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就在你身边(精选6篇)
篇1:礼仪就在你身边
各位好,非常高兴地来和各位交流一下,交往礼仪和交往艺术的问题。
金教授我对“礼仪”这两个字有解释。“礼”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尊重。“礼者敬人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礼者敬人。但是你光说尊重有时候没用。心里想什么?你得善于表达,它需要形式。你得会说话,你得有眼色,你得把这活儿做地道了,不仅要有礼,而且要有仪。“仪”就是恰到好处的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形式。你比如举个简单例子,刚才主持人介绍请金老师上场,那么因为我们这儿是一个礼仪讲堂,《百家讲坛》。那金教授我就是老师,我给各位讲课,当然我们应该说说交往艺术的游戏规则。倘若你要是外人,到人民大学也好,到北京大学也好,如果你不是我学生,如果你不是我同事,游戏规则一般不叫我金老师,要叫我金教授。为什么呀?人际交往你要尊重交往对象,就要使用尊称。而且尊称的一般技巧就高不就低。谁叫我金老师呢?主持人,我们这是个《百家讲坛》,她可以叫我金老师,我听说我们在座的有中学生、大学生,你也可以叫我金老师,因为我就是老师嘛。但是外面的话,你要对外交往的话,跨行业、跨地区,不叫我金老师,要叫我金教授,就高不就低。当然我也见过不在行的人,那天一个同志问我,他说我也想叫你教授,但是我不知道你评上没有。让我岔气了,我说你不太懂得游戏规则,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你对人家尊重,你要熟人这好办事,一回生,二回熟,你要不熟的话,你跟人家打交道,你有时候这个尊称没用,就是失敬于对方。你比如我们再举个简单例子,逢年过节,家里会来客人,过春节的时候,过元旦的时候,家里有时候客人彼此之间是不认识的,所以你要做主人,你有个基本的礼貌,主人要为客人之间相互做介绍。游戏规则现代礼仪的游戏规则,谁是介绍人呢?女主人,我到你家串门去,我碰到老王、老李,我不认识他。比如我是你的朋友,你是男士,丈夫,那么你老婆的朋友也来了,我们彼此之间不认识,谁是介绍人?女主人。要介绍一下人民大学金教授,化工学院王老师,彼此做个介绍,你要不介绍有时候就会失仪。
那天到一个地方去了,就说起来孩子了,关心下一代,家长之天性。有个女同志跟我年龄差不多,四五十岁,就讲了,这孩子要报考大学了,不知道报什么专业好,旁边有一个同志知道我在学校工作,就往我那儿引,说你家是男孩还是女孩?说是女孩,说女孩还是报师范好,现在当大学老师出来,又体面又有稳定的收入,而且将来可以给你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有寒暑假,这对女人比较好。问事那个女同志就讲了,我们家孩子才不讲老师呢,当教授有什么意思,“教授教授,越教越瘦”。还说了一点比较难听的话,过了一会儿他就问我,你在什么地方高就,我说我就是那越教越瘦的。她其实缺点在哪儿呢?这个女主人她忘了介绍了,其实她要先给我们说说话,张三和李四,那就不至于,礼和仪有时候你不能缺。
实际上我讲什么呢,就是你善待自己也好,善待别人也好,尊重自己也好,尊重别人也好,你既有礼,礼就是尊重,又有仪,仪就是表达。没有礼是没有仪的。
比如我现在开始给各位出个小问题,我和我们现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进行一个良性的互动,大家都不必高声做答,你可以扪心自问,倘若遇到这个问题怎么办?打电话时谁先挂?我们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别人通电话,你也别管是座机还是手机,请问打电话时谁先挂?
这个问题就是其实就是礼和仪的问题,我遇到的同志经常犯两个常识性的错误,他经常犯两个常识性的错误,是谁先打谁先挂,还是谁先接谁先挂,这是第一个错误。
第二个常识性错误犯什么错误呢?就是更省事,金老师怀疑我们智商,这还不容易吗,对方挂,不就齐了嘛。不知道在座的和电视机前的有没有人说对方挂呢?倘若哪位说对方挂的,我现在建议你把手放在腿上肉厚的地方掐自己一下算了,因为这个没有操作性。你想想我在人民大学,我人民大学规定打电话对方挂,你中央电视台也规定打电话对方挂,人大和中央台两家通话将出现何种状态?两边都不挂,死扛,大说其废话。谁先挂呢?
交际礼仪有游戏规则,地位高者先挂,地位高者先挂。
我在单位里上班,我不管我的上司是男士是女士,是年龄大是年龄小,是我的学生还是我的同事。职业道德,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这不叫溜须拍马,这叫游戏规则,我和我上司通话,上司先挂。我是一个北京市教育局教委的工作人员,我和国家教育部通话,我也不要管教育部的那个人是部长还是科员,他是上级机关,上级机关的人先挂。现在我们国家和政府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那么群众给我们政府的公务员打电话,不讨论,群众先挂。现在在商务交往中讲客户是上帝,不讨论,服务行业其企事业单位和客户通话,客户先挂。我经常跟别人开玩笑,我说金老师没本事怕老婆,一般和老婆打电话都是老婆先挂,否则怎么能够证明她是我家老大。地位高者先挂,谁知道我讲的礼和仪,你要尊重别人,你就得表现出来,否则你说什么叫尊重,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
如果要让我讲礼仪,我喜欢从三个角度讲礼仪,第一个角度来讲是什么呢,礼是交往艺术。
因为我们现代社会发达,生产力发达,交际圈扩大,现代交通和现代通信技术使我们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那么我们交际圈大了以后,拿自己跟自己村的人打交道的游戏规则可能就没有用。比如国家人事部,颁布《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八条,八条你的第八条最后一句话四个字,讲普通话,为什么要讲普通话?因为普通话是国家法律规定要推广的,讲普通话有助于全国人民之间的有效地沟通,你讲方言土语有时候听不懂,你比如开个玩笑,我上大学的时候,七、八个人住一个宿舍,大学开学头一天,七个人报道准时,第八个四川来的,来晚了。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夜班车,早班车,他来晚了。好不容易我们睡着了,学校怕我们淘气,拉闸,把闸给拉了。拉了闸之后,结果大概凌晨两、三点,四川这兄弟进村了,好不容易找到门他挺累了,结果开灯,开灯,开不着,拉闸。他自己就嘟嘟,讲了四川话,老子床在哪里?老子床在哪里?他乱摸,把我们摸醒了,还当我们老子,我们就不高兴,我们在黑暗中窥视他。不吭气。他后来急了,龟儿子,你们说话呀,结果龟儿子就联合起来把老子给打了一顿,当然年轻人也淘,也不是真打他,反正挺不高兴了,就是骂骂咧咧地给了他几下。时间长了才知道他有点冤,因为四川话当地方言土语里什么“老子”、“龟儿子”,跟北京话什么哥们儿、兄弟姐妹什么差不多,没有什么装你大人,装你长辈的意思,也没有把你当晚辈讽刺的劲。它实际上就是没有有效沟通,礼仪是交往艺术,现代人交际圈大了,交往艺术有时候不讲很麻烦。
比如问大家一个问题,倘若你们想问金教授要张名片,怎么要比较方便,请问?
这个要愣了不太好,那天我在那儿一个同志过来了,金教授你有片子吗?倒挺直奔主题,但你说实话,是不是有点糙,现代人你要讲教养。
金教授喜欢讲一句话,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
现代人打交道的话,有的时候这个细节你要不注意,你很麻烦,那天我到一个大学去了,大学有个领导跟我讲了,说一个博士生被推荐到一个国家机关去面试去了,考试成绩都没得说了,公务员考试也过了,去面试了,最后一圈了,人家一个领导要见他,晚到十分钟,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晚到十分钟,人家这个机关不要他了,因为谁求谁,教养其实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你这个不注意好麻烦的,其实在人际交往中索取名片很省事的办法是有的。一般来讲我们有四个办法比较常用。
第一个办法最简单了,把自己名片递给对方就可以了。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来而不往非礼也。想要金教授名片最省事,把名片递给金教授就行了,不管金教授愿意不愿意他得回你一张,我不至于告诉你收到。是吧,我在舞会上我碰到一个女生,我是一个男生,我想认识她,我也不至于傻兮兮上去问,同学你叫什么名字,这位女士你怎么称呼?你这样问你太愣,你要聪明的话,你会做自我介绍,比如坐飞机我们俩坐一块了,这位女士认识您很高兴,我是人民大学的老师,我叫金正昆。我把我自报家门一次你就得回。你不会说,嗯。不可能,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游戏规则。所以礼仪是讲交往艺术的,那么你要索要名片其实还有第二个办法。
第二个办法那就是明示法,第一个办法我们叫交易法,互相交易。
第二个办法叫明示法,就明着说,金教授认识您很高兴,能换一下名片吗?明着说。
第三个谦恭法。
倘若这个人地位比较高,身份比较高,你可以给他先做个过门,金教授,听你刚才这个讲座很受启发,我本人呢,也深感自己在交往艺术方面呢,有待提高,跟你相见恨晚,现在知道你很累了,不便打扰你,你看金教授以后有没有机会继续向你请教,以后有没有机会继续向你请教,实际上就是暗示老金,能不能把电话留下来,就等于问我要名片,我要给你就给你,我要不给你,你也有面子。比如说给张片子吧,不给,两个都挺傻,但是你要倒过来说有时候这招不能用,比如金教授我今年46岁了,对面坐一个女中学生也就是16岁,我要说想要你名片,我不至于说以后如何向你请教,你什么感觉,碰上坏人了,说实话太夸张,我要跟一个晚辈或者跟一个平辈,我想要他名片,我有说法,比如是位小姐或者是位先生认识你很高兴,希望以后能够保持联络,希望下次到北京来还能你再见,不知道怎么跟你联系比较方便。不知道怎么跟你联系比较方便。实际上言下之意还是要你名片,你要愿意给我,我谢谢,不愿意给我,咱俩都不伤面子,如果你要不想给我,其实很容易,你可以这样讲,金教授以后还是我跟你联系吧,言下之意,我就不跟你联系了。这个是有退路的,其实,我在这儿讲的是交往艺术,大家都不伤脸面,没必要让人家过不去,也没必要把自己交代了,礼仪是交往的艺术。
第二我们讲礼仪其实是个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和人打交道沟通是比较难的一条,沟通有时候你要不注意,它就比较麻烦,比如我这儿举个简单例子,你说人家穿衣服,谁愿意穿的衣服让人你觉得你老土,对待客人待人接物,谁愿意让人说自己糊涂、傻,没有吧,我那天跟一个同志讲我深信我国人民不管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不管是企业家,知识分子还是农民、工人,都有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欲望,因为没有人愿意让人家觉得自己没有教养,没人觉得丢人现眼,更没有人愿意伤害别人,他之所以弄巧成拙是他不懂,不知礼你怎么去讲礼,不知礼就没办法去讲,你比如我跟各位举个简单的例子,出入电梯,电梯有多种,我们现在弄一种简单的,就是无人驾驶电梯,现在高楼、大厦、宾馆、酒店一般都是无人驾驶电梯,请问各位你是主人你陪同多位客人出入电梯时,请问出入电梯的标准顺序,主人和客人应该怎么走,假定你是主人请问主人是要先进还是先出,还是后进还是后出?
陪同客人出入电梯,这个是无人驾驶那种升降式电梯,标准做法是什么呢,陪同人员需要先入,后出。陪同者先进去后出来,为什么?我刚才讲了我愿意讲为什么,为什么?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安全。你把门一打开,就把客人让进去,你怎么能够保证电梯底板同时到位?万一它不上来呢?有一次我们在境外,在一个国家参加一个活动就碰到这个事。主人把客人送到电梯门口去了,跟他讲说恕不远送,那个电梯门一打开,客人就倒退着进去了,外交礼貌嘛,屁股不对着别人。他倒退着进去,一进去人没了,底板没上来。要你引导的人不就是带路嘛,陪同引导一定要走在前面,你在前面带路,你告诉他有梯子、有台阶这个地方比较暗,请你留意,要你干嘛,不就是干这个的嘛,所以你陪同引导在前面。还有第二个原因,方便。下次您坐电梯您注意点,电梯门口那个钮,我们把它叫做升降钮,一按电梯就来了,但是它一般有设定的程序,大概15秒20秒顶多30秒自动关门走了,我经常遇到这种事客人还没上完,陪同人员着急了,拿胳膊跟门搏斗,看谁能干过谁,还有的同志大喊快来,这跟农贸市场似的,影响形象,实际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是沟通技巧。
你说穿衣服谁愿意老土呢?没有吧,但是你要不懂这个规则就很麻烦。比如夏天的时候我们过一种鞋,就是露脚趾、露脚跟的凉鞋,很多女孩子穿,这个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人家你也没什么不对,但是说个礼,这种露趾和露脚跟的凉鞋穿的场合是有要求的。是吧。在非常重要的场合,上班的时候,特别穿制服的时候,露趾和露跟的凉鞋是不得体的。当然倒过来说,如果你要休闲度假到海滨去,到海南到泰国去旅游那是该当别论,那地方你要穿一高跟鞋,穿一套装反而不伦不类。它其实有一个表现形式。再举一个例子,穿露趾凉鞋是可以的,但是穿露趾凉鞋有一个游戏规则,我注意到了,其实我们有很多女同志未必知道,有个什么游戏规则,不穿袜子。穿露脚趾凉鞋就是要透气啊,你要再穿双袜子你叫煞有介事,等于告诉别人,腿上有情况,说个该说的,汗毛粗重、毛孔粗大,胎斑色痣,害怕被敌人发现。是吧,所有你这儿煞有介事地穿双袜子,你觉得挺正规,看在行人的眼里,你这方面就稍逊一筹,这样我这儿讲的是个沟通技巧,礼仪它是一种沟通技巧,当然我这儿说女同志坏话啊,我为了表示男女平等,下面顺嘴说说男同志的坏话吧。
比如男人穿西装我现在作为主讲嘉宾我也穿的套装,穿西装它有游戏规则,我请问在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男同志穿西装的最高水准的要求是什么?
高水准的要求我们讲这样一个游戏规则,叫什么呢?叫三色原则。穿套装也好,穿套裙也好,穿制服也好,基本的游戏规则全身颜色在三种之内。包括上衣,包括下衣,包括衬衫,包括领带,包括鞋袜在内。比如我穿套装,我套装是一个颜色,深色的,鞋袜是一个颜色黑色的,衬衫是一个颜色白色了,就三色了。那领带呢,领带只有另外一个选择,领带的颜色和西装是一个颜色,这小花就跟我的衬衫是一个颜色,所以我全身三色,当然喜庆场合,比如国庆参加少数民族节日,喜庆一点我可以打紫红色领带,那是比较特殊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三色原则是游戏规则,金教授有个习惯,一个人要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向我走来时,我不听他自报家门,我喜欢把他身上颜色数一数,我的经验身上三种颜色一般是正规军,四种颜色一般游击队,五种颜色一般比较傻,五种颜色以上一般不理他,因为没办法跟他沟通了,游戏规则。
比如一个男人穿的西装要外出的话,尤其国际交往中,我们一般强调要遵守三一律,什么叫三一律,就是你穿西装的时候,身上有三个地方应该是一个颜色,那三个地方,鞋子腰带公文包应该是一个颜色,而且首选黑色,当然我讲的是很正规的场合,内行看门道,讲究的男人出来的话,他鞋子腰带公文包是一个颜色,而且首选黑色,这个叫三一律,当然我也见过不在行的,那天我在机场见一个老兄,脚穿白皮鞋,腰系红腰带,手拿咖啡色手袋,我装没看见他,不该咱知道的,咱就不知道吧,他看见我了,老金,过来了,没办法,你边上还有很多外国朋友了,怎么也是咱们自己人,我说兄弟你今天为什么这么花呀,他告诉我,那还用说吗,哥们今年是本命年,他跟你划的不是一套拳,你沟通出现障碍,所以这个问题呢我们要注意。
第三我们还可以讲礼仪是什么呢?礼仪是行为规范,现代人是讲规矩的,规范就是标准。礼其实就是待人接物的标准化做法,我们刚才讲了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其实规范也是展示于细节的,在任何情况下,规范的问题你要不注意,那你会比较麻烦。所以我们强调礼,要讲它是交往艺术,它是沟通技巧,它是行为规范。
当然现代礼仪它分得很具体的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对象,它有不同的讲究,一般而论,一般而论现代礼仪我们大概把它分成以下五块。
第一块我们把它叫做政务礼仪,说白了它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国家公务时为政府服务时所讲究的礼仪。
第二个内容,我们叫商务礼仪,是公司企业从业人员在商务交往中所讲究的礼仪。
第三块我们叫服务礼仪,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酒店餐厅旅行社银行保险公司医院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工作中所讲的礼仪。
第四块我们把它叫做社交礼仪。就是人们在泛交际,工作之余的公众场合,迎来送往,私人交往中所讲的礼仪,社交礼仪。
最后一块礼仪我们把它叫做国际礼仪,是我们中国人和外国人打交道时所讲的礼仪。
我之所以要把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和国际礼仪分类跟各位说一说,我是想跟各位说什么呢?它们有不同的适用对象,你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比如我们举个老土的例子,中国人吃饭他有个习惯,一般社交场合我们经常受过这种厚待,老年人长辈对客人表示尊重,他要给晚辈夹个菜,主人要给晚辈夹菜,以示那种谦让和友善,这个你恐怕在座的同志们都会遇到过这种待遇,尤其爹妈和老前辈给我们夹一筷子菜,礼让给你,但是国际礼仪是绝不允许的,国际礼仪讲让菜不夹菜。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它换成另外一个角度,你又不知道我是谁,你又不知道我爱吃什么,你凭什么给我夹,不是讲尊重吗?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别人的选择,你给我夹那筷子菜,万一我不愿意吃呢,因为礼貌上我必须吃。我有一次倒过霉,我肠胃不太好,不爱吃比较寒的东西,那天被一个同志请吃大闸蟹,一会儿给你来一个,拿过来我就得弄,然后再弄一个,我又弄了,连着让我弄三个,我让他弄得一个星期胃痛,他给你夹了没办法不吃,这还算好的,还有恶的,拿自己筷子给你夹,还把筷子处理一下,等于给你派送一口唾沫,你说恶心不恶心,这个东西它是有不同的地方是有不同的讲究,但是倒过来说俗人不讲这个,比如我们电视机前的观众和我们现场观众,小青年,两个少男少女,青年男女在谈恋爱呢,人约黄昏后,今儿周末两人二人世界跑一块说悄悄话,吃悄悄饭去了,那女孩子夹了一筷子菜,含情脉脉,给男朋友夹过来了,那帅哥什么感觉,我也有过那种感觉,恨不得把筷子都吃了,是吧,不会要求对方出示乙肝免疫证书嘛,是没这个道理,所以我是想跟各位讲,这个礼仪它有适用范围,有适用对象,你不能串了,那我其实想跟各位说什么呢?什么时候要讲礼仪?大体上是以下三个情况下要讲礼仪。
第一初次交往。头一次打交道你要给人家留下好的印象,你头一次跟别人打交道,人家不知道你姓甚名谁,比如我现在跟各位在一块交往,我们假定要在这儿交往十天八天,您知道我是个礼仪专家是各大学教授,有的时候我随便点,这叫不见外,比如你是我家孩子,或者我晚辈给你夹一筷子菜,说实话我是看得起你,这个你挺高兴的,但是要不认识呢,不认识的话,上来给你夹菜,是不有点差劲,所以初次交往要讲礼仪。
第二个场合时候要讲礼仪,因公交往,两国交兵各为其主,公事公办,有助于拉开距离,所以跟外单位外行业的人打交道,即便是熟人也要讲礼仪,公务交往。
那么第三个场合什么时候讲礼仪,涉外交往。国际交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和外国客人打交道时,有的时候你要不讲国际礼仪那就麻烦了,你比如现场的很多电视观众我们都是北京人,北京的市花是月季和菊,两种花,菊花逢年过节尤其国庆前后妆点国庆的北京,到处是菊花和摆放菊花,但是我们要有国际交往经验的人都知道,外国客人是比较忌讳菊花的,尤其西方客人,在西方文化中,菊花死人专用,他们把它叫做妖花,叫葬礼之花,你说你要来了外人客人,你给人家送了一盆菊花,你等于活鬼了,菊花在墓地摆放。你给他送一盆菊花放他家里去了,所以国际交往有时候你要讲国际礼仪。所以我们大体上讲的这个概念呢,就是我们什么时候要讲礼仪,国际交往。
那么我接下来要跟各位谈的一个要点,我们为什么要讲礼仪?
学习礼仪,简而言之,它有以下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内强素质,现代人你要跟别人打交道也好,你要做好本职工作也好,恰到好处的展示自己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言谈话语举止行为,其实是素养问题,比如我们有些国人,在国际交往中和正式场合有点不修边幅,那么有的时候就影响形象,有的同志往你对面一坐,顺手把裤腿往上一拉,露出一条飞毛腿,这个顶多说明你发育正常,还有同志按着鼻孔一下就发射出去了,我还见过最高境界,他不发射,自己消化,就弄下去了,那这样的人不多,但是说实话,如果你要遇到一位,您说他素质如何?那么在国际交往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同志,有时候影响国家形象,影响民族形象,也影响我们地方形象。因为你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是某个省、某个市、某个区、某个县、某个单位的,你到外国去了,你在公众场合擤了个鼻子,人家可能就说里中国人擤个鼻涕,说你中国人吐痰,说你北京人高声喧哗,甚至说你海淀区、或者宣武区某个区县,所以这个我们员工个人形象其实代表组织形象,员工个人形象代表国家形象,产品形象,和服务形象。
所以礼仪涉及第二个作用就是外塑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也好,在国内交往中也好,员工个人形象代表组织形象,员工个人形象代表产品和服务形象。所以有见于此我们要注意形象。那天我说一个男同志,我说你也不照照镜子,他说我照镜子干什么,我说你照鼻孔,离远看看不见,走近之后我们突然发现你鼻毛在鼻孔之外随风飘摇,我们全中风了,这实际上是一个形象问题,那我们在国内交往中,国际交往中,形象是比较重要的。
第三个作用学习礼仪增进交往,现代人我们都有这样的欲望,要多交朋友,广结善缘,一个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必然要跟别人打交道,古人亚里士多德说一个人不和别人打交道,不是一个神就是一个兽,革命导师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你做任何事情,做农民也好,做工人也好,做企业家也好,做官员也好,做学者也好,做学生教师也好,你肯定要和别人交往,既然要跟别人交往,你就要有交往的艺术,所以学习礼仪有助于交往,你说话你得会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它有游戏规则,当然总而言之,我们刚才讲的学习交际礼仪的三个作用,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进交往。我可以把它概括为一句话,问题最小化。实际上使你少出问题,不出问题,说白了少丢人,少得罪人,从这个意义上问题最小化,实际上就是效益最大化。你打个比方,你说我们要搞外事工作,搞外事工作。他能为国民生产总值直接做个贡献吗,能够多炼钢,多种粮吗?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国家有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外事工作有良好的贡献,中国的国际形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对国家对民族最大的贡献,问题最小化,那我们刚才讲的这个问题呢,是学习礼仪的作用。
那下边我再简单跟各位介绍一下。交际礼仪它有那些基本内容,要分支我们把它分了五种,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国际礼仪,内容来讲其实是两大内容。第一大类内容我们把它叫做形象设计。形象设计其实就是一个穿着打扮、言谈话语、举止行为。比如说你一个有教养的人,你和外人打交道时,你不能够随便去置疑别人,训斥别人,诽谤别人,这是个教养吗,这是你的形象吗,另外你穿着打扮你得有个基本的常识。那天我跟一个女孩子讲,戴首饰一般来讲可以戴,但是别乱戴,戴贵金属首饰,戴珠宝首饰以少为佳,协调为美,你戴八个戒指,你戴三串手镯手链,胳膊一晃,跟呼啦圈似的,你好看嘛,实际上你有经验的话你会知道协调比较好看,少而精比较好看,比如现在我要戴一个黄金的胸针,我戒指和项链如果戴我就带黄金的,现在流行戴白金戒指,我要戴项链我就把它戴白金项链,礼仪上游戏规则把它叫做同质同色的规则。质地色彩要相同,同质同色。有一次去参加一个宴会,对面一个女孩把我看晕了,戴了四颗戒指,一个是绿色的,翡翠的,一个玳瑁的黑色的,一个玛瑙的咖啡色的,一个玫瑰金的彩色的,穿着高领杉,项链看不见,耳环两组一紫一蓝,很大方地问我,好看吗?我说你听真话假话,她说啥意思,我说那就跟你简单说吧,反正你这东西就是好东西,她说那什么意思?放一块不好看,她说为什么呀,我说远看像棵圣诞树,近看像座杂货铺,你串了味了。她这个其实是形象的问题,那么这个礼仪的第二段是什么呢,沟通技巧,你跟任何人打交道,你其实有个沟通,沟通的事你不注意它有时候比较麻烦,比如举个例子,说话,你跟人家说话的话你得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不该说的就不能说,该说就要说,比如国际交往也好,社交场合也好,个人隐私的问题最好不要说起,不问收入不问年龄最基本的问题,有的同志不注意,那天一个同志问我了,说金教授一个月能弄多少钱,我跟他开玩笑,我说弄的跟别的教授差不多,所答非所问,就是不想跟你深入探讨,没想到他很认真,那别的教授一般弄多少,我说国家给俺多少就是多少,那他接着问,国家到底给你多少,他再接再厉,他其实在有效沟通环节上出了问题了。
那么最后一个点,我想跟各位来谈一谈,就是学习礼仪运用礼仪如何操作,毛主席说,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那么礼仪它有很多特点,它第一个特点就是规范性,它强调标准,不可肆意妄为,第二个特点它是对象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不同对象有不同说法,比如,大老板名人企业家,到公众场合去穿着打扮有个游戏规则叫男人看表,女人看包,当然那是大人物,要人,讲究的男人他表是比较讲究的,当然说个难听话有的男人也不讲究,为什么他不戴表,你问他几点,不用看表一看手机就知道了,两点了。女人看包,比较讲究的女性她包里放着什么东西,包是什么色彩的,她都有讲究。当然我也见过不讲究的,那天我跟一个女同志换名片,我说认识你很高兴,我们换一下名片吧,包拿过来了,挺高档一个包,包一打开首先拿出一包瓜子,我装没看见,其实看见了,然后翻出包话梅,最后戥出一只袜子告诉我名片忘了带了,该带的没带,不该带的带了,比较讲究的人社交场合另外有身份的人,我们讲要客嘛,它讲男人看表,女人看包。一般人,一般人讲什么,女人看头,男人看腰,女人看头是看什么?首先看发型,其次看化妆,注重个人形象的女性对发型都比较介意,有社交经验的女人知道,在重要场合是要化妆,这是基本礼貌,化妆是对交往对象和对别人的尊重。男人看什么?男人看腰,我给在座的男同志留个小问题,请你扪腰自问,男人看腰是看什么?请女同志在旁边指手画脚?男人看腰其实不是看我们腰粗不粗,那个跟爹妈有关。也不是看腰带威风不威风。你大老板系的高档腰带还说得过去,我一个大学生,我花爹妈钱。一个月就那么四五百块钱。我系一个腰带登喜路的两千多,是我偷来的,是假冒伪劣的,还是有不当收入,这不合适吧,嚣张了,不合适,不是你衬衫有没有放到裤腰里去,也不是看你弯腰时会不会露出一截秋裤,看什么呢,看这样一个细节,重要的场合有地位和有身份的男人比较讲游戏规则的男人。腰带上面挂不挂别的东西,有地位、有身份的男人腰上是不挂任何东西的,有老兄往我们对面一站,我们就发现他有点问题,腰上别手机一只,呼机一把,打火机一枚,瑞士军刀一柄,另外还有一把钥匙,说个不好听,练摊的。不正规。对象性,礼仪非常重要一个特点,讲规范但是还要看对象,再有个特点呢,可操作性,礼仪的操作实际上我们讲它就是七个字,那七个字有所不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什么叫有所不为,有所不为的意思就是在重要场合在待人接物中,不能出什么洋相,不能犯什么错误。
比如,招待客人喝饮料,你要是训练有素的公关人员接待人员你就会知道,不能乱问,我经常遇到有人乱问,好心好意乱问,那天我到一个单位去了,负责人没赶回来,女秘书刚赶回来,这女秘书大概是大学生刚参加工作,经验少,气喘许吁吁跑来了,说金教授我们头还在后面呢,我先回来了,头交代了,让我伺候好你,要什么就给什么,我说你夸张了,你这不是牺牲吗,我说你不能说,我说你也别跟我说别的,咱弄点喝的吧,因为当时在一个酒店大堂里呢,两人砂站着,不合适,他很实在的问我,金教授那咱喝点什么呀?经验的人是不问这个问题的,喝点什么?吃点什么?你想吃什么?这叫开放式问题,你会给客人无限选择。
你当爸爸的,你宠你家孩子,你问他,孩子,今儿礼拜六,到那儿玩?美国迪斯尼。你飞的过去吗?因为你问他到那儿去,当时那女孩问我说我说那就不客气了,来杯路易十三吧,她眼都直了,你还真要,我说为什么?她说一瓶一万多,这个扛不住,我口袋里一共三千多。我说我告诉你吧,有经验的人,你要问封闭式问题。什么叫封闭式问题?给出所有选择,让他从中挑。比如你招待金教授喝水,你要这么说,金教授喝茶,还是喝矿泉水?等于告诉老金,不喝茶就只能喝矿泉水,不要想路易十三了。这个有所为,有所不为,它这个操作性是很强的。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比如你穿西装,穿西装最重要不能出的洋相就是袖子上的商标你得拆了,当然我们现在一般城市里的同志大部分都不至于出这个问题了,刚开始流行西装的时候,有的同志不行,这个西装左边袖子上那个商标按照游戏规则,一交钱一刷卡的话,服务生就给你拆了,现在有的高档西装干脆就没有了,我们一开始有的同志不知道,认为袖子有一个横是名牌的标志,经常有人走路时有意做曲臂挺进状,要露一手,不太在行,有所不为。当然有时候还有一个有所为,就是怎么把这个事给弄好点,怎么样展示自己良好教养和训练有素,比如你用手跟别人做指示,手最好不要指着别人身体,你、你、你,有教训之嫌,有指责之疑,万不得已要指,手指要并论,掌心向上这样翻起来比较好看,掌心向上走,练练要跟人决斗,他其实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有讲究。
所以这个问题呢?我们要注意,操作礼仪是两个套数,第一有所不为,不能说的话不能做的事不能犯的错误别出,要搞好了的话,第二个套数有所为,怎样去把它做好一点,像我刚才说的穿西装三色原则,三一定律,都是有所为的。
最后我们来讲一讲,其实学习礼仪它需要注重以下三个基本的理念,第一,注重为本,礼者敬人也,礼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尊重,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人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礼者敬人也,我们强调礼学习礼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当然,我们强调的尊重不仅是对外人的,也包括自尊。
那么第二个理念我们强调什么呢?善于表达,你和外人打交道,你一定要恰到好处的把你的尊重和友善去表达出来,你不去表达,像我们刚才讲的打电话你不注意,穿衣服你不注意,和别人说话你不注意,你会很麻烦,影响有效沟通,你对别人的尊重和自尊会被人家误会,所以要善于表达,最后我们强调形式规范,就是你不能乱来,讲不讲规范,是你个人素质问题,懂不懂得规范是你教养和修养的问题,以上呢,就是我们首先对礼仪做了一个宏观的概述,希望我们同志们呢,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观察通过自己的修养来提升自己的礼仪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礼仪方面的品位,增进自己的人际交往,这次我们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篇2:礼仪就在你身边
处都存在美,只是因为你还没有发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人,他们抱怨在生活中找不到美,其实,美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黎明,当我们还在酣睡时,母亲早已悄悄起身,在厨房为我们准备早餐,等我们起床,热气腾腾的早
餐摆在桌上。
匆匆地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脚下的路也在匆匆后退着,心里想着该如何渡过这漫长的一天。却不曾
留意到,这时的路已经变得十分干净,远处还有清洁工那忙碌的身影。
母亲为了让孩子的早餐有营养,便不惜昨日工作的辛苦,早早起床准备早餐。清洁工为了让我市能在第一时间变得干净,在人们都酣睡时,已经开始工作了,难道这不是重活动中的?
走进校园,看到同学们在校园里读书的身影与老师往返于教学楼与办公楼之间的身影,不觉的感受到
这也是一种美。
在街上,你有时也许会发现,有人在把自己手中的食品袋扔手垃圾箱的同时,也会将桶外的垃圾随手
扔进去。
在公交车上,有人给老人让座;走在校园里,有向老师问好的声音,这也是美。
身边美好的事处处存在,只是我们缺乏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当我们合家团聚,欢度佳节的时候,我们祖国最可爱的人,他们还在守边疆,我们的监护人员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着、忙碌着。他们总是这样年复一日的继续着,这不禁使我们赞叹他们的美。
除夕之夜,当一家人聚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春晚的工作人员们还在为带给更多人欢笑
而忙碌着,他们也应该是美的拥有者。
其实,生活中的美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去体会,就会发现,原来,美就在我们身边。
美来源于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得到启示,你会感到生活中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就
在你身边,你会觉得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
就我们而言吧,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作文进步了,这就是成功,应该感到高兴,也应该把它归
于美。
只要你拥有善于发现的双眼,生活就会给你其实,去读它吧,用心的去读吧,你会发现,“美”就在你的身边!“美”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晚上,我在中央一套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节目,主题是:美就在我身边。
在这一年里,我们身边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最美人物”: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最美女孩刁娜、最美警察惠淼……里面有太多感人的事例。
在第一课“探索美”里,宇航员之一刘洋姐姐讲述升上太空时,却被地球的美所震叹。她说:“这颗我们世代栖息的星球,在茫茫宇宙中竟是如此的美丽,犹如一颗玲珑剔透的行星,在漆黑一片的宇宙中,安安静静地焕发出梦幻般的、蔚蓝色的光芒,像极了一颗镶嵌在黑色丝绒布上的蓝宝石,简直是一种超越了语言的美。那是我的家,在那里,有我的朋友和最亲的家人,就在那一刻,地球离我是那么的遥远,但又是那么的亲近。”
在第二课“创造美”里,运动员焦刘洋姐姐和同学们分享她15年游泳生涯的心路历程。焦刘洋姐姐告诉我们:“兴趣也许是最大的动力,却不一定是持久的动力。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出最美的感受,需要我们常说的„贵在坚持‟。”
在第三课“传递美”里,有一位特殊的奥运冠军:徐莉佳。徐莉佳姐姐一眼弱视,一耳弱听,却夺得中国帆船史上的首枚金牌。还有“最美的司机”吴斌的女儿:吴悦,用她平实的语言为我们娓娓道来她眼中的爸爸,感动了现场的所有观众,也感动了我。
篇3:教师“教科研”,就在你身边
一、“教科研”的内涵
“教科研”, 即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而言, 教育科学研究是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运用科学方法, 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条件, 遵循一定的研究过程, 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探求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真相和性质, 摸索和总结其中的教育规律, 并取得科学结论的、创造性的研究活动过程。本文中的“教科研”, 专指一线教师的“教科研”, 所以要贴近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要解答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据此, “个人课题”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育案例”研究等便成为适合一线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具体方式。
当今, 科技进步速度加快, 知识更新周期缩短, 教育矛盾层出不穷, 因此, 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一线教师的“教科研”。为此, 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教科研”工作要求, 其最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新理念, 学会思考, 创新方法, 提升质量。同时, 教育行政的推动已然成为一线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外驱力。归根结底, “教科研”已成为一线教师专业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教科研”变得玄虚
然而, 面对“教科研”, 不少一线教师存在畏难情绪, 缺乏正确认识, 缺少实践勇气。于是, “教科研”便成为一线教师的额外任务和沉重负担, 整天疲于应对。闲聊时, 许多一线教师能说出内心所想, 表达个人观点, 但一提到写论文、做课题、搞调查, 许多一线教师茫然了。一般来说, 他们对自己至少有三点质疑:一是质疑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二是质疑自己方法的妥帖性, 三是质疑自己语言的流畅性。这种极度的不自信, 导致许多一线教师不仅找不到写论文的素材, 更缺乏积极的自我构思;这种极度的不自信, 导致许多一线教师认为“教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 自己不具备进行“教科研”的素养和能力, 从而对“教科研”望而生畏。这样一来, 一线教师不会写论文, 害怕写论文, 不想写论文;一线教师不会做研究, 害怕做研究, 不想做研究。于是, “教科研”变得玄虚起来。
三、让“教科研”回归教育教学实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们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那么, 如何充分激发一线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内驱力?如何让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变成论文, 变成课题?关键在于:让“教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归教育教学实践, 让“教科研”的理念和方法真正走进一线教师的内心, 让“教科研”成为一线教师自己的事、身边的事, 让“教科研”的过程和成果成为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助推器。
“教科研”应是一线教师自己的事、身边的事, 这是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以下简称“南京市教科所”) 的一贯主张。自2004年, 南京市教科所就致力于“教科研”方式的创新:从“个人课题”研究的开创, 到“教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的提出与倡导。在这一过程中, 南京市教科所促进了一线教师的“教科研”。具体而言, 有三方面:一是引导一线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寻找问题;二是引导一线教师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三是引导一线教师积极构思, 在写论文、做课题时不仅有话可说, 更有理有力地阐述, 充满自信地表达。
四、“教科研”的具体方式
经过近九年的实践和探索, 南京市教科所已形成了以“个人课题”研究为主体, 以“教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为两翼的教师“教科研”发展战略, 让“教科研”走进基层学校, 走近一线教师, 实现“教科研”的落地生根。
1.“个人课题”研究:倡导一线教师研究身边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区县级课题、校级课题研究, 往往与一线教师的研究旨趣、研究需求、研究内容相去甚远, 以致许多一线教师在所谓的研究中, 经常是“种别人的田, 荒自己的地”。为此, 南京市教科所经过探索, 为一线教师量身定做了一种立足现实、具有实效的课题研究方式——“个人课题”研究, 帮助一线教师“种自己的田, 结自己的果”。
2004年, 南京市教科所首次提出“个人课题”研究的概念。“个人课题”研究, 即教师个人独立承担并得到学校或教育科研部门认可的课题, 旨在倡导一线教师研究发生在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 例如“作文教学问题”“课堂导入问题”“班后段教育问题”等。其目的在于:培养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并把这些问题归纳、总结和提炼, 进而提出有价值的课题。
2005年, 南京市教科所在全市范围进行“个人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从宣传发动、申报立项、过程指导、结题鉴定、成果运用等方面对“个人课题”研究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设计, 着重探索“个人课题”研究的独特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可行性。
2006年, “个人课题”研究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经历了培训、申报、评审立项三个环节, 重点是摸索“个人课题”研究的实施程序。在“个人课题”研究首次尝试时, 全市共有2 200余名一线教师申报项目, 其中1 625项被批准立项。
2007年, 第二期“个人课题”研究开始, 重点是探索“个人课题”研究的指导方略。与2006年相比, 申报项目成倍增长, 达到4 200余项, 全市有10%的一线教师参与“个人课题”研究, 2 200项批准立项, 方案的质量显著提高。
2008年, 第三期“个人课题”研究开始, 重点是建立“个人课题”研究的三个层级, 即校级、区县级、市级。“个人课题”研究申报时, 采用“自下而上, 逐级立项”的方式。与2007年相比, 申报项目超过10 000项, 全市有20%的一线教师参与“个人课题”研究。
2009年至2010年, 第四期和第五期“个人课题”研究继续推进, 重点是探索“个人课题”研究的匿名评审。此外, 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个人课题”研究讨论会在南京召开。
2011年, 第六期“个人课题”研究开始网上申报、网上评审、网上管理。此外, 第三届全国“个人课题”研讨会在江苏徐州召开。2012年, 100个重点“个人课题”研究项目立项, 并展开研究。此外, 第四届全国“个人课题”研究讨论会在甘肃兰州召开。
近九年的探索, 一路走来, 一线教师对“个人课题”研究情有独钟, 热情不减。其根本原因在于:“个人课题”研究符合一线教师的研究需求。具体而言, 有三方面:一是“个人课题”研究的选题强调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 以解决教师身边的问题为指向;二是“个人课题”研究的方法从学院风格转向具体实践, 倡导适合一线教师的“教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等。三是“个人课题”研究的程序简约, 倡导适合一线教师的“五步研究法”, 即找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付诸实践——经验总结。
2.“教育案例”研究:倡导一线教师描绘身边的个案
教师的日常工作就是教育教学, 整日和学生们打交道。从课堂里的对话到课堂外的交流再到社区中的互助服务等, 可见教师生活在一个个教育事件中, 行走在一个个教育情境里, 而“教科研”就是对这些实实在在的事件和真真切切的情境进行分析与研究。于是, 在2008年, 南京市教科所又推出了“教育案例”研究, 倡导教师把一节成功或失败的课作为研究对象, 把发生在师生、生生之间的故事作为研究对象。
为此, 南京市教科所对“教育案例”研究进行规划, 从“教育案例的内涵”到“教育案例的特点”再到“教育案例的体例”, 为一线教师清晰地呈现了“教育案例”研究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教育案例”研究, 即对具有问题性、故事性、典型性的教育教学实例进行感性叙述和理性分析。可见, “教育案例”研究包括四个关键点:一是要有“实例”, 二是“实例”要具有“问题性”“故事性”“典型性”, 三是要有对“实例”的感性叙述, 四是要有对“实例”的理性分析。总之, “教育案例”研究的倡导, 使一线教师对身边的典型个案善于发现, 精于描绘, 勤于反思, 乐于研究, 让一线教师进一步体会到“教科研”就在身边。
“教育案例”研究的推出, 为一线教师找到了进行反思的有效路径。从2008年至今, 广大一线教师对“教育案例”研究的基本理念、写作规范、研究路径已有了较好的了解和掌握, 参加“教育案例”研究评比的一线教师逐年增加。
3.“教育叙事”研究:倡导一线教师讲述身边的故事
2009年, 南京市教科所又提出“教育叙事”研究, 倡导教师讲述身边的故事, 通过叙事的方式开展研究。“教育叙事”研究, 即讲述“教育故事”。“教育故事”就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教改实验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故事, 旨在呈现具体、真切、生动的教师经验世界, 记录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 表达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情实感。另外, “教育叙事”研究有四方面需要强调:一是强调题材的鲜活有趣, 二是强调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三是强调主题的鲜明深刻, 四是强调语言的亲切感人。
“教育叙事”研究的提出, 其根本在于:倡导教师关注、记录和体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故事。“教育叙事”研究的倡导, 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崭新的反思和研究路径, 促进一线教师在“叙事”过程中不断“思考”, 在“思考”过程中不断“行动”,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摆脱“追求功利”的困扰, 拉近一线教师与“教科研”的距离, 让更多一线教师用自己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科研”, 从而逐渐找到研究的感觉, 体验研究的快乐。
在南京, “个人课题”研究、“教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等创新举措, 贴近一线教师的生活实际, 鼓励一线教师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打破一线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坚冰, 改变一线教师对“教科研”的看法, 点燃一线教师参加“教科研”的热情。
篇4:财富:就在你身边
美国著名企业家哈默曾经卖掉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药厂,这在当时令同行感到不可思议。
开药厂虽然竞争激烈,但是前景被人看好,而且利润也十分诱人。哈默对此的解释是: “我不关心明天的钱,而在乎眼前,你可以说我目光短浅。”退出医药业后,哈默作了一个更令人吃惊的举动,他到了当时政局混乱的苏联。苏联因为“十月革命”后的政权没有很好的巩固,地区之间战乱不断,许多地方瘟疫流行,特别是粮食缺乏,许多人被活活饿死。哈默在这里发现一个令他欣喜的信息:苏联的农民因为担心时局,把粮食堆在家中不肯出售。而另一部分人却买不到粮食,他们的购买欲望十分强烈。
哈默开始从美国运来大量的小麦,他的举动被人们称为“班门弄斧”,因为苏联大量种植小麦,长途运输来的小麦在苏联根本没有竞争力。
但是,人们的估计错了,哈默的小麦成为苏联人心目中的“定心丸”,销售量高得出人意料,他换取了苏联的大量毛皮和白金。
1921年,哈默在莫斯科官方的报纸上看到苏联即将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扫盲运动。这则新闻看过后,他并没有往心里去。但是当他准备回国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苏联商店中的铅笔很少,而且价格很贵。哈默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苏联办一个铅笔厂。他很快得到了苏联当地政府的同意。他在苏联的举动令朋友们大惑不解,并为他担心。可怜的哈默,莫非是被“伏特加”灌昏了头脑?他怎么会想到去生产2美分一只的铅笔?
哈默从德国法伯铅笔公司高薪聘请了技术人员,很快就把铅笔生产出来了。
第一年他就在苏联获得了250万美元的纯利,第二年达到了400万美元。小小的铅笔,让他的名声大振,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据说,哈默总结了美国著名的有“世界富族”支撑的沃尔顿家族成功的一句话:“如果连身边的财富也发现不了,也许,你一切都完了。”
造物主总是把世上的许多事情弄得十分神秘。其实,真正的财富不在远处,而往往存在于你目光所能及的几步之内。
企业家们有句名言:不怕口袋空空,只怕脑袋空空。只要肯动脑筋,垃圾也能变成黄金。
篇5:美就在你身边周记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按照惯例,“第一节课”是在cctv1台上的一个节目——《开学第一课》。
第一堂课是“探索美”。“神九”的女航天员刘洋告诉我们:在茫茫无际的太空中探索,是一件奇妙的事。姚明也在非洲大草原说,同学们,做完功课,就出去认识大自然的美丽吧。他们已经知道,探索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因此才会如此呼吁我们。
第四堂课是“和谐美”。它讲的都是团队合作,有陈一冰带领的中国体操男运动员、娅伦老师的少年合唱团。他们都合作默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篇6:幸福就在你身边
阳光心态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喜悦、乐观向上、愉快、生机勃勃、沉着冷静。阳光心态是一种精神优势和无形的力量。它会激发出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产生内聚力,创造和谐。
在阳光心态的作用下,一个人可以达到马斯洛关于健康心理的要求: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的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关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发泄和控制情绪;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发挥个性;不违背社会规范而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但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感觉拥有的却在减少;楼宇越来越坚固,心灵却越来越脆弱;路越来越宽,胸怀却越来越窄„„当物质不再匮乏的时候,为什么我们的心灵依旧阴霾一片?主要归结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漂移
甲乙两人一同去看风景。甲率先说,我要比你早看到,于是他快走了一步。乙不甘示弱,便快走了两步。甲又快走了4步,乙则快走了8步。最后两人由看风景变成了赛跑。
我们现在的目标不是为了享受生命,而是为了获取“名利”,并且始终在同周围的人比较。我们不在乎自己的状态如何,而在乎别人的状态不能比自己更好。由于总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因此便产生了无尽的烦恼,被迫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摩擦与竞争中去了。
(二)无止境的欲望
一个案例是这样设计的:智者问牧羊人:“你为什么要放羊?”牧羊人回答:“为了攒钱娶媳妇。”智者又问:“娶媳妇干什么?”牧羊人回答:“生孩子放羊。”这个案例嘲笑牧羊人没有远大的志向,认为他应该有雄心壮志,力争拥有牧场、羊群,做庄园主。本来这个牧羊人很知足,在外界的诱导下他开始为拥有牧场和做庄园主努力了。但是没有足够的牧场,他只能放羊娶媳妇生小孩,这等于让他处于饥饿状态又不让他吃饱,激发了他的欲望又不能满足他,他从此就无法感觉幸福了。资源是有限的,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有限的资源不能满足无限的欲望,欲壑难填的人只有郁闷。
(三)竞争导致心态糟糕
参与竞争等于给自己加压。人就像是弹簧,有压力就会反弹,压力越大反弹越强,但是压力过大则会被压垮。适度竞争可以使人产生活力,但过度竞争则会使人身心疲惫。
人类社会引入了太多的动物法则:狼道、刺猬道、狐狸道、老鼠道、蚂蚁道。人们在向动物学习,引入森林规则、末位淘汰、弱肉强食,而人性法却正在减少。畸形的竞争破坏了和谐文化,更主要的是破坏了人的心智模式。有人质疑过去那种“一帮一,一对红”是否真的可以实现,因为别人进步难免会使自己落后而遭淘汰,结果内外皆是对手,处在人群中彼此相互戒备,置身于团队中相互不团结,终日惶恐不安。
(四)物质日益丰富,心灵日益沙漠化
西方的竞争文化在中国促进了GDP的提高,却导致了我们幸福感的下降。由于生活目标的迷失,很多人的心灵正走向沙漠。人们对衣食住行缺乏兴趣,甚至对吃喝玩乐都提不起精神,把每天必须参加的高档饭局定义成“应酬(愁)”,等于牺牲了心灵幸福去换取GDP。
人的最高追求是快乐与幸福,人为了快乐与幸福而去获得财富与权力。但是人在获得权力和财富的过程中不一定快乐,获得权力与财富以后也可能没有快乐和幸福。如果通过获得阳光心态先让自己快乐和幸福起来,在此基础上再求得财富和权力,这就具备了超脱的态度,也使人多了一条通往快乐和幸福的路径。老子说:“知足者富。”不知足可以使人进步,知足可以使人获得幸福感。如果一个人没有感恩的心,会永远不知足,也就不会获得幸福感。如果一个人不豁达客观,就会有无数的烦恼,而且会导致健康出问题,形成肉体和精神的不良循环。
姜尚说:“以铒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你用诱饵钓别人,别人也用诱饵钓你。你在钓谁?谁在钓你?一个人既要吃到诱饵,又不能使诱饵吊死,所以必须想开点、看淡点,“淡泊然后求之”。
入世就是“争”。努力获取名利,会因为争而导致心情不好。所以为了获得好心情,索性不争。老庄哲学说:“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于之争。”不争可以获
得好心情,但是难以获得生活资料,所以还要争,由此导致悖论。解决的路径就是“带着好心情去争”。“先生存,后发展”。先解决生存基本问题,当生存不成问题以后,就不必太在意名利。天地之大你只需要一张床,山珍海味你只有一个肚子,椅子无数你只有一个屁股。如果心情糟糕的话,再好的东西也吃不下去,再好的床也睡不着觉,再好的椅子也坐不安稳。
相关文章:
就在你身边中考语文作文02-14
这就是我700字优秀作文02-14
就在你的身边作文02-14
三年级学生暑假作业02-14
110联动抢险处理方案02-14
榜样,就在你身边 参赛02-14
美就在你身边作文300字02-14
我依然在你身边高中作文02-14
美就在身边----观后感02-14
保康县教育局02-14