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才艺最佳年龄

关键词: 母语 普通话 推广 学习

儿童学习才艺最佳年龄(精选6篇)

篇1:儿童学习才艺最佳年龄

学习10大才艺的最佳年龄

一、学小提琴的适龄期

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自己要想演奏出好音乐,对手及指头尚小、力量不够的3-4岁幼儿来说,过于勉强。因此,建议学习小提琴的年纪为5~6岁较适当。

二、学钢琴的适龄期

在音乐世界里,声音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太小的宝宝是不宜学钢琴的,因为要学习钢琴需要宝宝具备一定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宝宝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最起码能认识简单的五线谱,也包括一定的听力分化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如区分音乐的高音、音色、单调等,还包括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指的力度和手发育的大小等。

因此,一般的儿童学习钢琴在2-3岁时,效果无法期待,6-10岁开始学,想成为钢琴家又慢了一点,在3-5岁时最好让孩子先听好的音乐,欣赏好的音乐,一般4-5岁开始接受钢琴等乐器的技术指导,学钢琴比较适宜。当然,可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提早或推迟些„„

三、学绘画适龄期

由于孩子在1岁或1岁多已会“涂鸦”,2-3岁开始对形状、颜色产生兴趣,4-5岁开始对实际事物、经验过的事物有了认识并画出,5-6岁时,不是画看到的东西,而是画认识的东西,此时的孩子观察力、想象力、甚至表现欲都很高。因此,从2岁半到3岁孩子最纯洁的时候开始,最为适宜。

四、学戏剧的适龄期

所谓戏剧,就是使用自己身体所有的器官、机能来表现,从发声、发音练习开始到音乐、古典、芭蕾等,要有广泛的训练才可。这些训练可以配合年龄及身心发展情形分别进行,所以从3岁到成年,只要有志于演戏,任何时候都可以说是“适龄期”„„

五、学书法的适龄期

书法是一种技巧性很高的艺术,字要写得漂亮且具有艺术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按照学习规律,一步一步的学习,练习、循序渐进,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书法的确要旨,学习书法,年龄不宜太小,学龄儿童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书法,较为适当。因为这个年龄已适应学校生活,对文字的理解也较深,可以开始学。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理解力较弱,但若有兴趣,还能持续学习的话,在这个时期开始学了不会太早。按习惯书写文字的意义而言,这个时期开始学习书法,也是适合的时期。

在学习过程中,应先根据孩子所认识的简单字,执笔写字,学习要由易到难,初学要先学“描红”,学习基本知识,宜选择收笔明显平衡的柳体、颜体等,孩子学习正楷入门与否,要看其离开字帖后能否写得像所临摹的字体,当楷书学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开始学习行书、隶书及草书。在指导孩子学习书法时,要注意孩子学习的姿势,习惯和态度,练习时间不宜太长,多带孩子参观书法展览、有碑刻的名胜古迹等,对孩子取得进步,要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六、学英语的适龄期

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正常儿童四岁时便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而且也能学会其他民族的语言。如果想将来英语说得像国语一样好的话,尽早学比较好,随着年龄增大,过了5岁,母语习惯已形成,发音机制逐渐稳定并限于母语,再学外语就有语音干扰,会困难很多,因而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孩子最好从小学点外语,1-2岁就开始亲近英语,3岁以后跟着老师正规学习比较好。

七、学围棋、象棋的适龄期

围棋和象棋的开始适龄期是3-4岁,只要孩子能区分棋子的黑和白,棋上的文字可以了解即可。这两种棋都有很难的专业术语,如果要充分了解,一般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八、学游泳的适龄期

“游泳训练班”一般是教授基础的确良方,有各年龄都能学习的课程,0-2岁的“婴儿游泳班”、“3岁幼儿”、“幼儿”、“学童”、“高级”、“选手培训”等,因此,母亲想要“让孩子学游泳”或孩子“自己想要学游泳”时,就是游泳的开始适龄期。

九、学体操的适龄期

根据幼儿发育,1岁幼儿跟着节奏会手舞足蹈,摇动身体,2岁幼儿已经可以抓住东西,3岁幼儿可以跑到目的地,4岁幼儿会单脚跳、翻跟斗,两脚交互轻跳。体操不论几岁开始,都是越早开始越有完成高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体操才艺从3岁开始较为适当„„

十、学溜冰的适龄期

专家和教练一致认为:越早学越好,一些活跃的选手大约是在4岁到小学入学前后开始学溜冰的,4-6岁是溜冰的开始适龄期。早一点开始学,就像讲母语一样,可以在自由、无意识之中,掌握溜冰的窍门。

篇2:儿童学习才艺最佳年龄

孩子学习一些才艺特长是一件好事,有的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的孩子反觉得是一件负担,孩子如感到是负担,就不太好了。再加上教育目的和方法不得当,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家长在送儿童去学习的同时,还应尊重儿童自己的兴趣。而且,家长还应根据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理智地选择学习时间。下面给各位家长提供了一些建议性的资料,以供家长参考。

一、学小提琴的适龄期

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自己要想演奏出好音乐,对手及指头尚小、力量不够的3-4岁幼儿来说,过于勉强。因此,建议学习小提琴的年纪为5~6岁较适当。学小提琴应十五分钟一歇。

二、学钢琴的适龄期

在音乐世界里,声音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太小的宝宝是不宜学钢琴的,因为要学习钢琴需要宝宝具备一定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宝宝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最起码能认识简单的五线谱,也包括一定的听力分化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如区分音乐的高音、音色、单调等,还包括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指的力度和手发育的大小等。

因此,一般的儿童学习钢琴在2-3岁时,效果无法期待,6-10岁开始学,想成为钢琴家又慢了一点,在3-5岁时最好让孩子先听好的音乐,欣赏好的音乐,一般4-5岁开始接受钢琴等乐器的技术指导,学钢琴比较适宜。当然,可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提早或推迟些。

三、学绘画适龄期

由于孩子在1岁或1岁多已会“涂鸦”,2-3岁开始对形状、颜色产生兴趣,4-5岁开始对实际事物、经验过的事物有了认识并画出,5-6岁时,不是画看到的东西,而是画认识的东西,此时的孩子观察力、想象力、甚至表现欲都很高。因此,从2岁半到3岁孩子最纯洁的时候开始,最为适宜。

四、学戏剧的适龄期

所谓戏剧,就是使用自己身体所有的器官、机能来表现,从发声、发音练习开始到音乐、古典、芭蕾等,要有广泛的训练才可。这些训练可以配合年龄及身心发展情形分别进行,所以从3岁到成年,只要有志于演戏,任何时候都可以说是“适龄期”。

五、学书法的适龄期

书法是一种技巧性很高的艺术,字要写得漂亮且具有艺术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按照学习规律,一步一步的学习,练习、循序渐进,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书法的确要旨,学习书法,年龄不宜太小,学龄儿童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书法,较为适当。因为这个年龄已适应学校生活,对文字的理解也较深,可以开始学。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理解力较弱,但若有兴趣,还能持续学习的话,在这个时期开始学了不会太早。按习惯书写文字的意义而言,这个时期开始学习书法,也是适合的时期。

在学习过程中,应先根据孩子所认识的简单字,执笔写字,学习要由易到难,初学要先学“描红”,学习基本知识,宜选择收笔明显平衡的柳体、颜体等,孩子学习正楷入门与否,要看其离开字帖后能否写得像所临摹的字体,当楷书学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开始学习行书、隶书及草书。在指导孩子学习书法时,要注意孩子学习的姿势,习惯和态度,练习时间不宜太长,多带孩子参观书法展览、有碑刻的名胜古迹等,对孩子取得进步,要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六、学英语的适龄期

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正常儿童四岁时便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而且也能学会其他民族的语言。如果想将来英语说得像国语一样好的话,尽早学比较好,随着年龄增大,过了5岁,母语习惯已形成,发音机制逐渐稳定并限于母语,再学外语就有语音干扰,会困难很多,因而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孩子最好从小学点外语,1-2岁就开始亲近英语,3岁以后跟着老师正规学习比较好。

七、学围棋、象棋的适龄期

围棋和象棋的开始适龄期是3-4岁,只要孩子能区分棋子的黑和白,棋上的文字可以了解即可。这两种棋都有很难的专业术语,如果要充分了解,一般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还有一篇也贴来给大家参考: 孩子学艺术的合适年龄

业内人士分析,艺术培训学龄前儿童骤增,说明家长的紧迫意识越来越强。而今年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家长希望通过艺术培训,让孩子从小掌握一种特长。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去学习舞蹈、播音主持等,并非希望孩子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只是想借此培养孩子的气质、艺术素质,以及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因此,心急的家长也越来越多。

但有一点必须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培训并非年龄越小越好,每种艺术培训都有最低的合适年龄。即使在合适年龄中,也不一定越小越好,要看孩子自身的资质。学得过早了,可能不利于孩子。

学习各类艺术的合适年龄

每种文体培训项目都有学习的合适年龄。多大的孩子适合学什么?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培训部部长陈颖进行了介绍,希望能给家长提供参考。

舞蹈 适合3岁以上孩子

美术 4岁以上

毛笔、钢笔字 6岁以上

素描 9岁左右

电子琴、钢琴 4岁以上

吹奏乐器 7岁以上

唱歌 4岁以上

故事表演 4岁以上

古筝 5岁以上

小提琴 6岁以上

棋类 5岁以上

武术 4岁以上

拉丁舞 6岁以上

篇3:儿童学习外语最佳年龄问题

1 年龄问题

1.1 关键期假设

年龄问题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外语最有利, 3岁, 8岁, 还是10岁?起始年龄对语言学习者的最终语言成效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Lenneberg于1967年在他人基础上提出了关键期假设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1]。该假设认为:2岁到青春期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青春期之后, 儿童不再具有自然、高效的语言习得能力, 且难以达到与本族语者相当的水平[2]。对于关键期假设, 研究者众说纷纭, 自20世纪70年底, 他们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来证实、证伪关键期假设。

很多研究者不同意关键期假设, 他们提出了多元关键期假设。多元关键期的理论要点是:“不同语言模块的习得具有不同的习得起始年龄及终止年龄”[3]。例如:4至7岁是儿童切分音段、掌握语音以及学会词汇搭配的关键期, 从出生至10岁左右是孩子们掌握词汇和句法的最佳时间段[4]。根据这一理论, 一些语言技能在某一阶段发展更容易, 而有些语言技能, 要到语言临界期过后方能获得。该理论强调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不是只有一个关键期, 而是多个关键期。例如, Hyltenstam认为:学习者对语言的敏感性不会在每一个阶段突然消失, 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缓慢消退;这个时间段可能从儿童一直持续到青春期;语言习得的机会窗口会在某一时间点之后关闭, 语言官能的效率逐渐降低, 对边缘语言输入的接收效果会越来越差[2]。

这两种假设的核心问题是习得者的年龄问题。根据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观点, 二语习得受到普遍语法的制约, 在关键期内, 孩子之所以能克服语言刺激贫乏等限制, 高效快速地习得母语是因为普遍语法在起作用, 语言习得机制使得孩子们以不可思议的惊人速度掌握自己的母语。关键期之后, 普遍语法的缺乏或部分缺失是导致成人二语习得事半功倍的主要原因。

1.2 国外研究

理解二语习得的年龄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路径进行:初始速度、习得过程、最终成效、是否能达到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3]。

初始速度是指语言习得者对语言规则、句法结构及词汇的习得速度。儿童和成人习得的速度不同。Krashen认为, 成人的二语习得速度优于儿童;年龄稍大的儿童的习得速度优于年龄较小的儿童[5]。Snow等通过调查发现:儿童和成人在语言规则和句法结构习得速度上差距悬殊, 成人对语言规则和句法结构的掌握远远优于儿童, 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年龄不同[6]。目前, 多数研究者认同这一结论。可见, 就初始速度而言, “年轻者优”的说法不成立。

习得过程儿童与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要经历什么样的阶段, 采用什么样的策略, 所遵循的机制是否一致等, 研究者对这些问题争论不休, 莫衷一是。这些争论不涉及到是否存在关键期的问题, 本文不做讨论。

最终成效是指语言习得者最终达到的稳定的二语水平。儿童和成人学习二语的最终水平是否也有明显差距?Scovel指出, 儿童在语言习得方面更容易达到较高水平, 而成人很难避免外国腔[7]。Johnson&Newport的研究表明:当语言习得者的生理与认知不成熟时, 年龄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生理与认知成熟时, 年龄因素便不起作用。他们研究的结论支持了关键期假设的存在[8]。Singleton证明, 儿童时期习得第二语言更容易取得较大成就[9]。Birdsong研究发现, 赴美时间与最终成效存在明显的负相关:青春期之后赴美并开始学习第二语言者, 其赴美、开始接触二语的时间越晚, 其可能达到的最终成效也越差[10]。因此, 就“最终成效”而言, “年轻者优”的说法成立。

是否能达到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是二语习得年龄问题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定义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以及如何判断习得者是否已经达到了该水平。也就是说, 缺乏一个可以遵循的固定标尺来认定关键期假设。Singleton问道, 关键期假设究竟是二语习得领域中的有关习得的趋势判断还是不可违反、不允许反例存在的绝对规律?关键期假设究竟是一个解释性假设还是规定性假设[11]?这是一个尚未回答的问题。

根据关键期假设, 过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习得起始时间较晚的学习者已经不可能轻松自如地掌握第二语言, 也不可能达到与本族语者水平相当的语言水平。研究者认为, 既然这样, 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某一个学习者二语习得的时间晚于关键期, 却达到了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如果有这样的例子, 关键期假设便可以被推翻。Bialystok&Miller研究表明, 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在某一年龄点后与习得起始年龄呈负相关[12]。换言之, 只有二语习得起始时间较早的儿童能够达到本族语水平相当的语言水平。而Bongaerts却发现少数习得起始时间稍晚的二语学习者也能获取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13]。但是Butler研究发现, 无论早起点还是晚起点的学习者均不能达到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14]。多数研究者的结论表明, 少部分语言习得起始时间晚于青春期的学习者能够突破年龄限制, 能够获得与母语水平接近的最终成效。换言之, 关键期假设不成立。

1.3 对年龄问题的解释

如何对年龄效应做出合理的解释?既有研究主要从神经生理、社会心理、认知三个角度对年龄问题进行解释[3]。

神经生理解释是对二语习得中年龄效应的解释最为传统、解释力较强的一个假设。神经生理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生理官能, 它与脑细胞的弹性密切相关。Lenneberg认为, 语言习得与年龄这个变量联系密切, 随着大脑开始侧化, 其可塑性与弹性逐渐消失, 使得脑细胞与外界刺激链接能力减弱[1]。语言的获得也是以脑细胞之间的链接为前提条件。在关键期之前, 大脑单侧化过程尚未完成, 在语言处理过程中, 可供链接的脑细胞更多更为活跃, 因此, 与成人相比, 儿童更容易习得语言。Pulvermuller&Schumann从研究大脑髓鞘化的过程入手, 发现在青春期前后, 除高级大脑联合皮层区外, 所有的脑皮层区域均达到其髓鞘化的峰值, 之后便呈下降趋势[15]。髓鞘化这一概念可以简要地理解为脑部发达的程度就在于髓鞘化完成的多与少, 值越高, 大脑发育越发达[3]。科学数据表明, 在成人大脑中, 未能髓鞘化的神经细胞依然存在。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成人对语言的处理花费了更多的努力, 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社会心理解释语言学家们也从社会心理角度—学习动机、情感态度、语言输入等方面考察了儿童与成人在语言习得中的不同表现。Mary认为, 成人把语言作为特殊的职业工具学习, 往往事半功倍, 而儿童并没有把二语学习作为一种工具动机, 其学习二语也并非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16]。但是, Long指出, 并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说明, 儿童与生俱来的语言学习动机就一定比成人强烈, 他们所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比成人多[17]。而Lightbown&Spade观察发现, 儿童与成人二语输入的质和量存在差异, 儿童接收到的语言输入更多也更为简单;与成人相比, 儿童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 其情感倾向更容易接纳新的语言[18]。尽管儿童在学习愿望及语言输入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 但他们最终获得的语言成效却惊人的一致, 学习年龄早于语言习得关键期的儿童, 几乎都能够获得较高的、甚至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当然, 也有一些特例语言学习者, 他们学习二语的起始年龄晚于关键期, 也能够达到近乎母语的水平, 这是为什么?Moyer给出的解释是:他们有很好的语言天赋, 能够接触到大量的目的语, 学习方法得当, 元语言意识强烈, 话语分析能力强[19]。

认知解释二语习得中年龄问题也可以从认知老化入手。认知观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的认知能力之一, 认知能力是可以老化的。认知老化表现在三个方面:能力下降、处理速度的减缓、工作记忆的残缺及抑制的减弱[20]。这三种能力在一语与二语的习得与使用的各个阶段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们的老化会影响对一语与二语的掌握与使用。

1.4 共识性结论:

国外研究者达成了以下共识:

对于语音语调的习得而言, 关键期假设的确存在。根据多元关键期假设, 从出生到4至7岁是孩子们切分音段、掌握语音、学习词汇搭配的关键时期, 一旦超过该时期, 地道的语音语调很难获得。语言习得的速度及最终成效的确受到年龄因素的限制。就外语学习的初始速度而言, 成人在语言习得的最初阶段比儿童更具优势。就最终成效而言, 习得二语起始时间早于关键期的儿童比成人习得者的最终语言水平高, 儿童在语言习得中享有长效优势。

1.5 外语教学的最佳年龄问题

外语教学的最佳年龄问题对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外语课程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从小学外语”的热潮。针对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问题, 联合国于1962年、1969年分别召开国际会议, 征求专家意见, 但是专家的观点莫衷一是。同时, 多数研究者认为, 学习第二语言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利的。但是, 2014年10月, 印度17岁的语言天才女孩伟里莎 (Gayatri Wailissa) 的猝死 (因脑动脉爆裂死亡) , 给人们蒙上了一层阴影[21]。

年龄问题及师资状况也是制定国家语言政策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在我国, 语言学家对于英语教学的起始年龄问题争论不休, 难以定论。对于外语教学的适龄问题, 国内知名学者, 例如:桂诗春、王初明、戴曼纯、束定芳、杨连瑞、赵世开等都持谨慎或保守态度。桂诗春曾对“外语要从小学起”提出了质疑, 认为我们应该考虑英语教育中的教育经济学的问题[22]。束定芳认为, “在学校课堂教学环境下学习外语最有效的年龄应该是11岁至20岁, 这在国际学术界已是共识……小学开设外语弊大于利, 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是增加儿童的精神和学习负担”[23]。胡明扬认为, “…如果小学外语的师资问题都解决不了, ……, 还不如不学”[24]。赵世开认为, “在临界期还不明确的情况下, 就在幼儿和儿童中开设外语班, 究竟是有助于他们能力的开发还是摧残他们的能力, 实在是值得考虑”[25]。

不过, 这些讨论都缺乏具有说服力的实验研究。1985年国家教委组织的一次全国中学生英语学习调查间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次调查的对象为15省市139所中学初三和高三的学生, 共57, 080人。这些学生基本上都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结果表明, 小学学习过英语的学生有的成绩很好, 如上海和广东;但是有的成绩并不理想, 如北京和天津的成绩显著地低于从初一开始学习英语的吉林、湖北和安徽的学生。这次调查的结果还表明, 学习成绩的优劣主要取决于领导重视程度、师资水平、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方法, 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等多种因素, 与起始年龄关系不大[26]。2001年, 教育部颁布的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 在城市与农村有条件的, 小学应该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27]。董燕萍对参加2002年广东省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暑期培训的1200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后指出:要在小学全面开设英语课, 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不顾具体的师资条件, 在小学盲目开课, 不仅会造成巨大的教育浪费, 而且还会挫伤相当一部分孩子今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28]。

2 结论

篇4:孩子学习才艺的最佳年龄

杨婧,兰州珍妮英语学校校长、珍妮乐幼儿园园长、兰州市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团导师、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客座教授。1999年在天水创办珍妮英语学校;2001年,成立兰州珍妮英语学校;2003年至今,在全国各地开办了20多家加盟分校和多家直营学校。2013年,学校又增设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成就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未来。如今,杨婧仍心怀远志:将珍妮打造成一个甘肃本土特色的全科教育知名品牌!

孩子学习一些才艺特长是一件好事,家长送孩子学习才艺之前,应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同时,还应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的特点,理智地选择学习时间。下面给各位家长提供了一些孩子学习各项才艺的适应年龄,供家长参考。

学小提琴

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要想演奏出好音乐,对手及指头尚小、力量不够的3~4岁的幼儿来说,过于勉强。因此,建议学习小提琴的年纪为5~6岁较适当。

学钢琴 在音乐世界里,声音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太小的宝宝不宜学钢琴,因为要学习钢琴需要宝宝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最起码能认识简单的五线谱,也包括一定的听力分化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如区分音乐的高音、音色、单调等。因此,最好让孩子在3~5岁时先欣赏优美的音乐,一般在4~5岁接受钢琴等乐器的技术指导。

学绘画 孩子在1~2岁时就已会“涂鸦”,2~3岁开始对形状、颜色产生兴趣,4~5岁开始对实际事物、经验过的事物有了认识并可以画出,5~6岁时,喜欢画自己认识的东西,此时的孩子观察力、想象力甚至表现欲都很高。因此,在2岁半到3岁时孩子的想法最单纯,此时学习最为适宜。

书法 学习书法,年龄不宜太小,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书法较为适当。因为此时孩子已适应学校生活,对文字的理解也较深。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理解力较弱,但若有兴趣,在这个时期开始学习也不会太早。按习惯书写文字的意义而言,也是适合的时期。

学英语 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正常孩子4岁时便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而且能学会其他民族的语言。如果想将来英语说得像母语一样,就要尽早学习,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过了5岁,语言习惯已形成,发音机制逐渐稳定并限于母语,再学英语就会有语音干扰,因而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孩子最好从小学习,1~2岁就可以开始接触英语,3岁以后跟着老师正规学习比较好。

学围棋、象棋 围棋和象棋的开始适龄期是3~4岁,只要孩子能区分棋子的黑和白以及棋上的文字就可以。这两种棋都有很难的专业术语,如果要充分了解,一般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学游泳 “游泳训练班”一般教授基础,有各年龄都能学习的课程,如 “0~2岁婴儿游泳班”、“3岁幼儿班”、“幼儿班”、“学童班”、“高级班”、“选手培训班”等。因此,想要让孩子学游泳或孩子自己想要学游泳时,就是游泳的开始适龄期。

学体操 体操不论从几岁开始,都是越早开始越有完成高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从3岁开始较为适当。

学西洋舞(芭蕾、现代舞) 幼儿在2岁半到3岁左右就能踩出步伐。让幼儿习惯团体活动,培养正确的音感是其目的,所以一周练习一次左右就够了。让孩子从事很难的动作对身体发展并不好,技巧的指导从肌肉尚柔软的6~7岁开始比较理想,芭蕾舞要两脚打开180度的动作,这个动作需要趁早开始。

学珠算 在孩子2~3岁时,开始对数字有兴趣,提出关于数的疑问。在4~5岁时,手指的灵巧度增加,可以拨弄算盘,但这时由于对基本的加、减、乘、除没有概念,所以,这时学珠算效果不会很理想。在小学三年级学珠算比较合适,因为这时学校已教会孩子如何进行乘法、除法等,此时开始学习更为适宜。

(本文由珍妮教育提供)(责编 悬塔塔)

篇5:少儿学习舞蹈的最佳年龄

1、孩子开始学舞蹈,应该在7-10周岁之间,这时,孩子的身体骨骼发育比较完全。但是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对舞蹈产生兴趣,就应该从3-4周岁开始,在幼儿园时期可以锻炼一下幼儿对舞蹈的协调性,例如跳一些儿童舞蹈之类的,不太需要舞蹈基本功的练习。5周岁以后,就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些少儿舞蹈基础培训。2、5—7周岁的时候,属于学舞蹈的初期时段,不要过分地让孩子做劈腿、下弯腰等高难度的动作。采用积极鼓励的方式,让他们对着镜子看着自己做动作,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这样培训2年左右,就可以要求孩子的基本功专业一点了。

3、如果孩子天赋条件突出,很喜爱舞蹈,有意愿进行专业的舞蹈学习的话,建议等到10岁以上为最佳。因为专业舞蹈训练强度大、时间长,对于10岁以下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十分不利的。幼儿学习舞蹈的最佳年龄

二、幼儿学习舞蹈的好处

1、舞蹈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

舞蹈可使新陈代谢显着增强,少年儿童正处于骨骼的生长时期,使其身体各部的生长发育更快;舞蹈可增加骨的血液供给,使骨组织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又能给生长骨骼的骨骺以适当刺激,从而促进生长;因此舞蹈训练能促进少年儿童身高增长,据统计同性别、同年龄的少年儿童,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训练的,身高平均要高 4-8 厘米。

2、舞蹈能够改善少年儿童的形体,带来艺术气质和形体美。人体的形体与机能在一定期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但是后天的影响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舞蹈训练可以克服弯腰驼背等一些不良的身体姿态,使身体变得挺拔;有助于少年儿童身体各围度的均衡发展;还可以使主要运动肌肉的力量得到提高,减少肌肉上覆盖的脂肪,使其均称而有线条,也使肌肉、韧带等得到拉伸,变得纤长而有弹性,从而增加了美感。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的孩子,经过舞蹈训练(如挺胸、抬头、收腹)能使他们站得直,形体优美,且能纠正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舞蹈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据统计调查,同样性别同年龄的儿童,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身高平均要高4--8厘米。

3、舞蹈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生理机能。

舞蹈训练使少年儿童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生适应性的改善,促进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等各种感觉功能的得高,促进思维与智力的发展,改善神经系统对躯运动的调节,提高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使大脑灵活、细密,反应更迅速、动作更灵敏。肢体灵活性和柔韧性:由于经常练习压脚、劈叉、下腰等,孩子的柔韧性,动作灵活性好。还能够提高少儿的身体素质。经过训练,儿童的力量、控制、稳定性、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都会得到提高。

4、舞蹈能够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

通过舞蹈训练,少年儿童的力量、柔韧性、控制性、协调性、灵活性和耐性等方面的身体素质都会得到大幅度提高,这使少年儿童能够灵活自如地把握与运用身体,准确无误地完成正常或特殊形式的身体运动,做出各种动作,敏捷地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以避免身体受伤害。舞蹈需要一定的体力消耗,剪除练习后能促进孩子食欲、增强消化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生病机会。使少儿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生适应性改善,促进视觉、听觉、肢体感觉等各感觉机能的提高,使大脑更灵活、健全,反应更迅速,动作更灵敏。舞蹈还有利于提高生理机能。训练能够改善心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性,降低血压和增加骨胳密度,同时使人精力和体力更加充沛,不易疲劳。幼儿学习舞蹈的最佳年龄

三、幼儿学习舞蹈的注意事项

1、注意孩子的骨骼和肌肉生长。

在幼儿舞蹈基本功学习中,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骨骼和肌肉生长,因为,孩子这个时期,身体是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孩子的身体生长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

2、舞蹈训练忌讳照搬。

在孩子的舞蹈学习中,老师和家长会给孩子提供很多的舞蹈教育视频,但是,在孩子的学习中,各位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根据舞蹈进行自我创新,不要死板照搬,否则会限制孩子今后舞蹈的发展。

3、多进行站姿、坐姿、柔韧性练习。

篇6:几岁是学习钢琴的最佳年龄

我来帮他解答

2008-6-23 21:47 满意回答

许多人认为学琴的年龄越小越好,这可能是一种误解。据非正式统计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奖者开始学琴的年龄是6~15岁左右。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先由大肌肉活动开始,再到小肌肉的细腻动作,而弹琴需要的是很具技巧性的小肌肉动作,需要相当的耐性,年龄太小的宝宝协调性稍差且坐不住,此时学琴无异于拔苗助长。因此,过早送宝宝去学钢琴、电子琴、小提琴等乐器是不适宜的。

宝宝学钢琴要具备哪些条件?

不过,因为宝宝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每个宝宝身体条件和智力发育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宝宝几岁开始学钢琴最为适宜并没有严格界定。如果宝宝虽然年龄偏小但已具备学琴的基本条件,也是可以考虑进入学习阶段的。这就要求家长进行专业咨询并结合自己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许多家长问:“宝宝的手不够长,适合弹琴吗?弹钢琴对自然条件要求严苛吗?”的确,宝宝初学时老师会先看宝宝的手指、手型是否适合学钢琴,因为手的条件对学琴有一定的影响,但弹钢琴并不是手指越长越好,只要手掌宽厚就可以。但是,对学习钢琴有更大影响的是宝宝的性格、情绪、心理等因素,而具有较好条件的学生应是:性格不偏不倚、不急不缓、注意力高度集中,做事极有耐力、情绪平和、心理稳定性极强。因此为宝宝选择学琴的最佳时机,还要家长平时的细微观察再作决定,大致上家长们观察的重点有几项:

* 宝宝的注意力能持续集中10分钟吗?

* 当电视、电台里播出好听的音乐时,他是否有律动感、是否在听数遍后自己能哼唱?

* 宝宝的小肌肉能控制自如吗?例如握笔时能很正确把握住吗? * 他是否表现出喜欢弹琴吗?如经常自己在琴上摸弹几个音,或模仿成人演奏时的姿势边弹边唱等。

* 家里能有人花功夫带宝宝练琴吗?

如果以上几点大部分都可达到,您就可以着手为宝宝选择学校及老师了。

学钢琴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如果您的宝宝尚小,不能即刻开始学习钢琴的话,家长不要着急凡事都要耐心等待精心准备才能水到渠成。当然,等待时机的过程还是需要您跟宝宝一起做些循序渐进型的准备、热身工作的。

*平时应当为宝宝营造一个愉快的音乐环境,尽量少开电视机,让家中长时间充满优美的音乐。乐种的选择不苟一格,只要是各种音乐类型中最优秀的音乐就可以,宝宝在日积月累的熏陶之下自然会培养出良好的乐感来。

* 培养宝宝唱歌的能力也很重要,其目的是通过唱歌来接触旋律,体验到确切的音准、音程以及节奏,这一点对日后乐器的学习非常重要。

* 在学琴前,一定要对经济上的花费有心理准备。首先是购买钢琴的费用,另外每月不菲的钢琴学费,钢琴教师的讲课费每课时80元至200元不等,许多教师还按学习程度收费。

* 需要一位相对固定的家长如父亲或母亲抽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陪伴、辅导宝宝学习。

给家长的建议

如果您正在为宝宝是否学习钢琴而犯愁,或您已经做好准备,找到好老师就要开始让宝宝学琴,那么下面的提示也许会给您些许帮助。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父母要宝宝学才艺,应当充分了解这项学习的目的、过程以及对宝宝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观察宝宝的喜好,如果硬逼着一个不喜欢钢琴的宝宝学钢琴,实际上培养的是音乐的仇人,而不是培养他们热爱音乐。应当去掉那些功利的想法,让音乐教育还其本来面目。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说:”欲让宝宝成才,最好的方法是根据他的性格、爱好和某个专业所必需的客观条件,因材施教。而爱好,则是宝宝最好的老师。”

切勿急功近利相互攀比

做父母的都不想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不用跑在最前边,但也不能从开始就掉下来”这大概是所有家长的心声。家长急功近利是当前婴幼儿教育的重要误区,而宝宝出世后就有差异,如体重、体质、性格、反应能力等,从0岁开始的后天教育,重要的是与宝宝的天分结合,而不是与他人的宝宝简单攀比,强迫宝宝学习只会揠苗助长事得其反。

慎选授课老师

一个宝宝是否喜欢音乐,能否爱上音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第一位音乐老师,因此授课老师的选择至关重要。

家庭辅导

学钢琴是个漫长的过程,手形的塑造、基础的训练、对节奏的把握、对音乐的理解,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父母在辅导过程中切勿急于求成、过于急躁,要宝宝自发性的操练,在培养兴趣与练习技巧间取得平衡。

结语:

父母应该了解,学音乐不是要培养天才,而是为了提高宝宝的素质,也就是说学音乐不是精英教育,而是素质教育,最终的目的让宝宝从音乐中体味到更多的人生。

初学者学钢琴的基本步骤是怎么样的??![ 标签:初学者, 钢琴, 步骤 ] ★僾ъ→峩ゅ 2009-03-16 11:55

最好说明下具体的方法,应该从哪里开始练!比如指法要怎么样才能正确(分别说下左手跟右手),怎么样从书上的音符到手上的弹奏,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等等!

问题补充:年满十八周岁滴人学!!

满意答案 好评率:91% 钢琴演奏是靠人的智力与技巧来完成的,尤其是要靠技巧的训练,而技巧训练又离不开手与臂关节的训练,所以手与臂关节的运用是演奏的基础,手与臂关节的训练是钢琴技巧中重要的一课。那么就先认识一下这些关节,把手与臂上活动的关节划分一下,除大拇指外,可以划分为六个关节,每个关节都有它的功能和作用。

靠近手指尖关节称为第一关节,是它支撑带动指尖触动琴键发出各种不同音色的。它是钢琴技巧中极重要的支撑关节,在演奏中起决定因素。为了准确的表达演奏意识,我们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指尖触键的方法上,使触键的方法与想象的效果一致。如果这个关节软弱无力,无支撑能力,声音便含糊不清。手指的第二关节是指尖触键的瞬间与一、三关节密切配合共同使手指保持弧型,牢牢的扣住琴键的同时起协助手指支撑的作用,使手指力量贯通指尖。如果改变了这个关节弯曲的方式,手指触键时发生了变化,从而也改变了音色。手指第三关节活动能力很强,它借助于手掌与手指根上下的活动能力把需要击键的手指迅速抬起击键与离键。手的第四关节就是手腕关节了,它的特殊,在于由八块不规整的小骨头组织起来,周围的肌肉、韧带具有高度的弹性和灵活性。手腕过低、过高、僵硬,手臂力量输送不到指尖,就极不方便手指正常演奏。第五关节就是肘部关节,它配合其他关节在触键时起着支撑手臂力量的作用。第六关节是最自由的肩部关节了,它有着带动其他各个关节协助手指弹奏出雄壮有力的暴发力与支撑力。

演奏的基本方法有断奏、连奏、抬指练习,在这些练习中又要注意手指手型以及形体语言和保持用脑思维。

钢琴练习时还要学会用脑练琴,善于用脑的学生,开始练琴注意力就十分集中,不善于用脑的学生就表现出心不在焉、心静不下来,演奏中出现错误。因此要培养用脑的习惯,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脚到、口到、手到、耳到和“一慢”,即速度慢。因为弹奏和识谱是一个立体全方位的动态思维过程,若开始学习一个新曲目,速度快就容易顾此失彼,因此要求慢练。用脑练琴是一种科学的方式,坚持用脑练琴就会不断的提高学习质量及效率。

在训练中必定会出现技术训练问题,如:掌关节软弱,缺乏控制力支撑不起来;大指第二关节内陷,虎口打不开,大指动作机能受损;手指第一关节软,站立不牢,或出现“折指”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的是学生自身生理条件所致,有的则是不正确的触键与用力方法挤压了尚不牢固的关节部位使之变形,还有的是初学时要求不严、重视不够,出现问题未能即使纠正,这些毛病必然会影响技术训练的正常进行,不同程度成为学习的障碍。因此在开始训练时对这些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任何娴熟技能都是由艰苦枯燥的基础练习开始的,因此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者,必须重视基本方法的训练。

学钢琴的基本步骤

标签:学钢琴

回答:2 浏览:9860 提问时间:2009-02-17 09:50 高手指导下啊。第一步要做什么呢?

推荐资料: 陈志武新作《金融的逻辑》.pdf 更多“陈志武”相关资料>>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 ┆ 评论

ttyd1314 [智者]

钢琴教学可以分为启蒙、初级、中级和高级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学习内容通常包括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作品,乐曲几大类。作为基础练习,目前仍然是车尔尼的作品最为系统,如《钢琴初步教程》599,《24首左手练习》718,《钢琴流畅练习曲》849,《钢琴快速练习曲》299,《钢琴练习曲50首》等。

车尔尼是19世纪上半叶维也纳钢琴演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所写的大量练习曲是针对古典作品演奏技术,即“古典技术”训练的,主要是手指的颗粒、均匀、快速,对左手的训练较为薄弱,因此期间必须增加各类作曲家的练习曲目作为补充。这些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穿插进行,不能一味的依次一条条的弹下去。

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

在目前较流行的儿童启蒙教材中大致可分为三种五线谱入门型,即高音谱表入门法,中央c入门法,多音入门法。传统的启蒙教材《拜尔钢琴基本教程》用的就是高音谱表入门法,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的《汤普生简易钢琴教程》1-5册用的是中央c入门法。

李斐岚,董钢锐编著的《幼儿钢琴教程》采用了以中央c为主的入门法,突破了以往此类教材的音域局限,从3指开始学重量落下,逐步扩大到其它各个手指的方法已被公认为最好的方法。

柯达依:《钢琴学校》第一册。

巴托克:《小宇宙》。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入门课本,因为它的五指位置包括种种非大调或小调结构的五指排列,有助于学生及早接触黑键及各种调式,含有许多复调模仿级对位因素。

齐格勒:《钢琴教本》第一册。该书的特点是先听后弹,耳朵领先。

钢琴教学的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习内容相当于从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599到车尔尼的《钢琴流畅练习曲》849。

1、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599

这是我国钢琴初级阶段教学运用极为广泛的教材之一。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57首以前这部分是巩固手型,训练手指独立性的联系,要求弹奏放松、自然、练习速度以慢速、中速为主。

第二部分是58-79首。58首到70首是训练快速练习,这里的快速是针对前阶段而言的,在学生走法正确的基础上要求初步加快速度。71首-79首是带装饰音与不带装饰音的旋律练习。练习时先慢速,把节奏弹准确,弹均匀,双手对齐,在稍微加快。这部分又是旋律练习,要注意乐谱上的表情术语及力度术语,注意分句、呼吸、旋律的连贯与歌唱。

第三部分是80首到结束,是综合新的练习,无论音型、节奏型、音阶瑟音类和双音练习都比前面丰富,练习时不仅要弹准确,还要注意音乐起伏,做出力度速度变化。

2、车尔尼《钢琴简易练习曲》139

这是从599过渡到849的教材之一。139的教材编排不如599集中,可以选择与599不同类型的曲目。在599到50首左右就可以交叉使用。

3、车尔尼《24首钢琴左手练习曲》718

这是全部为左手而写的练习,内容有音阶、瑟音型、五指型、分解和玄等,学习顺序要灵活掌握,对于手小的学生,可以先学音阶型或五指型的曲目,八度练习暂缓。

4、车尔尼《160首八小节钢琴练习曲》821

本教材不仅技术类型较丰富,而且难度跨度大,包括了从初级程度到高级程度的练习。每一首只有8小节,技术难题非常集中,尤其适合一些其他课业多,练习时间较少的学生使用。

5、莱蒙《钢琴练习曲》37(又译为“勒穆瓦纳”)

全书共50首,由浅入深。他的特点是较多的左手练习,双手比较均衡。可以弥补车尔尼练习曲中偏重右手的不足之处。

6、布格缪勒《简易练习曲25首》100,《练习18首》109

这两集练习曲都是有标题的小曲,形象鲜明,手法简洁,旋律优美动听,音乐性较强,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在599到50首左右时,可以逐步选用作品100的曲目。

7、车尔尼《流畅练习曲》849

从599到849是初级阶段的前期进入到初级阶段的后期。849共30首,第一首的技术内容基本上不重复,在选用时要具体分析每首练习的难点,考虑技术的“过渡”问题。

849与599,139不同之处是每首曲子有了速度标记,根据849教材的标题,应当做到演奏流畅,尽可能按要求的速度去弹,为下一步中级阶段作准备。

8、赫尔挈伯格编《趣味钢琴技巧》

从预备到第五册,由浅入深。编者从几十位作曲家的作品中选择了一些旋律优美而短小的练习曲,每首都有标题,并在标题下给予明确的提示和要求。技术类型比较全面,又由于作曲家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因此,曲目丰富多彩,是一套生动有效的教材。

初级阶段的复调

复调作品的特点,是左右手不同声部、不同旋律同时进行,在节奏、重音、力度、句法、旋律、起伏等方面既有内在的联系,又各自独立。对于训练大脑的多维思维,节奏感、左右手的独立性等都是很好的教材。

1、巴赫《初步钢琴曲集》

这本教材共28首,是巴赫为其妻子安娜写的练习小曲,是初级阶段必学的内容。

2、巴赫《小前奏曲和赋格曲》

这是适用于巴赫《钢琴初步曲集》与《创意曲集》之间的教材。

3、中国作品

中国作品中有一些较简单的复调作品,采用了广大群众熟悉的民歌作为主题,比如王震亚的《沂蒙山小调》,陈静荠《浏阳河》,黎英海《盼红军》《花鼓调》、陈铭志《子弟兵与老百姓》等。

钢琴初级阶段的乐曲

1、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

这是一套内容极为丰富的教材,由浅入深共5册。除了简易的钢琴曲外,还精选了大量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等世界名曲改编曲,其中包括巴赫、莫杂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著名音乐家的作品。在每首作品前,或介绍作曲家,或介绍乐曲特点,或讲解音乐常识,或指出练习要点,使学生在学每一首曲子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音乐素养。由于乐曲形象生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2、威尔《世界儿童钢琴名曲集》

这是一本深受国内外儿童喜爱的曲集,其中都是简化了的世界名曲,在训练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3、《钢琴小奏鸣曲大全》

小奏鸣曲是我国钢琴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的内容之一,这本大全收入了海顿、克列门第、库劳、莫杂特、杜舍克、贝多芬、迪亚贝里、卡巴列夫斯基、格季凯等大师的小奏鸣曲共48首。程度相当于599后部,849前部到299。

4、《少年儿童钢琴曲选》(1949-1979)

1979年,为了展现建国30周年我国音乐创作的成就,中国音乐家协会在国庆前选编出版了两套中国作品集,这本《曲选》是器乐作品选中的少年儿童钢琴曲专辑。

5、中国风格《儿童钢琴曲选》

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遍的这本曲集共91首,有适合启蒙阶段的小曲。

6、少年儿童《钢琴四手联弹曲集》

四手联弹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形式,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觉和合作能力。并且因为四只手弹比两只手更丰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本曲集所选的19 首曲子,都是以儿童熟悉的歌曲乐曲改编而成。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各个国家的阅兵仪式 下一篇:项目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