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术(精选十篇)
胃穿孔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13例胃穿孔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研究组中男37例, 女20例;年龄25~69 (46.55±3.88) 岁;病程1~6 (2.34±1.02) h;穿孔部位:胃小弯21例, 胃窦36例;穿孔直径0.2~1.1 (0.53±0.12) cm。对照组中男35例, 女21例;年龄23~71 (47.01±4.16) 岁;病程0.5~6 (2.28±1.11) h;穿孔部位:胃小弯19例, 胃窦37例;穿孔直径0.3~1.0 (0.54±0.09) cm。所有患者都无上腹部手术史, 且心、肝、肾功能均正常, 在本次治疗前的3个月内无使用抗消化性溃疡和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 排除病理证实癌变者。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经腹腔镜行修补术:患者行全麻, 建立气腹, 并将压力控制在13~15mm Hg, 在脐部置入鞘管及腔镜, 先对腹腔内情况进行探查, 依据穿孔发生的位置, 选择相应穿刺点, 并建立其余鞘管。先吸净腹腔内脓液, 同时吸净胃液。后采用腔剪在穿孔边缘剪取一小块组织行病理检查或根据主刀者的经验在判断非癌性后, 采用0/1Dexon线, 在距离穿孔的5~8mm处行全层缝合1~2针, 在大网膜的覆盖固定下修补穿孔。后将腹腔内的渗液进行清除, 后使用少量盐水进行冲洗, 并在穿孔处和下腹部各放置一个引流管。对照组为开腹修补术:患者行全麻, 在上腹部正中作一长约12cm的切口, 将穿孔部位充分暴露后, 对穿孔进行修补, 方法同研究组。两组术后都常规给予抗炎、制酸、胃肠减压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术后1、24、48、72h的胃泌素水平、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泌素水平的检测于观察时间的当天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液2ml送检验科进行胃泌素的测定。肠鸣音恢复时间:在手术后每隔2h分别进行一次肠鸣音的听诊, 每次听诊时间不少于1min, 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各听一次。当各听诊区的肠鸣音达3次/min时则判定为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术后1h胃泌素水平差别不明显;两组术后2、48、72h的胃泌素水平及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存在差异。见附表。
3 讨论
胃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较为常见的急腹症, 具有起病急, 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 若不及时进行救治, 不但可有并发急性腹膜炎的风险, 还可能引发休克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随着制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的大量应用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使得溃疡病的发生率有着明显的下降, 也使得穿孔愈加处于隐匿化[3], 故在治疗上多以修补术为主。开腹修补术是以往最常用的方式, 其在操作过程中多遵循术者的临床经验而行, 若冲洗不彻底可导致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增加[4], 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进步, 腹腔镜也成为近几年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 与开腹修补术相比较, 经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面积小、探查面积广、术后恢复快等特点[5,6]。
胃肠功能的恢复是胃部疾病手术治疗患者恢复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手术导致的应激反应以及术中胃肠道功能的牵拉等都可影响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腹腔镜手术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手术导致的应激反应, 减轻胃肠道的抑制程度;同时腹腔镜手术中不需太多的牵拉, 对胃肠道功能的扰乱较轻, 同时腹腔镜手术由于术后恢复较快, 患者能较早进食, 食物的摄入也有助于胃肠道的蠕动增快, 进而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7]。胃泌素可有效地促进肠道的分泌功能, 手术导致的应激反应也可导致其水平的降低。我们通过对57例行腹腔镜修补术和另56例行开腹修补术的胃穿孔患者进行比较发现, 两组术后1h的胃泌素水平差别不明显, 但术后24、48、72h均存在差异, 以腹腔镜修补术的一组较高, 主要原因在于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反应较低, 对胃泌素水平的影响较小, 故术后恢复更快。同时还发现经腹腔镜修补术的一组术后不但肠鸣音恢复较快, 且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也较早。因此, 对穿孔患者而言, 行腹腔镜修补术的更有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摘要: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13例胃穿孔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开腹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1、24、48、72h的胃泌素水平、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研究组术后1h胃泌素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术后24、48、72h胃泌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肠鸣音恢复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显著较短,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显著缩短,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胃穿孔患者而言, 经腹腔镜下修补术更有利于其胃肠动力的恢复。
关键词:腹腔镜修补术,开腹修补术,胃穿孔,疗效,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周涛, 王聪, 张翊美.对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诊治的探析[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3, 11 (2) :90.
[2]张文斌.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的63例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15) :2227-2228.
[3]崔金鹏, 王文瑞, 张家国, 等.腹腔镜、胃镜联合治疗胃穿孔的临床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 17 (3) :204-205.
[4]陈魁夫.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40例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2, 33 (34) :7519-7520.
[5]张太成.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50例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3, 3 (2) :310.
[6]袁冠军.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分析[J].健康之路, 2014, 13 (2) :169.
胃穿孔怎么急救 篇2
胃穿孔急救措施
由于情绪波动或暴饮暴食之后,胃溃疡患者很容易并发胃穿孔,一旦发生相关症状,应立即考虑到胃穿孔的可能。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捂着肚子乱打滚,应朝左侧卧于床。理由是穿孔部位大多位于胃部右侧。朝左卧能有效防止胃酸和食物进一步流向腹腔以致病情加剧。
2、如果医护人员无法及时到达,但现场又有些简单医疗设备,病人可自行安插胃管。
具体方法:将胃管插入鼻孔,至喉咙处,边哈气边用力吞咽,把胃管咽入胃中。然后用针筒抽出胃里的东西,这样能减轻腹腔的感染程度,为病人赢得治疗时间,记住此时病人也必须朝左侧卧。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胃穿孔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胃穿孔预防措施
为避免胃穿孔的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早期胃镜普查明确溃疡性质、发病部位和严重程度,及时系统内科治疗。系统内科治疗无效或者溃疡愈合后复发者,应早期外科手术治疗。
胃穿孔术 篇3
【关键词】急性胃穿孔;单纯胃修补术;胃大部分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35-02
胃穿孔是临床外科较为常见一种急腹症,其主要是由于胃溃疡,胃癌也是导致胃穿孔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人们日常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胃穿孔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胃穿孔患者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很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来治疗急性胃穿孔,其中最主要的手术方式是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2]。为了探讨急性胃穿孔患者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本文对比分析了我院6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分别采用单纯修补术以及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入选对象选自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最大67岁,最小27岁,平均年龄(43.1±10.1)岁;患者从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1h-2d左右,平均时间(13.9±5.3)h;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最大68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42.8±9.9)岁;患者从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50min-1.9d,平均时间(13.4±5.1)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患者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等各方面差异对比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价值较高。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对患者实施硬脊膜外麻醉处理,从患者的右上腹直肌切口处进入到腹腔,仔细探查穿孔的准确位置,将胃残留液全部排空,而且需要将溃疡部位周围以及腹腔内渗液所有的食物残渣完全清除干净,穿孔处也应该采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利用适当干纱布按压后,反复冲洗患者的腹腔。胃远端组织的70%-75%全部切除干净,然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或者胃空肠吻合术。
1.2.2实验组。采用单纯胃修补术治疗,对患者实施硬脊膜外麻醉处理,和对照组患者一样探查穿孔位置,并且冲洗腹腔,找到穿孔灶后,应用7号丝线进行全层缝合,通常需要缝合3-4针,外部还应该覆盖大网膜进行加固结扎,必要的情况下应该留置腹腔引流。
两组患者术后应该进行一段时间的禁食、禁水处理,而且应该常规进行胃肠减压处理,给予适当抗生素积极预防感染。同时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胃管进食,或者给予流质饮食,等患者慢慢恢复正常饮食后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治疗,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并没有表现出典型的溃疡症状,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胃镜或者X线钡餐检查表明溃疡愈合或者完全静止。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出现轻度溃疡症状或轻度胃肠道不良反应,但是通过药物治疗后可得到有效改善,胃镜检查或者X线钡餐检查表明有溃疡活动;无效:患者治疗后仍然存在严重的胃肠道不适反应,溃疡症状比较严重,而且常常反复发作,药物控制的效果也比较差,通过胃镜或者X线钡餐检查表明存在严重的病理症状或者存在活动性溃疡。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以t进行检验;两组计数数据采用%表示,以X2进行检验,统计学处理软件采用SPSS13.0,两组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患者治疗显效21例(70%),有效8例(26.7%),无效1例(3.3%);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6例(53.3%),有效9例(30%),无效(16.7%),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相对于对照组(83.3%)显著偏高(P<0.05),如见下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治疗组患者中1例出现腹腔内感染,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腹腔脓肿;对照组患者中1例出现腹腔内感染,2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腹腔脓肿,2例出现吻合口瘘,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20%),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3.讨 论
急性胃穿孔患者的腹腔内会快速流入大量胃液,进而对患者腹腔造成刺激而引起化学性腹膜炎,这样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假如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极易导致休克。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最为常用的手术方式是彻底性手术、穿孔单纯修补术,而胃大部分切除术就是主要的彻底性手术。单纯修补术的操作比较简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都比较短,采用这种手术方式可以在确保原来胃体积以及胃肠解剖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因此对患者带来的创伤也相对比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这种手术方式通常对于24h以内发病患者、没有出现幽门梗阻患者、出血症状较轻患者比较适用[3]。但是,胃大部分切除术不仅可将溃疡本身完整的切除,也可切除穿孔部位,比较适用于幽门梗阻、伴有较大活动性出血患者的治疗。本次研究表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提高了13.4%,而且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对于对照组10%,这和以往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相符[4]。由此可见,急性胃穿孔患者采用单纯胃修补术治疗的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急性胃穿孔患者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游波,王盈,邱卓,等.不同术式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工程医学,2013,21(3):177.
[2] 向波.不同术式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4):55-56.
[3]王亚峰.胃大部切除术在急性胃穿孔中的应用条件及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5):2251-2252.
胃穿孔术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在我院就诊治疗的60例胃穿孔患者, 男、女分别为42例和18例, 年龄33岁~69岁, 平均年龄43.5岁;其中有34例患者为急诊收入, 其余为经内科治疗无效后转入外科治疗;致病原因:饮酒12例, 空腹穿孔11例, 暴饮暴食11例;20例为胃体穿孔, 12例为胃小弯穿孔, 14例在胃大弯发生穿孔, 14例在胃窦部发生穿孔。患者临床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 腹肌紧张, 平片检测腹部有膈下游离气体。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2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 静脉全麻, 气管插管, 建立气腹, 插入脐部鞘管、腔镜探查后, 根据穿孔部位, 建立其余鞘管。腹腔脓液在腔镜下清理, 经穿孔将吸引器伸入胃腔内, 将胃液吸尽, 术中将穿孔缘少许组织用腔剪剪取后留作病检。观察穿孔边缘, 判断非癌性穿孔后, 距穿孔缘5 mm~8 mm处在镜下用4-0丝线全层间断缝合2~3针, 大网膜覆盖固定修补穿孔, 将腹腔内所有渗液吸出, 必要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将引流管分别置于穿孔部和下腹部。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修补手术, 做好详细的术前准备, 对患者进行全麻, 气管内插管, 在上腹正中做一横切口, 以备进行探查穿孔, 将穿孔周围坏死组织切除, 缝合后冲洗留置引流管。
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炎、胃肠减压、禁食、制酸、肠外营养治疗, 并于出院后继续服用抗溃疡药物。
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发生率为6.7%, 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发生率为26.7%,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差异 (χ2=4.320, P=0.038) 。
3讨论
溃疡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导致胃穿孔的发生, 其机制是在溃疡不断加重的情况下, 引起溃烂部分逐渐加深, 随后穿透肌层和浆膜层, 最后因为胃或十二指肠壁被穿透而导致穿孔[2]。腹部的剧烈疼痛以及发热、恶心、呕吐是胃穿孔的主要临床表现, 严重者会发生休克, 一般采用手术进行修补治疗。传统手术方法是开腹修补术, 该方法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创伤, 感染的风险很高, 并且术后伤口恢复较慢[3]。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逐渐应用于外科手术中。腹腔镜具有视野大、清晰的特点, 帮助临床医生解决了很多手术上困难。在胃穿孔修补手术中应用腹腔镜具有很多优点[4], 手助腹腔镜可以调整角度并且清晰直观, 方便探查整个腹腔的情况, 尤其适用于无明显症状或无溃疡病史患者的腹腔检查;胃穿孔患者会因气腹而使腹腔的间隙加大, 方便进镜后利用器械辅助, 可清晰地观察到病变部位、病情程度及病变范围, 有利于病情的确定, 不容易误诊漏诊。腹腔镜修补手术造成的创伤面积小, 仅需在腹壁切开3~4个0.5 cm~1.0 cm的切口, 使患者术后的伤口感染概率大幅降低, 也减轻了伤口的疼痛, 使患者的术后恢复加快。可明确显示术中各部位冲洗的状况, 避免冲洗不干净及冲洗液残留, 也可有效地防止术后腹腔脓肿形成及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胃穿孔修补术中腹腔镜的应用, 可将患者腹部情况直观地置于视野之下, 在手术过程明显减少对肠道的牵拉, 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道动力的恢复。
本研究发现, 治疗组无论在手术过程中还是在术后康复等各项指标上都比对照组更有优势, 说明腹腔镜修补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开腹修补术。同时因为腹腔镜修补术降低了手术难度, 患者术后被感染的风险也大大减小, 手术安全性大幅提高, 减轻了患者身心痛苦以及经济上的负担。总之,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具有开腹术所不具备的突出优势, 值得在临床上更多应用。
参考文献
[1]伍卫.急性胃穿孔44例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4) :37-38.
[2]任骏.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 14 (1) :38-40.
[3]Ates M, et al.Laparoscopic repair of peptic ulcer perforation without omental patch versus conventional open repair[J].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 2007, 17 (5) :615-619.
胃穿孔探查手术同意书 篇5
姓名:田兴才 性别:男年龄:55岁 科室:普外科—21床 住院号2502 术前诊断: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胃溃疡穿孔?上消化道出血,轻度贫血。拟行手术名称:剖腹探查。
拟行手术时间:2012年6月17日下午
手术目的:探查腹内脏器,并作相应处理,抢救生命。
医务人员在实施该手术时,术中、术后可能会出现以下风险及并发症(麻醉风险及并发症另有告知):
1.根据术中情况选择具体术式:如胃肠穿孔修补,肠切除吻合,肠造瘘,腹腔冲洗引流等等。如探查发现合并其他疾病将作相应处理。2.术中邻近神经血管及腹内脏器副损伤。
3.术后发生腹腔继发出血,胆漏,胃漏、肠漏,腹腔残余感染、腹腔脓肿形成,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等可能需要二次手术或转院处理。4.术后可能出现全身、肺部、泌尿等系统感染及肝肾功能损害或加重。5.术后切口感染,裂开,肠粘连梗阻,需要二次手术。6.术后出现溃疡复发,再次穿孔。
7.其它不可预料的手术风险及并发症。8.心,脑,肺等意外病人死亡。
医务人员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但不能完全避免上述风险及并发症的出现,一旦发生,医务人员将尽力采取措施处理。上述风险及并发症,医生已如实告知,病人及家属已详细了解,自愿选择手术治疗,并愿意承担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并发症,同意手术。
病人签名: 代理人签名: 与患者关系:
特别提示:
经过充分了解手术相关情况,自愿决定放弃手术治疗,并且愿意承担因不施手术而面临的健康风险,不同意手术。
病人签名: 代理人签名: 与患者关系:
医生签名:
胃穿孔术 篇6
【摘 要】 目的:观察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胃和十二指肠溃疡9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研究组45例,行单纯穿孔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愈率及复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近期疗效较好,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但具体术式的选择要因病而异。
【关键词】 穿孔修补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565.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060-01
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穿孔是溃疡性疾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多发于春冬两季,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方能治愈[1]。笔者回顾性分析近年收治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0例,比较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0例,其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6.8岁;病程4个月至20年,平均病程(3.6±0.8)年。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或全腹疼痛、腹膜刺激征或上腹突发剧烈疼痛,36例患者早期有明显畏寒、发热症状,28例伴呕吐、恶心症状。经腹部X线检查40例隔下有游离气体,36例腹膜穿刺阳性,伴随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29例。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研究组行穿孔修补术,若穿孔孔径大小不足5mm则先间断缝合穿孔,将大网膜覆盖在上面;若孔径为5mm及以上,则间断留置缝线穿孔,并将大网膜覆盖其上,保持尖端朝向外侧,打结将穿孔闭合。填塞大网膜至孔内,保证大网膜尖端位于十二指肠的肠腔内,对穿孔间断缝合。使用生理盐水对腹腔加以冲洗,再行甲硝唑冲洗,直至冲洗液变得清亮,在右上腹放置负压引流管,进行持续引流。
对照组行胃大部切除术,行硬膜外麻醉后在上腹部正中做手术切口,将胃大弯及胃小弯游离后将十二指肠切断,将大部分胃切除(切除部分包含胃体远端、胃窦、十二指肠与胃部相邻处、幽门等),在胃小弯的胃右动脉第一降支和胃大弯胃网膜左动脉最下面的分支连线,以连线为依据将大部分胃切除,之后结合十二指肠残端状况进行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或进行胃-空肠吻合术,重建胃肠道。两组术后均给予青霉素、链霉素等预防感染,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对症治疗,配合营养支持和胃肠减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3 疗效评价 术后结合胃镜及X线检查结果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标准判定疗效:①显效:溃疡愈合或完全静止,术后无典型溃疡表现和胃肠道反应,生活及工作不受影响;②有效:有溃疡或类似症状出现,用药后基本能控制,有轻微胃肠道反应,工作生活受影响较轻。③无效:溃疡仍反复发作,药物控制效果差或无效,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其中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患者展开2~3年随访,统计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随访结果比较 经随访,对照组显效4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8%;随访期间复发5例,复发率为11.1%;研究组显效4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随访期间复发6例,复发率为13.3%;两组患者治愈率及复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因此必须及时、准确的进行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该病的临床治疗原则是:首先,要终止胃肠道内容物进入腹腔,控制急性腹膜炎,以挽救患者生命。其次,在病情需要且条件适当时可以进一步考虑根治溃疡问题[3]。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式的疗效评价要兼顾近期和远期疗效。目前临床研究发现,穿孔修补术能够有效中止胃肠内容物的外漏,能够彻底清除腹腔渗出液和污染物。该术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危险性低。其缺点是远期疗效欠佳,术后很长一段时间后易复发[4]。胃大部切除术则能同时解决溃疡和穿孔,能避免二次手术,但该术式操作复杂,并不适应于病情危急患者。其原因在于,病情危急患者腹腔受到污染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组织变脆,疤痕粘连,进行复杂及长时间手术的风险非常高,会危急患者生命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愈率及复发率之间无明显差异。可以看出,穿孔修补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更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但需要指出的是,两种术式各有优点,适用于不同的病情,故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注意因病而异,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参考文献
[1]邓顺林,潘明新.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340例诊治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23(13):33.
[2]全京焕.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604-605.
[3]李少沛,黄路珍,毛文香.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外科治疗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7(4):560-561.
[4] 韦纯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70例回顾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9):66.
胃穿孔术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9月收治急性胃穿孔患者60例, 其中导致因素中, 有48例患者是因为暴饮暴食, 12例患者是因为腹膜刺激征, 进过相关检查, 所有患者的膈下X线腹部平片都能够见到游离的气体。患者年龄25~50岁, 平均 (41.1±2.2) 岁, 其中男44例, 女16例。将所有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的是胃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 首先要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然后进行开腹查找, 在找到患者穿孔的胃部后, 将该部分进行切除, 并与十二指肠的残端进行吻合, 手术结束后还要对患者进行补液、抑酸以及抗生素的治疗。观察组采用的是单纯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 首先要能够对患者实施硬脊膜外麻醉的方式, 待患者麻醉后实施手术修补胃穿孔, 通过间断缝合的方式进行创口的缝合[2], 在缝合后要用大网膜覆盖在患者创口的缝合处, 在患者手术结束以后同样要能够对患者实施补液、抑酸和抗生素的治疗。手术后, 当班医师还要对患者实施胃肠减压的处理, 实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以能够更加及时地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更好地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的情况进行对比。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 出血量比对照组少,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复发情况, 见表2。
讨论
急性胃穿孔导致的原因是胃酸过多的分泌以及细菌的感染, 再加上胃肠黏膜保护功能的减弱, 所以, 大部分急性胃穿孔的患者都伴有胃溃疡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情况。急性胃穿孔的发病较急, 病情较重, 所以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3]。
对于急性胃穿孔的治疗, 临床上一般有两种治疗方法, 其一是保守治疗, 其二是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较为实用, 其他患者, 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治疗[4]。
胃部分切除术及胃单纯修补术都是较为常见的手术治疗措施, 对于这两种手术方式, 临床上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一部分医师认为, 胃部分切除术不仅能够将溃疡的部分进行切除[5], 还能够将穿孔的位置进行切除, 对胃出血以及幽门梗阻的治疗更是具有很好的疗效, 但是, 胃部分切除术会很大程度地减少胃窦部的细胞壁数量, 极大地降低了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分泌量, 这对降低胃溃疡的复发有着重要意义。而胃单纯修补术可以很好地保证胃原有的体积和胃肠结构, 使其更加符合正常的生理功能, 并且对于患者的创伤较小, 手术时间短, 故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以也更容易被大多数的患者所接受[6]。
对于两种手术方法的选择, 一定要能够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 单纯修补术更加适合胃穿孔较小的患者, 并且穿孔病情在12 h以内的患者, 除此之外, 患者都可以选择进行胃部分切除术治疗, 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弊端和并发症, 所以, 我们外科医师在临床选择时要谨慎使用。
在本次研究中, 主要选择了60例急性胃穿孔的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结果显示, 在手术出血量方面, 观察组要更少, 在手术时间上, 观察组要更短, 在住院时间上, 观察组的出院时间要更早, 在并发症的发生方面, 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明显要高于观察组。
综上所述, 对于急性胃穿孔的患者而言, 单纯穿孔修补术的手术方式, 不但可以极大降低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 缩短患者手术的时间, 更好地促进患者的痊愈, 尽早离院, 还能够极大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及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由于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效果显著, 所以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崔伦伯, 孙丽岩.急性胃穿孔患者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6, 2 (5) :110-111.
[2]彭军华, 乔宏泉.关于不同术式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对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2 (84) :53-54.
[3]周瑄.不同术式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4 (13) :132-133.
[4]韦尊毛.急性胃穿孔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 2013, 8 (12) :1214-1215.
[5]游波, 王盈, 邱卓.不同术式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 2013, 2 (3) :668-669.
胃穿孔术 篇8
关键词: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开腹手术
胃穿孔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在临床上,胃穿孔多见于胃溃疡患者,是胃溃疡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胃穿孔患者的病情较重、病情较为危急,若未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患者的死亡率极高。研究该病的更好治疗手段有利于保障胃穿孔患者的生命安全。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胃穿孔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胃穿孔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29~70岁,平均(50.4±4.6)岁。患者病程1~24 h,平均(7.1±1.0)h。穿孔部位:胃窦部前壁25例,胃窦部后壁19例,胃幽门管部10例,胃体小弯部6例。穿孔直径4~24 mm,平均(12.9±3.0)mm。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之间一般资料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1)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后在患者的上腹部做长约8 cm的正中纵形切口,仔细探查患者的胃部穿孔部位,进行常规缝合修复,放置引流管。(2)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方法:对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在脐下1 cm处做10 mm的皮肤切口,穿刺建立气腹,插入10 mm的Trocar,置入腹腔镜检查腹腔,分别在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处做10 mm、5 mm皮肤切口,插入10 mm、5 mm的Trocar,将患者置于头高脚低位,保持压力在12 mm Hg左右,对患者的腹腔进行全面、仔细探查,使用真空抽吸管及时清除腹腔积液,在镜下观察患者的胃部穿孔情况,取适量标本用于活检,然后进行常规缝合,缝合完毕注意观察胃液是否出现渗漏,确定无渗漏后打结,将大网膜固定。使用甲硝唑及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吸净冲洗液后缝合穿刺孔,留置引流管3 d。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描述采用(±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两组手术所用的时间、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析: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见表1。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较对照组的16.7%明显降低(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讨论
在临床上,胃穿孔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科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老龄化社会的逐渐趋近、关节炎患者口服药物不当,胃肠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胃穿孔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较为明显。胃穿孔形成的原因较多,主要为外伤性穿孔、癌症诱发的穿孔及消化道溃疡引起的穿孔等,其中消化道溃疡是引起胃穿孔最为常见的原因[1,2]。胃穿孔患者通常起病较急、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若未对患者的胃部穿孔进行及时修补,则患者容易发生严重腹膜炎,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死亡[3,4]。
探讨胃穿孔的治疗研究不仅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障其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提高,腹腔镜手术已在多种疾病中被广泛使用,并发挥着良好的作用。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穿孔具有以下优点:手术切口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患者疼痛较轻、术后并发症少、术野清晰、术中出血少、患者术后康复快、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手术安全性高等[5,6]。可见,腹腔镜手术对于胃穿孔具有较好的疗效。
为探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效果,本研究选取60例胃穿孔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及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结果显示,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开腹手术组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开腹手术组缩短(P<0.05)。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较开腹手术组的16.7%明显降低(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具有良好效果,患者在术后恢复较快,且患者的并发症相对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蓝林.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对照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1,6(18):898.
[2]张炽棠.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1):62.
[3]陈文,吴雄辉,黄锦远.腹腔镜下与开腹手术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综合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6):119-121.
[4]张国胜.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4):523-525.
[5]伍世颖.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综合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5(19):46.
胃穿孔术 篇9
关键词: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胃动力,胃泌素
胃穿孔大部分由消化性溃疡引起, 穿孔后人体中大量的胃肠液会流至腹腔内, 引发细菌性或化学性腹膜炎和中毒性休克等[1], 若抢救不及时则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手术是胃穿孔治疗常用方法, 过去常采用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3], 而近年来在腹腔镜不断推广下, 该方法以创伤小、便于快速恢复等优点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笔者对开腹修补术与腹腔镜修补术术后胃动力恢复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胃穿孔患者96例, 其中男56例, 女40例;年龄27~64 (45.3±2.6) 岁;患者穿孔到接受手术时间为2~42 (18.7±2.5) h;其中有胃溃疡病史15例, 有消化道症状58例, 无症状23例。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上腹部正中做长为10~15cm的切口后展开常规开腹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修补术:常规气管内插管并行全身麻醉, 构建压力为13~15mm Hg的气腹, 将脐部鞘管插入并利用腹腔镜进行探查, 结合穿孔位置将其他鞘管插入, 在腹腔镜下对腹腔脓液进行清理, 从穿孔处将吸引器伸至胃腔中将胃液吸尽, 利用腹腔剪从穿孔边缘剪去少许组织并展开快速病理检查, 或对穿孔边缘加以观察并确定其不是癌性穿孔之后, 在腹腔镜下利用0-1Dexon线在和穿孔边缘相距5~8mm处行全层间断, 共缝合1~2针, 利用大网膜对穿孔进行覆盖、固定并修补;当病理检查发现穿孔为癌性而无法采取手术方法加以切除后, 间断缝合浆肌层并利用明胶海绵进行固定, 将腹腔中所有渗液吸出并用适量盐水反复冲洗, 在下腹处和穿孔处进行引流管留置。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禁食、抗感染、胃肠减压、制酸及肠外营养等治疗, 3个月时利用内镜展开复查。
1.3 观察指标
在完成手术后24h及48h对2组患者血清内胃泌素水平进行检测, 比较2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血清胃泌素水平
观察组术后24h及48h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s, p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首次排气、肠鸣音恢复均早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胃穿孔是消化道溃疡常见并发症, 据统计其发病率高达10%~15%左右[4], 相关研究揭示大部分胃穿孔患者是在胃溃疡基础上因暴饮暴食引发, 这是因为暴饮暴食可引发胃蛋白酶及胃酸分泌量增加, 易造成胃穿孔[5]。胃穿孔患者通常具有腹痛、休克、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可无症状, 而急性穿孔作为急腹症需及时展开手术治疗。
胃穿孔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 而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无腹膜炎并发症患者, 而对于空腹小穿孔、临床表现较轻、穿孔时间较短、未得到明确诊断的患者, 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方法对病情进行观察, 同时应对非手术治疗适应证予以严格掌握, 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症状与腹部体征改变情况密切观察, 当患者经6~8h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或有所加重, 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在临床实践中, 大多数患者需通过手术方法加以治疗, 且尽量应在穿孔发生后24h内展开治疗, 特别是慢性穿孔患者因进展相对缓慢, 当穿孔发展到相邻脏器时可造成瘘管和粘连, 此时更需采取手术方法加以治疗。开腹修补术是胃穿孔治疗的传统治疗方法, 诸多临床实践证明这一术式可对胃穿孔患者发挥显著疗效, 然而同时会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 术后易出现诸多并发症, 因此这一术式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受限。近年来在微创外科手术不断发展下, 腹腔镜在胃穿孔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与开腹修补术相比, 腹腔镜手术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 便于术者对病灶予以清楚探查, 故而临床诊断中误诊、漏诊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同时腹腔镜修补术操作更加轻柔, 不会对脏器造成过多干扰, 手术创口较小, 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 便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这些对胃穿孔患者术后胃动力的快速恢复十分有利, 同时可有效缓解患者痛苦, 促使其住院时间显著缩短。
本结果示, 观察组术后24h及48h时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这与国内已有报道一致。同时, 观察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说明胃穿孔患者经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后, 患者胃功能可更加快速地恢复。
综上所述,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造成的创伤较小, 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促使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缩短, 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梅策略, 黄孟, 黄冰成.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 2013, 34 (15) :2387-2388.
[2] 邓可, 蒋祥林.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胃动力信号检测[J].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0, 29 (6) :124-127.
[3] 张云东, 杨杰, 韩兴权, 等.天麻干预酒精诱发胃动力障碍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 2011, 40 (21) :2087-2088, 2093.
[4] 刘传荣, 蒋国庆, 刘辉, 等.新生儿胃穿孔12例治疗体会[J].临床儿科杂志, 2009, 27 (9) :816.
胃穿孔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胃穿孔治疗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8例, 女38例, 年龄32~66 (平均44.6) 岁, 穿孔部位为胃窦部31例, 胃小弯34例, 其它部位21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身体状况上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胃穿孔修补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取仰卧位, 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 置入腹腔镜探查穿孔部位, 在可视条件下探查及清除脓液、胃液等, 并清除冲洗体内残渣、积液。采用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方法缝合, 并结扎固定大网膜覆盖于穿孔缝合的部位, 常规留置引流管。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实施胃穿孔修补治疗: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在上腹正中部位做一切口, 探查并切除穿孔周围坏死组织, 然后进行缝合, 常规性留置腹腔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一系列指标进行详细记录, 比较治疗的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χ2检验, 检验标准α=0.05, 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46.45±4.35min, 手术出血量24.25±5.35ml, 排气时间为2.15±1.25d, 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4.7%;对照组手术时间为94.25±6.25min, 手术出血量85.25±7.65ml, 排气时间4.15±2.05d, 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14.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胃穿孔是溃疡疾病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其主要的病因是溃疡不断加重而导致穿透肌层, 最后穿透胃壁而引发的穿孔。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腹痛、休克、恶心以及高热等, 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3]。这一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 但是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开腹手术已经入方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对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探究分析[4]。
传统手术治疗具有手术切口大, 出血量多, 手术时间长等缺点, 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医学发展的需求, 而腹腔镜手术方法很好的完善了传统开腹手术的缺点[5]。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 可以明确患者的病变位置, 避免盲目切口现象的发生, 同时也是一种微创手术, 手术切口小, 避免了切口感染以及并发症的发生[6]。而且腹腔镜手术在手术的过程中具有比较广泛的视野, 在手术的同时可以对多个位置进行观察, 避免了积液以及体内残渣清楚不彻底现象的发生。
在本次试验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等状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腹腔镜手术对于实施胃穿孔修补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排气时间短, 感染率低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具有显著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向长茂.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综合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 2012, 11 (15) :229-230.
[2]王丽萍.1例胃穿孔修补术后并发横结肠肠瘘及腹腔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3 (7) :213-214.
[3]伍世颖.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综合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5) :347-348.
[4]符三辉, 田海清.腹腔镜与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13 (25) :198-199.
[5]陈陆奇.胃大部切除术在急性胃穿孔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1 (24) :436-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