312,没有提供其他力量介入保障,权重1/2,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5) A35,未响应社会预案,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6) A36,未进行信息发布与新闻报道,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7) A44,未进行保险理赔,权重1,属于后期处置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18.57%。

2.7 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1) A14,未进行风险评价,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137,没有提供技术保障,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3) A171,未建立监测网络,权重1/2,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4) A3422,未评估损失,权重1/3,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8.10%。

2.8 电力设施大范围受损应急抢修预案

(1) A12,未进行培训演习,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171,未建立监测网络,权重1/2,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3) A36,未进行信息发布与新闻报道,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4) A34412,未对应急人员安全防护,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5) A44,未进行保险理赔,权重1,属于后期处置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10.32%。

2.9 供电服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 A14,未进行风险评价,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35,未响应社会预案,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3) A37,未宣布应急结束,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4) A34412,未对应急人员安全防护,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5) A411,未安抚人员,权重1/2,属于后期处置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10.32%。

2.1 0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 A14,未进行风险评价,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171,未建立监测网络,权重1/2,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3) A222,未发布预警信息,权重1/3,属于监测与预警环节;

(4) A3423,未分析事件发展趋势,权重1/3,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5) A42,未调查总结与评估,权重1,属于后期处置环节;

(6) A43,未改进预案,权重1,属于后期处置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11.90%。

3 结论

从应急预案完备性评价结果可以看出,陕西省电力公司的应急预案系统完备性程度很高,充分反映出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管理的优势。同时也反映出公司系统和社会其他部门的协调沟通方面显得比较被动,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中的风险评价和物资保障方面显得较为不足。因此公司系统还要参照《国家电网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公司规定或行业内标准,继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开展总结评估和持续改进,提升公司应急管理水平,保障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铁民,张兴凯,刘功智.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董玉华,高惠临,周敬恩.长输管线失效状况模糊故障树分析方法[J].石油学报,2002,23(4):85-89.

[3]仲景冰,李惠强,吴静.工程失败的路径及风险源因素的FTA分析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20(1):14- 17

[4]BROOKE P J,PAIGE R F.Fault Trees for Security System Design and Analysis[J].Computers and Security, 2003,22(3).

[5]刘吉夫,张盼娟,陈志芬,等.我国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评价方法研究:完备性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 (2):5-11.

篇4: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1.1为保证地震应急工作可靠、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根据国办发〔〕54号文印发的《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电力工业的特点和实际,制定本预案。

1.2电力系统各地区各级电力企业,当本地区发生一般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后都要作出应急反应,立即按应急预案投入抗震救灾;在国务院或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做好“电力保障”的一切应急工作和“紧急支援”工

作。

1.3本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电力系统各级电力企业。

2.抗震救灾机构的设立

2.1电力系统各级电力企业抗震救灾机构的组成:

指挥长:本级第一行政负责人、企业法人代表。

副指挥长:本级行政分管电力生产、建设负责人。

成员:本级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含消防、保卫、卫生、交通负责人)。

2.2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成立

当接到当地地方政府预报或发生一般破坏性及以上地震后,有关电力企业的抗震救灾机构即宣告成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并进入临震应急期或震后应急期;

当发生严重破坏性及以上地震后,网局或省电力局(公司)的抗震救灾机构即宣告成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并进入震后应急期;

当发生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后,部(国家电力公司)的抗震救灾机构即宣告成为临时抗震救灾指挥部并进入震后应急期。

2.3抗震救灾指挥部履行指挥及组织协调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及抗震救灾工作职责。

2.4各电力企业在接到当地人民政府预报或破坏性地震后应立即向上一级抗震救灾机构报告,同时直接报告电力工业部抗震救灾机构。

3.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3.1一般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3.1.1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指标低于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地震。

3.1.2本地区发生一般破坏性地震后,地方有关电力企业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按本预案作出“电力保障”的应急反应;网或省电力局(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要迅速了解震性、灾情,包括电业职工的伤亡及电力设施、设备受破坏情况和供电受损情况,确定应急工作规模,报告省

政府及电力部,并在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做好协调“电力保障”的应急工作。

3.2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3.2.1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死亡200人到100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国内生产总值1~5%的地震。在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或地区发生大于6.5级、小于7.0级的地震;或在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或地区发生7.0级以上的地震,也视为严重破坏性地震。

3.2.2本省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后,网局或省电力局(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按本预案作出“电力保障”的应急反应,立即与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并报电力部,迅速查清人员伤亡、电力设备、设施、供电受损情况,指挥、协调“电力保障”的应急工作。

3.2.3 网局或省电力局(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要在本系统内组织人力、物力,在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和调动下,对地震灾区进行“紧急支援”工作。

3.3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3.3.1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是造成人员死亡数超过1000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国内生产总值5%以上的地震,在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或地区发生7.0级以上的地震也视为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

3.3.2发生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后,部(国家电力公司)临时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区所在的网局或省电力局(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按本预案作出“电力保障”的应急反应:网局或省电力局(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要在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和调动

下,迅速组织本系统的力量投入“电力保障”的应急工作和“紧急支援”工作;部(国家电力公司)临时抗震救灾指挥部要在国务院临时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和调动下,迅速组织协调全系统的力量投入“电力保障”和“紧急支援”工作。

3.3.3当发生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后,部(国家电力公司)临时抗震救灾指挥部要立即派出联络员参加国务院临时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家地震局为指挥部办事机构),并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负责与本部联络。

4.临震应急期“电力保障”应急的准备工作

4.1接到地方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预报通知后,地方有关电力企业抗震救灾指挥部即进入临震应急期。

4.2进入临震应急期“电力保障”等项应急准备工作。

(1)做好抗震救灾物资准备工作。包括电力设备、设施,供电线路和通信线路一旦遭地震破坏恢复所需的物资、器材准备;对震后可能引发火灾及时扑灭制止火灾>延的各种准备;交通车辆应急使用的准备;抢救的医疗物资准备等。

(2)做好电力调度工作。对可能受地震影响或地震产生的次生灾害危及的电源设备、设施,要做好运行方式的调整或变更,特别是对核电站、水电站要按受危害最小和损失最小的原则做好运行方式变更的预案,并经其主管机构或主管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3)做好重要用户备用电源的应急等项工作。临震应急期要派人催促重要用户(如水源厂(地)、公安、消防、监狱等重要用户)对备用电源进行检查,使其处于应急可靠备用状态;供电部门还要准备必要的移动或应急电源,确保重要用户应急之用。

(4)人员组织和分工

发供电企业运行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精心操作;各级调度值班人员要严肃调度纪律,进入“临战状态”,下达命令正确,执行命令准确无误,保证地震期间电力调度无差错;要组织好抢险队伍,并做好分工使处于应急状态。

(5)对地震后可能发生危及电力设备、设施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塌方,泥石流、地面沉降下陷,裂缝等采取紧急预防措施或加固措施。

(6)接到避震通知后,协助当地政府做好电业职工及家属的避震疏散工作。

5.破坏性地震震后应急期的“电力保障”及“紧急支援”工作

(1)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当地有关电力企业在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下,立即查清地震造成电力设备、设施的破坏情况,查清供电线路、通信系统受损情况,立即投入抗震救灾和自救恢复工作,并迅速向上级报告。

(2)网局或省电力局(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组织本系统力量协助地震区电力企业恢复被破坏的发、输、变、配电力设施和电力调度通信设施功能,电力调度要保障重要用户及灾区用电供应

(3)网局或省电力局(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根据需要组织力量奔赴受地震危害的电力建设工程参加抢险、抢救工作,尽可能减少损失。

(4)电力保障工作还包括对震后受次生灾害危及的电力设备、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加强监视和检测,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

(5)各级电力系统的医疗队伍,交通车辆等处于可调用状态,随时>从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门调动,奔赴地震灾害地区参加抗震救灾的“紧急支援”工作。

(6)地震区域各级电力企业的保卫部门除加强本企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外,还要协助地震灾区公安部门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篇5:电网稳定破坏应急预案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确保地震发生时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经再三修改完善,特定我校防震预案如下:

一、成立防震领导小组 组 长:冯秀奇 副组长:刘新民

成 员:母孝礼、王秀英、薛朝辉、王平生、李辉、高世明及各班主任

具体分工:冯校长现场具体指挥,刘校长、王主任负责疏散初

一、初二学生,薛主任、郭主任负责疏散初三学生,在场教师协助李主任、马小健、吕卫宏负责学生操场及前院集中,各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学生

二、应急信号:广播

三、应急车辆:母孝礼负责。

四、医院:市人民医院

五、学生疏散地:操场

六、应急要求与安全责任追究:

1、听到信号后,有关人员根据预案应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2、各同志保持通讯工具的畅通。

金城二中地震应急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增强在校师生的避险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对师生造成的伤害,确保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安全、有序、高效开展,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地震应急模拟演练。制定如下演练方案:

二、演练原则

全体动员,及时疏散,保护师生员工,减少损失。

三、演练时间

年 月 日第 不定时以班为单位预演。

年 月 日第 不定时全校演练

四、演练指挥机构和组织系统 指 挥 长:冯秀奇 副指挥长:刘新民

成 员:母孝礼、王秀英、薛朝辉、王平生、李辉、郭桂琴、高世明、马小健、各班主任

指挥部全面负责演练组织和现场指挥。下设行政秘书、避险撤离、紧急救援、后勤保障四个专门工作小组:

45可以蹲立在墙角边,切忌钻到衣橱里或站在宿舍中央,也不要急着涌出宿舍,保持镇静心态,等待地面震动60秒后,有秩序快速沿疏散路线跑到学校操场。出逃时要注意用枕头等柔软物顶在头上。

5、教师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各自岗位检查避震的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6、学生应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齐行动,把桌椅挪放得有利于避震;与外墙和窗户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外墙倒塌或玻璃破碎时伤人;避开室内的悬挂物;留一定的通道,便于震时紧急撤离;把年小体弱或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离的地方,时机一到马上撤离。

7、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应切断电源、关闭燃气等。

(二)紧急撤离

1、撤离路线:初三年级到操场北篮球场地;初二年级(3、4组)学生到操场南篮球场地;初一年级学生和初二(1、2组)学生到前院;

2、各楼负责人:初三教学楼高超及带课教师: 初一初二教学楼杨少锋、吕卫宏及带课教师

3、教室内学生疏散安排如下:每班靠门的学生立即把门打开,1、2组从前门,3、4组从后门按座次撤出教室在走廊排队,以班为单位有序撤出。学生由正在上课的老师负

81、假定地震发生,指挥部发出启动演练暨紧急避险指令。

2、师生就近紧急避险。

3、假定第一波地震平静,指挥部发出紧急撤离指令。

4、师生紧急撤离,疏散到操场。

5、指挥部定点召集各组负责人:①避险撤离组报告安全撤离师生人数、受伤人数和受伤情况以及可能被困人数;②紧急救援组报告校舍受损和人员被困情况 ;③行政秘书组报告教职工到岗情况。

6、指挥部视情发出指令:①要求紧急救援组组织救援,救治伤员;②要求行政秘书组与教育系统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市、乡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系。

7、紧急救援组开展自救互救,后勤保障组向紧急救援组提供救援工具和设备。行政秘书组接通上级指挥部电话,演练指挥部指挥长向市教育局汇报灾情,并根据需要向市政府领导汇报灾情,请求支援。

8、紧急救援组向指挥部报告救援工作和伤员救治情况。

9、指挥部发出结束演练暨解除险情信号,宣布演练结束。

10、注意事项

①对不能参加演练的学生,班主任应提前向总指挥报告。

篇6:06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本专项预案编制依据下列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命令第94号,自1998年3月1日实话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1995年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72号令,自1995年4月1日起施行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办发[2000]5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29次总理办公室会议审议并批准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5年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06年1月8日起施行

中国石化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2008修订)中国石化安[2008]665号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中国石化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中国石化安[2008]665号,2008年12月26日颁布 2 分级

2.1 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所属分公司、省公司物流中心、青山石化公司生产经营单位所在区域发生或可能发生超过当地设防标准的地震或一次死亡50人(含50人)及以上的地震为中国石化级事件。

2.2 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所属分公司、省公司物流中心、青山石化公司生产经营单位所在区域发生或可能发生低于当地设防标准但造成重大破坏性地震或一次死亡10-49人的地震为江西石油级事件。

2.3 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所属分公司、省公司物流中心青山石化公司生产经营单位所在区域发生或可能发生低于当地设防标准但造成重大破坏性地震或一次死亡3-9人的地震为二级单位级事件。

2.4 由于地震原因引发本预案专项预案规定相应级别事件次生灾害的破坏性地震灾害事件,按照各专项预案启动级别分级。预测与预警

根据地震的预测与预警,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重特大事件开展风险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预防

3.1.1新建工程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3.1.2 对易产生次生灾害的特殊工程,在工程建设前期阶段必须按照国家法律要求进行地震安全评价,以经审批后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论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3.1.3 达到国家现有抗震设防标准的现有工程,按国家现行抗震鉴定标准进行抗震性鉴定。需要进行加固的,对易产生次生灾害的特殊工程及时进行抗震加固;对一般工程要结合工程的大修、改造进行抗震加固,使之符合国家现行抗震设防标准;

3.1.4 定期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及应急自救、互救能力的宣传培训; 3.1.5 不断完善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预报

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和机关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以下途经获取临震预报信息:

a)国家和当地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预警信息;

b)二级单位获取并上报的地方政府利用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预警信息; c)政府主管部门向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告知的预报信息; d)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重特大事件,经风险评估得出的事件发展趋势报告。预测

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根据事件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事态,以及政府发布的四级预警(红、橙、黄、蓝),结合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所属分公司、省公司物流中心、青山石化公司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灾情的发展趋势和严重性;地震中心区域或临近中心区域单位可能受到的影响程度,对可能发生的地震次生灾害如易燃物引起的火灾、河库溢决溃坝造成的水灾、油品泄漏所产生的中毒、污染等问题进行评估,制定出地震次生灾害的应急对策和采取的防震避震措施,并做出如下判断: a)请求启动中国石化级应急预案; b)启动江西石油级应急预案;

c)地市分公司、省公司物流中心、青山石化公司启动本企业应急预案; e)地市分公司、省公司物流中心、青山石化公司应采取临震防范措施。3.4 预警

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根据预测结果,进行以下预警: a)符合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总体应急预案第1.7条及本预案第2.2条启动条件时,应由分管副总指挥请示总指挥同意后,立即发出启动本专项预案的指令;

b)指令事发单位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并通知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本部机关职能部门进入临震预警状态;

c)指令事发单位采取临震防范措施,并连续跟踪事态发展。3.5 预警解除

事发单位应急终止,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或上级应急管理机构宣布临震预警解除。应急报告

4.1 报告程序

4.1.1 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所属分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二级单位级及以上事件,地市分公司、省公司物流中心、青山石化公司在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的同时,迅速按照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总体应急预案图00.5(应急报告程序框图)规定的程序向上级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通信正常情况下,最多不超过1小时。如通信瘫痪,应在恢复后,立即报告。4.1.2 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所属分公司、省公司物流中心、青山石化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发生江西石油级及以上事件,可直接向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4.2 报告内容

4.2.1 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所属分公司、省公司物流中心、青山石化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二级单位级及以上事件,应立即报告,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单位名称、地理位置; b)地震发生时间、震级; c)有无人员伤亡;

d)有无重要生产设施破坏; e)有无火灾、爆炸发生; f)有无油品的泄漏; g)现场物资储备情况;

h)周边居民分布情况,道路交通状况,现场气象状况; i)已采取的应急措施; j)救援请求。

4.2.2 在处理过程中,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所属地市分公司、省公司物流中心、、青山石化公司、经营部应尽快了解事态进展情况,在通讯畅通的情况下要随时用电话、传真等方式,向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现场状况(破坏性地震区域内状况、余震强度、发生频率); b)已采取的处理措施和处理效果;

c)若发生油品泄漏对人员的损害损伤情况;

d)若发生火灾、爆炸对设施和人员的损害损伤情况; e)人员伤亡情况;

f)现场应急物资剩余和补给情况; g)周边居民疏散情况; h)其它救援要求。应急准备

5.1 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接到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a)组织相关处室、部门审定应急处置方案;

b)确定现场应急指挥部人员名单,并指派现场指挥;

c)随时掌握事发单位的应急处置情况,当符合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总体应急预案第1.7条及本预案第2.2条启动条件时,立即下令启动本专项预案。5.2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5.2.1 经理办公室应做好以下工作:

接到报告后立即向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落实指令; a)按照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指令,通知机关职能部门。b)收集现场情况资料 c)根据应急指挥中心指令,通知有关专家;

d)根据应急指挥中心指令,联系江西石油内、外部救援力量做好准备; e)根据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做好对外信闻发布和上报材料的起草工作。5.2.2 安全数质量管理处应做好以下工作:

a)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制定应急处置指导方案; b)确定本部门派往现场的人员并待命;

c)做好组织调动和协调消防、医疗救护等救援力量的准备; d)指导现场环境监测;

e)收集地震现场余震及应急处置情况,及时向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f)根据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指令,负责向政府主管部门上报材料的起草。5.2.3 党委办公室(思想政治工作办公室)在接到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的通知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a)跟踪并详细了解地震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b)负责做好抢险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各项准备; c)确定本部门派往现场的人员并待命。

5.2.4 经营管理处、零售管理中心接到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的通知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a)跟踪并了解地震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并请示指令; b)参与制定地震应急处置指导方案;

c)制定地震所属区域内成品油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 d)确定本部门派往现场人员的待命。

5.2.5 发展规划处、综合办公室接到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的通知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a)跟踪并详细了解地震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b)购置或组织和协调救灾物资、抢险工具、通信器材、医疗器械等并待命; c)组织施工机械、车辆及人员并待命; e)确定本部门派往现场的人员并待命。

5.2.6 财务资产处在接到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的通知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a)跟踪并详细了解地震损失及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b)参与制订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处置指导方案; c)负责制定抢险应急救援资金的核发方案; d)确定本部门派往现场的人员并待命。

5.2.7 信息管理处接到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的通知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a)安排专人负责应急指挥中心与事发单位电话线路畅通保障; d)安排专人负责确保ERP、OA等信息系统网络在灾后及时畅通; c)确定本部门派往现场的人员并待命。

5.2.8 物流中心、润滑油中心、商业客户中心在接到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的通知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a)跟踪并了解地震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并请示落指令; b)参与制定应急处置指导方案;

c)负责制定地震后市场油品配送供应应急方案; d)负责制定地震后泄漏油料转移方案; e)确定本部门派往现场的人员并待命。5.2.9 专家组

专家组在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下开展应急工作,职责如下: a)为现场应急工作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建议和技术支持; b)参与制定应急救援方案;

c)负责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它任务。

5.2.10 省公司机关其它职能部门应按照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做好应急准备工作。6 应急处置

当符合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总体应急预案第1.7条及本预案第2.2条启动条件时,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立即按照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总体应急预案图00.6(应急指令下达程序框图)规定的程序下达启动本专项预案指令,并进行下列应急处置工作。

6.1 应急上报

6.1.1 当发生中国石化级事件时,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立即向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和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6.1.2 当发生江西石油级事件时,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按照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6.2 应急行动

6.2.1 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做好以下工作: a)迅速派出现场指挥部人员赶往现场

b)根据现场需求,组织调动、协调各方应急救援力量到达现场

c)在地震现场应急指挥部人员到达现场之前,指导所属分公司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d)向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和求援。6.2.2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6.2.2.1 经理办公室应做好以下工作:

a)连续收集地震现场应急处置动态资料,向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及时传达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指令;

b)按照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指令,通知抗震救援专家到达指定地点; c)负责提供对外信息发布材料的起草工作。

d)做好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人员的交通、生活等后勤保障工作。

6.2.2.2 安全数质量管理处应做好以下工作:

a)跟踪并详细了解地震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b)根据现场需要,组织调动和协调急救、医疗救护等救援力量赶赴现场;c)必要时,按照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和求援;

d)派出现场指挥部的组成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6.2.2.3 党委办公室(思想政治工作办公室)应做好以下工作:

a)跟踪并详细了解地震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b)做好抢险先进事迹宣传报道;

c)开展舆论宣传,做好事件涉及区域员工和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 e)组织心理专家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干预;

f)派出现场指挥部组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6.2.2.4 物流管理中心、润滑油中心、商业客户中心应做好以下工作:

a)跟踪并详细了解地震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并请示落指令; b)落实地震发生后泄漏油料转移; c)落实地震发生后市场油品配送供应

d)派出现场指挥部组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6.2.2.5 经营管理处、零售管理中心应做好以下工作:

a)跟踪并详细了解地震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b)派出现场指挥部组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c)负责落实地震发生后的成品油调度与市场供应计划; 6.2.2.6 发展规划处、综合办公室应做好以下工作:

a)跟踪并详细了解地震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b)负责将救灾物资、抢险工具、通信器材、医疗器械等运往现场; c)负责将施工机械、车辆及人员运往现场

d)派出现场指挥部组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6.2.2.7 财务资产处应做好以下工作: a)跟踪并详细了解地震损失及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b)负责下发抢险救援资金;

c)派出现场指挥部组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6.2.2.8 信息管理处应做好以下工作: a)跟踪并详细了解地震损失及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b)确保应急指挥中心与事发单位通讯电话畅通; c)确保ERP、OA等信息系统网络在灾后及时畅通; d)派出现场指挥部组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6.2.2.9 省公司机关其它职能部门按照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分别做好应急工作。6.2.2.10 现场应急指挥部应做好以下工作:

a)迅速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组织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b)迅速做好现场布控工作,将无关人员及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 c)负责协调现场内、外部应急资源,统一指挥抢险工作;

d)根据现场的变化、地震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及时修订方案;

e)确定灾害现场的警戒区域和范围,协助地方公安、交通等部门对灾害区域进行警戒; f)指挥医疗救护人员对现场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 g)指挥分配和发放应急物资;

h)向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i)根据现场方案需要,请求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协调组织其它应急资源; j)现场应急指挥部按照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指令,负责现场的对外信息发布。

6.2.2.11 事发单位应采取的措施:

a)单位接到地震预报后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坚持24小时值班,保持通讯畅通,要尽可能扩大桶装油品数量,以保证做好震期用油供应

b)尽最大限度转移油料、设备、单据,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c)加固防火堤,堵死放水口;

d)拆断油罐阀门外的管线(金属软管线除外),防止拉裂油罐、阀门、管线;

e)地震发生时在室外的人员要呆在开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要远离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威胁。在办公室内的人员要赶紧藏在办公桌下,震后迅速撤离;正在作业的人员,要立即停止作业、关闭所有阀门,切断电源,然后迅速躲在安全处,抢险人员进入临战状态,密切注视油罐、管道情况。

f)当发生爆炸、火灾和油品泄漏时,应在第一时间内启动相应的《火灾爆炸应急预案》和《油(气)泄漏应急预案》;

g)发生建筑物倒塌时,个人若被埋压,应坚定有生的信心;尽力挣脱手脚,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件;用毛巾、衣服捂往口鼻,以防烟尘呛闷;用可搬动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以防倒塌;有条件时,尽量朝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听到外面有动静时,大声喊叫或敲击物品,若有条件可打开收音机或手电,向外传送信息;无力脱险时,要注意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已经脱险的人员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抢救其他被困员工;挖掘抢救时,应先救近,再救远;先救轻伤和青壮年,以增加帮手。被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脊椎损伤者,搬运转移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不可使脊椎弯曲或扭转。

h)打开收音机,收听紧急情况指示及灾情报导,并时刻注意余震的发生,遇到不可抗拒危险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现场,防止人身受到伤害;

i)及时统计事故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收集相关受损图片资料;

j)灾后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抢修和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生产,做好市场供应。6.3 现场救援应急方案的实施原则

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制定的地震现场抢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并符合以下要求:

a)紧急避震,采取自我保护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b)切断危险源,紧急关闭一切生产设施,拆断油罐阀门外的管线(金属软管线除外),防止拉裂油罐、阀门、管线;

c)设定初始隔离区,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隔离、警戒; d)应急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进入隔离区;

e)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到安全场所;

f)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迅速进入现场危险区,针对受伤人员要根据受伤情况进行现场急救,并视实际情况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

g)发生油品泄漏时,应组织力量控制泄漏源,防止次生灾害发生为处置原则,实施堵漏,回收或处理泄漏物质;

h)确保应急救援人员和被疏散人员的生活后勤保障。6.4 破坏性地震引发次生灾害时的抢险原则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应急预案 下一篇:民办教师稳定工作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