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广东高考英语解析(通用6篇)
篇1:2024广东高考英语解析
粤招〔2023〕1号
各地级以上市招生委员会、教育局,各有关高等学校:
为做好我省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21〕3号)及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东省招生委员会
2023年2月27日
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21〕3号)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招生专业
(一)专业界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版)》和教育部2021年、2022年公布的《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中“艺术学”门类下设各专业及《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下设各专业和“民族文化艺术类”“广播影视类”等部分专业为艺术类专业。
(二)专业分类
艺术类专业分为“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和“不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
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分为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戏曲类7个科类,不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依据高考文化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不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含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技术等高校艺术类本科专业(专科专业参照执行),原则上安排在普通类招生,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依据高考文化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本方案考试和招生录取办法仅适用于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
二、报名考试
我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对报考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的考生统一派发艺术类考生号,艺术类考生需参加文化课考试和艺术专业能力考试。文化课考试科目和普通类文化课考试科目一致,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均可。艺术专业能力考试分为省统考和高校校考(下称校考)。
(一)省统考
省统考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或面试评分)。
省统考分为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和书法类6个科类。考生根据本人艺术专业特长,参照《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与省统考科类对应关系一览表》(附件1)以及相关高校要求,从省统考6个科类中选择1个科类报考。报考音乐类的考生可以兼报音乐表演(声乐)方向、音乐表演(器乐)方向和音乐教育方向;报考表(导)演类的考生,可以兼报戏剧表演方向、服装表演方向和戏剧影视导演方向;报考播音与主持类的考生,可以兼报普通话方向和粤语方向。
省统考各科类考试科目及考试要求见《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省统考考试说明》(附件2)。省统考具体实施办法另文通知。
省招生委员会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我省考生艺术类专业省统考成绩情况,按一定比例分科类划定省统考本专科合格线。
(二)校考
按教育部规定,对于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对考生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高水平艺术类专业,经教育部批准后,可在省统考合格生源中组织校考。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由相应招生院校分别负责制定和实施。组织校考的高校要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加强与省统考的衔接,科学合理确定校考形式。要积极采取线上考试或使用省统考成绩进行初选等方式,严格控制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根据教育部要求,2024年起,校考应在高校所在地组织,不得跨省设置校考点。
参加招生高校非戏曲类的艺术专业校考的考生,须按学校要求选择相应的科类参加省统考,未参加相应科类省统考或相应科类省统考不合格的考生,其校考成绩无效。
三、录取办法
(一)录取批次及类别
录取批次分为提前录取批次、本科录取批次和专科录取批次。提前录取批次仅安排教育部批准的相关艺术类院校专业。
录取类别分为统考和统考合格基础上的校考(简称“统+校”)。统考是指艺术类院校专业录取需使用文化课成绩和省统考成绩,“统+校”是指艺术类院校专业录取需使用文化课成绩、省统考成绩和校考成绩。
(二)划线规则
实行统考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由省招生委员会根据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省统考成绩和招生计划情况,按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和书法类分别划定文化课和省统考最低分数线。
提前录取批次实行“统+校”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由招生院校自行划定分数线。
(三)志愿填报
实行统考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均实行平行志愿,设置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实行“统+校”成绩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设置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实行顺序志愿。
(四)投档规则
实行统考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投档时,根据院校招生计划,以1:1的比例,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在考生文化课总成绩和省统考成绩双上线基础上,依据考生合成总分排序情况,从高到低依次检索考生院校专业组志愿投档给招生院校。
实行“统+校”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采用梯度志愿投档,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将文化课总成绩上线、省统考成绩合格且校考成绩合格的考生电子档案按考生志愿顺序一次性投档给招生院校,由招生院校择优录取。
(五)平行志愿投档分数合成
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专业的投档满分为750分,以普通高考文化课总分(含政策性加分)和省统考分数合成的总分排序情况投档,总分合成计算公式为:考生总分=文化课成绩×50%+省统考成绩×2.5×50%。
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播音与主持类专业的投档满分为750分,以普通高考文化课总分(含政策性加分)和省统考分数合成的总分排序情况进行投档。总分合成计算公式为:考生总分=文化课成绩×60%+省统考成绩×2.5×40%。
四、其他有关专业考试招生办法
戏曲类专业考试招生录取办法由教育部另行规定。
可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的艺术教育、服装设计与工程、风景园林、文化产业管理等4个非艺术类本科专业的考试招生办法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艺术类专科专业目录与统考科类对应关系参照本科专业的对应关系执行。
健美操、啦啦操等体育类项目纳入体育类专业考试招生,不得通过艺术类专业考试方式进行招生。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校是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的责任主体。省招生委员会是监管省统考和属地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责任主体。各地各校要充分认识到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考试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我省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和规定,统筹谋划,规范管理,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二)落实主体责任。各有关高校要严格落实艺术类专业招生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与省统考科类对应关系一览表》和有关要求,科学、规范编制本校相应艺术类考试招生专业目录,研究制定相应的考试招生工作办法,确定招生专业对应的省统考科类。高校艺术类考试招生专业目录、考试招生工作办法等须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审定,并按要求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同意后,提前向社会公布。
(三)积极加强宣传引导解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相关高校要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提高政策解读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各地各中学要积极组织相关政策培训,重点做好高中阶段学校教师、艺术类考生和家长的全覆盖培训,广泛深入地做好政策解读,为考生答疑解惑,确保广大学生充分知晓政策,避免因对政策的误读而造成的影响。
本方案在2024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工作中实施,如教育部和省有新的文件规定,按教育部和省的新规定执行。
附件:1.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与省统考科类对应关系一览表
2.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省统考考试说明
篇2:2024广东高考英语解析
II.语言知识及应用
第一节完型填空
21.C指前文句子中提及的 “a belief in fairies”, 和下文“they”一致。
22.B从半否定句子“Not all of these „ are the friendly, people-loving„”,可知文中所提fairies非友善、受人爱戴之类型;frightened, 用于修饰人的自身感觉,此处不合适。
23.A从并列的形容词“pale”和动词 “change” 可知。
24.D从句中“change so much” 可知。
25.CIt was heard that„ 听说„„
26.C固定搭配 replace„with „替代。
27.D呼应前文所述“many ways”。
28.B前文有“the fairies had come and stolen the baby away„”。
29.D仙女用“Changeling” 把婴儿调包了。用这两种方法要把真正的孩子找回来。
30.C固定搭配,把Changeling放在火上。
第二节语法填空
31.Behind“behind the story/ the proverbs…” 在故事/预言背后。
32.to help动词不定式做目的状语。
33.his/the此处有“help sb.do sth.”,所以,不该再填入其他动词,而选用his/the特指“他自己的庄稼”。
34.this/it指代前文所提到的事情:主人公想要庄稼快点长大的愿望。
35.thatthat 引导后面的句子,作同位语从句。
36.after“after + V-ing” 在做某事之后。
37.but连词“but”表转折,对比前句的“tired”和后句的“happy”。
38.higher表述在主人公揠苗之后,庄稼比以前高了,因此此处该用形容词比较级。
39.natural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their”和名词“course”之间,用nature 的形容词形式 natural 修饰 “course”,意思为“自然的过程”
40.results“result”在此处为动词作谓语,主语是“Being too anxious to…” ,动名词做主语表单数。
III.阅读
第一节阅读理解
(A)
41.B从后一句“…move in separate orbits”可知。
42.C从文中“… , but it is getting narrow” 及 “such as sex and drugs” 的例举。
43.B从Para.6 “…family expert warn that…”得知目前的亲子关系的新转变。
44.APara.7“the 1960s as a turning point.Great cultural changes led to more open communication…” 使得 the 40-year-olds 能顺应变化的趋势。
45.B本文阐述了亲子关系的发展。
(B)
46.C从Para1 最后一句“If you find that believing yourself is a challenge”可知意思是“缺乏自信”。
47.C从Para 2 第二句,“This image includes…”可知,self-image是可变的。选项A,不全面。选项D,句中所提是image所包含的内容而非功能。
48.D从Para2 最后一句“Thus changing the way you think is the key to …” 可知。
49.C文章仅仅阐述了如何避免消极,并建立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选项A、B、D太空泛。
50.D文章中,未有涉及年龄限定的文字,因此不能选A或B(adolescents青少年)。
(C)
51.C从Para1 第四句“…it seems not that far off from…but his choice of facts” 可知。
52.A文章所述之故事,是为了刻画拿破仑爱面子、争强好胜的人物性格。
53.A前一段提及,俄罗斯使者带着和平条约到来,使得拿破仑王者尊严受损,因此用餐时,拿破仑想借着“taking him by the ear pulled it gently…”给使者一个下马威。
54.D从拿破仑接见俄罗斯使者一事,可知拿破仑是一个好强、对权力和尊严狂热的人。
55.A“findings”从“research”中来,意思是,即使调查发现史实是这样,但作者也不需要原原本本地照搬事实来进行创作。
第二节信息匹配
56.F57.E58.C59.B60.A
Passage A出现“two-volume”证明此书分两册,与题60 “Volume 1”吻合。Passage B出现“directory of UK.” 与题59 书名吻合。
Passage C出现“information on studying and living in the UK.”,与题58书名吻合。
Passage D所指之书,范围广,内容包罗万象,与任何一题的封面不相匹配。
Passage E关键词“the Times”
Passage F出现“issues 3 and 4” 与题56中封面 的“issue 2” 相关联。
IV.写作
第一节基础写作
重点词汇:shootingsurvival toolsOlympic eventdevelopsteadily
第二节读写任务
写作思路:1.题目中所要求的内容必须全部包含
篇3:2024广东高考英语解析
2010年广东省高考 (理科数学) 第20题:
已知双曲线
(Ⅰ) 求直线A1P与A2Q交点的轨迹点的方程; (Ⅱ) 略.
此题第 (Ⅰ) 需用消参的方法解答, 解答如下:
由题意知
, 否则与P, Q为双曲线上不同的点矛盾) , 两式相乘得:
又
代入 (1) 中整理得
又过 (0, 1) 及
经过探讨发现, 本题可归纳为:
定理1 设双曲线
定理2 已知双曲线
证明 易知A1 (-a, 0) , A2 (a, 0) , 易算得:
联立解方程得
(x+a) (c-a) =- (x-a) (c+a) ,
易解得
定理3 已知双曲线
证明 设直线l与双曲线的交点P (x1, y1) , Q (x2, y2) , 则
直线A1P的方程为
直线A2Q的方程为
可算得直线A1P与直线
由
消去x得
由韦达定理知
因此结论成立.
若令m=0, n=c, 则得到定理2.
由双曲线类比椭圆, 也可得3个对应的结论:
定理1 已知椭圆
定理2 已知双曲线
定理3 已知双曲线
惠州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第20题的第3问即为上述定理3, 题目如下:
已知椭圆E的中心在坐标原点, 焦点在x轴上, 且经过
(Ⅰ) 求E的的方程;
(Ⅱ) 略;
(Ⅲ) 若直线y=k (x-1) (k≠0) 与椭圆E交于M, N两点, 证明直线AM与直线BN的交点在直线x=4上.
每年的高考试题, 都是专家们呕心沥血之作, 大多具有潜在的教学扩展功能和思维发展功能, 研究这些试题, 既能还原它们的精彩, 也会让我们充分享受到数学探究的乐趣!
篇4:2024广东高考英语解析
一、 选做题以什么方式呈现
2007年广东普通高考最大的变化就是引入选做题,除了英语、文科基础、理科基础之外,语文、数学、X科三大项九个科目都设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并且明明白白地规定了选做题占这些高考科目的试题总分比例的上限(10%)和下限(3.3%),即选做题的分值不会超过15分,也不会低于5分。例如语文科目将在阅读鉴赏部分,按照“文学类文体”和“实用性文体”设置两组各三道的选考题,它们的分值占15分,考生可二选一作答,旨在考查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而数学科首次区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它们的选考题部分也将区分,即文科数学二选一,理科数学三选二作答,分别占总分的3.3%(5分)和6.7%(10分),题型均为填空题。其他学科的具体情况请见表1。[1]
二、 为什么要引入选做题
2004年秋季开始,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验省。新课标教学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必修模块内容体现其统一性的一面,选修模块内容体现其多样性的一面,所以新课标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多样性和选择性,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除和其他同学学习相同的某一学科的必修模块内容外,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自己擅长的内容作为选修内容来学习。教师不但要教好新课标中规定的必修模块内容,同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他们还要开设若干选修模块内容供学生选择学习。否则,学生每学年就拿不到足够的学分,而高中三年总学分至少要达到144分才能毕业参加高考。相对于以往每个学生必须千篇一律地学习教学大纲规定的所有学科内容而言,新课标在这方面是一种较大进步,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多样性、选择性的教学与高考统一考试之间的矛盾。道理很简单,个性化的教学应该用个性化的考试来评价,而不能用统一考试来衡量。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新课标中必修模块部分采取统一考试并不矛盾,矛盾的焦点是选修模块内容和高考统一考试。如果选修模块多,必然造成一张试卷题量过大问题,而题量过大会造成学生在考场中的心理负担加重,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发挥;其次,题量大会占用学生的看题时间,如果能在考试要求中,对学生的选修模块做适当限制,形成一种妥协,则对解决考试题量过大的矛盾是有益的。[2]我省新高考《考试说明》规定,除英语、文科基础、理科基础外,选考内容均在《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规定的范围内。
因此,在9个科目的高考试题中开设各学科卷面总分3.3%~10%的选做题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充分地反映高中新课程倡导的在共同基础要求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考生的个性化评价提供空间,这有利于解决因实行新课标所带来的中学教学和高考统一考试的矛盾。
三、 如何面对选做题所带来的新挑战
课改后高考试题开设适当比例选做题的做法,在我省近年高考中尚属首次,但并非我省首创,我们现在跟上海市一期课改和二期课改后的高考做法比较接近。所以,不必像1999、2000年搞文理综合能力测试那样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完全可以借鉴2005年、2006年上海市高考试题中开设选做题的模式,从而少走弯路。例如2005年和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题目序号为第1~第31题,总题量为33题,必做题为29题,选做题题量为两组各两题[即23(A)和23(B),26(A)和26(B)],题型为第II卷的非选择题,选做题占总分的13.3%(分别为8分和12分,共20分),需要在每一组中选做一题,即选做23(A)题的学生可以不做23(B)题,选做26(B)题的学生可以不做26(A)题。
只要毕业班师生思想上重视,善于借鉴上海市高考选做题的复习备考经验,大胆实践探索,我们就可以通过平时加以训练,使学生尽快熟悉新的考试形式、题型、结构,就能够想尽办法迎接新挑战。例如我校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每次都开设一定量选做题,刚开始时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见题就做,吃了几次亏后,就能基本适应在指定选做题中有选择地答题。
针对2007年广东普通高考语文、数学、X科三大项九个科目均设选考题的新挑战,广大高三师生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理解省考试中心负责人的解读。只要教师通力合作,集体攻关,就能寻找一条针对选做题考试的复习备考策略和应试心理调节的解决方法。
四、 选做题还有哪些疑问
如果选择不同选修模块学习,那么学生在考试时必然会选择不同选做题作答,而不同试题内容是不同的,对能力要求不同,难易程度也不同,很显然这对选择相对容易试题作答的学生有利,而对选择相对较难试题作答的学生不利。因此,在出题时就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怎样才能把握不同选做题之间的等值关系?否则,就违反了考试的公平性原则。
理科基础为什么不设置选做题?根据《2007年广东省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考方案实施办法》中的理科基础考试范围,学生可以学习物理的选修2-1模块或选修3-1模块,可以学习化学与生活模块或化学与技术模块。所以从理论上讲,理科基础应开设选做题。
总题量与试卷各题序号将怎样呈现?选做题的序号与前后试题的序号是直截了当的连续编号,还是分A题和B题。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对广大高三师生的影响不小。
实施新课程后,类似设置选做题的问题和矛盾,在高考中还会遇到很多,希望基础教育部门和考试部门共同努力,逐个解决矛盾,以利于新课标与高考之间平稳过度和衔接。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经过高考检验,才能说新课标在高中阶段实验是成功的,也才会被社会认可,陆续进行新课标实验的省市才能继续做下去。
参考文献
[1]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jwxy/200701060283.asp广东高考减负设选做题.
[2] 应书增.新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高考·理科版),2006,12:1-4.
篇5:2024广东高考英语解析
为了贯彻和落实《课标》的要求, 课改以来, 广东省在高考英语写作中采用了“读写任务”这一题型, 尤其是2013年广东高考英语“读写任务”的设计显示出日趋成熟和完美。
一、“读写任务”的设计理念与特点
广东省高考英语借鉴美国托福考试 (TOEFL) 听、读、写复式写作模式 (Integrated writing) 创新了“读写任务”这一题型, 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这种题型要求读与写结合, 兼顾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形成信息获取、加工、产出的完整过程。请看2013年广东卷“读写任务”:
【示例1】阅读下面短文, 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To many people even the word“work”sounds unpleasant, not necessarily because they are lazy.The same man, who dislikes his job in the factory or even in the office, may work hard at the weekend, painting the house or digging the garden.
What is the reason, then?In most cases, it is because these people simply do not enjoy the job they are doing.It does not give them any real satisfaction.It may be quite easy, like making up wooden boxes, but it is very boring.Very often they are doing a job which is just a small part of a much larger one, such as attaching a door handle to a car.But the part they play in actually making the car is so small that they can never say:I have made something!
Yet in modern society somebody has to do ordinary jobs such as cleaning streets because this is the way society is organized.No matter how ordinary a job is, it plays a part in society and therefore deserves our due respect.Society cannot function a single day without the“dull and boring”jobs.
【写作内容】
1.以约30个词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2.以约120个词谈谈你对平凡工作的想法, 内容包括: (1) 描述清洁工工作的艰辛; (2) 假如没有清洁工, 环境会变得如何? (3) 你对平凡工作者的看法。
【写作要求】
1.作文中可以使用亲身经历或虚构的故事, 也可以参照阅读材料的内容, 但不得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句子。
2.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评分标准】
概括准确, 语言规范, 内容合适, 语篇连贯。
该题就是通过阅读所给材料的有关信息, 进而对此信息进行加工, 并结合平时积累的相关信息知识, 按照任务要求谋篇布局, 完成指定的写作任务。从【示例1】可以概括“读写任务”的命题设计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 量化对比:“读写任务”的量化要求比较宽泛, 表现为整个文章要求控制在“150个词左右”, 其中, 概括所给短文的词数要求控制在30个词左右, 发表考生个人看法要求控制在120个词左右, “内容包括”的字眼表明考生可以适当增加相关内容。
第二, 写作要求:“读写任务”由两个任务构成:任务1要求考生阅读短文, 概括其主要内容;任务2要求考生对所给的英文语言材料进行加工, 即客观、准确而又全面地转述所给材料的观点, 并在此基础上对材料观点做出判断, 即表明肯定、否定或折衷的立场。
第三, 能力要求:“读写任务”旨在考查“用英语获取、处理信息、传达信息的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具体而言, 就是考查考生概括能力、思辨能力和较高的语篇布局能力。因此, 读写任务可以视为“指导性写作 (guided writing) ”。它侧重于完成隐性的、内在的任务 (受内容上的内在约束) 。比如:“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没有指出应包括哪些要点, 而旨在考查考生对所给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理解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2012) 。又如:“谈谈你对平凡工作的想法, 内容包括”并没有指明考生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论证其观点, 并最后得出结论, 考生应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因为这是论说文自身内在要求所规定的。
二、“读写任务”写作常见错误及其修正的对比分析
多年来, 中学英语非常重视词汇和语法的教学, 而对英语篇章知识教学甚少。请看2013年广东卷“读写任务”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习作 (括号中为修订内容) :
【示例2】In the passage, the author mainly stressed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small and ordinary work, such as cleaning the street because of their essentiality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society, and thought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ose doing such jobs should be respected greatl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what a cleaner does is harder compared with any other jobs in the society (than what any others do in the society) .On one hand, they must (have to) get up in the early morning (early in the morning) every day to clean the street while (when) we are still in the sweet sleeping dreams.On the other hand, they also suffer from (are often treated with) less respect and lower pay, (+though) working all day on the street no matter it is sunshine strongly or snow, wind heavily (no matter what weather, rain or shine) .
Nobody could imagine what a bad environment we would live in (would happen to us all) if there were no cleaners in the city.Wherever we go, there is rubbish.Maybe we would soon be drowned (buried) in the (a) mountain of rubbish.Even worse, if there were no change about that, diseases would spread at a very quick speed (rapidly throughout the city) .Is there anything that can be worse than this?
Form (From) the above, I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safely (conclude) that even the smallest and the most ordinary job, such as cleaning the street (s) is also the necessary part to keep the society (city) going smoothly.Consequently (Therefore) , those who do the most insignificant jobs should get (win our) respect as much as those being engineers or doctors (+in our society) .
这篇习作基本完成了各项任务, 其中语言表达无大的语法错误, 内容大多覆盖, 阐述也比较合适。但是, 在语篇概括和语篇衔接或连贯上存在以下问题:
(一) 不谙英语篇章结构, 概括内容不全
2013年广东卷“读写任务”所给阅读材料分三段、三层意思。这三层意思可概括成三个主题句:
1.Many people find“work”unpleasant源于第一段主题句“To many people even the word‘work’sounds unpleasant”。
2.They cannot get satisfaction from their work because it is boring and ordinary源于第二段主题句“It does not give them any real satisfaction.It may be quite easy, like making up wooden boxes, but it is very boring”。
3.We should respect ordinary workers源于第三段主题句“No matter how ordinary a job is, it plays a part in society and therefore deserves our due respect”。
由此可见, 这篇习作不善于发现和利用主题句对文章进行概括, 所以概括内容只涉及了第三点, 缺失了前两点。
(二) 受汉语思维的影响, 抓不住中心
该篇习作没有写作主题句。全篇是通过“暗示或明示”各方面的情况和问题来展开。很自然就不能围绕主题进行阐述, 而是任由思绪自由发展, 段落内经常穿插一些个人的突发感想, 如:Is there anything that can be worse than this?或反衬的内容, 如:Nobody could imagine what...
(三) 篇章结构松散, 逻辑不强
该篇习作不善于使用语篇衔接手段, 篇章结构松散, 各段落主题之间缺乏照应和有机联系。第二段没有承接第一段任何内容, 第三段主题对应第二段的内容也较少, 只是最后一段的总结与第一段有一定的照应, 如:those doing such jobs should be respected greatly与those who do the most insignificant jobs should get (win our) respect as much as those being engineers or doctors (+in our society) 。
(四) 阐述不充分, 主观意识强
该篇习作按照汉语说明文、议论文段落中“因为……, 所以”的自然思维模式 (the Because—therefore structure) 来发展。语言表达主观意识较强, 如:“those should be respected greatly”“they must get up”“I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safely”“those who do the most insignificant jobs should get respect as much as those being engineers or doctors”等出现频繁。因此, 其阐述因没有事例支持而显得说服力不够, 内容因缺乏具体细节而显得空洞。
其实, 根据“读写任务”的评分标准, “读写任务”要求紧紧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 文章段落的主题要与整个文章的主题之间相呼应。读写任务的写作无论是段落间还是句与句之间要注意恰当使用过渡词, 使之衔接自然, 浑然一体。我们重写这篇“读写任务”的参考范文, 请对比分析:
【示例3】In the passage, many people find their work unpleasant and cannot feel satisfied from their work because it is boring and ordinary.However, we should respect ordinary workers in our society.
Cleaners, ordinary workers are usually called our city’s guards who work very hard and selflessly.Every day, they start working early in the morning whatever weather, hot or cold.In summer, they sweep and wash the streets in the burning sun;In winter, they clean the streets and take away rubbish in the freezing wind.Though they work from morning till dusk, they are treated with less respect, especially with lower pay today!
But for cleaners, our city would be in a bigmess:streets turning dirty and smelly;rubbish piled up like a mountain!What’s worse, more and more flies, mosquitoes and rats coming from the rubbish would cause some terrible diseases.In such an environment, we cannot work and study happily or effi-ciently!I suppose.
Thus, it seems to me that ordinary workers are necessary for our society.Without them, our society will go out of order.Undoubtedly, the whole societywill be encouraged to respect ordinary workers.
这篇范文基本遵循英语“概括→具体”篇章模式。对比【示例2】主要凸现出以下特点:
1. 遵循英语的思维呈直线型的规律。第二、三两段发表想法均以主题句开始, 如:Cleaners, ordinary workers are usually called our city’s guards who work very hard and selflessly.和But for cleaners, our city would be in a big mess.这让读者对主题一目了然。
2. 段落的层级推进采用“叙议结合”方式体现英语“概括→具体”模式。如:第一段为先叙后议, 第二段先议后叙再议, 第三段同样先议后叙再议, 第四段为总结段落全为议论。
3. 全篇的句际连接和语义层次的展开分别采取了因果、例证、顺承和对比与对照关系。除此之外, 各段还穿插使用转折关系 (如标识词:However..., Though..., In such an environment和Without...等) 。这使得文章跌宕起伏, 大大增强了可读性。
4. 以英语“形合法”统领全篇, 语法和词汇两种衔接手段统筹运用、相得益彰。段落间和句际的语意照应和连贯, 恰当地采用了词汇的重复、同义、上下义、搭配等。如第一至第四段的衔接与照应:we should respect ordinary workers→Cleaners, ordinary workers (重复) are usually called...→But for cleaners, (同义) →ordinary workers are necessary for... (重复) ;又如第二段语义层次的照应和连贯:Cleaners work very hard and selflessly→they start working early (重复) in the morning whatever weather, hot or cold→In summer (同义) they sweep...in the burning sun;In winter (同义) they clean...in the freezing wind.再者, 第三段的内容是照应第二段的事例, 围绕street和rubbish展开联想性陈述。
由此可见, 以“形合法”组句谋篇能使得文章结构清晰、篇章连贯、逻辑严密。
5. 根据英语思维是分析性的, 并重视个体思维的特点。在第二、三段陈述中, 尽量联想到清洁工的工作状况, 涉及生活实例的细节。如:第二段中sweep and wash the streets in the burning sun;clean the streets and take away rubbish in the freezing wind.第三段中streets turning dirty and smelly;rubbish piled up like a mountain!More and more flies, mosquitoes and rats coming from the rubbish would cause some terrible diseases.这些列举的事例和细节使得文章生动、论证充足有力、更加令人信服。
再则, 全篇表达个人观点或看法时, 采用英语被动语态和惯用表达法等, 如第二段的Cleaners are usually called...和they are treated with less respect;第四段的“it seems to me that...”和“will be encouraged to...”;这里刻意规避使用“I think”“should”和“must”等词汇, 以杜绝“主观臆断”之虞。
三、“读写任务”对学生篇章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上“读写任务”中常见的篇章错误及其修正的要义, 我们应加强英语篇章知识的教学, 不断提升学生篇章思维的能力。
(一) 加强英汉对比教学, 在比较和鉴别中了解和掌握英语思维的规律
首先, 我们要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在篇章组织上的思维差异。它们显著的思维特征有以下三点:
1. 直线型与螺旋型。
英语思维呈直线型 (linear) , 英语写作往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以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开始, 层层展开主题论述, 一般先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再揭示其中的内涵。其中, 英语段落往往先陈述段落的中心意思, 后分点说明;段落的层级推进模式主要有两种, 即概括→具体模式 (general—particular pattern) 和概括→具体兼果因循环模式;句际连接和语义层次之间主要有五种关系:顺接 (顺承关系或并列关系) 、转折, 例证、因果和对比与对照;而汉语的语篇思维模式呈“螺旋型” (circular/spiral) , 爱迂回环绕, 让对方意会自己的意思, 不直接切入主题。
2. 形合与意合。
“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 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英语用词造句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形合法 (hypotaxis) , 重形式结构协调, 让读者和听者分析其中的意义和关系, 以形显义、以形统意、以法摄神。英语写作逻辑思维在宏观上表现为篇章组织的条理性和层次化。在微观上则表现为重形合、讲形式, 句子之间常用连接词、关系代词和副词等紧密衔接;语篇连贯要求通过语法和词汇两种衔接手段从形态上体现出来。英语语法的衔接手段有照应 (reference) 、替代 (substitution) 、连接词 (conjunction) 和省略 (ellipsis) 四种;词汇衔接手段常用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搭配等。
汉语重“悟性”, 从逻辑及上下文“悟”出意思。汉语的连句成章往往凭借作者的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其中各意群及成分内在关系的连接, 只要可以意会, 很多的联系词都可以不出现。因此, 汉语句子相对英语句子而言, 显得简约而模糊。
3. 分析性与综合性。
英语思维是分析性的, 并重视个体思维。他们将重点放在事物的部分而非整体, 强调个体间的差异, 关注具体细节, 尽力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搞得清楚透彻, 泾渭分明。因此, 在英语篇章写作中表现为善于利用生活实例 (事实细节) 、实验结果、调查数据或引用专家或权威的话等阐述、证明主题思想。
而汉语是一种整体综合性思维。注重物我合一, 主客观统一, 汉语篇章写作习惯于以整体性为出发点, 陈述观点的手法委婉曲折, 往往喜欢先介绍大背景、大环境, 然后再慢慢引出主题, 常常采用欲扬先抑、欲立先破的手法。作者的观点要随着文章的深入和展开直到结尾才能明朗化。所以这种结构如果套用到英语写作之中, 就会显得主观臆断而不切主题。
(二) 加大课堂英语思维训练, 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篇章思维的能力
课堂是集中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场所, 也是从内部语言过渡到外部语言的重要阶段。我们进行“读写任务”写作训练时, 可通过观看影片、辩论、阅读等方式尽可能地创设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语言, 形成输出动机。我们也可以采用主题教学方式, 在主题规定下制订具体活动, 如设计阅读、写作任务等, 其具体教学步骤为让“学生准备词汇、结构和相关材料→选择同伴、小组→全班进行输出训练”, 活动可采用复述、对话、模仿写作PK赛等。在活动中, 思维能力训练要求每个学生开口、动笔, 如果不能当时说出来, 则允许写出来, 如果不能临场表达, 则必须进行“内部演练”, 延迟进行输出, 再循环进行练习, 最大限度地“逼”出语言。
进行思维训练活动, 我们还应尽可能地帮助学生缩短从思维到语言输出的差距, 让学生能够进行流畅的口语表达和层次明确的写作。如果学生能在课外尽量运用英语进行思维, 那么, 学生就能在思维的过程中不断熟悉、内化英语词汇和句法。事实上,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也熟悉了相应的词汇和句型, 英语输出和篇章思维的能力也就因此获得了提高。
四、结语
广东高考英语的“读写任务”旨在提升学生英语的思维品质。要使学生圆满完成“读写任务”,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和写作训练, 帮助他们熟悉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掌握英语在语篇组织上具有直线型、形合法和分析性等特点, 克服汉语作文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作用, 学会用英语思维进行篇章构思和写作实践, 逐步培养他们的篇章写作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陈力.2006.语篇理论在EFL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 (8) .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2012.广东高考年报[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郝群.2008.中学生英语写作常见语言错误及其纠正策略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5) .
李松涛.2010.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看汉语TC结构对英语写作的影响[J].大家, (14) .
连淑能.2006英译汉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健燕.2010.论英语议论文正文段落主题句写作[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
篇6:广东英语高考“读写任务”分析
一、如何概括短文的要点或主要内容
概括短文的要点或主要内容就是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转述短文的中心思想。基本步骤如下:
1.定。阅读短文,划出关键词句,判断体裁并确定要点概括的人称、时态和模板。
2.写。用同义词、句的转换方法转述内容要点。词数建议控制在25-35词左右。
3.查。检查拼写、人称、时态、语态和主谓一致;检查是否要求“标题自定”。
二、考生易犯错误
1.主旨大意概括不清;
2.完全抄袭原文句子;
3.加入了太多的细节;
4.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三、2007年广东高考教师改卷评分细则
1.完全糊涂地照抄原文,连人称都不改的,得0分。
2.机械死板地照抄原文,只改人称的,得1分。
3.稍微灵活地抄原文,改主语、宾语和原文词序的,得2分。
4.创造性地抄,改主语、宾语和原文词序还有句子结构的,最多得3分。
5.结构,用词,词性变化比较好的,得4-5分。
四、不同体裁的短文概括思路和参考模板
(一)所给材料为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短文)
概括思路: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
参考模板:1.(In order to …, ) sb. did sth.. As a result/ Therefore,…
2. Sb. did sth. because of…, which shows….
3. Sth. happened. As a result/ Therefore, …
(二)所给材料为论说文
概括思路:1.文章说明什么现象,做出什么解释或有什么结果?
2.作者提出什么观点?论据是什么?
参考模板:1.The passage/ writer/ author wants to tell us that+现象+解释/结果
2.The writer/author holds the view that + 论点+论据( +结论)
3.Sth. happened. As a result/ Therefore, …
五、真题讲练(2012年高考英语试题€F/广东卷)
阅读下面短文,然后按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My husband received a letter a month ago from a young woman who had been his student when she was in middle school. She was writing because she wanted to thank for having a great influence in her life.
In the letter she wrote, “You were the teacher who helped me discover my talent for math. Before you came to teach us, I had been terribly poor at math, and had never thought that I would be interested in it. To my surprise, you magically showed me the beauty of math. I guess that was the turning point of my attitude towards it. Gradually my interest in it began to grow. Thanks to your encouragement, I made continuous progress in math, and finally made up my mind to study it in the university. Today I am working as an accountant at Valley Medical Center in California. You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Thank you!”
What a wonderful gift to a retired teacher! My husband has received many letters from students over the years. This one was special, for it arrived at this time in his life when he is in very poor health.
[写作内容]
1.以约30个词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2.以约120个词就老师影响学生的话题谈谈你的想法,内容包括:
(1)上文使你想起哪位对你帮助最大的老师;
(2)举例说明该老师对你学习或成长的影响;
(3)你怎样看待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写作要求]
1.作文中可以使用亲身经历或虚构的故事,也可以参照阅读材料的内容,但不得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句子。
2.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评分标准]
概括准确,语言规范,内容合适,语篇连贯。
概括思路: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记叙文。文章着重叙述相关人物的身份和情感。关键词句是:My husband,a retired teacher,in very poor health,received a letter,his student,she wanted to thank for having a great influence in her life.
参考答案: The writer’s husband, a retired teacher in poor health, received a special letter from one of his students working as an accountant now, in which the student expressed her thanks for having a great influence on her.
六、结语
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有序、系统的训练,并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合理高效的训练模式,学生必然能够习得有效信息,懂得如何改善表达,从而提高篇章要点概括能力。
相关文章:
2024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01-24
通信工程的意义01-24
检察人才队伍建设总结01-24
2024年安徽省社区工作者公共基础知识模拟练习题及解析01-24
2024广东高考英语B卷答案01-24
2024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权威解析01-24
研究生考试报考条件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