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车基础浇筑技术措施

关键词: 护壁 钻孔 基础 桥梁

绞车基础浇筑技术措施(精选6篇)

篇1:绞车基础浇筑技术措施

SQ-20/22无极绳连续牵引车基础施工

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为改善矿井提升运输效率,加快生产进度,矿井购置一台SQ-20/22无极绳连续牵引车,计划安装在1154轨道巷,无极绳连续牵引车机头、张紧装置安装在1154轨道巷二采区下部车场双轨巷道内,尾轮安装在内外水仓巷口,为保证无极绳连续牵引车安装施工作业安全及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措施。

无极绳连续牵引车布置在轨道同一直线上,平行于轨道布置,布置成与轨道成一定角度,双轨单运输两根钢丝绳同在轨道内侧,绞车采用双向出绳,实现巷道水平转弯运输。根据巷道转弯角度配置必要的专用弯道护轨装置,达到水平曲线运输之目的。采用重锤张紧装置张紧钢丝绳,采用导向轮分绳,避免钢丝绳咬绳,减少钢丝绳磨损;梭车采用储绳结构,可减少有运距变化巷道钢丝绳的浪费。

第二章 无极绳连续牵引车基础施工

牵引车基础共3部分,即无极绳牵引车主机基础长2.7m、宽1.85m、深1.2m;五轮张紧装置基础长3.5m、宽0.8m、深0.8m;尾轮支坐基础长1.4m、宽1m、深1.5m。(后附施工图)

1.施工牵引车、张紧装置及尾轮基础,以12采区下部车场现有轨道中心线为准。矿井生产科测量人员根据设计要求在现场标定牵引车基础开挖位置,利用风镐开挖基础,如见

坚硬地板时,可采用放小炮的方式挖基础,挖基础的渣当班及时运出井外,确保作业地点质量卫生。

2.浇灌程序:

标定中、腰线→挖基础→立模→浇筑混凝土→拆模→洒水养护。

说明:基础模板只立预留孔模板,外侧按开挖基础为基准。在浇筑过程中按图纸尺寸放置螺丝预埋空等。

3.材料选择、配比要求

基础选用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标号为C20。按基础图配好木模板、预埋孔盒等运到位。立模验收合格后,混凝土送入模,机械振捣。

4.浇灌质量、技术要求

(1)模板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规格强度必须符合规定,预留空按设计要求,支撑牢固,模板用前、用后清理干净并抹上废机油,使用时拼装紧密,防止漏浆。

(2)找线准确,严格控制尺寸。稳模校正后应用木撑撑紧,构件齐全,稳定牢固可靠。绞车基础挖好后,必须由矿井职能部门验收后方可浇注。

(4)浇到一定高度前,及时放置绞车基础螺丝预留空模板,找线要准确,螺丝预留空模板固定要牢靠,浇前再校正一遍,混凝土下料要均匀,确保预留孔准确不偏斜。(5)施工中,技术人员应严把质量关,保证施工精度,严格控制尺寸及工程质量,发现不合格必须及时整改。

尺寸具体要求如下:

基础纵、横轴线允许位置误差:±10mm; 基础表面标高允许误差:±10mm; 基础外形尺寸允许偏差:±25mm; 表面平整度:≤20mm;

地脚螺栓孔位移允许误差:±10mm; 地脚螺栓孔深度允许误差:0~+20mm;

(6)浇混凝土脱模后,混凝土表面光滑,无蜂窝、麻面现象,符合设计尺寸。

(7)浇灌、拆模后14天内进行定期洒水养护,提高混凝土质量。

第三章 设备安装

1.无极绳绞车牵引主机底座就位后操平找正,预埋Φ30×1100㎜的地脚螺栓8根,然后一次性把无极绳绞车底座基础浇注密实。约24小时后,把无极绳绞车牵引主机吊起,放在底座上,使用连接螺栓把无极绳绞车与底座固定牢固。

2.涨紧器就位后操平找正,预埋Φ20×600㎜的地脚螺栓12根,然后一次性把涨紧器基础浇注密实。约24小时后,把涨紧器吊起,使用连接螺栓把无极绳绞车涨紧器固定牢固。

3.尾轮支座就位后操平找正,预埋Φ30×1000㎜的地脚螺栓8根,然后一次性把涨紧器基础浇注密实。约24小 3

时后,把涨紧器吊起,使用连接螺栓把无极绳绞车尾轮支座固定牢固。

4.设备起吊过程中要有专人时刻观察顶板、起吊点、及起吊装置附近的安全情况,每次起吊前由现场负责人把起吊装置再认真检查一遍,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起吊,每当起吊不动时,必须停止起吊,放下起吊设备,查明原因排除故障,禁止死拉硬拽,强行起吊。

5.绞车及开关等设备起吊安装时,利用40T锚链拴挂在起吊点上用手拉葫芦进行起吊,起吊用的锚链必须完好,锚链必须使用连接环连接,严禁使用螺栓直接连接或使用开口环连接。

6.起吊时前后10米设警戒,起吊过程中闲杂人员禁止通行。

7.设备起吊悬空时,严禁任何人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入悬吊物的下方。

第四章 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人进入现场后,吊齐中、腰线检查施工质量,找准施工位置,现场由质量员以上管理人员现场负责,按施工图纸施工,因违章作业造成事故,除追究其责任外,按有关规定赔偿经济损失。

2.使用风镐作业时,风管必须使用专用U型卡连接牢固,并用12#铁丝做二次保护。

3.施工底板坚硬地段基础采用放炮开挖时,在放炮前先

将周围的电器设备、电缆、各种水管、风袋用废旧皮带防护或挖槽埋好,确保放炮时不损坏电缆及管路,此项工作必须由当班负责人现场负责管理,放炮前由当班电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放炮工作。

4.为保证巷道基础施工质量,施工负责人必须结合煤岩层情况合理布置炮眼及控制好装药量,放小炮,多打眼少装药。

5.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工作,必须加强安全检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5.放炮前,班组长必须清点人数,必须检查作业地点的的瓦斯情况,发现瓦斯异常严禁放炮,现场采取措施处理好后,方可进行放炮。

6.在放炮过程中,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警戒由当班副队长(质量员)亲自设撤,做好警戒设置工作,在凡是能进入放炮地点的巷道内派专人设置警戒,并保证拐弯巷道距放炮地点不得少于50m,直线巷道不得少于100m。警戒人、警戒绳、警戒牌、一岗三挡缺一不可。做到万无一失。

警戒点布置:在1154二采区下部车场作业点向井底车场方向100m设置1个警戒;二采区永久避险硐室口设置2个警戒;二采区下部轨道上山巷70m设置1个警戒。共设置4个警戒。

7.放炮后必须工作面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处理好后及时进行开挖清渣工作。同时作业地点必须在巷道顶部悬挂便携式瓦斯报警仪

8.炮眼封泥必须用黄土封满,必须使用水炮泥。联一次放一次,严禁一人联线一人放炮,格执行分联分放,严禁一次性起爆。

9.出现瞎炮时,距瞎炮眼0.3米处另打与瞎炮眼平行的炮眼,现场未处理完的瞎炮,必须由当班副队长、班长在现场给下一班的副队长、班长交接清楚,包括炮眼深度、角度等。

10.严禁放炮母线与动力线吊挂在一起。做引药时必须把雷管脚线拧成断路。

11.放完炮后,等炮烟吹散再进入工作面,首先对电缆、各种管路、巷道、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

13.作业现场现场电气装置必须接零接地,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有漏电保护器。

14.无极绳绞车牵引主机、涨紧器、尾轮支座就位后,必须上齐各连接螺栓,连接螺栓扣件齐全、紧固,不得松动。

15.无极绳绞车机械部分安装结束后,必须完善绞车声光信号,确保绞车声光信号齐全,灵敏可靠。

16.电气设备的安装由当班值班电工负责接线,要求按章作业,杜绝失爆、失保。严格执行“谁停电,谁挂牌,谁送电,谁摘牌”的停送电制度。

17.绞车钢丝绳压绳轮、托绳轮的数量应能满足现场使用要求。钢丝绳跑偏时,应增加压绳轮或调整轨道进行纠偏。

18.无极绳绞车机械部分安装结束后,必须完善绞车声光信号,确保绞车声光信号齐全,灵敏可靠。

19.绳道轨道质量符合轨道质量标准化的要求。20.电气开关摆放,应远离可燃物

21.使用梯子时,必须放稳扶牢,登高作业必须佩戴保险带,保险带使用前要检查好,使用时必须生根牢固,高挂低用。

使用手拉葫芦安全注意事项

1.使用手拉葫芦起吊前,布置起吊锚杆,锚杆使用规格Φ18×2500mm。失锚必须重新打,确保锚固可靠。每个起吊点锚杆数量不少于两根,确保起吊点安全。

2.起吊前要对起吊用的工器具进行检查,手拉葫芦、锚链等必须完好,然后对顶板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起吊,起吊时要有专人指挥。

3.使用手拉葫芦起吊,必须使用两只不小于5T的手拉葫芦,起吊时,操作人员要站在安全地点操作,严禁站在起吊点下方或设备可能歪倒打滑的方向。

4.使用手拉葫芦起吊时,手拉葫芦与起吊物之间连接必须牢固,主链必须系两道以上,链条之间使用8#铁丝绑扎,防止脱链。

5.起吊挪移设备时,必须使用3只不小于5T手拉葫芦配合作业,首先使用2只手拉葫芦将设备吊起到合适高度,然后使用另外一只手拉葫芦(用主链栓紧,至少系两道锁牢,链条之间用8#铁丝将主链带牢,防止主链脱落)将设备拉移至安装位置上方。然后由两人分别控制两只手拉葫芦同步缓慢下方设备至安装位置。各类安装附图如下:

1.无极绳连续牵引车传动原理图见图一: 2.无极绳连续牵引车安装布置示意图见图二: 3.绞车结构示意图见图三: 4.重锤张紧装置示意图见图四 5.梭车示意图见图五 6.尾轮示意图见图六 7.主压绳轮示意见图七 8.副压绳轮示意见图八 9.托绳轮示意图见图九 10.弯道轮组示意图见图十

11.无极绳绞车基础及三轮张紧器基础布置图见图十一

编制人:

八号井生产科 2014年3月30日

无极绳连续牵引车基础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人: 审核人: 八号井生产科 2014年3月27日

SQ-20/22

篇2:绞车基础浇筑技术措施

安装绞车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述

40102回风顺槽由综掘一队施工,为了保证40102回风顺槽正常生产,需要在40102回风顺槽运料联巷绞车窝及回风顺槽各安装1台JD-25KW调度绞车,为保证绞车的顺利安装,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

二、施工步骤

(一)、设备的装车

1、设备装车前必须认真检查绞车的完好状况,不完好的绞车不得装车。

2、绞车装在大平板车上必须固定牢固,大平板车必须完好。绞车固定方法:绞车用链环配合螺栓固定在平板车上,然后再用两道钢丝绳将绞车前后困紧绑牢。

3、装车后的绞车不得超高、超宽。

4、以上各条经安全确认后,绞车方可装车入井。

(二)、设备运输及安装要进行安全确认,包括以下内容

1、班队长对施工地点顶板及后路巷道支护等情况进行检查,如果施工地点、后路巷道存在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整改;确保施工点及后路的巷道支护完好,瓦斯不超限。

2、所有的工具、起吊用具和起吊点要安全可靠,并确保有足够的安全系数。

3、绞车运行时要对所使用绞车、安全设施及信号进行确认

4、起拉吊卸时,要对起吊用具、起吊点的稳固,重心的位置进行全面确认

5、要对运输过程中的巷道及轨道进行确认确保巷道不影响设备运输,轨道铺设质量符合要求。

三、绞车的安装及使用

1、首先,确定绞车的安装位置,使绞车滚筒中心线与40102回风顺槽运料联巷内铺设的轨道中心线相对应,然后开始挖绞车基础。

2、绞车基础必须使用水泥浇筑,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5,基础面高于轨面100mm。

3、施工前要在需安装绞车的上方顶板上打设2根(φ22mm×2400mm)起吊锚杆进行加固处理,每根锚杆拉力不小于50KN,用于起吊绞车,严禁在支护锚杆(索)上起吊重物。

4、绞车安装地点必须满足设备安装、方便检修、便于操作的地方,距巷帮不小于800mm,该绞车滚筒垂直面向轨道。5、2部绞车固定:固定方式采用混凝土浇灌基础生根地脚螺栓固定,地脚螺栓的要求:数量4根,规格为直径22×700mm,基础为:1600 mm×1600mm×700mm(长×宽×深),固定螺栓要紧固、牢固可靠。

6、绞车必须安装保险绳(其破断拉力总和应不小于绞车主绳破断拉力的3倍),生根地锚打在岩石地板上,深度不小于2000mm,保险绳用不少于3副卡子固定每个绳卡间隔500mm,固定要牢靠,并定期检修检查。

7、绞车制动闸的闸带必须完整无断裂,磨损余厚不得小于4mm,闸轮磨损不得大于2mm,表面光洁平滑,无明显沟痕,无油物。各部件螺栓、销、轴、拉杆螺栓及螺帽、限位螺栓等完整齐全,无弯曲变形。

8、钢丝绳要求无弯折、硬伤、无打结、无严重锈蚀,断丝不超限,在滚筒上钢丝绳固定要牢固,钢丝绳在滚筒上的固定不少于2副卡子,且有防松垫圈,在滚筒上的绳绕应整齐,无严重咬绳、爬绳现象、缠绕绳长不得超过规定容绳量,绳径符合要求,松绳至终点,滚筒上余绳不得少于5圈,并连接牢固,有可靠的护绳板。

9、勾头必须用不少于4道的卡子卡紧,保险绳用不少于3道卡子卡紧,绳鼻内有护绳皮,保险绳长度要和挂车数量相适应,不宜过长,而且要挂在最后一辆车的车尾上,勾头及保险绳必须班班检查,发现卡子松动,必须紧固好后方可使用绞车。

四、安全设施

1、在巷道巷内安装地滚,禁止出现磨绳现象,根据物料运输的实际情况,增加地滚。

2、绞车安装地点应挂有司机岗位责任制、绞车管理牌板和安全确认本等,绞车实行上锁管理,操作按钮固定在司机操作的地方,司机上岗前要进行安全确认

3、绞车信号具有声光报警、通话功能、设施要齐全、灵敏可靠,严禁采用晃灯、喊话等方式代替信号。

4、绞车必须带电运行,严禁超载运行,制动装置灵敏可靠。

5、矿车与钩头之间的连接必须使用符合标准不能自动脱落的连接装置和销子,严禁使用其它异物代替。

6、严格执行 “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规定,开车红灯亮,停车红等灭。

7、巷道内,必须设置红灯(声光信号),执行行车不行人制度,并悬挂“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警示牌。红灯(声光)信号除在上下边坡点处各设一组外,要求达到人员在斜巷的任何地点,都能至少看到一组红灯(信号)。

8、巷道内必须设置“一坡三挡”装置。挡车装置应牢固可靠,使用灵活,并符合有关要求。

五、安全注意事项

1、进行设备安装时,必须设有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明确责任,具体到人。

2、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措施,佩戴好工具及个人劳保用品,施工中听从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统一安排。

3、所有施工人员,上班前严禁喝酒;工作时要精力集中。

4、施工前班队长对施工现场进行确认确认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5、卸车前必须把平板车两头用阻车装置档好,将车掩实,防止卸大件时车辆移动。

6、起吊绞车前,必须认真检查起吊点;保证支护完好,起吊点牢固,认真检查起吊索具(起吊链、绳套和手拉葫芦必须完好,无伤痕和锈蚀现象)保证起吊工具的安全使用。

7、使用手拉葫芦起吊重物时,首先应检查起吊点的强度和稳定性。

8、起吊或下落物件时,要慢速控制拉链,以防大链打滑,工件突然下落,起吊重物须悬空停留时,要将小链牢固栓在大链上。

9、起吊绞车时,为防起吊时坠地,绞车下面要放道木,起吊时,操作人员站在手拉葫芦的斜下方,保证手拉葫芦和绞车掉下来后不能砸着人;其余人员站在安全地点,并看好退路,工作时,留专人观察顶板及起吊点牢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撤人。

10、起吊时,人员必须远离重物2m以上,起吊时重心掌握好,尽量不要斜拉,如果确实需要斜拉时,受力方向及旋转方向不要站人,防止重物起吊后突然晃动或掉下来伤人。

11、起吊设备时,起吊大链断裂甩出方向以及起吊设备掉落和翻倒、滑行的方向不能有人作业。

14、严格区队跟班制度,安装期间区队必须有跟班队长现场统一指挥。现场工作人员必须服从指挥。

15、禁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篇3:绞车基础浇筑技术措施

本工程是某钢铁公司炼钢系统工程,年产150万t钢,建三台120 t 1号、2号、3号转炉。1号、2号、3号转炉基础位于炼钢主厂房J列上,在(11)轴~(14)轴位置处。转炉基础设计为桩顶承台筏板式混凝土基础,长84.4 m,宽18.4 m,底板厚2.5 m;基底标高为-4.500 m,基顶标高为-2.000 m;基础底板在2号转炉与3号转炉之间设计有1 m宽后浇带。从后浇带处分开的混凝土最长段约58 m(短段长度26.2 m);宽度为18.4 m;每段均可算是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相应防止裂缝的施工措施。

2 施工缝的留置

基础底板在2号和3号炉之间留一道混凝土后浇带,将底板分成两个施工段,1号,2号转炉部分的基础底板尺寸长约58 m,宽18.4 m;如一次将该体积(约2 668 m3)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应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了防止混凝土基础在浇筑和养生期间由于水泥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裂缝,我们采取减小每一次浇筑量的方法,以大化小。将大体积施工化解成较小的体积进行施工。故在1号,2号,3号筏板基础整个厚度约中部留设一条水平施工缝。使每一次浇筑厚度减少到1.3 m左右。分散了水化热的集中。虽然在每次浇筑量和厚度上作了相应调整,但还应视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重视和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施工缝留置位置见图1。

3 混凝土施工顺序

混凝土施工顺序为:浇筑1号,2号,3号炉筏板底层混凝土→浇筑1号,2号,3号炉筏板上层混凝土。

4 筏板混凝土施工

1)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矿渣水泥32.5水泥。水泥必须有当期的质量合格证书及检验报告。严格控制骨料级配和含泥量: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和石子。砂、石含泥量,粗骨料不应大于1.5%,细骨料不大于2%,并不得混有有机质等杂物。

2)以R60 d龄期配制施工配合比。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8 cm~10 cm之内。掺加缓凝型泵送剂。延长初凝时间,避免出现施工冷缝。

3)在混凝土中掺入高效泵送减水剂和适量粉煤灰,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并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

4)1号,2号,3号转炉底板上下两层混凝土分别进行浇筑,1号,2号炉每层采用从两端向中间的浇筑顺序。3号炉是从一端推向另一端的浇筑。即“一个坡度、斜面分层、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浇筑。为使水化热尽快散失,并使浇筑后的温度分布均匀。浇筑过程中按斜面分层浇筑,斜面坡度由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混凝土浇筑时应尽量扩大浇筑工作面,放慢浇筑速度和减少浇筑厚度,以保证混凝土在浇筑中有一定的散热机会。浇筑后的混凝土在初凝前进行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增加混凝土密实度,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部微裂。每次振捣的时间是将运转着的振动棒以其自身的重力逐渐插入混凝土中进行振捣,振动棒小心拔出时混凝土仍能自行闭合,而不会在混凝土中留下空隙的时候。当然也不要过振,防止出现泌水现象。

5)底板混凝土振捣密实后,用木抹子磨平搓毛两遍,以防产生表面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再用铁抹子压实,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的散失,促进混凝土养护。

6)混凝土终凝硬化前不宜浇水养护;混凝土浇筑12 h并初凝后,对混凝土采取覆盖塑料簿膜养护,同时在塑料簿膜上加盖两层草帘子保温。当天气温超过6℃时,可以在草帘子上浇水养生。养生时间必须不少于7 d。

7)混凝土测温采用导线测温仪进行测温,作好记录,根据测温结果调整保温保湿的措施。

8)在浇筑每批混凝土时进行随机取样,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按照施工规范进行试件取样和成型,方法和养护条件与施工中采用的成型方法和养护条件相同,以便准确检测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

9)混凝土的浇灌和运输机械。1号,2号炉底板浇筑混凝土使用两台泵车进行混凝土浇筑布料,6台9 m3罐车将混凝土运至现场。3号炉底板浇筑使用一台泵车3台罐车。

三个转炉底板混凝土浇筑顺序见图2。

5 结语

通过本工程的实践,筏板基础混凝土施工质量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而且方便了施工,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摘要: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常规做法,即利用设置后浇带,将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划分为若干块,减少一次浇筑混凝土工程量,在总结本类工程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力求找到一种可以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设置水平施工缝,分层浇筑的施工方法,既便于施工,又可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施工方法。

篇4:筏板式基础混凝土浇筑技术分析

【关键词】筏板式基础;混凝土;一次浇筑;砼质量控制

Raft slab foundation concrete pouring Technical Analysis

Pei Ru-ming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 Ltd. Hebei Kang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

【Abstract】In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pouring concrete structure as a whole is more difficult to contro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st common overall structure of concrete mass concrete.

【Key words】Raft slab foundation;Concrete; once pouring;Concrete Quality Control

1. 工程简介

某工程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筏板式基础,筏板厚度为:600MM和700MM,梁高为:1200MM和1800MM两种,根据结构及使用要求基础底板设计成高、中、低三个不同高度,板面高差分别为1490MM和1635MM。整个筏板式基础面积为5100多平方米,设计要求底板砼一次浇筑成型,不留设施工缝及后浇带;因此,在底板砼施工过程中,从方案确定、组织管理、施工准备、操作过程的控制上,均应进行周密部署,确保了整底板砼一次浇筑成功。

2. 模板工程施工

该基础为反梁式筏板基础,反梁高出底板面600mm和1100mm,尤其是高低跨部位高差更大;因此,为达到砼一次浇筑的目的,在模板设计及安装上采取如下措施:

2.1 模板体系:模板形式采用了双面覆膜竹胶板及木背楞,组拼成大块模板体系。制作完成的模板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这样既保证了面板的平整、接缝严密、尺寸准确,又具有较好的刚度方便施工,从而保证了砼成型质量。

2.2 基础反梁模板安装。该基础为反梁式筏板基础,反梁高出板面;因此,反梁模板必须悬空支立于板面上,固定、校正难度均较大,为解决难题,我们采取了在基础板面加焊限为卡具的办法,限位卡具按照1200MM间距布置,与底板上铁支凳间距一致,要求限位卡具部位的底板上铁不变形、不位移。限位卡具与底板上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焊接,严禁进行点焊损伤主筋,利用限位卡具来控制反梁模板底部的截面尺寸、模板位置、标高等,保证了反梁位置、尺寸的准确,浇筑成型后的砼质量几乎接近清水墙砼的质量标准。具体安装方法如(图1)。

图1 具体安装方法2.3 高低跨部位模板安装。

(1)高低跨部位由于砼面高差较大,砼侧压力最大达到39.24KN/M2;因此,模板在支立时采取拉、撑、限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拉:是在模板内侧设置12拉筋,拉筋与高跨部位的底板下铁按规范要求进行焊接,分上、中共设置二道,要求被焊接拉筋的底板下铁钢筋与其他钢筋节点部位采用双股16#铁丝绑扎牢固,使其受力后不变形,拉筋间距@≤900MM。撑:是在模板外侧设置钢管斜向支撑,钢管支撑下端固定于地锚钢筋上,地锚钢筋采用20钢筋制作成“Ω”形式,焊接于底板上铁钢筋上,间距@=600MM,要求锚筋下必须设置铁马凳,防止受力后底板上铁钢筋变形。限:是控制模板底部位置,防止模板根部位移最重要措施,限位卡具固定方法同基础反梁,间距@=900MM。由于采用商品砼,砼坍落度较大,浇筑立面砼时在模板根部砼极易涌出,形成烂根、蜂窝、麻面等现象;因此,在侧面模板根部必须设置防涌模板,防涌模板宽300MM,沿侧模板方向通长设置

图2 无反梁部位高低跨模板安装示意图

图3 有反梁部位高低跨模板安装示意图(2)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控制,高低跨部位成型砼未出现位移、变形、烂根、蜂窝、麻面等现象,砼实际偏差均高于规范一个等级。具体模板安装示意如图2、图3。

3. 砼工程施工

3.1 商品砼质量控制。

3.1.1 合同管理控制。

3.1.1.1 商品砼供应商选择某一砼公司,同时又选择了备用商品砼供应公司。经过调查上述供应商距本工地距离较近,运输距离短,机械设备先进,生产能力及质量可靠。为确保商品砼供应连续,质量稳定,材料间相互兼容,并使两个搅拌站之间能相互协调,我们采取了归口管理的办法,只对砼公司签定供需合同及技术协议,再由其与搅拌站之间进行协调,对其所使用的原材料及技术要求进行统一管理。现场安排一名总调度,两名副调度,负责现场车辆调度及与站内联系。通过采取这种方法,使得车辆进出有序,均匀连续,虽然现场砼泵及砼罐车较多,而未出现混乱现象。

3.1.1.2 砼的技术要求。

(1)砼坍落度:140~160MM(现场实测),有特殊要求时根据现场书面通知进行调整。

(2)砼强度等级及抗渗等级为:C30/P8。

(3)现场要求供灰量保证130M3/小时左右,每台泵每10~15分钟供应一车。

(4)砼初凝时间为6小时,终凝时间为10小时。

(5)砼中总碱含量小于5Kg/M3。

3.1.2 商品砼现场质量控制。商品砼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坍落度、和易性、初终凝时间及砼在运输浇注过程中各种时间记录分析。

3.2.2.1 商品砼进场后对每车砼均进行坍落度测定及和易性观测。本工程底板砼供742车,在检查过程中发现11:00~15:00这一时段内砼坍落度损失极大,进场砼坍落度基本维持在140MM左右,有极个别坍落度严重偏小无法泵送,对此均作退货处理。并要求厂家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调整坍落度大小,满足现场需要。

3.1.2.2 根据与商品砼搅拌站签定的技术协议,要求砼初凝时间为6小时,终凝时间为10小时,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砼初终凝时间均较设计值少1~3小时,使得施工间隙缩小,增加施工难度。经核查后发现,搅拌站提供的时间是在标准状态测定的数值,而现场温度、湿度与标准状态数值相差甚远,浇筑砼时,基坑中温度最高达到450C,气候也比较干燥,极易造成砼早凝和假凝。发现问题苗头后我们迅速采取措施:(1)采用塔吊布料接浆,(2)缩短浇筑区段范围减少浇筑间隙时间,(3)与搅拌站联系,调整外加剂中缓凝成份的掺量。通过上述措施的控制避免了冷缝的发生。

3.1.2.3 由搅拌站安排的现场调度员,对砼罐车进行合理安排,保证了砼浇筑的连续。我们对砼出站时间、进场时间、开始下料时间、下料结束时间进行了详细记录,并对六个时间差进行分析,均能满足时间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的要求。

3.2 底板商品砼浇筑

3.2.1 输送泵及泵管布置。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数字轴方向长度为:68.738M,字母轴方向长度为78.538M,要使底板砼一次浇筑,泵管必须沿数字轴方向布置。现场布置四台砼拖式泵及一台塔吊浇筑砼。结合基础平面情况及各台泵的泵送能力,将整个底板划分为四个区,每台泵负责一个区内砼浇筑,控制好每台泵后退速度一致,砼浇筑长度控制在6M以内,通过这样安排,每一循环周期时间及地梁浇筑时间之和均不超过砼初凝时间。

3.2.2 商品砼布料及振捣。

(1)根据每台泵负责的区段将泵管布置到位,每台泵安排3~4名振捣手,分两层厚度布料,第一层厚度控制在450MM左右,第二层布料厚度宜小,布置速度宜快,这样可以大大缩短间隔时间,防止出现冷缝。

(2)考虑到底板与反梁砼同时浇筑不留施工缝;因此,防止反梁根部出现烂根现象,在底板砼浇筑停置一段时间内(不超过初凝时间),再次浇筑反梁砼。振捣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砼50MM,严禁再次振捣梁外侧底板砼及震动钢筋和模板。在此过程中,当泵管布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塔吊对施工缝部位进行布料,确保无冷缝出现。

(3)高低跨部位砼,除采取上述方法处理外,还对该部位的砼坍落度进行调整,将模板根部上下200MM范围内的砼坍落度调整为90~110MM,采用塔吊布料,增加了砼的和易性及粘稠度,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底部烂根。

3.3 技术资料提供及分析。

(1)根据合同要求,商品砼供应商提供如下资料:砼出厂合格证、配合比通知单、砼开盘鉴定、水泥三证三试、碎石试验报告、砂试验报告、掺合料试验报告及出厂证明、外加剂资料(准用证、说明书、技术指标、厂方试验报告、现场试验报告)各种原材料碱含量报告。我们对供应商提供的各种资料,按照国家规范进行逐项核对,并对总碱含量进行分析,均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通过这一次底板砼浇筑,我们从中吸取了不少经验,掌握了大面积、大体积底板砼施工时,在组织管理、机械设备、技术工作等方面应该做好那些准备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应付自如,防止冷缝出现,使得砼质量能达到清水砼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 建筑施工手册(第4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彭圣浩主编《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3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篇5:掘进队运送绞车安全技术措施

由于本矿长时间停产,造成二1风巷口25绞车失修,不能正常使用。根据本矿最近安全生产的需要,现决定,对其进行检修,具体由矿掘进队组织人员对该绞车从二1风巷口运至平地面,为保证安全施工,特制订本安全技术措施。

运输路径

二1风巷口—回风轨道下山—中央变电所平巷—副井轨道下山—副井西平台—地面施工前准备工作

1、施工前,相关机电专业人员对其安全拆卸。

2、施工前,要准备平板车和相应捆绑绞车的工具。

三、施工组织

1、本作业要求16人作业,其中,一名副队长现场盯岗,把好安全关。

四、安全措施

1、平巷运输推车时,必须保证运输人员用力均匀,不得冒险蛮干作业,必须听从现场跟班队长指挥。跟班副队长及班组长要佩戴便携,随时监测作业地点瓦斯浓度。

2、装车时,严禁绞车猛撞平板车或者其他铁器,避免碰撞出现明火。

3、绞车经过二1风巷下山段时,必须采取特殊运输工具(木犁耙),二1风巷口打立柱,并用大绳缠绕立柱往下慢慢松绳,并排专人观察,下山下方杜绝站人,并设专人看守。

4、平巷推车拐弯处,必须有专人探路,确保前方安全后,方可推车经过。

5、斜巷运输,必须保障绞车与平板车刹禁,保障斜巷提升安全。

6、斜巷提升时,必须坚持“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原则;严格检查“一坡三挡”。

7、运输人员必须熟悉巷道状况。

8、行走路道一定要畅通,路道如有杂物阻挡时要先清理通顺后再进行搬运。

9、行人或运料通过巷道失修区域时,应先观察,处理隐患后方可通过。

10、两人以上合力搬抬物料时要有统一口令、同时用力。用手抓物料时一定要抓牢,避免抓滑出现意外。

11、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绞车电缆,避免出现电缆损坏。

12、运输至罐笼时,要检查安全设施,并要提前与矿调度室联系(内线8000),征得矿调度人员同意后,方可推车进罐,进行罐笼提升。

13、物料运送到指定地面后一定要放到指定地点,并安全卸车。

14、其他未尽事宜,按照《三大规程》相关规定执行。

五、避灾路线

火、瓦斯:二1风巷口—回风轨道下山—中央变电所平巷—副井轨道下山—副井—地面

篇6:绞车基础浇筑技术措施

绞车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审 核人:

编 制人:

编制时间:

绞车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述

由于8201工作面搬家运输设备需要,所以需要在搬家路线中安装适合提升的绞车。为保证能够顺利安全的完成绞车安装,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

二、绞车选型 1、8201运输顺槽上口使用回柱绞车 JH-18.5型

提升倾角为8°升长度127m 钢丝绳直径24.5mm 提升重量 13000kg 速度≤0.2m/s(1)选型计算

P=W(sinα+f1cosα)+qL(sinβ+f2cosα)Pmax ——绞车最大牵引力 185KN P——钢丝绳所受最大静拉力 W——最大载荷13000kg=127.4KN α ——倾角8°

β ——最大静拉力至绞车滚筒之间的夹角0° f 1 ——摩擦阻力系数0.3 f 2 ——钢丝绳牵引阻力系数0.15 q ——钢丝绳单位重量1.658kg/m=16.2484N破断拉力298KN(2)计算绳端允许最大载荷

Wmax = Pmax-qL(sinf2cos)sinf

1cos

=18500016.2484120(00.151)00.31

=465.6917627KN

Wmax=465.6947627KN>127.4KN

提2

(3)计算钢丝绳所受最大静拉力

P=W(sinα+f1cosα)+qL(sinβ+f2cosβ)

=127400×(0+0.3×1)+16.2484×12×(0+0.15×1)

=38.5124712KN 安全系数N=F2987.746.5 P38.5124712结论:绞车提升能力和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满足运输提升要求。2、8201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头使用回柱绞车JH-22型

提升坡度为0° 提升长度180m,钢丝绳直径24.5mm 提升重量 13000kg。

(1)、选用绞车相关参数

绞车型号JH-22型,绞车额定牵引力;(f)330kN, 绞车钢丝绳直径;Φ24.5,绞车钢丝绳每米重量;(q)1.82kg, 绞车用钢丝绳最小总破断力;Q313KN。(2)、选型计算

实际提升时最大静拉力

Pmax=wg(sina+f1cosa)+qLg(sina+f2cosa)Pmax=13000*9.8(0.225+0.015*0.974)+1.82*450*9.8(0.225+0.15*0.974)Pmax=30526.314+2978.523 Pmax=33.504kN 结论;JH-22型绞车最大牵引力为330kN,实际提升时最大静拉力33.504,所以能完全满足使用。

式中;W;为绳端载荷(支架重量+平板车重量)。

g;为重力加速度9.8m/s.² a;为巷道中产生拉力处最大的倾角

f1;为平板车在轨道上运行时的阻力系数,采用;0.015 f2;为钢丝绳在运行中的阻力系数;采用;0.15 q;为钢丝绳单位长度的重量;kg/m L;使用地点斜巷长度,回柱绞车提升最大重量

G=F-qL(sina+f2cosa)g/(sina+f1cona)g G=330000-1.82*400(0.225+0.15*0.974)*9.8/(0.225+0.015*0.974)*9.8 G=(330000-2647.576/2.2196 G=147482.62kg, 结论;回柱绞车最大提升重量为147482.62kg,平板车、支架重量13000kg。完全满足使用。

钢丝绳安全系数效验

K=Q(钢丝绳最小总破断力)/pmax(实际提升时的最大静力)K=313/33.504 K=9.342 K:钢丝绳提升时安全系数9.342 > 6.5提物时。

结论;钢丝绳选用合格。工作面拉架、装车、摆架卸车全部使用 3、8201工作面80#液压支架处使用回柱绞车 JH-22型,提升倾角为0°,提升长度120m 钢丝绳直径24.5mm 提升重量 13000kg 速度≤0.2m/s

(1)、选用绞车相关参数

绞车型号JH-22型,绞车额定牵引力;(f)330kN, 绞车钢丝绳直径;Φ24.5,绞车钢丝绳每米重量;(q)1.82kg, 绞车用钢丝绳最小总破断力;Q313KN。(2)、选型计算

实际提升时最大静拉力

Pmax=wg(sina+f1cosa)+qLg(sina+f2cosa)Pmax=13000*9.8(0.225+0.015*0.974)+1.82*450*9.8(0.225+0.15*0.974)Pmax=30526.314+2978.523 Pmax=33.504kN 结论;JH-22型绞车最大牵引力为330kN,实际提升时最大静拉力33.504,所以能完全满足使用。

式中;W;为绳端载荷(支架重量+平板车重量)。g;为重力加速度9.8m/s.² a;为巷道中产生拉力处最大的倾角

f1;为平板车在轨道上运行时的阻力系数,采用;0.015 f2;为钢丝绳在运行中的阻力系数;采用;0.15 q;为钢丝绳单位长度的重量;kg/m L;使用地点斜巷长度,回柱绞车提升最大重量

G=F-qL(sina+f2cosa)g/(sina+f1cona)g

G=330000-1.82*400(0.225+0.15*0.974)*9.8/(0.225+0.015*0.974)*9.8 G=(330000-2647.576/2.2196 G=147482.62kg, 结论;回柱绞车最大提升重量为147482.62kg,平板车、支架重量13000kg。完全满足使用。

钢丝绳安全系数效验

K=Q(钢丝绳最小总破断力)/pmax(实际提升时的最大静力)K=313/33.504 K=9.342 K:钢丝绳提升时安全系数9.342 > 6.5提物时。

结论;钢丝绳选用合格。工作面拉架、装车、摆架卸车全部使用 4、8201回风顺槽无极绳绞车处使用调度绞车JD-1.6型

提升坡度为10°,提升长度100m,钢丝绳直径18.5mm。

(1)使用地点相关参数

调度绞车JD-1.6型,提升坡度最大为4°,斜长为46m,钢丝绳直径18.5mm,提升重量 13000kg。(2)、选型计算

P=W(sinα+f1cosα)+qL(sinβ+f2cosα)Pmax ——绞车最大牵引力 25KN P——钢丝绳所受最大静拉力 W——最大载荷13000kg=127.4KN

α ——倾角4°

β——最大静拉力至绞车滚筒之间的夹角4° f 1 ——摩擦阻力系数0.15 f 2 ——钢丝绳牵引阻力系数0.015 q ——钢丝绳单位重量1.218kg/m=11.9364N破断拉力219KN ① 计算绳端允许最大载荷

Wmax = Pmax-qL(sinf2cos)sinf1cos

(0.149540.150.98876)=2500011.936446 0.149540.0150.98876 =151.09961955KN

Wmax=151.09961955KN>127.4KN ② 计算钢丝绳所受最大静拉力

P=W(sinα+f1cosα)+qL(sinβ+f2cosβ)

=127400×(0.14954+0.015×0.98876)+11.9364×46×(0.14954+0.15×0.98876)

=21.10446037KN 安全系数N=F21910.3776.5 P21.10446037结论:绞车提升能力和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满足运输提升要求。5、8202回风顺槽距工作面20米的地方使用JD-1.6型调度绞车。(1)使用地点相关参数

调度绞车JD-1.6型,提升坡度最大为4°,斜长为46m,钢丝绳直径18.5mm,提升重量 13000kg。(2)、选型计算

P=W(sinα+f1cosα)+qL(sinβ+f2cosα)Pmax ——绞车最大牵引力 25KN P——钢丝绳所受最大静拉力 W——最大载荷13000kg=127.4KN α ——倾角4°

β——最大静拉力至绞车滚筒之间的夹角4° f 1 ——摩擦阻力系数0.15 f 2 ——钢丝绳牵引阻力系数0.015 q ——钢丝绳单位重量1.218kg/m=11.9364N破断拉力219KN ① 计算绳端允许最大载荷

Wmax = Pmax-qL(sinf2cos)sinf

1cos =2500011.936446(0.149540.150.98876)0.149540.0150.98876

=151.09961955KN

Wmax=151.09961955KN>127.4KN ② 计算钢丝绳所受最大静拉力

P=W(sinα+f1cosα)+qL(sinβ+f2cosβ)

=127400×(0.14954+0.015×0.98876)+11.9364×46×0.14954+0.15×0.98876)

=21.10446037KN 安全系数N=FP21921.1044603710.3776.5 结论:绞车提升能力和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满足运输提升要求。6、8201运输顺槽距工作面50 米地方使用JH-18.5型回柱绞车。8((1)选型计算

P=W(sinα+f1cosα)+qL(sinβ+f2cosα)Pmax ——绞车最大牵引力 185KN P——钢丝绳所受最大静拉力 W——最大载荷13000kg=127.4KN α ——倾角5°

β ——最大静拉力至绞车滚筒之间的夹角0° f 1 ——摩擦阻力系数0.3 f 2 ——钢丝绳牵引阻力系数0.15 q ——钢丝绳单位重量1.658kg/m=16.2484N破断拉力298KN(2)计算绳端允许最大载荷

Wmax = Pmax-qL(sinf2cos)sinf

1cos

=18500016.2484120(00.151)00.31

=465.6917627KN

Wmax=465.6947627KN>127.4KN(3)计算钢丝绳所受最大静拉力

P=W(sinα+f1cosα)+qL(sinβ+f2cosβ)

=127400×(0+0.3×1)+16.2484×12×(0+0.15×1)

=38.5124712KN 安全系数N=FP29838.51247127.746.5 结论:绞车提升能力和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满足运输提升要求。

7、在8202运输顺槽安装三部JD-1.6型调度绞车。

(1)使用地点相关参数

调度绞车JD-1.6型,提升坡度最大为4°,斜长为46m,钢丝绳直径18.5mm,提升重量 13000kg。(2)、选型计算

P=W(sinα+f1cosα)+qL(sinβ+f2cosα)Pmax ——绞车最大牵引力 25KN P——钢丝绳所受最大静拉力 W——最大载荷13000kg=127.4KN α ——倾角4°

β——最大静拉力至绞车滚筒之间的夹角4° f 1 ——摩擦阻力系数0.15 f 2 ——钢丝绳牵引阻力系数0.015 q ——钢丝绳单位重量1.218kg/m=11.9364N破断拉力219KN ① 计算绳端允许最大载荷

Wmax = Pmax-qL(sinf2cos)sinf

1cos =2500011.936446(0.149540.150.98876)0.149540.0150.98876

=151.09961955KN

Wmax=151.09961955KN>127.4KN ② 计算钢丝绳所受最大静拉力

P=W(sinα+f1cosα)+qL(sinβ+f2cosβ)

=127400×(0.14954+0.015×0.98876)+11.9364×46×(0.14954+0.15×0.98876)

=21.10446037KN 安全系数N=F21910.3776.5 P21.10446037结论:绞车提升能力和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满足运输提升要求。

8、在8202工作面机头和机尾处各安装一部JH-22型回柱绞车,提升长度180米,钢丝绳直径24.5mm,提升重量 13000kg 速度≤0.2m/s.(1)选型计算

P=W(sinα+f1cosα)+qL(sinβ+f2cosα)Pmax ——绞车最大牵引力 185KN P——钢丝绳所受最大静拉力 W——最大载荷13000kg=127.4KN α ——倾角8°

β ——最大静拉力至绞车滚筒之间的夹角0° f 1 ——摩擦阻力系数0.3 f 2 ——钢丝绳牵引阻力系数0.15 q ——钢丝绳单位重量1.658kg/m=16.2484N破断拉力298KN(2)计算绳端允许最大载荷

Wmax = Pmax-qL(sinf2cos)sinf

1cos

=18500016.2484120(00.151)00.31

=465.6917627KN

Wmax=465.6947627KN>127.4KN(3)计算钢丝绳所受最大静拉力

P=W(sinα+f1cosα)+qL(sinβ+f2cosβ)

=127400×(0+0.3×1)+16.2484×12×(0+0.15×1)

=38.5124712KN 安全系数N=F2987.746.5 P38.5124712结论:绞车提升能力和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满足运输提升要求。

三、绞车的安装及使用

1、首先,确定绞车的安装位置,使绞车滚筒中心线与铺设的轨道中心线相对应,然后开始挖绞车基础和操作硐室。

2、绞车基础必须使用C40砼浇灌。

3、施工前要在需安装绞车的上方顶板上打设2根起吊锚杆进行加固处理,每根锚杆拉力不小于50KN,用于起吊绞车,严禁在支护锚杆(索)上起吊重物。

4、绞车安装地点必须满足设备安装、方便检修、便于操作的地方,距巷帮不小于800mm,该绞车滚筒垂直面向轨道。

5、绞车固定:工作面拉架、摆架、装车、卸车,所使用的回柱绞车全部采用,四压二戗,地锚固定,使用柱子为单体液压支柱,支柱接顶严实,必须戴帽,不得在顶板破碎地点。运输绞车基础,全部采用混凝土浇筑,深度不得小于1.5米,长宽根据绞车底盘,要大于绞车底盘300mm,固定螺栓要紧固、牢固可靠。

6、绞车必须安装保险绳(其破断拉力总和应不小于绞车主绳破断拉力的3倍),生根地锚打在岩石地板上,深度不小于2000mm,保险绳用不少于6副卡子固定,固定要牢靠,并定期检修检查。

7、绞车制动闸的闸带必须完整无断裂,磨损余厚不得小于4mm,闸轮磨

损不得大于2mm,表面光洁平滑,无明显沟痕,无油物。各部件螺栓、销、轴、拉杆螺栓及螺帽、限位螺栓等完整齐全,无弯曲变形。

8、钢丝绳要求无弯折、硬伤、无打结、无严重锈蚀,断丝不超限,在滚筒上钢丝绳固定要牢固,钢丝绳在滚筒上的固定不少于2副卡子,且有防松垫圈,在滚筒上的绳绕应整齐,无严重咬绳、爬绳现象、缠绕绳长不得超过规定容绳量,绳径符合要求,松绳至终点,滚筒上余绳不得少于5圈,并连接牢固,有可靠的护绳板。

9、勾头必须用不少于6道的卡子卡紧,保险绳用不少于3道卡子卡紧,绳鼻内有护绳皮,保险绳长度要和挂车数量相适应,不宜过长,而且要挂在最后一辆车的车尾上,勾头及保险绳必须班班检查,发现卡子松动,必须紧固好后方可使用绞车。

四、安全设施

1、在巷道巷内安装地滚子,禁止出现磨绳现象,根据物料运输的实际情况,增加地滚子。

2、绞车安装地点应挂有司机岗位责任制、绞车管理牌板和安全确认本等,绞车实行上锁管理,操作按钮固定在司机操作的地方,司机上岗前要进行安全确认

3、绞车信号具有声光报警、通话功能、设施要齐全、灵敏可靠,严禁采用晃灯、喊话等方式代替信号。

4、绞车必须带电运行,严禁超载运行,制动装置灵敏可靠。

5、矿车与钩头之间的连接必须使用符合标准不能自动脱落的连接装置和销子,严禁使用其它异物代替。

6、严格执行 “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规定,开车红灯亮,停车红等灭。

7、巷道内,必须设置红灯(声光信号),执行行车不行人制度,并悬挂“行车不行人制度”牌版。红灯(声光)信号除在上下边坡点处各设一组外,要求达到人员在巷道的任何地点,都能至少看到一组红灯(信号)。

8、巷道内必须设置“一坡三挡”装置。挡车装置应牢固可靠,使用灵活,并符合有关要求。

六、安全技术措施:

1、进行设备安装时,必须设有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明确责任,具体到人。

2、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措施,佩戴好工具及个人劳保用品,施工中听从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统一安排。

3、所有施工人员,上班前严禁喝酒;工作时要精力集中。

4、施工前班队长对施工现场进行确认确认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5、卸车前必须把平板车两头用道木成“+”字摆放,将车掩实,防止卸大件时车辆移动。

6、起吊绞车前,必须认真检查起吊点;保证支护完好,起吊点牢固,认真检查起吊索具(起吊链、绳套和手拉葫芦必须完好,无伤痕和锈蚀现象)保证起吊工具的安全使用。

7、使用手拉葫芦起吊重物时,首先应检查起吊点的强度和稳定性。

8、起吊或下落物件时,要慢速控制拉链,以防大链打滑,工件突然下落,起吊重物须悬空停留时,要将小链牢固栓在大链上。

9、起吊绞车时,为防起吊时坠地,绞车下面要放道木,起吊时,操作人员站在拉子的斜下方,保证拉子和绞车掉下来后不能砸着人;其余人员站在安全地点,并看好退路,工作时,留专人观察顶板及起吊点牢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撤人。

10、起吊时,人员必须远离重物2m以上,起吊时重心掌握好,尽量不要斜拉,如果确实需要斜拉时,受力方向及旋转方向不要站人,防止重物起吊后突然晃动或掉下来伤人。

11、起吊设备时,起吊大链断裂甩出方向以及起吊设备掉落和翻倒、滑行的方向不能有人作业。

14、严格区队跟班制度,安装期间区队跟班人员必须是队长以上有现场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

15、禁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绞车设备安装措施 下一篇:绞车安装完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