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正确使用方法

关键词: 蓄电池 电动车 方法 充电

第一篇:电动工具正确使用方法

动车铅酸电池的正确使用和充电方法

动车铅酸蓄电池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和充电方法

蓄电池/电瓶是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源,又是一种易耗品,并且价格较高,因此使蓄电池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无论从环保或经济角度讲,都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以下是蓄电池的一些保养方法(下面是从普通电动车用户角度讲,对维修以及电池本身的质量我们在这里不讲述,读者可以参考我们后面的讲解或其他资料):

1、新购回来的电动车应先充足电再使用。因为许多电动车在商店已搁置了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所以必须先充足电后再使用,充足电后最好不要立即使用,需静置十分钟左右。

2、电瓶拿下来充电,安装的时候,电瓶在电动自行车上安装要牢固,以防骑行时电瓶受振动损害。

电池在搬运中,禁止摔掷、滚翻、重压。

3、经常清除电瓶盖上的灰尘、污物,注意保持电瓶干燥、清洁,以防电瓶自行放电。

4、绝对不能让电瓶长期处于电量不足的状态,并且要养成每天晚上为电瓶充电的良好习惯。长期不用,应该充满电,放置阴凉干燥处,并定期充电(一般10天)。

5、电动自行车刚起动时,要用脚踏(无脚踏的可以用脚推地面的方式)帮助起动,上坡时候,用脚踏帮助电动车上坡,以免放电电流过大而损坏电瓶。

6、骑行时,要注意不能让电瓶过放电,蓄电池放电到终止电压后,继续放电称为过放电。过放电容易引起电瓶严重亏电,从而大大地缩短其使用寿命。所以蓄电池使用时应尽量避免深度放电,做到浅放勤充,一般情况应做到:蓄电池以放电深度为50%时充一次电最佳。 电动自行车上一般都设有欠压保护功能,当电瓶电量显示器只有一只显示灯亮时,应该关闭电源,使用脚踏,并尽量尽可能快对电瓶进行充电,以免电瓶过放电。 蓄电池放电到终止电压时内阻较大,电解液浓度非常稀薄,特别是极板孔内及表面几乎处于中性,过放电时内阻有发热倾向,体积膨胀,放电电流较大时,明显发热甚至出现发热变形,这时硫酸铅浓度特别大,生存晶枝短路的可能性增大,况且此时硫酸铅会结晶成较大颗粒,即形成不可逆硫酸盐化,将进一步增大内阻,充电恢复能力很差,甚至无法修复。

蓄电池使用时应防止过放电,采取“欠压保护”是很有效的措施。另外,由于电动车“欠压保护”是由控制器控制的,但控制器以外的其他一些设备如电压表、指示灯等耗电电器是由蓄电池直接供电的,其电源的供给一般不受控制器控制,电动车锁开关一旦合上就开始用电。虽然电流小,但若长时间放电1-2周就会出现过放电。因此,不得长时间开锁,不用时应立即关掉。

7、避免过充电,当充电器显示充满就停止充电,不能一充电就一夜甚至几天。过充电会促使极板活性物质硬化脱落,并产生失水和蓄电池变形。蓄电池在高温季节运行,主要存在过充电的问题。因此,夏天应尽量降低蓄电池温度,保证良好的散热,防止在烈日暴晒后即充电,并应远离热源。 避免过充电,另外要选择充电器参数要与蓄电池良好匹配,要充分了解蓄电池在高温季节的运行状况,以及整个使用寿命期间的变化情况。使用时不要将蓄电池置于过热环境中,特别是充电时应远离热源。蓄电池受热后要采取降温措施,待蓄电池温度恢复正常时方可进行充电。蓄电池的安装位置应尽可能保证良好散热,发现过热时应停止充电,应对充电器和蓄电池进行检查。蓄电池放电深度较浅时或环境温度偏高时应缩短充电时间。

8、避免长期亏电,长期亏电会使极板硫化。在低温情况下,充电主要存在充电接受能力差、充电不足造成电池亏电的问题。低温时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特别是充电时应放在温暖的环境中,有利于保证充足电,防止不可逆硫酸盐化的产生,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每过一个月的时候,最好将电池的电量一次性的骑完,也就是将电池骑到欠压,深放电一次,再对电池进行充电,这样也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9、防止短路,在安装或使用时应特别小心,所用工具应采取绝缘措施,连线时应先将电池以外的电器连好,经检查无短路,最后连上蓄电池,布线规范应良好绝缘,防止重叠受压产生破裂。禁止用电池短路的方法来检测蓄电池的带电情况,以防止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 蓄电池在短路状态时,其短路电流可达数百安培。短路接触越牢,短路电流越大,因此所有连接部分都会产生大量热量,在薄弱环节发热量更大,会将连接处熔断,产生短路现象。蓄电池局部可能产生可爆气体或充电时集存的可爆气体,在连接处熔断时产生火花,会引起蓄电池爆炸;若蓄电池短路时间较短或电流不是特别大时,可能不会引起连接处熔断现象,但短路仍会有过热现象,会损坏连接条周围的粘结剂,使其留下漏液等隐患。 因此,蓄电池绝对不能有短路产生,在安装或使用时应特别小心,所用工具应采取绝缘措施,连线时应先将电池以外的电器连好,经检查无短路,最后连上蓄电池,布线规范应良好绝缘,防止重叠受压产生破裂。

10、避免蓄电池长时间大电流放电,将极大地损伤电池内部结构。建议车主每次启动时间不能超过5秒。需要两次连续启动,中间要间隔10-15秒的时间。

11、防止在阳光下暴晒,阳光下暴晒会使蓄电池温度增高,蓄电池各活性物质的活度增加,影响蓄电池使用寿命

12、放电后的蓄电池应及时补充电,不得搁置12小时以上。

13、在充电时,先插电池端的插头,再接220V市电。充电结束时,先拔掉220V市电,再拔电池端的插头,当充电器转灯变绿时,可以再充一到两个小时左右,电池就已经充满了,不能一充就充一夜,这样会过充,过充对电池损害非常严重。切记切记!!

此外,电动车电池经常使用,电池的寿命也会相对的长一些,也就说,电池不怕你天天用,就怕你长时间不用。另外铅酸电池的容量也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气温较低时,往往充不满,所以,电车的续航里程会有所缩短的。

14、买了电动车之后,当然关心的就是电池的充电和使用方法了。目前关于电池充电和使用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建议每天都充,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个参考建议。

电池勤用勤充是对的,基本上就是说每天骑了之后就充电,但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的电池可以跑30公里,跑了5公里或是10公里就给它充电,这样未必对电池有好处,因为当电池充满电的时候,肯定会有气体的溢出,而这个气体,则是电解液中水份分解产生的,这样失水就产生了,频繁的这样充电,电池的失水次数增多,电池也会很快进入失效期。 所以好的方法是如果第二天你不骑电动车了,你最好把它充满电,不过当你骑了5公里或是10公里之后,第二天的路程还够跑,最好是等第二天骑过后再充电,这样电池的失水会减少,电池的寿命也就延长了。

第二篇:语文教学如何正确理解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他具有“实用”“中介”的含义。“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课标语)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实现的目标。(课标语)

丁培忠先生曾这样讲过;“语文这种工具,不同于其他任何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种工具,你不用它便罢,只要一用它,必然要赋予它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确是这样,一篇文章,一段话,乃至一个词的选用,都会流露出使用者不同的思想、观点、倾向、感情。立足于文本的教学,可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和谐统一,达到润物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开篇就提出了语文学科性质“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这一界定中.“工具性”除了“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外,还应包括是收集、处理信息的工具,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工具,甚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其具体的范畴。应是“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文双基”。这一“工具性”可以说是语文学科最本质的基本属性.是语文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根本特点。因此,《语文课标》传承了一切《语文大纲》的提法。至于其中的“人文性”,则是在原有《大纲》“很强的思想性”基础上的发展,完善。它除含有原来“思想性”的内容之外。还点明了含有人类文明的种种成果.含有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就是语文。

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只是“语文课本”是由一篇篇文章组成的。而语言文字一旦按一定顺序排列组合成“文章”,就有了意思,所以“语文”就具有了“人文性”。这个不说大家也明白。如果学习字典、词典能掌握母语,那就没有“文道”之争,也就没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回事了。(于永正)

所谓“人文”,顾名思义:一是“人”,“人性”;二是“文”,“文化”;将“人”与“文”的合提,就是说“人性”与“文化”是辩证统一的,是有机的整合。这并不是人为的、牵强附会的糅合,而是一种客观存在,一种规律性。这种事实就是:人类的进化发展是一种“人为文之根,文为人之本”的过程,即人创造了文化,传承了文化,丰富了文化;反过来,文化引导了人,滋养了人,成就了人,人与文化是互生互动的,社会形态的人与文化互动的即时状态,是互动的空间存在形式;而历史进程是人与文化互动的历时状态,是互动的时间存在形式。

——林宣龙《走向人文: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1 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呢?我说的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文性。„„„„如果我们把眼光定得实际一点,让最普通的老师都能理解、接受,并在教学中能够加以体现,我以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美好、丰富的情感,也就是眼中不能只有语文,只有语文的分数,还要有人,人的生命,人的发展,人的精神的成长。

——黄厚江《“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怎样统一?》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目前也有两种偏向:

一是比较严重地存在着脱离语文而进入人文的现象。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以“教课文”为主导意念的语文教学中,似乎有越来越远离“文”的趋势,许多设计意图不明的课件,所渲染的往往是那“文”中所讲述的那“东西”,脱离语文而讲人文,与过去的脱离语文而讲“思想”,讲“政治”,其实是同一个路子。人文性不是语文外加的东西,它熔铸在目标中,体现在目标所蕴涵、指引的知识和技能里。换句话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知识本身所黏附的,“过程和方法”本来就与技能的学习相伴相随。

另一种偏向,是有的教师仍停留在单纯“工具”的认识上,对知识和技能缺乏人文意识和人文关怀。我们应该认识到,作为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作为个人生命意识的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的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工具”的使用同时也在形成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学习的同时学生实际上也学习着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

———王荣生《语文课程改革与“双基”训练》?

以上是所搜集的一些专家、学者对“工具性”、“人文性”的阐述。人文性谈得多一些,因为一线教师比较陌生。工具性谈得少一些,因为“语文是一种工具”的认识由来已久,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对语言文字〔字、词、句、段、篇 〕进行扎实实的训练。下面是我搜集的两个案例,配上我个人的一点思考用来加深对工具性、人文性的认识。

j、q、x与ue相拼的教学 案例一

师:请小朋友看老师板书,比一比谁看得仔细。〔师板书:j—ue—jue

q—ue—que x—ue—xue〕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ue到了jue 、que 、xue里面u上两点没有了。

师:你真聪明,说得对。小朋友们请注意:j、q、x与ue相拼u上两点要省去。请大家跟老师后面读,加深印象。

〔师领读〕

思考:这一案例,教者只关注了语文的工具性:让学生掌握j、q、x与ue相拼的规则。因此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很简单,基本处于“告知”的状态,根本不关心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案例二

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组动画。多媒体演示,j慢慢地走过去,在和ue挨着的时候ue上两点去掉,手拉手走,停止后变成jue ,q、x同样如此。伴随着画面,老师这样说道:“小u见到j、q、x,脱下帽子敬个礼。你看,小u多有礼貌呀!”学生在文明、友好的氛围中不仅学得j、q、x与ue相拼的知识,也在潜移默化

2 中接受了文明礼貌教育。

思考:这位老师不仅关注到“工具性”,更站在人文关怀的角度,采用了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丰富,锻炼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健康构建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这一案例较好地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新课程理念。

当然,还有一个最形象的比喻:刀——杀猪时“工具”,救人时“人文”。可见,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正所谓“文以载道”。

第三篇:手持电动工具使用、检查、维修安全管理制度

1.设置目的

手持电动工具是手直接接触带电设备进行操作生产的小型设备,极易发生漏电、短路等问题。为防止手持电动工具造成伤亡事故,保护操作者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凡属下列小型设备均为手持电动工具: ⑴ 电钻(含冲击电钻); ⑵ 电动螺丝刀和冲击扳手;

⑶ 电动砂轮机(含角向磨光机、直向砂轮机、模具电磨、湿式磨光机、电磨、抛光机和盘式砂光机);

⑷ 砂光机(含平板砂光机、圆板砂光机、带式砂光机); ⑸ 圆锯;

⑹ 电锤(含电镐); ⑺ 不易燃液体电喷枪、

⑻ 电剪刀(含双刃电剪刀、电冲剪); ⑼ 攻丝机、往复锯(含曲线锯、刀锯); ⑽ 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 ⑾ 电链锯; ⑿ 电刨;

⒀ 电动修枝剪和电动草剪; ⒁ 电木铣和修边机;

⒂ 电动石材切割机(含大理石切割机)。 3.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3787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4.职责

4.1本制度由设备动力或工具装备部门负责管理 4.2本制度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5.内容与要求

5.1工具的日常检查内容:

5.1.1外壳、手柄有否裂缝和破损; 5.1.2保护接地连接是否正确、牢固可靠; 5.1.3电源线是否完好无损; 5.1.4电源插头是否完整无损;

5.1.5电源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有无缺陷、破裂; 5.1.6机械防护装置是否完好;

5.1.7工具转动部分是否转动灵活、轻快、无阻滞现象; 5.1.8电气保护装置是否良好。 5.2管理

5.2.1工具应有专业人员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 5.2.2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5.2.3在湿热和温度常有变化的区域应缩短检查周期; 5.2.4在梅雨季节前应及时检查;

5.2.5绝缘电阻应不小于Ⅰ类2;Ⅱ类7;Ⅲ类1 5.3保管

5.3.1各类手持电动工具必须由单位工具室统一保管,个人不得长期保存各类电动工具。

5.3.2单位工具室必须严格执行借用制度,严格借用手续,借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天。

5.3.3 电动工具借出和收回时,工具室应严格检查插头、导线等有无破损、变形、失灵和松动,不得带病借出。

5.3.4 各类手持电动工具除日常检查外,每季5日前由工具室进行定期检查,每年初5日前由本单位电工进行检测绝缘电阻,按检查表填好记录,由工具室保存,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5.3.5. 各单位手持电动工具必须设立台帐,以便安全人员随时检查或抽查。 5.3.6 各单位经常使用的电烙铁,可不保存工具室,但必须专人负责。小组统一按此制度进行定期检查。 6.考核

6.1.按照《安全奖惩》制度规定处罚。 6.2.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将追究其责任。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委员会提出; 本制度由设备动力归口管理; 本制度由设备动力部负责起草; 本制度由设备动力部负责解释。

第四篇:使用工具教案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

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

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 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

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 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第五篇:《使用工具》习题1

判断题

1、我们经常用剪刀制作数学方面的图纸,所以它是学习用品,不是简单机械。

(

)

2、不同工具是有不同作用的,但是它们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

)

3、所有的工具都能帮我们带来方便。(

)

4、我们可以用羊角锤拔出螺丝钉。(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电动吊篮安全协议书 下一篇:电动车防盗注意事项 2014年安全系数高的十大电动车品牌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